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抓住籠頭就是馬】(慣)籠頭:套在騾馬等牲畜頭上用來系韁繩的東西,用皮條或繩子做成。比喻不管合不合要求,有一個算一個。
【第2句】:【 搖羽毛扇子】戲曲中扮演軍師之類的人物,常手執(zhí)鵝毛 扇,借指出謀劃策。相關的:狗頭軍師。丁玲《太陽照在桑 干河上》:“咱們都是老實人,別人有搖羽毛扇的,賽諸葛?!?/p>
【第3句】:【剪草除根,萌芽不發(fā)】釋義:比喻除惡務盡,不留禍根。例句:只是我偏生見那小廝不得,常是一頓打就打一個小死,只要打死了他方才稱心。卻是為何?常言道:剪草除根,萌芽不發(fā)。
【第4句】:【打屁股】(慣)比喻嚴厲地懲處或批評。
【第5句】:鉆了空子的魚——漏網(wǎng)
【第6句】:老黃牛拖水車——原地打轉(zhuǎn)
【第7句】:【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諺)閉住嘴巴,管住舌頭,不隨便講話,自然就保得安全,不會惹是生非。 指慎言可以免禍。
【第8句】:【滾水燙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歇)螃蟹:也叫毛蟹,生長在淡水里。橫行:本指螃蟹橫著爬行,轉(zhuǎn)指倚仗惡勢力做壞事。比喻某種惡勢力橫行霸道的日子不會長久。
【第9句】:小兵對他外婆沒有禮貌,他爸爸訓斥他說:“蒸籠要分上下格,豆芽長到天高也是棵小菜兒。在老人面前,別沒大沒小的!”(四川·富順)
【第10句】:【雞蛋往石頭上碰】強弱相差懸殊,肯定失敗。成語:以卵 擊石。清代《紅樓夢》:“他撒個嬌兒,太太也得讓他一二分, 二奶奶也不敢怎么。你們就這么大膽子小看他,可是雞蛋 往石頭上碰!”
【第11句】:黃牛學馬叫——改不了聲調(diào)
【第12句】:夢中吞象——野心勃勃;野心太大
【第13句】:【公元】“公元”是“公歷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在我國稱之為“公歷”或“陽歷”,是相對于我國的“農(nóng)歷”或“陰歷”而言。 “公歷紀元”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平為公歷元年,相當于我國西漢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 “公元”產(chǎn)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tǒng)治勢力,僧侶們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后復活節(jié)的日期,提出了所謂耶穌誕生在狄奧克列顛紀元之前284年的說法,并主張以耶穌誕生作為紀元。這一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元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并在教會中使用。到1582年,羅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歷時,繼續(xù)采用了這種紀年法。我國是辛亥革命后開始引入公歷的,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才完全使用公元紀年。
【第14句】:爸爸在看電視,媽媽在洗衣服。我呢,又是掃地又是倒垃圾。忙完了,我對媽媽說:“媽媽,看我多好?。 眿寢屝χf:“你呀,瞎娘抱著個禿娃娃,別人不夸自己夸?!保ê颖薄で窨h)
【第15句】: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第16句】:爸爸批評我說得多于得少,光有想法不見行動;說我是“四兩的鴨子三兩的嘴,想吃魚蝦又不下水”。(江西·大余)
【第17句】:孔夫子的弟子——賢(閑)人
【第18句】:【六月債兒熱——還得快】(歇)本指農(nóng)歷六月離秋收很近,借了債很快就能歸還;轉(zhuǎn)指報應或報復來得很快。 也作“六月債——還得快”。
