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共10篇讀后感要每章概括和每章讀書感受
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槍聲、炮聲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
我想你們都在繁華的城市生活,我們今天的幸福,誰又想過這些都是怎么來的呢
這些都是誰得來的呢
這都是工農紅軍得來的。
這幾天我懷著好奇地心情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用講故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工農紅軍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戰勝蔣介石。
勇猛戰斗,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戰勝敵人,在失敗中不灰心,不氣餒,在途中幫助過許多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
紅星照耀中國每一小篇的讀書筆記,50字左右,急
讀紅星照耀中國后感受: 80年前,紅色的中國布滿層層謎團。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與戰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銅墻鐵壁般嚴密封鎖的革命戰略根據地。
他探索紅色中國,將所見所聞一點一滴的真實記錄,匯編成一本書,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
近日,我重讀經典,內心依舊澎湃不已。
整本書以斯諾的第一視角,生動豐富地描述了紅色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搜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斯諾的語言很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匯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著鮮明的特點。
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跡,如毛澤東、周恩來、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蘇區教育、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
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斯諾對革命者的描寫狠狠地駁斥了,他們一直對外宣揚鼓吹共產黨人為“狂熱分子”、“無知土匪”、“強盜”。
書中是這樣描述毛澤東的:“然而毛澤東還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對于工作卻事無巨細都一絲不茍,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
”對周恩來的著墨是“他頭腦冷靜,善于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驗”。
“他無私地忠于一種思想和從不承認失敗的不屈不撓精神——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這個紅軍的故事和參加創建紅軍的一個人的故事中。
”除此之外,還有黃埔軍校畢業身經百戰、戰無不勝的林彪;使地主鄉紳聞風而逃的賀龍;九歲離家闖世界十七歲就帶領饑民攻打糧倉的彭德懷;洛浦、徐海東、劉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權等許許多多優秀的領袖……通過他的敘述,我仿佛看到無數仁人志士在戰火紛飛的根據地,用火一般的熱情與鐵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撓,自信樂觀地堅持著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
他們是一群有氣質、有風度、有抱負、有力量的領導者
我們正過著充滿陽光與安定的美好生活。
《紅星照耀中國》提醒著我,即使身處和平年代,不要忘記無數革命先驅曾在狼煙四起中橫刀立馬,在民哀國殤之時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沖鋒陷陣、赴湯蹈火。
(本文摘自《百度文庫》相關文章。
)
紅星照耀中國4到6章讀后感100字
斯諾的語言很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匯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著鮮明的特點。
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跡,如毛澤東、周恩來、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蘇區教育(比如紅軍大學)、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
