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須參善知識,切須苦求,令心會解。
【第2句】:人生是個圓,有的人走了一輩子也沒有走出命運畫出的圓圈,他就是不知道,圓上的每一個點都有一條騰飛的切線。
【第3句】:人生是一場未知的旅行,途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皆在眸里。倘若,在亂花漸欲處,入眸的,不迷茫,在紛紛擾擾處入心的,不擾心。動若清風,靜若秋水,在安靜中享受每一天的精彩,那也定是人生的極致之美!
【第4句】:【禪語人生】幸福不是終點,幸福是努力走過的道路,路上遇到的愛與感動,路上遇到的風雨、挫折、痛苦一起構成了這條路。也是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明白了幸福的真諦。
【第5句】:【禪語人生】學會把自己的心態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點,多看別人的優點,讓傲慢的心變得謙虛恭敬,這樣您所處的環境自然就融洽了。
【第6句】:禪非意想,立意乖宗;道絕功勛,建功失旨。聞清聲外句,莫向意中求。轉照用機關,柄佛祖鉗錘。有佛處互為賓主,無佛處風颯颯地。心寧意泰,響順聲和。——《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7句】:-個偉大的人,并不是在每一個領域都令他人不可企及的人,而是能以謙卑的心態去做好生活中每一件平凡小事的人。
【第8句】:說話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因為太平常,很多人體察不到言語的重要性。佛家以口業為“患苦之門,禍累之始”。“五戒十善”中,“五戒”的第四戒為“不妄語”,具體為: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言、不綺語。
【第9句】:【佛家禪語情】竹春生筍,不離于春,即與母齊,等無有異,何以故?為心空故。修頓悟者,亦復如是。為頓除妄念,永絕我人,畢竟空寂,即與佛齊,等無有異。
【第10句】:這里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并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善于化解外界帶給我們的壓力與束縛,使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和、坦蕩。
【第11句】:在家菩薩于己妻所,應生三想,何等為三?無常想、變易想、壞敗想。。復生三想,何等三?是娛樂伴,非他世伴;是飲食伴,非業報伴;是樂時伴,非苦時伴。《大寶積經》卷八十二,郁伽長者會
【第12句】:無數人隨著起伏不定的命運和變幻莫測的生活時而升至頂峰,時而墜入深淵,但這都是生活的必經階段。跌宕起伏、起承轉合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古往今來大凡成功者,都曾經歷苦難命運的嚴苛歷練。
【第13句】:【禪語人生】諸事利弊共存,有利就有弊,有弊就有利,無無弊之利,也無無利之弊。利大于弊則揚之,弊大于利則棄之。權衡利弊,諸事順達。
【第14句】:【禪心佛語】衰莫大于心死,如果有人灰心失意時,我們就要鼓勵和安慰他,給他希望。人生道路有逆境也有順境,讓他對未來充滿希望,就是無上的布施功德。
【第15句】:所謂菩薩于能順憂喜分法,心無執著。于諸世法心不攝受。不高不下,安住不動。無欣無厭,無愛無恚,唯能隨順修習圣道。若諸菩薩成就此者,則名為舍覺分法。《大寶積經》卷五十三,菩薩藏會
【第16句】:要拾回“人性本善”的清凈心性,折服剛強、頑劣的眾生心,唯有以佛教智慧的教育及人事的錘煉,才能真正除惡存善,成為人格完美之人。
【第17句】:凡夫皆逐境生心,心遂忻厭。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若不忘心而但除境,境不可除,只益紛擾。——《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18句】:【禪心佛語】神經繃得太緊,生活枯燥無味;偶爾放松心情,善于調節為最;做事不求最好,但求問心無愧;做人踏實認真,勝過取巧捷徑;只要心態端正,一生快樂相隨。
【第19句】:【禪心佛語】良心對別人重要,對自己也重要。良心沒有成本,卻有價值。只要信念堅定,努力去做,就能做到。口說好話,心想好念,身行好事,就是良心的體現,良心會使人生得到慰籍和安享。
