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種花心得結尾怎么寫
一段時光的精心照料,花兒已是生機勃勃。
回想起開始播種的忐忑興奮,一路走來的些許困惑與汗水撒播,都是值得的,因為我收獲了,收獲的不單單是一團錦簇的新的生機,還有花兒這段時間以來帶給我的播種的快樂。
細心的照料,耐心的付出,就像我現在一樣,收獲了滿懷的快樂
幫忙寫一篇種花心得
【第1句】: 三個星期前一時興起,想種花. 本是去買花籽, 然后看見西和哈密瓜籽也貨架上就順手一樣拿了一包. 回來沒有地方種就將他們撒在了洋臺上的花盆里. 于是,它們就成了我的希望, 每天都夢想它們結出大大的西瓜來. 清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去陽臺上看我的兩盆寶寶.第一天,除了一盆黑土什么都沒有, 給他們兩杯水喝,失望. 第二天,還是什么都沒有, 給他們兩背水喝,失望......就這樣在失望中期盼著,今天清晨我竟然看到了很多綠色的小苗. 一時興奮,竟然來早飯都沒吃. 我開心緣于我看到了希望,不只是一棵瓜的希望,更是生活的希望. 那一刻,我悟出了好多人生道理. 我不是個很有耐心的人, 總是急急的想得到不應該得到的一切, 如果得不到我便開始抱怨, 開始置疑, 開始懷疑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可是,今天我忽然懂得,其實人生就如一個種花的過程. 一切都有它的規律, 比如什么時候長出幼苗,什么時候開花,什么時候結果, 已經都在前人的經驗中得出結論, 并附加在說明書上供后人備用.可是我卻傻呼呼的急急的盼著他們不應該在長出幼苗的時期,張出幼苗來. 期間我甚至懷疑過種子的質量, 自己的澆灌方式,有的時候竟然把種子從土壤中用手扒出來, 看他們是否有要發芽的跡象, 如沒有就埋得淺些以便他們更好的吸收水分和陽光. 現在想想, 自己從前的行徑純屬多此一舉, 我應該更坦然些 而不是過于焦慮的期盼. 我更應該享受種花所給我帶來的樂趣, 而不是單單注視著它所接出了果實. 同時人生也是一樣, 我們應該在什么時候成長,在何時成熟,在幾時收獲都應該是注定的. 對于人生,我不應該總是想要在時機未成熟時所要的一切, 更不改在未到時機時因未看到成就而焦慮.我不應該在九歲時燙卷發,穿高跟鞋,不應該在十幾歲就談戀愛, 不應該在還未來得及弄清楚愛情是什么的時候就想要婚姻, 更不應該在未畢業時就要穩定的工作. 我應該在童年時享受我的純真, 在少年時清心向學,在青年時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游暢,在得到學位時拿到穩定的工作. 我更應該去享受成長的過程, 對待生活我也應該更從容些,我不應該再去那么急急的想得到一切而是應該耐心的期盼,等待. 相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流下的汗水不會赴之東海,付出的辛苦更不會化為烏有.有付出,總會有收獲. I believe if you work hard and follow your dreams things are going to work out.
【第2句】: 對于夢幻,我熱衷的并不是瘋狂的練級,而是品味其中的樂去,自夢幻更新養花系統后,便開始種花,由于沒有經驗,所以先開始種一級的花,每天四次水,一次肥,有種了蟲就抓,天天如此,花兒每天對我笑臉相迎,但后來,聽說二級以上的種子,可以結果,所以便把自己辛苦辛苦養大的花全拔了。
傷心,買到三級的樹種,白玉蘭,開始以養花的經驗種樹,但花和樹當然不同,樹是哭臉,弄的我一天的心情也不好,晚上回來,試著給樹,減少了,澆水的次數,改為二次水,一次肥,白玉蘭終于笑了,以后天天如此,現在種了有三四天了吧,看著樹天天對我笑,心里便等等不急,要快點吃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就說到這吧。
希望大家都能種出好的樹來,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中。
我現在做夢都想得到個4J種子啊,我朋友愛恨あ隨風種的4J搖錢樹第一次結了一個4J月亮石第二次一白虎石,第三次還沒問他,我暈啊,偶長這么大還沒見過4J月亮是啥樣子呢:0,55555555555我要4J種子啊,老花農大方一點好不好
我要去打種子去了啊(補充一點哦,人家隨風的家是豪宅啊,風水環境可不是我小平房能比的哦,這對花結果肯定有影響的)別打我啊,我馬上開溜啊,下次…… 我是河北一區,紫塞明珠,笑傲ゼ江壺,謝謝大家
一起……不離不棄……
【第3句】: 很幸運。
我種的花草都開了花。
雖然我的還是民房。
風水也一般。
第1次種實驗花的時候。
是朋友丟給我占位置的1J滿天星。
我覺得無聊。
還不如養花玩。
把花種下去后。
澆水。
笑臉。
然后施肥一次。
出去溜達了差不多2小時。
回來看花。
出現了沉船的特產“毛毛蟲”#83。
除蟲。
變笑臉。
然后下線了.第2天來。
憂郁的臉#14。
澆1次水。
變笑。
就這樣。
每天澆水到笑臉為止
。
沒隔幾天。
開花了。
興奮之于叫了幾個好兄弟來玩。
大家都說1J沒意思。
#83#14#15。
于是第2天就拔了。
家里一直空著。
有天去刷花種。
前4次都只得了錢。
好灰心。
到擂臺去溜達了圈。
又接著刷。
得了3個3J#28。
1個桃。
1個白玉。
1個楓樹。
于是回家種下了桃和楓。
(桃和楓以后都是紅色。
浪漫點。
#18)澆了4次水才笑。
樹木真喝得啊。
后來接著用以前種1J的辦法,每天只管澆水到笑為止。
有蟲就肯定除咯。
#28。
如果第2天沒澆水也是笑的。
那就給他澆1次。
保證每天1次水。
沒幾天。
桃花開了。
沒想到的是。
桃花那么大一朵。
狂暈。
不過楓樹就比較浪漫。
全紅色。
#44。
…… 雖然現在還沒果果。
不過希望明天就得。
#28。
家長的教育理念
一、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 其一,我們的父母大多沒受過訓練。
無論是候,還是長大戀愛成家,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很少有人對我們說怎么做父母。
即使有人說過,也只是長輩們。
他們或許會說“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長”……這些在生活中流傳的觀念對嗎?這需要我們去反思。
