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考試第二名獲獎感言150字,怎么寫
急急急
敬愛的校領導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 很高興這次的月考考試,取得全第一名的成績。
在這里,我首先要感謝所有付出辛勤勞動教導我的老師們。
在他們的精心呵護下,我這顆幼苗才能茁壯成長。
我也很樂意把自己的學習心得拿出來與同學們交流:課堂認真聽,多舉手;課后多看書,多動腦,不恥下問。
獲得的榮譽只代表過去,不要以為這次考試得了第一名就在以后的學習中不努力了、驕傲了,對自己的要求放松了。
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將更加努力地學習,取得更好的成績。
不辜負老師和父母對我的期望。
學習進步發言稿五百字的
例如:在剛剛過去的期中考試中,我從月考年級第264名進到了期中年級第132名,從班級第28名進到了班級第13名,我能取得如此大的進步,首先要感老師的辛勤教導,當然也離不開自己的努力。
下面談談我在學習中的一些體會:一是劃分學習目標,分步實現。
人有了目標,才有了前進的動力。
期中和期末考試是近階段我的最大目標,只有在這兩次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我的信心才會更足,明年中考的成績才會更理想,我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期中考試,我初步實現了我的目標。
現在距離期末考試還有兩個月時間,我會繼續努力的。
我要把中考這個大目標轉化成一個個小目標,然后目標明確讓自己在每次考試中都穩中有近,分步實現。
二是注重學習方法。
有了學習目標,再加上好的方法,那就可以加快前進的步伐了。
上課認真聽講,這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我聽老師講知識點、推理過程,有些聽不懂的地方,一定作好筆記下課再反復推敲直到透徹為止。
難題不會有情可原,但基礎和講過的題必須會,心中裝的題型多了,也就容易作到舉一反三,只有真正弄懂錯在哪,才有進步。
知識只有經過幾次反復運用后,才會牢牢記住。
作業是必做的,但有許多同學認為老師作業布置的總是做過的題,根本沒有意義,這也是這次一些同學退步的原因,而我呢
我認為老師布置作業一定有理由,試卷中并不是大部分都是難題,拔高題也只不過一兩道,因此作業必做,基礎才得以鞏固,才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三是養成好的習慣。
我們老師常對我們講,方法比分數重要,習慣比分數重要,態度也比分數重要。
第一次月考失利后,我下定決心要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習慣。
比如,我以前經常在宿舍里講了很多的廢話,月考后,我下定決心不在宿舍里講廢話,既影響自己休息,也干擾別人休息。
這樣,第二天,我就有充沛的精力學習了。
其次,我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努力改善跟同學之間的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對我學習成績的提高也有很大的益處。
成績已屬于昨天,我會放眼明天,以積極向上的心態 ,認真扎實的風格迎接下次的挑戰。
希望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不要氣餒繼續努力,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同進步
謝謝大家
小學生考第一名獲獎感言20字
【駐唱歌手→舞蹈教練→北漂歌手】 黃渤,山東青島人士,少年時代迷戀唱歌,參加了一堆歌手大賽,初中畢業,成為第一批在歌廳駐唱的歌手。
一開始家里不同意,黃媽媽說,什么工作非要晚上出去,白天干嘛不唱
(主要也是擔心歌舞廳的風氣)黃渤就偷偷唱,賺了錢都交給家里,時間長了,看也沒什么危險,家里就默許了。
黃渤從一開始就是邊跳邊唱,那時候沒有碟,電視里播《潮——來自臺灣的歌聲》,介紹小虎隊啊、草蜢啊,只演一遍,黃渤就拼命地記。
如果有機會從別人那里弄一點錄像帶,像邁克爾·杰克遜的,自己就再學一些。
隔一天唱一次,一晚上15塊錢,那時候黃媽媽才掙多少錢
黃渤可比黃媽媽掙得多多了。
每回下了體育課,黃渤就請全班所有男生一人一個一毛錢的冰糕,那會基本就是個小大款。
在青島唱歌久了,黃渤開始心花起來:“那個時候老想去廣州,因為唱流行的幾乎全部南下了。
”后來,他如愿去了廣州,在一家叫太平洋的唱片公司唱歌,那個時候和他一起的還有毛寧和楊鈺瑩——這二位后來都大紅大紫,均贏在俊男靚女。
