辛棄疾賀新郎賦琵琶
《賀新郎·賦琵琶》是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詞作,而這首《賀新郎·賦琵琶》詠物抒懷詞,借說琵琶故事,抒發(fā)自己對于國家興亡的擔憂以及感慨。
《賀新郎·賦琵琶》
辛棄疾
鳳尾龍香撥,
自開元。
《霓裳曲》罷,
幾番風月。
最苦潯陽江頭客,
畫舸亭亭待發(fā)。
記出塞黃云堆雪。
馬上離愁三萬里,
望昭陽宮殿孤鴻沒,
弦解語,
恨難說。
遼陽驛使音塵絕,
瑣窗寒輕攏慢捻,
淚珠盈睫。
推手含情還卻手,
一抹《梁州》哀徹。
千古事、云飛煙滅。
賀老定場無消息,
想沉香亭北繁華歇,
彈到此,
為嗚咽。
賞析一:
這是一首著名的詠物抒懷詞。借說琵琶故事,來抒發(fā)國家興亡和個人失意的感嘆。上片用三個典故來議論和抒情。自從開元盛世過罷,《霓裳羽衣曲》經(jīng)歷了多少代風清月白,楊貴妃的琵琶彈走了盛唐的繁華,從此國運衰微。最愁苦是自居易潯陽江頭夜送客,為聽琵琶妙曲,等待出發(fā)的高高畫船在江邊停泊,白居易聽琵琶,感受被貶謫的悲涼。王昭君遠出塞外,天上黃云覆蔽,馬前冰雪堆積,她在馬上彈著琵琶訴離愁,去國離家三萬里,遙望昭陽宮殿的方向,離群的孤雁隱沒了蹤跡,琵琶弦善解人意,昭君恨難以盡敘。王昭君手抱琵琶出塞是朝廷的屈辱(歷史另作別論),結(jié)句恨難說,家事、國事,身前、身后事,真的從何說起呢!下片借思婦彈琵琶表達對遼陽征人的思念,抒發(fā)對北國的懷念。北方傳遞音信的遼陽驛使已經(jīng)斷絕,雕花窗透入了寒氣,她輕攏慢捻地彈奏琵琶,淚珠兒盈滿雙睫。遼陽的陷落引起思婦的哀怨。她彈《梁州》不僅因為它樂曲音調(diào)激越,更是因它在北方,這才聲音哀徹。最后以回憶唐朝琵琶高手賀老和沉香亭中玄宗和貴妃玩賞的故事作結(jié),供以嗚咽宋朝的衰亡。
賞析二:
同一題材,在不同作家筆底,其表現(xiàn)各各不同;試看“琵琶”,一到辛棄疾手里,即生面別開,不同凡響。
這里所寫的琵琶,是多么精致、美妙和名貴的樂器呀!檀木制成的槽,尾部鏤刻著雙鳳,撥動它的是龍香柏制的板兒,“鳳尾龍香撥”,它標志一個“黃金時代”。作者在此,正是暗指北宋初期那歌舞升平的盛世。而“霓裳曲罷”則又表示國運的衰微和動亂的開始。似說唐,實是說宋。一開頭,便給人以鮮明的印象,點到主題,又不露痕跡。
接著一轉(zhuǎn),說最痛苦的莫過于那徘徊在潯陽江邊的客子了。當畫船待發(fā)時,“忽聞水上琵琶聲”,勾起他滿腹哀愁,無窮幽恨。何以知其“最苦”,因為這正是作者在寫自己的心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他本有一腔熱血,多少豪情壯志,可惜朝廷昏閽,致使他在任江西安撫使時無辜被彈劾去官,此后輾轉(zhuǎn)幾調(diào),又長期被廢置不用。他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詩意,著重表現(xiàn)他自己遭“貶謫之情”,“天涯淪落”之感。
又一轉(zhuǎn),忽寫到昭君出塞時,天上黃云成陣,馬前積雪成堆。她離家到三萬里之遙的異域,一面走一面還悵然回首。癡癡地望著一只孤雁向昭陽宮殿的方向飛去,直到它在云間隱沒。唉!雖有琵琶能解語,能傳心曲,可是這心中的愁恨實在難以說得清呀!
