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在人生的路上,無論我們走得多么順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順的事,就會習慣性地抱怨老天虧待我們,進而祈求老天賜給我們更多的力量,幫助我們渡過難關。但實際上,老天是最公平的,任何一個障礙,都有它存在的正面價值,只要你愿意,都有可能成為一個你可以超越自我的契機。
【第2句】:【禪語人生】月亮正因為有圓有缺,才使人感到不乏味。最困難的時刻也許就是拐點的開始,改變一下思維方式就可能迎來轉機。樂觀豁達的人,能把平凡的生活變得富有情趣,能把苦難的日子變得甜美珍貴,能把繁瑣的事情變得簡單可行。以平常心看世界,花開花謝都是風景。
【第3句】:忍諸恭敬、供養、眾生及諸瞋惱、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養、恭敬法,及瞋惱、淫欲法,是為法忍。(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十五
【第4句】:“人人都有觀自在,何必他方遠處求?”生活中如果能做到不“心隨境轉”而能“心能轉境”,怎么會不自在呢?雖然事情千般萬種,我只求簡單,如此怎會不自在呢?道理固然玄妙莫測,我只以平常心感受,又怎么會不自在呢?他人的心意雖千變萬化,我只以平常心對之,又有何不自在的呢?
【第5句】:【禪心佛語】凡大器者,其量必大,當能容常人所不容,忍常人所難忍;當寵辱不驚于色,得失不現于形;當熱烈如驕陽炙心,寧靜似清月婉人;當若海不拒涓流,集腋成裘鑄狂瀾;當像樹扎根泥土,兼收并蓄可沖天。大方可偽,大器難裝,它超脫于名利之上,游離于爭斗之外,置身平淡能淡看一切,處于亂象卻不會亂了心神。
【第6句】:一個人面對名利的誘惑,仍能保持一顆清醒的心,不能攀爬便另尋出路,這是一種智慧。能做到這一點,就能對客觀的、外在的出身、家世、錢財、生死、容貌等看得很淡泊,就能夠達到超脫的精神、灑脫的境界。
【第7句】:【禪語人生】我等實為從無始以來患有無明煩惱大病卻不自知的病人,能夠診斷病情、給予治療的良醫就是佛寶,能夠對治無明煩惱大病的妙藥就是法寶,而從旁協助看護的護士的就是僧寶。
【第8句】:左邊板牙壞了,不得不于前些日子拔掉。今天中午因為吃飯過速,又將右邊壞了一半的板牙硌痛,晚上進食近于囫圇吞棗。由此想到當下的社會現實生活,由于節奏太快,注意力被速度分散,多少人,多少事因此被咯。速度為王,硌痛事小,硌死事大,譬如溫州動車追尾之類,實在令人扼腕。
【第9句】:由于他平常不肯付出,結果當他生病時,也無人看顧。慈悲的佛陀得知此事,即刻帶領弟子至其住處,整理打掃屋舍、洗凈床上污穢便溺、清洗擦拭生病之比丘,并喂服飲食湯藥。佛陀更慈言愛語地啟示病中比丘,為說“四諦法”——苦集滅道;警惕大家要自愛愛人。
【第10句】:【百字銘】欲寡精神爽,思多氣血衰。少飲不亂性,忍氣免傷財。貴自勤中得,富從儉中來。溫柔終益己,強暴必招災。善處真君子,刁唆是禍胎。暗中休放箭,乖里藏些呆。養性須修善,欺心沒吃齋。衙門休出入,鄉黨要和諧。安分身無辱,是非口不開。世人依此語,災退福星來。
【第11句】:【禪心佛語】世上沒有兩杯完全一樣的茶,就算是同一壺中沏出的兩杯茶,飲者的心情閱歷喜好不同,品出的味道便有懸殊,更不要說經歷環境、時間、心情、際遇的變化。說起來玄之又玄,品起來卻真真切切。每一次品茶,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管是幾人飲、是第幾壺,一切終隨茶香飄散,只留各自心里。
【第12句】:【一日一禪文案集錦】人生就是一次次歡笑與流淚的過程,走遍高山流水,歷盡春夏秋冬,我們才能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成熟,直至老去。陰晴圓缺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經歷,不敢經歷風雨的洗禮,又怎能見到彩虹的絢麗?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
【第13句】:【禪心佛語】所謂長永心者,就是選定一法,終生行之,乃至來生又來生,都如此行持,參禪的總是如此參去,念佛的總是如此念去,持咒的總是如此持去,學教的總是從聞思修行去。任修何種法門,總要以戒為本。果能如是做去,將來沒有不成的。
【第14句】:佛門當中有流行語說:“一年兩年,佛在眼前;三年四年,佛在半天;五年六年,佛轉西天。”這可不是笑話,實在是說明了我們眾生最大的毛病:沒有長遠不退之志。不論在各種比賽中,還是在升學求職上,不論在事業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采取積極的態度。只有奮力拼搏,戰勝挫折,才能獲得成功。
【第15句】:【禪語人生】修行要有信心。有信心就能克服困難,就能戰勝自我,就能勇攀高峰;有信心就有希望,有希望,再經過艱苦的努力,就一定會有成果。
【第16句】:生:“要悟,能不能結婚?”心:“若是良緣,男大可婚,女大可嫁,隨緣了緣,安家立業,不舍不執,與悟自性并不矛盾。對男女情愛,你應不著其相,既不壓抑躲避,更不貪求放縱,無私地愛護、幫助對方,又不沉溺于戀情,這也是修行。”——心光
