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雙休日,爸爸去賣菜。我說:“爸爸,我去幫你照看攤兒。”爸爸說:“你小孩家懂什么,在家里寫作業。”奶奶說:“秤砣雖小壓千斤,辣椒雖小辣人心。讓他去鍛煉鍛煉。”(河南·內鄉)
【第2句】:【一個巴掌拍不晌】(諺)比喻單方面的啟動引發不了矛盾沖突。也比喻勢孤力單的人成不了事。
【第3句】:閻王奶奶害喜病——懷鬼胎
【第4句】:光棍遇著無皮柴——對光棍
【第5句】:螞蟻啃象鼻——不識大體
【第6句】:緊著褲帶數日月——難過
【第7句】:【好馬不用鞭催】(諺)好馬上路,會自覺奔馳,不需主人用鞭催趕。 比喻有高度自覺性的人,做事認真負責,用不著別人指使督促。 也作好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槌。 快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錘。
【第8句】:【七十不保年,八十不保月】(諺)人上了七十歲,就難保一年能活到頭;上了八十歲,就難保一月能活到頭。指人老到七十八十,就要有生命隨時可能結束的準備。
【第9句】:【兵悚悚一個,將悚悚一窩】悚,無能。借指領導不力,連累 全體。類似的:主將無謀,累死千軍。社會學圖書:“行伍中 有一句俏皮話,道是兵悚悚一個,將悚悚一窩,誠為古今經 驗之談。從某種意義講,核心干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決定 著整個班子的水平和性質。”
【第10句】:【 翻臉不認人】記不住別人的好處,稍于自己不利,就鬧翻 了。成語:反眼成仇、六親不認。老舍《駱駝祥子》:“過河拆 橋,老頭子翻臉不認人,他們替祥子鳴不平。”
【第11句】:我和媽媽一起去看電影,走到半路上,媽媽忽然想起忘帶電影票了,我說爸爸會帶來的。媽媽說:“編個草鞋戳了腳,他那個馬大哈要再忘了怎么辦?還是回去拿吧!”(江蘇·射陽)
【第12句】:三九天穿裙子——又美麗又凍(動)人
【第13句】:【賣螃蟹的搭戲臺——架子大】見“搭起戲臺賣螃蟹——買賣不大,架子倒不小”。
【第14句】:【膽是嚇大的,力是壓大的】(諺)膽量是在承受驚嚇的過程中逐步變大的,力量是在承受壓力的環境中不斷增強的。指人的膽量和力量,都不是先天帶來的,而是后天鍛煉出來的。
【第15句】:八字才開筆——差一半
【第16句】:媽媽教我寫作文,連講了幾遍,我還是不會寫。媽媽生氣地說:“腦子生銹了?就是個木頭疙瘩,踢一腳也能翻三個過兒。”(安徽·濉溪)
【第17句】:躲過野牛碰上虎——個更比一個兇
【第18句】:老公雞叼骨頭——惹狗生氣
【第19句】:【抱一顆豬頭,還找不到廟門】釋義:比喻好人不擔心沒有人要,或有東西不擔心送不出去。例句:有一場好雨馬上種谷,我看你快找旁的哪組少人的參加吧,我不信抱一顆豬頭,還找不到廟門,你父子好手把呀。
【第20句】:【裝幌子】(慣)幌子:舊時店鋪門外懸掛的所賣商品的標志。比喻做出樣子給人看。也比喻出丑,出洋相。
【第21句】:變戲法的亮手帕——不藏不掖
【第22句】:【老牛力盡刀尖死】釋義:比喻辛辛苦苦為人出完了力,卻被人害了,落個悲慘結局。例句:白占魁為了自己沒有能當上社干部,竟能唱出“老牛力盡刀尖死,忠心為國不出頭”的秦腔發牢騷,高增福聽了簡直發嘔,唾了幾口酸水。