【第19句】:一到星期天,李奶奶的兒子就帶著孫子孫女們回來團聚。別人都說李奶奶真有福氣,李奶奶卻皺著眉頭說:“有啥福氣?他們回來就像鬼子進村一樣大吃大喝,真是忙死老爹累死娘。”(河南·魯山)
【第20句】:擺渡不成翻了舟一兩頭耽誤
【第21句】:【 甕里走不了鱉】意即出不了范圍,容易得到?;蛘f:罐兒 里王八跑不了。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這全怪我睡了 覺,不要緊,甕里的王八,他跑不了。包在我身上,非抓回來 不可?!?/p>
【第22句】:【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諺)親:親戚。鄰:鄰里。指親戚、鄰里關系親密,縱然有時發(fā)生矛盾,但很快就會和解,不會結(jié)成冤仇。 也作“割不斷的親,打不斷的鄰”。
【第23句】:鄰居海軍,五一節(jié)放假后,每天和大人在一起打麻將。他奶奶說:“你爺來牌,你爸來牌,你也來牌,這真是老貓枕著鍋臺睡,一輩傳一輩。你可知道,勤有功,戲無益,賭博場里惹是非。以后別再來牌了,好好溫習你的功課?!保ê幽稀と昴希?/p>
【第24句】:【稻多打出米來,人多講出理來】釋義:人多主意多,辦法多,就像稻多出米多一樣。例句:有事要多和戰(zhàn)士們商量,俗話說,“稻多打出米來,人多講出理來”,戰(zhàn)士們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有主意有辦法,有了困難和大家商量,總可以解決的。
【第25句】:【男子漢】“男子漢”是對男子的一種美稱。其實,“男子漢”一詞的出現(xiàn),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漢原是漢水,與男子漢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怎么聯(lián)系在一起呢?漢水和男子是歷史的自然結(jié)合。因漢水而有地名漢中,因漢中而有漢王。秦朝末年劉邦入關滅秦,反被項羽封他為漢王,封地在漢中一帶。后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漢王朝,“漢”遂從一人、局部地區(qū)變成了國名。漢武帝時期,國力鼎盛,兵強將勇,威震匈奴。因此,匈奴兵將稱漢兵為“漢兒”和“好漢”。到這里才接近實質(zhì)的男子漢的起源,“漢兒”、“好漢”來自匈奴對漢兵的稱呼。南北朝時期,有稱男子為“漢子”的,到唐朝武則天臨朝時,讓狄仁杰推薦“一好漢任使”,被薦者是荊州長史張柬之。蘇軾有詩論及此事:“人間一好漢,誰似張長史?!?宋代以后,出現(xiàn)了“男子漢”一詞。《水滸傳》中,武松要打蔣門神,替施恩報仇,而施恩猶豫不決,武松焦躁道:“小管營,你可知著他打了!原來不是男子漢做事!去便去,等什么今日明日!”這里提到的“男子漢”是指有作為、有勇氣干一番事業(yè)的人。 “男子漢”一詞,現(xiàn)在成為男人的代稱,有時有強調(diào)男性的健壯或剛強之意。
【第26句】:【 一人拼命,萬夫莫當】人把生死置之度外,則能勇猛異常, 不可抵擋。或說:一人拼命,眾人莫敵。清代《紅樓夢》:“地 下的人雖多,哪里擋得住。自古說的:一人拼命,萬夫莫 當?!?/p>
【第27句】:這天又下起了雨,奶奶嘆氣道:“唉,月逢初四雨,一個月晴九天;這個月晴天又不多了。”(江蘇·建湖)
【第28句】:【 汗珠落地摔八瓣】形容干活用力,辛苦。成語:汗流浹 背。浩然《山水情》:“我一個人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兒拉扯 大的孩子,你一點力不費,一點情不領,就進了你家的門兒, 成了你家的人。”
【第29句】:大江大河里都闖過——小河溝里翻了船
【第30句】:傷風流鼻涕——甩掉
【第31句】:【鵝蛋子——又圓又滑】(歇)本指鵝蛋外形圓、表面滑,轉(zhuǎn)以形容人圓滑。
【第32句】:鴨子下凍田——插不上嘴;難插嘴
【第33句】:【現(xiàn)鐘不打打鑄鐘】釋義:比喻現(xiàn)有的不要,卻尋求沒有把握的。例句:眾人道:“說甚么亂話!‘現(xiàn)鐘不打打鑄鐘’?你現(xiàn)揭了榜文,教我們尋誰!”