這不是靖康之難“二帝蒙塵”又指什么呢?若說單是指的“昭君出塞”,則又何必提“望昭陽宮殿”云云(昭君出塞時,應有去國懷鄉(xiāng)之痛,但她未必會對漢家宮室有如此之留戀)。這里分明別有所指。姜夔《疏影》詞不是用“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以“傷二帝蒙塵、諸后妃相從北轅,淪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鄭文焯評語)的嗎?
“遼陽驛使音塵絕”--此句語意忽明,“琵琶”聲似乎化作鼓鼙之聲,似乎是要讓讀者更清楚地知道辛棄疾心心意意所思念、所盼望的是什么;它的“潛臺詞”就是:“那淪亡了的北方故土啊,哪一天才能收復呢?”
于是,在那雕飾著花紋的漂亮的窗戶中,寒氣襲人之時,閨中少婦正在懷念遠戍遼陽音信杳然的征人。她想藉琵琶解悶,“輕攏慢捻抹復挑”,結(jié)果卻愈彈愈傷心,眼淚汪汪然了。這是“她”,同時也是作者自己。一縱一收,作者馬上回到含而不露的寫法上去了。
“推手”云云,指彈琵琶,歐陽修《明妃曲》“推手為琵卻手琶”;而彈的那一曲為什么必須是《梁州》呢?正因為梁州在北,今已淪亡,“哀徹”兩字加深了感慨悲涼意緒。“云飛煙滅”已將上文一齊結(jié)束。“賀老”句便是尾聲。這尾聲與發(fā)端遙相呼應,再次強調(diào)盛時已成為過去,盛事已成為歷史。賀老即賀懷智,開元、天寶間的琵琶高手。他一彈則全場為之安定無聲。元稹《連昌宮詞》云:“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想“賀老定場”之類在繁華的北宋定然屢見不鮮,那時不還有“大晟樂正”嗎?可如今盛事難逢,那如同沉香亭北的繁華盛事,真?zhèn)€消歇了。“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清平調(diào)》),這里融進了李白詩意。
辛棄疾的詞,有一特點是好用典故,前人嫌他“多用事”“掉書袋”,認為是一個缺點。究竟如何,尚有探討之必要。首先是看題材與所表現(xiàn)的主題是否需要。辛詞中也往往有純系白描而顯得自然可愛的,如“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西江月》)之類,但那是寫眼前小景,所抒寫的感情也較樸實單純;可這首《賦琵琶》則很不相同,他是藉琵琶抒寫家國之感,盛衰之慨。有些問題是不便明言的,必需出之以含蓄婉轉(zhuǎn)的手法,這樣,典故便跑出來了。而這首的用典又與別首的'用典不同,在章法上是別具一格。我們舉出另一首《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從章法上看,可稱是此篇的姊妹篇。在那篇中,他亦是列舉許多別離的典故,曲意形容,看似各不相關,其實內(nèi)中皆有一線相連。原來這所列舉的離愁別恨都與詞人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有關:他無處不在講自己,不在訴說自己的苦痛。連所舉的“啼鳥”之名也不為無因,“更那堪杜鵑聲住,鷓鴣聲切”,這里似乎是說勸我“不如歸去”的杜鵑聲才停住,那阻我“行不得也,哥哥!”的鷓鴣聲卻又急切地叫喚起來,這不正是寫自己報國無門、壯志未酬、進退兩難的矛盾和苦悶的心情與處境嗎?而“將年百戰(zhàn)”、“壯士悲歌”等等無不都是夫子自道。
由此我們又聯(lián)想到唐時李商隱所寫的《淚》(“永巷長年怨綺羅”)一詩,亦列舉古來各種揮淚之事,最后歸結(jié)為一事。這首詩的寫法新穎,辛詞章法可能從此處學來,又加以變化。
此詞題為《賦琵琶》,作者用鋪排、陳述口氣,句句寫琵琶,又句句不專寫琵琶;句句點題目,又句句在借題發(fā)揮。而所有的文案皆圍繞一個中心。全篇與其說是“詠物”,無寧說是抒情,在全部抒情的氛圍中,清楚地塑造了詩人自己的形象。
此詞在藝術(shù)上又明顯地表現(xiàn)出辛詞的另一特色。辛詞一向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但他在豪放的同時又還有極俊美的一面,一首詞中往往兼而有之(這和后來一些學辛詞者專主粗豪不同),本篇就是一個范例。他倒不是“鐵板銅琶”,他的琵琶是“鳳尾龍香”式的。劉勰所謂“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文心雕龍·神思》),這頗能說明辛詞的妙處。如“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句,不獨用昭君出塞之典,且含嵇康“目送歸鴻,手揮五弦”(《四言十八首贈兄秀才入軍》)的詩意,形象很美,韻味亦深長。又“輕攏慢捻”四字,不獨是用白居易的詩點出彈琵琶而已,好就好在將閨人愁悶無意緒、心情懶散的神態(tài)也描畫出來了。而接下去“淚珠盈睫”,令人想見那長睫毛上閃動著的晶瑩的淚珠,不獨悲,而且很美。這樣就渲染出一種哀怨的氣氛,也就更好地烘托了主題。