黃渤覺得自己“總是進不了圈子”,就還是自己出來唱。
再后來,黃渤又漂到了北京,那個時候是九四、九五年前后,在北京歌廳駐唱的歌手成堆成堆的,憑借自己一副擅長流行歌的好嗓子和又能主持又能編舞的才藝,他漸漸站穩了腳跟,日后成名的諸如周迅、滿文軍、滿江、零點樂隊、胡東、沙寶亮等歌手都曾跟他一起在各個酒吧間跑場子。
對當年初到北京“賣唱”的生活,黃渤記憶猶新:“住在郊區的農民房子里,大冬天的每天蹬兩個鐘頭自行車去酒吧唱歌跑場,那個時候一塊兒唱的后來都火了。
” 他也嘗試自己寫歌,送小樣去各種各樣的唱片公司,但命運之神始終沒有眷顧黃渤,他沒火。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北漂的日子其實很彷徨:“生活上沒有什么困難,我唱一場也能掙2000多,沒有什么積蓄,能過日子,但不想老是這么耗著。
”“耗著”,就是當時黃渤的狀態,當然,也有更多的人和他一樣,在京城里這樣“耗著”,北京的機會很多,但等待機會的人更多。
其實黃渤最初到北京的時候心里很矛盾,在外地參加商演走穴能夠賺不少錢,但是在北京熬一熬就可能進入影視圈:“那時候我每天早上起來就在床上呆坐半小時,想想我接下去該干嘛
” 他開玩笑地說:“現在演戲之后很久沒唱歌了,特別是喝上酒就不行了,喝了酒就是我的個人演唱會了,我唱了別人就都不用唱了,都惡心倒了
” 演戲之余黃渤出了單曲:“演而優則唱
這么說不對吧,我是‘唱而優則演’吧
”說罷,自己哈哈大笑起來。
多年的唱歌經歷并沒有讓他出人頭地,反而是演戲的成功讓他出單曲的夙愿轉化為現實,出品了《帶你飛》《沒什么不可以》等單曲,以后還會繼續他的音樂夢。
[編輯本段]
【關于桃李】 黃渤做歌手及舞蹈老師的時間十幾年有了,真可謂是桃李滿天下,學生里面各行各業都有,在他執教的時間里,歌舞廳有點名氣的演員,基本都是黃渤的學生。
雖說黃渤有的時候還沒有自己所教的學生年齡大,甚至剛開始教課的時候,曾有比他大的學生還摸著他的頭說:“小子,可以昂~”,但是時間一長,大家都叫他黃老師,而沒有人用別的稱呼,因為他確實跳得好,大家都對他很喜愛、很尊敬。
[編輯本段]
【關于藍色風沙】 人老是不滿足,我老想到外地去演出。
我就在外面組一個組合,名字比較好聽,叫“藍色風沙”,那時候唱搖滾的多,我們起這個名字就是為了區分開,這名字比較清新,一聽就知道不是唱搖滾的。
最早3個人,后來4個人,兩男兩女,我是領隊,都能唱能跳。
我們屬于看著地圖演出,看哪里沒去過,就直接奔過去,演到后來,除了新疆、西藏、青海,其它地方全去過。
那會兒,這種能唱能跳的演出組合非常少,偶爾會請到一些香港的二三流歌手,所以我們不論到哪兒去都特別受歡迎,也不用提前聯系。
看著地圖說杭州沒去過,就立即坐長途大巴到杭州,下車后鼻孔都是黑的。
說先去逛逛吧,轉了幾天,錢花得差不多,看哪兒的演出最熱鬧就去了,跟人說先試一場,可以的話你再給錢,不行的話,我們就走人。
但基本上都沒問題,那會兒人比較盲目,但最開心也是那會兒,錢掙得也還可以,吃喝不愁,生活沒問題。
后來,他還組了一個組合,叫“野火玫瑰”,感覺仍然是那么的“90年代”。
那時候唱歌主要為了效果,會唱一些自己喜歡的歌,但主要考慮下面觀眾喜歡什么,快歌的現場氣氛好,市面上有新歌你就得趕緊唱新歌,像張學友的《餓狼傳說》、郭富城的《鐵幕誘惑》,還有國外的一些歌,都經常唱。
但我自己比較喜歡慢歌,現在我自己不會主動去迪廳玩,偶爾去也都是朋友叫,可能是以前呆多了,去那里老有一種工作感。
[編輯本段]
【關于開辦工廠】 1996年,黃渤回到青島,他搖身一變,突然成了一個小工廠的老板。
青島有不少做生意的韓國人,其中有一個是黃渤的老朋友,他看中青島不少給阿迪達斯、耐克這些大商家制鞋的工廠,于是邀約黃渤一起開了一家制鞋機械廠。
對于自己這次突然下海,黃渤解釋說:“我父母之前有一些關系,姐姐也是做生意的,我只是出廠房而已。
” 當老板的日子,黃渤看上去志得意滿:“物質生活上突然就變得很舒服,我那個時候包里隨時都有幾萬塊現金”。
不過令他郁悶的事情則更多:“天天和鋼材打交道,每天跟人都是一頓大酒,完了之后還聊鋼材,來往的都是生意上的伙伴。
”他這樣形容自己的形象:“天天挾個公文包,人也胖了,十足像農企廠長。
” 生意人黃渤忍不住晚上還找歌廳唱歌,不掙錢的那種。
不到兩年,他干不下去了,有以前的老關系找他去演出,他想也沒想,咬咬牙一走了之。
就這樣,老板的日子結束了。
[編輯本段]
【關于配音】 在《大電影之數百億》中,黃渤扮演的潘志強有一段港臺腔的饒舌RAP和搖頭晃腦的舞蹈,那副既搞笑又很欠扁的德性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也透露出黃渤在唱歌和跳舞方面的才能。
不過遺憾的是,那一段說唱卻并非出自黃渤本人:“當時是現場收音,本來準備在錄音棚里錄后期,但時間不允許,最后還是請人代唱的。
