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游戲是安吉幼兒園游戲教育的簡稱,安吉游戲是由安吉縣的教育生態,改革探索出的一種一游戲教育為主要形式的全新學前教育實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安吉游戲觀察與發現感悟【四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1】安吉游戲觀察與發現感悟
在領導的安排下,進行了一天的培訓學習,觀摩了安吉縣機關幼兒園的游戲活動現場,聽取了以“快樂游戲、幸福童年”為主題的講座。在學習中,充滿著緊張和勞累,但是更多的是收獲,是震撼。他們豐富的游戲材料、開闊的游戲場地、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當地政府對幼兒教育的支持,無一不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現我把通過這次學習活動的收獲分析如下:
一、更新觀念
一是要更新老師的觀念。真正的游戲是完全由孩子自發,自主,自由的活動。可是在幼兒園的游戲活動中,我們會存在著很多的擔心,擔心安全問題,但是安吉游戲卻解除了我們這些的顧慮,它告許我們:孩子比我們會想,會玩;我們不會的,孩子們就可以玩得很好;擁有游戲的孩子比以往更好帶;擁有了真正的游戲,老師會更輕松;我們要做的是要相信孩子。二是更新家長觀念,首先有很多家長育兒知識缺乏,要求幼兒園提前教小學知識、不要讓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認為幼兒園玩游戲就意味著浪費了時間;其次在幼兒自主的游戲中一定會有小小的安全事故發生,這更需要取得家長的理解。
二、真正的游戲比學知識重要
在這次觀摩活動中,通過觀看孩子們的活動,深切地體會到在安吉游戲中,孩子們才是游戲的真正主宰者,孩子們喜歡什么樣的游戲,孩子們從游戲中學到了什么,才是關鍵。那些石頭、木塊、沙土、竹梯、甚至是落葉、小草以及我們平日里認為廢舊物的東西,在安吉小朋友的游戲中,都能發揮著不同尋常的作用,他們沒有豪華的玩具,但是他們可以將不同的物品替代著他們在游戲中所需要的的各種游戲道具。
他們在游戲中學習交往、在游戲中學會探索、在游戲中發展語言能力、在游戲中學會解決問題、在游戲中動腦筋、想辦法……,沒有人教他去怎么做,怎么解決,也沒有強制他必須在玩中學會什么。就像丁海東教授講的:“游戲是最根本的意義在哪里。我們不能表面的看游戲讓孩子獲得了什么技能達到了什么標準或意圖,實現了什么目標。如果要那樣的結果,我們完全可以不通過游戲,讓孩子高效的快速的立竿見影式的掌握知識和技能,強迫式死記硬背式的。所以游戲的意義不僅僅是你掌握知識獲得技能,而是一種游戲精神。”孩子們在整個的游戲過程中是自由、快樂、放松的,沒有老師的控制,孩子們潛在能量在天天的游戲過程中都一步步被激發出來。這是游戲探索的最終目的。
三、相信孩子才是游戲的專家
剛開始在聽取朱園長的講座時,在視頻中看到孩子們從那么高的梯子上跳下來,感到真的有些擔心,心里在想,老師們一定做好了很牢固的防護措施,一定有好幾個老師在旁邊保護。可是當在觀摩中真實地看到的場景卻是這樣的:“幾個小朋友自由組合,無論是從搭梯子、鋪墊子,到爬上去往下跳,都不需要老師的幫忙,老師只是一個觀察者。只有幾個小朋友就玩得如此的樂此不彼,而且他們還會自己檢查搭的架子是否牢固,不時調整墊子距離的遠近,其中沒有爭搶,玩得非常有序。也許真的是”不催促“的過程更安全、在不斷的嘗試、探索中,才能成長、通過真實的實踐、操作,孩子們才會懂得怎樣最安全。
四、要讓孩子玩真正的游戲
什么是幼兒游戲?幼兒游戲是伴隨成長的活動,是自主自發的活動,是想象的活動,是開心快樂的的活動,是充滿學習和發展的活動,是自由的、開心的、愉快的。在安吉的游戲中,孩子們臉上的表情是興奮的、愉快的、放松地,專注的。每一個孩子都在忙碌著,孩子們可以把大大小小的石頭當成各種各樣的物品,來進行各種各樣的游戲,木板不僅可以當成搭建房子的材料,還可以當成蛋糕,當成刀子,當成滑板車等各種各樣的他們想要的東西;孩子想玩游戲,老師做的是給孩子提供了材料,讓他真實的去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無拘無束地玩,完全不用按照大人思維設計的去玩。這種幼兒完全自由參與,孩子們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構想游戲情節,才是真正的游戲。
安吉游戲告訴了我們:要做好游戲,老師就要閉住嘴,睜開眼,管住手,豎起耳。游戲才是孩子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孩子需要的是真正的游戲,把游戲真正還給孩子,把真正的游戲還給孩子,還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安吉游戲令我們羨慕,可是我更相信,只要我們的觀念轉變了,我們放手了,我們真正的相信孩子了,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更棒!
