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兩只船合使一篷風】(慣)比喻兩人同時得到一人的幫助。
【第2句】:不拉胡琴只吹簫——光在鼻孔里出氣
【第3句】:【打蛇先打頭】釋義:比喻打擊敵人或壞人要擊中要害。例句:“打蛇先打頭。”這是一句俗話。跟敵人斗爭,要打就打在敵人的太陽穴上,陶家媽媽上午還說了的。
【第4句】:【實棒槌灌米湯——寸水不進】(歇)本指一點兒水也灌不進去,轉喻一句話也聽不進去。
【第5句】:【捉刀】“捉刀”,現在指代替別人做文章。源出南朝劉義慶主編的《世說新語·容止》,而發明捉刀的人就是三國時期的曹操。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曹操滅掉袁紹平定北方后,聲威大振,晉封魏王,許多少數民族部落紛紛歸附,匈奴也派使者拜見曹操。但在高大的匈奴使者面前,曹操覺得自己長得有些呵磣,“不足雄遠國”,弄不好會損害國家形象。決定找大臣崔琰做自己的替身。崔琰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身材高大。曹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崔琰,崔琰也滿口答應了。于是,曹操讓崔琰假扮自己接見使者,而他自己卻“捉刀”扮成護衛站在崔琰旁邊。等朝見完畢,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聽他對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說:“魏王看起來很有威嚴,但是站在座榻旁邊的那個拿著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看來這個使者真是慧眼識英雄,崔琰雖然帥氣,但還是敵不過曹操的霸氣。其實,曹操是多慮了,據《魏氏春秋》記載:“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發。” 曹操的“捉刀”演變成代人寫文章或頂替別人做事的意思了。現在,“捉刀”的含義又有所發展,“槍手”是不是從“捉刀”變化來的呢?
【第6句】:舞臺上的嗚槍——打不死人
【第7句】:【成大事者,不惜小費】釋義:辦大事的人,不在乎花些小錢或受些小的損失。例句:“難得尋下這房舍兒。……常言‘成大事者不惜小費’。”
【第8句】:爸爸的工作很忙,顧不了家,家里的重擔全壓在了媽媽肩上。媽媽卻樂呵呵地不覺苦,還打趣說:“嫁給皇上當娘娘,嫁雞隨雞住草房。為這個家,再累也心甘啊!”(河南·泌陽)
【第9句】:戲園子失火——徹底垮臺
【第10句】:唱戲不拉胡琴——干嚎
【第11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廟】人跑了,其他東西跑不了,不怕他跑 了。清代《儒林外史》:“你不要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 然有個料理。你明日到我寓處來。”
【第12句】:【結婚戒指】戴上戒指,美觀大方,且顯示富貴。然而,戴戒指是有講究的,不能瞎戴,如果隨意戴上,很可能會鬧出笑話。戒指自古以來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因此它的戴法頗有講究。一般而言,從大拇指到小拇指的順序,戴戒指的意義分別是:生、死、定、嫁、離。按照我國的習慣,訂婚戒指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結婚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若是未婚姑娘應戴在右手的中指或無名指,否則,就會令許多追求者望而卻步了;離異單身女人會把戒指戴在小拇指上,以引起別人的注意。為什么結婚戒指必須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呢?相傳無名指與心臟相連,最適合發表神圣的誓言,用戒指套住了所愛的人的無名指,就可以留住他(她)的心了,戴在上面的戒指可以是“心心相印”。而且無名指上有重要穴道,戒指戴其上可以適度按壓肌肉,有安定情緒之效。按西方的傳統習慣來說,左手上顯示的是上帝賜給你的運氣,它是與心相連的,因此,將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義的。通常把戒指戴在左手上,也是因為一般較少的勞作,不會碰壞戒指。
【第13句】:表哥偶爾考出一個好成績,就會得意洋洋地在家人面前炫耀。媽媽說:“你真是關公面前耍大刀,華佗面前論草藥。也不買二兩棉花紡一紡,家里的幾個表兄妹,哪個不比你的成績好?”(湖南·長沙)
【第14句】:劉備對孔明——言聽計從
【第15句】:二月二拜年——瞎拜(瞎掰);瞎獻情
【第16句】:【君子成人之美】謂應幫助別人,成全別人。臺灣瓊瑤《月 朦朧鳥朦朧》:“又覺得自己做得好漂亮,好大方,好有風 度——君子成人之美!”