【第34句】:我吃飯總是慢吞吞的,好像咽不下飯。媽媽半打趣地說:“你呀,沒有嘗過饑餓的滋味。俗話說,肚子饑餓時,山楂也無核?!保ㄕ憬こI剑?/p>
【第35句】:【東海鰲魚脫釣鉤——再不回頭】(歇)鰲魚:傳說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龜或大鱉。本指鰲魚脫鉤后再也不返回,轉(zhuǎn)指人一去再也不回來。
【第36句】:落水的桃花——隨波逐流
【第37句】:【遠親近鄰,不如對門】(諺)指對門人家比遠親和近鄰更便于相互照應。 也作遠親不如近鄰。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
【第38句】:【不是撐船手,休來弄竹竿】(諺)竹竿:撐船的篙多使用長竹竿。不會撐船,就不要去擺弄篙竿。指不是行內(nèi)人,就不要強裝內(nèi)行。也指凡事與己無關的,不要硬插手。 也作“不是撐船手,莫去摸篙桿”。
【第39句】:【打錯了算盤】(慣)比喻盤算錯了,打錯了主意。
【第40句】:【常病無孝子】見“百日床前無孝子”。
【第41句】:【鳳凰無寶處不落】(諺)指鳳凰落下的地方一定會有寶物。比喻有重大的利益,才能吸引人來。也比喻人不會做對自己沒好處的事。 也作鳳鳥不棲無寶地。 鳳凰不落無寶地。
【第42句】:【瘸子打圍——坐著喊】(歇)打圍:打獵。本指坐著呼喊,轉(zhuǎn)指只是說空話、大話,沒有實際行動。
【第43句】:【心問口,口問心】(慣)指反復思考、盤算。
【第44句】:【客不離貨,貨不離客】(諺)客:客商。指客商出遠門運販貨物,要把貨物帶在身邊,做到人不離貨,貨不離人。也指出遠門攜帶的貴重物品,不能輕易委托別人。
【第45句】:【樹怕皮薄,人怕體弱】(諺)指樹憑的是皮的脈絡向上輸送養(yǎng)料,樹皮薄了養(yǎng)料供應就會不足;人憑的是身體強壯長精神,體質(zhì)衰弱就會百病纏身,無所作為。
【第46句】:黃連樹下唱小曲一一苦中取樂
【第47句】:【打獵的不說魚網(wǎng),賣騾馬的不說豬羊】(諺)指各行各業(yè)的人不會談論與本行業(yè)無關的話。
【第48句】:【滿飯好吃,滿話難說】(諺)滿話:說話過頭,不留余地。指人說話要謙虛謹慎,留有余地。 也作“滿飯好吃,滿話說不得”。
【第49句】:【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第50句】:【抓住旋風就是鬼】(慣)旋風:呈螺旋狀運動的疾風。比喻認假為真,搞錯了對象。
【第51句】:【開水煮,滾油煎】(慣)形容受著悲慘、痛苦生活的煎熬。
【第52句】:【中看不中吃】外表好看,實質(zhì)不行。反義說:中吃不中 看。清代《紅樓夢》:“怪道有人說他們家的寶玉是相貌好, 里頭糊涂,中看不中吃。果然竟有些呆氣。”
【第53句】:驢糞蛋滾白糖——表面甜
【第54句】:媽媽聽說有家兒女長大后不管自己的爹娘,就大發(fā)感慨:“一個娘肚子里有十個崽,十個崽肚子里沒有一個娘??!”(湖南·永州)
【第55句】:【樹不成林怕大風】(諺)樹木如果不能形成森林,孤孤單單,就最怕狂風襲擊。比喻人如果不團結(jié)成堅強的群體,就無力抗擊天災人禍。
【第56句】:【錢財是倘來之物】(諺)倘來:偶然得來。錢財是偶然來到你手,又偶然被你掌握的。指錢財是身外之物,有了不必喜,失去不必愁。
【第57句】:【矮子過河——越盤越深】(歇)盤:涉水。矮子過河,越向前走,沒入水中越深。喻遇事不知回頭,越陷越深。
【第58句】:【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見“大家齊了心,黃土變成金”。
【第59句】:大口碗配個小蓋子——合不攏;合不到一塊
【第60句】:【不躓于山,而躓于垤】(諺)躓(zhi):被絆倒。垤:小土堆。 人不會被山絆倒,卻往往會被小土堆絆倒。指出錯失誤,總是由于人在小問題上不經(jīng)心。
【第61句】:孫大圣鬧天宮——慌神
【第62句】:【燈盞不亮有人擦,事情不平有人說】(諺)燈盞:舊時油燈下有燈臺高擎,上有盛油的碟狀燈具。指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自會有人出面評說。
【第63句】:二叔是個講義氣的人,他的兄弟們有了難,不管是上刀山下油鍋,他都會竭盡全力幫忙。爺爺不放心地勸他說:“理是理,情是情,黑白是非要分明。犯法的事再小也不能干!”(廣東·龍門)
【第64句】:【鋤一惡,長十善】(諺)鋤:除去。 除去一個惡人或一種惡類,就等于助長了十倍多的菩人或善類。指除惡比積善的功效大得多。
【第65句】:【 葫蘆里賣的什么藥】舊時用葫蘆裝藥。指弄不清真相。 臺灣瓊瑤《彩云飛》:“涵妮瞪大了眼睛,驚異地瞧著,不知道 云樓葫蘆里賣的什么藥?!?/p>
【第66句】:【滴水穿石,不是一日之功】釋義:比喻任何成果都是長期下苦功取得的。例句:張嘉慶看忠大伯心思有了轉(zhuǎn)變,也想,滴水穿石,不是一日之功,要從長遠著想。
【第67句】:【漏碗也能盛滿水】謂雖有欠缺,也能夠發(fā)展起來。底子 差也能好起來。高曉聲《水車流》:“唉,能不反復就好。這 樣的光景,只要太太平平過三年五年,漏碗也能盛滿水。怎 不叫人動心??!”