【第20句】:【一日禪語】真正的朋友,是在最黑暗的時候,陪你一起等天亮的人;真正的感情,是心在下雨的時候,甘愿為你撐傘的人。這個世上,能為你留到最后的人是最少的,更是最好的。
【第21句】:友情如果是十分,我愿意這樣珍存:三分是雪中送炭的相助,三分是惺惺相惜的欣賞,三分是淡如清茶的牽念,剩下一分是記得曾經那些純凈的美好。
【第22句】:【禪心佛語】涅槃是人生最后的歸趣,絕對最高的理想,且又是解脫安穩的境界,常住不變的實在,更是釋尊所大徹大悟之究竟真理,為全體佛教的中心思想。
【第23句】:【禪心佛語】生活中遭遇的所有的困難與挫折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培養我們的毅力和創造力,把我們打造成完美的人。
【第24句】:幸福不是誰的施舍,幸福是自我內心的一種提醒,幸福有個特征,若即若離,一旦粗心麻木,幸福卻容易錯過。所以需要自我拓寬心地的寬度,容留幸福的盤旋,幸福也就不再朦朧。
【第25句】:【禪心佛語】每天不小心看到自己或別人踏死蟲、螞蟻時,趕緊持此咒,它們就得到超渡,每天看到別人吃肉,或是自己不得不吃肉時,趕緊持此咒,來超渡它們廣結善緣。
【第26句】:當有慈心于天下,有慈心于佛,人罵不得應,不得恨。持慈心向天下。如獄中有系囚,常慈心相向,人處世間,亦當慈心轉相憐憫。《佛般涅槃經》卷上
【第27句】:矯謂“在塵不染,隨緣不變”,緣就是生活環境與條件,吃飯時吃飯,做事時做事,而這顆菩提心,既不為外境所轉,不為六塵所染,也不再因周邊的事物而生心動念。——耕云先生
【第28句】:【走過球場,仿佛還有歡呼聲在耳邊回蕩;走過教室,仿佛還有書聲在耳邊壞繞;這就是我們的母校,充滿著美好的回憶,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第29句】:【道家禪語】心靈越平靜、胸襟越開闊,越能夠感受人生的幸福與美好。人心貴在容納,貴在知足,貴在平和。不氣不急,才夠大方;不悲不憂,才夠堅強;不攀不比,才夠幸福;不惆不悵,才夠陽光。
【第30句】:時間是最好的良藥,當我們覺得力不從心的時候,不妨將一切交付給時間,讓我們把該忘記的都忘記,然后漫不經心地從一個故事走進另一個故事。
【第31句】:【禪心佛語】煩惱就像壓在我們身上的千斤重擔,就像絞索一樣纏繞著我們的身心,使我們不得自由,不得自在。學佛最終的目標是以解脫為歸宿,就是要解脫煩惱。解脫煩惱的當下就是現證涅槃。
【第32句】:生活其實很簡單,就在當下;修行其實也很簡單,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體現修行,修行中時時處于生活。生活的不如意,就是修行上的一點點精進,一分分增上。處處圓融,隨緣自在,自在隨緣,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修行。
【第33句】:【禪心佛語】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
【第34句】:生也注定,死也注定,從生到死之間的漫漫人生,注定要我們去跋涉。在這條跋涉的路上,我們一刻都無法停止心靈的顫動。
【第35句】:【禪心佛語】人要有勇氣,要有家庭和社會的擔當才是一個大寫的人;世上的事難有一帆風順,只有橫逆挫折;智勇雙全者,愈挫愈勇,用辦法化解困難,用智慧化解危機,用毅力堅持的最后,成為真正的贏家。
【第36句】:【禪心佛語】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思量災難苦,平安就是福;思量有錢苦,沒錢就是福;思量富貴苦,貧窮就是福。
【第37句】:【禪心佛語】當你的心中裝滿了陰霾,你的世界也就會隨之變得憂郁起來,處處變得暗淡無光;如果你摒棄怯懦,使自己內心充滿光亮,那么,你腳下的路也會漸漸地明亮起來。
【第38句】:【禪心佛語】世間八法是什么?愿獲得利養,不愿遭受衰敗;愿獲得快樂,不愿感受痛苦;愿獲得稱贊,不愿被人譏諷;愿獲得榮譽,不愿遭遇詆毀。修行人若沒有平息這世間八法,則沒有看破今世;若沒有看破今生,想解脫就難如登天。
【第39句】:【禪心佛語】如果不讓念頭固化,如果能夠認清念頭的空性,那么每一個在心中生起和消失的念頭,都能夠讓我們對空性的體現愈來愈清晰。
【第40句】:世事變幻,風云莫測,‘緣起緣滅,眾生在歲月的洪流中漸行漸遠,一路鮮花爛漫鳥語蟲鳴,也仍舊不能湮沒斗轉星移、滄海桑田的無常。承擔與放下都非易事,都需要勇氣與魄力,而做到提放自如、淡然處之,更非常人所能達到。
【第41句】:【禪心佛語】為人在世,一個“笑”字。笑對名譽,不爭;笑對邪財,不取;笑對生活,不求;笑對波折,不惱;笑對權貴;不卑;笑對人生,無拘;笑對得失,無憂。