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國民黨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紅色革命故事讀后感五分鐘演講稿
紅色經典,不滅的精神 曾幾何時,波濤洶涌的大渡河畔,響起了紅軍“嗒嗒”的馬蹄聲;曾幾何時,冰封雪蓋的夾金山上,駐扎著紅軍長征的營地;曾幾何時,峰峰如劍,直入云霄的婁山關前,流傳著紅軍可歌可泣的故事
從岷山到草地,從瑞金到湘江,從遵義到延安,二萬五千里的長途跋涉,紅軍保存了有生力量,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戰略性轉移,劍鋒直指日寇,血染華北,挽救民族于危亡。
在茫茫的沼澤地,多少紅軍將士相繼倒下、卻義無反顧,他們的信念從不曾動搖;槍林彈雨中,多少革命前輩扎緊傷口重赴疆場,勇往直前,他們的靈魂永存。
他們是英雄,是路標,他們是豐碑
我不能不被他們所感動和震撼。
萬里長征路,是人類超越自身極限的經典。
其中的血雨腥風、艱苦卓絕是和平年代的學子難以想象的。
險惡的環境,糧食的短缺,后有追兵,前途漫漫。
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和絕望。
紅軍從艱難險阻中一步步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
而長征留給后人的,是一筆無法估量的財富。
它蘊藏著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永恒追求的:“堅忍不拔”的精神。
把目光投向自己,我們的人生不也像一次長征嗎
我們是即將攜筆從戎的國防生,無數次,我問自己,為什么選擇軍人這個職業
無數次,我肯定了自己:這是為了理想和信念,為了人生的歷練。
選擇軍旅,紅色的肩章意味著我們比普通大學生更多了一份責任與光榮;投身國防,我們任重而道遠。
賦予我們力量和勇氣的,是長征精神。
它涵蓋了很多層面:面對學習和工作中的困難,首先要戰勝的是自己,戰勝自己的惰性,戰勝自己的恐懼,挑戰自我極限。
面對家庭,朋友,同學間的矛盾,我想:更應該從大局出發,以誠信為本,協調人際關系,舍棄小我,成就大我。
面對事業、成就、前途上的迷惑,必須堅韌頑強、勇于開拓,不達目的誓不退縮。
正是這種精神,鼓舞了一代代中國革命者前赴后繼,換來了中華民族的解放,迎來改革開放的春風,與時俱進、昂首闊步掀開了歷史的嶄新篇章。
七十年的風雨,七十年的追求,七十年的緬懷,七十年的奮斗。
祖國已發生滄桑巨變,足以告慰先烈英靈。
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
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
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萬里長征,紅色的經典,那英勇的足跡,深深鐫刻在人類追求解放的史冊中,為紅軍的后人們永遠銘記和傳承;那革命的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激勵中國人民走向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輝煌未來。
雷鋒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簡家塘村的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里.雷鋒在不滿七歲時就成了孤兒。
本家的六叔奶奶收養了他。
他為了幫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當地的柴山都被有錢人家霸占了,不許窮人去砍。
雷鋒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見了,這個地主婆指著雷鋒破口大罵,并搶走了柴刀,雷鋒哭喊著要奪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舉起刀在雷鋒的左手背上邊連砍三刀,鮮血順著手指滴落在山路上......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路過雷鋒的家鄉。
雷鋒看見宿營的隊伍一住下來便向老鄉問寒問暖,還幫助老鄉挑水,掃地.買柴買菜按價付錢,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就從心底萌生了要參軍的愿望。
雷鋒找到部隊的連長,堅決要當兵,當連長得知他苦難的身世后告訴他還小,等長大了才能當兵,并把一支鋼筆送給了他,鼓勵他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保衛和和建設中國。
一九五零年夏天,鄉政府保送孤兒雷鋒免費讀書。
一九五六年夏天,從荷葉壩小學畢業,幾年里,雷鋒克服困難,勤奮學習,受到師生的的一致好評。
他幫助落后的同學,愛護集體的糧食,并與壞份子做斗爭,受到學校老師、同學和鄉親們的一致好評。
在畢業典禮上,他上臺發言,毅然要求留在農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九五八年春天,雷鋒來到困山湖農場當了一個拖拉機手。
