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課的收獲【3篇】,歡迎品鑒!
第一篇: 思想政治課的收獲
黨史不僅是黨員干部的一門必修課,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內容。黨史學習教育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把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理論和邏輯相統一、國內和國際相貫通,主動回應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緊迫問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
突出理論思維,力透紙背說服人。“理論解決本質問題”,只有清晰的理論分析才能在錯綜復雜的事實中指明正確的道路。黨史學習教育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在理論思維上下功夫,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講清楚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帶領中國人民在浴血奮戰中頑強斗爭,在篳路藍縷中艱辛探索,在封閉僵化中勇毅破局,在嚴峻考驗中闖關奪隘,在偉大斗爭中攻堅克難,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變革和成就。以理服人,既講力透紙背的觀點,又講犀利管用的方法,用邏輯的力量、思維的力量直達事物本質,把徹底的理論講徹底,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提出有見地、創造性的概括和提煉,對時代問題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
注重問題意識,有的放矢引導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黨史學習教育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在問題意識上下功夫,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把準痛點難點焦點,以問破題、對癥下藥。根據學生的認知狀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具象化,圍繞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認識開展教學,主動回應其問題訴求,既告訴怎么看,又告訴怎么辦;既解開思想扣子,又指出下一步行動的路子,推動學生對各種理論和現實問題作出回答,增強其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獲得感。
貫穿歷史縱深,以古知今鏡鑒人。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是建立在以往的歷史文化基礎上,無時無刻不受其影響和浸染。黨史學習教育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在歷史縱深上下功夫,把百年黨史放到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180多年中國近現代史中,并結合世界文明史、世界現代化史來認識,把握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選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增強歷史自覺,認清歷史大勢,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體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把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在、光明宏大的未來貫通起來,知古鑒今、古為今用,幫助學生培養“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歷史文化素養,讓其在歷史的厚重感中增強對黨史的理解和體悟。
放開國際視野,以他山之石啟迪人。一部世界文明史,就是在不斷變化中向前推進的歷史。黨史學習教育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在國際視野上下功夫,以視通萬里的世界眼光在浩浩蕩蕩的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找準時代新坐標、把握前進大趨勢,在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的辯證統一中,挖掘社會主義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歷史意蘊,研究中華文明史與社會主義存在的深層歷史關聯,發現中國歷史傳統經過怎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嵌入或融合于社會主義在中國的追求、實現、創新與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種模式到多種模式的歷史進程中看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共黨史,還要在世界文明發展史、文明與制度的多樣性演進與比較中看新中國史和改革開放史。
秉持新聞視角,栩栩如生感染人。黨史學習教育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在新聞視角上下功夫,抓住有典型意義的事件,捕捉有新聞價值的訊息,以小切口談受益之無窮,從細微處見歷史之厚重。全媒體時代,在文化激蕩、思想交鋒、價值碰撞的當下,幫助學生在新的輿論生態下明辨是非,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更需要以敏銳的視角切中現實熱點的議題,選取最全面的數據,引用最典型的事例,解讀最新鮮的政策,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將細微關照與宏大視野結合起來,問題意識與社會擔當兼顧并立,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豐富表現形式,融會貫通涵育人。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黨史宣傳教育,創新黨史宣傳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增強說服力、吸引力、感染力。黨史學習教育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在表現形式上下功夫,把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增強立德樹人的顯著成效。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蘊藏著大量豐富生動鮮活的黨史故事。這些紅色基因庫可以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專題教學、實踐教學、現場教學的有效載體,結合閱讀文獻、觀看影像、實地參觀、社會實踐等形式,講好黨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受到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第二篇: 思想政治課的收獲