【篇2】安吉游戲觀察與發現感悟
“安吉游戲”作為近年來中國學前教育探索的典型代表,是一種“兒童在前,教師在后”的課程模式,其體現的生本思想、大課程觀、整合課程觀及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等充分代表了我國學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其“從知識儲備型教育到培養終生受益的品質教育”的轉變也充分符合世界學前教育發展的趨勢。
"安吉游戲"給了孩子最大的發展空間,最大程度激發了兒童的潛能,其所提供的開放環境是低成本高質量教育的保障。其對于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應對壓力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認知技能都至關重要。精神病學家斯圖爾特·布朗(StuartBrown)認為: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如果幼年時”沒有玩夠“,社交、情感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安吉游戲"的"放手",充分讓兒童與同齡人互動,孩子們逐漸會知道哪些東西是大家可以接受的,哪些是無法接受的,只有懂得和同伴交往并進行角色輪換,才能與同伴長期保持良好的關系,否則很快就會失去玩伴。孩子在玩耍過程中,很容易創造出富有想象力的玩耍方式,這可以使他們產生更多幻想,利于他們應對當前的困境,釋放壓力。
"安吉游戲"創造的"自然玩境",提供多功能、可移動、可組合的游戲材料,實現了游戲材料的功能最大化和區域功能的整合化。能給兒童帶來持久的興奮,當遇到挫折時,他們也不會像遇到數學難題那樣輕易放棄--這有助于培養他們堅持不懈的品質和談判技能。在于同伴玩的過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氛圍還需要一定的交流技巧--這也許是最重要的社交技能了。
"安吉游戲"的玩是一種"玩中學",佩萊格里尼認為,在角色扮演游戲中,"如果孩子們必須要提及眼前不存在的事物,那么他們就得用一些復雜的語言,以同伴能理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想要說明的問題"。當兒童將一個虛構的圓錐體遞給同伴,并問:"香草還是巧克力?"時,兒童必須從場景中獲得線索:"你想要香草冰淇淋還是巧克力冰淇淋?"。
"安吉游戲"中的教師要做的是去觀察兒童,然后讓教師去適應所觀察到的實際情況。從“放手游戲”到“分析游戲”最后到“回應游戲”。教師則是找到了一條“分步遞進”的專業成長路徑。
游戲環境的創設及游戲中的安全一直是時刻困擾教師的問題。“安全與風險”是相對的,幼兒具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小步遞進式的自我挑戰能避免危險,而運動能力是控制風險的基礎,幼兒的運動能力是在挑戰性運動中逐步提高的。
“安吉游戲”的精神就是“真”,做事情做得“實”,我們要做的是真正以兒童為中心,讓孩子充分表現自身,讓老師去讀懂孩子、發現孩子。
【篇3】安吉游戲觀察與發現感悟
我們教師是兒童的觀察者,而在過去教師只是兒童知識的傳授者。教師要學會聆聽,就要學會傾聽兒童的游戲分享;傾聽兒童的游戲故事并且記錄下來;傾聽兒童得游戲;傾聽兒童的觀察并且記錄。過去我們擔心游戲中兒童的學習問題,擔心兒童只是娛樂、傻玩、無聊重復。總是想方設法的去知道游戲,設計游戲。而現如今,我們老師應該每天都要觀察,并且游戲一小時以上,每天要聆聽記錄幾十個兒童講自己的游戲故事。牢記“真游戲就是真學習”這一真諦。維果斯基曾經說過:在游戲中,孩子的行為總是超出他的年齡,超出他通常的日常行為。在游戲中,他就像一個高高在上的人。程老師在講座中還講到,安吉游戲在打破舊殼的真游戲革命走了三大步。第一步,放手游戲,發現兒童節改變兒童觀。第二步,看懂游戲,理解兒童,改變教育觀。第三步,回應游戲,追隨兒童,改變課程觀。并且在有限的集體教學當中生成有游戲的教學,有意義的教學。