前人評辛詞曰“大氣包舉”,所謂“大氣”就是指貫穿在他詞中的那種濃烈的愛國之情,既沉郁,又激越。而他的詞風并不粗獷,倒是思理細膩綿密,語言典麗高華,雖“多用事”而并不嫌板滯,這就是因有“情”在其中,密處見疏,實中有虛,令人讀后有蕩氣回腸之感。
辛棄疾《賀新郎·賦琵琶》古詩賞析
鳳尾龍香撥,自開元《霓裳》曲罷,幾番風月?
最苦潯陽江頭客,畫舸亭亭待發(fā)。
記出塞、黃云堆雪。
馬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弦解語,恨難說。
遼陽驛使音塵絕,瑣窗寒、輕櫳慢捻,淚珠盈睫。
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
千古事、云飛煙滅。
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
彈到此,為嗚咽。
作品賞析
【注釋】:
①此詞賦琵琶而累用故實。或謂其“運典雖多,卻一片感慨,故不嫌堆垛”(《白雨齋詞話》);或謂其“大氣足以包舉之,故不粗率”(《藝衡館詞選》)今之論者亦多謂憂國之感,興衰之慨。或謂此詞作法與《賀新郎·送茂嘉十二弟》同一機杼,以其羅列故實相仿。然細察之,《賀新郎》詞脈清晰,此篇章法頗有紊亂不明、融貫不力之弊。
②“鳳尾”句:琴槽似鳳尾,琴撥以龍香柏木削就。極言此琵琶之精致名貴。鄭嵎《津陽門》詩:“玉奴琵琶龍香撥。”詩人自注云:“(楊)貴妃妙彈琵琶,其樂器聞于人間者,有羅檀為槽,龍香柏為撥者。”蘇軾《聽琵琶》詩:“數(shù)弦已品龍香撥,半面猶遮鳳尾槽。”撥:撥弦之具。
③“自開元”兩句:言自開元年間《霓裳》一曲以來,這琵琶經(jīng)歷了幾多歲月磨蝕。開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713—741)。《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為唐代宮廷中著名琵琶樂曲,起于玄宗開元年間,盛于天寶年間。按:說“《霓裳》曲罷”,暗用白居易《長恨歌》詩意:“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謂安祿山叛亂,驚破了唐玄宗的艷夢。這里暗含興亡之感。風月:風晨月夕,指歲月。
④“最苦”兩句:言潯陽江邊,送客舟頭,一曲琵琶最動謫人離愁。白居易《琵琶行》序說他貶江州司馬時,送客江邊,夜聞舟中琵琶聲,慨然命筆作《琵琶行》。詩中有“潯陽江頭夜送客”、“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諸句。辛詞本此。潯(xún循)陽江:江名,指長江在今江西九江市北的一段。客:指白居易。畫舸:泛指華麗的船。亭亭:形容畫舸高挺秀麗。
⑤“記出塞”三句:用漢昭君出塞和親事,見前《賀新郎》(“綠樹聽鵜)”注⑤。這三句具體描繪其馬上琵琶、回望漢家宮闕情景。黃云堆雪:黃沙蔽天,白雪遍地。極言塞外之苦寒。歐陽修《明妃曲》:“不識黃云出塞路,豈知此聲能斷腸。”即是此意。昭陽:漢都長安未央宮中的'一座殿名,這里泛指漢宮,以見昭君塞外思漢之意。
⑥“弦解語”兩句:言琵琶弦絲雖能傳語,卻訴不盡彈奏者心中的怨恨。庾信《王昭君》詩:“別曲真多恨,哀弦須更長。”
⑦“遼陽”句:言遙望遼陽方向,親人音訊全無。遼陽驛使:遼陽(今遼寧省遼陽縣)驛道中的信使。司空圖《偶題三首》詩:“遼陽音信近來稀。”
⑧“瑣窗寒”兩句:言寒窗下,思婦含淚獨彈琵琶。瑣窗:雕刻花飾的窗,代指女子臥室。攏、撚(niǎn同捻):以手指叩弦、揉弦,奏琵琶的兩種指法。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么》。”
⑨“推手”兩句:言思婦飽含深情,一曲《梁州》哀痛欲絕。推手、卻手:琵琶指法。手指前彈曰“推手”,后撥曰“卻手”。歐陽修《明妃曲》:“推手為琵卻為琶,胡人共聽亦咨嗟。”抹:也是琵琶指法,言順手下抹。《梁州》:唐教坊曲調(diào)名,亦名《涼州》。元稹《連昌宮詞》:“逡巡大遍《梁州》徹,色色《龜茲》轟陸續(xù)。”