【第68句】:【惡人先告狀】(諺)指惡人做了傷害別人的事,為轉(zhuǎn)移目標,洗脫自己的罪名,往往搶先告狀。也指人自身做了缺理事,反在人前制造輿論,指責別人。 也作“壞人先告狀”。
【第69句】:【 三過家門而不入】古代傳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 入。借指公而忘私,或不回家。語出《孟子》。李英儒《還我 河山》:“老蔫并不懂得‘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掌故,但在行動 上超過了古人?!?/p>
【第70句】:【處暑一聲雷,依舊倒黃梅】釋義:黃梅:指黃梅雨,即江南四、五月間,黃梅成熟時的降雨,亦稱黃梅天。處暑時節(jié)雷聲響,依舊返回黃梅天,多雨。例句:按長元吳志皆載“處暑一聲雷,依舊倒黃梅”之諺。但考芒種距離處暑凡七十五日。
【第71句】:大海放魚——各散四方
【第72句】:【口頭不似心頭】(慣)指嘴上說的話并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也作“口不照心”。
【第73句】:我整天鬧著買筆,今天買兩枝,明天買三枝,后天站在文具店柜臺前又不想走。奶奶知道了,笑著說:“你買這么多筆當火腿腸吃??!”(山西·晉城)
【第74句】:【桂冠】在各種各樣的比賽中奪得第一名的人,常常被人們稱為奪得“桂冠”?!肮鸸凇边@個詞是怎么來的呢?它是個舶來品,源自古希臘。古希臘人認為月桂樹是太陽神阿波羅的神木,他們用月桂樹的枝葉編成冠,授給在祭祀太陽神阿波羅的節(jié)日賽跑中的勝利者。戴桂冠者有極高的榮譽。后來,人們用月桂樹的枝葉編成冠冕,獻給最有才華的詩人和各種比賽中的勝利者,成為一種慣例,流傳下來。特別是古希臘又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fā)祥地,奧運會的勝利者也會得到一頂“桂冠”,于是“桂冠”一詞隨著奧運會傳向世界。大家對2004年第28屆雅典奧運會記憶猶新,在那屆奧運會上,獲獎者除得到金、銀、銅獎牌外,發(fā)獎官員還將桂枝編的花冠戴在他們頭上。無獨有偶,在中國還有一個和“桂冠”詞義相近的詞,叫“折桂”,也來自一個和桂樹有關的美麗神話故事,在這個故事中稱科舉考試登科為“蟾宮折桂”,又引申為各種考試與比賽的第一名叫“折桂”。“桂冠”和“折桂”,這兩者同義不同源,一個為“西”,一個為“中”,中西合璧,珠聯(lián)璧合。
【第75句】:【單絲不成線,孤樹不成林】(諺)指一根絲合不成線,獨株樹成不了林。比喻成大事需要有群體的努力,只憑個別人是成不了氣候的。 也作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 孤樹不成林,獨木不成橋。
【第76句】:【務名不務實】追求外表,不務實際,浮夸。清代《儒林外 史》:“看你這樣務名而不務實,那正務自然荒廢,都是些粗 心浮氣的說話,看不得了。”
【第77句】:【吃菜要吃心,聽話要聽音】(諺)吃菜要吃菜的鮮嫩內(nèi)瓤;聽人說話要聆聽話外之音,以便知道對方的真實意圖。 也作吃蔥吃芯兒,聽話聽音兒。 吃飯品滋味,聽話聽下音。
【第78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姜太公,姜尚,即姜子牙。傳說他 在渭水邊上,用直鉤離水面三尺釣魚。日:“負命者上來!” 借指出于自愿,并非強迫。成語:心甘情愿。海外陳若曦 《突圍》:“伍老師從來就公開承認是迷信。這像姜太公釣 魚,愿者上鉤。”
【第79句】:【兜圈子】(慣)指走迂回曲折的路或到各處走一遭。也比喻說話拐彎抹角,不直截了當。
【第80句】:【 發(fā)一回水,澄一層泥】大水過后,沉淀的泥土可以肥田。 比喻經(jīng)過事變,會增長見識。劉彥林《春風得意》:“發(fā)一回 水,澄一次泥.經(jīng)一回事,長一次智。我相信大家都會認真 地去思考,并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p>
【第81句】:【陰陽不可信,信了一肚悶】(諺)陰陽:算命、占卜、星相等迷信活動。指占卜、算命等迷信不可相信,信了令人氣悶不舒、心緒難寧。
【第82句】:【媳婦到門前,還得個老牛錢】(諺)新媳婦迎到門前,還得耗費一條牛的價錢。指舊時娶媳婦花費很大,從提親到訂親直到完婚,花錢無數(shù)。
【第83句】:麥稈吹火——小氣
【第84句】:【 捂著葫蘆蓋著瓢】捂著蓋著,遮遮掩掩。電影:“他能把 小廠搞得這么好,我看人就不錯。還捂著葫蘆蓋著瓢,等到 什么時候?”