要做駕駛員需要到駕校學習3個月才能拿到執照,而要做父母3個月能學會嗎?父母不同的語言、行為、教育會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父母們難免會出錯。
其二,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
父母與孩子間有天然的感情聯系,特別是母子一體,自然產生期待,把自己沒實現的,沒做成的都轉而寄期望于孩子來完成,難免不切實際。
一本《哈佛女孩?q劉亦婷》賣了幾百萬冊,正是父母們這種心理的反應。
父母的過度關心,過度照顧剝奪了孩子成長的空間。
《揚子晚報》的記者調查發現,現在的大學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實,他們中的很多從小到大不要考慮任何事情,怎么會有成長呢?走向另一個極端的過多限制、過多干涉也會阻礙孩子潛能的釋放。
我們常常居高臨下地待孩子,以“家長”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讓你聽,你不聽,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聯合國兒童憲章》規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職責。
由于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慮也是學校教育,忽視了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
俗話說:三歲看老。
孩童時代所受的教育影響著人的一生,兒童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人刻骨銘心。
父母們慣有的家長概念在英文中其實是個貶義詞,含有“家長制”、非民主的意思。
而要孩子完成一件事必須有真正的理解、接受,才能去做好。
對教育職責的漠視,教育理念的偏頗自然導致家庭教育易出錯。
二、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通常優秀孩子成長為優秀人才的背后,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沖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們把孩子送到小學、中學時,總喜歡說:“老師,這孩子全交給你啦,拜托啦!”其潛臺詞是“與我”無關啦。
其實,絕對不是如此就行的。
撬動地球的手,就是推動搖籃的手。
好的家庭往往伴隨著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壞的家庭往往給孩子負面影響。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可以印證。
張家港×校一位初二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復習迎考,他父母邀了幾個朋友來家搓麻將,其響聲攪擾了孩子,孩子無奈說:“11點多了,還打,我明天怎么考試?”麻友們正在興頭上,對孩子的話不予理睬。
孩子生氣了,就將電視打開,并把音量調大,弄得左鄰右舍上門抗議,他父母覺得丟了面子,將他打了一頓。
孩子連夜出走……朋友們常問我每周有多少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我說由于工作忙,我與孩子相互交流并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書,寫作,不需要講話。
身教遠大于言教嗎。
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讀書,家中有多少書,培養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樣的。
2004年,中國出版社協會做了一項調查:我國有45%的家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柜;韓國有
【第96句】: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書。
沒有書香家庭,哪有書香校園,書看社會?父母不進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龍、成鳳。
學習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相互影響的。
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響方式,如親子共讀,親子通信,講述成長故事等。
父母的成長和孩子的成長一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
父母的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其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
三、品德重于學問,狀態大于方法。
【第1句】: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筑人格長城。
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
有了高分數,好成績就被看作好孩子。
事實上,影響終生發展的因素中,分數并不是最重要的,起著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
點點滴滴的影響,將會對人格的健全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
我們注意到不少父母過多關心學習,只要考出好成績,什么要求都答應,什么愿望都滿足,什么承諾都兌現。
品德低下卻不被關注,有些孩子說謊,拿家里東西或別人東西,自我中心,不考慮別人感受。
這樣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憂慮。
我的孩子小時候也拿過家中東西,但我們讓他知道犯這種錯誤受到的處罰遠遠勝過考試學習知識的失敗,讓他知道了爸爸、媽媽不是很看重分數,而很重視品德,使他成為了一個謙和的人。
