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的故事
成語孟母三遷,出處:漢代劉向的《列女傳·母儀》。意思:舊時用以稱頌賢母善于教子。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孟母三遷的故事,歡迎閱讀!
孟母三遷的故事1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里的環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見鄰居鐵匠家里支著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污的鐵匠師傅在打鐵。孟軻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著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一想,這里環境還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著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抬著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伙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著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胡子花白的老師教著一群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著學生念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著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為兒子喜歡念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后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說著,抄起剪刀,“嘩”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這一次,孟軻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于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于他天資聰明,后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于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出處】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漢·趙歧《孟子題詞》
【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孟母三遷的故事2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現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里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對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里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后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后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圣人的教誨,終于成為一代大儒,被后人稱為“亞圣”。
有關孟母三遷的故事
導語:“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說明環境對兒童心理、行為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成語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注音:mèngmǔsānqiān
出處: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漢·趙歧《孟子題詞》)
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詞:三遷之教
成語示列: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誡》從頭學,不要得孟母三遷把氣淘。(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十出)
成語造句:“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說明環境對兒童心理、行為的影響。
成語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里的環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見鄰居鐵匠家里支著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污的.鐵匠師傅在打鐵。孟軻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著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一想,這里環境還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著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抬著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伙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著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胡子花白的老師教著一群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著學生念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著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為兒子喜歡念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后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說著,抄起剪刀,“嘩”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這一次,孟軻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于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于他天資聰明,后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于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母三遷故事原文: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繼而遷于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歷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孟母三遷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母三遷故事譯文: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后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后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這也說明了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聽媽媽講孟母三遷的故事作文700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聽媽媽講孟母三遷的故事作文7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天下每一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我的媽媽也不例外!
從我記事起,爸爸媽媽對我一直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別的小朋友有的玩具我都有,他們沒有的我也有。慢慢的,只要他們不滿足我的要求,我就會很委屈。總覺得爸爸媽媽欠了我的一樣,甚至還大哭大鬧。時間久了,我有時候都可以聽見媽媽無奈的嘆息聲……
有一天,媽媽帶我去逛書店,看到書架上好多的漫畫書,小人書,我興奮的不行,馬上讓媽媽給我買那些我喜歡的漫畫,媽媽說:“你現在都是小學生了!盡量少看這些,媽媽給你買些國學經典故事的書看吧”!我馬上不高興了!我說:“我現在又看不懂這些,不要”!和她撒嬌也不管用,媽媽匆匆買下了兩本經典故事書拉著我離開了書店。
事后,我不高興了好幾天。過了一段時間,我慢慢忘記了這件事。有一天晚上睡覺前,媽媽看時間還早,就拿出了那本上次買的國學經典故事,走到床邊,撫摸著我的'頭,問我想不想聽媽媽給你讀讀這些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故事啊?我笑著點點頭……故事一個接著一個,有古代學子為了出人頭地在茅草屋里懸梁刺骨的學習、有母親為了讓孩子度過饑荒,能夠活著,把自己的肉偷偷割下來給孩子吃、等等。特別是讀到孟母三遷的故事的時候,我突然鼻子一酸,眼淚就掉了下來。從古到今,每個媽媽為孩子做的事情都是無私的,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幸福的生活,長大后可以成為有用的人。她們不辭辛苦,寧愿自己受苦也不讓孩子受苦的偉大的愛不因時間的流逝而變質,也不因地域的限制而有所不同。我現在的生活這么好,學習環境這么好,可是我卻常常不滿足,我知道是自己沒有受過苦,以至于我覺得一切都是應該的。通過媽媽讀的這些國學經典故事,我漸漸明白了,爸爸媽媽為了我付出了那么多,我唯有好好學習,以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他們,才不辜負他們的愛。
想到這些,我躺在媽媽的懷里望著她慈祥的臉,甜甜的笑了。
孟母三遷成語故事
在諸多的名人故事當中,令小編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了,下面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是戰國時期的魯國人,在他3歲的時候,父親就不幸去世了,后來孟子由自己的母親一手帶大的。孟子幼時非常的.貪玩,而且他的模仿性非常的強,本來他們家是住在墳地附近的,但是他經常學習別人哭喪,孟母覺得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有不好的影響,于是搬到了集市附近。
孟母搬家到學堂
盡管孟子的家搬到集市上也沒有多大的改善,因為孟子又模仿集市上商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也意識到了這個集市的環境對兒子成長也不好,后來孟母就將家搬到了學堂旁邊。也正因為孟子有著超強的模仿能力,所以孟子那就與學堂的學生們一起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深知學習才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心里非常的高興,于是孟母就決定再也不搬家了。孟母三遷給我們的啟迪就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成長,一定要為孩子選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孟子被后人稱為亞圣
以上就是歷史上較為有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了,孟母平日里非常重視對孟子的教育,自己除了送他上學之后,自己還親自監督孩子學習,有一天十分調皮的孟子逃學回家被正在織布的母親發現了,孟母十分的生氣,就拿起剪刀將好不容易織好的布給剪了,孟子看到母親的舉止非常的害怕,立刻跪在了地上聞母親為何剪了布,孟母責備道:“你學習就和我織布一樣,學習必須是通過日積月累才能有所收獲,而我織布也是一樣的道理,織布必須通過一線一線來織,你如果以后在偷懶,半途而廢的話,就像這被剪了的布一樣,好不價值”,孟子通過母親的敦敦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后發憤圖強,專心讀書,終于成為一代大儒,被后人稱為“亞圣”。所以我們不管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不應該半途而廢,貴在堅持。
上一篇:大魚海棠臺詞配音合集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