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員怎樣寫悔過書
浪子回頭金不換(服刑人員學習傳統(tǒng)文化懺悔書摘錄) 浪子回頭金不換 入獄近三年的時間,我總是在生氣、悔恨自己,悔恨當初如果聰明一些也不會被公安抓獲,生氣朋友揭發(fā)以前的罪行,讓自己判了16年刑期,從未好好反省自己的錯誤,而且從到海口監(jiān)獄學習了《弟子規(guī)》后,才知道自己這些想法是多么的愚昧而可怕,而現在我懷著一顆萬分愧疚、悔過、歉意的心情寫下此懺悔書。
剛開始入獄時,心情非常復雜。
外面所謂的朋友全離我而去,妻子也和我辦理了離婚手續(xù),當又接到一審判決16年有期徒刑的時候,覺得自己的一生全完了,已經沒有任何希望,而自己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怎么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一片迷茫。
我曾是一名軍人、黨員、班長,多么的自豪,而現在是一名16年徒刑的犯人,多么的可悲,從部隊退伍后做業(yè)務員。
如果業(yè)務不好,我可以一個月每天只吃一包方便面,也決不會有偷搶的念頭。
而現在為了一己私欲,竟無視別人的感受,隨意傷害他人。
自從學習了弟子規(guī)后,我恍然大悟,錯在一個「逸」字,「斗鬧場,絕勿近」、「市井氣,切戒之」,而我卻犯了此種錯誤,自控能力差,追求燈紅酒綠的生活,講所謂的江湖哥兒們義氣,喜歡那種兄弟多、以我為中心的生活,以為這樣才有面子、風光,漸漸失去了軍人優(yōu)良的品質,忘記了父母和親人的教誨,走到了如此田地。
通過學習「入則孝」,才深深發(fā)現自己以前對父母多么的不孝。
說句心里話,以前我一直對父母是抱有怨恨的,怪父親不善經商,把家境弄得如此敗落,別人的孩子不用辛苦就有幸福的生活,而我卻要如此辛苦。
退伍之際,本來我要留在部隊,卻因父母的勸告,退伍回家,工作安排卻又不如意,生活四處碰壁,更加生氣雙親。
從退伍到入獄這幾年,我很少回家,偶然回家也決不超過半月,就嫌在家悶,父母話多。
在外面總以為給家人寄點錢,回家時給父母買衣服、禮品就算盡孝。
入獄后,又嫌父母每次寄的生活費太少。
通過學習后,躺在床上,認真回憶,才發(fā)覺父母對我的愛是多么的偉大、無私。
還記得當兵第一次打電話回家,由于當時家中沒裝電話,打到母親的單位,辦公室電話在3樓,不一會兒通過電話聽筒,遠遠就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媽媽拿起電話劇烈喘氣,第一句話就問:「兒子,都還習慣嗎
需要用錢嗎
」當兵期間,父母不遠千里從湖北到北京看我。
在外幾年,父母常打電話:「兒子,如果在外太辛苦,就回家,要注意安全、身體。
」入獄后,父母一共給我寫了59封家書,信中內容全是安慰,沒有責備。
記得有一封信,我媽說:「多給我那苦命的兒子寫寫信,我也好受點。
」父親說:「兒子你要堅強,我們也好好養(yǎng)好身體,等你回來全家團聚,你媽說給你包餃子吃。
」在看守所,由于我一直悶悶不樂,家人有事也瞞著我,后來我弟弟偷偷寫信告訴我,當父親得知我判16年,一時生氣,高血壓犯病中風偏癱了,接到此信,我淚流滿面,狠狠抽自己幾個耳光,我好恨自己。
而父親由于接到我一封信,誤讀意思,拖著剛剛病愈還未康復的身體竟然跑到海南來看我,由于我二審未下,按規(guī)定不能接見,但管教干警的人文關懷,讓我父親站在遠處樓上的窗戶口互相看一眼。
就那一眼,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五十幾歲的人卻似七十歲的老人,頭發(fā)三分之二花白,那一刻我心在滴血,件件事情一經回憶,涌上心頭,難道這些就是我認為父母不愛我嗎
通過學習,我才發(fā)覺以前的想法多么的可怕,再也不能這樣下去。
歲月不饒人,父母隨著無情歲月的流逝日漸衰老,從現在我就要盡孝:一、多寫家信,不讓父母擔憂;二、配合監(jiān)管,積極改造,爭取減刑,早日出獄,每天給父母洗洗腳、按按背。
「泛愛眾」這則也讓我深有觸動,之前總認為沒有人愛我。
16年,在這如此現實的社會誰會理你,通過學習才知道,愛是無處不在。
現在我雖失去自由,但我們的父母更傷心難受,他們每天都吃不下,睡不著,忍受別人的冷眼,日夜牽掛著我們是否吃得飽,穿得暖。
而到海口監(jiān)獄后,我們的監(jiān)獄領導、管教干警、各位老師,組織我們學習《弟子規(guī)》做人道理,還有我們曾江組長,在訓練中嚴格要求,剛開始特別不理解,心想你不也是坐牢的嗎
而現在學習后才發(fā)覺組長嚴中有愛,嚴是為了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作風,能夠合格結束3個月集訓,順利分流,好好改造。
學習讓我發(fā)現生活之中處處是愛,而我以后在服刑的日子也要友善對待每一位,力所能及幫助他人,例如,我曾當過兵,可以主動幫助他人折內務的技巧,訓練動作,幫忙糾正,讓自己做一名有愛心善心的服刑人員。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最后對我親愛的父母、親人、朋友,以及曾被我傷害過的人說一聲:「對不起,我錯了。
」 犯人:張開藏 編后語:父母親至誠的關愛從沒有中止過,只是當欲望和怨憤將自己的赤子之心蒙蔽的時 候,我們感受不到了。
《弟子規(guī)》喚醒了一顆曾經迷失的心靈。
「浪子回頭金不換」,面對父母親的深恩厚德,為人子女的用什么來回報呢
用真正的行動,從愛護自己開始,從善體親心開始,從關愛身邊的每一位朋友開始,從認認真真度過每一天開始。
相信千里之外的父母也會感到欣慰。
福 在 受 諫 本犯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近三年來,在學習《弟子規(guī)》之前,我一直不停地埋怨、責怪、生氣、唾罵。
埋怨父母沒有給我一個好的家庭背景,責怪自己不夠聰明、太笨,太重義氣,生氣朋友的見利忘義,不夠義氣。
唾罵社會的不公平,為什么我的命運偏偏這么差,我打死的也只不過是一個流氓,一個社會敗類,為什么還要判我無期,天理何在,公理何在
