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鷹節董卿感言詞
如果首先是要對觀眾說一句話的話,我想說,謝謝你們,有你們的目光在,我真的愿意每天都變得更好一點。
其實,這是我第二次在這個舞臺上再次捧得這個獎杯,所以我的心情可能真的是各位當中最激動和最感慨的一位,每次在拿獎的時候,都會想,我做了什么我可以站在這里,我還能做什么,我才會不辜負我的使命不辜負我的觀眾,明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我記得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有一句名言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而毛澤東同志在1919年創立的《湘江評論》上也有一句豪言叫:“我們總要努力,我們總要拼命向前”當然我們所有的人工作不是為了獲獎,但是在獲獎之后,我們依然會繼續拼命向前
謝謝大家!
董卿跪地采訪是什么節目 2024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什么
成長經歷 一:父母對董卿的影響 董卿從小就在父母的引導下讀書、做家務、利用假期打工。
在董卿看來,正是這種教育方式讓她學會用書來充實自己,在人生道路遭遇坎坷的時候學會“堅持”。
我父母認為小孩子不能嬌生慣養。
高中以后每個寒暑假,我都出去打工。
有一個暑假去賓館打工,第一天就要求我上午打掃十間客房。
我的襯衣背后全濕透了,臉上全是汗,就這樣一個上午才打掃了兩間。
我父親來看我,問我第一次上班干得怎樣,我一見到他就哭了,說不想干了。
父親說,做不完沒關系,關鍵是堅持做下去。
這種“堅持”,在后來的人生經歷中成為我最大的精神動力。
二:參加工作,幾次易主,巨大的落差 第一份工作是聘到浙江電視臺,董卿當主持人,還當過制片人,如魚得水。
一年后,董卿去考上海電視臺,從七八百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兩個幸運兒之一。
可是剛到上海電視臺的日子,董卿無比失落。
根本沒人理她,也沒節目可做,因為她是新人。
年底的上海春節晚會,這位新人負責聯絡、催場,跑前跑后,“姜昆老師吃飯了
”“您該準備上場了
”璀璨的舞臺,不屬于她。
那些無聊的日子,董卿選擇了讀書,尋一片寧靜天地,并順利地考上上海戲劇學院的電視專業,讀完本科。
真正的轉機,是在1998年,她受邀主持一檔新節目《相約星期六》,并以清純的主持風格被觀眾接受,隨即家喻戶曉。
男嘉賓甚至口無遮攔地說,我們就是沖董卿上節目的
1998年,面向全國的上海衛視成立,董卿第三次易主,丟掉炙手可熱的位置,想找到更大的舞臺。
誰知衛視的收視率一塌糊涂,上班就是點卯,董卿枯坐在蒙了灰的辦公桌前,感覺從前恍然如夢……那時她特別煩悶,也很少出門,甚至電視也不看,就在家讀《紅樓夢》讀《唐宋詩詞》。
這些古典文學,能幫自己平復浮躁,逼自己想清方向。
董卿不愿空閑著,報考了華東師范大學古典文學專業的研究生,1999年收到錄取通知,接下來,上海衛視改革成功蒸蒸日上,一切柳暗花明。
董卿被委以重任,主持多檔節目,尤其2000年主持一場“上海—悉尼雙向傳送音樂會”,她風格大氣,英語熟稔,因此一舉奪取第五屆全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
那段也是好日子,有名有閑,到了周末,董卿上午去美容院,下午開車兜風,晚上健身。
回到家,她泡杯牛奶,躺進松軟的大沙發,卻無來由嘆口氣。
這個城市的法國梧桐,她都看了七年了。
人生能有幾個七年
她能不能去別的城市看看另一種生長
對上海正有點“七年之癢”,中央電視臺西部頻道開播,《魅力12》向董卿發出邀請。
“金話筒”的一位評委希望董卿加盟。
“我當時很猶豫。
人脈和環境都有,又要離開
在北京我沒有車子房子,沒有朋友,我連去哪里剪頭發、買衣服都不知道。
西部頻道也是非主流頻道……也許人的年紀越大,膽子越小,呵呵。
從上海到北京,我害怕失去手上有的那點東西。
” 起初,董卿每個月從上海飛到北京呆七天,錄好節目再回。
來往半年,人很疲憊。
她決定,暫時放棄上海,專事北京。
朋友勸她,她很固執:“我買了新花瓶,舊花瓶一定在垃圾桶里。
你們知道,我一向喜新厭舊。
” 行李很簡單,大房子小轎車,她都留在上海,直奔2002年的北京。
只能先租房住,雖然她對家裝一向非常挑剔。
打開裝衣服的箱子,舊有的奢華和小資氣息,撲面而來。
她捧一件在胸口,望著蹩腳的衣柜半天,還是把衣服壓回箱底。
