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與儺相約散文
元宵節的前一天,友人從QQ上發來了一張截圖,是池州人網關于舉辦2023年度青山廟會暨首屆池州儺精品展演的帖子,我激動了半晌,并決定親赴一場儺文化的盛宴。
第一次接觸“儺”這個有點生僻的字眼,是二十多年前看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時。里面有一篇《貴池儺》的文字,他說:“儺,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許多文化程度不低的人也不認識它,它早已進入生僻字的行列,不定什么時候,還會從現代青年的知識詞典中完全消失。”說來慚愧,這個儺字也讓我做了多年的別字先生,直到近些年從電視上看到它的報道,才糾正了發音,也讓我對這種驅疫納福的民間藝術產生了興趣。
第二日清晨,卻下起雨來,或許是從半夜就開始下的也未可知。天空陰暗著,不像是一時半會能夠停歇的樣子。抱著哪怕撲空也要走一遭的心態,冒著淅淅瀝瀝的春雨出發了。
我們是從一條山路去劉街的,路是一條柏油老路,有點窄,還有點崎嶇不平,但是一路的顛簸絲毫沒有影響到出行的心情。就像那天我在微信朋友圈所言:“有著戲曲‘活化石’美名的儺戲,在鄉野間神秘而熱鬧地圖騰,連綿的春雨也沒能擋住我想要去看它的腳步……”
到達劉街時,遠遠就聽到了連綿不絕的鞭炮聲。劉街坐落在九華山西麓的山腳下,境內樹木蔥蘢,一條寬闊清澈的河流潺潺流過,這里是安徽儺戲的發源地,素有“儺戲之鄉”的美名,每年的正月十五上午,各村的儺神會,抬著放有面具的龍亭,按照先后順序,依次來到劉街的青山廟,舉行祭神祈福的朝廟活動。
那天,路上偶遇兩隊去朝廟的儺神會。前面有開鑼鳴道,舉著肅靜,回避牌以及刀槍戟矛之類的族人緊隨其后,其中一人舉著五彩的神傘,引領一群壯年抬著放有諸位神仙臉譜的龍亭,一路敲鑼打鼓,彩旗飄飄地逶迤而去。
跟隨他們到了青山廟,龍亭停穩后,身穿黑衣的族中長輩們擺好祭品,來到龍亭前祭神,說些大吉大利、風調雨順的祝福。此時的青山廟已經成了一片喧鬧的海洋,扛著禮花、抱著鞭炮、拎著香燭的村民們絡繹不絕地來到廟前,燒香,祈福,燃放煙花鞭炮,用這種古老的方式來表達他們樸實而美好的愿望。
除了祈福的村民,還有很多像我這樣慕名而來的游客,更有不少扛著長槍短炮的攝影人,在泥濘的雨地里跑前跑后,找尋著最佳的位置和攝影對象。而我,更想知道的是有關于儺的前世今生。
注意到戲臺旁邊有一位清矍的老者在和他的族人們交代著什么,我趕緊走過去,一打聽,原來他們是和先生同姓的茶溪汪家的.儺神會,攀起了宗家,頓時親切起來。老人說:“每年正月十五都有六家儺神會來青山廟,其中姚姓三家,劉姓一家,汪姓兩家,由姚村的儺神會先行到達開廟門,他們茶溪汪第二,后面依次進來,儀式結束后,他們汪家先走,姚村第二,蕩里姚最后離開關廟門。無論下雨還是下雪,每年的這一天都要雷打不動地過來朝廟祭神。”見我們頗有興趣,老人身邊一位長臉的中年漢子遞給我一張儺戲演出的節目單,老人指著中年漢子:“他待會將在最后一個節目《煞關》中扮演帶著紅色臉譜的關公”。漢子有些靦腆,說在這邊演出后,晚上還要去村里的祠堂再演一場。
老人一下子打開了話匣:“這邊的青山廟曾經一度被毀,什么都沒有,就是一片草皮,但大家還是每年都來朝拜祭神,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現在已經建了幾間廟宇,馬上還要興建大雄寶殿,會越來越好的。”當我看著手中的節目單擔心一個小時的演出時間太倉促時,老人說,“時間夠了,每個節目的演出只有十分鐘左右,這些儺戲沒有樂譜,都是村中記性好的老人們口耳相傳才保留下來……”
十一點,演出準時開始了,開場是南山劉儺戲會的儺舞《舞傘》,似乎是通過那不停旋轉的“神傘”來祈求風調雨順的年景。后面幾出儺舞和儺戲也大都是一些歌頌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遠遠地看著臺上,聽不清臺詞,但那一板一眼略帶夸張的表演和那各種各樣的臉譜已足以令人震撼。
也許,池州儺就是這樣的,帶著點古老的神秘,亦帶著點肅穆的莊嚴,以一種不事雕琢的草根姿態,在淳樸的鄉野之間熱熱鬧鬧地上演。
余秋雨散文《貴池儺》
余秋雨以擅寫歷史文化散文著稱,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出版后廣受歡迎。以下是小編收集的余秋雨散文《貴池儺》內容,歡迎查看!
