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個人,能否胸中有分曉,可看出其價值取向與思維水平;能否語言存溫厚,可看出其胸襟豁達與道德水準。
【第2句】:【圣經文案】253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4:24)
【第3句】:與其背著包袱彎腰受罪,不如放下包袱享受生活;與其徒勞地抱怨命運不公,還不如淡定從容地笑對人生。學會放下,人生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第4句】:一個渴望自己真正在人生事業方面有所發展的人,就會從失敗中找出原因,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不要再打翻牛奶,他就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第5句】:【圣經文案】162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5:5)
【第6句】:【禪心佛語】自心本來清靜,本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即心即佛、畢竟無異。情無所念,意無所為,心無所生,慧無所住,即是信解行證,同歸性海。
【第7句】:【禪語人生】無常面前,不分老少,人人都是平等的。讓自己的心胸像天空一樣廣闊,像大海一樣寬容,像大山一樣穩定。
【第8句】:【禪語人生】遺憾叢生才叫生活,瑕疵常現才算真實。沒有放棄,怎能擁有。不守寂寞,怎見繁華。命運給予你的,無論好壞、無論多少,都需坦然面對,從容接受,認真應對。
【第9句】:【禪語人生】在別人和我們分享幸福的時候,自己的幸福,也同時跟著增長。
【第10句】:做人不能太精明,做人不可真糊涂。讓精明人糊涂一點,讓糊涂人多一點精明,這世界才有可能達到和諧。所謂智者,就是有辦法將精明人說糊涂,將糊涂人說明白的那種人。
【第11句】:這是簡單的道理,但還需用心深思,不只要關心體重,更應該每天比量看看,今日所造作的善事量多?或惡事量多?
【第12句】:【禪心佛語】凡是心中有愛,不求回報的人,就是活菩薩。哪里有愛,哪里就是人間天堂。
【第13句】:【禪心佛語】佛教的「信」,其重點是建立在知見與了解上,這是由確知而生的堅心,由智慧而生的正見,并不是從盲信而生的信仰。
【第14句】:萬行法師:有道德底線的人就是有信仰的人,有信仰的人就是有道德底線的人。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既是一個沒信仰的人,也是一個沒有道德底線的人。
【第15句】:如是諸病,從宿食生,若諸眾生能于飲食知量知足,量其老少、氣力壯弱、時節寒熱、風雨燥濕、身之勞逸,應自審察,無失其宜,能令眾病無因得起。“四十華嚴”卷十一
【第16句】:【佛心禪語】修行學佛的人,不要計較那么多。誰罵我,我是誰?誰打我,我是誰?問一問自己,根本找不出一個“我”。那為何要如此放不下?
【第17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話,而是即使不說一句話也不覺得尷尬。
【第18句】:【禪心佛語】沒有犧牲的信仰能夠使道德修養觀念徹底臣服于個人的欲望。
【第19句】:小怒數到十,大怒數到千輕易地發怒,這在大多數情況下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惡化了沖突,得不償失。惱怒是片刻的瘋狂,你應該控制住情感,否則情感就會控制你。
【第20句】:零業障重、貪瞋盛、體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諸疾咸愈。(印光法師)
【第21句】:【禪心佛語】對于罪業愈慎重的眾生,我們更應該特別寬恕他、憐憫他,而不應該遠離他、舍棄他。
【第22句】:【最有禪意的文案】以家庭和睦讓讓安定的心穩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讓的心穩同,以充滿愛心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23句】:【禪心佛語】打坐要學會調理,調理什么呢?調理行動,調理出入息,調理念頭,就是外調身、內調心,身心要如法,不然就會出毛病了。
【第24句】:【禪心佛語】靜-才是修養,舍-才能得到,做-才會擁有。心平氣和地告別過去,只爭朝夕地活在當下,淡定從容地迎接未來,看山神靜,觀海心闊,心態平和,知足常樂。
【第25句】:因緣本自無,不生亦不滅,見諸有為法,石女、虛空華。《入楞伽經》卷三
【第26句】:【禪語人生】信仰不是空口說空話、而是體現在行為上,否則就是在說謊。
【第27句】:心如幻化,馳騁六情,而常妄想,分別諸法。猶如世人,馳走空聚,六賊所害,愚不知避。《金光明經》卷二
【第28句】:觀一切法皆依于心,心為自性,心為上首。能攝受心,善調伏心,善了知心,故能攝此一切諸法。《佛說寶雨經》卷二
【第29句】:【佛心禪語】戒邪見(戒愚癡):“若業及果報,二俱生凈信;受持于正見,是則生天路。”
【第30句】:【禪語人生】在寒冷中顫抖過的人倍覺太陽的溫暖,經歷過各種人生煩惱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貴。
【第31句】:【佛語悟道】惡人加害于有才能的人,就好比仰面朝天吐唾沫,不但不能將唾沫吐到天上去,反而還會回落到自己的身上。
【第32句】:于一切佛生慈父想,于一切如來生無二想。《華嚴經》卷五十三,離世間品
【第33句】:【禪心佛語】人之生日到來,應當持齋戒殺,或是買命放生,或是誦經念佛。
【第34句】:給心靈一個假期,才是真正的放假;放下一切煩惱,才是真正的休息;打開被我執束縛的結,才是真正的自由;從痛苦中徹底解脫,才是真正的享受。