【第17句】:【有志者事競成】指有堅強意志的人事業終究能夠成功。典出《后漢書·耿弁傳》。東漢初年,山東豪強張步占據青州十二郡,勢力強大而且氣焰十分囂張,光武帝劉秀派大將耿弁前去討伐。耿弁頑強作戰,接連獲勝。在戰斗中,耿弁被箭射中大腿,他強忍劇痛,悄悄拔刀把箭截斷后繼續戰斗,耿終擊潰張步。劉秀大喜,親自到臨淄慰勞軍隊,并夸贊耿弁說:“將軍從前在南陽時曾主動請戰,當時我擔心難以成功,便沒答應。現在看來,將軍是有志者事競成啊!”從此留下這句BBB。
【第18句】:【大廟不收,小廟不留】(慣)形容孤苦無依,無人收留。 也作“大廟不收,小廟不要”。
【第19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慣)形容花費了極大的力氣。
【第20句】:【狐貍總要露尾巴】(諺)不管狐貍怎樣善于隱藏,肥大的尾巴總要顯露出來。比喻人群中的惡類,無論怎樣奸詐,終究要露出他的劣跡丑態來。 也作狐貍的尾巴總是藏不住的。 狐貍再狡猾,尾巴藏不住。
【第21句】:【高鳥盡,良弓藏】(諺)指高飛的鳥射盡,良弓就收藏起來不用了。 比喻功臣良將出生入死打天下,及至政權穩固,最高統治者便會排斥殘殺他們。 也作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第22句】:【像斷了線的風箏】比喻,飄蕩不定,或關系斷絕,一去不 返。清代《鏡花緣》:“只覺身如蟬翼,悠悠揚揚,飄飄蕩蕩, 登時間不知不覺,倒像斷了線風箏一般,落了下來。”
【第23句】:【菜沒鹽無味,話沒理無力】(諺)做菜要是不放鹽,這菜吃起來就沒味道;說話要是不占理,就沒有說服力。指說話要人信服,必須有理有據。
【第24句】:【 砍倒蒿子顯出狼】指徹底暴露。成語:原形畢露。申躍 中《掛紅燈》:“砍倒蒿子就顯出狼來了!除了搶的,就是偷 的,最后一棵也跑不了。”
【第25句】:【趕鴨子上架】(慣)鴨子本不會爬高,卻硬趕著它向高高的架子上爬。比喻強逼別人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也作打鴨子上架。 拿鴨子上架。
【第26句】:【偷雞貓兒性不改】(諺)比喻品質惡劣的人,走到哪里都會顯露出惡劣的本性來。 也作偷食貓兒性不改。 偷嘴貓兒打不改。
【第27句】:【吃著碗里,望著鍋里】沒吃完就想盛,謂老不滿足。成語: 得隴望蜀。古華《浮屠嶺》:“男人家心野,總是吃著碗里,還 瞟著鍋里,可是秀秀馬上就發覺自己是錯怪了。”
【第28句】:小明常因回家晚而受媽媽批評,這回他又回家晚了。媽媽說:“說你多少遍了,就是記不住,牛教三遍也知道走犁溝了。”(四川·渠縣)
【第29句】:錐子藏在鐵盒里——不露鋒芒
【第30句】:【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指失去憑借,不能發揮 作用,而被欺辱。清代《醒世姻緣傳》:“我家里也有二三千 金的產業。只是一時‘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深坑被犬欺’! 你只留我口氣兒,你們的便宜。”
【第31句】:【屬暖水瓶的——外頭冷.里頭熱】見“暖水瓶兒——外面冰涼,里邊熱乎”。
【第32句】:【一人向隅,滿座不歡】某一人悶悶不樂,影響眾人情緒。 清代《兒女英雄傳》:“久之,那些同寅,也覺得他一人向隅, 滿座不歡,漸漸的就有些聲氣不通起來。”
【第33句】:【把鼻子氣歪了】(慣)形容人特別生氣。
【第34句】:【槽頭買馬看母子】(諺)母子:偏指生崽的母馬。指要買馬駒,先看母馬咋樣。借指要知閨女的為人,先看生養管教她的娘親是什么樣的人。
【第35句】:【只借不還,再借就難】(諺)指借人東西不歸還,自然再借時就借不到。
【第36句】:【 死店活人開】做事會想辦法,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類似 的:死秤活人掌。清代《歧路燈》:“死店活人開,你看我三人 一路,怕些什么?”