但自從學了《弟子規(guī)》這本書后,才知道,世上還能有這么好的東西,它真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巨大財富。
正如別人所說,真正讀到一本好書,那才真正擁有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現在我學了《弟子規(guī)》,雖不算太富裕,但已經非常富有了,我一定加倍努力,爭取到最富有。
因文化水平有限,對法律意識淡薄,犯下了今天不可饒恕的罪行,最對不起的是父母,其次是社會、朋友,包括自己、一切的一切,現在后悔不已。
在學《弟子規(guī)》前,我真不知道該怎樣改正,怎么面對父母,怎么面對社會人生,但學了《弟子規(guī)》后,我找到了方向,找到了目標,知道了人努力一定有結果,但不一定有好結果;知道了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懂得只有能掌握情緒的人才能掌握未來,掌握人生;懂得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懂得什么叫愛,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什么叫泛愛眾,為什么要泛愛眾。
《弟子規(guī)》對我來說,真的受益匪淺。
所以我十分感謝監(jiān)獄的各位尊敬的警官及各位敬重的老師,給我一次這么好的學習機會。
本犯在《弟子規(guī)》學習中,懂得愛是一種責任,是付出,是用心去感受才配叫愛,才能去愛別人,才能去接受別人的愛;還懂得什么叫孝,以前總以為行孝太簡單了,每個月常寄點錢回家便可,父母想要什么買什么,想用什么買什么,常打電話回家問候兩句便可。
但我現在知道我錯了,我錯得一塌糊涂,他們要這些嗎
我常這么問自己,給自己的答案是,錯了,他們不需要這些,他們要的是子女一生健康、平安、幸福,這才是父母最想要的,最想看到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又有幾個人能理解能明白
曾聽張老師說過一句話:「我們愛父母是清晨的露珠,只在太陽出來前表現自己,我們愛父母是火柴,只有在末頭處劃出一線火光,而父母愛我們卻是寬敞的海洋,永遠流暢不盡。
」這就是愛,老人早出晚歸,面朝黃土背朝天為的是什么呀
還不是為了讓自己的兒女過好,以前老覺得等到出去后再孝敬父母,現在才知道,孝敬父母不一定等到出牢,現在就可以,孝不是用嘴說,而是要用行動的,所以我現在才懂得了什么才真正叫孝。
對于信,以前都是嘴上說說,真正實行承諾有幾人
通過學習《弟子規(guī)》后,我才知道,做人誠信非常之重要。
以前別人要拜托你做點什么事,不管能不能完成,為表現出自己有能力,把牛皮吹破了,一口答應。
到時完不成,就找各種理由搪塞,騙騙就過去了,但現在才知道那是多么不自量力,多么不道德的事情啊。
本犯還知道了「泛愛眾」的意思,就是廣泛的去關心、關愛和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為什么要這樣
因為只有你這樣對待別人,你自己才會得到更多。
《弟子規(guī)》中「泛愛眾」一段里,有兩句話我最要注意的: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二、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總結王警官的一句話,學習《弟子規(guī)》重要的就是改變自己。
這就是本犯對自己的一些感想,我會結合這些來面對以后的人生,會好好改造,爭取早日出去,做一個盡職的兒子,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一個懂法用法的守法公民。
犯人:阿丹
春晚主持人臺詞
開場白:朱軍:中國中央電視臺周濤:中國中央電視臺張澤群:各位來賓,親愛的朋友們大家(齊:春節(jié)好)
董卿:今天是大年三十,此時此刻我們是在中央電視臺的一號演播大廳為您現場直播2010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讓我們一起辭舊迎新共度良宵。
任魯豫:在這合家團聚,其樂融融的除夕之夜,我們陪您一起聆聽虎年鐘聲的敲響。
歐陽夏丹:在這天地更新萬物復蘇的美好時刻,我們和您一起迎接又一個春天的到來。
朱軍:此時此刻無論您在哪里,都請接受我們的祝福,在這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jié)即將來臨之時,我們給您(齊:拜年啦)
結束語:朱軍:虎躍天山龍騰海周濤:春滿神州喜滿懷張澤群:今夜難忘親情團聚的感動董卿:今夜難忘你我真誠的祝福任魯豫:今夜難忘辭舊迎新的歡樂歐陽夏丹:今夜難忘迎接春天的歌唱朱軍: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更加緊密的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譜寫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篇章而努力奮斗。
周濤:親愛的朋友們,就讓我們相約明年的(齊:除夕之夜)
關于“站好最后一班崗”的詩句有哪些
自從欣賞了團的音樂會后,我至今味無窮,震撼于樂器之間的完美配我一直希望能有再次享受這種音樂大餐。
昨晚我們終于有機會在星海音樂廳欣賞慰問公安家屬的音樂會。
音樂會一開始,我就感受到音樂的震撼。
第一首歌是人民警察之歌,我發(fā)現從管弦樂器中演繹出來的版本是如此的震撼,動聽。
完全將警察的威嚴,一腔熱血安逸得淋漓盡致。
那時,我感覺太不可思議了,自己能有機會來享受這次音樂會,真是太幸運了。
此外,還有多名男女歌手演唱。
當然,昨晚也是我第一次聽到了男、女高音演唱,真的太棒了。
這次音樂會不僅拓寬我們的見識,而且提高了我們的精神文化修養(yǎng),讓我們充滿了奮斗的動力。