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是很重要的。
我的孩子小時候整天丟三落四,今天買的尺子明天丟,到三年級騎車上學,鑰匙也常丟,常要我們送。
怎么行!后來我們決定:鑰匙再丟得自己跑回來拿備用鑰匙。
四年級還這樣,他自己把車扛回了家。
那得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呀!但換來的是鑰匙再也不丟了。
所以,父母們應充分重視品德習慣的養成教育。
【第2句】: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
只有關注生活的細節和進程,只有成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
新教育實驗有句口號:“狀態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
”現實情況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狀態”。
實際上,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狀態。
有了狀態就有了方法,有了狀態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復旦大學一位研究生跳樓自殺,他曾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狀元,應當說學習成績是出類拔萃的,可又怎么樣呢?父母白養了他,還不如考上大學留在身邊的子女,對社會也沒有貢獻可言。
一位學者說過,哲學家與普通工人的差距遠小于野狗與家犬的差距。
哲人與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
一個單位里同工種的人其差距是狀態造成的。
有些人聰明,但他無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無所成。
所以說,最重要的是狀態,是精神方法。
凡有助于精神狀態培養的,就要去做;凡無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四、把童年還給孩子 大家經常感慨:現在的孩子沒有童年、沒有快樂。
只要進了學校就沒有好日子。
在入幼兒園前,父母們懷著許多夢想,讓孩子彈琴、畫畫、唱歌、跳舞……一進學校,進了考試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戲。
當然學習也不是為了給孩子快樂,而是寄托了許多幻想。
逐漸地,現實讓他們夢破,到了初中,那些美麗的幻想中的愛好便被斬盡殺絕。
剩下的是“苦”。
正如孩子們所說:“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還是我。
”是的,每天早晨天沒亮就匆匆趕在路上的是孩子,每天夜晚熄燈最晚的還是孩子(可能還有搓麻將的)。
現在的孩子真比農民還苦啊!他們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幸福! 幸福是一種體驗,享受著教育的幸福,這是教育的一種境界。
追問孩子幸福嗎?答案是不。
可孔子《論語學記》首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應當是快樂的呀。
為什么不能讓孩子在游戲、活動、玩耍中學習呢?為什么關在書房才叫學習呢?我們的父母,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快樂指數啊!別讓范進重現! 五、無限地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
【第1句】: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先讓我們從男孩、女孩身上說起吧。
我們給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類的,給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種模型、而且是活動型的。
那里面含著我們希望女孩溫柔、文靜,希望男孩勇敢、活潑的意思。
女孩子打架的結果會是挨訓:現在就這么瘋,以后怎么辦呀?男孩打架的結果是被贊賞:調皮的孩子聰明。
孩子長大了,人們說:女孩到了中學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學就好了。
要知道謊言重復千遍成真理。
女孩子受到的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這就使他們產生了不同的狀態,于是就如筆者在《享受幸福》中寫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愛孩子每一次的成長機會,欣賞他們的成長,欣賞他們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責他們吧。
【第2句】:孩子的潛力恒大于已經實現的一切。
現代科學的研究早已證明,人的潛能是具大的。
殘疾人周舟不也成為很棒的指揮嗎?聾啞女孩周婷成長為美國著名大學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賞識教育的杰作。
讓我們無限地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吧! 六、讓孩子有一樣屬于自己的東西 父母在培養兒童智力的同時,切不可忽視非智力的培養,應該使年輕一代具有遠大的目標、廣泛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獨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讓他喜歡一件事情,哪怕是種花、養小動物,使業余時間、精力有所寄托。
每個孩子,在家庭中、學校中都應使他有個興趣愛好。
什么最好?特色。
現在分數最好,其它人都是失敗者。
其實,孩子學的太難了,有的是一輩子都用不上的知識,有什么價值?教育應該讓孩子有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名牌,也會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價值。