第二天,她請人把窗簾換成布、紗、遮陽布三層的,它們在空房子的陽光中飄拂,有點像家了。
住在這里,還是一個月七天的活,董卿每次走出電視臺,總會躑躅半刻。
她閑怕了,又能去哪
想開車散心,車在上海的車庫。
只好招個的士,在擁擠車流里感受世俗的熱鬧;或者找家電影院,或者咖啡廳,打發時間。
夜里回家,一推開門,有淡淡的浮塵,還有,并排放著的四個箱子。
她真想提上箱子轉身就走,將嗆人的流浪感丟在這陌生的房間
可是,“我現在要的是什么
不就是工作、激情和滿足感
堅決不回
”她逼回眼淚。
這股狠勁,董卿把持在平湖秋月的面容下面。
她主持的節目,導演就很放心:她博聞強識外加準備充分,在臺上是行水流書舉重若輕;她懂得衣飾搭配,為了一雙鞋子,肯跑遍整個北京,央視造型師都夸她上鏡;臺后她擰著眉毛很是認真,為了一句臺詞斟酌半天,一上臺就舒展,笑得毫無憂愁,仿佛,那些失眠和孤獨的夜晚從不存在。
三:主持第十一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后的日子 那年7月,董卿被委以重任,主持“第十一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從9日到29日,職業組和非職業組共有三十場,每晚直播近三小時。
董卿每天下午四點彩排,到十點直播結束,換掉主持禮服又進會議中心,和老師核對次日的考題。
回家已是凌晨三點,董卿還要打著哈欠背臺詞,直到最后的一顆夜星,漸漸隱沒……生活規律被打亂,至今董卿“早了總睡不著”。
有點苦不堪言,可她樂在其中。
一場場下來,特別有成就感。
那年12月31日,董卿主持一期元旦特別節目,從晚十點半到零點三十分。
節目結束,應該進入倒計時環節,導播卻著急地向她打手勢:離零點還有三分鐘
天啊,這是直播,臺里臺外有無數雙眼睛
這180秒怎么辦
說什么
董卿心跳如戰鼓,卻不動絲毫神色,云淡風輕地與觀眾“嘮嗑”。
“嘮”的啥不記得了,她話語活潑,逗得觀眾直笑。
實在沒詞了,董卿優雅地轉向電子屏幕說:“讓我們靜靜等待吧,等待2005年的到來。
” 如果這時還不出現倒數時間,她都要哭了。
“16秒”,她得救了。
一下臺,導演緊緊地握住她的手,像迎接英雄。
工作做好的感覺多么過癮啊,任何快樂都無法相比
“生活中,我不屬于特別愛笑的。
舞臺上我愛笑,很多人也很喜歡我的笑容,覺得很真誠。
奇怪,我心甘情愿地把這個最好的最美的我,留給觀眾。
這不是虛偽。
站在舞臺,我就很開心。
非常享受工作的感覺。
有時心情不愉快,但上了臺就全忘了。
” 四:成名后依然恐懼 董卿看過一部主題為“恐懼”的片子,心有戚戚焉。
人的每階段都有不同的恐懼,不自知而已。
6歲,她懼怕強迫自己洗碗的嚴厲父親;17歲,她懼怕想念一個人的瘋狂;27歲,她懼怕患得患失,懼怕“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今,她在臺上風采萬千,從容閑雅,而在半夜,還是會莫名驚醒,懼怕熟悉的舞臺終要消失,懼怕自己瘋狂追求極致——— “有那么多人認識你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成功了。
但是,現在不輕易下結論。
對自我的認識是逐漸的過程,我現在日益清楚自己:能干什么,想要什么,并且為此我愿付出什么。
可能是到北京之后,2002年,非常強烈地認識到自己。
實在不行就回去
但那個念頭一閃而過。
我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
我喜歡極致的感覺。
而極致是沒有底的。
” 五:努力地極致 董卿不曾忘,那次在上海直播一場新年音樂會。
毫無預兆的,她忽然口吃,還把一句話重復了兩次。
也不算嚴重,沒人在意,她卻為這種“低級錯誤”無法釋懷。
直播結束,下午兩點還要飛去新加坡錄制節目,她卻毫無情緒,難受得很;去年的“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她每日緊張備戰,力求完美,還是不慎念錯一位選手的成績。
結束直播,領導說,今后要注意啊。
她陡然崩潰,就在會議現場,當著同事的面,抹起了淚花兒…… 有次,董卿和《藝術人生》的制片人王崢聊天,對方關注地問:“為什么臉色不太好
”董卿強笑:“我最近老失眠。
”王崢默然,緩緩說:“我也曾經那樣,走過來就好了。
” 她們這樣的女人,都追求極致,極度努力,生怕辜負別人辜負自己。
六:天蝎董卿的內心獨白 “好的主持人,應該自己隱退,觀眾戀戀不舍,就怕自己留戀,觀眾早已去意已決。
我現在應該是最好的階段,有經驗又有精力。
很渴望再走得久一點,至少五年十年
