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暗算》中的經典臺詞
【第1句】:真是能言善辯、三寸不爛、巧舌如簧啊。如果我們真有那樣一個機會的話,我是真愿意跟你一起大談吃喝玩樂。同是吃飯,國人用筷子、洋人用刀叉,此人和彼人不都是人嗎?難道你我之間竟然有一個不是人?
2.貓有貓道,狗有狗道。至于人道嘛,道不同者不相為謀。不理論也就罷了…身體之痛暫時之痛。心靈之苦卻如刀痕,永生難以抹去。
3.亂世之中人命低過宇宙里的一粒塵埃。
【第4句】:錢:不見棺材不落淚。
【第5句】:天下有道,令出天子;天下無道,令出諸侯。
【第6句】:代:你的意思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生為黨國的人,死為黨國的鬼。你我道不同,那你是何道?
【第7句】:錢:大幕就要落了。
【第8句】:代:謝謝,你太悲觀了。雖說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想你是何等卓越之人哪,大可不必一條道走到黑嘛。你可以跟我去南京,蔣委員長太需要你這樣的人了。
【第9句】:錢:民以食為天哪。代主任有所不知,我錢某人生來就好吃。說起吃我推崇中國菜,有五味、五色、五香之說。五味酸甜苦辣咸,五色紅黃藍白黑,五香花椒、大料、陳皮、丁香、桂皮。另外,吃不光是為了填飽肚子,解口腹之欲。吃還可以食補、食療,五谷為養,無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蔬為充。人生無大事,吃就是大事啊。
10.你們所謂的英雄,所謂的仆人,無非是肆意在生靈上涂炭,不惜對自己人下手。
代:可遺憾的是,謝幕的是我而不是你。
11.人必有一死,只是不知何時死,如何死。生者必死,聚者必散。此乃萬物恒長之理。人生無常,就象秋天的云一樣短暫,誰都不知道死亡是在這一站,還是下一站等著自己。所以才會痛苦,迷茫,害怕,慌亂。你只要掌握了自己的死亡時間和方式,你就會變得無所畏懼。利用生命來為死亡未雨綢繆,平靜地去接近結局!
112.我不信佛。佛是我的精神寄托,不是信仰。信仰是目標,寄托是需要,是無奈,是不得已。信仰是你為它在服務,寄托是它在為你服務…它能讓我所有的困惑和痛苦找到一個安放的角落,以便為實現我的信仰去努力,去奮斗!生命是一口氣,信仰是一個念頭!
13.欺負一個忠臣不算什么本事。戲法人人會做,巧妙各有不同。你文不會之乎者也,武不能安國定邦。只會些雞鳴狗盜,雕蟲小伎。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我接受你的挑戰!
14錢:中國人的飲食主食五谷,輔食蔬菜,兼有肉類,卻以長江為界,南人喜米,北人好面。廣東客家人喜好煲湯,山西佬喜好吃醋,你我的祖籍南轅北轍,所以吃不到一起的人,難進一個門哪。
錢:生命的序曲是幾聲的哭泣,終結卻只有一聲嘆息。今朝謝幕的是你,來日不知何人?不過人生得意須盡歡。人真正擁有的是“當下”,此時此地。所以我還是先為你鼓掌了!
15.誰笑到最后,誰才笑得最好。全世界的`黑暗,都不足以影響一枝蠟燭的光輝。我不言敗,因為大幕還未落下;而你過早地叫喊勝利,卻可能孤獨面對舞臺,座下無人喝彩。
16.生命的序曲是幾聲的哭泣,終結卻只有一聲嘆息。今朝謝幕的是你,來日不知何人?不過人生得意須盡歡。人真正擁有的是“當下”,此時此地。所以我先為你鼓掌了!
