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動感言
關校的:學校這次組織的公益讓我懂得了公益勞動不僅能造福,而且冶情操,美化心靈。
而我們也該為了公益活動而自覺自愿地參加勞動,因為那是我們中學生的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征。
不記報酬也是我們中學生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征。
我們講的公益勞動,就是以不記報酬為前提的;那是根據以公共利益而勞動;我們必須為公益而勞動,自覺要求進行勞動。
積極參加公益勞動是為社會盡力,是熱愛勞動的表現。
社區實踐活動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引導了我們接觸、了解社會,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
而學校組織的勞動,更讓我們明白了學會獨立的重要性。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于我們這些出生牛犢的中學生們,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么的重要。
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困難。
對于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味著我們越能適應它。
關于社會個人:因為這次活動,體現了xxx價值,使我xxx(都可以朝著這方面走)。
關于公益活動之后的感想的作文800字左右
校組織的公益勞動讓我從中學到很多,也得到了許多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學校把社會作為實踐的場所,讓我們參與社會,在公益勞動的實踐中有所啟示。
通過小組為單位的社區志愿服務,啟發了我們在公益勞動中尋找能使我們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點,引導我們去了解社會、感受社會。
在敬老院中,我們小組的同學毫不嫌臟。
耐心、仔細地幫助老人們洗腳、剪指甲。
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了老一輩的孤獨、我們的幸福和自私。
參加公益活動的感想
今天早上我準時來到了福利院,然后進去幫小朋友準備禮物,當我們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以后,每個人都找了一個座位,然后旁邊都留一個位置等候小朋友的到來。
福利院的阿姨一共帶了十幾個小朋友下來。
小朋友就坐在我們留給他們的位置上了。
當所有的小朋友都坐在位置上的時候,活動開始了。
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小男孩。
他叫張鵬程,今年8歲,是一個很乖,很聰明的孩子。
(補充一下,他長大后肯定也是一個大帥哥,以下我簡稱他為小帥哥,呵呵~)。
第一環節是畫畫,小帥哥畫的是漢堡包和橙汁,然后用畫筆描上顏色,顯得更加的生動。
看的我都差點流口水了~第二個環節是捏橡皮泥,小帥哥用橡皮泥捏了一個手舉著劍的人,捏的很生動,感覺好威風~我都捏不出來,慚愧呀~最后一個環節是擊鼓傳花活動,是全體小朋友和義工的一個互動活動。
在這個環節當中,第一個傳到花的就是小帥哥,他唱了一首《找朋友》,唱工也很棒的哦~(后續臭美一下自己,我問他喜不喜歡姐姐,他說喜歡~弄的我心里美滋滋的,太開心了~哈哈~)最后我們所有參加活動的義工跟小朋友照了一張集體照,就這樣結束了今天的活動。
今天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公益活動,很有意義,還認識多這么的朋友很開心。
在這么多的朋友當中,也許我跟真言哥哥是挺有緣分的~(本來也想跟你們一樣叫他叔叔,可是想想還是叫哥哥~)令我意外的是真言哥哥說他以前有見過我~我是今天跟真言哥哥聊天的時候才知道的呀,早知道昨天FB的時候跟真言哥哥多喝幾杯了~希望下次有機會在補上~~好了,今天的感想就先寫到這里了~
求一篇關于《環保公益活動感想》的作文
7月8日環保公益活動的感想 7月8日晚,一個平常的日子。
然而對于丹東戶外網的朋友來說,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夜晚。
夜幕下的江城,微風習習,鴨綠江畔行人熙熙攘攘,到處可見納涼賞景的人們。
然而有這樣一群特別的人,他(她)們不是來納涼,也不是來賞景,他(她)們手拎塑料口袋,時不時地哈腰撿拾著什么東西,他(她)們的舉動引起行人的注意和好奇,有人湊近眼前觀看,“哦,他(她)們在撿地上的煙頭和垃圾”,有人問“你們是哪個單位的”“我們是丹東戶外網的”,“是領導叫你們來的”“不是,是大家自愿加入來的”,“你們真了不起”,“這是應該的”一問一答。
就是這對夫妻,從十三中學那里開始,便加入了我們的隊伍之中,直至零號壩門。
“謝謝你們二位”“這也是我們應該做的”夫妻的回答是那么的質樸,那么的令人欽佩。
此次活動雖然時間短暫,但它的社會效應是可喜的。
市民的話是否能夠提醒那些吸煙的人們“誰還好意思亂扔煙頭”。
煙民們,當你吞云吐霧之后,可否多走幾步把煙頭丟進垃圾箱,也是你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支持。
相信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能夠引起更多市民的關注,增強全民環保意識。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熱愛家鄉,使丹東更加的美麗、潔凈。
做一名義務的環境保護者,是我們戶外網人的驕傲。
你參加過的一項公益活動,并談談感想(共100字左右)
青年志愿者大一時候,參加志愿者活動,去為孤寡老人、病殘無經濟收入的服務。
辛苦談不上,因為最多就是幫幫他們家務,只是累,大部分人的家都很臟很亂。
做了兩天,就像過了兩個世紀,感慨頗多。
感覺得到國家的錢好難。
從中央到地方經過這么多層級,拿給百姓的錢能剩多少呢,國家拿的少,到了地方所剩無幾,再拿給人民只有一兩塊錢了。
有的官員貪得無厭,比如連地震的捐款他也垂涎三尺。
當然一個國家只有清廉官員,那么政治、經濟等方面發展不平衡。
但凡事都要適可而止。
我還是贊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一件事的成功是需要外因和內因共同起作用。
無經濟收入的人群中也不乏有40多歲的中年人,我不知道他們為什么不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只知道他們懶字貫穿一生。
國家給了你幫助,不是一輩的幫助,也需要自己的奮斗。
作為一個身體健全的公民,不是說要為國家作出多大的貢獻,最起碼不應該給國家增加不必要的負擔,這是最低的愛國基本。
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國家綜合實力不斷的增長,而國民素質卻未見苗木。
就像有錢了,不再走路鍛煉身體了,而是私家車滿街亂放。
當年的叢飛捐助了那么多的學生,當自己生命岌岌可危時,那些得到捐助的人連一個關心的花語都不曾出現,可能覺得得到捐助是理所當然的事,可能是叢飛發瘋了沒事干。
做人要心存感激,古人不是說過,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公益事業不是拿來炒作身價,不是人生買賣養老保險,不是心血來潮,是一顆真誠的心,為需要幫助的人及時伸出一支堅實的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