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賢作文網“哪吒之魔童降世評價”相關哪吒,影評作文內容:
《哪吒之魔童降世》由餃子執導,改編自中國神話故事,講述了哪吒雖“生而為魔”卻“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長經歷的故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4《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后感
近日,2024最燃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首度曝光主角哪吒部分設定手稿及視頻,向觀眾呈現“黑眼圈”哪吒背后不為人知的“誕生”故事。無論體態、臉型、還是配飾等,每一版哪吒都截然不同。而最終“黑眼圈”的特殊設計,則是其自帶的搖滾特性,與影片反叛的角色設定相契合。自上映以來,《哪吒之魔童降世》不斷打破多項紀錄。票房上,影片接連打破動畫電影首日、單日、首周、單周、國產動畫電影最高票房等一系列票房紀錄。同時,影片在網絡多平臺獲得高熱度,登上微博、豆瓣、抖音等平臺熱搜第一,引起千萬觀眾的熱議。張碧晨、宋祖兒、章若楠等明星,更是紛紛扎起哪吒頭助力影片上映。
為感謝觀眾的喜愛與支持,導演餃子手繪了每一張破億海報,并攜部分主創人員開展全國路演活動,與觀眾面對面分享影片從零到一“誕生”的幕后趣事。截止目前,影片豆瓣評分8.7,淘票票9.6,貓眼9.7,口碑連續七日穩居所有在映影片第一。
傳統神話顛覆再造 力排眾議心儀“黑眼圈”哪吒
此番哪吒設定手稿及視頻,首次向觀眾分享了哪吒“誕生”的曲折經歷。據悉,哪吒設定由多位優秀設計師共同參與,共有100個版本,一年多時間才最終敲定現在的版本。從手稿中可以看出,近20版哪吒無論是體型、臉型、發型還是配飾等各方面,幾近沒有一樣是重復的,與單個人物的整體特點相契合,其中不乏部分可愛、有趣的設計。導演餃子表示:有過更“好看、可愛”的形象,但不符合人物設定,片中百姓對他的偏見也會不夠合理。如果觀眾通過電影逐漸喜歡和認同他,也是一個“打破成見”的過程。
除哪吒外,片中其他角色同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片中“靈珠”敖丙作為龍王之子,有著與“魔丸”哪吒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與特征,他和哪吒似乎是一塊硬幣的正反面。兩人都受到了相似的不公與偏見,但敖丙卻在承受整個龍族翻身期望等多重重壓下,走上了邪路,甚至于“水淹陳塘關”。最后在哪吒的影響下,學會不認命、做自己。導演餃子表示,這樣的反差設定也是希望觀眾觀影后能產生一些反思,不要因為出身而給他人貼標簽,學會善待周圍的每一個人。
李靖&海綿寶寶一人配音 導演透露續集最新進展
自影片上映以來,不少趣味反差的幕后故事逐漸被觀眾所挖掘。片中,李靖配音演員陳浩,此前曾為人氣動畫角色海綿寶寶配音。角色哪吒與海綿寶寶的強烈反差,引起了無數觀眾的熱烈討論,話題“李靖和海綿寶寶是同一人配音”更是登上微博熱搜前十,評論紛紛表示“完全沒想到”、“令人震撼”。此外,片中大哪吒配音演員囧森瑟夫一人分飾多角,同時也配音了看門結界獸。而小哪吒配音演員呂艷婷則是一位女性配音演員。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全國路演正在進行中,7月31日,導演餃子來到江西南昌,觀影現場氣氛活躍,多次爆發熱烈掌聲。現場,導演餃子也透露出一些“新作”信息: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續集正在打磨大綱當中,四大龍王聚集后會有“大事”發生,而金吒、木吒等新角色可能也會在續集中登場。最后,導演餃子表示,一切都會以質量優先,如果沒有到達自己的標準,會繼續一遍一遍磨下去。
2024《哪吒之魔童降世》觀看心得
都在看哪吒,都在說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注定成為2024暑期熱度可比溫度的文化符號。
視覺盛宴,眼前一亮,全程無尿點。片尾,我看到幾十家的國內動漫公司,北京、上海、深圳、蘇州、沈陽的都有。滿屏的中國動漫公司和中國職員讓人肅然起敬。
與其說這個哪吒是個被顛覆的形象,不如說他是個實實在在的時代產物。新哪吒更符合現代人眼里叛逆的頑童形象,并不“偉光正”,一身“臭毛病”。
哪吒的生長環境,也是絕對的21世紀派頭。縱使劣跡斑斑頑冥不化,依舊有爸爸力撐媽媽寵溺,加上打臉亦無所謂、支持不用理由的逗比師傅太乙真人,如此堅固的“鐵三角庇護”保證哪吒可以一直以一身頑劣單挑陳塘關全城百姓的質疑。
這與“老哪吒”的遭遇大相徑庭。在忠于民間傳說的老動畫電影《哪吒鬧海》里,父親李靖一直視哪吒為妖孽,是一個冷酷保守的父權符號。哪吒壯烈自刎“將肉身還與父母,散了七魂三魄一命歸黃泉”的悲壯則是“鬧海”里最刺激觀眾心靈的一幕。
