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哪陣風兒吹來的】(慣)指人難得來訪。不常見面的親友來訪時常說的客套話。 也作哪陣香風吹來。 哪一陣風把你吹來了。 什么風把你們刮來了。
【第2句】:【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諺)指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終歸躲不過去。
【第3句】:荷葉做雨傘——難遮蓋
【第4句】:【哭鬧的孩子多給糖】遷就無理要求。《人民日報》(1986, 2,18):“有的同志頗有感觸地說,一身正氣,不僅自己身上 要干凈,還要處事公正(yipinjuzi.com)。不能‘硬的拖鍬過,軟的好取泥’, 更不能‘哭鬧的小孩多吃糖’。要為弱者執言,為冤者呼喊, 不為歪的邪的折腰。”
【第5句】:飛機后面掛口袋——裝瘋(風)
【第6句】:陰溝里的死水——臭不可聞
【第7句】:【出水才看兩腿泥】(諺)指從水里走出,才能看到兩腿上的泥巴。比喻事情只有到最后才能見分曉。
【第8句】:【內行看功夫,外行看熱鬧】見“行家看門道,力把看熱鬧”。
【第9句】:屬寒暑表的——變化大
【第10句】:【針無兩頭利】(諺)針不能兩頭都是有鋒芒的。比喻同時把兩件事都做好,是不可能的。 也作“針沒兩頭快”。
【第11句】:姐姐就要去東山參加學校組織的軍訓了。頭天晚上,一家人都在為她的遠行做準備。她的同學見了說:“這就叫一個殺豬的,三十二個拉腿的。”(山西·太原)
【第12句】:【 一塊石頭落了地】放下心來。老舍《四世同堂》:“瑞宣心 里一塊石頭落了地,跟他說了實話。”
【第13句】:【貓踏破油瓶蓋——一場快活一場空】(歇)指白高興一場。含譏諷意味。
【第14句】:【大紅袍】“大紅袍”是一種茶葉,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貴珍品,產于福建崇安東南的武夷山。這里方圓六十公里,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巖巖有茶,茶以巖名,巖以茶顯,故名巖茶。大紅袍和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等名品合稱“四大名樅”。說起“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傳說古時候,有一位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生了一種怪病,整天沒有食欲,武夷山天心寺的老方丈聽說之后,命人泡了一碗茶給他喝,病一下子就好了。后來秀才考中了狀元,被御賜一件大紅袍,招為東床駙馬,專程來到武夷山謝恩。狀元到了天心寺后,方丈引著他從天心巖南下,來到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棵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當年你犯厭食癥,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的。狀元聽了,先在石壁前擺下香燭貢品,對著三株樹行了三叩九拜大禮。然后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御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后來,人們就把三株樹產的茶葉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上“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第15句】:【不知道天高地厚】釋義:不了解客現實際情況,對自己估計過高。例句:不過,潘秀婭——這位一會兒便要坐著出租小轎車來的新娘子,絕不是那種不知道天高地厚、貪心不足的人。
【第16句】:【刀靶付與外人】(慣)刀靶:即刀把,比喻把柄。指給別人提供把柄或口實。
【第17句】:【瘸子打圍——坐著喊】(歇)打圍:打獵。本指坐著呼喊,轉指只是說空話、大話,沒有實際行動。
【第18句】:【找門路】(慣)比喻尋找能夠達到個人目的的途徑。
【第19句】:屋里風箏——高飛有限
【第20句】:【客隨主便】(諺)指客人要聽從主人的安排,尊重主人的意愿。 也作客聽主便。 客聽主安排。
【第21句】:【無婦不成家】(諺)如果沒個婦女主持家務,這個家就難以成立。指主婦在家庭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22句】:【咬人的狗不露齒】指不動聲色,或壞人陰險。或說:惡狗 咬人不露牙。張賢亮《土牢情話》:“看不出你,還有這么一 手。咬人的狗不叫喚,暗地里來啊!”
【第23句】:【秋后的螞蚱,還能蹦幾蹦】釋義:螞蚱:即蚱蜢,一種昆蟲。螞蚱活不過冬天。比喻離死亡不遠。例句:貼墻根站著的賈正,不耐煩地朝炮樓的方向一瞥:“媽的,看你這秋后的螞蚱,還能蹦幾蹦?”
