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捏一把汗】(慣)手心里攥了一把汗。形容人非常緊張或害怕。 也作捏兩把汗。 拿著一把汗。
【第2句】:挑雷管上山——擔(dān)風(fēng)險
【第3句】:【熱狗】現(xiàn)在,“熱狗”在城市小吃市場上很流行,這種吃法簡單方便,很受市民特別是小朋友們的歡迎。但它卻是地地道道的“進口貨”。據(jù)說,最早出售熱狗的人是一位叫特瓦洛的德國巴伐利亞移民。他在19世紀80年代中期擺賣香腸,因為剛烤的香腸燙手,他便用兩片面包把它包起來,以方便顧客拿著吃。約20年之后,一個賣這種夾香腸面包的小販在馬球場上高聲叫賣一種德國小臘狗香腸,一位漫畫家靈機一動,畫了一幅兩條人物化的香腸,樣子好像兩只狗在相互對吠,非常有趣。他的這幅名為“熱狗”的漫畫在報上發(fā)表后,人們便開始把這種夾香腸面包叫做熱狗了。
【第4句】:船老大帶徒弟——從何(河)說起
【第5句】:蜂多出王,人多出將。
【第6句】:【家資多大禍多大】(諺)家業(yè)資財?shù)囊?guī)模有多大,承擔(dān)的風(fēng)險就有多大。指積財和招禍往往是并行的,戒人引起警惕。
【第7句】:前一段時間,我們這兒老是陰雨不斷,姥姥說:“老天爺把下雨當生意做了。”(河南·禹州)
【第8句】:【 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指沒法說。又指無能。馬尾巴, 也說:麻繩,頭發(fā)絲。類似的:罐子打掉鼻,別提工/送飯罐 打了耳朵,不能提/破鞋提不起。張賢亮《河的子孫》:“還反 啥哩,過去的事,馬尾穿豆腐,不能提啦。”
【第9句】:頭皮上擦火柴——劃不著
【第10句】:半路上的新聞——道聽途說
【第11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為公,沒有私心。宋代范仲淹 《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孫犁《風(fēng) 云初記》:“既然干了這個,就得好性干,不要跟壞人學(xué),要跟 好人學(xué),吃苦在前,享受靠后,出心要正,做事要穩(wěn),不眼饞, 不話多,不愛沾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
【第12句】:【有理無理,出在眾人嘴里】(諺)誰有理誰沒理,當事人說的不算數(shù),要聽群眾的評論。指群眾的輿論代表公理,最公道。 也作“有理沒理,出在大伙兒嘴里”。
【第13句】:【沒有棗兒白捅一竿子】做事沒有實效。申躍中《掛紅燈》: “所以內(nèi)部也有人埋怨,說抓了他,是沒有棗兒白捅一竿子, 倒成了個包袱。”
【第14句】:【早知要尿炕,一宿不睡覺】沒有料到會出事,未能預(yù)防,表 示后悔。相關(guān)的:怕尿炕,不喝水。李準《龍馬精神》:“你早 知道尿床,一夜不睡覺了!吃那個后悔藥干啥!”
【第15句】:黃鼠狼拉駱駝——不識大體
【第16句】:【君子不奪人之好】(諺)好:愛好,喜愛。指品德高尚的人不奪取別人所喜愛的人或東西。 也作君子不奪人之美。 君子不奪人之所愛。
【第17句】:【管勺的管不了燒火】(諺)做飯時,掌勺的專管掌勺,不能同時又管燒火。指人只能專務(wù)自己職權(quán)內(nèi)的事,不能啥事都管。
【第18句】:【請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做事另有企圖。成語:別有用 心。柳青《種谷記》:“我早看見行政請女客引外甥,就是請 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眼。”
【第19句】:【拿魚先拿頭,刨樹要刨根】(諺)捉魚要抓緊魚頭,魚就無法溜走;刨樹要從根刨起,樹才能徹底挖掉。比喻做事必須抓住要害,解決問題必須抓住根本。
【第20句】:我問爺爺,下了這么多天的雨,天什么時候才能晴。爺爺笑著說:“早著呢,‘初三下雨,十三晴,二十四五才放光明’嘛。”(安徽·廬江)
【第21句】:吃飯不說話,酒醉不騎馬。
【第22句】:【家里沒有梧桐樹,也招不來彩鳳凰】見“沒有梧桐樹,引不得鳳凰來”。
【第23句】:【屋漏又遭連夜雨】倒霉的事碰到一起了。明代《古今小 說》:“舟中一應(yīng)行李,盡被劫去,光剩個身子。正是:屋漏更 遭連夜雨,船遲又被打頭風(fēng)。”
【第24句】:【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25句】:【快刀斬亂麻】此俗語比喻迅速果斷地處理復(fù)雜問題。典出《北齊書·文宣紀》,據(jù)記載,北魏大將高歡有幾個兒子,高歡想試驗一下他們的才智,于是,發(fā)給每人一堆亂麻,讓他們梳理整齊。別的孩子都在一根一根地整理,唯獨排行老二的高洋找來一把快刀,幾下就把亂麻斬斷了。高歡問他為什么這樣做,高洋回答說:“亂者需斬!”高歡聽后十分驚異。后來高洋廢掉東魏建立北齊,他就是北齊的文宣帝。不愧是“亂著須斬”,開出一片新天地。
【第26句】:【晴天里一聲霹雷】見“青天里一個霹靂”。
【第27句】:【是馬就充不了麒麟】釋義:麒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像鹿的動物,古人拿它象征祥瑞。比喻普通的人冒充不了杰出的人。例句:“反正你在這里多待幾天,慢慢就都品得出來了。是馬就充不了麒麟。”