復旦那個自殺的研究生有什么價值?很多優秀人才,他們并沒有接受正規大學的教育。
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學到的諸如善良、勤勉遠遠超過大學的收獲。
每個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長道路,讓他喜歡一樣,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質量。
一個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樂,這很重要。
七、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 讀書,是孩子們凈化靈魂,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主要任務就是讀書。
但現在學生除了讀教科書之外恰恰很少讀書。
凡是讀書多的孩子,一般來說,其神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
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這個人的讀書史。
讀書對于人的成長是最重要的。
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愛讀書的民族,如猶太人。
近代史上三個最偉大的人物均來自猶太民族:馬克思以唯物辯證法改變了人類對社會的看法,愛因斯坦以相對論確立了嶄新的宇宙觀,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讓人更準確地了解自身。
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猶太人。
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猶太族人。
他們讀書態度近乎宗教。
孩子剛生下來,就用蜂蜜涂在書上,讓孩子舔,意思是讀書才能甜蜜。
他們也絕不允許把書踩在腳下。
他們每人年均讀書60本,中國人均只有5本。
一個不讀書的人是走不遠的。
是否讀書跟他是否大學畢業沒有關系,書才是真正的大學,才是讓人精神成長的樂園。
寧靜才能致遠。
讀書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
八、讓日記伴隨孩子成長 寫日記是個好習慣。
通過寫日記,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總結和深化思考;可以鍛煉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駕駛語言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可以讓子女傾訴自己的情感,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培養他獨立的個性和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鍛煉他的意志,開闊他的心胸,凈化他的心靈。
不僅孩子寫、老師寫、父母也可以寫,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
有的甚至徹底改變了一個孩子,一位家長,一個學校的狀態。
因為要想寫得精彩,就必須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一個普遍的事實是,正因為父母覺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別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一個命題肯定是正確的,只要父母們與孩子一起成長,盡管我們不是天才,但我們完全可以成為天才的父母。
贊美一種花的80字小作文,要寫出它的品質,從中的感悟(有關生命的) 要自己寫的 快
種花讓生活更美好作文500字最快樂的事是什么
當然是種花了。
我之所以喜歡種花,是因為自己種出來的花是最香的,最漂亮的,最惹人喜愛的,也是最有成就感的。
最近,一個熟人給了媽媽幾顆小小的、圓圓的、黑褐色的苿莉花籽。
媽媽把花籽交給我,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跑向一個我早已調試好土壤,但是沒有活力的花盆前,種下了我好奇、希望的苿莉花種子,澆上成長的仙水。
第二天,我起床比平時早很多,就是為了看種子有沒有動靜。
事實是殘酷的,什么都沒有發生。
以后的每天,我都是早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我的茉莉花,看看有沒有小生命出現,然后往里面淋點水。
等待的日子真難熬啊
終于,一天早上,我看見盆子里出現了點點綠色,那綠勝于翡翠,特別是在陽光的映襯下,顯得那么動人,可愛。
我馬上意識到種子發芽了
我高興得叫了起來:“我的種子發芽了,我的種子發芽了,我親手種的種子發芽了
”那股高興勁兒比有了新玩具還喜悅,比中了大獎還興奮。
之后,每一天,我都樂呵呵的,每天圍著我的小花苗,日子過得很快樂
小花苗一天天地長大、長高,葉子一天天由淺綠變成深綠,花桿一天天長粗、長壯。
又過了些日子,花枝間鉆出了一顆顆綠色的小米粒,小米粒一天天長大,一天天由綠變白,直到有一天她終于咧開了小嘴,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此時誘人的香氣也撲鼻而來。
真香呀
來
讓我湊近你,可愛的花朵,聞個夠,吸個美。
我日日精心的照顧總算沒有白費。
看著青翠欲滴的小葉片,聞著迷人的香氣,我不由地感嘆:種花,真美
你不愿意種花,你說,我不愿看見它一點點凋落。
是的,
凋落總是讓人,但萬物就有終,新生產生美好的希望,凋落也是一個完結局,經歷這中間的,得到的應該不僅是享受。
——SCJ原句:你不愿意種花,你說,我不愿看見它一點點凋落。
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顧城 《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