在最后,程老師提出了論證性的研討:以“安吉游戲分享教學”安吉為依據,分析論證。生成性教學與以往傳統的預設性,教學的區別與優勢。都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看到孩子們可以自主選擇游戲和材料,通過游戲,孩子們也真正體會到了游戲的快樂。當然,也發現很多的安全隱患,顧慮多多和責任多多,所以就限制了我們、局限了我們的游戲范圍。但是安吉游戲不一樣,就是要讓孩子自己去玩,老師只是旁觀者。安吉理念認為:不是為了孩子安全,就把不安全的因素排除掉,而是讓幼兒在不安全的環境中學習保護自己的能力和方法。
安吉確實能做到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探索與成長,體驗真正的游戲帶給他們的輕松快樂的氛圍,他們可以從游戲中體驗大家合作的快樂。我希望像安吉游戲這么好的游戲和理念值得推廣,值得讓更多的孩子擁有和體驗。安吉游戲真正把游戲還給了孩子,孩子們可以自由的選擇玩什么、怎么玩、跟誰玩。選擇自己最需要、最適合的游戲方式和難點,在游戲中老師要做的不過是閉上嘴,管住手,不去用成人的思維干涉孩子的游戲,孩子的工作。睜大眼,豎起耳去尋找孩子的閃光點和他們感興趣的地方,記錄他在游戲中的小困惑、小故事。安吉游戲中,老師要“閉上嘴巴管住手,睜大眼睛豎起耳”“把真游戲還給孩子”這是“安吉游戲”對教師的要求。我深深感受到安吉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魅力。
【篇4】安吉游戲觀察與發現感悟
早就耳聞安吉游戲的影響力響徹國內外,本次有機會親臨安吉體驗游戲的真諦,心中滿是喜悅,滿是幸運。邊聽、邊看、邊思、邊議,三天的風暴式培訓,足以顛覆我原有的集體教學模式。此時此刻,心里決心已定,回園后從我這個園長做起,相信孩子的潛力,真正放手兒童,把游戲真正還給孩子,用游戲并且是用真游戲點亮孩子的童年。
一、放下姿態,做兒童的觀察研究者
“安吉游戲”中教師角色的轉變,著實是我們目前一段時間內需要重點解決的事項。“觀察游戲、傾聽兒童、實錄自研、實錄互研、反思教研”,實實在在的研究讓我真正理解了“閉上嘴、管住手、瞪大眼睛、豎起耳”的含義。回園后,我第一時間向業務員長、骨干教師進行了二次培訓。老師們頻頻點頭,紛紛打下保票:“我們在不了解孩子的時候,絕不回應。我們的處方一定是在徹底了解孩子的前提上才能出口。”我相信,當我們把為師者的姿態放下來,一定也可以和安吉老師一樣,越發現、越退后、越知道要認真觀察孩子。
之前,我們幼兒園也在做游戲觀察記錄,那時總是覺得好難。培訓中聽到安吉園長的一番肺腑之言,才讓我醍醐灌頂。原來,安吉的老師和我們一樣,同樣不一定能一下子看懂孩子。安吉的老師比我們多的是鍥而不舍的精神,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甚至五六遍地聽孩子講才能聽懂。為了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她們用心地將孩子分享的內容和自己回應的部分都錄下來,既研究孩子,又研究自己回應孩子的夠不夠。會反思的老師定會快速成長,安吉的老師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不是我們不行,而是我們付出不夠。
這幾天,我一直在反思,作為園長,我應該怎么做?如今,我有了答案,我會先老師一步,學會傾聽孩子,當然同時不忘聆聽老師的聲音,為老師松綁,把無效的教研去掉,實實在在地引領老師,真實記錄孩子的游戲故事。一邊聽、一邊問、一邊記,但愿我們的這份用心,能敦促我們順利地做好兒童的觀察研究者。
二、無條件接納,做孩子和老師的支持者
說實話,在去安吉之前,我和我的老師們也常常擔心游戲中兒童的學習問題,擔心他們只是娛樂、傻玩和無聊重復,總是想方設法地去指導游戲、設計游戲。仿佛只有如此,才算是一名老師正經應該做的,才會問心無愧。如今,我們如夢驚醒,真游戲就是真學習。維果斯基曾經說過“在游戲中,孩子的行為總是超出他的年齡,超出他通常的日常行為,在游戲中,他就像一個高高在上的人。”就讓我們學著無條件接納我們的孩子,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成長路線快樂成長。
通過培訓,我們了解到,安吉打破舊殼的真游戲革命走了三大步:
第一步,放手游戲,發現兒童,改變兒童觀;第二步,看懂游戲,理解兒童,改變教育觀;第三步,回應游戲,追隨兒童,改變課程觀。這三步何嘗不是老師成長的必經過程呢?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那個允許并支持孩子自己解決班級餐具擺放難題的鄉鎮幼兒教師。鄉鎮教師在孩子們商討出辦法后,及時給予支持,他們在第二天餐前準備時進行了調整,老師和保育員阿姨根據孩子們商討的辦法將餐具放在了走廊里,并進行了嘗試。因為是孩子們自己共同商討的規則,所以孩子們在執行的過程中亦非常順利。在餐后活動的時候,老師問孩子們這樣改變跟之前相比怎么樣,孩子們自豪地說當然比以前方便,還不會碰到同伴。這一次餐具擺放整改行動,讓我們每個人都看到了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的辦法讓老師們都刮目相看。
作為園長,我開始反思自己以往工作中的行為。在以往的教學、管理工作中,我也總是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是另一種包辦代替,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們、老師們自己解決問題的權利。其實,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我們都應該跟在自主游戲中一樣更多地放手孩子、放手老師,睜大眼睛、豎起耳朵發現孩子、發現老師,學會束縛自己的雙手,讓孩子和老師都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無條件接納,做孩子的游戲支持者,同時也做老師工作的支持者,這真的很重要!
三、品味安吉五大關鍵詞,用愛為孩子撐起一片天
安吉游戲中有五大關鍵詞,分別是愛、冒險、專注、喜悅和反思。我特別欣賞第一個關鍵詞“愛”,因為愛是一切關系的基礎。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老師們愉悅工作的背后,是對孩子們無條件的接納和信任。做高水平的老師,就應該將愛視為人類發展和學習的真正條件,建立以愛為基礎的生態體系。這一體系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對兒童充分信任和尊重,充分支持和放手,讓兒童在有安全感的環境中盡情游戲,盡情探索。是愛讓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建立了信任關系。我想,正是因為兒童感到安全,感受到成人的信任時,所以才變得自信,感覺到他們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才不需要成人告訴他們該做什么。我相信,他們會意識到,愛就是我們無條件地接納!至于冒險這一關鍵詞,我一直很猶豫,不知如何在工作中推進。也許,真的像安吉老師所說的那樣,老師要退后,只要孩子還在探索嘗試,只要孩子不求助,老師就不介入。我們要允許孩子去冒險探索,讓孩子不斷試錯,才能培養出良好的直覺。我們要想辦法讓他們學會辨別什么是危險,哪些需要謹慎應對。讓兒童全身心投入到冒險的游戲中,學會堅持目標,忍受挫折,控制沖動,欣賞自我。
另外,我們看到,安吉游戲獨特的低結構、高探究的材料,是可移動、攜帶、組合、重新設計、排列、拆開又拼接的,有無限玩法的材料。這些材料允許開放的探索、無限的組合和最大的復雜性;安吉游戲的“放手”是所有精髓中的核心。“放手”二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談何容易?首先需要兒童感到安全,然后才會嘗試與他人一起游戲,才會做實驗,才會去冒險。沒有安全感,兒童就不愿也不會探索。放手告訴兒童,老師尊重和信任他們。當感到成人的信任時,兒童會變得自信,從而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兒童深度投入到復雜的概念、人際交往、自發的問題解決中,為發現和學習打開大門。真游戲給幼兒帶來深度快樂,促使兒童在好玩中自主解決問題。投入、冒險、喜悅為探索、學習和理解的旅程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能量。
我愿意帶著我的老師們,充分信任孩子,大膽放手,把游戲真正還給孩子,讓孩子們擁有真正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