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夢想影片《愛樂之城》觀后感
《愛樂之城》的結局并不圓滿,男女主角為了實現各自的夢想而分開,這也許正是查澤雷多年打拼之后的感觸——為了實現個人的夢想必須有所犧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與夢想影片《愛樂之城》觀后感,歡迎閱讀。
愛與夢想影片《愛樂之城》觀后感一:
愛與夢想所譜寫合奏的《愛樂之城》,是笑中帶淚的,電影即喜聞于逐夢之路上愛的相隨,也淚目于那難成眷屬后的遐想,于此中電影至美的鏡頭與歌舞如夢似幻的結合,更將一座繁華之都的魅力淋漓盡致的得以了展現,讓人不經多么希望時間能就此停留在這座浪漫的愛樂之城。
兩個身懷藝術夢想的青年共同追夢的愛情故事,其實就劇情本身來看并沒有太多的新意,甚至可以說是略顯俗套的,但達米安·沙澤勒卻將這樣一個看似俗套的愛情故事變成為了一個讓人想永遠沉醉其中的童話,這是因為電影透過恰到好處的歌舞,經典動人的配樂和完美的節奏掌控,編制出了一個太過美好的夢境,即便這個夢境有著虛假的橋段,可透過那近乎完美的光影藝術卻讓人變的愿意去相信這份發生在洛杉磯的浪漫,相信這段固有遺憾又何其美好的愛情。
《愛樂之城》最為值得稱道的所在,便是將本很難被嵌入現代電影之中的歌舞,讓人感慨是如此行云流水的與電影融為了一體,在那讓人有感豁達歡愉的歌舞中,初戀的美好與驚喜得以了表達,對夢想的堅守是如此的篤定,洛杉磯的良辰美景亦仿若變的更為夢幻,歌舞在這部電影中的體現,不僅做到了沒有一絲的突兀刻意,更渾然天成的成為了一種電影美學的享受,這種堪為完美的歌舞嵌入,直入人心。
《愛樂之城》不僅有著完美的歌舞,這一次的達米安·沙澤勒對音樂的融入,比之《爆裂鼓手》還要更為出色,鋼琴、爵士、流行飄揚蕩漾的音符,幾乎完美的出現在了它們最當出現的地方,表達著男女主角們的喜怒哀樂,而當男女主間的關系雖著現實而急轉直下,音樂也隨著黯然離去,直到最后他們試圖再度逃離現實之時,那動聽的旋律則也于此再度回歸,使電影的結局著猶如《泰坦尼克號》結局的異曲同工之妙。
《愛樂之城》更是一部站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電影,其實即便你看的電影為數不多,亦不難發現這部作品所飽含對舊有好萊塢電影的懷舊之情,但巧妙的是這種懷舊在電影中其實只是一層糖衣,在這層糖衣之下,不論是那由冬而起至冬而終的季節更替,還是對洛杉磯旋漪風光的善用,都是這部電影自身的新穎亮點,達米安·沙澤勒并沒有將懷舊變成自己的王牌,而是在一部讓人倍感新穎的電影中用真摯動人的情感真正做到了返璞歸真。
還記得《午夜巴塞羅那》中有一句尤為經典的臺詞——“只有未遂的愛才會浪漫。”,而這部讓人因樂生愛,情迷此城哀而不傷的《愛樂之城》,無疑正是對這種浪漫做出最好詮釋的佳作。
愛與夢想影片《愛樂之城》觀后感二:
先來文案片名,中文名是愛樂之城,是愛好音樂呢?還是帶來歡樂之意呢?相信還是前者。因為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就是一名酷愛音樂的發燒友,年輕時組過樂隊。愛樂樂團是國際上知名度最大的交響樂團之一,所以愛樂一詞知名度很高,用“愛樂之城”能很快被人與它歌舞片的類型相掛鉤,喜歡的人自然會選擇。但它英文原名是《LALALAND》,這個名字有了更內涵的意義,影片背景地是洛杉磯,英文簡稱就是LA,而“LALALAND”又有夢幻之城的.意思,所以是一語雙關,既表達了對洛杉磯的致敬,又貼合了劇情。中英兩個片名偏差較大,但也是語言差異導致的無奈。
影片用春夏秋冬四個章節來講述了男女主角兩人的戀愛經歷,在春到來之前,描述了這兩個主人公都是落寞不得志的文藝青年,男主是酷愛爵士樂的鋼琴手,女主是渴望被認可做著演員夢的業余編劇,被現實磨礪鋒芒的同時,卻因為一首簡單的鋼琴曲偶然相遇了。春,他們在山頂路燈下翩翩起舞;夏,他們在擁擠的小屋規劃未來;秋,他們在各自事業上鋌而走險;冬,事業有成,愛卻成冰。結局的設計非常有力量,用類似“滑動門”的雙結局表現了這段遺憾的姻緣。看似“有情人終未成眷屬”,丟掉了很多投資,但卻是導演堅持的一點,他覺得“相遇是美好的,但一路走下去未必有好命,當兩個人有共同的回憶時,那是非常純凈的,沒什么能夠玷污那段回憶。”愛情片的魅力不就在于多舛嗎?