【第85句】:【丑人多作怪,黑饃多就菜】見“黑饃多包菜,丑人多作怪”。
【第86句】:【不種百頃地,難打萬石糧】(諺)頃:百畝為一頃。指種的地廣,打的糧才會多。也泛指下的本大,得到的收益就豐厚。
【第87句】:【 黃花菜涼了】拖延過久,失去時機。類似的:湯冷了,菜 涼了。成語:事過境遷。賈平凹《廢都》:“我早讓你去找院 長,后來才知道你沒有去,現(xiàn)在再不抓緊,黃花菜就涼了!”
【第88句】:【路走到盡頭總會轉(zhuǎn)彎的】(諺)路要是走到盡頭,就非轉(zhuǎn)彎不可。 比喻事情總有轉(zhuǎn)機之時。
【第89句】:【冊、卷、頁】只要讀書,就離不開冊、卷、頁,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又是怎么來的呢?冊:在中國古代文字產(chǎn)生以后,當時沒有紙張,人們只好把文字刻到甲骨上,寫在竹片或木片上。竹片或木片統(tǒng)稱“簡”。一片簡只能寫幾十個字,記一件事情,往往需要多塊簡。為了查找方便,就用熟牛皮條把這些簡按次序串編起來,稱之為“冊”。卷:在發(fā)明紙以前,有的人因為竹簡、木簡太重,也有把文字記載在絲織品上的,稱為帛書。帛書比竹筒、木簡攜帶方便,也容易收藏,它可以卷起來,按次序編號,于是出現(xiàn)了一卷一卷的書。頁:造紙發(fā)明以后,人們把印好的一張張紙用線裝訂成冊,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線裝本。線裝本大多采用毛邊紙,只能一面印字,對折裝訂,每張稱之為一頁,頁碼數(shù)印在對折線上。后來,印書采用機制紙,兩面都可以印字了,每一面都印上頁碼數(shù)?,F(xiàn)在稱頁,就是由此而來。
【第90句】:火線上飛出來的鷹——見過響槍大炮
【第91句】:【一根線上拴的螞蚱】釋義:互有聯(lián)系,誰也跑不脫。例句:“咱倆是一根線上拴的螞蚱,到時蹦不了我,也跑不了你?!?/p>
【第92句】:【遠水不救近火】此俗語比喻用較遠的辦法或工具解決不了當前急迫的問題。意同“遠水解不了近渴”。此典出自《韓非子·說林上》,記載了春秋時,魯穆公不與鄰國齊國搞好關系,卻派幾個兒子到遠方的晉國和楚國做官。犁組進諫說:“你這樣做就好比請越國人來解救落水之人,越國人水性再好,等他來了,魯人也必定活不了;又好比取來海水解救火災,海水水量再大,火也必定不會被撲滅,因為遠水不救近火!”
【第93句】:【肥豬拱廟門——自來】(歇)指自己送上門來。
【第94句】:【吃軟不吃硬軟】指友好商量的方式;硬,指威脅、強迫的 方式。意即可以商量,不能強迫。類似的:吃順不吃嗆。反 義說:吃硬不吃軟。西戎《糾紛》:“他這人就是這路脾氣,愛 吃順氣丸,爭吵起來,吃軟不吃硬?!?/p>
【第95句】:【踩著鼻子上臉】見“登鼻子上臉”。
【第96句】:蟲兒鉆進核桃——混充好仁(人)
【第97句】:人死大夫到——無濟于事;不濟事
【第98句】:【蛇頭上蒼蠅——自來的衣食】(歇)指自己送上門來供人享用的食物。多指人自投羅網(wǎng)。
【第99句】:【哭鬧的孩子多給糖】遷就無理要求?!度嗣袢請蟆?1986, 2,18):“有的同志頗有感觸地說,一身正氣,不僅自己身上 要干凈,還要處事公正(yipinjuzi.com)。不能‘硬的拖鍬過,軟的好取泥’, 更不能‘哭鬧的小孩多吃糖’。要為弱者執(zhí)言,為冤者呼喊, 不為歪的邪的折腰?!?/p>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