【第23句】:【十冬臘月的大蘿卜——凍心】(歇)十冬臘月:指農歷十、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臘月),一般是一年里天氣最冷的時候。凍:諧“動”。指思想、感情等發生波動,或產生了某種念頭。
【第24句】:【 秋風掃落葉】形容來勢迅猛,迅速掃除。張孟良《兒女風 塵記》:“救濟院的傳染病還在流行,孩子們像秋風掃落葉一 樣接連著死去。”
【第25句】:【黃連拌苦瓜——苦上加苦】(歇)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味苦,可入藥。苦瓜:本義味苦,轉指痛苦、苦難。形容苦難極其深重。 也作“苦膽拌黃連——苦上加苦”。
【第26句】:【河里無魚市上取】(諺)河里沒有魚,到市場上就能買到。指出產的地方缺貨,聚賣的市場上卻有的是。也指這里沒有那里有,要把眼界放寬點。 也作“河里沒魚市上看”。
【第27句】:狐貍精放屁——陘氣;妖氣;一股邪氣
【第28句】:綁倒的肥豬——只等死
【第29句】:【疏秧大肉,疏禾大谷】(諺)疏:稀疏。秧苗稀了,能使稻米豐滿;禾苗稀了,能使谷穗碩大。指種莊稼,禾苗宜稀不宜稠,稀田的產量勝過稠田。
【第30句】:【豆腐青菜,各人所愛】(諺)比喻各人志趣不同,追求不同,所走的生活道路也就不會一樣。
【第31句】:【夜貓子不黑天不進宅,黃鼠狼不深夜不叼雞】釋義:說明壞人看準時機才干壞事。例句:“俗語說:‘夜貓子不黑天不進宅,黃鼠狼不深夜不叼雞。’狗東西再來,它就得瞅上個空子才下嘴。”
【第32句】:小彬一到家,就喜歡指使這個干這,那個干那,而自己卻連活邊都不挨。別人說他是“自己懶又懶,喜歡充老板”。(江西·進賢)
【第33句】:鄰家的大伯辦了個養雞場,雞蛋卻舍不得吃一個。村里人議論說:“竹匠用的漏底筐,木匠睡的缺腿床;賣鞋老婆赤腳走,賣鹽老漢喝淡湯。”(河南·鎮平)
【第34句】:我愛好廣泛,什么都想試試,媽媽說我“十處打鑼十一處在,沒打鑼的地方也有你”。(四川·遂寧)
【第35句】:火鐮對火石——碰就發火
【第36句】:【話想三道,穩;繩捆三道,緊】(諺)三:多的約數。說話反復思考才能穩妥;捆東西多束幾匝才能緊牢。指說話貴在多想少說。
【第37句】:菜園里的辣椒——越老越紅
【第38句】:【下毒手】(慣)指使出殺人或傷害人的狠毒手段。
【第39句】:【饃熟該揭鍋】時機成熟,應采取行動。申躍中《掛紅燈》: “饃熟該揭鍋了,他隨即下了命令。”
【第40句】:破表——沒準兒
【第41句】:見著貓兒當老虎——大驚小怪
【第42句】:螞蟻緣槐夸大國——小見識
【第43句】:【拄棍要拄長,結伴要結強】(諺)指拄拐棍要拄長的,長的穩當;結伴當要結強的,強的可靠。
【第44句】:【臥土打井,立土打穿】(諺)臥土:土層是臥茬的。立土:土層是豎茬的。指臥土層打井,井壁堅實,不會塌方;立土層打穿,穿洞密實,經久耐住。
【第45句】:【入深水者得蛟龍,入淺水者得魚蝦】(諺)比喻敢冒風險、下大苦的,才有可能獲得大的成就;怕付出大的代價,就只能有小收獲。
【第46句】:茶館里開除的伙計——哪壺不開提哪壺
【第47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釋義:原指下棋。比喻當事人有切身利益,容易執著一端:旁觀者置身事外,能比較全面、清醒地觀察問題,判斷是非。例句:“從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姐姐細想;這寶硯雕弓豈不是天生地設的兩樁紅定?”