”當時在舞臺上那一段造作的“臺灣腔”,將一些小明星的嘴臉刻畫得入木三分,可見黃渤深厚的臺詞功底,也許很少有人知道,黃渤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習的專業竟然是配音。
為什么會考配音
“第二年突然出現了一個實驗性質的配音班,這是以前沒有的,大概中國以前也從沒有過,是很出名的徐燕老師教課的,就是配《亂世佳人》女主角的那個。
我覺得表演你也許可以通過一些小聰明,即使沒上過太多電影方面的課,也可以通過拍戲來增加自己對電影的理解,但是語言,不練是不行的,那個是需要真功夫的,而且語言也是表演的一個基礎。
尤其我聽了徐老師的幾節課,一段很簡單的小散文,她能朗誦到你頭發都豎起來,老太太實在是太棒了,所以我就決定去考這個配音班,后來就考上了。
誰也不知道以后會怎么樣,那時候也沒想太多,就覺得懂配音也許就多了一條生路。
” 經過幾年的專業訓練,黃渤成為了一名配音能手,開始頻頻為大量影視作品配音。
他說自己曾“獻聲”的作品多到自己都記不清了。
“畢業以后配過音的東西太多了,我自己都記不清有多少部了。
什么中央臺的譯制片啊、電影啊、電視劇啊,很快的,基本上是一天一部,很多時候我們配完了都不知道自己配的作品叫什么名字。
但是網上說我配過的那些都不是正式的,那是上學的時候老師帶過來當作業讓我們配幾句話的那種,那些是我在學校里的一個簡歷,不知道是誰給翻出來弄到網上去了。
但《加勒比海盜》、《海底總動員》、《誰陷害了兔子羅杰》那幾部是去配了的,學生配音一般都沒有什么完整的臺詞,那些‘啊
哈
哇
嘿嘿~喲
’之類的聲音才是我們配的。
”[編輯本段]
【關于上車走吧】 “電視電影播出季”要開始了,聽說要展播歷年來不少的優秀電視電影作品,其中有我主演的《上車走吧》和《一諾千金》。
2000年夏天我正在西安演出,接到發小高虎一個電話,說導演管虎要拍一部電視電影,推薦我去演一個角色。
現在想起來有點好笑,我當時沒有接觸過任何形式的影視表演,以為只是讓我去演一個群眾演員,沒想到高虎說是主演,并讓我寄一張劇照,想想這事也挺新鮮,我便寄了一張自己的海報過去,不過是經過處理的那種,帥得有點不太象我。
結果導演看了海報說:這孩子長的太帥,不太適合那個角色。
高虎聽完了立刻保證,發誓我肯定沒照片上那么帥。
就這樣我趕到北京開始了我的處女作《上車,走吧》。
影片講述的是兩個農村青年到北京闖蕩,開小巴打拼的故事。
其實當時并沒有感到什么壓力,只是面對這陌生的工作有點緊張,給自己的理由是“演的好算我行,演的不好也正常,我又不是演員
”,唯一怕演不好有點對不起哥們的介紹。
片子總共拍攝了十二天,導演對我慢慢由批評變成了表揚,到現在依然記得是:拍攝的時候車廂里五十度的高溫、一幫年輕人對電影如火般的熱情;以及管虎、一個一米九幾的大個子導演,由于設備簡陋、每天懷里抱著監視器,跟著我們的汽車邊拍邊跑的情景。
對我一直執著的歌唱事業比較諷刺的是,這個用十二天拍完的電視電影,竟獲得了百合獎和金雞獎第一次設立的“最佳電視電影獎”,它也讓我莫名其妙的坐在了金雞獎頒獎典禮的嘉賓席上,身邊是無數曾經只能在電視和畫報上見到的明星大腕,該如何向我傾心付出將近十年的歌唱事業作出解釋呢
哈哈
這一次的表演受到了不少前輩老師們的表揚和鼓勵,慢慢我開始接觸了越來越多的電視劇和電影,這應該算是轉行了吧,直到許久以后我才明白,自己的這次轉折,不僅僅是因為那些前輩老師的鼓勵給自己增強了信心,更重要的一點是在表演的同時,我感受到了創作的快樂。
工作的過程同時也是享受的過程。
象從前站在舞臺上演唱一樣,同樣能痛快淋漓的宣泄自己的情緒,這么一份美好的工作誰又能拒絕呢
在這之后,我又參演了一部電視電影《一諾千金》。
劇中“單喜良”同樣是小人物,他的善良、責任心和執著打動了我,借著這份沖動,我也想把這份感動帶給觀眾。
觀眾良好的反響告訴我:像《上車,走吧》一樣,真摯的感情流露要比所謂的表演技巧和設計手段高明的多。
可能是自己演的第一部戲就是電視電影,所以對電視電影有一種莫名的情懷。
上大學時,電影頻道的大樓就在學校旁邊,每次經過看到電影頻道樓頂上大大的標志時,心里總是暖暖的。
電視電影雖然投資少、周期短,制作的同時常會感到時間和經費捉襟見肘。
但它是不少年輕影視創作者的搖籃,也一直不斷的涌現出一些優秀經典的作品。
我堅信:能讓觀眾心弦撥動的,絕不僅僅是用美金高高壘起的大片,創作者涌動的激情和用心靈碰撞出來的聲音才會成為永恒。
電視電影為我的表演啟蒙,當然也希望今后能有幸參與到更多優秀的電視電影創作中來。
后記——編者的話 2000年,剛從中戲畢業的高虎接拍了管虎的電視電影《上車,走吧》。
劇中需要一位會講山東話的主要演員,高虎給正在西安走穴的黃渤打電話讓他試試。
由于黃渤常吃形象的虧,他就寄了一張經過柔光處理的“藝術照”來。
恰好管虎向來的拍戲原則就是“演員不能太好看,那樣就把戲給蓋住了”,他當即否定了這張“太帥”的照片,害得高虎跟他解釋半天,說:“其實黃渤沒這么好看。
”管虎這才同意讓黃渤來劇組試戲,沒想到,這一試,試出了一個新生代實力演員。
[編輯本段]
【關于教舞】 記者問:“怎么開始教舞的