【第17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是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也終歸是要赤裸裸的離開這個世界,不管你想帶走什么,都是一種徒然。追逐名利,只會讓你的心靈陷入一種困頓,而這種困頓也最終將讓你的生活充滿著不快樂。因此我們要學會在淡泊中追求一種生活的新境界,既能滿足自己的心靈,也能得到生活的快樂。
【第18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噶舉祖師帝洛巴大師對那諾巴祖師說:“那諾巴,束縛你的不是顯現本身,而是你對顯現的執著。”每當我遇到各種景象而產生執著時,都會憶念這句竅訣來調伏自己的內心。
【第19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我在念佛嗎?還是佛在念我?或者是佛在念佛?還是佛性在念佛,佛念佛性。這一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第20句】:【佛心禪語】不管得到了什么,得都不必喜。因為你有這個福報了才能得到,你的所得是你的福報換來的。所以得到時,我們要做的不是狂喜,盡情享受,而是要惜福,繼續培福,這才是有正確的做法。
【第21句】:【禪心佛語】很久以前,有個年輕人和母親相依為命。因為生活貧窮,年輕人迷上了求仙拜佛。母親見兒子整天神神道道、不務正業,便苦口婆心地規勸他,但終究管不住長大成人的孩子。年輕人甚至把母親當成求佛成仙的障礙。
【第22句】:人生最有價值的,就在一個信字;若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就是半個人生,也是不健全、殘廢的人生。因此要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必須先在人群中建立讓人信任的人格。
【第23句】:【晚安禪語】這世上唯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心中高貴的信仰。信仰與夢想一樣,是人生旅途的一盞明燈,只要它還亮著,人生就有憧憬和希望。
【第24句】:【佛心禪語】信仰是一種情感。信仰不是抽象的玄幻之物,更不是宗教的精神麻醉,而是一份扎根千千萬百姓心靈的真情實感。“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
【第25句】:【禪心佛語】有些事情你可以計較,但別過度,過了會磨損心性,沉重步履;有些痛苦你可以沉浸,但別太久,久了會消磨斗志,迷失方向。不屬于你的,不要拒絕放棄,那其實是一種胸襟與氣度;與你有緣的,不要輕易放手,讓自信和堅持成為一種品質和內涵。在意多了,快樂就少了;看得淡些,一切就會釋然。
【第26句】:【禪心佛語】但是,即便是權錢爭到手了,幸福不見了;名聲爭到手了,快樂不見了;非分的東西爭到手了,心安不見了。這也就是說,你絞盡腦汁,處心積慮,甚至你死我活爭到手的,不是快樂,不是幸福,不是心安,只是煩惱痛苦,仇怨,以及疲倦至極的身心。
【第27句】:生活總擺脫不了那些煩惱,生活也就成了一場思考的領悟,這進退之間的安排,這榮辱沉浮的炎涼,學會淡然,學會從容,學會忍耐,學會理解,過眼云煙,自有去處,心地平和,安之若素。
【第28句】:《水懺》云:“九孔常流不凈物。”健康時如此,更何況病弱或死亡的時候;然而,人們常為了這不凈的身體,費心裝飾,甚至造諸惡業,淫欲也是起因于對身體的貪迷。如能在貪心惡念一動時,即以“世間一切皆不凈”的不凈觀來對治,則可防止貪念無明叢生。
【第29句】:【佛心禪語】不要活的太累,不要忙的太疲憊;想吃了不要嫌貴,想穿了不要說浪費;心煩了找朋友聚會,瞌睡了倒頭就睡。心態平和永遠最美,天天快樂才對。
【第30句】:才高是件大好事,但如果自詡自夸,就會自損其才,自傷其能;位高是件大好事,但如果自驕自傲,就會自貶其尊,自嫡其位。所以,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保持謙遜,放低姿態,勤勉做事,低調做人。自詡與自傲是自輕自賤的表現,只有低調做人才是自珍自重的道理。
【第31句】:設病比丘無弟子者,當于眾中差次使看病人.所以然者,離此已,更不見所施之處,福勝視病人者。其瞻病者,瞻我無異。設有供養我,及過去諸佛,施我之福德,瞻病而無異。《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九眾生居品佛言
【第32句】:整日圍在你身邊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在你快樂的時候,不去奉承你,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為你做事,看似遠離,實際上時刻關注著你的才是知己。真正的友誼不是花言巧語,而是關鍵時候拉你的那只手。
【第33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人生沒有絕對的公平,而是相對的平衡。在一個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勢必要承受更多,每一個看似低的坑洼,都是通往高峰的必經之路。讓自己心情更平和一點,更豁達一點,對身邊的過錯淡然,讓自己更寬容一點,樂觀,陽光,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要求的少,計較的少。