正所謂,行行出狀元,這話一點不假,音樂會上的歌手、指揮家、演奏家也是經過了長期的訓練才能達到現在的高度。
所以,我們也要好好學習,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能為國家奉獻,為人民服務的人。
給篇關于青春夢想的演講稿(300字左右)
巴金(190
【第4句】:
【第11句】:25 - 200
【第5句】:
【第10句】:17)原名李堯棠,祖籍浙江嘉興,生于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師讀書。
五四運動中接受民主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
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語專門學校攻讀英語,參加進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參與組織“均社”,進行反封建的宣傳活動。
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發(fā)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讀書,1925年夏畢業(yè)后,經常發(fā)表論文和譯文,宣傳無政府主義。
1927年赴法國,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fā)表后引起強烈反響。
1928年冬回國,居上海,數年之間,著作頗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學季刊》編委。
同年秋天東渡日本。
次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學叢刊”、“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小叢刊”。
1936年與靳以創(chuàng)辦《文季月刊》,同年與魯迅等人先后聯(lián)名發(fā)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和《文藝界同人為團結御侮與言論自由宣言》。
抗日戰(zhàn)爭期間輾轉于上海、廣州、桂林、重慶,曾任《吶喊》周刊(后改名《烽火》)發(fā)行人、主編,擔任歷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的理事。
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年至1945年寫作了“抗戰(zhàn)三部曲”《火》。
抗戰(zhàn)后期創(chuàng)作了中篇小說《憩園》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長篇小說《寒夜》。
短篇小說以《神》、《鬼》為著名。
抗戰(zhàn)勝利后主要從事翻譯、編輯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文聯(lián)常委。
1950年擔任上海市文聯(lián)副主席。
曾兩次赴朝鮮前線訪問,輯有《生活在英雄們中間》、《保衛(wèi)和平的人們》兩本散文通訊集。
1960年當選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和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
“文革”中,遭到了殘酷的迫害。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散文《隨想錄》。
由他倡議,1985年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
他的著作被譯為多種文字。
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意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法國榮譽勛章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名譽院士稱號。
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全國文聯(lián)副主席。
一九零四年一歲 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門正通順街一個官僚地主大家族。
本名李堯棠、字芾甘,取自《詩經》中《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
原籍浙江嘉興。
父親李道河,曾任四川廣元縣知縣;母親陳淑芳。
巴金有兩兄、兩姐、兩弟、三妹,分別為:大哥李堯枚,三哥李堯林;二姐李堯楨,三姐李堯彩;十四弟李堯椽,十七弟李堯集(繼母生);九妹李瓊如,十妹,十二妹李瑞玨。
(以上兄弟姊妹均為大家族排行)。
一九零九年六歲 因父親出任四川廣元知縣前往廣元。
在縣衙內家塾就讀,除隨先生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古文觀止》等傳統(tǒng)蒙學讀物外,亦在晚間從母親學讀《白香詞譜》。
一九一一年八歲 父親辭官,隨父母返成都,繼續(xù)在家塾就讀。
是年10月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fā);12月8日成都軍隊嘩變,秩序大亂,由父親和大哥留家,母親帶其他兒女到外祖母家避難,翌日回家。
22日秩序恢復,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辮子。
一九一四年十一歲 母親病故,安葬于成都市郊磨盤山。
母親“愛一切人”的教誨對巴金一生影響頗大,后來稱母親為自己的“第一個先生”。