” 我在唱歌時參加了一屆青島健力美舞蹈學校舉辦的健美與舞蹈比賽,賽后,鍵力美想辦一個現代舞班,找不到老師,就找上我。
但我那會就會那么幾個舞,教得再細,兩個月也教完了,就得趕緊學新的,再接著教。
這樣每天兩個小時的課程,自己還要創造發明新的舞步,對自己也是一個提高。
教了7年的時間吧,桃李滿天下,哈哈… …別人跟我說,青島的沙洲很早跟我學過舞,但我不記得了。
他那個《逛棧橋》寫得挺好,挺逗的。
那個時候青島能排上號的跳舞的,幾乎都是黃渤的學生。
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他就是最“潮”的那一類小青年:“我一邊學一邊教,那個時候家里存了不少國外的錄像帶,就跟著錄像里學的。
”[編輯本段]
【關于奧帆賽的三秒鐘】 接到來青島拍攝奧運形象片的消息,剛剛憑借《瘋狂的石頭》在香港獲得最佳配角傳媒大獎的黃渤,匆匆趕回青島,盡管導演已經告訴他只有三秒鐘的一場戲,他仍欣然同意:“為奧運出力,為家鄉青島的奧帆賽加油,是我應當做的。
青島這么美,應該讓大家都知道。
” 記者問黃渤:知道為什么導演要找你來演一個普通的青島市民嗎
他想了想,說:“不會是因為我最能代表青島人的形象吧!”說完就哈哈大笑起來,并且連忙擺手,說:“我可不能代表青島形象。
”記者告訴他,導演覺得黃渤是可以代表青島時尚氣質和市井氣息的最佳結合點。
黃渤一聽這話,不禁撓了撓頭皮說:“說我有市井氣息還差不多,這個時尚嘛,我怎么自己看不出來呢
”又是一陣爽朗的笑聲。
對黃渤的采訪,都是在這樣一種輕松幽默的氣氛中進行的。
他的那場三秒鐘的戲是這樣的:黃渤約了一幫朋友到家里喝酒,每人手里都提著幾塑料袋扎啤,不料迎面有人腳踩滑板沖過來,把黃渤撞了個趔趄,啤酒袋都差點撞破了。
黃渤回頭去看那人,用一口地道的青島話喊了起來:“哎,快看,夏雨
” 剛剛從香港回來,黃渤還保留著領獎時那個發型,有幾綹頭發是黃的,導演要求染黑,他二話沒說,就讓化妝師把幾綹黃發染黑了。
“奧運會我小時候印象太深刻了。
那時候家里還沒有電視機,都是在鄰居家看的。
那時中國女排最厲害,我太崇拜她們了
”黃渤回憶起小時候看奧運的經歷非常興奮。
第一次申辦奧運失敗的時候是1993年,那時候的黃渤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演戲生涯,還到處唱歌。
2001年申辦成功的時候,就不用說了,他當時在北京,正在大街上和陌生人擁抱,對飲慶祝呢
記者問他如果參加奧運會,他最想參加的項目是什么。
他脫口而出:游泳
原來,他從小就喜歡游泳。
因為住在海邊,一到夏天,常常是早上九點就出門,下到海里去,到晚上四五點鐘來磨磨蹭蹭回家,在海里泡一天,“能撈到很多好東西,蝦啊蟹啊,海蠣子什么的,非常好玩。
”怪不得在《瘋狂的石頭》里起個外號叫“黑皮”呢,原來這身黑皮是小時候在海里曬出來的
[編輯本段]
【電影作品】 (注:本段年份為上映時間) 《精武風云》2009年11月 合作演員:甄子丹 《愛不折騰》2009年8月★合作演員:陳好、李小璐、張一山等 (預計2010年初全國上映) 《蛋炒飯》2009年11月★導演:陳宇 合作演員:郭金 王毅 李勤勤 張大禮 佟磊 《無人區》2010年3月(后期制作中)★導演:寧浩 合作演員:徐崢 《斗牛》2009★導演:管虎 合作演員:閆妮 《鐵人》2009★導演:尹力 合作演員:劉燁 馬蘇 李孟男 《倔強蘿卜》2009★導演:田蒙 合作演員:黃奕、黃小蕾、馬書良 《高興》 2009★導演:阿甘 合作演員:郭濤\\\\田原\\\\馮礫\\\\苗圃\\\\海一天 《瘋狂的賽車》 2009★導演:寧浩,合作演員:\\\/ 九孔 \\\/ 戎祥 \\\/ 徐崢 《微客帝國》又名《天生幻想狂》飾 趙建國 《愛情呼叫轉移之愛情左燈右行》(客串)2008★導演:張建亞, 《大灌籃》(客串) 2008★導演:朱延平,合作演員:周杰倫,曾志偉,閆妮 《奇跡世界》(短片) 2007★導演:寧浩 《每當變幻時》 2007★導演:羅永昌,監制:杜琪峰,合作演員:楊千嬅,陳奕迅 《飛船》(短片) 2007★導演:李華軍,電影學院07屆畢業生作品 《大電影之兩個傻瓜的荒唐事》 2007★導演:阿甘,合作演員:郭濤,姚晨,英壯,謝娜,王寶強 《飛行日志》(客串) 2007★導演:韓可一 《紐扣人》 Button Man (2007) 《一諾千金》2006 《天臺》Tian Tai (2006) 《大電影之數百億》 2006★導演:阿甘 合作演員:曾志偉 姚晨 《瘋狂的石頭》 2006★導演:寧浩 合作演員:劉樺 郭濤 《新街口》 2006★導演:雪村 合作演員:曾志偉 李彬 《上車走吧》2000★導演:管虎 合作演員:高虎[編輯本段]電視劇作品 《田教授家的二十八個保姆》1998年,導演:安森陽 《末路天堂》 又名《夢幻之旅》2007年★導演:康洪雷 《活著,真好》2007年★導演:管虎 《生存之民工》2005年★導演:管虎 《黑洞》 2002年★導演:管虎 《紅樓丫頭》 2002年 《愛情滋味》 2001年 《大腳馬皇后》2001年[編輯本段]配音作品 《海底總動員》 《加勒比海盜》 《綠巨人》 《誰陷害了兔子羅杰》 《福娃》 《麥兜響當當》[編輯本段]重要活動參與 200