【第42句】:【佛心禪語】人生宛若大夢一場,也象是在道路中摸索,如果迷失自己,做的是迷夢,走的是迷途,只知追逐短暫的幸福,當然無法發現自己掌中的明珠。所以,做人必須要認識自己。
【第43句】:真正的財富在自己的心里,心中生起滿足感,滿足感就是財富;心中生起慚愧心,慚愧心就是財富;心中生起禪定,禪定就是財富;心中生起智慧,智慧就是財富。
【第44句】:自古驕兵多致敗,從來輕敵少成功。自古圣賢多薄命,奸雄惡少皆封侯。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自古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自留地里撒屎尿,肥水不過別人田。
【第45句】:【禪語人生】在奔向成功的路途中,總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一千個放棄的理由。很多時候,勝利者的根本法寶,不是能力,甚至也不是智慧,而是信念和堅持。
【第46句】:【佛心禪語】不在意,最終體現的是一種修養,一種高貴的人格,一種人生的大智慧,那些凡事都與人計較的人,自以為很聰明,其實是以小聰明,干大蠢事。而不在意,乃是不爭之爭、無為之為,大智若愚,其樂無窮。
【第47句】:【禪心佛語】人生就象是一次長途旅行,一路走過,有上坡也有下坡,沿途有美景也有陷阱,有風雨雷電,也有烈日炎炎,有好人相助,也可能有壞人攔截,所以一切都要謹慎行事,防止中途迷失方向,走入岐途。
【第48句】:【佛家禪語】錢財,如果妥當使用,能讓我們邁向幸福;如果使用不當,會讓我們趨向痛苦。財乃一切善與惡的媒介,具有愛心與智慧之人,能善用錢財;自私與愚昧之人,則會使用不當。
【第49句】:有些人,沒信佛以前不信有天堂地獄,一直為貪圖欲念享受,做了很多損人不利己的事;一旦信了佛,又迷于有天堂地獄而貪圖功德,這麗者都是“迷”。——證嚴法師
【第50句】:【禪心佛語】慧緣上師說:要想得到別人的尊愛,首先要學會尊愛別人。盡管你覺得自己并不是重要人物,但只要你能尊愛別人,你肯為別人著想,自然會有人覺得你很重要,別人就會為尊愛你、與你合作,和你為友。
【第51句】:【禪心佛語】生活是一份理解和善意,并不是吃自己的榴蓮讓別人學會忍耐,生活的光明和希望在于每一個起心動念,向好的改變,才是和世界相處的最好方式,需要哪些大部分的固執,學會放棄。
【第52句】:釋迦牟尼能夠成為佛教的創始人,來源于他多年來的苦行,來源于他歷經苦難之后的靜思總結。苦難不是目的,醒悟才是開始。
【第53句】:心若調適,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凈安樂,道不失矣。《四十二章經》
【第54句】:我們在人群中,哪一個人特別有才能呢?世間并沒有一個特別能干的人,放大心胸來看,比我們賢能、有德的人比比皆是。學無止境、德無止境,道也是無止境的;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自謙。
【第55句】:諸佛所說深經,一切世間難信難受,微妙,難見,清凈無染,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為諸眾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維摩經》卷下,法供養品
【第56句】:【禪心佛語】時刻告訴自己:少為自己謀幸福安樂,多為別人做事情,廣結善緣,在善緣中,體會感恩知足的快樂。這也是我人生的目的。祖師大德這么過來,我也要這么努力。
【第57句】:前識滅時無有去處,后識續起無所從來。所以者何?本性空故。不生不死,不生不滅,真正之生命是超越無常、超越無我的。
【第58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當所有人都拿你當回事的時候,你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當所有人都不拿你當回事的時,你一定得瞧得上自己。這就是淡定,這就是從容。
【第59句】:常喝茶,少爛牙。多栽花,少栽刺。寡嗜欲,節飲食。忽見陌頭楊柳色。話激話,沒好話。集眾思,廣忠益。家無主,屋倒豎。居移氣,動移體。開誠心,布公道。看得破,忍不過。滿招損,謙受益。
【第60句】:【禪心佛語】能忘是福,能忍是貴,沉默是金,知足是慧。能寬懷處是解脫,何必事事過心頭。從容也好走歲月,包容即是菩薩行。
【第61句】:【佛心禪語】禪,活潑潑的對應,活生生的生活。可我卻不曾想過要寫一本生活禪的書。不寫,不因它無法體現孤輪獨照的絕待、兩刃相交的截然。不寫,也不因它缺乏機關不露的綿密、兵法嚴厲的森然。
【第62句】:【禪心佛語】佛是徹底圓滿覺悟的人,菩薩是發心成佛的人,自己喜歡那尊佛菩薩,就可以向哪尊佛菩薩祈愿。如理的祈愿,就如同想到自己的榜樣,能有力量、有方向、有希望。