【第24句】:【身長六尺,天下難藏】(諺)天地雖然廣闊,一個成年人也難以把自己長久地隱藏起來。指人匿藏得再詭秘,終究會被發現。
【第25句】:【肩膀端著一個腦袋】(慣)指跟普通人一樣,沒什么區別。 也作“兩個肩膀頂著個腦殼”。
【第26句】:【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諺)有多大的熱能,就發多大的光。比喻不論能力大小,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第27句】:【重陽黑洞洞,一年好收冬】釋義:指重陽這天陰沉下雨,這一年就有好收成。例句:重陽黑洞洞,一年好收冬。九月九日是雨歸路日,有雨主來年熟。
【第28句】:畫里的燒餅——不充饑
【第29句】:奶奶看見家里洗衣機、電視機、電風扇……應有盡有,忍不住感嘆起來:“想起舊社會呀,木匠門上沒有閂,鐵匠門上沒門搭,瓦匠屋頂沒有瓦,一個個窮得丁當響,還是新社會好啊!”(河南·孟津)
【第30句】:【 身入寶山不識寶】指認識不到事物的價值。類似的:身 在羊群不認羊。成語:熟視無睹。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 “你可真是身在寶地不識寶啊。我要是早知道早就來了。”
【第31句】:【鳥貴有翼,人貴有志】(諺)翼:翅膀。指鳥兒可貴的是有翅膀,可以自由飛翔;人可貴的是有志氣有智慧,能夠創建事業。
【第32句】:【八九不離十】(慣)形容差不離兒,十分接近。
【第33句】:我二爹在家里開個磨面坊,由于為人誠實、厚道,客戶總是不斷,有人甚至趕十幾里的山路來磨面。我說:“二爹,你的生意咋恁好?”二爹說:“我有一本經,給人磨面兒,三下五去二(注:意為快);問人要錢兒,三八二十三(注:意為少收錢)。你說,二爹的生意能不好嗎?”(河南·內鄉)
【第34句】:【十個指頭和一個指頭】喻全體和局部的關系。劉紹棠《鷓 鴣天》:“我工作上也不是沒有缺點,可是也不該十根手指只 抓一個小手指頭。”
【第35句】:【吃官飯放私駱駝】(慣)比喻拿著公家的工資,背地里做自己的事情。
【第36句】:【熱心招攬是非多】(諺)熱心:有熱情,肯盡力。指熱心人常會落得麻煩纏身,苦惱不斷。 也作熱心招是非,冷眼無煩惱。 冷眼:冷漠地看待周圍的事物。 熱心閑管招非,冷眼無些煩惱。 熱心閑管是非多,冷眼覷人煩惱少。
【第37句】:【上眼皮同下眼皮直打架】(慣)形容非常困倦,直打瞌睡。 也作上眼皮粘下眼皮。 上眼皮直粘下眼皮。
【第38句】:【十年九不遇】(慣)形容非常少見,難得碰到。
【第39句】:花生里鉆出臭蟲來——不是好仁(人)
【第40句】:【飛鳥盡,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釋義:狡兔:狡猾的兔子。走狗:獵狗。烹:煮。比喻被人利用除掉了別人,自己也沒得到好下場。例句:古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們把日本人打垮以后,就該收拾到咱們頭上來了。
【第41句】:那天,我在路邊的拐彎處碰倒了一個提著雞蛋的小姑娘,雞蛋爛了,小姑娘哭著叫我賠,我也急哭了。真巧,迎面走來了我表叔,這才知道碰倒的是他侄女。表叔笑著說:“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啦!”說得我們都笑了。(河南·虞城)