彼時,哪吒斗爭的對象,是“孝道”的道德脅迫和森嚴的權力架構。冰冷的家庭成為了哪吒逃離的起始和涅槃的出發地。
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哪吒被父母“保護”在深宅大院,即便是出于憐愛的名義,即便母親想替他規劃好整個人生,父親為了他不惜犧牲自身性命。山河社稷圖,是太乙真人為哪吒修煉心性營造的虛幻世界,培養了美好向善的樸素正義感。然而這一切,依舊平息不了少年哪吒的憤怒之火。
逃離或者憤怒,只源自少年時代的叛逆,它是一種原始的沖動——
想對世界說出“我”的看法、不解和憤懣。不再唯唯諾諾于父母的說教,不再沉默于世俗的偏見。缺少這種噴薄的原動力,人類似乎就不能稱之為人類。熊的后代冬天永遠休眠,狼的子孫只敢晝伏夜出,能逆天改命的,只有人類。
因此,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我們驚訝地看到了叛逆成功的哪吒不再是“紅肚兜巨嬰”形象,登上風火輪的英俊青年,雄視整個宇宙。
動畫片之外,還看過兩個名字有哪吒的電影。一個是《少女哪吒》,講的是少女逃離家鄉遠走他鄉,表面上她是好學生乖乖女,內心卻招搖激烈。一個是《青少年哪吒》,臺灣“外省”老兵的子女不想遵從社會主流價值,渴望自我實現。
綜藝大熱《樂隊的夏天》里,成名已久的“痛仰樂隊”的標志就是哪吒怒目揮劍的形象,不拘泥于俗世庸常,是他們成長的開始。
無論是哪個年代的哪吒,其實都是成長中的樣子,我們都有過的樣子。
2024《哪吒之魔童降世》觀看有感
電影以《封神演義》的龍王水淹陳塘關和哪吒鬧海的故事為藍本進行改編,講述了從小被當作妖怪的哪吒在孤獨與誤解中成長的傳奇故事。
喜歡念打油詩的人物、用指紋鎖解碼的法器、坐騎可以轉換為放映機、頗具當代氣質和網感的臺詞……電影將表現形式置于現代語境,匯集喜劇與抒情、笑點與淚點為一體。
影片中的角色都是立體鮮活的多面體,將情和理鋪墊得更有章法。比如,哪吒是天賦異稟的魔王,也是“想要和父親踢毽子”的普通孩子,他受到村民的誤解和排擠,但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最終,哪吒斗志雄起、善念回歸,其耀眼的人物弧光,不是源于無所不能的法力,而是人性深處的覺醒與親情的呼喚。
2024《哪吒之魔童降世》觀看影評
炎炎夏日,暑期檔最火熱的動畫電影當屬口碑炸裂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短短五天,票房已超11億元,觀眾紛紛贊嘆是“國漫之光”,“《大圣歸來》后國漫再無爆款”的說法已然改寫。
這個自帶煙熏妝、鯊魚牙的小娃娃——哪吒,成為這個夏天的爆火“人物”,很多網友甚至為了他二刷三刷。火爆網絡的“藕餅CP”,太乙的川普,哪吒和敖丙仿妝,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國漫神話宇宙……
經典的現代重塑:溫情的親子關系成為敘事主核
哪吒作為僅次于孫悟空的神話IP,多次被搬上大銀幕。1979年,美影廠大膽打破原著中官二代的形象桎梏,用《哪吒鬧海》上演了一場飽含反叛意識,挑戰封建權威的動畫經典,其中父親李靖刻板,臉譜化,而殷夫人形象則被弱化,動畫里充斥著對“父權文化”和體制的激烈頂撞,而哪吒壯烈身死的結局,是對無奈的妥協。與79版的悲劇性親情相比,時隔四十年后的《魔童降世》,是對親情倫理的重新構建,全片處理地更為貼合現代背景。
電影中花了眾多筆墨描寫親子之情,比如,母親殷夫人在百忙之余冒著危險,陪小哪吒踢毽子,享受親子歡樂;父親李靖放下面子,挨家挨戶請百姓來參加兒子的生辰宴……而李靖對哪吒的關愛設定更成為劇情拐點,影響了故事走向。《魔童降世》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共鳴,不單是因為時代變了,更是豐滿的人物形象引起的情感共鳴。
2024《哪吒之魔童降世》觀看體會
自春節檔之后,今年國產片集體表現平平,市場可謂相當沉悶,直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橫空出世,口碑和票房炸裂。
截至7月30日16點11分54秒,《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上映第5天時綜合票房突破10億大關,成為中國影史第66部超10億電影。
其實,在30日下午1點,《哪吒之魔童降世》總票房便突破9.57億元,超過了《西游記之大圣歸來》(9.56億元),成為國產動畫電影內地票房新冠軍。
“大圣”祝賀“哪吒”中國動畫電影惺惺相惜
在“哪吒”票房登頂后,@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發微博道喜:“動畫之路,前行不易。這個夏天,很高興能陪你一同燃起這風火。丫頭,向前沖吧!”