如果僅僅是愛情和夢想本身,還不足以成就影片的成功。要知道,達米恩·查澤雷本身就是一位迷影以及超級樂迷,影片中大量的經典電影元素和歌舞音樂環節就成為觀眾津津樂道的地方。影迷可以感受到《無因的反叛》、《卡薩布蘭卡》、《雨中曲》、《黑貓》、《繡巾蒙面盜》等等經典影片的情懷。導演透露,除了《雨中曲》,朱迪·嘉蘭的《一個明星的誕生》和《火樹銀花》、夢露的《紳士愛美人》、德納芙的《瑟堡的雨傘》都是本片的創作靈感。所以復古的電影情懷也是影片區分圍觀群眾和忠實影迷的基本要素。相信通過男女主人公劇中的游歷,洛杉磯那幾個知名場景將再次成為旅游圣地,比如里亞托劇院、格里菲斯天文臺、華納影廠等。
本片在攝像技巧和燈光、音樂上的運用也是漸臻佳境,無論是開篇公路上令人瞠目的長鏡頭,還是高斯林和斯通在格里菲斯天文臺上的飛上云霄,片中的歌舞都活力四射地飛揚起來。生活不易,但這部電影值得回味,它娛樂我們,啟發我們,讓我們感受活著的美好。達米恩也說:“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在銀幕上看到希望和浪漫。歌舞片能表達一些只有電影這種媒介才能表達的東西。電影可以言說我們的夢想,呈現一個萬事萬物可以化作歌聲的世界,傳達打破現實規則的那些情緒。歌舞片中有一些非常單純、美麗的東西。”
洛杉磯不是一座那么包容和熱情的城市,無數的年輕人抱著夢想而來,同時也破滅了很多美好。即使交通擁堵、虛偽的聚會、殘酷的仕途,但在這些表面下總有一些閃光的東西。洛杉磯有種詩意,它由一些做著不切實際夢的人建造,他們為了夢想可以付出一切。
愛與夢想影片《愛樂之城》觀后感三:
《愛樂之城》就像一顆色彩鮮艷且華麗無比的炮彈,打響了威尼斯電影節的第一炮,而且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近兩年最好的電影節開幕片。而我,早上10點多抹著眼淚從Darsena大廳出來,在頗為簡陋的官方紀念品店轉了一圈,就又鉆進了11點15分第二場放映的等候隊伍中。
縱觀十幾種傳統影片類型中,歌舞片可能是最不受觀眾、影評人待見的一種類型。不知多少人看到電影中的角色突然唱起歌跳起舞就大翻白眼。確實,如果處理不好,在劇情中突兀的插入歌舞場景很容易造成觀感的割裂,甚至尷尬。所以在那個歌舞片的黃金時代過后,這個類型始終在走下坡路。2002年的《芝加哥》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幾乎已經是該類型的絕唱。最近10幾年來,歌舞片已經逐漸走向滅亡,值得拿出來說的無非是褒貶不一的《悲慘世界》。再有,就是販賣男色的《魔力麥克》了。
而DamianChazelle帶來了《愛樂之城》,這個在兩年前憑借《爆裂鼓手》一片驚艷全世界的年輕人,在自己的第三部電影中使用了更大牌的卡司(EmmaStone和RyanGosling),和躍升數級的制作規模。且沖破新秀墻,即使在影片后半段逐漸拋棄了歌舞片形式,也可堪稱拍出了應該是近十年最好的歌舞片。
《愛樂之城》中穿插始終的音樂類型,也是主角Sebastian(RyanGosling飾)所追求的夢想——爵士音樂(Jazz),就像歌舞片這個影片類型一樣,逐漸走向死亡。而Seb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最大夢想就是開設自己的爵士樂俱樂部,并一舉拯救瀕死的爵士樂。而事實上,他只是一個在高檔餐廳彈奏鋼琴的樂手,靠著彈奏節日樂曲賺取聊以果腹的小費。
影片的女主角Mia(EmmaStone飾),則是一個四處碰壁的女演員,白天在咖啡廳做一個受盡白眼的服務員,業余時間試鏡了無數角色,但無一例外,均毫無音訊。事實上她沒有什么夢想,臥室里掛著眾多好萊塢黃金時代電影的海報,卻連《無因的反叛》都沒有看過。和其他3個女孩租住在一間房子,流連于無聊的約會與派對。
因為一段音樂,兩人終于正式相遇,Mia在Seb身上找到了理想的模樣,Seb在Mia身上找到了奮斗的理由,他們和其他我們熟知的愛情電影一樣,雖然路有坎坷,但還是彼此相愛。