【第7句】:10 金雞百花電影節演唱嘉賓 200
【第7句】:11 為青島拍攝帆船運動宣傳片 200
【第7句】:11 CCTV-MTV超級盛典頒獎嘉賓 200
【第7句】:12 CCTV2《傾國傾城》青島主題日晚會演唱嘉賓 200
【第7句】:12 中國4A創意金印獎頒獎嘉賓 200
【第8句】:01 百度娛樂沸點2007年度頒獎嘉賓 200
【第8句】:5 為MSN拍攝宣傳片 2008年6月15日,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身份參與重慶萬州段火炬接力(第74棒)。
2009年6月,參與有多位演藝明星組成的演唱陣容,演唱錄制由著名網絡音樂人拍檔玉鐲兒、尹子創作的國慶獻禮歌曲《我的中國我愛你》MV。
2009年8月29日作為華表獎的開獎嘉賓 2009年11月28日,憑借《斗牛》獲得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獲獎感言: 證人我看了.我覺得驚嘆,沒想到張家輝可以演的這么好.因為我看過他演過好多的電影.我知道他一直很努力,像我一樣.(全場爆笑)是真的嗎?這就是傳說中的影帝耶!我說的是不是真的不是指這個獎杯.而是指這個事情.你知道吧.因為記得剛考上北京電影學院的時候有的同學就說.黃渤也考上電影學院了?現在的招收標準太松了吧?(全場爆笑).后來呢跟我們一幫帥哥美女同學去試鏡.然后導演跟帥哥美女聊了很久,然后過來很禮貌的跟我說.誒.請問你是他們的經紀人吧?(爆笑)后來還有一位長輩跟我說.知道我要演戲了然后跟我說.女怕嫁錯郎.男怕選錯行(全場爆笑).看樣我選對了(全場鼓掌).[編輯本段]獲獎情況 2009年11月28日憑借電影《斗牛》奪得第46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與張家輝共同獲得,46年來第一次雙影帝) 獲得2007年度福布斯“最具潛力名人獎”(2007年4月) 2007年度第七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配角(作品《瘋狂的石頭》) 第七屆數字電影百合獎觀眾票選“我最喜愛的十佳演員”(作品《一諾千金》) 首屆曲江國產電影新人新作展“2006年度新銳演員獎”(2007年6月)
達人秀總裁小草 誰有她的資料
楊援草,下面是她的兩份報道: 楊媛草:24歲重慶妹獲英伯樂獎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0 月29 日 | 文章來源:重慶晚報 10月初,英國伯樂獎頒獎,重慶妹子楊媛草榮獲“最具潛力新人獎”。
其實,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獲得英國大獎,早在2002年,她就憑獨自制作的節目《國際學生》獲得全球著名新聞媒體BBC的新聞新人獎。
昨天,記者通過越洋電話聯系上楊媛草,這位地道的重慶妹子感言:“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獲獎是意外。
” 年紀輕輕獲得國外大獎 楊媛草今年24歲,是位不折不扣的美女。
她高中畢業便去英國留學。
在英國待了7年,其間多次返回家鄉。
2003年,楊媛草拿到卡迪夫大學大眾傳媒和社會學學士學位,2004年又獲得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廣告和市場經濟碩士學位。
今年,她在英國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制作的首部專題片《挑戰異文化》,促進了中英文化交流。
在伯樂獎評選中,她備受評委青睞,成為該獎最年輕的個人獎項獲得者。
赴英前曾瞞母親考托福 楊媛草說,18歲讀高三那年,外婆與父親相繼去世,對她打擊很大。
每位高三學生都希望金榜題名,但當一個保送大學的機會來到時,她選擇了放棄。
對此,母親極力反對,母女倆曾激烈爭論,幾日無語。
此后,楊媛草便瞞著媽媽,每天早上溜去濱江公園學外語,終于得回了600多分的托福成績,讓她成功拿到在英國新聞學中排名第一的卡迪夫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成為全班惟一亞洲學生 初到英國,班里有一群從貴族學校去的中國留學生。
一次課堂上,教授問一中國學生“紫禁城的英文怎么說
”,那學生答不上來,一位俄羅斯學生卻說出答案。
這讓楊媛草暗下決心,要為中國人爭口氣。
她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以優異成績獲得最佳學生獎。