17錢:誰笑在最后,誰才笑得最好。全世界的黑暗,都不足以影響一枝蠟燭的光輝。我不言敗,因為大幕還沒落下;而你過早地叫喊勝利,卻有可能孤獨面對舞臺,座下無人喝彩。
18錢:那好,那我拭目以待。
19代:不到黃河不死心。
20.樹欲靜而風不止,風不止而樹一樣靜!
21錢:我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這是你。而我,生來死往,象一片云彩,寧肯為太陽的升起而蹤影全無。我無怨無悔。心中有佛,即便是死,也如鳳凰般涅槃,是烈火中的清涼,是永生!
22.如果有一天黨國的江山丟了,不是因為忠臣少了,也不是因為庸人多了,而是奸臣多了。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干你這行的應該是眼尖,而不是心奸。商人可以奸,所以江山自古不屬于商人。而你一旦奸,則一案牽十起,一案飛十里。案上一點墨,民間千點血呵!
23代:其實我早已經知道你是什么人了,只是我無法證實。遺憾哪,造物主把你我成為了敵人,而不是同志,那我們只能是各為其主了。
24.我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經典臺詞)這是你。而我,生來死往,象一片云彩,寧肯為太陽的升起而蹤影全無。我無怨無悔。心中有佛,即便是死,也如鳳凰涅槃,是烈火中的清涼,是永生!
25代:好啊,真可謂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無所不通、無所不曉,我自嘆弗如。可是我真的不愿讓你離開,沒有了你,孤掌難鳴,我是再也聽不到那種響聲了。
26.樹下落葉,水上浮萍,隨風而走。但斗什么?大不了殊途同歸,都是一個死!
27.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無形!
28代:好口才!錢之江,我可以告訴你,即便是大幕拉上,我也絕不會讓你曲終人散。這個世界要是離開了你我會感到孤獨,一覽眾山小,高處不勝寒。你不但不能離開,我還要你在舞臺的下面坐著為我喝彩。
29.人生在世,尤其是處在亂世,更如煙波江上的浮萍,悠悠天地間,大江東去,日暮鄉關何處去,千帆過盡。人是一芥浮萍,終將歸入大海啊!
電視劇暗算觀后感
電視劇《暗算》改編自麥家同名小說,由柳云龍、陳數、王寶強、高明等領銜主演,柳云龍執導的諜戰類電視劇。
全劇分第一部《聽風》、第二部《看風》、第三部《捕風》。《聽風》,即無線電偵聽者;這是一群“靠耳朵打江山”的人,他們的耳朵可以聽到天外之音,無聲之音,秘密之音。《看風》,即密碼破譯的人;這是一群“善于神機妙算”的人,他們的慧眼可以識破天機,釋讀天書,看閱無字之書。《捕風》,即我黨地下工作者;在國民黨大肆實施白色恐怖時期,他們是犧牲者,更是戰斗者,他們喬裝打扮,深入虎穴,迎風而戰,為締造共和國立下了不朽的豐功偉業。
暗算觀后感2000字
《暗算》無疑是06年備受關注的一部電視劇,它以緊湊的敘事、炫目的畫面、精彩的表演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眼球。柳云龍更是以導演、演員的雙重身份于戲里戲外出盡風頭。柳云龍自導自演想必過足了戲癮,而觀眾看《暗算》同樣是一種過癮的體驗,然而過癮之余總覺得少了些什么。
本劇取巧地分為《聽風》、《看風》、《捕風》三部分,將一部長篇電視劇一分為三無疑大大降低了敘事的難度,同時也使該劇在形式上就引人注目,一舉兩得。說“取巧”而非“巧妙”是因為這三個部分除了名稱上的噱頭之外并無實質的關聯。雖然都緊扣了地下工作的主題,可主人公如果不是安在天或安在天之父,換作他人亦無不可。就算編劇欲用版塊式結構講述地下工作者安在天的一生,那最后一部突然回溯到解放前,講述主要人物的史前史就殊難理解了。這樣的安排難免給人以拼湊之感。