儺,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許多文化程度不低的人也不認識它。它早已進入生僻字的行列,不定什么時候,還會從現代青年的知識詞典中完全消失。
然而,這個字與中華民族的歷史關系實在太深太遠了。如果我們把目光稍稍從宮廷史官們的筆端離開,那么,山南海北的村野間都會隱隱升起這個神秘的字:儺。
儺在訓詁學上的假借、轉義過程,說來太煩。它的普通意義,是指人們在特定季節驅逐疫鬼的祭儀。人們埋頭勞作了一年,到歲尾歲初,要抬起頭來與神對對話了。要扭動一下身子,自己樂一樂,也讓神樂一樂了。要把討厭的鬼疫,狠狠地趕一趕了。對神,人們既有點謙恭畏懼,又不想失去自尊,表情頗為難做,干脆戴上面具,把人、神、巫、鬼攪成一氣,在渾渾沌沌中歌舞呼號,簡直分不清是對上天的祈求,還是對上天的強迫。反正,肅穆的朝拜氣氛是不存在的,涌現出來的是一股蠻赫的精神狂潮:鬼,去你的吧!神,你看著辦吧!
漢代,一次儺祭是牽動朝野上下的全民性活動,主持者和演出者數以百計,皇帝、大臣、一品至六品的官員都要觀看,市井百姓也允許參與。
宋代,一次這樣的活動已有千人以上參加,觀看時的氣氛則是山呼海動。
明代,灘戲演出時竟出現過萬余人齊聲吶喊的場面。
若要觸摸中華民族的精神史,哪能置攤于不顧呢?
法國現代學者喬治·杜梅吉爾(GeorgesDumezil)提出過印歐古代文明的三元(tripartie)結構模式,以古代印度、歐洲神話中不約而同地存在著主神、戰神、民事神作為印證。他認為這種三元結構在中國不存在,這似乎成了不可動搖的結論。但是如果我們略為關注一下儺神世界,很快就發現那里有宮廷儺、軍儺,鄉人儺,分別與主神、戰神、民事神隱隱對應著。儺,潛伏著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的幾個文明側面。
時間已流逝到20世紀80年代,儺事究竟如何了呢?平心而論,幾年前剛聽到目前國內許多地方還保留著完好的儺儀活動時,我是大吃一驚的。我有心把它當作一件自己應該關注的事來對待,好好花點功夫。
1987年2月,春節剛過,我擠上非常擁擠的長途汽車,向安徽貴池山區出發。據說,那里攤事挺盛。
從上海走向儺,畢竟有漫長的距離。田野在車窗外層層卷去,很快就卷出了它的本色。水泥圍墻、電線桿確實不少,但它們仿佛豎得有點冷清;只要是農民自造的新屋,便立即渾身土艷,與大地抱在一起,親親熱熱。兀地橫過一條柏油路,讓人眼睛一亮,但四周一看,它又不太合群。包圍著它的是延綿不絕的土墻、泥丘、濁溝、小攤、店招。當日的標語已經刷去,新貼上去的對聯鉤連著一個世紀前的記憶。路邊有幾個竹棚干著“打氣補胎”的行當,不知怎么卻寫成了“打胎補氣”。
汽車一站站停去,乘客在不斷更替。終于,到九華山進香的婦女成了車中的主體。她們高聲談論,卻不敢多看窗外。窗外,步行去九華山的人們慢慢地走著,他們遠比坐車者虔誠。