【第63句】:用一種分別的心態去觀察生活,其實是為生活埋下了更多的傷害,所有的成見和傷痛,都會像往事一樣散在回憶里,煩惱是什么?那是擁有的不多想的太多,或者理解為,忘了和自己說句道歉,不是生活多么刺眼,而是自己忘記了原諒。
【第64句】:【禪心佛語】很多人常感嘆:時間很無情、過得毫無痕跡。其實,時間最平等,它能累積人生經歷;會利用的人,世間一切的歷史、一切活的寶物都在時間的寶庫里;不會利用的人,時間也可能成為罪惡的淵藪。
【第65句】:【禪語人生】我們每天都要保持喜悅的心情,保持喜悅的生活,歡喜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歡喜地面對每一分鐘。有了喜悅,生活中的牢騷就會煙消云散,一切妄想執著、人我是非都會一笑了之。
【第66句】:菩薩成就四法,得大財富,何謂為四?乞者不逆;于所施物不生愛惜;恒愿眾生獲多財寶;舍離諸見,順于正信。《大寶積經》卷-。,無垢施菩薩應辯會
【第67句】:【禪心佛語】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為他們的心里面也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潛意識:成功是不可能的,這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無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第68句】:【佛家禪語】佛教微博經典:不說人短,不思人過;不念人惡,不揚人錯。能過就是生活,能走就是道路。莫嫌路顛簸,世界本曲折。
【第69句】:生命這么可貴,難道我們不應該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快樂起來幺?而且我們并不是真的沒有獲取,我們獲取了別人的尊重和感激!
【第70句】:【禪心佛語】有奉獻意識會令人尊敬,有責任意識會令人感動,有進取意識會令人欽佩。坐上位置就要挑好擔子,只有挑好擔子的人才會得民心,才能積陰功。
【第71句】:【心靈禪語】采一縷陽光,溫暖自己;掬一捧清泉,滋潤自己;拂一袖花香,芬芳自己;看一夕霞光,絢麗自己。用一種好心情,活一回自己的美麗人生。
【第72句】:【佛家禪語】我們要尊重眾生的理由有三:-、過去的時候一切眾生曾經是父母;二、現在的時候一切眾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緣;三、將來的時候一切眾生是未來的佛陀。
【第73句】:【心靈禪語】路在延伸,風景在變幻,人生沒有不變的永恒。走遠了再回頭看,很多事已經模糊,很多人已經淡忘,只有很少的人與事與我們有關,牽連著我們的幸福與快樂,這才是我們真正要珍惜的地方。
【第74句】:【禪語人生】心之佛非世人眼之佛,禪道玄機非文可立,但悟其心。求禪心非故弄玄虛,其真理莫過于自然歸一。佛本無相,實乃心也;求佛見本心,尋回自我,如此而已。
【第75句】:一般人說:“理直氣壯。”師言:“理直要氣和。”一般人說:“得理不饒人。”師言:“得理要饒人。”——證嚴法師
【第76句】:【禪語人生】在新時代的單身女郎辭典里,恨嫁不是恨自己怎么還沒嫁出去,而是恨自己怎么還沒嫁給一個又有錢又英俊又專一還喜歡文學熱愛音樂的男人。所以,恨嫁的近義詞是:活該。
【第77句】:設一念與佛有隔,不名念佛三昧;若念念與佛無間,何勞更問阿誰。(明)澫益《靈峰宗論》卷四之一,《答卓左車茶話》
【第78句】:【禪心佛語】禪宗的法門特別重視對當下一念的把握。當下一念總持戒定慧三學,凈化身口意三業,息滅貪嗔癡三毒。由于我們沒有這個力量,才會用各種法門慢慢地消除自己的業障。消除業障不是空洞的話,要在日常生活中具體落實。
【第79句】:為什么我們會在與橫蠻的人相處時生氣呢?因為他的嗔心喚醒了我們的嗔恨之心。當你心中沒有這個習氣時,面對他們并非什么受不了的事;事實上,你會覺得世上沒有惡人。
【第80句】:佛祖說過,要包容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要學會忍受他,而不是改變他。所以,當你遇到讓你受不了的人和事時,你就應該告誡自己要冷靜、要寬容、要忍受,這樣你就會慢慢地平靜下來。
【第81句】:在許多人的心中,佛是至高無上、無所不能的,他擁有常人望塵莫及的智慧,總能輕而易舉地看透一切,他不食人間煙火、不為塵世所擾。對于凡人,所能做的就只有叩首膜拜。然而事實上,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第82句】:一顆真正的佛心可以無處不在,可以淡然無痕。以恬淡和包容的佛心對待萬事萬物,這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行。佛的超脫、平和、清新雅致,在喧囂的塵世中,為我們帶來一種性靈的體悟,一絲菩提的清涼,一分身心的安慰。