《愛樂之城》是一部足夠好看的電影,Chazelle拋棄了他在《爆裂鼓手》中備受好評的碎片式剪輯,化繁為簡,避免了所有不必要的剪輯點,只是利用流暢唯美的運鏡來展現。開場的長鏡頭尤為明顯,一段5分鐘歌舞長鏡頭直接鎮住了場,行云流水的鏡頭配合著數次角色的更換,鮮艷的色彩和街頭文化的融入更添色不少。雖然回頭想來這段與影片主題并無太大關聯,但難度極大的拍攝和出色的觀感讓影片還沒有開始就已經贏得現場媒體的一片掌聲。
《愛樂之城》更是一部足夠好聽的電影,讓我人生中第一次有在影院中只是聽著影片中的原聲就落淚的體驗。爵士樂不必多講,對MileDavis,CharileParker戲謔般的致敬定會讓很多爵士樂迷會心一笑。JohnLegend的友情出演,為影片加入了融合爵士(JazzFusion)和電子舞曲(EDM)的現代風格。而在男女主角的愛情對手戲中,旋律動聽的流行樂讓影片的好聽度再上一個層次。可以說,影片在各個層面上滿足了幾乎全部音樂類型的樂迷,“愛樂”兩字名副其實。
而Chazelle在《愛樂之城》中又一次展露出了自己對影片結尾的超強把控力,一段對于整部電影再解構的夢境戲,穿插了眾多影史上的拍攝形式,從畫面、聲音、再到情感三方面沖擊,讓我兩次為了這一場戲淚流滿面。
在導演Chazelle的處女作《公園長凳上的蓋伊和艾德琳》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分別為Guy和Madeline,而這正是雅克·德米的經典歌舞片《瑟堡的雨傘》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在《愛樂之城》中,導演也無處不在的向《瑟堡的雨傘》和那個黃金時代致敬。而這樣的致敬,從布景中張貼的海報,到片中影院所放映的電影,還包括且并不局限于《無因的反叛》、《卡薩布蘭卡》、《雨中曲》、《黑貓》、《繡巾蒙面盜》等等。兩個主角甚至來到了《無因的反叛》里著名的取景地Griffith天文臺,上演了一出星空中的無重力宇宙舞蹈。
影片分為5個章節,冬、春、夏、秋、再到冬,就如同兩個主角的情感經歷。而據導演Chazelle所說,《愛樂之城》是關乎藝術家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掙扎的故事。影片也從第三章節起,就將主題聚焦在了兩人追逐夢想的過程。生活所迫的Seb受到金錢的誘惑走上了商業之路,堅守自己的Mia卻因為天賦的不足再次失敗。
這可能才是導演在《愛樂之城》,甚至《爆裂鼓手》中一直想要講述的東西:偏執的理想主義者通常都會走向兩種結局,一是撞到南墻立刻折返,二是撞破一面又一面的南墻,而等在最后的究竟是深淵還是輝煌,全憑個人天賦。
即使拋開這所有的表達,只從最膚淺的層面去觀賞《愛樂之城》,這也是一部近乎完美的電影。絢麗色彩、動人音樂、你可能不會對于影片中兩人的情感有所共鳴,但你一定會記住Seb和Mia在GriffithPark的紫色天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也不會忘記兩人喃喃的唱出CityofStars的動人模樣。
你很難找到一個形容詞去定義《愛樂之城》,因為它太過豐富。它關于愛情、也關乎理想;它講述成功、又不免失敗。它是艾瑪·斯通的輕吟淺唱,也是瑞安·高斯林的低聲哼曲,更是他們兩人在Griffith公園紫色夜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它可以是理想主義者的奮不顧身,也可以是失敗之后的沉淪、振作、再次嘗試。它是對歌舞片黃金時代的完美致敬,也更是返璞歸真的電影本真。
任何的溢美之詞都無法精準的形容《愛樂之城》的精致與美麗,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觀看,在淚奔之余拍紅雙手。
好萊塢復古愛情音樂片《愛樂之城》觀后感
《愛樂之城》這般豐富動人的演技,尤其是對細微表情和細微心態的演繹簡直絕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樂之城》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好萊塢復古愛情音樂片《愛樂之城》觀后感一:
昨晚看了《愛樂之城》首映,出了影院刷微博又看到奧斯卡提名公布,《愛樂之城》12項提名領跑,所以毒舌君寫了這篇“十句話影評”,簡單點評下本片的觀感和奧斯卡前景吧!