” 懂得恐懼,才會更珍惜生活,感激每一種即使細微的美麗。
董卿描繪平凡的幸福:讀讀喜歡的《三聯生活周刊》和《書屋》,談一場溫暖沒有傷害的戀愛,撒粒種子種一盆花…… 或者,把心愛的碟翻出來,《放牛班的春天》、《紅白藍》、《天堂電影院》———她曾經窩在家里看過長達24小時的碟,一個人笑,一個人哭,實在累了,沉沉睡去。
“我非常熱愛生活,熱愛所有美的東西。
很敏感。
還能保持這種對美好事物的敏感,很難得。
一個遲鈍的人,可以做一個好的主持人。
” 董卿對記者說:“我喜歡莫泊桑的那句話,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 的路。
” “如此喜新厭舊,怎么沒有想過轉行
” “天蝎座情感很豐富,對工作和愛人都很珍惜。
厭的,是一成不變的毫無激情的生活。
” “那么對愛情的期待有變化嗎
” “沒有。
還有什么比工作更快樂
對于女人而言,無非就是戀愛。
十七八歲的時候,因為某個人,心會喜悅得想飛,一個星期都在唱歌。
現在蠻難有這樣的沖動,這樣投入。
當然還是會喜歡,也會感到快樂。
有時想起某句話或者某個眼神,也會覺得甜蜜不過。
但和初戀不一樣了。
我想我真正成熟,就是發現: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它再不可能摧垮我。
”
觀看董卿一堂課觀后感
從忠肝義膽到千里嬋娟,從金戈鐵馬,到琴棋書畫,從,到水墨江南,從忠肝義膽到千里嬋娟,可以說一首著的,讓我們感受到了,炎黃子孫的家國情懷 真的所有的這些選手,謝謝你們來到我們的現場,用你們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用你們的才情和學識,裝扮了我們的舞臺,裝扮了我們的大賽,也傳播了最美的中國詩詞文化謝謝康老師蒙老師給予我們的諄諄教誨 在學識上的指點 指正 幫助 所以當比賽結束的時候 真的不想說再見 因為“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就讓我們從此地出發 傳誦經典 展露風華 伴隨中國詩詞大會 夢想就此啟航
2024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觀后感600字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800字一】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在近日的“中國古詩詞大會”上,16歲高顏值少女武亦姝憑借出色的古詩詞底蘊和 “飛花令”表現走紅,答題時嫻熟優雅的她,被網友們感嘆“滿足了自己對古代才女的所 有想象。
” “中國人的詩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
”誠如《中國詩詞大會》嘉賓、中央民族大學副 教授蒙曼所說,詩詞之所以美,在于它承載著作者的人生閱歷。
因此讀詩不僅僅是讀詩, 更是讀人,是讀心。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日前正式公布,這也是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
在答記者問時,發言人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 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 生活是草蛇灰線,伏延千里,詩意也是。
在問答網站知乎上,一位網友關于“為什么要讓孩子從小讀詩歌”的問題下,得票數最高的答案是這樣說的: 你是愿意孩子從小讀“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這樣流轉纏綿的詩句,還 是讓他跟著廣場舞一起唱“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你是希望他的童年記憶是“芳草鮮 美,落英繽紛”,還是“叫姐姐一聲美女,姐姐就給你糖吃啊”? 生活在當下的我們,為什么要讀詩?當你處于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句早已爛 熟于心的詩,觸發了共情的鈕,才能懂得詩詞之美。
而這一切的基礎是,至少你“讀過”。