【第37句】:躲過棒槌挨榔頭——禍不單行
【第38句】:【屙到人頭上拿尿洗】(慣)比喻欺人太甚。
【第39句】:【老貓不在家,耗子上房笆】釋義:房笆:鋪在房椽子上面的葦箔(b。)、秫秸等。比喻沒有人管束了,便任意胡來。例句:牛大嬸:“對!‘帥不離位’真不假,看你們這‘老貓不在家,耗子上房笆’了。”
【第40句】:有很長時間姑姑沒有來看奶奶了。奶奶嘆道:“唉,娘疼孩子不顧命,孩子疼娘沒有空。真是天高指不住星星啊!”(河南·登封)
【第41句】:【錢是奴才,用了還來】(諺)奴才:舊時賣身供主人役使的人。指錢財就像奴才一樣,是供人使用的,花了還會來,不必過于看重。
【第42句】:【拿八人轎也抬不出去】(慣)八人轎:八個轎夫抬的大轎子。比喻打定主意,堅決不走。
【第43句】:【打保票】(慣)保票:舊時為他人的行為或財力作保證而寫的字據,也叫保單、包票。指對事情的成功有絕對把握。 也作打包票。 打保單。
【第44句】:刮風不下雨——空響(想)一場:鬧個好聽的;虛張聲勢
【第45句】:我在門外玩,不小心碰倒了比我小三歲的小弟弟。他爬起來就往我臉上抓,抓得我鮮血直流。奶奶看見了心疼地說:“你真是麥秸垛怪大,壓不死老鼠。”(河南·內鄉)
【第46句】:癩蛤蟆蹲門檻——想裝石獅子
【第47句】:【醉死也不認酒錢】(慣)比喻在事實面前死不認錯或死不認賬。
【第48句】:竹篾織的鴨子——沒心肝
【第49句】:【雜燴】“雜燴菜”是河南的特色菜。所謂“雜燴”,就是把白菜、粉條、白豆腐、油炸豆腐、肉丸子等放在一起,再加上蔥、姜、香菜,以及其他佐料熬成一大鍋。味美香濃,甚是好吃。吃時,一人一碗,或配蒸饃,或配白米飯,既簡單方便,又經濟實惠。因此,“雜燴菜”擴大了地域,北方大部分省份都喜歡吃這樣的“大鍋菜”,特別是在農村,紅白喜事必不可少。民間傳說,雜燴菜起源于宋代。據說南宋時朱敦儒為兵部侍郎,因主張抗金,被奸相秦檜免職,回河南老家,這一年,時逢朱敦儒六十壽辰,就在準備壽宴時突然從京城臨安傳來消息說,抗金元帥岳飛被奸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于風波亭。朱敦儒無心慶壽,又不能讓赴宴的人餓肚子,就吩咐家廚:“今日不飲酒,只把備好的疏菜熬在一起,一人一碗,配上蒸饃端來即是。”眾人聽說岳飛被害之事,都難過得吃不下飯。朱敦儒就說:“這碗熬菜中的丸子就當是秦檜的頭,油炸豆腐就當是秦檜的肉,粉條就當是秦檜的腸子。”大家聞聽此話,紛紛拿起筷子,頃刻之間就把一碗熬菜吃了個精光。吃完之后,眾人給這道菜取名“雜檜菜”。因為此菜味道香美,就流傳開來。又因為這道菜是將各種雜七雜八的菜燴在一起做成的,所以就將它叫做“雜燴菜”了。另有一說,雜燴菜起源于福州。當時福州有一名廚,聽說岳飛被秦檜誣陷而死后,特意取用多種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雜檜”的菜,“雜”的意思雜種,“燴”與秦檜的檜同音。經考證,朱敦儒(1081-1195)字希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曾官至兵部郎中。1142年岳飛被害時,正在臨安樞密行府諮議參軍任上,七年后致仕。但1155年,因秦檜之子秦嬉喜好詩歌,起用朱敦儒之子為刪定官,朱敦儒為鴻臚少卿。秦檜死后,敦儒也去職。“談者謂敦儒老懷舐犢之愛,而畏避躥逐,故其爺不終。”因而民間傳說朱敦儒發明“雜燴菜”并不可信,而且宋時番薯還未傳人中國,當時還沒有粉條。而起源于福州之說,也沒有歷史根據。但是“雜燴”菜確實是河南菜肴的重要代表,流傳千年,影響很廣。宋金戰爭中,河南地區是主要戰場,人們飽受戰亂之苦,對岳飛十分愛戴,因此對秦檜的氣憤情緒是真實的,最有可能的是“雜燴”確實是在痛罵秦檜,其發明者應是河南百姓,這個故事在流行過程中又附會了故舊鄉賢,附會到朱敦儒頭上的可能性較大。
【第50句】:【一個人是龍,挑不起天來】一個人能力再大,總是有限的, 不能包辦一切。陳登科《淮河邊上的兒女》:“你一個人是 龍,也挑不起天來,獨拳難打虎,你走了,我心里這塊石頭就 放下來了。”