⑩“千古”三句:千古往事如云飛煙滅,琵琶名師消息全無,想來沉香亭北百花爭艷、歌舞繁喧的景象已經(jīng)消歇。賀老:指開元、天寶間善彈琵琶的藝人賀懷智。定場:謂奏樂者技藝高超,使場中人都無聲傾聽,俗稱能壓住場子。元稹《連昌宮詞》:“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蘇軾《虞美人》詞:“定場賀老今何在?
辛棄疾寫的賀新郎
這首追憶與陳亮的交會與抒發(fā)別情的詞作,寫得勃郁動蕩,筆力奇重,是稼軒詞中的名篇。全詩如下;
賀新郎·把酒長亭說陳同父自東陽來過余,留十日。與之同游鵝湖,且會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余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鷥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賀新郎》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fā)千里一笑。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發(fā)。剩水殘山無態(tài)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譯賞
想起我與陳亮在驛亭飲酒話別,我曾說他的才能和文采像陶淵明,滿腹經(jīng)綸和政治抱負可比諸葛亮。(這里通過稱贊陳亮,寫出二人志同道合,友情深厚無比。)不知何處飛來烏鵲,把松枝上的積雪急促地踏下來,落在我的破帽上,好像我頭上多添了白發(fā)。(這里借景抒情,寫自己年近五十,破帽蒼顏,蹉跎歲月,報國無門,不勝感慨!這是神來之筆,自嘲庸碌衰老,且與贊美陳亮的話相對照,巧妙!)當時,正值歲末嚴寒,草木凋零,大地是剩水殘山,缺乏美好景物(無態(tài)度),只有幾枝疏梅裝點風光。兩三只雁,在長空發(fā)出凄厲的叫聲。(這里明寫自然景物,暗示:南宋朝廷茍且偷安,只落得水剩山殘。“疏梅”“兩三雁”影射力主抗金的志士,勢單力薄,艱難困苦。字里行間,蘊含深遠的憂國情思。)陳亮是品德美好的佳人,重約守信,如約前來相會,聚談十日之后,又輕易地離別。此時,清江(指江西信江上游)水深冰凍,不能渡越,我很愁苦。車輪路斷,好像輪生四角,難以行動,使我不能繼續(xù)追送他,深感離別的.悲傷,銷魂直到骨髓!不禁發(fā)問:誰使陳亮(兼指自己)如此極度愁怨?是我倆志趣相投、同仇敵愾的深厚友情,才產(chǎn)生了如此臨別依依的萬千愁怨,如同費盡人間鐵才鑄就的錯刀錢幣一樣。于是,我們的離別之情,而今便可喻之為相思錯。(“相思錯”暗含深意:當時南宋國運衰危,朝廷腐敗,使人民群眾顛沛流離,陷于水深火熱之中,這當然是南宋當政者的錯誤,也是辛陳二人“愁絕”的主要根源。“錯”有雙關語意,既指錯刀,也指錯誤。但后者不便明說。)耳聽長夜笛聲凄涼,更添愁苦。希望吹笛人悠著點兒,莫把笛子吹裂了。
注
據(jù)《資治通鑒》第265卷記載:唐哀帝天佑三年,魏州節(jié)度使羅紹威為應付軍內(nèi)矛盾,借來朱全忠軍隊,又大鑄錯刀錢幣,供應朱軍軍餉。歷年積蓄用之一空,自尋衰弱,悔而嘆曰:“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在這里,“錯”字語意雙關,既指錯刀,也指錯誤。
創(chuàng)作背景
淳熙十五年(1188)冬,陳亮遠道來訪,和辛棄疾同游鵝湖,雖然為期只有十天,這在辛棄疾一生中,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會見。陳亮東歸之后,辛棄疾寫了這首《賀新郎》,兩人往返唱和,各自寫了三首。他們兩人在詞中所寫的,離不開抗金這個中心思想。
賀新郎+辛棄疾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這兩句出自詞人辛棄疾的代表作《賀新郎》。“賀新郎”,詞牌名之一。此調(diào)聲情沉郁蒼涼,宜抒發(fā)激越情感,歷來為詞家所習用。全詞如下: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fā)。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譯文