【第1句】:本片總體來說基本符合毒舌君的預期,男女主角瑞恩·高斯林和艾瑪·斯通星光耀眼,激情四射,以這兩人的顏值和魅力,再加上他們演繹的各種浪漫歌舞,俘獲當下都市青年觀眾的心簡直不在話下。
【第2句】:作為一部音樂片,《愛樂之城》的主題曲旋律也超好聽,超帶感,片中用多種變奏旋律反復演繹,依然讓人感覺百聽不厭!相信當你看完走出影院,一定會不由自主地哼出主題曲的旋律。
【第3句】:由于《愛樂之城》來自導演達米安·沙澤爾的原創劇本,所以不像《媽媽咪呀》、《悲慘世界》這種改編自同名經典音樂劇的電影,有過于濃重的“舞臺腔”風格以及歌舞鋪得過滿。而是頗有點隨性歌舞、揮灑自如的小個性,歌舞之外的文戲也不乏看點。有時候導演甚至減少對白,讓音樂和歌舞來實現敘事功能。而且對于男女主角的歌藝和舞技,似乎也沒有像那些“音樂劇改編片”那樣嚴格要求聲線和舞姿,而是展現出自如個性一面就好,更注重男女主角通過歌舞帶出個性化的表演!不過,兩人“飛上星空”那場浪漫舞戲并未如想象中那般精彩,毒舌君個人感覺浪漫程度比不上片尾處兩人的那段浪漫舞戲吧!
【第4句】:本片的攝影和影像風格亦非常迷人。影片的攝影和畫面堪稱唯美,再加上場景設計和服裝布景往往采用鮮明色調,從而讓整部影片的畫面都十分養眼。在歌舞戲上導演達米安·沙澤爾采用了不少精心設計的長鏡頭,讓人看得十分舒爽。而且導演很喜歡在影片中展現傍晚的場景,那種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天空還泛著一抹幽蘭的浪漫氛圍,將影片也渲染得十分浪漫。
【第5句】:影片中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戲自然也是本片吸引年輕觀眾的殺手锏,瑞恩·高斯林和艾瑪·斯通雖然此前已經有過多次合作,但在本片中依然讓人看不厭,兩人在片中的CP值也十分爆棚,默契指數一級棒!兩人的愛情戲有甜蜜有曲折有分離,會讓觀眾看得百轉千回、心潮起伏,最終影片的結尾戲也會讓觀眾充滿感慨。
【第6句】:《愛樂之城》用“冬-春-夏-秋-冬”五段式劇情來結構影片,但看完讓人感覺按季節分成五段其實沒太大的必要,而且以好萊塢所在地洛杉磯這個“四季如春”城市來說,角色穿著上也不會讓人明顯感覺到什么季節變化。此外,到了劇情中段,讓人感覺敘事有些遲緩乏力,此前影片所建立的精彩感有明顯下降,好在劇情后段的矛盾沖突和角色命運的變化,重新提升了影片的節奏感和精彩性。
【第7句】:除了男女主角的明星魅力以及音樂歌舞這些討好年輕人的外在元素,影片內在的走心元素也能打通都市年輕人的事業、情感和生活。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愛樂之城》就是專為都市里追夢打拼的年輕人拍攝的一部影片。毒舌君想特別強調“都市青年”這幾個字,因為片中的男女主角跟中國北上廣深這些城市的大部分年輕人一樣,都是懷揣著一份夢想在默默堅守、努力打拼。這種都市生活的喜怒哀樂,以及夢想與現實的抉擇,其實在中外都市年輕人身上都是共通的,所以片中男女主角的經歷就容易引起中國都市年輕人的共鳴。相信當大家看到男女主角爭吵的那場戲的時候,心中都會生出這樣的感慨:“我要是能有這樣一個支持我全力追求夢想,而不是向現實妥協的另一半該有多好啊!”