按照四川省教育廳的安排,我們作為四川省第二批省級骨干高中政治教師參加了為期三年三次集中的省級培訓,培訓單位是四川師范大學政治教育學院。
三年的培訓學習,我們非常感謝四川省教育廳師范教育處,非常感謝四川師范大學政治學院的領導和老師,非常感謝四川師范大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心。3年來,政治學院的領導和指導老師為我們精心設計與安排了一系列很有價值的培訓課程,這些課程比較全面的覆蓋了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論與實踐。這些課程主要有:教育改革與素質構建,教師的理想與理想的教育,中學政治課教學的問題及解決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比較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壓力與情緒管理,高中思想政治課改革實踐中必須解決的若干問題探究,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與理論依據,中學教師如何做科研與寫作,思想政治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與發展,兩位老師的示范課,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的教學思考,政治課教師教學的專業化特征分析,政治課新課改教學建議,關于高中新課程思想政治課教學問題的思考。等等。另外,每次集中學習都安排了學員之間、學員與指導老師之間的討論和探討,效果很好。同時,安排教育發達地區的優秀學員為我們展示優秀示范課,打開大家的思維和視野。為我們授課的老師,除了政治學院的專家教授外,還從新課程改革已經先行一步的福建等地請來客座專家學者。總之,政治學院領導和老師的良苦用心,讓我們享受了一頓豐富的培訓大餐。
三年的培訓一晃之間就過去了,回想起來收獲多于辛苦,成功大于付出。平時我們這些老師大多忙于工作和生活,難得有時間坐下來讀書、反思,更難得有機會聆聽到專家學者的講課。所以我們全班骨干老師學的都非常認真和專心,每個人都記錄了大量的聽課筆記,都寫了不少讀書心得體會。我作為來自涼山州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第一線的一名學員,也和大家一起刻苦學習,珍惜著來之不易的機會。在所有集中培訓期間,從未缺課,認真參加所有活動,并保質保量完成指導老師布置的作業。學習結束,我有以下諸方面的收獲。
一、聆聽指導老師——專家教授們的精彩講課和報告,再次豐富了我的中學教育教學理論素養。理論先于行動,觀念決定實踐。培訓教師,首先必須培訓先進的理念。好幾年前我曾經有幸參加了教育部舉辦的國家級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那次培訓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提升了我的理論知識和教育科研能力,使我思考問題常常站在了較高的角度。這次省級骨干教師培訓又使我感覺回到了從前。那些專家、那些教授、那些大師,從他們口里面講出來的最新課改理念、最前沿的理論信息、最精彩的論斷,最新穎的課程展示,來自新課程改革地區名師的實踐經驗教訓,常常使我激動,常常使我感慨,常常使我浮想聯翩。我大段大段的記錄,大口大口的吸收。我這個來自偏遠地區教學第一線的老師,深深陶醉在培訓收獲里面。
二、這次培訓使我學到了許多新課程改革的東西。我國的新課程改革是從20xx年開始的。四川省的新課程改革是從義務教育階段開始的,時間是20xx年。高中階段的新課程改革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要求,四川省決定從20xx年秋季開始。我們這次培訓就是在新課程改革這個大背景下進行的。因此政治學院的領導和老師為我們準備了相當部分的新課程改革專題講座與報告。如謝吉新老師作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四川教育科學研究所盧志老師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比較研究》,四川師范大學李方建教授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改革實踐中必須解決的若干問題探究》,四川師范大學李松林教授作的《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與理論依據》,福建福州中學特級教師陳杰生作的《政治課新課改教學建議》,福建省教育研究所劉文川教授作的《關于高中新課程思想政治課教學問題的思考》,等等。這些專家學者關于新課程改革的研究報告和講座,讓我們集中享受了一場高品質的高中新課程改革盛宴,使我們領悟到了新課程改革的目標、理念、內容、方式方法、手段、使命等,大大開闊了我們的新課程改革視野,加深了我們對新課程改革的感性認識,這對于我們今后投身到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去具有非常大的幫助和指導意義。
三、這次培訓政治學院的領導還專門安排了四川省教育發達地區的三位特級老師為我們展示了新課程的教法。仁壽一中的唐樹林老師上了《價值規律的作用》,成都樹德中學的吳金全老師上了《主觀必須符合客觀》,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郭開全老師上了《商品的價值量》。三位老師都是用新課程改革的方法上了舊教材,課本為載體,師生互動,課題活躍,學生積極參與,知識是生成而不是預設和灌輸。行家里手的這三節課讓我們開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學到了教學經驗,樹立了新課程改革的信心。