【第48句】:【笛子吹走了調,并不比木魚好聽】釋義:比喻好話說過頭并不好,要實事求是。例句:亂捧場沒啥意思。笛子吹走了調,并不比木魚好聽。表揚也要注意分寸。
【第49句】:一根燈草點燈——無二芯(心)
【第50句】:不管做什么,媽媽總是護著我。奶奶說:“這孩子讓他媽給慣壞了,成了豆腐掉在灰窩里,吹,吹不得;打,打不得。”(河南·新野)
【第51句】:【倒掛葫蘆順放瓢】(諺)葫蘆鋸成兩半,就是瓢。指葫蘆要倒著掛,瓢要順著放。借指凡處理事情,都有約定俗成的常理,不可任意違拗。
【第52句】:【 滿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不用語言表達,心意已很明顯。 “盡在不言中”亦可單用。臺灣林海音《曉云》:“當我回眸向 她無可奈何地一笑時,我們真是‘盡在不言中’了。”
【第53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還有一個一字之差的反版:“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卻截然相反,這是怎么回事呢?看看它的來龍去脈、發展變化就清楚了。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源自元代馬致遠《漢宮秋》一折:“教他受苦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無毒不丈夫”在元代用例很多。那么,它是怎樣由“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變成“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的呢?儒家認為,謙謙君子應該“溫良恭儉讓”,應該“己所不欲,先施于人”。而“無毒不丈夫”這一俗語顯然與儒家的君子標準相抵觸。產生這樣反叛儒家道德準則的俗語是需要有一定的社會思想文化基礎的,而元代平民社會中便具有這種基礎,因此“無毒不丈夫”這個俗語能夠得以生存并被廣泛使用。后來人們用正統的儒家道德觀念去改造這個俗語,結果是“毒”通過同音替換的方式被曲解為“度”,為了與“度”對偶,“恨”被換作“量”,“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訛變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但由于“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生命力太強大,影響太深,結果形成了流傳至今的“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應該有肚量,有志氣有作為的人該狠毒時就要狠毒,像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主題歌唱的那樣“該出手時就出手”。經過改造的“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境界雖高,使用率卻遠不如“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原因是高處不勝寒。
【第54句】:【天上的仙鶴,比不上手里的麻雀】(諺)仙鶴再好,那是天上飛的;麻雀再小,卻是握在手里的。比喻大而美的希望,不如小而實惠的利益可靠。
【第55句】:【屁眼里栽蔥——倒蒜】(歇)倒蒜:倒長著的蒜。蒜:諧“算”。指反過來算計別人的錢物。
【第56句】:【行家眼,如夾剪】(諺)夾剪:像剪刀形狀的夾取物件的工具。指行家觀察事物的眼力非常敏銳而準確。
【第57句】:燈草撐屋梁——做不了主(柱)
【第58句】:【請風光博笑臉】(慣)形容極力巴結、討好。
【第59句】:【打蛇打七寸】(諺)七寸:蛇的要害處,在蛇的頭之下,腹之上。打蛇必須打在它的致命部位——七寸上。比喻打擊敵人,要擊中他的要害。也比喻辦事要抓住關鍵。
【第60句】:人家的棺材抬自家——自討晦氣
【第61句】:【消停作好事】(諺)消停:從容做事,不慌不忙。指做事出錯,常由于慌亂;能從容舒緩,不急不躁,事情自然就做得圓滿。
【第62句】:【麥糠揩屁股】(慣)比喻做事情不利落,沒完沒了。