【第8句】:就演員表演來說,雖然觀影之前感覺男女主角瑞恩·高斯林和艾瑪·斯通那種默契搭檔是可以相提并論的,但真正看到影片,就會發現艾瑪·斯通在片中的表演還是明顯勝過瑞恩·高斯林一籌。甚至可以這么說,艾瑪·斯通在此前演過的影片中,從未展現過像《愛樂之城》這般豐富動人的演技,尤其是對細微表情和細微心態的演繹簡直絕了!導演也很會用鏡頭捕捉她的這些表情來呈現給觀眾。毒舌君甚至覺得,李安以后再拍4K/3d/120幀電影的時候一定要找她當女主角,她臉上的豐富表情,才是最適合這種高新技術來呈現的。
【第9句】:瑞恩·高斯林在影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彈鋼琴的迷人風采吧!據他接受采訪說,他是因為拍攝《愛樂之城》才專門去學的鋼琴,但在片中卻會讓你感覺他肯定是從小就練琴的,彈琴的動作簡直有音樂大師的風采!看著他的手指在琴鍵上飛舞,簡直就是一種享受。瑞恩·高斯林彈琴的出色表演,也讓鏡頭有了更大的發揮余地,不像其他影片中有些不會彈琴的演員,鏡頭拍他們彈琴時還要刻意避開他們的手。而《愛樂之城》就可以用流暢的鏡頭,從遠處拍瑞恩·高斯林一直拍到他彈琴的手,然后再從他的手把鏡頭移遠,或是用一個長鏡頭來展現他彈琴的場景,仿佛是導演在一直用鏡頭在提示觀眾:“看吶!看吶!真的是瑞恩·高斯林自己彈的哦!”
【第10句】:最后簡單聊下本片的奧斯卡前景,雖然收獲了最多的14項提名,但毒舌君感覺《愛樂之城》還是更有可能在技術獎項上有所斬獲吧,最佳影片大獎不太可能。因為影片的整體風格還是顯得有些“輕盈”了,缺乏奧斯卡最佳影片應有的那種厚重的韻味與深度。重要獎項上最有可能得獎的是達米安·沙澤爾的最佳導演獎和艾瑪·斯通的影后吧,感覺達米安·沙澤爾拿獎的可能性會偏大一些。艾瑪·斯通要想拿影后,這也要建立于奧斯卡評委不想讓娜塔莉·波特曼不到40歲就拿下兩個奧斯卡影后頭銜的基礎上,要知道梅麗爾·斯特里普提名了那么多次,也才在60多歲的時候才拿到第二個影后。同時還得建立在奧斯卡評委即便不給娜塔莉·波特曼第二個影后,也不會把獎更有影壇地位和表演實力的伊莎貝爾·于佩爾。艾瑪·斯通跟伊莎貝爾·于佩爾比,也只有“好萊塢自家美國姑娘”這一本土優勢了吧!所以艾瑪·斯通在影后上的勝算不如達米安·沙澤爾的最佳導演大。
好萊塢復古愛情音樂片《愛樂之城》觀后感二:
當塞巴斯蒂安為已經嫁為人婦的米婭彈完最后一個音符,電影院里已是哭聲一片;這一對支持彼此追求“詩和遠方”的佳偶分道揚鑣,讓多少觀眾心痛不已。奪得金球獎七項大獎,又獲得奧斯卡獎14項大獎提名的《愛樂之城》果真有如此魅力嗎?