一九一五年十二歲 父親娶繼母(鄧景遂) 一九一七年十四歲 父親病逝,大哥挑起長房生活重擔,大家庭矛盾加劇。
自是年起,在晚間隨就讀于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的香表哥學習英文。
一九一八年十五歲 秋季入成都青年會英文補習學校,一月后因病輟止,繼續(xù)在家從香表哥學習,其間直接閱讀狄更斯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和史蒂文森的《寶島》等英文原著。
一九一九年十六歲 “五四”運動爆發(fā),新思潮涌入四川。
巴金接觸到《新青年》、《每周評論》、《星期評論》、《少年中國》、《少年世界》、《北京大學學生周刊》、《星期日》、《學生潮》、《威克烈》等各種新刊物。
一九二零年十七歲 祖父病故大家庭內部的爭斗和傾軋更為加劇。
讀克魯泡特金《告少年》、廖亢夫的劇本《夜未央》中譯本及《實社自由錄》第一集中刊登的俄國無政府主義者愛瑪·高德曼的文章,第一次了解到無政府主義的要義,其后稱高德曼為”精神上的母親”。
參加成都學界反對軍閥劉存厚的請愿及集體罷課活動,這是巴金第一次參與社會斗爭。
一九二一年十八歲 參與編輯成都無政府主義刊物《半月》,以“芾甘”為名發(fā)表第一篇文章《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
參加組織帶有無政府主義傾向的秘密團體“均社”并發(fā)表《均社宣言》,從此開始以“安那其主義者”自命。
參與編輯《警群》月刊,第一期出版后因與原籌辦者發(fā)生爭執(zhí),原《半月》刊同人聯(lián)名發(fā)表聲明,集體脫離該刊,《警群》亦停刊。
一九二二年十九歲 上半年參與創(chuàng)辦成都無政府主義者聯(lián)盟主辦的《平民之聲》周刊,主持編輯事務。
七月新詩《被虐者底哭聲》(共十二首)發(fā)表于《時事新報》副刊《文學旬刊》第44期,這是目前所見到的巴金發(fā)表的最早的文學作品。
一九二三年二十歲 秋季入上海南洋中學;年底赴南京入東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補習班。
一九二四年二十一歲 五月在廣州真社的刊物《春雷》第3期上發(fā)表詩作《悼橘宗一》和《偉大的殉者——呈同志大杉榮君之靈》。
一九二五年二十二歲 五卅慘案發(fā)生后,參加南京學生的聲援活動,后參與發(fā)起創(chuàng)辦無政府主義刊物《民眾》半月刊。
一九二六年二十三歲 《五一運動史》于是年四月出版,該書是目前所見的巴金第一本單行出版的書。
一九二七年二十四歲 一月乘法國郵船“昂熱號”離滬赴法,二月抵巴黎,沿途寫有《海行雜記》三十八則。
譯著《面包略取》(克魯泡特金著)由上海自由書店出版,這是他單行出版的第一本譯著。
一九二八年二十五歲 八月,完成中篇小說《滅亡》,署名“巴金”。
九月,譯著《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fā)展》由上海自由書店出版。
譯著托洛斯基《托爾斯泰論》,亦署名巴金,載于十月十八日《東方雜志》第十五卷。
此文較《滅亡》早發(fā)表近三個月,是“巴金”署名最早見于報刊的文章。
一九二九年二十六歲 一月至四月《滅亡》在《小說月報》連載,十月由開明書局出版。
論著《斷頭臺上》由上海自由書店出版。
參加自由書店編輯工作,以“馬拉”為筆名編輯五期《自由月刊》。
本年,還發(fā)表各種譯著、文章四十余篇。
其中《〈工女馬德蘭〉之考察》、《〈黨人魂〉及〈火榴〉之考察》、《〈黑暗之勢力〉之考察》等文,是他最早的文藝評論文章。
一九三零年二十七歲 本年為上海世界語學會編輯世界語雜志《綠光》;譯著《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托名美國三藩市平社出版;譯著托爾斯泰著《丹東之死》,由上海開明書局出版;發(fā)表《亡命》、《復仇》、《啞了的三角琴》等十二篇短篇小說。
一月?lián)澜缯Z翻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話劇《過客之花》;二月參考《世界語史》等材料著《世界語創(chuàng)作文壇概況》,連載于《綠光》第7卷1月號至3月號;三月代表上海世界語學會接待日本世界語者長崎,30日出席上海世界語學會第五次會員大會,當選為執(zhí)行委員;七月?lián)嘘P材料寫成的《世界語文學論》連載于《綠光》第7卷第7月號至10月號。
一九三一年二十八歲 一月中篇小說《死去的太陽》由開明書店出版。
四月十八日,《時報》開始連載《激流》。
八月,《新生》結稿,第一個短篇小說集《復仇》由上海新中國書局出版。
十月中篇小說《霧》在《東方雜志》上發(fā)表;初冬,應邀到浙江長興煤礦作客,為后來創(chuàng)作《雪》積累了素材。
本年與復旦大學學生章靳以結識,日后成為編輯工作的最好合作者和關系密切的朋友。
一九三二年二十九歲 一月,中篇小說《雨》開始連載于南京《文藝月刊》。
三月,中篇小說《海底夢》,五月至七月在《現代》雜志連載,八月由新中國書局出版。
五月,一周內寫成中篇小說《春天里的秋天》,先在《時報》連載,十月由開明書局出版;短篇小說集《光明》由新中國書局出版。
九月,開明書局出版《新生》,中篇小說《砂丁》在《申報月刊》發(fā)表,一九三三年一月由開明書局出版。
十月,中篇小說《春天里的秋天》和譯著《秋天里的春天》出版。
十二月,應《讀書》雜志約寫《我的寫作生活》一文,回顧自己1927年以來的生活、思想和寫作狀況。
本年度整理一九二七年赴法日記,結集為散文集《海行》,由新中國書局出版。
一九三三年三十歲 一月,開始創(chuàng)作中篇小說《萌芽》,在《大中國周報》連載,八月由現代書局出版,不久遭禁;次年八月將書中人物改名換姓,改題《煤》,擬由開明書局出版,又遭禁;后改名《雪》自費印刷,托名美國舊金山平設秘密發(fā)行,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才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五月,《家》(《激流》第一部)由開明書局出版。
