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詩經譯文、鑒賞及賞析
《關雎》先秦:佚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譯文
關關和鳴的雎鳩,棲息在河中的小洲。賢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邊摘取。賢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日日夜夜總思念她。綿綿不斷的思念,叫人翻來覆去難入睡。
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邊摘取。賢良美好的女子,彈琴鼓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邊去拔它。賢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關雎》注釋
關關:象聲詞,雌雄二鳥相互應和的叫聲。
雎鳩(jūjiū):一種水鳥名,即王鴡。
洲:水中的陸地。
窈窕(yǎotiǎo)淑女:賢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體態美好的樣子。窈,深邃,喻女子心靈美;窕,幽美,喻女子儀表美。淑,好,善良。
好逑(hǎo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
荇(xìng)菜:水草類植物。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地擇取荇菜。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隱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義同“求”,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寤寐(wù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覺。寐,入睡。又,馬瑞辰《毛詩傳箋注通釋》說:“寤寐,猶夢寐。”也可通。
思服:思念。服,想。《毛傳》:“服,思之也。”
悠哉(yōuzāi)悠哉:意為“悠悠”,就是長。這句是說思念綿綿不斷。悠,感思。見《爾雅·釋詁》郭璞注。哉,語氣助詞。悠哉悠哉,猶言“想念呀,想念呀”。
輾轉反側:翻覆不能入眠。輾,古字作展。展轉,即反側。反側,猶翻覆。
琴瑟友之:彈琴鼓瑟來親近她。琴、瑟,皆弦樂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動詞,此處有親近之意。這句說,用琴瑟來親近“淑女”。
芼(mào):擇取,挑選。
鐘鼓樂之:用鐘奏樂來使她快樂。樂,使動用法,使……快樂。
《關雎》賞析
《國風·周南·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著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通常認為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此詩在藝術上巧妙地采用了“興”的表現手法。首章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這一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地相思與追求。全詩語言優美,善于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里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并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說它是情愛詩當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贊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詩經·國風》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么用處后人不清楚了,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
當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系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伙,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夸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說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就從這里開了頭。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說,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這些特點:
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于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
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系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里“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
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么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里“輾轉反側”,什么攀墻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于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于激烈。
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制的歡樂氣氛。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為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
在第一層意義上說,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在古代,這一基本單元的和諧穩定對于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意義至為重大。
在第二層意義上,所謂“夫婦之德”,實際兼指有關男女問題的一切方面。“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孔子也知道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飲食之欲比較簡單(當然首先要有飯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緒活動要復雜、活躍、強烈得多,它對生活規范、社會秩序的潛在危險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論語》)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養,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欲開始。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為合適,卻是復雜的問題,這里牽涉到社會物質生產水平、政治結構、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也牽涉到時代條件的變化。當一個社會試圖對個人權利采取徹底否定態度時,在這方面首先會出現嚴厲禁制。相反,當一個社會處于變動時期、舊有道德規范遭到破壞時,也首先在這方面出現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關雎》,它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克制、行為謹慎、以婚姻和諧為目標的愛情,所以儒者覺得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婦”并由此引導廣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會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著《關雎》的權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利。所謂“詩無達詁”,于《關雎》則可見一斑。
《關雎》賞析二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云:“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著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于它所表現的是什么樣的婚姻。這關系到我們對《風》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說:“《詩》在于聲,不在于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朱熹是從詩義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認為《風》是一種用地方聲調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盡管朱熹對《關雎》主題的解釋并不如此,但從《關雎》的具體表現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此后,人們評《關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后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現在用鄭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
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
姚際恒《詩經通論》評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今夾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云‘求’,下之云‘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別。”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為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床。”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第4句】: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謂“樂而不淫”。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關雎》寫作手法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云:“興也。”什么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托。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于寄托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余的效果。
這首詩還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并茂。劉師培《論文雜記》云:“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葉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葉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采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于我們了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于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為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為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云:“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云:“《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于此乎?”
詩經關雎譯文及鑒賞
導語:詩經關雎描寫的是一個男子思慕著一位美麗賢淑的少女,由于愛戀的深切,這位少女的形象反復在他腦中出現,使他不安,使他難以忘卻。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經關雎的譯文及鑒賞,歡迎大家閱讀!