若讓我來評價這部電影,我只能說,影片前半部乏善可陳,甚至令人懨懨欲睡,后半部情節有稍許驚喜,間或穿插進的歌舞如同影片劇情推進的調味劑,等你看劇情看到堅持不住時,歌舞就碰了出來,讓觀眾從平淡無奇中暫時解脫。歌舞片是好萊塢的“傳統保留項目”,若要和《音樂之聲》《雨中曲》這些劇情飽滿,歌舞流傳于世幾十載的歌舞片黃金時代的作品比,《愛樂之城》只能算是個“小字輩”。至于為何該片奪得那么多獎項和獎項提名,哎,大洋彼岸的審美標準不一直是上躥下跳的么?一時把大獎給《拆彈部隊》這樣的“主旋律”影片,一時又突然青睞法國拍的`復古默片。歌舞片是美國電影的傳統,并且是已經沒落的傳統,這些個獎項和獎項提名間大概混雜著向“傳統致敬”的意味。
但《愛樂之城》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緣何受到這么多中國年輕人的青睞,讓他們在影院內影院外感動到哭斷腸?塞巴斯蒂安和米婭的愛情,折斷在米婭的成功之路上,歷經挫折,米婭成了影星,嫁給大款,過起了奢華生活;他們兩個,相遇在塞巴斯蒂安開的爵士酒吧里,塞巴斯蒂安終于實現了自己的音樂夢想,可此時他的愛人已嫁作他人婦。他顫抖著為愛人再奏一曲,此時影片給出了一個令觀眾肝腸寸斷的情節假設:這對佳偶結合,共度一生。
錯過,令人肝腸寸斷。但細細想來,米婭這樣的姑娘能成為心懷各種夢想的男人的佳偶吧?米婭為著塞巴斯蒂安不為人認可的鋼琴演奏迷上了他;她棄了上流社會的富裕男友,和一貧如洗的塞巴斯蒂安相依相伴。當這對戀人租住在狹小簡陋的公寓中過著貧窮生活時,米婭從未抱怨過愛人,她沒覺著愛人經濟條件差是“對不起她”;相反,當塞巴斯蒂安為著5000美金月薪和流行樂隊四處巡演時,米婭卻想放棄他了,因為他“放棄了夢想”。想想我們周遭的現實,多少女人為經濟的困頓抱怨男人,會為著5000美金的月薪幫男人戒斷夢想,會把愛人的價值等同于5000美元的月薪?米婭不是,她要“詩和遠方”,她自己追求到了“詩和遠方”,她也要陪著愛人追求“詩和遠方”。很多人說,《愛樂之城》告訴我們,愛是互相成就。很多人哭,因為米婭之愛求而不得。我們常常以愛之名逼愛人與現實茍且,我們常常被所謂的愛囚禁在雞零狗碎的生活表層。米婭之愛,是愛應有的樣子,但世間誘惑太多,此愛難求。
米婭之愛也凸顯了《愛樂之城》的高級之處:它在一個看上去很俗套的愛情故事中,加入了這一筆超凡脫俗,叫我們俗世男女反思愛的真諦。塞巴斯蒂安與米婭這對佳偶是否在一起已不重要,因為他們都目送對方到達了他們追求的遠方,他們是愛人,也是戰友。
浪漫愛情電影《愛樂之城》觀后感
《愛樂之城》的故事是最重要的一環。在它精致的歌舞外表下,其實講述了一個簡單而豐滿的追夢之旅,分享了一個關于愛和堅持的動人故事。
浪漫愛情電影《愛樂之城》觀后感一:
怎么說也是榮獲了頒獎季200多個大獎的影片,這部《愛樂之城》確實是一部好聽、好看的影片,頒獎季實至名歸。
這是一部有夢的電影,有夢即能共鳴,這就是《愛樂之城》為什么能夠感動整個好萊塢的原因。
獻給整個好萊塢的夢境
好萊塢并不永遠是紙醉金迷的世界,他對于成功人士來說是一個紙醉金迷的名利場,對于普通年輕人來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但是它對于底層的工作者來說,是一個未知的黑洞,你不知道走進黑洞之后,會遇到的是災難還是機會。所以,與其說《愛樂之城》是一部讓整個好萊塢沸騰的影片,倒不如說是好萊塢每個底層工作者的辛酸堆積起了這部電影的沸點。
這是屬于好萊塢自己的故事,而這部影片正是用好萊塢自己的故事撼動了好萊塢電影人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兩個處于好萊塢名利場最底層的男女,懷揣著各自的明星夢,他們相遇、相愛、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他們懷揣著遠大的理想,做著最底層的洗涮工作,來維持生存。他們披荊斬棘、克服困難、永不氣餒卻看不到前途與結局,有些人抓住機會一飛沖天,有些人一輩子也沒有出頭的機會。這樣的故事,在好萊塢、在香港、在巴黎、在紐約、在倫敦、在上海、在深圳,甚至在北京,每分每秒都在上演著。