【第42句】:【敲邊鼓】“敲邊鼓”比喻從旁協助,幫人說話。這個俗語源自打擊樂——鼓樂。敲邊鼓,是音樂表現手段之一。敲鼓,可以敲鼓心,也可以敲鼓邊,兩者音色不同,音量不等,可以造成鮮明的對比。為了表現主題的需要,可以通通通地敲得電閃雷鳴,也可以篤篤篤地敲得蹄輕馬疾,這才能體現出作品的飽滿和豐富。京劇中有二出戲特別突出擊鼓場面,一出是《擊鼓罵曹》,另一出是《抗金兵》。兩出戲都有敲鼓邊的動作,尤其是《抗金兵》中的巾幗英雄梁紅玉“擊鼓助戰”一場戲,演得淋漓盡致,敲鼓心和敲鼓邊結合,敲得錯落有致,節奏明快,鼓舞士氣,一鼓作氣,戰勝了金兵。鼓樂以敲鼓心為主,輔以敲鼓邊,音樂感更強,效果更好。所以,用“敲邊鼓”比喻幫人說話,十分形象。
【第43句】:【藕種到蔗園里去了】釋義:比喻問題搞兩岔了,鬧了誤會。例句:雨官說:“我們也是這樣猜。不然他不會連夜和你們一起來挑。”十絕哥說:“你們猜什么呢?”“挑走的第二天就查倉,總是挑到倉庫里去的。”十絕哥故意哈哈大笑起來:“你把藕種到蔗園里去了。”
【第44句】:三色圓珠筆——多芯(心)
【第45句】:【大旱三年,還有恨雨之人】(諺)指即使發生大旱,三年不下雨,也還有人對下雨心懷怨恨。泛指任何好事都不可能讓人人滿意,個個稱贊。 也作“十年不下雨,也有怨雨人”。
【第46句】:【 古老當時興】一種尚古的社會心理和風尚,以古代特色 為時髦。香港阮朗《蒼天》:“古老當時興,這句話在我們時 裝這一行來說,一點不希奇,是這么一回事。”
【第47句】:寧犯天公怒,莫惹眾人惱。
【第48句】:飛機上做夢——天知道;天曉得
【第49句】:水龍頭失靈——放任自流
【第50句】:【和尚無兒孝子多】(諺)指和尚雖然無兒無女,但受著眾多的善男信女像孝子一樣的供奉。
【第51句】:爸爸在看電視,媽媽在洗衣服。我呢,又是掃地又是倒垃圾。忙完了,我對媽媽說:“媽媽,看我多好啊!”媽媽笑著說:“你呀,瞎娘抱著個禿娃娃,別人不夸自己夸。”(河北·邱縣)
【第52句】:【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歇)美人燈兒:舊時有錢人家小姐等用的燈籠,外觀小巧精致。本指美人燈禁不住風吹,轉以形容身體弱不禁風。
【第53句】:喝著蜜水吹笛子一又甜又樂
【第54句】:【大六月里曬日頭——念他啥晴】(歇)晴:諧“情”。指不念他什么情分。
【第55句】:【明人重炮,清人重馬】(諺)明朝人打仗,重視用炮轟;清朝人打仗,重視用騎兵。指傳統、習慣不同,則各自利用自己的特長與優勢。
【第56句】:【金剛廝打,佛也理不下】(諺)金剛:佛的侍從力士。金剛要是互相打起來,佛也調和不了。比喻內部鬧起糾紛來,有權威有地位的人物也難以排解。
【第57句】:鴨子吃鱔魚——吞吞吐吐
【第58句】:千人走路,一人領頭。
【第59句】:【兩面光】(慣)比喻做事圓滑,雙方都不得罪。
【第60句】:村里的二牛總是虐待自己的父母。鄰居李大爺說:“房檐水,照窩窩地滴就是哩。待他自個老了,兒女們十有八九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張嬸也在一旁插言道:“這叫上梁不正,下梁會歪,看樣樣兒,都看會了。”(甘肅·平涼)
【第61句】:打掉了牙齒往肚里咽——忍氣吞聲:有苦說不出
【第62句】:鱷魚的眼淚——信不得
【第63句】:隔河作揖——承情不過了
【第64句】:【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釋義:什么忌諱都沒有。例句:一年四時八節,這個年節頂大,正是“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歡樂的辰光。
【第65句】:【堵窟窿】(慣)比喻償還債務。
【第66句】:【打獵的人有鳥吃】指職業上的方便,有利。王統照《山 雨》:“他還圖這點小便宜?犯不上!人家干的什么,打獵的 人沒有鳥吃?每年到鎮上做這份生意的誰不得送上三五 兩?”