分開看三部分。
《聽風》勝在玄妙。將阿炳、安在天神化為非人的英雄,再輔之以豐富的視聽手段,為原本平淡的故事增添了些許神采。故事落腳于阿炳因妻子出軌羞憤而自殺,安在天勃然大怒,處分了阿炳妻子及情夫,并以烈士之名厚葬了阿炳。這個本來很俗套的情節被導演處理得風生水起,極富表現力。最突出的便是柳云龍富于張力的表演和極其煽情的臺詞。可當我們回過神來卻發現故弄玄虛的背后缺乏關懷。本應予以同情的阿炳妻子被簡單粗暴地設置為英雄的對立面。片中也許流露出了那么一點點對女性命運的憐憫,但微不足道。即便在那個年代人們的價值觀就是如此古板,創作者也應該超越戲劇情境、站在現代價值觀的高度展現是非善惡。況且掩蓋阿炳的真實死因,將一個白癡天才拔高為英雄并不高明甚至并不光彩。顯然這些都不是創作者考慮的重點,其實阿炳及其妻子都是陪襯,他們考慮的只是如何突顯柳云龍飾演的安在天是多么的正義凜然。而當柳云龍給了自己太多的特寫時,那張臉再英俊也讓人厭倦了。
《看風》勝在動人。其實這也是三部曲中最打動我的一部。它是三部中最樸素的.卻又是最豐滿的,因為它飽含深情。它的動人全在細微之處,而古舊的六十年代因這微末的細節而不再蒼白。或許是出于對《誓言無聲》和《橫空出世》的喜愛,我很輕易地就被西部蒼涼的景象與用算盤替代計算機的豪情征服了。
這一部分有許多精巧的人物與情節設計。黃依依與小松鼠的關系映射安在天與黃依依的關系,樹林里的瘋子映射黃依依,黃依依一進樹林就多愁善感、自悲身世,因為她從小松鼠和瘋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宿命。這種宿命感也體現在不時出現的安德烈文案中。安德烈從一開始就道破了破解密碼的悲哀,這也注定了此一章節的悲劇基調。情節的悲劇性、畫面的蒼涼感,還有古板的時代氣氛都與黃依依的張揚相映成趣。有人說黃依依的張狂大膽不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但我覺得這一點和不時出現的俄語獨白一樣,矯情而可愛,因為它不同尋常。
與《聽風》一樣,《看風》的最大問題出在結局上。黃依依成了植物人,這是一種輕如鴻毛的悲慘。她既沒有為情而死,也沒有為事業而死,悲劇的結局只是源自一場誤會。雖然這種悲慘為她最終贏得了安在天的照料,可這又有什么意義呢。作為描寫同時代同樣題材的電視劇,我不禁拿《暗算》與《誓言無聲》比較,《誓言無聲》的結尾主人公因工作需要與情人天各一方,可謂犧牲感情成就英雄,而《暗算》犧牲英雄成就感情,兩者的高下不言自明。
《捕風》勝在扣人心弦。劇情緊張刺激讓人欲罷不能。但它卻是最難以觸動我的一部。首先在意境的營造上就不能盡如人意。《聽風》有江南的陰沉,《看風》有西北的壯美,《捕風》除了那幾片雪花真的乏善可陳。對于老上海,太多的影視在那個基地拍攝,以至于看電視劇的時候完全不能入戲。其次,《捕風》也使最缺乏韻致的一部,整出戲仿佛發生在閣樓上的一場真實版殺人游戲,只有敘事技巧,沒有藝術底蘊。
結尾更是直白而寡淡,不僅沒有三部曲中畫面的質感,還安排安在天向記者傾訴作為地下工作者保守秘密之苦,實在有些笨拙,因為此前并無任何反映守口如瓶的苦衷的情節,這樣陳述不免失之生硬。
《暗算》的好看可歸功于創作者的才華和認真,它精良的制作水準使眾多粗制濫造的電視劇黯然失色。批評它是因為它不缺技巧,缺境界。對《暗算》而言,華麗的只是形式,對地下工作的苦樂卻缺少思考與關照。全劇的成功與悲哀都在于它僅僅是柳云龍個人演出的舞臺。
