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莫言獲得諾貝爾獎的感想 一百字左右 多了寫不完
首先,它提醒我們中國作家必須摒棄中國文人的劣根性,回歸到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正確軌道,營造一個單純、潔凈的文壇。
在莫言獲獎前,很多所謂的專家、作家都預言莫言根本不可能獲獎,有不少人甚至對莫言竭盡抹黑、誣陷之能事,有的說莫言崇洋媚外,太迷信諾獎了;有的指其在炒作,借機多賣幾本書;有的干脆朝他身上潑污水,說他收買諾獎評委。
實際上,此前普通百姓對莫言獲獎也表現(xiàn)出極大的關注和強烈的期待,但與文人不同的是,他們更關心是不是中國作家獲獎,而文人的反應所以如此齷齪,是因為他們首先想的是不是自己獲獎,如果不是那寧可其他中國作家也不要獲獎,這樣他們才覺得咱們中國作家都在一個水平線上,也才心安理得。
可以說,圍繞莫言獲不獲獎,將中國文人的膚淺浮躁和文人相輕的劣根性再一次攤在了陽光下,而這其實正是影響中國作家走向世界、影響中國文學融入世界文學主流的關鍵所在,這個問題不解決,就不可能保持文壇的純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中國文學,也不可能讓中國文學走得更遠。
其次,它告訴我們中國作家必須克服浮躁的心態(tài),堅持深入生活,堅持把火熱的生活當作創(chuàng)作的動力。
莫言憑什么能獲得諾獎,人們給出的回答通常是憑借的是他的實力,可筆者要問的是莫言的實力從何而來
仔細閱讀莫言的作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不僅散發(fā)著強烈的鄉(xiāng)土氣息,而且有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積淀,這種實力不是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靠著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愛、對生活的愛,靠著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靠著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深刻理解、無情的解剖及深邃的思考,更靠著一個作家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才會創(chuàng)作出那么多震撼人心的偉大作品,難怪瑞典文學院在頒獎詞中贊揚莫言的作品“用魔幻般的現(xiàn)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xiàn)代融為一體”。
可反觀當下的中國作家,有幾個能像莫言那樣踏踏實實深入中國農(nóng)村體驗生活,且一呆就是一年半載甚至好幾年
有幾個能像莫言那樣不為名利所累,潛心創(chuàng)作,寫出那么多影響巨大而廣泛的作品
有幾個能像莫言那樣虛懷若谷、寬以待人,面對各種流言蜚語始終保持低調而不愿意傷害別人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縱觀當今文壇能出其右者實在是鳳毛麟角,有的只是半吊子作家,或是浮光掠影、追風逐日的作家,再就是借著所謂的文學作品大發(fā)橫財,渾身上下沾滿了銅臭的作家。
文學作品源于生活,諾獎青睞植根于生活的作家;文品即人品,諾獎偏愛行事低調的作家,莫言的獲獎即是明證,中國的作家如果不能就此作深刻的反省,不能像莫言那樣立足生活,深入社會的最底層,搭準中國歷史和現(xiàn)實的脈搏,深刻揭示小人物的命運,那中國文學絕不會因為此次莫言獲獎而走向世界,更不會迎來文學的復興、文學的繁榮和文學的輝煌。
由此看來,莫言獲獎只是中國文學一個新的起點,繁榮文學創(chuàng)作,讓中國文學真正屹立于世界文壇,未來的路還很長,中國作家任重而道遠
你可以挑選你覺得有用的話,湊成100字文章
莫言諾貝爾獲獎感言發(fā)表地點
莫言是第一位獲得學獎的籍作家,但不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兩位中國人獲諾貝爾獎其他獎項. 莫言獲獎感言: 這本來應該是一個有紅高粱的季節(jié).可惜現(xiàn)在不種高粱了,估計你們都沒有看到.我的心情很高興,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有點吃驚,因為我想我們全世界有很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家,都在那排著隊等候,要輪到我這個還相對年輕的,相對年輕的作家可能性很小,所以剛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驚訝. 我想我的故鄉(xiāng)和我的文學是密切相關的,因為你們這兩天也知道我們高密有三賢四寶,泥塑、剪紙、撲灰年畫、茂腔.這些民間藝術民間文化也都伴隨著我成長,我從小耳濡目染的也都是這些文化元素.當我拿起筆來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時候,這些民間文化的元素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我的小說,影響了,甚至決定了我的藝術風格. 我的作品我想是中國文學,也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我的文學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生活,表現(xiàn)了中國獨特的文化和風情.同時我的小說也描寫了廣泛意義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寫人,我想這樣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區(qū),種族、族群的局限. 對于我覺得文學作品批判是一個重要功能,但是對好的東西也要歌頌,真善美也要歌頌.那就說一個作家在選取一個創(chuàng)作題材的時候,必要有一個什么樣的自在的東西激發(fā)了他強烈的共鳴,然后才可能產(chǎn)生靈感,然后才可能使他運筆如飛,然后才可能讓他寫出既讓作家自己感動,又能感動人的作品.