八月初,出席傅東華舉辦的《文學》創(chuàng)刊宴會,席間第一次與魯迅、茅盾見面。
九月至十二月,去天津、北京與靳已、鄭振鐸共同創(chuàng)辦《文學季刊》,任編委。
一九三四年三十一歲 一月回上海。
國民黨正式實行圖書檢查,《文學》2卷1號巴金的《電》、歐陽山等的短篇小說被抽出,《新年試筆》中“巴金”的名字被勒令改署為“比金”。
四月,《電》改名《龍眼花開的時候》,署名“歐陽鏡蓉”在《文學季刊》連載,次年三月由良友圖書公司出版,改題《電》,為《愛情三部曲》的第三部。
八月,散文集《旅途隨筆》,短篇小說集《將軍》由生活書局出版。
十月,短篇小說集《沉默》出版,十一月赴日,《巴金自傳》由第一出版社出版,二十四日抵達橫濱,住在佛教徒武田博家,據此創(chuàng)作了短篇小說《神》、《鬼》。
十一月《巴金自傳》由第一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說《利娜》始連載于《水星》。
一九三五年三十二歲 三月散文集《點滴》由開明書店出版。
四月五日晚,日方警察突然搜查巴金住房,巴金被帶進警察所關押了十四小時,事后寫散文《東京獄中的一日記》,未能發(fā)表,后據此改為短篇小說《人》。
五月,吳朗西、伍禪、麗尼等在上海創(chuàng)辦文化生活出版社,以巴金名義編輯出版《文化生活叢刊》。
九月,論著《俄國社會運動史話》、譯著《獄中記》(伯克曼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一月,往北平協(xié)助靳以辦理《文學季刊》停刊工作。
短篇小說集《神·鬼·人》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三六年三十三歲 二月短篇小說集《沉落》、散文集《生之懺悔》由商務印刷書館出版。
四月,《巴金短篇小說集》(第二集) 由開明書店出版。
《愛情三部曲》(及《霧》《雨》《電》) 由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出版。
五月,譯著《門檻》(屠格涅夫等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六月,與靳以創(chuàng)辦《文季月刊》。
八月,散文集《憶》、譯著《俄國虛無主義運動史話》(斯捷普尼雅克著,即《地底下的俄羅斯》改版本),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二月,短篇小說集《發(fā)的故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本年,與上海愛國女學校學生陳蘊珍(蕭珊)結識。
陳為巴金作品的喜愛者,二人由通信討論作品開始認識。
一九三七年三十四歲 三月,與靳以編輯《文叢》月刊,共出兩卷十二期;童話集《長生塔》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八月,3日參加上海文藝界歡迎回國的郭沫若等人大會。
8日,發(fā)表《只有抗戰(zhàn)這一條路》;13日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文化生活出版社業(yè)務停止,工作人員繼續(xù)撤走;22日,由《文學》、《譯文》、《中流》、《作家》四家刊物聯(lián)合出版的《吶喊》周刊(第三期改名為《烽火》)在上海出版,茅盾、靳以為編輯,巴金為發(fā)行人,不久因茅盾離滬由巴金編輯。
24日,《救亡日報》創(chuàng)刊,巴金名列編委名單。
十月,譯著《西班牙的斗爭》(洛克爾著),托名美國舊金山平社出版。
十一月,雜文集《控訴》由烽火社出版。
一九三八年三十五歲 一月,譯著《告青年》(克魯泡特金著)由平明書店出版。
二月,譯著《叛逆者之歌》(普希金等著)由平明書店出版。
三月,《春》由開明書店出版。
與靳以一起經香港到廣州。
五月一日,經全力籌措,《烽火》改為旬刊在廣州復刊,巴金為編輯;十月十一日,《烽火》出至二十期后在日軍炮火下被迫停刊。
七月,蕭珊高中畢業(yè)來到廣州 九月,散文集《夢與醉》由開明書店出版。
一九三九年三十六歲 三月,散文集《旅途通訊》由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雜文集《感想》由烽火社出版。
十月,散文集《黑士》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零年三十七歲 三月,改譯克魯泡特金的《面包取略》并易名《面包與自由》,八月由平明書店出版。
五月,《秋》結稿,七月由開明書店出版。
六月,修改克魯特泡金的《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fā)展》,易名為《倫理學的起源和發(fā)展》,次年六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八月,譯著《一個家庭的悲劇》(赫爾岑著) 和中篇小說集《利娜》均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九月,重譯凡宰地《我的生活的故事》(即《一個賣魚者的生涯》) 均由為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二月七日,出席全國文協(xié)舉行的來渝作家茶會,出席的還有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田漢、艾青等七十余人。
周恩來也出席了這次茶會,這是巴金首次件到周恩來。
《火》第一部由重慶開明書店出版。
一九四一年三十八歲 五月下旬,《火》第二部結稿,次年一月由開明書店出版。
六月,雜文集《無題》由烽火社出版。