【第63句】:【 汗珠落地摔八瓣】形容干活用力,辛苦。成語:汗流浹 背。浩然《山水情》:“我一個人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兒拉扯 大的孩子,你一點力不費,一點情不領,就進了你家的門兒, 成了你家的人。”
【第64句】:老母豬拱地——嘴巴硬
【第65句】:【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諺)沒有農業,社會就不穩定;沒有工業,國家就不富足;沒有商業,人民的經濟生活就不活躍。指社會上離開哪個行業都不行。
【第66句】:【擺譜】“擺譜”指擺門面、擺架子、擺氣派。是常見的一種社會現象。那么,“擺譜”是怎么來的呢? 18世紀,清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歷史上稱之為“康乾盛世”。和平局面的出現,再加上清朝實行“攤丁人畝”政策,造成了人口的大量增加,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人口已首次超過四億,相當于解放初期的人口數量。人口的增加,造成了耕地面積的相對縮小,當時京師一帶地區情況更是突出,再加上人為因素,清朝統治階層八旗貴族在京郊跑馬圈地,搶占良田,因此,人們不得不開始向人口稀少的東北和西北移民。這些從北京一帶出來的移民,到達目的地后建立起了村落,安家落戶,繁衍后代。由于老輩家都有家譜,于是大伙坐到一塊,將各自家的家譜擺開,看看誰家的譜大,從而確立起不同家族在村里的地位。這就是“擺譜”。看來本義的擺譜和現代意義上的擺譜有相近之處,都是貪大。不過原意淡出,只剩鋪張和顯擺了。
【第67句】:【張家長,李家短】“張家長,李家短”這一俗語意思是特指那些喜歡說閑話的人。與張家李家并無關連,如同張冠李戴、張三李四一樣,都是一種借代。但在源頭上與張家李家并不是一點瓜葛也沒有,“張家長,李家短”就源自張獻忠與李自成。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后,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雙雄并峙,互爭雄長。在民間流傳有“張家長,李家短”的俗語,張獻忠為此很欣喜,認為這句話是在說自己的實力很強大,能長久。李家的戰斗力不行,是短命的,預示著自己必將戰勝李自成,取代明朝坐上皇帝寶座,因而樂不可支。其實這只是張獻忠的一廂情愿罷了。歷史便是最好的證明,事實上張家李家都不長,張獻忠一天皇帝也沒做上,李自成只做了四十多天的皇帝。
【第68句】:【隨風倒】(慣)形容沒有自己的主見,哪邊勢力大就倒向哪邊。
【第69句】:【伸出脖子挨殺】(慣)比喻坐等著任人宰割、欺辱。 也作“伸長脖子挨刀”。
【第70句】:【沒有金剛鉆,不敢攬瓷器活】修補瓷器,須用鉆石打眼。 此語意為:沒有把握,不說大話。類似的:沒有蘆葦葉,不敢 包粽子/沒有指甲,不攬蒜剝。王蒙《相見時難》:“俗話說, 沒有金剛鉆,就不敢攬瓷器活兒,我看中了,我娶定了,一切 條件由你!”
【第71句】:【老牛力盡刀頭死】比喻勤勞善良的人被害,結局悲慘。 柳青《創業史》:“白占魁為了自己沒有能當上干部,竟能唱 出‘老牛力盡刀頭死,忠心為國不出頭’的秦腔發牢騷,高增 福聽了簡直發嘔,唾了幾口酸水。”
【第72句】:籠中獸,網中魚——逃不了
【第73句】:【四面燒香,八面求佛】到處求人。《人民日報》( 1982,9, 18):“合江地區八個縣擴大經委權限,改變多頭領導,企業 辦事再不用四面燒香,八面求佛了。”
【第74句】:池塘里的泥鰍——翻不了大浪
【第75句】:我家煮了紅薯,我吃著可香了。爸爸說:“餅二十,饃十八,三里紅薯二里瓜。”(注:指香味飄散得遠。)(河南·滑縣)
【第76句】:【板上釘釘】(慣)板上釘釘子,十分牢固。1形容態度堅決,或說話算數,決不更改。2形容做事實在、牢靠。
【第77句】:【千行萬行,莊稼是頭一行】見“七十二行,莊稼為王。”
【第78句】:索賄人的口頭禪——研究研究(煙酒煙酒)
【第79句】:氣溫突然下降,晚上,媽媽匆忙在燈下給我趕做棉衣。爸爸在一旁說:“你就是狗伸舌頭不干活,雞蹺爪子沒奈何。”(注:天熱狗才伸舌頭,天冷雞才提爪兒。)(河南·內鄉)