《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回復道:“謝過大圣哥哥,幸能有你一路支持,小爺會繼續向前沖!(但我不是丫頭!)”
隨后,@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再次發微博表示:感謝@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點燃的這把火,以及托舉起這捧火焰的每一個你。愿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在天庭里永遠都打不過“孫悟空”的“哪吒”,這次在電影票房上贏了一回,憑啥?
顛覆傳統的大膽改編 符合新時代審美風格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哪吒是一個極為另類的形象,其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的決絕悲情,與傳統孝文化有點格格不入。
1979年問世的上美廠經典動畫片《哪吒鬧海》,片中哪吒行正義之事卻屢遭責難,最后拔劍自刎、舍棄肉身,依托圣潔蓮花重生,影片則賦予了這個角色反抗暴政、反抗父權的悲劇色彩。
無疑,這部影片多少承載著主創針對特定歷史背景的寓意。時過境遷,上美廠經典二維動畫已成絕響,如今再述神話故事,必然要有新時代的審美風格和價值取向。
《哪吒之魔童降世》對傳統神話故事進行了大膽改編,正反派不再涇渭分明,并融入了濃郁的親情和友情刻畫。
片中的哪吒是一個缺少友愛、缺乏理解的熊孩子,與父親李靖的關系也不再緊張壓抑,而是父慈子孝,自然也沒有剔骨還父的經典情節。
更重要的改編是,哪吒和龍太子敖丙也不再是簡單的敵對關系,兩人實質上是一體兩面,互為鏡像,惺惺相惜,建立了生死相依的友誼。與老版動畫片相比,這種改編讓故事的情感元素更豐富,也讓各個角色變得更加立體人性化。
老版故事中的龍王、敖丙是暴虐狡詐的典型,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龍族則頗為委屈,敖丙和申公豹跟哪吒本質上更是一路人,無奈活在他人的偏見當中,都有一腔郁悶之情。
片中哪吒喊出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看起來確實非常熱血。這種“逆天改命”的少年熱血形象設定,其實在動漫和游戲中很流行。但這種改編也使得哪吒不再有反抗強權、父權的悲情,而變成了反抗抽象的天命,影片因而也陷入了熊孩子歷經波折成長為英雄的好萊塢式商業套路。當然,套路敘事也沒啥不好,用好了恰恰很有效。
贏得共鳴的價值重構 國產動畫成功商業化
從《大圣歸來》、《白蛇:緣起》到如今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國動畫電影走出了長期彷徨不前的低谷,硬生生闖出了一條新路,把傳統神話故事進行當代轉化,逐漸形成了一股中國動畫電影新潮流。
《大圣歸來》塑造的頹喪孫悟空形象,《白蛇:緣起》塑造的許仙前世形象,以及《哪吒之魔童降世》塑造的熊孩子英雄形象,既源于傳統神話故事,但更多出自當代人的價值重構,尤其貼合中產家庭的審美趣味,贏得了當下主流觀眾的情感共鳴。
這些動畫片中的視覺特效也很驚艷,不乏大開大闔的動作打斗場面,與過去的國產動畫片截然不同,更接近好萊塢合家歡動畫片。
這些動畫片的導演和主創都是年輕人,與前輩動畫人不同,他們本來就深受動漫游戲、好萊塢動畫片的影響,現在把這些流行文化元素融入到動畫片創作中,既不奇怪,也得心應手。
告別前些年泛濫的老套、低幼國產動畫,把傳統神話故事和動漫游戲、好萊塢式敘事及視覺特效結合起來,做出高度風格化的視覺大片,不能不說是國產動畫片一條成功的商業化路子。經過近幾年的摸索,國產動畫片已然崛起,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必有更多同類型動畫片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