當看到春天芳草初生,才會明白什么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夏日湖邊納 涼,看風乍起,才會感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畢竟如歌中所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雖然我們的生活日漸浮躁喧囂,好在,詩還活著。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800字二】 它喚起了高中畢業之后的觀眾對詩詞之美的欣賞。
高二分科以后,我母校的早讀課是每周三天英語兩天語文,20分鐘的早讀課當然會有人急急忙忙趕作業。
當年我還是語文課代表,至今還記得,只要在講臺上帶讀《春江花月夜》,背到“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附近的時候,基本上所有人都會停筆,或者筆還沒停下,聲音已經加入進來。
我們班當年男生雖然不多,聲音卻都很好聽,剛好能壓住妹子們柔婉的聲音,誦讀聲就特別動人。
我還記得某一天第一節是數學課,我們數學老師人稱范公子,在教室門口面帶微笑地等我們背完“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把三角板往講臺上一放,說“哎呀謝老師教的班就是不一樣,背得多好聽啊。
” 看《詩詞大會》的時候,我遇到稍有印象但想不起來出處或者上下句的詩詞就會查一下,看到全詩心下會恍然大悟地“哦~”一聲,然后腦子里就過電影般地浮現出上課時老師們描繪的意象。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就算是被樓上一些答主吐槽的太祖詩詞出現頻率過多,有些詞寫得也是真好。
全場齊誦“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時候,還是挺燃的嘛。
四位點評嘉賓也都是很好的語文老師,直抒胸臆做科普,有感而發不矯情。
尤其康震老師,真的稱得上一句“出口成章”。
再則,這個節目老少咸宜,選手的個性都很鮮明,場上互動也盡力營造了一種圍爐而話的親切氛圍。
我特別喜歡選手自我介紹開場時的那句定場詩,真的能看出每個人的個性。
比如爭議很大的張淼淼,我也覺得小姑娘情緒太外露了一點,但她每次上場,雖然穿著精致的漢服,妝發搭配得也很溫柔,定場詩可是“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啊。
情緒管理注意一點,其實也是一個挺吸粉的反差萌人設。
武亦姝的自我介紹“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就顯得很灑脫,妹子也給人一種不太在乎比賽結果,享受過程以文會友的感覺。
舞臺特效雖然拖沓了一點,整個節目的舞美和配樂還是賞心悅目的,我春節這幾天在宿舍,經常把b站上的合集外放當背景音樂。
最后夸獎一下董卿姐姐的主持功力。
我前兩天還在跟基友吐槽董卿的古典文學功底不低,不僅所有題干念得抑揚頓挫,流暢自然,而且點評嘉賓拋出的梗也能接上,偶爾還能來兩句應景的詩詞配合采訪。
對比一下之前在知乎上看到,某當紅小花旦當年演紅樓夢的重要女配,之后上節目強調受訓多時,結果連判詞也讀不來(攤手)。
感覺國內知名女主持除了董卿,其他人來主持這個節目都會有點違和。
而且董卿的妝發真是一期比一期好看啊QAQ 有時間再來補充,期待第三季能夠完善賽制,減少運氣分~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800字三】 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于春節期間開播以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節目中多位具有深厚古詩詞素養的年輕學生更是實力“圈粉”,被網友稱贊“腹有詩書氣自華”。
學者表示,兼具典雅韻律與人文精神的古詩詞在現代社會仍能引發情感共鳴,要加強古詩詞的審美教育,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年輕人中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不靠顏值靠才情 年輕學子頻獲贊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念出《詩經·七月》中這句名句的,不是學者教授,而是來自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的16歲高一女生武亦姝。