詩經關雎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注釋:
【第1句】: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鳩:一種水鳥。
【第2句】:洲:水中的陸地。
【第3句】:窈窕:內心,外貌美好的樣子。淑:好,善。
【第4句】:君子:這里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逑:配偶。
【第5句】: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荇菜:一種多年生的水草,葉子可以食用。
【第6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擇取。
【第7句】:寤:睡醒。寐:睡著。
【第8句】: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服:思念。
【第9句】:悠:憂思的樣子。
【第10句】:輾轉:轉動。反側:翻來覆去。
【第11句】: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弦樂器。友:友好交往,親近。
【第12句】:毛:拔取。
譯文:
關關鳴叫的`水鳥,棲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麗的姑娘,好男兒的好配偶。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麗的姑娘,醒來做夢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來做夢長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來覆去難入眠。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麗的姑娘,彈琴鼓瑟親近她。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麗的姑娘,敲鐘擊鼓取悅她。
賞析:
詩中寫一個男子思慕著一位美麗賢淑的少女,由于愛戀的深切,這位少女的形象反復在他腦中出現,使他不安,使他難以忘卻。他幻想著終有—天,能與這位少女結為永好,成為夫婦,過上和諧美滿的幸福生活。詩中所表達的感情直樸、真率,千年后讀起來,還是那么清新動人。
全詩以灘頭水畔的一對雎鳩鳥的叫聲起興,然后寫出自己的一片情思。作者用雎鳩起興,生動形象地表明他的愛情純潔而又真誠,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貞潔的品德。
下一章,以纏綿悱惻之情,直率地寫出自己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這個青年男子所戀的乃是河邊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流”字用得極妙,使滿篇生輝,極寫少女順著水流忽而側身向左,忽而側身向右地去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態的優美,使全篇充滿了動感和生機。正是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不能須臾忘懷。“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極寫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是寫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悠,長,形容其夜長不寐時綿綿不斷的憂思。這里把兩“悠”字,雙雙以感嘆語氣出之,著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長夜無眠、思緒萬千以至難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現了出來。
第【第4句】:五章寫琴瑟鐘鼓,歡慶娛樂。“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既描寫了君子和淑女結為伉儷時那種載歌載舞、盡興狂歡的場面,又把青年人愿望實現后相處和諧、相親相愛的歡樂感情深刻地表現出來。但這里的熱鬧場面并非已然的事實,而是青年由“寤寐思服”“輾轉反側”而生的幻想。這一結婚的熱鬧場面的描寫,表達了青年男子對婚戀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詩經關雎譯文
古人把關雎它冠于詩經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注釋】
【第1句】:關關:雎鳩和鳴聲。雎鳩(居糾jūjiū):一種水鳥名,即魚鷹。
【第2句】:河:黃河。洲:水中央的陸地。一二句是詩人就所見以起興(起頭兒)。
【第3句】:窈窕:容貌美好。淑:善,品德賢良。淑女:好姑娘。
【第4句】:君子:《詩經》中貴族男子的通稱。好:男女相悅。逑:同“仇”,配偶。“好”、“逑”在這里是動詞(和《尚書大傳》所載《微子歌》“不我好仇”句同例),就是愛慕而希望成為配偶的意思。
【第5句】:參差:不齊。荇(杏xìng)菜:生長在水里的`一種植物,葉心臟形,浮在水上,可以吃。
【第6句】:流:通“摎(究jiū)”,就是求或者捋取。和下文“采”、“芼”義相近。以上兩句言彼女左右采荇。她采荇時的美好姿態使那“君子”時刻不忘,見于夢寐。
【第7句】:睡醒為“寤”,睡著為“寐”。“寤寐”在這里猶言“日夜”。
【第8句】:服(古讀如愎bì):思念。“思”、“服”兩字同義。
【第9句】:悠哉悠哉:猶“悠悠”,就是長。這句是說思念綿綿不斷。
【第10句】:“輾”就是轉。“反”是覆身而臥。“側”是側身而臥。“輾轉反側”是說不能安睡。第【第2句】:三章寫“思服”之苦。
【第11句】:友:親愛。“友”字古讀如“以”,和上文“采(古音cǐ)”相韻。
【第12句】:芼(茂mào):“覒(茂mào)”的借字,就是擇、拔。“芼之”也就是“流之”、“采之”的意思,因為分章換韻所以變換文字。
【第13句】:樂:娛悅。“友”、“樂”的對象就是那“采”、“芼”之人。最后兩章是設想和彼女結婚。琴瑟鐘鼓的熱鬧是結婚時應有的事。
【題解及原文】
這詩寫男戀女之情。大意是:河邊一個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個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使他寤寐不忘,而“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便成為他寤寐求其實現的愿望。