歌舞,只是電影的外衣這部電影,而內核便是這部電影的情感。這是一部有真情的電影,他讓所有的年輕人能夠在當中找到共鳴,不管你是正在奮斗中、還是功成名就后,都能夠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現在或者以前的影子。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整體觀感
影片特別重視場景氣氛與色彩給人的主觀視覺感受,最典型的就是影片對于歌舞“走心”的運用,避免了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尷尬。
導演特別的知道,什么樣的歌舞調度能夠打動人的情感。影片整體色彩斑斕,主色調正如同電影海報那樣湛藍清澈,充滿了理想與夢幻的感覺。預告片中我們已經可以感受到導演對于場景燈光變化的運用能力,在酒吧中,周圍的燈光逐漸滅去,只留下鏡頭中的女主角孤獨的站在黑暗中,女主角內心深處的孤獨感無限放大,帶著一絲情緒的渲染,清楚的直達內心。影片的高潮處,石頭姐和瑞恩高斯林在藍色的夜空中逐漸升起,翩翩起舞,也是兩人內心世界甜蜜寫照。生活的孤獨與愛情的甜蜜,都是主觀世界中自己的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早在去年的《爆裂鼓手》中,導演就已經展現出了對于音樂和場景的理解。而這一次,音樂和剪輯的水平依然是絲毫不掉線的。影片中大量的出現長段爵士樂的表現,通過場景之間富有節奏感的快速切換來豐富視覺體驗,而并不僅僅只是單獨的音樂欣賞。原本只屬于爵士樂粉絲的長段音樂表演,被賦予了一部電影應該有的`情緒。這些情緒,都表現了電影中年輕的底層奮斗者們生生不息的動力和被環境壓抑已久的亟待發泄的情緒,張力十足。
縱然是一部成色極佳的影片,也會有敗筆。這部影片的敗筆,也正是因為太過于自我,他宣泄了自己的情感,讓娛樂圈的成功人士和小伙計們產生了共鳴。但是如此一部以共鳴來打動人心的影片,如果褪去了共鳴感,就淪為了一部平庸之作。因為這部電影細細分析起來就是一部情節俗套的勵志電影,而且自動拋棄了那些沒有在社會底層打拼過的人群,也拋棄了只以學術的眼光來看待電影的學者。你可以說他俗套,甚至也可以說他給奧斯卡丟臉,因為他并不屬于你,它只屬于那些曾經或正在底層掙扎的那些人。
自己人生的味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浪漫愛情電影《愛樂之城》觀后感二:
有幸看了電影的超前點映,滿座的影廳除了偶爾因為片中的幽默橋段發出笑聲外,幾乎所有人都安安靜靜地沉浸在這個美麗又有點傷感的追夢故事中。
《愛樂之城》收獲的贊譽已足夠多,金球獎7提7中,奧斯卡驚人的14提,這些重磅獎項的加持幾乎把它捧上神壇。但回歸到電影本身,這確實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好片之一,它復古、懷舊,卻又精致、美麗;帶有淡淡的傷感,卻又讓人沉浸不已。所以放下那些過多的期待,也不要以神作的標尺去衡量它,就買張票,安靜地坐在電影前,感受一場來自“愛樂之城”的追夢之旅,足矣。
印象中最喜歡的歌舞片還有一部《芝加哥》,同樣是奧斯卡經典,《芝加哥》把現實場景和歌舞橋段分開,卻又能無縫對接,流暢有新意。回到《愛樂之城》,片中的歌舞都是為劇情和人物服務,基本是故事為主,形式為輔,歌舞更像是一種精致點綴,或是推動劇情的一種輕松調劑,或是幫助人物表達內心,適可而止,頗有味道。
一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愛情歌舞片,除了用動聽的音樂抓住你的耳朵外,華麗麗的舞蹈也是一種很舒服的視覺享受。而電影的畫面和布景、燈光運用,完完全全就是視覺上的沖擊了。
上一部畫面如此干凈又色彩斑斕的電影可能就是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了。
《愛樂之城》畫面構圖獨具匠心,元素豐富而不繁雜,色彩搭配干凈但不紛亂,因此每一幀畫面都達到了壁紙般的水準。電影中的燈光運用也讓人驚嘆,或柔和、或強烈,既能夠勾勒出洛城的自然美景,又能分分鐘把主角推到焦點前,真正做到讓光影講述故事,混淆夢想和現實的質感!
上一篇:錦繡未央臺詞劇本匯集7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