一九四二年三十九歲 一月,散文集《龍·虎·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四月,短篇小說《還魂草》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六月,散文集《廢園外》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巴金短篇小說集》(第三集)由開明書店出版。
一九四三年四十歲 三月,散文、小說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譯文集《父與子》(屠格涅夫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一月,譯文集《遲開的薔薇》(史托姆著),由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四年四十一歲 五月初,與蕭珊從桂林到貴陽并結婚;中旬,陪蕭珊到四川旅行,開始創(chuàng)作《憩園》;下旬譯著《處女地》(屠格涅夫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夏,何其芳自延安來渝,領巴金到曾家?guī)r拜訪周恩來。
十月,中篇小說《憩園》由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五年四十二歲 二月,與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三百多人在重慶《新華日報》上聯(lián)名發(fā)表《文化界時局進言》;譯著《散文詩》(屠格涅夫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火》第三部由開明書店出版。
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戰(zhàn)勝利。
二十八日,毛澤東到重慶。
巴金初次見到毛澤東。
十一月,由重慶到上海,開始籌備恢復文化生活出版社。
蕭珊因懷孕留在重慶。
十二月,長女李小林(小名國煩)生于重慶;文協(xié)上海分會成立,巴金雖未出席,仍被選為分會理事;建國前的最后一個短篇小說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六年四十三歲 一月,與茅盾等21人聯(lián)名發(fā)表“陪都文藝界致政治協(xié)商會議各委員書”,信中呼吁廢止現行文化政策,確立民主的文化建設政策;中篇小說《第四病室》由良友復興圖書公司出版。
四月,散文集《旅途雜記》出版;與張瀾、沈鈞儒、郭沫若等聯(lián)名發(fā)表《致美國國會爭取和平委員會書》。
五月,5日出席全國文協(xié)在張家花園召開的慶祝文藝節(jié)大會;11日出席文聯(lián)社發(fā)起的文藝座談會;21日,離開重慶到上海,負責文化生活出版社會部社務。
六月,與馬敘倫等上海各界人士上書蔣介石、馬歇爾及各黨派,呼吁永久和平。
七月,與茅盾、葉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聯(lián)名發(fā)表《中國文化界反內戰(zhàn)、爭自由宣言》。
八月到十二月,《寒夜》開始在《文藝復興》上連載。
次年三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這也是巴金建國前創(chuàng)作的最后一部小說。
一九四七年四十四歲 八月,散文集《懷念》由開明書店出版。
九月,編輯自選集《巴金文集》,次年由春明書店出版。
一九四八年四十五歲 三月,譯著《快樂王子集》(王爾德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六月,譯著《笑》(奈米洛夫等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八月,改訂一九三八年出版的《西班牙的黎明》,易名為《西班牙的曙光》于次年二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靜夜的悲劇》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九年四十六歲 三月,開始譯魯多夫·洛克爾的《六人》,十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參加在北平舉行的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并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九月,將文化生活出版社社務交康嗣群;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代表,中旬前往北京參加第一屆全體會議。
十月,在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
十一月,譯完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說《蒲寧與巴布爾》,十二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十二月,譯完高爾基的《回憶契訶夫》,次年一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一九五零年四十七歲 二月,譯完高爾基《回憶托爾斯泰》,四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五月,譯完高爾基的《回憶布羅克》,七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七月,兒子李小棠出生。
九月,譯高爾基短篇小說四篇,連同舊稿一篇,編為《草原集》,十一月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十月,譯完迦爾洵的短篇小說集《紅花》,十一月由上海出版社出版;30日參加以郭沫若為團長的第二屆保衛(wèi)世界和平大會代表團,前往波蘭、蘇聯(lián)訪問。