從“莫言文學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感言“文學要根植于民族,根植于不斷的生活體驗”,同樣也是一樣,
可以從榜樣、中國力量、堅持、世界與中國這些角度寫作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感言中說“要在人的立場上繼續(xù)寫作,要反映實踐、超越實踐。
”這說明文化創(chuàng)作的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謨業(yè),生于山東高密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1980年代中以鄉(xiāng)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xiāng)”以及“怨鄉(xiāng)”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作品深受魔幻現(xiàn)實主義影響。
莫言在小說中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天馬行空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塑造神秘超驗的對象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
2011年8月,莫言憑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2024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現(xiàn)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xiàn)代融為一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獲諾貝爾獎的作品是:《蛙》。
他的代表作有:《紅高粱》、《檀香刑》、《豐乳肥臀》、《酒國》、《生死疲勞》、《蛙》。
主要作品: 《檀香刑》 《生死疲勞》 《豐乳肥臀》 《紅高粱家族》 《透明的紅蘿卜》 《豐乳肥臀-增補版》 《藏寶圖》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銬》 《白狗秋千架》 《莫言精選集》 《莫言作品精選》 《酒國》 《食草家族》 《白棉花》 《紅樹林》 《月光斬》 《老槍·寶刀》 《會唱歌的墻》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證》 《鎖孔里的房間》 《什么氣味最美好》 《傳奇莫言》 《莫言散文》 《莫言中篇小說選》 《莫言王堯對話錄》 《戰(zhàn)友重逢》 《蛙》 莫言獲獎感言: 這本來應該是一個有紅高粱的季節(jié)。
可惜現(xiàn)在不種高粱了,估計你們都沒有看到。
我的心情很高興,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有點吃驚,因為我想我們全世界有很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家,都在那排著隊等候,要輪到我這個還相對年輕的,相對年輕的作家可能性很小,所以剛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驚訝。
我想我的故鄉(xiāng)和我的文學是密切相關的,因為你們這兩天也知道我們高密有三賢四寶,泥塑、剪紙、撲灰年畫、茂腔。
這些民間藝術民間文化也都伴隨著我成長,我從小耳濡目染的也都是這些文化元素。
當我拿起筆來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時候,這些民間文化的元素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我的小說,影響了,甚至決定了我的藝術風格。
我的作品我想是中國文學,也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我的文學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生活,表現(xiàn)了中國獨特的文化和風情。
同時我的小說也描寫了廣泛意義上的人。
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寫人,我想這樣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區(qū),種族、族群的局限。
對于我覺得文學作品批判是一個重要功能,但是對好的東西也要歌頌,真善美也要歌頌。
那就說一個作家在選取一個創(chuàng)作題材的時候,必要有一個什么樣的自在的東西激發(fā)了他強烈的共鳴,然后才可能產(chǎn)生靈感,然后才可能使他運筆如飛,然后才可能讓他寫出既讓作家自己感動,又能感動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