【第35句】:【禪語人生】心若無塵,人的氣質和品位便得以提升,生命便蘊涵著高貴。
【第36句】:有了真正的愛,婚姻就會幸福;有了真正的愛,家庭就會和睦;有了真正的愛,人生就會美滿;有了真正的愛,前途就會光明。
【第37句】:但于一法而自勤行,即于一切法如掌中得,何等一法?所謂大慈。《圣法集經》
【第38句】:偶爾做一次思想的云游,心靈的流浪,身體的懶散,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第39句】:若不見本性,即非禪也。假使說得千經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第40句】:佛陀說:寧靜來自于內心,千萬不要向外去追求,愈追求,苦惱就愈多。
【第41句】:【禪心佛語】世界是無常的、無我的,沒有固定的本體,而我們總是執有、執固定、執暫時的現象為真、為永恒。我們的認識與客觀真理不相應,所以我們就有很多煩惱。
【第42句】:【禪心佛語】精通贊美的人可以深得人心,甚至于當他死的時候,連殯儀館的人都會覺得惋惜。
【第43句】:【禪心佛語】如是三處推求覓心,了不可得,乃至于一切處求覓,亦不可得,當知即是無心。
【第44句】:【禪心佛語】觀念比能力重要,策劃比實施重要,行動比承諾重要,選擇比努力重要,感知比告知重要,創造比證明重要,尊重生命比別人看法重要。
【第45句】:【禪心佛語】冷漠的人,既不關心其他眾生過得好不好,也不在乎自己將來快不快樂,這種人只能等著日后痛苦罷了。
【第46句】:結跏趺坐,當愿眾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修行于定,當愿眾生,以定伏心,究竟無余。若修于觀,當愿眾生,見如實理,永無乖諍。《華嚴經》卷十四,凈行品
【第47句】:“慈心生而嗔火滅”,能化除一分煩惱,多一分修養,自然可成就一分功德。
【第48句】:在一定時期內,人的能力、處境以及擁有的資源是一定的,有沒有擔心的事、能不能把事情辦好、會不會留下遺憾,跟欲望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第49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呢?其實也就是說覺悟者,不是以你是否做過有違世俗倫理道德的事情為標準的,而是看大智能的獲得與否。
【第50句】:【圣經文案】109你們的罪雖象朱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塞1:18下)
【第51句】:【禪心佛語】佛法講要發愿,只要我們有善愿有大愿,遲遲早早都會滿愿。
【第52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能夠認清自己、認準目標、認真做事,就一定會有所作為。
【第53句】:【禪語人生】五九、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第54句】:【禪心佛語】善,就是能給自己和他人的現在、未來能帶來樂果的行為。善良的發心,還要有智慧的輔助才能達成好的結果。
【第55句】:【禪心佛語】年輕時最幸福的就是為你去死,年老時最幸福的則是坐在屋檐下微笑著回憶那些想死的沖動與經歷。
【第56句】:【禪心佛語】佛不但只是人類的一員,而且他也從不自稱曾受任何神靈或外力的感應。
【第57句】:【圣經文案】80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127:1)
【第58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教育重于知識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重于功利的教育,普及的教育重于特權的教育,自覺的教育重于接受的教育。
【第59句】:【禪心佛語】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活得開開心心就是最大的神通,每天二十四小時都生活在知足中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第60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坦誠的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是一種智慧,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別人的誤解和責難,其實是一種解脫。
【第61句】:【禪心佛語】貪財的人永遠貧窮,好權的人永遠奴顏。人生惟有懂得放下、知足、感恩才會有一個圓滿的人生。
【第62句】:【禪心佛語】為道必須舍棄一切名聞利養,只有心空才不會留下痕跡,只有心空才能融入整體。
【第63句】:紛亂的俗世,總有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心生則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既然境由心造,何不在自己的內心掘一座蓮池?青蓮開則凈土在。
【第64句】:【禪語人生】我在苦惱中常常想,說真實自然須有極大的勇氣的;假如沒有這勇氣,而茍安于虛偽,那也便是不能開辟新的生路的人。
【第65句】:貧困的眾生由于家境困難,對所追求的欲望無法達到時,容易起一分憂郁卑劣的心理;有錢的眾生,物質雖然很豐富,可是在精神上卻永遠無法達到滿足感,心無饜足。
【第66句】:人生有求即多苦!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人,會為自己招來無窮的痛苦。
【第67句】:【禪語人生】心靈不能統一,精神即成分裂,什么都會反應過度,造成負擔。