十二月18日離開蘇聯(lián)的奧特波爾回國,21日返抵北京;24日出席北京各界慶祝中朝人民抗美援朝勝利及歡迎和大代表團返國大會。
一九五一年四十八歲 二月,編選散文集《華沙的節(jié)日—波蘭雜記》,三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三月,譯完迦爾洵的《一件意外的事》,六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六月,散文集《慰問信及其它》結集,七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七月,《巴金選集》由開明書店出版。
十一月,譯完迦爾洵的《癩蛤蟆和玫瑰花》,次年一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一九五二年四十九歲 一月,譯完屠格涅夫的《木木》,五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二月,在北京籌備全國文聯(lián)組織“朝鮮戰(zhàn)地訪問團”并任團長。
三月,7日率訪問團啟程離京,20日到達朝鮮前線、22日會見彭德懷司令員、25日寫完《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
四月,1日與其他二十位作家聯(lián)名發(fā)表控訴書,向全世界人民揭露美帝使用細菌武器的罪行;4日受到金日成接見并參加朝鮮文學藝術總同盟舉行的座談會。
十月,從朝鮮回國。
一九五三年五十歲 二月,關于朝鮮的第一本散文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出版。
三月,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xié)會常務委員會在北京召開第六次擴大會議,巴金等二十一人當選為為全國文協(xié)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委員。
三月至七月,《新生》、《海的夢》、《霧·雨·電》、《家》、《憩園》、《旅途隨筆》、《還魂草》等舊作相繼修訂出版。
八月,再度入朝訪問。
九月,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因在朝鮮未能出席,致信《衷心的祝賀》;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十月,當選為被選為全國文聯(lián)委員及由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xié)會改組的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副主席。
十一月,華東作家協(xié)會在上海成立,巴金當選為理事。
十二月,離開朝鮮回國。
一九五四年五十一歲 一月,在北京參加中國文聯(lián)第二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團第二次擴大會議,討論1954年工作計劃。
六月,譯著《家庭的戲劇》(赫爾岑著)修改本出版。
七月,應邀赴莫斯科參加契訶夫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活動。
八月,離開莫斯科回國。
九月,當選為第一屆人大代表(四川代表)。
15日至29日,赴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編選《巴金短篇小說選集》并寫《自序》、編選《巴金散文選》并寫《前記》,分別于次年3月和5月出版。
一九五五年五十二歲 二月,《春》、《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版。
三月,出席全國各人民團體負責人的聯(lián)席會議并被推選為出席亞洲作家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副團長。
四月,前往印度新德里參加亞洲作家會議。
五月,隨筆集《談契訶夫》出版。
25日,在北京參加中國文聯(lián)主席團、作協(xié)主席團召開的聯(lián)席擴大會議,討論反胡風問題。
六——七月在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八月,參加全國文聯(lián)、作協(xié)主席團舉行的聯(lián)席會議,在會上介紹上海文藝界反胡風情況。
一九五六年五十三歲 一月,赴柏林參加第四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作家大會。
二月,在北京參加中國作協(xié)二次理事會(擴大)會議。
六月,在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為大會主席團成員。
七月,全國整風開始,創(chuàng)作《“鳴”起來吧》、《“獨立思考”》等雜文,均署名余一。
八月,編成散文集《大歡樂的日子》,次年3月出版。
十月,參加魯迅新墓遷葬儀式,與金仲華一起將寫有“民族魂”的旗幟獻蓋于魯迅靈柩。
十二月,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到成都視察,這是其解放后第一次回故鄉(xiāng);赴印度新德里參加亞洲作家會議。
一九五七年五十四歲 三月在北京參加作協(xié)創(chuàng)作規(guī)劃會議,與趙丹、方紀等受毛澤東主席接見。
。
五月,開始編《巴金文集》。
六月,在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七月,大型文學刊物《收獲》創(chuàng)刊,與靳以共同擔任主編。