一九五八年九月,雷鋒來到鞍鋼做了一名C-80推土機手。
一九五九年八月,雷鋒來到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礎建設。
第二年夏季的一天,他帶領伙伴們冒雨奮戰,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損失,<<遼陽日報>>報道了雷鋒搶救水泥的事,贊揚他舍己為人的事跡.雷鋒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了一年零二個月,曾三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五次被評為標兵,十八次被評為紅旗手,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稱號.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
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
“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
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后,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
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里。
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么感謝你呀
“ 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
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幫忙啊。
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雷鋒就是選擇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難怪人們一見到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鋒。
百歲將軍孫毅的傳奇故事2003年7月5日,德高望重、聲聞遐邇的老將軍孫毅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旅程。
他活了整整100歲。
提起孫毅,在軍界和青少年中無人不曉。
年長的同僚稱他“孫胡子”,年輕的軍人稱他“胡子將軍”。
“孫胡子”綽號的來歷1920年10月,孫毅高小還沒畢業,因為家庭生活困難,就離開家鄉出去找事做。
就在那個時候,他把自己原來的名字——孫俊華改成了孫毅。
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就是取“殺敵為果,致果為毅”的意思。
在舊軍隊中混了四五年,孫毅結識了一位后來對他的一生有著重要影響的朋友———趙博生。
那時孫毅在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參謀處做少校參謀,而趙博生是26路軍的參謀長。
1931年12月14日,孫毅在趙博生的影響下參加了紅軍。
參加紅軍后,孫毅入了黨,在紅軍學校擔任訓練部和俱樂部主任。
每逢重大節日,學校都要舉行文藝演出,葉劍英校長常常親自拉二胡。
有一次,校俱樂部主任趙品三編了一個活報劇《活捉敵師長》,因為敵師長陳時驥蓄著小胡子,而孫毅當時正留著胡子,所以,挑演員時選了孫毅。
于是,孫毅生平第一次登臺演起了節目。
演出很成功,趙品三半開玩笑地跟他說:“你千萬別剃掉胡子,下次演節目還要找你
”孫毅的胡子也果真再沒有剃,一直伴隨了他一生。
嚴格的軍旅中是不允許留胡子的。
我軍的開國將帥中,被破例準許留胡子的除孫毅外還有3位,他們是元帥賀龍、上將李克農、上將王震。
孫毅有一次遇上了迎面策馬而至的總司令朱德和軍委參謀長劉伯承。
朱總司令勒韁下馬問道:“為啥要留這胡子
”孫毅回答道:“人遇到危難時,身上的油跑了,肉掉了,就這胡子不跑,還一個勁地往上長。
這胡子的義氣,像人的精氣神,剃不得
”朱老總聽罷好一陣開懷大笑。
最后,他囑咐孫毅,留下這胡子,別人有意見,你就說是我朱德和毛澤東破例讓你留的。
這兩件事之后,紅軍中“孫胡子”的外號也就傳開了。
包八斤的班里有個同學叫斯琴,生活非常困難,八斤不僅經常給予他多方面的幫助,還主動號召同學們募捐,為斯琴解決了學習用品。
有一年,小斯琴患了肺炎,先后在哲盟醫院和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治療了一個多月,這給本來就生活困難的斯琴增加了更大的負擔。
八斤把自己買衣服的錢全部捐出去,還發出了倡議書。
在八斤的號召下,全校師生和社會上的一些人加入資助行列,短時間內解決了斯琴的全部醫療費。
1993 年12 月9 日下午,哈日干圖飄起雪花,刮起大風,學校怕發生意外提前放了學。
等同學們走后,八斤把所有門窗關好,冒著風雪往回走,忽然聽到風雪中有小孩的哭聲,他不顧一切朝哭聲跑去。
在風雪中找了好長時間。
他終于在一個沙灣里找到了迷了路被風雪吹走的小姑娘。
當他將小姑娘背到她們家的時候,自己的手腳已失去了知覺。