她在2月1日《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戰勝北京大學博士生陳更,成為新擂主。
詩詞量2000首,答題時氣定神閑,還有高顏值,有網友感嘆武亦姝“滿足了自己對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
” 這位把陸游、蘇軾、李白封為自己“三大偶像”的“00后”說:“喜歡詩詞是一件很單純的事,古典詩詞中蘊含的美感和情意,在現代語言中很難找到。
” 而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像武亦姝這樣的高手還有很多—— 13歲的初一學生葉飛,擅長用文言文寫作,小小年紀就有不俗的詩詞積累; 上海文來中學學生侯尤雯,2歲開始讀詩,曾獲上海市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一等獎,為本屆詩詞大會從百人團刷入挑戰賽的最小年齡選手; 北大博士生陳更,工科出身,卻滿腹文才,是連續多場的擂主…… 此外,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康震、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等學者,也因為在節目中對古詩詞引經據典、信手拈來的精彩點評,受到網友熱捧。
網民“月亮abby”說:“看了節目,體會到詩詞的意境美,和詩人的胸懷,原來中國古詩文這么有趣。
” 除了擂臺上那些“行走的詩詞庫”,節目中的“百人團”也值得尊敬。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中國詩詞大會》學術總負責人李定廣說,“百人團”選手絕大部分是年輕學生和各行業的普通人,年齡上以“90后”“00后”為主,有些是父母比賽子女看,有些是子女比賽父母看。
“古詩詞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
”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800字四】 我熱愛詩歌,特別喜愛唐詩宋詞。
每逢空閑之時,我都會躲在自己的書房中高聲吟誦,體會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鄉之情,品味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的亡國之恨,領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放情感。
在我看來,唐詩就像巍峨挺拔的泰山,而宋詞就像玲瓏如玉的桂林山水。
這個寒假,中央電視臺舉辦了“中國詩詞大會”。
這個節目主要以打擂臺的形式為主,節目組從各地選出了熱愛古詩詞的達人共一百個,包括外國學子,古稀老人,他們組成百人團,挑戰選手和百人團同時聽題答題,最后以擊敗百人團的人數為選手分數,從而選出擂主。
這個節目中真是藏龍臥虎啊!百人團中高手如云,而挑戰者更是功底扎實。
在第一期的節目中,第一位選手就是一個小女孩,叫李尚榮。
她在前面的九題中連連告捷,擊敗了許多百人團的大人選手,而在最后一題中,因為不理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句詩句中“商女”意思而失誤,不過也成功贏得了一百二十四分的好成績。
后面的選手更是越來越厲害,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殘疾人彭超成為擂主。
在比賽中,評委老師的點評畫龍點睛,文采飛揚,讓我受益匪淺。
我努力與臺上的選手同步答題,只能偶爾答對幾題,這讓自詡為“經典專家“的我汗顏。
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如詩詞功底還不夠扎實,有很多詩詞不能很好地理解,有的詩詞我還沒有背誦過等等,在他們面前我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學生”。
所以,我一定要多背古詩,多積累,就像臺上的一位大姐姐說:“喝水雖能解渴,但是喝茶更能品出它那獨特的幽香,用詩歌來熏陶生活,生活會更充滿詩意。
”說的多好啊!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
”就讓我們以詩歌為生活的指航燈,讓它點亮我們的人生之路吧!加油!