【第34句】:【禪心佛語】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命運給予了什么,生命的質量也就在于心地承載了什么內容,生命需要我們接受那些美好和寬闊,把人生或成一場新的存在,少年不必說煩惱,回頭青山又盎然,生命的責任在于我們修復命運各種各樣的憔悴,善待命運里所有的虐待,找到自己和命運友好相處的理由和理念。
【第35句】:教一人令得須陀洹果,是人得福德勝教一閻浮提人行十善道。。教一閻浮提人令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教一人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福多。《摩訶般若經》卷十一,十善品
【第36句】:【佛心禪語】最無情的不是人,是時間;最珍貴的不是金錢,是情感;最有力的不是老板,是大自然;最可怕的不是災難,是災后無援;最拿手的不是專業,是旁觀;最可怕的不是失戀,是心身不全;最舒適的不是酒店,是自家;最難聽的不是臟話,是無言;最寬廣的不是大海,是人心;最美好的不是未來,是今天。
【第37句】:恒愚法師:每個人對生命的理解,活成了人生的內容和情懷,相伴身邊陪伴的歲月,生命既然能夠承擔哪些喜悅,更應該承擔那些傷痛,用一份豁達的生活態度,去品味生活的意義和價值,清醒的去否定那些自我主觀帶給生活的成見與障礙。王維說,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活出對生命最寬的拓展,哪里有盡頭,何必說起點。
【第38句】:【禪心佛語】凡是抗拒的,都會持續。因為當抗拒某件事或情緒時,會聚焦在那情緒或事上,這樣就被賦予了更多能量,它就變得更強大了。負面情緒就像黑暗無法驅趕,唯一能做的,就是帶進光來。喜悅是消融負面情緒最好的光。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第39句】:【佛心禪語】一件事情,做過了頭是勞累,做得不足是休閑。農夫上城是休閑,種地是勞累;白領下鄉是休閑,上城是勞累。貴族向往平民生活,平民羨慕貴族生活。人都對擁有的嫌棄,對不曾擁有的渴求;渴求的得到了,再嫌棄;嫌棄的失去了,再渴求。據說,這就是輪回。——清凈法師
【第40句】:【人心禪語】高節奏的現代生活擠壓了我們的思考空間,也誘惑了我們欲的心性。在這個紛繁嘈雜的世界里,我們的心蠢蠢欲動,沒有片刻的安寧,只有懂得放下,我們的心才能如無形的風般自由自在,才能活在當下。
【第41句】:曾經年少、我們都有過衣帶漸寬終無悔的心甘情愿和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那份堅毅的信念自始至終都未離去、唯一變換的是看風景的心和演故事的人。山依舊是山、云依舊是云、水依舊是水。只有心淡了、念斷了、山水也就靈動賦予神韻了。
【第42句】:一個人的成熟,并不單單表現在獲得了多少成就上,而是面對那些厭惡的人和事,不迎合也不抵觸,只淡然一笑對之。當內心可以容納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時,這就叫氣場。成熟不是看你的年齡有多大,而是看你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責任。
【第43句】:【禪語人生】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同行的人,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無論你博覽多少群書,依舊無法做到淡定從容。無論你多么深曉人間世事,依舊無法做到淡定從容。世間百態,必定要親自品嘗,才知其真味;漫漫塵路,必定要親力親為,才知曉它的長度與距離。
【第44句】:可以讓人幫你買鞋,不可讓人代你走路。人生的路要自己走,日子要自己過。每個人都是為自己活著,不是為別人而活,別人也無法代替你活。所以,人生的每一個過程,都要自己去經歷,每一處風景,要自己去欣賞。困苦,迷茫,無助時,可以尋求幫助,但別人永遠只是助力。自強、自立是人生的主打歌。
【第45句】:【禪語人生】一禪師見盲人打燈籠,不解,詢問緣由。盲人:聽說天黑以后,世人跟我一樣什么都看不見,所以才點燈為他們照亮道路。禪師:原來你是為了眾人才點燈,很有善心。盲人:其實我是為自己點燈,因為點了燈,黑夜里別人才看見我,不會撞到我。為別人就是為自己。
【第46句】: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第47句】:鳥必學飛也,而后毛羽成;舟必學操也,而后江河濟;松柏必歷歲寒也,而后貞干堅。行人必以佛祖自期也,而后成佛祖。(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一
【第48句】:【禪心佛語】傳喜法師:面對逆境的時候,不僅承受逆境的這種力量增加了,還能夠轉痛苦為樂;以前快樂才是快樂,學佛之后連痛苦都變成快樂。我們不學佛的時候是苦多樂少,學佛之后有智慧了,快樂越來越多了,真正的痛苦越來越少了。在座的佛弟子們,我們學佛進步多少?這些是很大的一個衡量標準。
【第49句】:身在俗世操勞一生,卻能心安身安,這著實是一件不容易實現的事。想做到心安身安,需要我們轉換對生活的態度,持一顆清靜的心,將眼前的每一件事蘭5做修行,把生活和修行結合起來,在忙碌中實踐并體驗生活。
上一篇:青年男生感悟生活的歇后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