教授還開玩笑“應該改為生存獎”,因為班上的三名亞洲學生,日本學生留了級,韓國學生退了學,只剩下了中國的楊媛草。
拒絕高薪在英自辦公司 楊母說,女兒留學期間,靠刷盤子、做兼職翻譯維持生活,吃過不少苦。
在餐館打工時,老板娘刁難她,竟叫她用手掏男廁馬桶,被她憤然拒絕。
據了解,畢業后,楊媛草曾被英國一機構錄用,工作不滿1年,她就提出辭職。
盡管單位開出5萬英鎊年薪挽留(折合人民幣約60多萬元),她仍不為所動,堅持選擇自辦公司。
楊媛草說,中英文化缺乏相互了解,她想搭起溝通橋梁。
今年,她攜專題片《挑戰異文化》參加了上海國際影視展,引起國內多家電視臺關注,欲與其合作。
說到如今取得的成就,她回以周潤發那句經典臺詞:“我才剛上路呢。
” (見習記者 姚重屹) 新聞背景 伯樂獎設立于2004年,由英國伯樂基金會創辦,主要為表彰在英華人在不同領域中作出的貢獻。
該獎在全英具有相當影響力,并得到了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大力支持和贊賞。
從普遍意義上的成功學來看,相比大多數人的30歲,楊媛草幸運得讓人嫉妒。
1998年,這個重慶姑娘留學英國,在英國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就讀傳媒專業;2003年碩士尚未畢業,便拿了BBC新聞新人獎;2005年成立自己的影視制作公司Wild Production,拍攝的紀錄片獲得英國伯樂獎。
到2007年與英國ITV前任執行總裁Mick Desmond在倫敦成立版權經營公司IPCN(International Program Content Network)并兼任CEO,她不過27歲。
在她30歲的時候,IPCN引進版權,東方衛視推出的《中國達人秀》成為中國最紅的選秀節目。
按照總導演金磊的說法,這是一檔觸發觀眾強烈情感共鳴的娛樂節目。
金磊和他的團隊改變了Got Talent(“達人秀”)的版權公司Syco設置的情節,最后總決賽上海本地收視率
【第34句】:88,全國收視率
【第5句】:7。
須知上海轉播春晚的收視率是17,而《快樂大本營》的全國收視率是
【第1句】:5。
“三十而立”這個成語現在經常被拿來作為對30歲或者將要30歲的人的要求,無論每個人對怎樣算是“立”的問題答案有多不同,楊媛草基本上應該符合大多數人的標準了。
在一直想做媒體的她
【注1】身上至少可以看到這么幾點—目標明確,規劃清晰,試圖把任何事都控制在自己的可控范圍之內—好像每個人總能在身邊發現這么一個同事或者朋友。
雖然“人生規劃”這種事聽起來多少有點烏托邦,但不得不承認,機遇總是更垂青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
IPCN是一家版權代理公司,買斷運營只在少數,大多數時候都是把國外成功的娛樂節目版權引進到中國。
楊媛草和Mick Desmond在同時擔任英國一家娛樂公司顧問的時候結識
【注2】。
后者曾擔任湖南衛視的中國策略顧問,在ITV擔任執行總裁的兩年時間內積累了可觀的人脈與廣告客戶。
這是IPCN的重要優勢之一。
2010年年初, Syco高級副總裁Simon Jones打電話給還在度假的楊媛草:“我們想把Got Talent搬到中國去。
Can you help?”并且3個月后,寶潔決定加入這個合作,寶潔全球市場品牌部總裁Marc Pritchard認為這是在中國嘗試新的營銷策略的好機會。
但他們都在猶豫不決。
中國的選秀節目良莠不齊,更壞的是,英國達人秀的山寨版本已經在有的電視臺播出。
留給東方衛視的時間也并不是很充足
【注3】。
4月底之前,楊媛草得給上海文廣傳媒新聞集團(SMG)一個回復,后者必須將節目提交廣電總局報批,而是否能夠說服寶潔打定主意加入,成為合作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
最后寶潔決定跟進。
楊媛草從倫敦飛到廣州為寶潔廣州總部解釋植入廣告的創意,她在隨身攜帶的A4筆記簿上畫了幾幅圖以作詮釋
【注4】。
雖然寶潔最后還是采用了自己市場部的營銷方案,但是他們依然對楊媛草印象深刻。
按照金磊的說法,這不是中國第一次買國外節目的版權,光娛樂節目之前起碼有過三四個,但《中國達人秀》可以說是國內引進娛樂節目模式里做得最大的一個。
金磊的團隊參加這項節目運作的一共有170人左右,分成選手組、故事組、編導組和宣傳組。
“我覺得達人秀就是一個人一年時間去學了人家十年的東西。
英國達人秀全部團隊有500人,我們核心團隊才100人;他們后期可以12個人做一個月,我們是五六個人做一個星期。
”《中國達人秀》故事組總導演吳群達說。
到了制作這一步,可以說楊媛草的任務完成了一大半。
早在讀書的時候她就一直很努力
【注5】。
在英國時,她沒有滯留在留學生的圈子里,而要融入英國社會
【注6】。