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
這句話的意思
就是說一個人在做人生抉擇的時候,要走一條合適自己方向的道路,而不是一條相對便捷卻不合適自己的路。
你了解自己,然后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你會發現你活出了自己的本色。
麥家致兒子的一封信
朗讀者麥家觀后感 一篇麥家,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
年生于浙江富陽,年,麥家參加高考,并因數學分、物理98分的高分和語文60分的低分,被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錄取。
在一次訪談中,麥家曾這樣回憶童年:小時候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被同學歧視,交不到朋友,我很孤獨,寫日記是我唯一與人交流的通道。
日記本是我僅有的朋友,也是孤獨的身影。
寫了十幾年日記后,看到有些小說很像我的日記,我就開始寫小說了。
作品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風聲》、《風語》、《刀尖》等。
電影《風聲》改編自《風聲》、《聽風者》改編自《暗算》。
麥家在《朗讀者》讀了一封寫給兒子的信。
兒子曾經有三年的時間不和父母溝通,再后來考上大學去美國后,麥家在兒子的行李箱偷偷的塞進一個筆記本,里面有兩個信封:一個信封放了美金,一封就是這個信,兒子讀后給回了兩個流眼淚的表情, 只這兩個表情卻讓麥家落下淚來,如釋負重。
描述兒子的這段經歷,這位父親數度哽咽,麥家說:對于兒子的這段叛逆,是青春犯得罪,也是麥家的基因犯得罪。
從14歲零八個月開始,麥家有17年沒有叫過一聲父親,年麥家在父親去世一年后寫了《致父信》,他是如此的懊惱曾經的叛逆。
朗讀者麥家觀后感 二篇昨晚《朗讀者》中,作家麥家給兒子的一封信被稱為《朗讀者》開播來最重磅的一枚催淚彈。
《朗讀者》現場,麥家更是幾次哽咽,聆聽者董卿也淚光閃爍,臺下的“90后”、“00后”直接哭了。
這封被網友稱為“最美家書”的信,頓時刷爆了朋友圈。
這封信:是一封小說家整整準備了18年的信;一封他悄悄塞進兒子遠行行囊的信;一封麥家寫給兒子,又是向自己的父親“還債”的信……據麥家講:兒子青春期可以說是特別的作、特別的叛逆。
”麥家直言,青春期來了就是“鬼敲門”,高中開始,兒子就把自己封閉了起來,三年全部待在家里,每天把自己關在間里,打游戲、上網、聊天、惡作劇。
對于兒子,麥家無數次想放棄,因為無可,但是最后又無可奈何。
“我們始終不放棄,每天把老師請到家里來,但很多老師上了幾天后就勸我,麥家,還是算了。
”兒子氣走了家庭教師,麥家卻仍然不放棄尋求讓孩子可以繼續接受教育的途徑,甚至一度自己掏錢開了一家培訓機構,只是為了讓兒子和同齡人在一起,然而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
但麥家一直未停止對兒子的陪伴,他說:“年輕人,或者說青春期就是一個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
我們作為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
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的這樣一個階段。
”終于,麥家的兒子到了本該高考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
看到曾經的小伙伴們都開始努力讀書,紛紛準備出國讀大學,孩子突然意識到和朋友們的差距。
“他本身英語基礎很好,人也聰明,努力了半年,靠著他的童子功過了英語關,通過了6所美國那邊大學的申請。
”當有一天兒子告訴麥家,自己被一所大學錄取了,麥家一度完全不信,經過確認才喜出望外,“他申報了八所學校,陸陸續續過了六所,包括他現在正在讀的費城藝術大學,還給元(美金)的獎學金。
”麥家提及兒子,似乎在慶幸自己當初選擇陪伴兒子,“現在他的情況也比我期待的要好,學業不錯,也交到了朋友。
其實兒子雖然話不多,但是為人大方,受人歡迎。
當初我的選擇,就是用我的力量來保護他,陪著他承受青春期的痛。
”茅盾文學獎的作家麥家,他在作品中為人物撰寫著出其不意的選擇,而在生活中面對青春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父愛的回眸,選擇不放棄,終于換回兒子的醒悟和成長。
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每一做父母的、做子女的深思....朗讀者麥家觀后感 三篇最新的《朗讀者》中,谷主麥家給兒子的一封信被稱為《朗讀者》開播來最重磅的一枚催淚彈。
