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烝民》的原文及賞析
《詩經: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監有周,昭假于下。
保茲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
令儀令色。小心翼翼。
古訓是式。威儀是力。
天子是若,明命使賦。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
纘戎祖考,王躬是保。
出納王命,王之喉舌。
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
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則茹之,
剛則吐之。
維仲山甫,柔亦不茹,
剛亦不吐。
不侮矜寡,不畏強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
民鮮克舉之。
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
愛莫助之。
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業業。
征夫捷捷,每懷靡及。
四牡彭彭,八鸞鏘鏘。
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
四牡骙骙,八鸞喈喈。
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
吉甫作誦,穆如清風。
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注釋:
烝:眾。物
譯文:
老天生下這些人。有著形體有法則。
人的常性與生來,追求善美是其德。
上天臨視周王朝,昭明之德施于下。
保佑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輔佐他。
仲山甫賢良具美德,溫和善良有原則。
儀態端莊好面色,小心翼翼真負責。
遵從古訓不出格,勉力做事合禮節。
天子選他做大臣,頒布王命管施政。
周王命令仲山甫,要做諸侯的典范。
繼承祖業要宏揚,輔佐天子振朝綱。
出令受命你執掌,天子喉舌責任重。
發布政令告畿外,四方聽命都遵從。
嚴肅對待王命令,仲山甫全力來推行。
國內政事好與壞,仲山甫心里明如鏡。
既明事理又聰慧,善于應付保自身。
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獻忠誠。
有句老話這樣說:
“柔軟東西吃下肚,剛硬東西往外吐。
“與眾不同仲山甫,柔軟東西他不吃,
剛硬東西偏下肚。
鰥夫寡婦他不欺,碰著強暴狠打擊。
有句老話這樣說:
“德行如同毛羽輕,很少有人能高舉。
“我細揣摩又核計,能舉起唯有仲山甫,
別人愛他難相助。天子龍袍有破缺,
獨有仲山甫能彌補。
仲山甫出行祭路神,四匹公馬力強勁。
車載使臣匆匆行,常念王命未完成。
四馬奮蹄彭彭響,八只鸞鈴聲鏘鏘。
周王命令仲山甫,督修齊城赴東疆。
四匹公馬蹄不停,八只鸞鈴響叮叮。
仲山甫赴齊去得急,早日完工回朝廷。
吉甫作歌贈穆仲,樂聲和美如清風。
仲山甫臨行顧慮多,寬慰其心好建功。
賞析:
“式遄其歸”,實有規諷之意。《序》謂“美”,郝謂“諷”,二說視角不同,自然作品賞析相反,然也有共同點,那就是皆著眼于此詩的.言外之意,非詩中的基本內容。見仁見智,各有所取,此姑且不論,如果就詩說詩,當以朱熹說為勝。
身負重任
議論,卻不迂腐呆滯,這除了詩人的激情之外,還在于語言運用獨具匠心,詩人多以民間俗語入詩,如表現仲山甫扶弱鋤強的性格特征
詩經蜉蝣原文賞析
《蜉蝣》,《詩經·曹風》的一篇。為先秦時代曹地漢族民歌。全詩三章,每章四句。蜉蝣是一種渺小的昆蟲,生長于水澤地帶。幼蟲期稍長,個別種類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為成蟲,即不飲不食,在空中飛舞交配,完成其物種的延續后便結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蟲。它身體軟弱,有一對相對其身體而言顯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還有兩條長長的尾須,飄舞在空中時,那姿態是纖巧而動人的。而且,蜉蝣喜歡在日落時分成群飛舞,繁殖盛時,死后墜落地面,能積成一厚層。因而,這小東西的死,會引人矚目,乃至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原文】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于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于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于我歸說。
【注釋】
①蜉蝣(juyou):一種壽命極短的蟲,其羽翼極薄并有光澤。②楚楚:鮮明的樣子。③采采:華麗的樣子。④掘:穿,挖。閱:穴,洞。⑤說(shui):止息,歇息。
【譯文】
蜉蝣羽翼薄又亮,
像你衣服真漂亮。
我的心中多憂傷,
我的歸宿在何方?
蜉蝣羽翼薄又亮,
像你衣服真華麗。
我的心中多憂傷,
我將安息在何方?
蜉蝣初生穿穴出,
像你麻衣自如雪。
我的心中多憂傷,
我將歇息在何方?
【賞析】
看蜉蝣而嘆人生,絕非無病呻吟。倘若人們自以為蜉蝣生命短暫(不過一天時間,朝生暮死)而沾沾自喜,加以嘲笑,這種心態無異于五十步笑百步,實際上也是在嘲笑自己。
人生何其短暫:彈指一揮間,轉眼就是百年。誰能抗拒死亡的到來?
咱們的祖先,大多只看到眼前的實際利益。要么立功立德立言以求千秋萬世不朽,要么縱情聲色犬馬及時行樂,要么求仙訪道以圖長生不老。大概,弗洛伊德所說的“死亡本能”在咱們祖先身上表現得特別突出。我們不妨把這叫做“向生而死”:它看重現世,只顧今朝,哪管身后。這同蜉蝣營營茍茍的一生又有什么本質上的差別?與此相反的態度是“向死而生”:既然死亡是不可超越的絕對界限,那么死后人的歸宿在哪里?由此思索短暫的一生怎么度過,對死后有什么影響?人生的一切根本問題,在這種思索之中都要被一一檢視和審查。
這是基于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和深刻反省。我們從《蜉蝣》中讀到了這種反省,在庸庸碌碌的嘆息中聽到了空谷音似的反響。
詩經芣苡原文賞析
芣苡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注釋①采采:同“彩彩”;繁茂、鮮艷。
②芣苡(fúyǐ):植物名,即車前子,種子和全草入藥。(“芣苡”古時本字是“不以”。“不以”也是今字“胚胎”的本字。“芣苡”即是“胚胎”。見《聞一多全集》)
③薄言:都是語助詞,這里含有勸勉的語氣。
④有:采取,指已采起來。
⑤掇(duō):拾取。
⑥捋(luō):順著枝條把車前子抹下。
⑦袺(jié):提起衣襟兜東西。
⑧襭(xié):翻轉衣襟插于腰帶以兜東西。
譯文繁茂鮮艷的芣苡,采呀采呀采起來。繁茂鮮艷的'芣苡,采呀采呀采得來。
繁茂鮮艷的芣苡,一片一片摘下來。繁茂鮮艷的芣苡,一把一把捋下來。
繁茂鮮艷的芣苡,提起衣襟兜起來。繁茂鮮艷的芣苡,掖起衣襟兜回來。
語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真實反映作者的心聲,希望這篇小學語文詩經芣苡原文賞析可以對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有所幫助!
上一篇:明日香量產型臺詞精選8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