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國說讀后感1000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有中國少年,所以有少年中國。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的那個少年中國,似乎離我們很遠,其實離我們很近。
一個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的國家即為少年,少年中國需要的便是這樣一種精神。
這種精神在每一個“新來而與世界為緣”的少年人的心中。
少年智則國智。
我們少年要做到智,首先就應該好好學習,積極上進了。
一個有智慧的人要學會多思考,多實踐。
很多時候,簡單的一件事,每個人都能夠完成,而有些人完成了只是松了一口氣,覺得終于做到了,另一些人,則會從這件事中學到些什么。
而這些人,便是少年中國所需要的少年,所需要的智。
一切智都體現在所作所為中。
少年富則中獨立。
少年如何富足
讓少年富足的有智,也有強。
少年強則國強。
強需要堅持,需要毅力。
有些挫折,有些艱難,要相信挺一挺,努力去戰勝,便能飛越那重重疊疊的障礙。
強,也需要有實力。
這里的實力便又體現在智了。
當然,也不要忘記,自信是強的源泉,相信自己能夠做到,甚至能夠嚇跑困難。
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獨立很容易,一些能夠辦的到的,能獨立;一些渴望辦到的,更要獨立地去嘗試。
多“獨立”,發現獨立并不難。
當能夠正確完成每一件事的時候,少年便獨立了。
國便獨立了。
獨立的實力,來自于嘗試--——而獨立的這一天,一定不會讓人等待很久。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獨立便是自由的前提條件,獨立了,再要自由,完成不困難,不過,自由的同時,也不能忘記了走來這一步的每一步的不容易,保證那些精神依然永存心中。
管理好一個國家需要它們。
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源源不斷的進步,需要一顆上進心和不斷的動力。
進步,讓少年,讓國家漸漸完善。
智、富、強、獨立、自由都是進步不可缺的條件。
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
少年雄于地球由國雄于地球。
上面的情形一定不難實現。
在每個中國少年的努力下,進步著的中國便是少年中國
雄于地球的少年中國朝氣蓬勃,自信自律,永遠年輕,永遠不敗——中國少年們的努力,不會讓人失望
我們少年,從一點一滴開始創造少年中國的輝煌奇跡吧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富則中國富,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中國少年與國無疆”,這是今年春晚趙文卓表演的《少年中國》的歌詞。
這個節目展現了當代少年意氣風發,豪氣沖天的磅礴氣勢,場面壯觀,看過這個節目后我很激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之后,我便拜讀了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
《少年中國說》只有寥寥三千多字,但是每一個字都那么的擲地有聲。
他從當時中國內外交迫的現狀開始分析,結合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旁征博引,敘述了他所描述的“少年中國”。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梁啟超先生把復興中國的偉大夢想寄托在了中國少年的身上。
作為一名“少年中國”的少年,又是一名今年剛剛入團的團員,我們應該怎樣實現中國的“強國夢”呢
中國智在少年。
新中國以來的東方紅,原子彈,改革開放等等,無一不是在外人驚嘆的眼神中誕生,而這正是老一輩的中國人以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造出來的。
因此我們少年要做到“智”,繼承老一輩的光榮傳統。
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校園里如饑似渴的攝取知識,努力做到“厚積而薄發”。
其次,一個有智慧的人要會學以致用,身體力行。
“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
書本上的知識還需要實踐的檢驗。
有智慧的人在做完后會仔細思考,看看哪里需要改進。
而這些人,便是少年中國所需要的少年,所需要的智。
一切智都體現在所作所為中。
中國強在少年。
少年的“強”我覺得首先是內心的強大。
自信是強的源泉,相信自己能夠做到,甚至能夠嚇跑困難。
文學家蕭伯納說過:“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其次是身體的強健。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1993年,一篇關于中日少年的《夏令營中的較量》,引發了罕見的中國教育大討論。
而事后,作者再次撰文表示:中國孩子表現不如日本孩子頑強,既有觀念意志方面的原因,也有體能差異的原因。
20年過去了,我們還會在媒體上看到:在開學典禮上有學生暈倒;在長跑的過程中有人昏厥。
我們需要在陽光下自由的奔跑,鍛煉出強健的體魄。
中國獨立在少年。
獨立很容易,一些能夠辦的到的,能獨立;一些渴望辦到的,更要獨立地去嘗試。
獨立生活;獨立學習;獨立思考,不做“小皇帝”、“小太陽”。
多“獨立”,發現獨立并不難。
當能夠正確完成每一件事的時候,少年便獨立了。
國便獨立了。
“我的中國夢”——中國的“強國夢”。
《少年中國說》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印在我的腦海之中,那種強烈的責任感和對中國少年的諄諄教誨震撼人心。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建設少年中國時不可待,因為我們是中國少年
少年中國說讀后感200字數
《少年中國說》之于當今的意義未必不及之于那個時代的意義,國智、國富、國強、國獨立、國自由、國進步,國勝于歐洲,國勝于地球,也許當今時代更需要一群這樣的中國少年,更需要一個能夠川流不息、海納百川的少年中國。
我們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只有富國,才能強兵,只有強兵,才能不挨打。
國富是國強、國不挨打的基礎,那么國富又靠誰來創造呢
一個國家只有年輕一代強盛,國才能強盛;只有年輕一代雄于地球,國才能雄于地球。
國強勝、國雄于地球不正是要靠我們這一代青年嗎
少年中國說感受50字
青少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希望和未來,他們的智慧、勇氣、信心、朝氣是一個國家振興的保證。
求少年中國說的讀后感100字謝謝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寫讀后感關鍵是一個感字。
先用三四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再結合實際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可以夾敘夾議,但要注意寫出真情實感。
讀完少年中國說的感想以后怎么做