《朗讀者》現場,谷主麥家更是幾次哽咽,聆聽者董卿也淚光閃爍,臺下的“90后”、“00后”直接哭了.....這封被網友稱為“最美家書”的信,頓時刷爆了朋友圈,后臺無數小伙伴留言希望能看到麥老師的信。
小編在哭癱的情況下,還是默默地開始把字碼上去。
這封信:是一封小說家整整準備了18年的信;一封他悄悄塞進兒子遠行行囊的信;一封麥家寫給兒子,又是向自己的父親“還債”的信……兒子,當你看到這封信時,你已在我萬里之外,我則在你地球的另一端。
地球很大,我們太小了,但我們不甘于小,我們要超過地球,所以你出發了。
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遠行,為了這一天,我們都用了的時間作準備;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遠行,有了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遠。
我沒有到過費城,但可以想象,那邊的月亮不會比杭州的大,或者小;那邊的樓一定也是鋼筋水泥的;那邊的街弄照樣是人來車往的;那邊的人雖然膚色貌相跟我們有別,但心照樣是要疼痛的,情照樣是要圓缺的,生活照樣是有苦有樂、喜憂參半的。
世界很大,卻是大同小異。
也許最不同的是你,你從此沒有了免費的廚師、采購員、保潔員、鬧鐘、司機、心理。
你的父母變成了一封信、一部、一份思念,今后一切你都要自己操心操勞,餓了要自己下廚,乏累了要自己放松,流淚了要自己擦干,生病了要自己去尋。
這一下,你是那么的不一樣,你成了自己的父親、母親、長輩。
這一天,是那么的神奇,仿佛你一下就長大了。
但這,只是仿佛,不是真實。
真實的你只是在長大的路上,如果不是吉星高照,這條路必定是漫漫長長的,坎坎坷坷的,風風雨雨的。
我愛你,真想變作一顆吉星,高懸在你頭頂,幫你化掉風雨,讓和風麗日一直伴你前行。
但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對不起,兒子,我也不會這么做。
為什么?因為我愛你,因為那樣的話,你的人生必定是空洞的、蒼白的、弱小的,至多不過是一條缸里的魚,盆里的花,掛著鈴鐺叮當響的寵物。
這樣的話我會感到羞愧的,因為你真正失敗了。
你可以失敗,但決不能這樣失敗,竟然是被太陽曬死的,是被海水咸死的,是被寒風凍死的。
作為男人,這也許是莫大的恥和辱!好了,就讓風雨與你同舟吧,就讓荊棘陪你前行吧。
既然有風雨,有荊棘,風雨中不免夾著雷電,荊棘中不免埋著陷阱,作為父親,我愛你的方式就是提醒你,你要小心哦,你要守護好自己哦。
說到守護,你首先要守護好你的生命,要愛惜身體,要冷暖自知,勞逸結合,更要遠離一切形式的沖突,言語的,肢體的,個別的,體的。
青春是尖銳的,莽撞的,任何沖突都可能發生裂變,而生命是嬌嫩的……這一點我只想一言蔽之,生命是最大的,生命面前你可以理直氣壯地放下任何一切,別無選擇。
其次,你要盡量守護好你的心。
這心不是心臟的心,而是心靈的心。
它應該是善良的,寬敞的,亮堂的,干凈的,充實的,博愛的,審美的。
善是良之本,寬是容之器,亮了,才能堂堂正正,不鬼祟,不魍魎。
心若黑了,臟了,人間就是地獄,天堂也是地獄;心若空了,陷阱無處不在,黃金也是陷阱。
關于愛,你必須做它的主人,你要愛自己,更要愛他人,愛你不喜歡的人,愛你的對手。
愛親人朋友是人之常情,是天理,也是本能,是平凡的;愛你不喜歡的人,甚至仇人敵人,才是道德,才是修養,才是不凡的。
兒子,請一定記住,愛是翻越任何關隘的通行證,愛他人是最大的愛自己。
然后我們來說說美吧,如果說愛是陽光,那么美是月光。
月光似乎是虛的,沒用的,沒有月光,萬物照樣漫生漫長,開花結果。
但你想像一下,倘若沒有月光,我們人類會丟失多少情意,多少相思,多少詩,多少音樂。
美是虛的,又是實的,它實在你心田,它讓你的生命變得有滋有味,有情有意,色香俱全的,飽滿生動的。
麥家在兒子出國的行李里放了一本筆記本,夾著信和美金。
圖為麥家在筆記本扉頁給兒子的留言。
呵呵,兒子,你的父親真饒舌是不?好吧,到此為止,我不想你,也希望你別想家。
如果實在想了,那就讀本書吧。
你知道的,爸爸有句格言:讀書就是回家,書這一張紙比鈔票更值錢!請容我最后饒舌一句,剛才我說的似乎都是戰略性的東西,讓書帶你回家,讓書安你的心,讓書練你的翅膀,這也許就是戰術吧。
麥家把所有的叛逆,所有的青春,所有的執拗,都獻給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解密》。
這部耗費他11年創作的小說,也最終為他贏得了最大的收獲。
正如麥家在《朗讀者》節目中所說:我對兒子的付出,他今后都會加倍補償我。
愛你的父親
上一篇:最后加句臺詞像我錦集6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