【第83句】:【禪心佛語】守的是什么呢?守“成”——過去的成績、成果、成功、成就。人一旦執著這些榮耀,就會更加保守,更加計較,反倒阻礙了自己的繼續前進。
【第84句】:【禪心佛語】人生或許就是相對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正如那些表面與內心的背道而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息息相通的。正是因為依存才有矛盾,而矛盾的本身正是證實了依存的表象。
【第85句】:【禪語人生】我們經常說佛、法、僧三寶,什么叫佛?佛就是覺悟的覺。當你覺悟了,你就是佛;你沒有覺悟,你就是眾生。你現在在哪一道,就是哪一道的眾生。所以你覺悟了,你就是佛。但是覺悟,有究竟,有不究竟,佛也有分證的。
【第86句】:平時,我們談生論死,侃侃而談似乎置生死于度外;平時,我們談名利如浮塵,恨不得視之為糞土。但是當死亡的恐懼、浮名的誘惑擺在眼前時,我們是否還能夠保持一顆平靜淡然的心,從容對待呢?
【第87句】:【禪語人生】學會掂量,切記不可“越位”,這也是智者立于世的精髓。不能認為凡事只有自己才可馬到成功手到擒來,他人純屬“跑龍套”當配角之輩,更不可認為你是事件的中心,要知道離了你這個地球照樣轉動。
【第88句】:【禪心佛語】世間人以「有」,來享受生滅法的人天福報;菩薩以「無」,來享受不生不滅,戒、定、慧的喜悅。
【第89句】:【禪心佛語】所謂門坎,過去是門,過不去是坎。生命的歷程,總是有很多門坎。門坎太高怎么辦,三個辦法:一是找個凳子;二是繞個彎子;三是掉頭換個低的。最簡單的,也是最智慧的。
【第90句】:井底之蛙,所見不大;螢火之光,其亮不遠。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貞婦愛色,納之以禮。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冷眼觀人,冷身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
【第91句】:【佛心禪語】不修令修——此處的“修”,乃是止與觀的雙運,即先止后觀或先觀后止的交替使用,使我們戒除貪執,離諸所緣,從而達到定慧均生。
【第92句】:白蟻精神:夏季,枝頭上的小鳥,就像報時的鬧鐘,飛高飛低吱吱叫個不停,它們不停地忙碌,目的何在,我們無法了解,只知道欣賞鳥語花香。
【第93句】:【佛心禪語】欲望使人失敗,無私令人成就;煩惱使人痛苦,覺醒令人快樂;執著使人束縛,放下令人解脫;無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證悟。
【第94句】: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人生,只要相信那就是自己最好的位置、最好的人生,無論遭際如何,都能活得很精彩。
【第95句】: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壇經·般若第二》
【第96句】:【禪心佛語】人生需要幾分心地的余地,生活的禪法就在于去面對周圍的人和事,能夠接納和包容,不是和煩惱兩敗俱傷,而是能夠終止和治愈傷痛,以信仰之名,化解誤解成見,活成一趟幸福旅程。
【第97句】:【圣經文案】322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林前1:18)
【第98句】:由于我們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們所看到、聽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絕對的真理。假如我們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聽到和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話,那么佛陀的圣道為誰起到何作用呢?
【第99句】:【禪心佛語】錢,讓我們追逐忙碌一生,身疲體倦;情,讓我們困惑迷茫一世,心累腹傷。到頭來,沒有多少東西真正屬于自己,沒有哪種感情永恒不變。看輕,是活著的必須,看開,是做人的智慧。
上一篇:抖音心情文案,絕對值得你收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