這塊灰黃的土地,怎么這樣固執呢?固執得如此不合時宜。它慢條斯理地承受過一次次現代風暴,又依然款款地展露著自己蒼老野拙的面容。墳丘在一圈圈增加,紙幡飄飄,野燒隱隱;下一代闖蕩一陣、焦躁一陣,很快又雕滿木訥的皺紋。路邊墻上畫著外國電影的海報,而我耳邊,已響起儺祭的鼓聲……
這鼓聲使我回想起30多年前。一天,家鄉的道士正躲在一處做法事。樂聲悅耳,禮儀彬彬,頭戴方帽的道士在為一位客死異地的鄉人招魂。他報著亡靈返歸的沿途地名,祈求這些地方的冥官放其通行。突然,道士身后涌出一群人、是小學的校長帶著一批學生。他們麻利地沒收了全部招魂用具,厲聲勒令道士到村公所聽訓。圍觀的村民被這個場面鎮住了,那天傍晚吃晚飯的時候,幾乎一切有小學生的家庭都發生了兩代間的爭論。父親拍著筷子追打孩子,孩子流著眼淚逃出門外,三五成群地躲在草垛后面,想著課本上的英雄,記著老師的囑咐,餓著肚子對抗迷信。月亮上來了,夜風正緊,孩子們抬頭看看,抱緊雙肩,心中比夜空還要明凈:老師說了,這是月球,正圍著地球在轉;風,空氣對流而成。
我實在搞不清是一段什么樣的歷史,使我小學的同學們,今天重又陷入宗教性的精神困頓。
我只知道一個事實:今天要去看的貴池儺儀儺戲,之所以保存得比較完好,卻要歸功于一位小學校長。
也是小學校長!
我靜下心來,閉目細想,把我們的小學校長與他合成一體。我仿佛看見,這位老人在捉了許多次道士,講了無數遍自然、地理、歷史課之后,終于皺著眉頭品味起身邊的土地。接連的災禍,犟韌的風俗,使他重新去捧讀一本本史籍。熬過了許多不眠之夜,他慢吞吞地從語文講義后抽出幾張白紙,走出門外,開始記錄農民的田歌、俗諺,最后,猶豫再三,他敲響了早已改行的道士家的木門。
但是;我相信這位校長,他絕不會出爾反爾,再去動員道士張羅招魂的典儀。他坐在道士身邊聽了又聽,選了又選,然后走進zheng府機關大門,對驚訝萬分的干部們申述一條條的`理由,要求保存儺文明。這種申述十分艱難,直到來自國外的文化考察者的來訪,直到國內著名學者也來挨家挨戶地打聽,他的理由才被大體澄清。
于是,我也終于聽到了有關儺的公開音訊。
單調的皮筒鼓響起來了。
山村不大,村民們全朝鼓聲涌去,那是一個陳舊的祠堂。灰褐色的梁柱上新貼著驅疫祈福的條幅,正面有一高臺,儺戲演出已經開場。
開始是儺舞,一小段一小段的。這是在請諸方神靈,請來的神也是人扮的,戴著面具,踏著鑼鼓聲舞蹈一回,算是給這個村結下了交情。神靈中有觀音、魁星、財神、判官,也有關公。村民們在臺下一一辨認妥當,覺得一年中該指靠的幾位都來了,心中便覺安定。于是再來一段《打赤鳥》,赤鳥象征著天災;又來一段《關公斬妖》,妖魔有著極廣泛的含義。其中有一個妖魔被迫,竟逃下臺來,沖出祠堂,觀看的村民哄然起身,也一起沖出祠堂緊追不舍。一直追到村口,那里早有人燃起野燒,點響一串鞭炮,終于把妖魔逐出村外。村民們撫掌而笑,又鬧哄哄地涌回祠堂,繼續觀看。