柳云龍憑借在《暗算》中的出演獲得了某獎項的肯定,在領獎時他說:“感謝導演柳云龍給我這個機會。”柳云龍的確應該感謝柳云龍,因為《暗算》不過是一場柳云龍的英雄秀。
暗算觀后感800字
我一般不看電視劇,但自從看了美劇《越獄》第一季以后,引起了我的興趣。像很多人一樣,我也著迷地找《越獄》第二季,并且通宵地看,包括《24小時》、《迷失》等。美劇好看并不意外,直到看了國產電視劇《暗算》,我認為它像《越獄》一樣好看。
《暗算》的小說我也看了,我覺得至少在中國,唯一一部能把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后超過原著的,就是《暗算》――傳統劇像《雍正王朝》、《水滸》,都有好的文學基礎和大制作平臺。《暗算》題材選得好,保密局、地下黨、反特……本來神秘的東西就很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它以非常電影化的手段講故事,充分運用了影視的聲音、光線、色彩、空間,制作水準比較專業、嚴謹,不需要你通過文字想像,直接作用于你的感官。
有人說《暗算》是最好的革命歷史電視劇,除了小時候看的《冰山上的來客》。我倒沒這樣想,畢竟這段生活是我們不熟悉的(《暗算》三部曲:《聽風》,即無線電偵聽者;《看風》,即密碼破譯的人;《捕風》,即我黨地下工作者)。我是從一個電影人的角度,國產電視劇能達到這樣的制作水平和態度,讓我感到意外,也意識到國產影視成為一種產業的條件已經具備了。
我最喜歡《聽風》,講安在天和瞎子阿炳尋找敵臺的故事,特別電影化;《捕風》更戲劇化,這一段是原來小說里沒有的,講安在天的父親錢之江以自己的死亡送出情報。總之,《暗算》具有神秘性、特殊才能、懸念、可看性,給人的興奮點很多,而且制作加分。
以前我們老把意義賦予一部作品,習慣于用一個主題來概括,對于《暗算》,我傾向于見仁見智。有人認為它拍得很真實,突破了革命題材好人壞人的臉譜化,每張臉都很有個性,尤其是安在天成了很多人的偶像。有人說它有國家主題,跟“和平崛起”時勢合拍,《暗算》激勵人們為國家再次獻身。有人說它反映了愛情與信念的沖突,數學家黃依依因為愛情進了“保密單位”,卻沒能破譯自己的愛情密碼。
我認為,當你生在一個文化和環境里,愛民族愛國家是一個人的自然屬性,《暗算》拋開了以往單一的意識形態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從人的角度,拍出了每個人的責任、義務和感情。不管做安全工作還是賣菜的,一個人重要的是能夠把自己的責任、義務弄清楚,愛國體現在你把每一件具體的事做好,頂天立地,而不在乎大事小事。當這三者攪和在一起――丈夫的責任、工作的義務、男人和女人的感情,就構成了沖突,所以貼近大多數人,并且感動人。可惜現在人多的是欲望,沒有義務,責任就是讓自己的欲望最大最好。
《暗算》本身是個隱喻:破譯生命的密碼。它也講了天才與不幸的關系,一群人偶然地改變世界,是普遍的生命體驗。或者像德國電影《竊聽風暴》,以一個間諜講個人的道德和義務,以及偉大。反正要各得其所,不要主題先行,否則就把復雜、豐富的人生單一化了,索然無味。
雖然每部都有人死亡,但《暗算》并非悲劇,它從哲學上來理解人生和人的生存狀態。以前我們說工作著是美麗的,當一個人有信仰、有責任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也是美麗的,生命和什么關聯的時候,無論付出和延長,也是美麗的。
上一篇:搞笑臺詞獨白長段匯總20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