【第51句】:【慷他人之慨】用別人的財物做人情,自己并無愧色,卻顯 得很慷慨大方。明代《二刻拍案驚奇》:“滿生總是慷他人之 慨,落得快活。”
【第52句】:【銀樣镴槍頭】(慣)镴(la):錫和鉛的合金,質軟。形容中看不中用。
【第53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釋義:水能使船航行,也能使船翻沉。比喻百姓可以扶持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例句:想到這里,嘴里不禁冒出唐太宗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句BBB,心也隨著越發緊縮了。
【第54句】:【 手中一鳥,勝過枝上二鳥】重視實際,到手的才能算數。 或說:一鳥在手,勝于二鳥在林/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握。 海外叢甦《獸與魔》:“哈瑞人雖愚昧,但實際,他相信‘手中 一鳥,勝過枝上二鳥’。”
【第55句】:【花開能有幾日紅】釋義:感嘆青春短暫。例句:舒海力哈哈一笑,轉了話題道:“花開能有幾日紅?你的庫瑪丹多大了?”
【第56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諺)指人只有到了生死關頭或貧富貴賤發生根本變化的時候,才能辨別出發情的真偽與深淺。 也作一富一貧,乃見交情;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一死一生,乃見交情。
【第57句】:【聰明反被聰明誤】(諺)聰明:智力高,理解力強。指聰明人往往自恃聰明,對己不加檢點,拒絕他人建議,結果反而做出蠢事,害了自身。
【第58句】:【女大十八變】謂女孩子從小到大變化多,且有“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之說。 “女大十八變”這個俗語,本謂龍女神通廣大,善于變化。語出《景德傳燈錄·幽州譚空和尚》:“有尼欲開堂說法,師日:‘尼家不用開堂。’尼日:‘龍女八歲成佛,又作么生?’師日:‘龍女有十八變,汝與老僧試一變看”’。后轉義到民間指女子從小到大容貌、心理等變化很大。
【第59句】:【初生牛犢不怕虎】這一俗語比喻年輕人大膽勇敢,有創新精神。此典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原句是“初生之犢不懼虎。” 東漢末年,劉備的大將關羽率軍襲擊曹操的襄陽和樊城,打得曹軍退守樊城。曹操便派于禁和龐德前去增援。龐德領兵來到樊城腳下,與名將關羽展開了激烈的戰斗。龐德是員勇將,且年輕氣盛,和關羽大戰一百多回合,分不出勝負,雙方各自鳴金收兵。關羽退回營寨后,對關平說:“龐德刀法很厲害,是個對手。”關羽還說:“俗話說,初生之犢不懼虎。”龐德雖然勇猛,但缺乏經驗。當時正是秋季,陰雨連綿,河水猛漲,于是關羽采用水攻戰術消滅了曹操派來的七路援軍,擊殺龐德。龐德是第一個不怕虎的牛犢。
【第60句】:【渾身是藝難遮冷,滿腹文章不療饑】(慣)指人雖有才華,卻不能養活自己。
【第61句】:【前人栽樹,后人修剪】釋義:比喻前人開創的事業,后人要鞏固、發揚光大。例句:那年月,老一輩鬧革命啃草根、吃皮帶,還要流血犧牲;現在咱吃細米、嚼白饃,只不過多流幾身汗。這就好比“前人栽樹,后人修剪”。
【第62句】:【逢人且說三分話】(諺)對人,特別是對初次接觸的生人,說話只能說三分,絕不可毫無保留地傾訴心里話。指和人說話要做到多想少說,慎而又慎。 也作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人前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第63句】:我雖然總愛花零錢。可有時一天只花一角錢。媽媽說:“一角錢?燕子銜泥壘大窩。”(山東·昌樂)