我本來已老大無成,不該再說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這個如同陳登、陳遵般有著湖海俠氣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了。我正生著病,你來了,我高興得陪你高歌痛飲,歡喜和友誼驅(qū)散了樓頭上飛雪的寒意。可笑那些功名富貴,別人將其看得如同千鈞般重,我們卻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輕。可是我們當時所談論和闡發(fā)的那些事關國家興亡的真知灼見又有誰聽見了呢?只有那個照人間滄桑、不關時局安危的西窗明月。我們談得如此投機,一次又一次地斟著酒,更換著琴瑟音樂。
國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卻大為消沉,不同于過去了。請問你們,神州大地,究竟還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馬拖著笨重的鹽車無人顧惜,當政者卻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買駿馬的骸骨。極目遠眺,關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我最尊敬你那聞雞起舞的壯烈情懷,你曾說過:男子漢大丈夫,抗金北伐的決心至死也會像鐵一般堅定。我等待著你大顯身手,為恢復中原作出重大的貢獻。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云,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shù)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云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譯文
我已經(jīng)很衰老了。平生曾經(jīng)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還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悵。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對世間萬事也慢慢淡泊了。還有什么能真正讓我感到快樂?我看那青山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不論情懷還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詩,怡然自得。想來當年陶淵明寫成《停云》之時也是這樣的感覺吧。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體會到飲酒的真諦?在酒酣之際,回頭朗吟長嘯,云氣會翻飛,狂風會驟起。不恨我不能見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見到我的疏狂而已。了解我的,還是那幾個朋友。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別茂嘉十二弟。鵜鴂、杜鵑實兩種,見《離騷補注》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譯文
聽著綠樹蔭里鵜鴂叫得凄惡,更令人悲傷不已。鷓鴣鳥“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剛住,杜鵑又發(fā)出“不如歸去”悲切的號呼。一直啼到春天歸去再無尋覓處,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實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來這樁樁件件也抵不上人間生離死的痛楚。漢代王昭君騎在馬上彈著琵琶,奔向黑沉沉的關塞荒野,更有陳皇后阿嬌退居長門別館,坐著翠碧的宮輦辭別皇宮金闕。春秋時衛(wèi)國莊姜望著燕燕雙飛,遠送休棄去國的歸老。
漢代名將李陵身經(jīng)百戰(zhàn),兵敗歸降匈奴而身敗名裂。到河邊轎頭送別蘇武,回頭遙望故國遠隔萬里,與故友永遠訣別。還有荊軻冒著蕭瑟秋風,慷慨悲歌無盡無歇。啼鳥若知人間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淚,而總是悲啼著鮮血。如今茂嘉弟遠別,還有誰與我飲酒共醉賞明月?
上一篇:怦然心動領導臺詞精選6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