參考范文: 最近,我讀完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梁啟超寫的《少年中國說》。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我非常同意他的觀點,如果全國的人果真都是青春年少,那么我們中國將成為新興的國家,它的發展進步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全國的少年也成了老朽,那么我們中國就像過去一樣仍然是落后的國家,它的滅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所以今天的責任,不在于他人,全在我們祖國的新一代的肩上。
我們聰明智慧,國家就聰明智慧;我們富有,國家就富有;我們強盛,國家就強盛;我們獨立,國家就獨立;我們自由,國家就自由;我們進步,國家就進步;我們勝過歐洲人,國家就勝過歐洲;我們在世界上稱雄,國家就在世界上稱雄。
這篇文章使我非常震撼,也值得我們去深思:我們中國過去為什么落后?為什么會被欺負、被侮辱?不就是因為沒有有用的人才嗎?沒有有用的人才,中國就不會發展,只能落后。
清政府的腐敗,我們都知道,國家落后,就只能挨打,所以中國的未來就靠我們。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新一代,我們有義務讓祖國便的更強大,所以,作為華夏兒女,作為炎黃子孫,我們要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有策略,有文化。
只有我們變得強大,中國才會變得強大。
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所成就后,那中國就在世界上稱霸了,日本、美國等國家就完全不是我們的對手了,就不會囂張跋扈了。
那時候,我們都可以昂首挺胸,站在世界的最頂點上自豪的喊一聲:“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的感悟 急
青少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希望和未來,他們的智慧、勇氣、信心、朝氣是一個國家振興的保證。
讀了《少年中國說》你有什么感受
請聯系生活實際寫一寫。
讀了《少年中國說》,我的感受是:梁啟超對中國的未來充滿無限期望,對中國的少年充滿無窮的期待。
少年是數十年后的中國的希望,少年有著極大的可塑性,教導好少年一輩,中國的未來不可限量。
最震撼的少年中國說感想800字
《少年中國說》的主旨是,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國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國”作鮮明的對比,極力贊頌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針砭老年人消極保守的思想,鼓勵人們發憤圖強,肩負起建設少年中國的重任,表達作者熱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的強烈愿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梁啟超把古老封建的中國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看了忍不住咬牙切齒,他把中國之所以被外國人稱為“老大者”,是由于“則以握國權者皆老朽之人也”,然后又深刻地描繪了那些“老朽之人”丑陋自私的嘴臉,他們只管守著自己的利益度過自己的一生,而完全不理人民的生死,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是極其大膽的。
由此可見這篇文章鮮明的特點就是它強烈的批判性。
文章中多處體現出作者的先進思想,例如文中“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權,有服從,人人皆主權者,人人皆服從者。
夫如是,斯謂之完全成立之國。
”這一段闡述了國家的概念,在當時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對于封建統治帝國無疑是當頭一棒。
對于那個時代的人民來說是對民主概念的啟蒙教育,它大大地激發了群眾敢于斗爭,敢于追求自己權益的思想。
然后文章進一步把對象范圍縮小為中國少年,他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一段下來,讓中國少年頓時醒悟,心中生出一種使命感,他們終于意識到,他們肩負著一個時代的責任。
最后結尾句“少年中國”“與天不老”,而“中國少年”則“與國無疆”,表現兩者的前途和命運是緊密地連結在一起的。
這里,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感情,歌頌為創建少年中國的中國少年,贊美有著無限壯麗前景的少年中國。
語調高昂,給讀者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梁啟超先生的文章就是這樣層層推進,飽含感情,難怪胡適說:“梁先生的文章,使讀者不能不跟著他走,不能不跟著他想
”因此,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梁啟超不僅是傳播西方資產階級學術文化的卓越的宣傳家,而且是賦予新的資產階級思想以新的語言文字形式的杰出的文學家。
梁啟超的文章語言風格被譽為“新文體”,其特點是自由運用語言,為了曉暢地表達思想,作者使用詞語無所顧忌,務求說得詳盡,不嫌反復強調,感情充沛。
本文便是如此,作者為了表達他那奔縱的思想感情,他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對偶、反復、重疊的修辭法,文章酣暢淋漓,熱情洋溢奔放,如第二段運用重疊排比層層推進的手法,從正反兩面加以反復闡發;又如結尾部分也是用重疊、反復、排比、對偶寫法。
誠然,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梁啟超的思想,不免有一些偏頗之處,如作者把國民按老年、少年來區分并加以否定和肯定,把少年人全部看成先進,老年人全部斥為保守,并且把舊中國的衰弱僅僅歸根于官僚的老朽,這些認識并不完全符合實際。
并且他并沒有指出一條具體的道路,雖然讓人激動澎湃也感覺難以作為。
但是,作為維新派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啟超表現出來的愛國精神和他勇于突破傳統,敢于創新,積極進取的精神品格是非常值得當今時代的少年學習和緬懷的。
他的呼喊穿越時空,依舊深深地激勵著當今的中國少年。
葉圣陶童話集《稻草人》有幾個版本
草人》是新中國第為兒童而寫的童話集,作者葉也是中國現代創作荒童話集《稻草人》展現了勞動人民的苦難,但有時氣氛顯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話集《古代英雄的石像》著重表現人民群眾團結抗暴的集體力量。
他的童話構思新穎獨特,描寫細膩逼真,富于現實內容。
魯迅說,葉圣陶的“《稻草人》是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的”(《表·譯者的話》)。
本書收錄了葉圣陶中短篇童話作品三十余篇,并附有豐子愷先生為《古代英雄的石像》所撰寫的文筆生動的讀后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