【第64句】:耗子哭貓——假惺惺
【第65句】:【屋里點火外頭亮】(諺)比喻避著人在自己家里做事,四鄰八舍的人其實知道得一清二楚。
【第66句】:既會殺豬又會做飯——多面手
【第67句】:【過獨木橋】(慣)獨木橋:由一根木頭搭成的橋,比喻艱難的途徑。 指走艱難的道路。 也作“走獨木橋”。
【第68句】:足球隊員——不用手(守)
【第69句】:【千虛不抵一實】(諺)指最有說服力的,無過于真實。 也作“干虛不如一實”。
【第70句】:【實話好說,謊話難編】(諺)指實話實說,自然流利,毫不費力,而編造謊話,生拉硬扯,往往難以自圓其說。 也作“真話好說,謊話難編”。
【第71句】:心里頭結冰塊——涼透了
【第72句】:【疾風知勁草】“疾風知勁草”與“烈火識真金”一樣,用來形容只有經過一番考驗才能分曉是非真假,辨別忠奸曲直,結識真正朋友。它典出劉秀。疾風知勁草這個典故是有關劉秀與王霸的故事。王霸是河南潁陽的地方豪強,但他一直不甘心只做個地方上的小官。適逢劉秀起兵路過潁陽,王霸就帶領自己的門客投奔劉秀。劉秀起兵并不順行,他赤手空拳渡過黃河,抵達河北后遭遇到諸多不順,處境非常危險,先前和王霸一起投奔劉秀的幾十個門客都陸續不辭而別,只剩下王霸忠誠地為劉秀效力。劉秀感激地對他說:“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 一次,劉秀倉皇躲避自邯鄲追來的王郎,王霸更是舍命相伴。追兵把劉秀等人逼到滹沱河邊,眼看就要追上,劉秀的偵察兵報告說河水太深,沒有船無法渡河。這時王霸為穩定軍心,就扯了個謊,告訴大家河結冰了可以踏冰過河。等劉秀人馬到了河邊,河果然結了冰,更為神奇的是等他們過了河,冰立刻就化了,擋住了追兵。此乃與“泥馬渡康王”一樣神奇。真龍自有天助。自此,“疾風知勁草”廣為流傳,就連唐太宗李世民也引用過:“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第73句】:吃了胡椒啃甘蔗——嘴甜心辣
【第74句】:【東山看著西山高;真到西山,西山還不到東山的腰】(諺)人在東山,總羨慕西山高;到西山一看,卻比東山矮得多。借指不務實的人見異思遷,結果只落得個失望與悔恨。
【第75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釋義:依賴別人靠不住。例句:“……人家說我命苦,是命苦;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靠樹樹歪,一心靠社會主義,可生產隊又說我是累贅……”
【第76句】:滿天烏鴉———片黑
【第77句】:【三十年前子靠父,三十年后父靠子】(諺)指人在三十歲以前,要靠父親養活、扶持,兒子得聽從父親的指使;三十歲以后,父親要靠兒子關照,自然是兒子說話算數。
【第78句】:【吃酒的望醉,放債的圖利】(諺)喝酒的總想圖個一醉方休,放債的總想得到豐厚的利息。偏指放債圖的是牟利。 也作“吃酒望醉,放債圖利”。
【第79句】:【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釋義:只看見利益,卻看不見危害。例句:“每見世人惟利是趨,至于害在眼前,哪里還去管他。所以俗語說的:‘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
【第80句】:【快刀斬亂麻】(慣)比喻用干脆利索的辦法解決復雜難辦的事情。 也作快刀斷亂麻。 快刀砍亂麻。
【第81句】:屬夜貓子的——窮叫喚
【第82句】:【上邊動動嘴,下邊跑斷腿】瞎指揮,形成混亂。相關的:上 邊放個屁,下邊一臺戲。古華《浮屠嶺》:“公社主任梁友如 親自把這一光榮任務布置給田發青。真是上邊動動嘴,下 邊跑斷腿,田發青可作大難了。”
【第83句】:【一手遮天,一手蓋地】掩蓋真情,包辦一切。袁靜孔厥《新 兒女英雄傳》:“人成了這樣子,這可怎么說?咱們也不能一 手遮天,一手蓋地啊!”