如此來回折騰一番,演出舞臺已延伸為整個村子,所有的村民都已裹卷其間,仿佛整個村子都在齊心協力地集體驅妖。火光在月色下閃動,鞭炮一次次竄向夜空,確也氣勢奪人。在村民們心間,小小的舞臺只點了一下由頭,全部祭儀鋪展得很大。他們在祭天地、日月、山川、祖宗,空間限度和時間限度都極其廣闊,祠堂的圍墻形同虛設。
接下來是演幾段大戲。有的注重舞、有的注重唱。舞姿笨拙而簡陋,讓人想到遠古。由于頭戴面具,唱出的聲音低啞不清,也像幾百年前傳來。有一重頭唱段,由灘班的領班親自完成。這是一位瘦小的老者,竟毫不化妝,也無面具,只穿今日農民的尋常衣衫,在渾身披掛的演員們中間安穩坐下,戴上老花眼鏡,一手拿一只新式保暖杯,一手翻開一個綿紙唱本,咿咿呀呀唱將起來。全臺演員依據他的唱詞而動作,極似木偶。這種演法,粗陋之極,也自由之極。既會讓現代戲劇家嘲笑,也會讓現代戲劇家驚訝。
憑心而論,演出極不好看。許多研究者寫論文盛贊其藝術高超,我只能對之抱歉。演者全非專業,平日皆是農民、工匠、荒疏長久,匆促登臺,腿腳生硬,也只能如此了。演者中有不少年輕人,應是近年剛剛著手。估計是在國內外考察者來過之后,才走進儺儀隊伍中來的。本來血氣方剛、手腳靈便的他們,來學這般稚拙動作,看來更是牽強。就年齡論,他們應是我小學同學的兒子一輩。
演至半夜,休息一陣,演者們到祠堂邊的小屋中吃“腰臺”。“腰臺”亦即夜宵,是村民對他們的犒賞。屋中擺開三桌,每桌中間置一圓底鍋,鍋內全是白花花的肥肉片,厚厚一層油膩浮在上面。再也沒有其他菜肴,圍著圓鍋的是十只瓷酒杯,一小壇自釀燒酒已經開蓋。
據說,吃完“腰臺”,他們要演到天亮。從日落演到日出,謂之“兩頭紅”,頗為吉利。
我已渾身發困,陪不下去了,約著幾位同行者,離開了村子。住地離這里很遠,我們要走一程長長的山路。走著走著,我越來越疑惑:剛才經歷的,太像一個夢。
翻過一個山岙,我們突然被一排火光圍困。
又驚又懼,只得走近前去。攔徑者一律山民打扮,舉著松明火把,照著一條紙扎的龍。見到了我們,也不打招呼,只是大幅度地舞動起來,使我們不解其意,不知所措。舞完一段,才有一位站出,用難懂的土音大聲說道:“聽說外來的客人到那個村子看儺去了,我們村也有,為什么不去?我們在這里等候多時!” 我們惶恐萬分,只得柔聲解釋,說現在已是深更半夜,身體困乏,不能再去。山民認真地打量著我們,最后終于提出條件,要我們站在這里,再看他們好好舞一回。
那好吧,我們靜心觀看。在這漆黑的深夜,在這闃無人跡的山坳間,看著火把的翻滾,看著舉火粑的壯健的手和滿臉亮閃閃的汗珠,倒實在是一番雄健的美景,我們由衷地鼓起拿來。掌聲方落,舞蹈也停,也不道再見,那火把,那紙龍,全都迤邐而去,頃刻消失在群獸般的山林中。
更像是夢,唯有鼻子還能喚到剛剛燃過的松香味,信其為真。
我實在被這些夢困擾了。直到今天,仍然解脫不得。山村,一個個山村,重新延續起攤祭儺戲,這該算是一件什么樣的事端?真誠倒也罷了,誰也改變不了民眾真誠的作為;但那些戴著面具的青年農民,顯然已不會真誠。文化,文化!難道為了文化學者們的考察興趣,就讓他們長久地如此跳騰?我的校長,您是不是把您的這一事業,稍稍做得太大了一點?