1994 年12 月的一天,八斤與往常一樣最早來到教室里點著火爐復習功課。
突然聽到外面的人們喊:“著火了
二年級教室著火了
”八斤跑出去一看,只見二年級教室房頂上燃起了大火,他奮不顧身脫掉棉襖沖進火海,兄弟班級的師生們也相繼趕來,奮戰了一個多小時,大火被撲滅。
事后,他被蘇木和學校評為“在危險面前挺身而出的賴寧式的英雄學生。
”1995 年夏天,哈日干圖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的襲擊。
7 月21 日,參加了一上午抗洪救災勞動的八斤,乘下午的功夫去找老師商討假期作業的難題。
當他走到半路的時候,聽到有小孩喊:“決來人啊,有人落水了
”八斤像離弦的箭一樣飛跑過去。
看見路邊水渠里露著個人頭,原來是村里11歲的阿木古朗不慎掉進了水中。
八斤不會游泳,但毫不猶豫地潛入水中,他幾次將阿木古朗推上岸,可是又一次次地滑下去。
最后,他用盡全部力量又一次推了上來,在岸上幾個孩子的幫助下,阿木古朗被救起,而八斤已卻精疲力竭地沉了下去。
岸上的幾個孩子哭成一片,聽到消息的人們及時趕來救起了八斤。
八斤先后被評為通遼市“十名優秀少先隊員”、通遼市“百名優秀少先隊員”、內蒙古自治區“十佳蒙古族少年”、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等。
1995年他應邀參加了“通遼市優秀少先隊夏令營”活動。
讀了愛黨愛國的紅色教育的讀后感
紅色教育讀后感今年來,龍馬潭區公安分局以建黨90周年為契機,以紅色教育為載體,在全局開展紅色之旅、紅歌會、品讀紅色經典、紅色理念討論等活動,強化民-警的思想教育,切實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提高公安機關為民服務意識。
參觀紅色革命基地,增進民-警愛國認識“五四”青年節前夕,為積極培養民-警的“忠誠、為民、敬業、奉獻”職業精神,龍馬潭區公安分局開展了“參觀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活動。
組織20余名民-警,先后前往“朱德紀念館”、棉花坡古戰嘗護國巖、龍透關“革命英雄紀念碑”等革命教育基地參觀。
通過參觀學習活動,民-警們對老一輩革命家們產生了由衷的敬意,紛紛表示,要將老一輩革命英雄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繼承和發揚到工作之中,時刻裝著黨和人民的事業,為人民的安居樂業和公安事業奮斗不息。
舉辦激-情紅歌比賽,演繹愛國愛黨深情5月中旬,分局在瀘州老窖營銷中心活動樓舉行了“愛.奉獻”激-情經歌比賽活動,掀起了主題教育活動的熱潮。
歌詠比賽邀請了區委政法委、市公安局政治部等相關領導出席,通過評委現場評分,評出并列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5名、組織獎1名,分局對獲獎選手進行了現場頒獎。
在《洪湖水,浪打浪》、《我的中國心》、《紅旗飄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繡紅旗》段段膾炙人口的經典老歌中,大家重溫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一首首經典歌曲,撥動著所有民-警的心弦,讓大家又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歌聲緬懷著先烈,用歌聲為黨的九十華誕獻上了一份禮物。
在緊張的比賽過程中,穿插著黨的知識小問答,讓現場民-警即參與了互動,也重溫了黨的發展歷程。
品讀紅色經典書籍,抒發奉獻敬業情懷6月,龍馬潭區公安分局投入5000余元經費,在瀘州“開明書屋”為各部門統一購買了《紅巖》、《林-海雪原》、《把一切獻給黨》等一批紅色經典書籍,并舉行了贈送紅色經典型書籍的儀式,同時組織廣大民-警觀看紅色影片,鼓勵民-警積極發揚革命優良傳統,立足警營,再創佳績。
分局結合“學黨史、頌黨恩、讀經典”、重讀一本“紅色經典”、“樹立公安形象、為黨旗增輝”、“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等主題活動,組織開展了“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原創作品征文活動。
收到讀后感、小小說等各類文學作品35篇。
通過文學作品創作活動,積極展現了民-警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意志、獻身公安工作的時代風采和革命熱情。
開展紅色理念討論,強化公安服務理念“七一”前夕,龍馬潭區公安分局以支部為單位,認真組織開展“我們應該向革命先烈學習什么”、“為誰掌權、為誰執法、為誰服務”大討論活動。
在討論活動中,黨員民-警紛紛認為,革命先烈為追求民-主進步、祖國繁榮昌盛,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人民的幸福安康立下了汗馬功勞,值得我們景仰和學習;公安機關承擔著打擊犯罪、服務人民的重要職能,是維護經濟發展、保一方平安的重要力量,我們要堅定信念,時刻把群眾放在心中,牢記宗旨,立足本職,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爭做新時期黨和人民信賴的公安民-警。
上一篇:看故事書請謝謝的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