【今譯】
魚鷹兒關關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條條,哥兒想和她成雙。
水荇菜長短不齊,采荇菜左右東西。好姑娘苗苗條條,追求她直到夢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睜眼想閉眼也想。夜長長相思不斷,盡翻身直到天光。
長和短水邊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條條,彈琴瑟迎她過來。
水荇菜長長短短,采荇人左揀右揀。好姑娘苗苗條條,娶她來鐘鼓喧喧。
【白話翻譯】
雎鳩關關叫得歡,成雙成對在河灘。美麗賢良的女子,正是我的好伴侶。
長短不齊水荇菜,左右采摘忙不停。美麗賢良的女子,做夢也在把她思。
追求她卻不可得,日夜思念在心間。想啊想啊心憂傷,翻來覆去欲斷腸。
長短不齊水荇菜,左邊右邊到處采。美麗賢良的女子,彈琴鼓瑟永相愛。
長短不齊水荇菜,左邊右邊到處采。美麗賢良的女子,鳴鐘擊鼓樂她懷。
詩經《關雎》鑒賞
【原文】
關關雎鳩(1),在河之洲(2)。
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4)。
參差荇菜(5),左右流之(6)。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7)。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8)。
悠哉悠哉(9),輾轉反側(10)。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1)。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12)。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注釋】
①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ju)鳩:一種水鳥。②洲:水中的陸地。③窈窕(yaotiao):內心,外貌美好的樣子。淑:好,善。④君子:這里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逑(qiu):配偶。⑤參差(cenci):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ing)菜:一種多年生的水草,葉子可以食用。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擇取。⑦寤(wu):睡醒。寐(mei):睡著。⑧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服:思念。⑨悠:憂思的樣子。⑩輾轉:轉動。反側:翻來覆去。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弦樂器。友:友好交往,親近。⑿毛:拔取。
【譯文】
關關鳴叫的水鳥,
棲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麗的姑娘,
好男兒的好配偶。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麗的姑娘,
醒來做夢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來做夢長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來覆去難入眠。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麗的姑娘,
彈琴鼓瑟親近她。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麗的姑娘,
敲鐘擊鼓取悅她。
【讀解】
民間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聲,唱出的是對生活真實體驗的實實在在的道理。它的動人之處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們都能體驗到的人生經歷和道理,它的光輝使文人的矯柔造作和酸腐之氣顯得蒼白貧血和令人作嘔。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話一樣,樸實、真切,一針見血,有血有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則。好男兒見到好姑娘砰然心動,好姑娘見到好男兒傾慕不已,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沖動,才是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妙齡少女懷春,翩翩少年鐘情,大概應該算作人間永恒的.主題。真摯動人的情歌,也可以說是千古絕唱。男歡女愛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證發掘,鉆進牛角尖去尋找微言大義,也有人扳起面孔做論文說廢話,還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無病呻吟故作多情。人這個怪物,總要無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來嚇唬自己,總是造些枷鎖來給自己套上,就是不愿意對著鏡子正面地、里里外外地看著自己。
時代在變,莫非人性也真地在變?男的不男,不長胡子,不騎馬打槍,渾身奶油,手無縛雞之力,不稱“男人”而稱“男孩”。女的不女,粗聲大氣,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說的敢說,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會唱會說的不會唱不會說。工業化不僅把人變成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把男歡女愛的真情實感變成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罐頭、方便面、巧克力、化妝品、洗發香波、泡泡糖......
和古人相比,這是我們的幸運,還是不幸?
上一篇:貂蟬搞笑語音臺詞聚集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