【第84句】:一天中午,我在屋里寫作業,小弟弟在床上睡覺,媽媽在家門口織毛衣。一會兒,弟弟醒來,一看媽媽不在,就哇哇地哭起來。媽媽聽見了,馬上從外面跑了進來。奶奶看見了,笑著說:“真是孩子娘,耳朵長。”(河南·林州)
【第85句】:肚里吞金——有內才(財)
【第86句】:【 有天理有國法還有人情】講道理,執法,也要照顧人情。 意即不能不考慮人際關系。李準《李雙雙》:“這算貪污工 分?有天理有國法還有人情呢!你以后少跟他后面跑!少 家失教的樣子。”
【第87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釋義:公開的打擊容易對付,暗中的襲擊難以防備。例句:“偷魚的要是個行家,就該從咱們爺兒倆眼皮下把魚偷走,不到那;面\魚塘去。”“為什么?”“明槍容易躲,暗箭最難防呀!”
【第88句】:【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友好不是單方面的,要雙方相 互真誠相待。成語:將心比心。張恨水《啼笑因緣》:“從今 以后,我才知道人心換人心這句話是假的,不過是金子換人 心罷了。”
【第89句】:【清水煮掛面——有鹽在先】(歇)掛面里攙有少量食鹽。鹽:諧“言”。指事先把該說的話說清楚。
【第90句】:【不怕路遠,只怕志短】(諺)比喻只要有志氣,有決心,就不怕艱難困苦。
【第91句】:【握手】“握手”是一種禮節,表示親近或友好。這種禮節已流行全世界,這么普及的禮節,是怎樣形成的呢?握手的產生可追溯到人類還在刀耕火種的原始年代。那時,在狩獵和戰爭時,人們手上經常拿著石塊或棍棒等武器,如果遇見陌生人,大家都無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并伸出手掌,讓對方撫摸手心,表示沒有藏著什么武器。這種習慣一直延續下來,并演變成在分別、會晤或有所囑托時以表示親近。看來,握手與碰杯一樣,都是從釋疑到友好。
【第92句】:【螞蟻雖小,力能搬山】(諺)螞蟻雖然小,可它們能團結,有耐力,連山都能搬動。比喻弱小者只要團結一致,堅持不斷,就能辦成大事。
【第93句】:啄木鳥治樹——全靠嘴硬;入木三分
【第94句】: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我想把毛衣脫掉。爸爸說:“不要急著脫毛衣,俗話說‘春捂秋凍,少生疾病’。”(河南·魯山)
【第95句】:【以書為御者,不盡于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達于事之變】(諺)御:駕御。制:裁斷。以書本上的知識駕御馬,不能盡情發揮馬的性能;以古代的法制治理當今社會,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指不能迷信書本,泥古不變。
【第96句】:老鱉吞秤砣——好狠的王八,鐵打的心
【第97句】:【餓得死懶漢,餓不死窮漢】(諺)指人不怕窮,只怕懶,勤勞苦干,就不愁生活不下去。
【第98句】:【摔碟子摔碗】(慣)形容摔摔打打,亂發脾氣。 也作摔盆子砸碗。 摔桌子砸板凳。 摔盆子摜碗。
【第99句】:【豬貪別人槽】想占別人的好處。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 狗》:“弓著個腰,上別人的槽頭搶食吃。怎么不讓你一口氣 上不來噎死!”
上一篇:歇后語文案果斷收藏!
下一篇:夢想的文案,句句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