【第67句】:【手把著頭稍——自領】(歇)頭稍:即頭梢,指頭發。指自己愿意接受。
【第68句】:【天下老,只向小】(諺)天底下的老人,總是偏愛最小的兒女。指祖輩、父輩偏愛幼小的后代,是人類的共性。 也作天下老,偏的小。 天下爹媽疼小兒。
【第69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諺)指丈母娘愛女兒,自然就喜歡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親。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第70句】:【能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見“寧吃過頭飯,莫說過頭話”。
【第71句】:足球隊員——不用手(守)
【第72句】:【打魚如偷魚】釋義:夜間打魚不要出聲響,一有聲響就會把魚嚇跑。形容打魚像小偷—樣。例句:楊占鰲擺船,槳在水里一點兒聲響都沒有。這也是一種多年磨煉出來的功夫。夜深人靜,船槳攪水一響,魚還能等著你去打它嗎?所以漁民常說:“打魚如偷魚。”
【第73句】:屬刺猬的——誰碰扎誰手
【第74句】:水牛掉井里——有力使不出
【第75句】:【武大郎開店】武大郎是《水滸》中的人物,他個子矮。借 指高個子進不了店。意為不準別人超過自己,或不用比自 己強的人。《短暫的春秋》:“有人不歡迎我重新站出來呀, 他們很有點武大郎開店的味道,直怕別人沖擊了他們。”
【第76句】:手心手背都是肉。
【第77句】:娃娃魚上樹——左看右看不像入
【第78句】:【 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油鹽為日常生活必需品,不可能沒 人買。借指事情不會發生什么困難,不必擔心。鹽、言諧 音,又指總會開口說話。《北京晚報》(1984,7,6):“有句俗 話說得好: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當天下午五時許,他就死 魚張口了。”
【第79句】:【現在揮不動棒槌,將來不能舉起長竿來】釋義:比喻小事干不好,無法干大事。例句:今天的事要壞在我的頭上,這怎么得了?雪娟哪,雪娟哪,人家是天,你怎么就是塊磚哩!現在揮不動棒槌,將來還能舉起長竿來?
【第80句】:鬼作老巫婆——自作自受
【第81句】:老鼠啃賬簿——吃老本
【第82句】:【二一添作五——平分】(歇)二一添作五:珠算口訣,即用二去除十位上的一,得五。指二人平分,各占一半。 也作“二一添作五——一半”。
【第83句】:看了干遍沒改樣——成不變
【第84句】:【臘月】我國農歷十二月稱為“臘月”,來歷有二。一是接也,含有送舊迎新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開皇四月十二日,詔日:“古稱臘者,接也,取新故交接之意,可以十二月為臘。”可見,在隋朝以前就稱十二月為臘月。二是同獵同祭有關,用獵物祭祀。“臘”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從周代起,各諸侯均于年終時以獵物舉行祭祀祖先和百神的活動。漢代以后,臘月祭祀更隆重。由于臘祭都是在農歷十二月舉行,所以十二月被稱為“臘月”。以后,與臘月相關的往往都加上一個“臘”字,如臘月開的梅花叫“臘梅”,臘月腌制的肉也稱“臘肉”,民俗臘月初八喝粥稱“臘八粥”。
【第85句】:【屋漏更遭連夜雨】此語比喻禍不單行,事事不順。典出《醒世恒言》:“這等苦處,分明是: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明朝天順年間,官居吏部給事中的馬萬群,單生一子名叫馬德稱,德稱聰明好學,卜二歲中了秀才。鄰人黃勝把妹妹六瑛許與德稱為妻,由于德稱用心讀書,年過二十尚未成婚。誰知馬萬群彈劾奸宦乇振,反被王振誣告貪污,削職追“贓”,家產被官方賣空。萬群氣不過一病身亡,留下德稱在墳堂中棲身,生活沒有著落。于是他便去杭州投奔表叔,表叔十日前死了。再到南京訪故,則故舊或升、或轉、或死,或罷了官,一個也沒投著。盤纏用盡,不得不寄食佛寺。家鄉學官因他誤了考,把他秀才頭銜也申黜了,真是“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你猜怎的,自此命運更不順了:運糧趙指揮請他做門館先生,糧船沉沒了;劉千戶請他教八歲兒子,兒子出痘死了;龍侍郎薦他去陸總兵處幫忙,陸總兵兵敗被押解來京問罪。所以人們傳說:馬德稱所到之處,一定會有災殃,給他取名“鈍秀才”。人們和他狹路相逢,一個個口吐唾沫,叫聲“吉利”便走。光陰易過,德稱已是三十二歲。這年王振勢敗,新皇帝訪知馬萬群冤屈,復其原官,追加三級,抄沒田產發還,準許馬德稱恢復秀才資格,“落實政策”。從此,“鈍秀才”一洗晦氣,連考連中,殿試二甲,選為庶吉士,方與六瑛完婚。正是“十年落魄少知音,一日風云得稱心”。
【第86句】:【一個鍋里磨勺子】釋義:比喻在一起生活。也比喻攪混在一起。“磨勺子”又作“掄勺子”、“摸勺子”、“耍勺子”等。例句:明兒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了,今兒是咱們一個{咼里磨勺子的最后一天了,也算不上是開什么會,一塊掏掏心里話吧!