一九五八年五十五歲 一月,主持作協(xié)上海分會會議并作報告。
二月,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為主席團成員。
十月,赴蘇聯(lián)塔什干參加亞非作家會議,本月開始,《中國青年》、《文學知識》、《讀書》等雜志展開對巴金建國前作品的批判和討論。
是年《巴金文集》第一卷至第六卷陸續(xù)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一九五九年五十六歲 四月,編完散文集《新聲集》,9月出版。
五月,編完散文集《友誼集》,9月出版。
六月,在北京與周揚等參加首都詩人座談會。
九月,與蕭珊合譯的《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出版。
十一月,靳以逝世,巴金為治喪委員會成員。
是年《巴金文集》第七卷至第九卷相繼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一九六零年五十七歲 四月,散文集《贊歌集》出版。
七月,參加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會,在會上作題為《文學要路在時代的前頭》的發(fā)言,當選為全國文聯(lián)副主席。
八月,參加全國作協(xié)第三次理事會(擴大)會議,繼續(xù)當選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一九六一年五十八歲 三月,率中國作家代表團參加在東京召開的亞非作家會議常設委員會緊急會議。
七月,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團圓》。
該小說1963年由毛峰、武兆堤改編為電影《英雄兒女》。
是年十到十二月,《巴金文集》第十卷到第十三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陸續(xù)出版。
一九六二年五十九歲 五月,上海第二次文代會召開,致開幕詞《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紅旗》并作《作家的勇氣和責任心》的講話。
七月,率中國代表團赴東京出席第八屆禁止氫彈、原子彈世界大會。
是年《巴金文集》第十四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至此,匯集巴金建國前文學創(chuàng)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齊。
一九六三年六十歲 四月,參加全國文聯(lián)第三次擴大會議。
六月,赴越南訪問;訪日散文集《傾吐不盡的感情》出版。
十二月,率領中國作家代表團到達東京訪問,日本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藏原惟人曾接見。
一九六四年六十一歲 六月,編選訪越散文集《賢良橋畔》,九月出版。
八月,參觀訪問,回上海后寫報告文學《大寨行》。
十二月,在北京參加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一九六五年六十二歲 一月,繼續(xù)在北京參加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
七月,被迫發(fā)表批判電影《不夜城》的文章,與蕭珊一起去看望該電影的編劇柯靈;第二次訪越,受胡志明主席接見。
一九六六年六十三歲 六月,以中國作家代表團副團長身份在北京參加亞非作家緊急會議。
七月,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北京市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國斗爭大會,為主席團成員,在會上見到老舍,這是兩人的最后一次見面。
八月,受到上海市文聯(lián)“造反派”批判,被關入上海文聯(lián)資料室“牛棚”,從此開始了靠邊、檢查、被批斗和強迫勞動的生活。
九月,上海作協(xié)“造反派”抄家。
一九六七年六十四歲 一月,挨斗更頻,與魏金枝、王西彥等六人被遷出資料室,關到樓下一處不滿五平方米的煤氣灶間。
五月,《人民日報》發(fā)表署名文章,點名批判巴金。
是年,上海市文藝界批判文藝黑線聯(lián)絡站等單位先后編印多種巴金批判專輯。
一九六八年六十五歲 頻繁遭到批斗,《文匯報》先后發(fā)表長篇文章《徹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目》、《斗倒批臭文藝界反動”權威”巴金》;《解放日報》亦以《徹底斗倒批臭無產階級專政的死敵巴金》為通欄標題發(fā)表多篇批判文章。
一九六九年六十六歲 《文匯報》發(fā)
形容加班加點工作的相關詞語
謝謝
起早貪黑 披星戴月 夙興夜寐 通宵達旦 夜以繼日 廢寢忘食 連軸轉 開夜車
讀報紙或進行社會調查,摘錄或寫一則表現當代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聞,并發(fā)表自己的感想
語文課堂作業(yè)本上的吧。
。
。
我剛做過。
。
。
共產黨員吳智勇 銷售公司作為工程機械廠的龍頭部門,總經理吳智勇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務實的工作作風,扎實的工作態(tài)度,帶領公司全體員工舞起銷售的龍頭,創(chuàng)造了可喜的成績,促進了工程機械廠的經營發(fā)展。
他認為公司就是大家的堅強后盾,將服務延伸至每個家庭。
誰家有個難事、急事,他總是第一時間給予協(xié)助解決。
員工喬遷新居的現場有他組織的搬家隊;員工的親人生病住院有他親切的慰問。
我想,吳智勇平時工作那么忙碌,卻總是幫別人解決一些瑣事,還關心員工家人,真是一個好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