或許,也真是我們民族的自我復歸和自我確認?那么,幾百年的踉蹌路程,竟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們,相對于我們的祖先,總要擺脫一些什么吧?或許,我們過去擺脫得過于魯莽,在這里才找到了擺脫的起點?要是這樣,我們還要走一段多么可怕的長程。
灘祭儺戲中,確有許多東西,可以讓我們追索屬于我們的古老靈魂。但是,這種追索的代價,是否過于沉重?
前不久接到美國夏威夷大學的一封來信,說他們的刊物將發表我考察儺的一篇論文。我有點高興、但又像做錯了什么。我如此熱情地向國外學術界報告著中國儺的種種特征,但在心底卻又矛盾地珍藏著童年時的那個月夜,躲在草垛后面,用明凈的心對著明凈的天,癡想著月球的旋轉和風的形成。
我的校長!真想再找到您,吐一吐我滿心的疑問。
散文-我們,相約
緣時至,靈犀通,輔車相依雙宿飛!世情薄,淚滿痕,雪泥鴻爪心牽腸!
看到你的背影變暗,知道你已經消失離去,我的心難以平靜,回想起你我的點點滴滴,牽掛和眷戀相互纏綿,茫茫網海中有幸與你相遇,到相知,再到相約!
我們相約過,只聊個人不說家庭!只談人生和喜好,就在相互了解和思考中衍生出好感,從你好到普通的交談!一聲聲簡潔的話語,一句句憨厚的回答,道出了各人的修養和思維!一張張心中的笑臉,一杯杯喜悅的咖啡,引出了倆人的真誠和善意!因為我們知道,這只是普通知己!
我們相約過,只談個人修養和愛的境界!從他人的愛情經歷,聊到我們的愛情觀,從人類的思維,談到了愛的誘惑!慢慢地我們忘記了我們的`約定,從知己到相互牽掛!于是笑臉變成了神搖意奪,咖啡也變為了紅豆相思!思維也不在抗拒彼此的心意,在我們心里激起了愛的漣漪!
我們也成相約過,只談我們之間的喜歡而彼此互不說愛!從書本上的愛情典故到現實中愛的悲慘離合!約定漸漸地被我們人為的淡忘,可一枝之棲無處可尋!愛戀只能讓我們感悟到今生的無緣,嘗到了朝思暮想的痛苦!
我們也成期盼著相遇,在夢幻中相見,在梁祝蝶影下相擁,在愛的誓言下相偎,拉住愛的雙手,沿著人生彎彎小路一直走下去,不離不棄,到終老到白首。。。。。
散文相約無語
漫山紅葉相約無語
青春的腳步
緩緩的緩緩的
沉重難移
/
苦心難訴深情難傾
喜歡的感覺
悄悄的悄悄的
含羞藏起
/
多么想說好想你
真的好想和你在一起
心隱隱的抽搐決不能這樣
讓這疾首的痛去侵染你
/
古寺飄香山菊搖曳
憨憨的隨著我的步履
靜靜的`沒有一言一語
/
其實很想大方的伸出
自以為是男子漢的手
可是處于人生低谷的我
無論如何也沒有勇氣
/
自強自信
傲視一切的我
此時面對命運的安排
迷惑不解心亂如麻
/
曾認為愛就是給對方
幸福一生榮華富貴
而折斷了翅膀的我
何以言得快樂共享
比翼雙飛
/
我知道這是
無言的相約
/
我知道這是
解約的相見
/
我知道這是
初戀的終結
/
請你原諒我吧
畢竟是我真的
喜歡你
畢竟是我
純潔的真情
上一篇:韓語電影臺詞查找錦集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