【第87句】:【放馬后炮】(慣)馬后炮:象棋術語。比喻事過之后才采取行動,已來不及。
【第88句】:【后腦勺上長著反骨】(慣)比喻具有很強的叛逆精神。 也作“后腦勺子上有反骨”。
【第89句】:【踩在一個鼓點兒上】(慣)比喻想法一樣,步調一致。
【第90句】:【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謂容易走漏消息,要防止。類 似的:墻有眼睛壁有耳/墻有縫,壁有眼。明代《水滸》:“休 得再提。常言道: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只可你知我 知。”
【第91句】:夜貓子借雞——有去無回
【第92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諺)時機到來時,要緊緊把握好,一旦失去就不會再來。指機緣可貴,稍縱即逝。 也作機不可失,時不我待。 時不再來,機不可失。
【第93句】:禾草里藏龍身——農家出英才
【第94句】:【朝三暮四】“朝三暮四”形容做事情反復無常,顛三倒四。為什么早上是三,晚上是四,這些數字代表著什么呢? “朝三暮四”的故事出自《莊子·齊物論》。宋國有一個非常喜歡猴子的人,他養了一大群猴子。在和猴子的長期相處中,漸漸有了感情,他能猜出猴子們的各種要求,猴子也似乎很能懂得他的心思。養猴人的日子并不寬裕,他寧可減少家人的食物,也盡量去滿足猴子的要求,給它們充足的食物。可是養猴人漸漸人不敷出,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就決定減少猴子的食物供應。這些猴子非常喜歡吃橡實,養猴人打算減少橡實供應。他能猜透猴子們的心思,生怕猴子們不同意,于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對猴子們說:“從今以后,就要減少橡實的供給了,你們不得不少吃橡實了。早上可以吃三個橡實,晚上吃四個,這樣可以嗎?”猴子一聽不高興了,怎么才這么點兒,它們紛紛跳起來表示反對。這在養猴人的預料之中,于是他又說:“那么這樣吧,給你們的橡實改為早上四個,晚上三個,這樣總可以了吧!”猴子們一聽,都樂呵呵地趴在地上,同意了養猴人的安排。橡實的總數還是一樣的,可是猴子卻有不同的態度,看起來再聰明的猴子也不能和人相比啊。后來,人們就以此來形容善變了。
【第95句】:眼鏡蛇打噴嚏——滿嘴放毒
【第96句】:【拔了蘿卜栽上蔥——一茬比一茬辣】(歇)辣:本指味辣,轉指毒辣。比喻人一伙比一伙更加兇狠毒辣。
【第97句】:【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鍋讓人賠】(慣)比喻有了好處,自己獨占;出了差錯,要別人承擔。
【第98句】:小濤的爸爸從外地回來,發現小濤的學習成績下降了,就埋怨小濤媽媽對兒子抓得不緊。小濤媽媽說:“你也別亂怪人,又不能一天到晚把他拴在褲帶上,有時候也怪他自己。”(江蘇·鹽城)
【第99句】:【借你口中言,傳我心內事】(慣)指借別人的口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也作“借你口中言,傳我腹中事”。
上一篇:護膚美容的文案-護膚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