她現在的做事風格里依然有當年事業剛起步時,“挨個打電話,為了找到廣告贊助”的堅持勁兒,但與之前相比她需要考慮更多
【注7】。
《中國達人秀》走紅之后,楊媛草先后接受了《經濟學人》和BBC的訪問。
后續的商業合作紛至沓來,她也準備搬去更大的辦公室,并擴充團隊數量。
楊媛草說自己“的確有些運氣”,其實她是比許多人更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天分轉化為實際利益而已。
這也許是大多數公司人面對的問題,那么不妨跟我們一起,來看看楊媛草到底怎么才會成功的吧。
01 人生規劃真的有用嗎
02 怎樣識別機會
03 面對復雜局面該怎么辦
04 用什么來打動合作伙伴
05 如何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06 你會有不相信自己的時候嗎
07 有分歧的時候以什么為標準
01 理想并不是虛而不實的東西 我們中許多人因為熟稔職場游戲規則,而不再會提起人生規劃或者是稱為理想的東西。
不過有時候,讓自己有個目標或者方向,即使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也是一種有推進作用的正能量。
楊媛草的理想說起來很簡單:做媒體。
她在12年前對簽證官解釋的媒體只是報紙和電視而已,但從卡迪夫大學畢業實習之后她就逐漸明白,媒體不僅僅意味著內容制作。
因為她發現如果不賣命學習把成績提高,就得和成績一般的本地學生一起讀內容潦草、前景渺茫的商科,于是主動加修了民法和媒體課程,由此才如愿進入傳媒專業。
02 抓住那些重要機會 “沒有遇到好的機會”或者“機會很難把握”這樣的話嚴厲點說就是給自己找的借口。
無論是獲得BBC的實習機會,還是當ITV前任執行總裁Mick Desmond欣賞楊媛草的能力,發出共同成立一家公司的邀約,她都抓住了這些機會。
相比簡單的版權買賣,IPCN“依托節目內容的整合商業營銷”的聰明之處在于,它通常是“帶著廣告上門”以增進合作的成功率。
比如,和東方衛視合作的《嘉年華美好時光》帶來了福特的商業冠名,與ICS(上海外語頻道)合作的《Cool Edition》,背后的贊助商是英國旅游局。
03 果斷理清復雜局面 積累自己的一個關系網,以及具備處理各種關系的能力的重要性不用多說。
在引進《中國達人秀》的合作里,楊媛草的聯系人有長長一串:節目版權方Syco、版權營銷合作方Freemantle、SMG、寶潔以及寶潔聘請的媒介購買公司Mediacom。
她就是其中的協調和溝通者,談成合作必須獲得東方衛視的平臺支持、寶潔的支持。
楊媛草給Mediacom全球CEO Stephen an寫了封郵件。
她解釋了世博會這個有利的政治環境因素,如果寶潔當機立斷,也許還能抓緊時間向世博局報批,讓達人秀在世博園區里舉行首次比賽。
政治環境通常不是這些外國高層會考慮的因素,不過她的建議多少讓她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04 向合作者表現出誠意 “理論上他們可以上達人秀,也可以上自己的選秀節目,比如全家都來賽之類。
Deadline是在4月底。
”雖然不只是有誠意就可以,但楊媛草的確打動了她的合作伙伴。
在倫敦和寶潔廣州總部開電話會議那天,她和Mick Desmond在倫敦時間凌晨3點開車去倫敦寶潔公司,電話會議系統另一端是北京時間10點,廣州寶潔的辦公室里坐著寶潔市場部總監、Mediacom和SMG廣告中心主任金仲波,雙方都未曾謀面。
倫敦的4月依然寒冷刺骨,明晃晃的會議室里,一夜沒睡的楊媛草犯了幾分鐘迷糊之后,馬上進入角色:她要向寶潔解釋清楚,在《中國達人秀》里植入廣告有獲得投資回報的可能。
事實證明,那次會議是個轉折點。
最后廣州寶潔決定見面敲定合作細節。
在飛抵上海浦東機場,又轉至虹橋機場飛往廣州的途中,楊媛草在隨身攜帶的A4筆記簿上畫了幾幅圖,包括兩個頭發扭在一起的小人,以詮釋寶潔海飛絲“實力派”;以及一個布滿胡渣的人臉,這是為吉列考慮的創意。
IPCN已經做了三年的業務,植入廣告做得規模比較大的是和SMG合作福特嘉年華的綜藝節目,那次贊助有近千萬。
但是最復雜的還是“達人秀”,它是一個全球選秀節目。
05 認真,再認真一點 勤快永不出錯。
讀書時,楊媛草每天買報攤上所有主流報紙,從正經的《泰晤士報》到聳動的《太陽報》,觀察不同媒體對同一事件的爭論,并試著分析各種利弊。
楊媛草去英國COI(Central Office of Information)實習時,部門布置虛擬任務:倫敦皇家警察署委托設計招兵廣告,背景是9·11事件之后,英國為了平衡種族關系,宣傳多文化交融,希望招募不同種族的新兵。
主要任務其實是設計一份調查問卷,然后搜集足夠多的信息做成報告。
在別人都在查找現成資料的時候,楊媛草去了倫敦外國居民最集中的社區,敲了200多戶人家的門做調查問卷。
為了讓最后的陳述報告變得更好看,她還留意拍了短片,把實地調查的景象還原出來。