【第68句】:【禪心佛語】持戒可以帶來個人的安樂、寧靜,以及國家的強盛、富足,也讓你可以無懼地面對死亡且保證未來往生善趣。
【第69句】:【禪語人生】這位禪師回答:“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聽了這四句話,這位學僧恍然大悟。
【第70句】:我們每個人心上負擔豈止一塊石頭呢?金錢、名位、愛情、生活、職位、權利。這些已經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了,還有那是非、得失、榮辱、苦樂等,更是奇重無比。
【第71句】:【禪心佛語】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興好幾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難過了好幾年。
【第72句】:【禪心佛語】所謂修行,并不在于信什么教,也并非吃齋念佛才是修行。做任何事能用心,高度專注并善始善終就是修行。
【第73句】:【禪語人生】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呼吸,呼吸無時無刻都在,只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忽略它的存在而已。
【第74句】: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業障,開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頭去,截我飯碗,更不能顧。
【第75句】:猶如深淵水,澄清無瑕穢,如是聞法人,清凈心樂受。亦如大方石,風所不能動,如是得毀譽,心無有傾動。《增一阿含經》卷三十一,力品
【第76句】:【圣經文案】351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后3:6)
【第77句】:人的一切彷徨與痛苦是由于不接納自己,一切空虛和不安也都是由于違背自己的本質所致。——鄭石巖
【第78句】:【禪語人生】學心具足,作如是念:設使余人學以不學,我悉當學——謙虛好學的精神。
【第79句】:上周去五臺山,在普化禪寺里求了一個簽,簽上說,今年我走財運,還很辛苦,需要很多地方奔波。
【第80句】:【佛心禪語】閉目不見色,內心動慮多,幻識假成用,起名終不過,知色不關心,心亦不關人,隨行有相轉,鳥去空中真。
【第81句】:【佛心禪語】別愁眉苦臉的,不論開心還是煩惱,你都應該享受它,老公對我好呢,我就享受幸福,老公對我不好,我就享受自由,這才是聰明女人。
【第82句】:【禪心佛語】人要學會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創造財富,養護自己和家人,不要好逸惡勞,好吃懶做,游手好閑,成為家庭的懶漢,國家的負擔。
【第83句】:【禪語人生】學佛的孩子不變壞,學佛的老人不癡呆,學佛的少年永不敗。
【第84句】:【好心化行動】有人說“心好就好”,但是徒有好心,如果不去化為行動,就不能成就好事。世間沒有一件容易辦成的事,但也沒有一件辦不成的事。
【第85句】:【圣經文案】4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2:7)
【第86句】:【禪心佛語】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背叛自己,成為痛苦的幫兇。
【第87句】:【經典佛語】“工作無尊卑,悟道有深淺。”在禪門里,確是如此。唯有尊敬所有人等,才不會錯失學道的因緣。
【第88句】: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禍精明人十居九,未有深厚而得禍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為愚。
【第89句】:【禪語人生】須交有道之人,莫結無義之友。飲清靜之茶,莫貪花色之酒。開方便之門,閑是非之口。
【第90句】:【靜心禪語解煩惱】恒秋:不要認為生活傷害了誰,誰的誰,誰和誰,誰又是誰的誰,誰經歷得多,誰憂傷的多,都是行走在路上的誰,到頭來誰才知道世界是多么的寬闊。
【第91句】:【禪心佛語】那時,我會守候在蓮花盛開的地方,等你歸來。哪怕,你不在愛我,哪怕,只能遠遠的看你一眼。我,亦不悔。
【第92句】:我們不但應該經常打掃塵埃,更應該經常打掃自己的心靈——只有將自己心里的枯葉一片一片地撿起,才會保持內心的潔凈。
【第93句】:時時刻刻注意自己所說的話,每一句話都要深思熟慮,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眾生,開導人心,使人開解煩惱?
【第94句】:【禪心佛語】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第95句】:【禪心佛語】驚而不亂。寵辱很難不驚,心驚則心動,動中有靜,驚而不亂則具有別致之美。
【第96句】:若舍卻冰,即無別水。若舍卻眾生則無別菩提。——《達摩大師悟性論》
【第97句】:【禪語人生】一念凈心是道場,勝造恒沙七寶塔,寶塔畢竟碎為塵,一念凈心成正覺。
【第98句】: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第99句】:【禪語人生】因愛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因為真正的愛情要雙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緣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上一篇:無奈文案心情文案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