【第80句】: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第81句】:猢猻跳上煎餅鍋——瞎蹦跶
【第82句】:老怕冬冷,少怕秋涼。
【第83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釋義:比喻各家有各家的難處。例句: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的家也不例外,也存在著矛盾。
【第84句】:【狗頭上頂不了四兩油】(諺)狗生性愛吃油脂,只要有點油脂,早被它吃得干凈。比喻淺薄的人一旦發跡,便會表現得非常輕浮。
【第85句】:【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慣)1形容知識豐富,通曉古今。
【第86句】:【愛他的,著他的】(諺)對誰偏愛、溺愛,就不免要受誰的制約,甚至受騙上當。指偏愛與溺愛,必定落得個被動的結局。
【第87句】:【說人話,屙狗屎】(慣)指說出的話像個人,做出的事兒卻沒人性。 也作“說人話不做人事”。
【第88句】:華佗治病——妙手回春
【第89句】:太陽落坡月上山——周而復始;接連不斷
【第90句】:【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沒有著落,沒有依靠。相關的:四面 不靠邊/八面不著地。成語:不著邊際、孤立無援。金近邁 《歐陽海之歌》:“有活路的人家,誰也不愿掛在這上不著天, 下不著地的山坳子里來。”
【第91句】:【 身在蕾營心在漢】關云長在曹操營中時,心里總想回到 劉備那兒去。借指表面上為一方工作,實際上為另一方著 想。古華《浮屠嶺》:“富灘雖說是你娘家,可你身在曹營心 在漢!這三國里的話你懂不懂?”
【第92句】:有一次吃飯時,我偷懶不想搬凳子,哥哥一站起來,我就趕忙占哥的凳子坐。媽媽看見了打趣地說:“搶窩里蛋,是個懶漢,別人一走,他就搶占。”(河南·新鄭)
【第93句】:【錢是一個一個上萬的,糧是一顆一顆上石的】(諺)石(da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錢必須一文一文地攢,才能上萬;糧必須一顆一顆地積,才能上石。指積少才能成多,積零才能成整。
【第94句】:【從來紈绔少偉男】(諺)紈绔(wanku):細絹做的褲子,借指富貴人家的子弟。偉男:有作為的杰出男子。指自古以來,凡是養尊處優的富貴子弟,很少有能成就大事業的。
【第95句】:【寡婦年】無立春節氣的年份南方叫“盲年”,北方則俗稱“寡婦年”。民間流傳“寡婦年”結婚不吉利,因此,無春之年的前一年末青年男女結婚的扎堆,而在無春之年結婚的較少。那么,“寡婦年”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呢?古人崇信陰陽,在古人的觀念中,陽是天,是男;陰是地,是女。一年四季都與陰陽相配,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秋為少陰,冬為老陰。于是分別為少男、老父、少女、老母。天地萬物的化育,與男女交媾生殖類同。春天陰陽平衡,就好比男女的和諧,正是生育季節。無“立春”之年被稱為“寡婦年”,與古人的上述認識有關。一年之中無立春,即無陽氣來臨。無陽為孤陰,不生。于是,無陽,即無男相配,自然就是寡婦。所謂“寡婦年”,來由在此。其實,某年中無“立春”并非天道。而陽歷是年年有春,無春之年只存在于陰歷,因為陰歷閏年有13個月,這就造成可能一年之中無春的年份。因此,“寡婦年”的說法純屬附會。
【第96句】:【推倒油瓶不扶】(慣)比喻不管閑事或見急不救,在一旁看笑話。 也作“油瓶倒了不扶”。
【第97句】:【馬屁拍在馬腿上】(慣)比喻討好別人卻不合人心意yipinjuzi.com,反而討了沒趣。 也作“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
【第98句】:【家有患難,鄰保相助】釋義:一家遇到災難,鄰里就會給予幫助。例句:“常言道:‘家有患難,鄰保相助。’……吃人暗算,弄出這等事來。……奴沒奈何,請將大官人來。”
【第99句】:老鼠嫁女遇老貓——先喜后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