她當時就明白,其實人與人大多數的溝通都是表面的,最關鍵是最后一刻的呈現,從實習報告到客戶提案皆是如此。
06 在不自信的時候堅持住 每個人都有露怯的時候。
對于楊媛草來說,向來很強的自尊心會不知不覺放大露怯帶來的尷尬。
她依然記得自己第一次感覺到強烈的不自信。
那是讀大學的時候,她跟著心儀的男孩子去酒吧跟人聊天,穿著借來的大了兩碼的高跟鞋,一邊聽著一群人熱烈討論外國音樂的流派,一邊大腦空白。
別人問她喜好,三言兩語之后就只好微笑點頭不語,“我當時覺得自己真的好傻”。
好在大哭一場之后,她就擺脫了心理負擔,“我得學會跟人亂侃,顯得自己很活潑,這是一個關于生存的自然的東西”。
技巧原來也不是那么難,從酒吧A游蕩到酒吧B,把這個舊話題倒賣給那個新朋友,漸漸地,她不再處于“那些人怎么什么都知道”的惶恐中,自信又找回來了。
07 有自己的立場,但是不固守成見 其實IPCN要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個合作方的利益關系,在每個人都想獲得更多的時候如何確保彼此的信任。
比如,如何協調Syco與SMG制作團隊的關系。
相對于所有Got Talent系列來說,《中國達人秀》是個特殊的節目。
而這種特殊性某種程度上是總導演金磊在初賽第一場剪輯開播前48小時決定的。
從所有手續敲定到開播,金磊的時間只剩下一個半月。
版權方每隔一個階段就會派專家來做一些理論指導;除此以外,交給金磊的還有一本200多頁的“寶典”,厚得像半本黃頁。
按照金磊的說法,這本冊子事無巨細但是沒什么邏輯,像一個所有文件的匯總,有價值的大概只有前10頁。
金磊推翻了Syco公司為達人秀系列設置的情節敘述方式,這意味所有影像剪輯的方法要被改變,整體的敘事重點也大不一樣。
版權方最先冒出反對意見,但讓金磊意外的是,楊媛草的糾結比誰都多。
“她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郵件,大意是我不能這樣講故事。
”金磊說,“但我跟她說你要相信我。
英國人的剪輯方式其實像美劇,非常成熟,節奏很快,但他們不會符合中國人的期待。
中國人要看的是情感。
” 楊媛草聽從了金磊的判斷,而沒有去強化版權方對SMG的意見。
節節升高的收視率證明,這個選擇是對的。
朱玨 漢高中國及香港地區 人力資源總監 C=CBNweekly Z=朱玨 C:都說三十而立,對于普通公司人而言,30歲在職場上是不是非得有個意義
Z:我有好多同事到了30歲都特別焦慮,尤其是男性,會跑來問我“你看我30歲了還沒有升經理該怎么辦啊”。
很多人都把30歲看成一個Milestone。
我覺得與其把30歲人為地設定成條款這樣的東西,不如把它當成一個必然會經過的過程。
我記得蘋果CEO喬布斯有一次在一個大學演講,他就說過很多努力當時不會認識到它的價值,好像是他去學習了書法,這在當時沒人覺得有用,但最后他為蘋果軟件的字體審美設定了標準。
我想說的是,成功不是精神負擔,在職場上,你做事不應該去計較這件事是不是一定能夠帶來成功,而是看它能不能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C:社會對于公司人的成功標準是不是太高了
Z:其實有趣的是,雖然理性要求為大多數事情下一個定義,但成功這件事是依靠每個人的不同界定的。
Title、薪水和權力并不是成功的全部。
我個人對成功的定義是:在不損害自己身心快樂的前提下達成自己的目標。
成功其實往往事關性價比的問題。
它與目標相關,這個目標可以很大,也可以很普通。
現在普遍意義上的成功定義的確有些狹窄,事實上沒有多少人能夠成為李嘉誠或者杰克·韋爾奇。
所以還是為自己設定現實的目標,然后設置相應的激勵機制。
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得到認可的,只有極少數人能夠不顧一切堅持下去。
C:職場上的成功是否具備借鑒意義
Z:我個人認為失敗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
在人力資源里面我們稱之為勝任能力模型。
比如我們會研究100個成功銷售員的案例,然后從他們身上總結出共同的特性,例如他們總是以結果為導向,不容易氣餒等等。
成功的案例一定有可以借鑒之處,我們在楊媛草的案例里也可以看到一些。
比如她在實習的時候更愿意比別人多走一步,多想一些,我們把這個稱之為“精益求精,讓優秀成為習慣”。
優秀不再是來自別人的要求。
再比如她不會輕易放棄,其實她不是不自信,只是在不順利的時候不會輕易放棄。
職場是一個馬拉松,如果能靠勇氣在別人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堅持一下,一定能夠更勝一籌。
上一篇:祝你開心電影臺詞合集10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