四、來自新課程改革地區專家學者面對面的傳授經驗和教訓讓我們受益匪淺。這次培訓政治學院領導還邀請到了新課程改革先行地區福建省的專家學者為我們傳經送寶。福建省教育研究所劉文川教授作的《關于高中新課程思想政治課教學問題的思考》,闡述了新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積極解決這些困難與矛盾的思考。福建福州中學特級教師陳杰生作的《政治課新課改教學建議》,從課程改革的概況、福建省課改現狀、高中課改的深層次矛盾、教學建議、新課程教學模式的特點、新課程教學模式的衡量標準、師生互動要注意的問題、新課改復習備考建議等8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新課程改革教學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其實踐經驗之談,打開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大大受益,對許多問題有了較為明晰的認識。
五、我們這次參加省級高中政治骨干教師培訓的老師都是來自全省各地、各校的精英和骨干,大家同行坐在一起聽課、交流、探討,不可避免的要碰撞出許多的思想火花與心得。每次集中培訓四川師范大學政治學院都安排了學員分小組進行座談,交流教育教學心得,探討教學問題,切磋教學技藝,這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培訓方式。大家坐在一起把平時工作中的困惑、矛盾、感想都拿到培訓會上來交流,求得答案,求得,在互動中進步,在探討中前進。我在整個培訓期間寫出的好幾篇教育心得的博客,其靈感就來自于小組討論和聽專家學者的研究報告。
六、我把培訓中的收獲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學能力,拓展了我的教育研究空間,先后參加了我們涼山州教育系統的一系列教育科研活動,取得了不少成績。
培訓很快就要結束了,但愿我們在培訓中結下的同學情、師生誼永存!但愿我們在培訓中學到的知識、理念、觀點、經驗、技藝能為我們的事業插上騰飛的翅膀。遺憾的是,這樣的培訓時間太少了,機會太少了,特別是集中學習的時間安排少了,外出教育參觀考察安排也不夠滿意。同時,我多么希望教育部門能夠把這樣的培訓普及開去,惠及每一個老師,并把這樣的培訓常態化,讓我和我的同伴們都能夠隔三岔五的來接受這樣的培訓啊。
第三篇: 思想政治課的收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樹立正確黨史觀”的重要論述,為黨史教育融入新時代思政課提供了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根本遵循。實現黨史教育與思政課互動融合,需要進一步強化時代站位,以現實為問題出發點和落腳點,逆向思考、順向敘事,正確處理三個關系。
一、正確處理“故事與理論”的關系
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思政課教學內容以理論知識為載體,理論知識越充實越深厚,思政課教學內容就越豐富越有深度。因此,講好思政課,理論性是關鍵。實現黨史教育與思政課互動融合,思政課教師在授課時需要把握好黨史故事與黨史理論的關系,在系統和全面地闡述中國共產黨歷史事實的同時,側重于用具體的黨史故事、生動的黨史人物闡明百年黨史的經驗啟示和歷史規律,注重從學理上解析黨的歷史發展脈絡,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講透徹,把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之下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與人民群眾的奮斗史、建設史和發展史講清楚。教育青年學生樹立正確黨史觀,掌握豐富的黨史理論知識。引導青年學生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達到以史明理的教育效果。
二、正確處理“價值與知識”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這表明了思政課具有鮮明的價值性和深刻的知識性,知識性和價值性共同存在于課程教學過程,兩者相統一是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實現黨史教育與思政課互動融合,要把握好“價值與知識”的辯證關系。中共黨史理論通過政治學學科的系統化、體系化、專門化,形成了具有整體性和專門知識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思政課教學發展提供了深厚的學科支撐,提升了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和知識性。同時,思政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價值目標在于通過塑造青年學生的價值觀而培養出一代又一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黨史教育與思政課互動融合發展中,將會存在多重教育規律的疊加效應。因此,思政課教師既要遵循一般教育教學規律,向青年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共黨史理論,還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規律,引導青年學生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強化使命擔當。
三、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強化本領意識。思政課教師對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內容進行深層次、跨領域、多視角的認識和理解,將教學內容挖深吃透。要準確把握教學進度和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主動擔當、敢為有為,有意識、有原則、有技巧地講授知識理論。應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準確引導學生的思想。鼓勵思政課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還要充分調動青年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教學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青年學生是具有思維能力的學習主體,思政課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思政課堂參與度、體驗感和獲得感。要激活學生思維的主體性,讓課堂上的他們“身體”和“思維”同時“在場”,使他們的思維神經得以觸動、思考能力得到培養、思想境界得以升華,真正形成教師用心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教師主導功能的發揮與學生主體作用的彰顯要相互結合,而不能偏廢其一,實現師生思想的交流互動、碰撞升華,以達到教學相長、相得益彰的以史育人效果。
上一篇:守正創新奮勇向前演講稿【二篇】
下一篇:寒假社會實踐心得收獲【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