【第28句】:【捉虎容易放虎難】見“伏虎容易縱虎難”。
【第29句】:閻王出喪——鬼哭神嚎
【第30句】:大海魚兒——幾經(jīng)風(fēng)浪
【第31句】:【在商為義士,在周為頑民】(諺)商:商朝。義士:忠于朝廷的人。 周:周朝。頑民:不順從的人。商朝認為的義士,周朝則視作頑民。 指站在不同的立場、角度看問題,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jié)論。
【第32句】:老人家拜年——年不如一年
【第33句】:【腦袋掖在褲腰帶上】(慣)比喻冒著生命危險做事情。也形容人勇敢,不怕犧牲。 也作腦袋拴在褲腰帶。 腦袋掛在腰帶上。 腦袋掖在腰里。
【第34句】:敲著空碗唱大戲——窮開心;窮快活
【第35句】:老鼠給大象指路——越走越窄
【第36句】:【春天后母面】(諺)后母:繼母。 指春天的天氣是多變的,就像繼母對待繼子女的態(tài)度一樣,說變就變。
【第37句】:上午我在家看書,忘了媽媽吩咐我疊衣服的事。媽媽說:“你看你,真是一分鑿打一分眼。”(安徽·長豐)
【第38句】:【粗茶淡飯保平安】(諺)粗茶淡飯:平平常常的家作茶飯。指少吃肉脂類食物,常吃粗茶淡飯,可以常保身體健康。
【第39句】:媽媽和爸爸在談?wù)摻憬銏罂紤騽W(xué)院的事。本來姐姐學(xué)習(xí)很好,家里人都希望她報考名牌大學(xué),可姐姐執(zhí)意要考戲劇學(xué)院。這不,媽媽又在抱怨孩子大了不聽話,可爸爸卻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吧!”(內(nèi)蒙古·四子王)
【第40句】:開著收音機聽戲——聽見看不見;聞聲不見人
【第41句】:【來者不拒,去者不追】(慣)指來的不拒絕,走的不挽留。
【第42句】:開水潑老鼠——不死也要脫層皮
【第43句】:【吃紂王俸祿,不說紂王無道】釋義:紂王:商朝末代暴君。比喻從主子那里得到好處,不說主子的壞話。例句:“啟翁,百姓倘能安居樂業(yè),斷然不會造反。許多人只是因為吃紂王俸祿,不肯說紂王無道,將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誅,而誰逼百姓造反倒不問了。”
【第44句】:討飯過年——吃的不多說的多
【第45句】:【驢倒了架子不倒】(慣)比喻雖然已經(jīng)面臨死亡或沒落,但還要勉強支撐。 也作“驢死不倒架”。
【第46句】:【花不好,是自家栽的】(諺)花兒縱然不好,也是自己親手栽下的。 比喻兒女不好,也總是自己養(yǎng)的,只怪自己沒教育好,該關(guān)愛時還得照樣關(guān)愛。
【第47句】:【雞蛋過手輕三分】指從中克扣。類似的:長蟲過去脫層 皮|雁過拔根毛/經(jīng)一道手,剝一層皮。汪幸福《浪跡臺灣 島》:“原來以為到昌盛酒家來可以長期干下去,沒有想到顏 老板是個雞蛋過手輕三分的人。”
【第48句】:【猴不鉆圈多敲鑼】釋義:比喻加緊引誘人上圈套。“敲鑼”又作“篩幾遍鑼”。篩:敲。例句:丁世宗很有把握地說:“猴不鉆圈多敲鑼。謬德俊那小子是個汽油桶,只要把蓋揭開了,點火就炸。”
【第49句】:【當家才知柴米貴】(諺)當家:掌管家事。指人只有掌管了家事,才知道柴米油鹽等的價錢有多貴。 也泛指不承擔(dān)責(zé)任就不知道壓力的沉重。
【第50句】:【廟小供不了大佛】謂受到限制,發(fā)揮不了作用,屈才。香 港阮朗《十年一覺香港夢》:“美國太空署大炒魷魚,多少‘超 級博士’打爛了飯碗,找事做反而不容易,工廠公司學(xué)校一 看見他們的履歷就搖手,‘小池難養(yǎng)大魚,小廟不供大佛’ 哩,他們連月亮都上得去,就是在人間找不到飯碗,我們又 何必死讀書?”
【第51句】:【恩將恩報,仇將仇報】(諺)人有恩惠于我,我定當用恩惠去報答他。指有恩報恩,有仇報仇,這才是恩怨分明的大丈夫作風(fēng)。
【第52句】:人死了才抓藥——晚了:遲了
【第53句】:12月22日是冬至,也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媽媽對我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河南·三門峽)
【第54句】:蘿卜地里栽大蔥——想冒頂
【第55句】:鮮魚爛蝦一鍋煮——不分好歹
【第56句】:【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慣)洞庭山:在太湖中,屬吳江縣,有洞庭東山和洞庭西山,盛產(chǎn)橘子。比喻人忘本,得到了好處卻忘了這好處的來源。
【第57句】:【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釋義;好處沒得到,反而落下壞名聲。例句:“若是同人合伙,領(lǐng)了人的本錢,他只要一分八厘行息,我還有幾厘利錢;他若是要二分開外,我就是‘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第58句】:八抬大轎沒底座——丟人了
【第59句】:雨接連下了一個星期,真煩人!一天,我問爺爺雨為什么總是不停。爺爺說:“雨前淅淅必久下,雨后淅淅必久晴。這雨一開始淅淅瀝瀝地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所以,要連陰。”(河南·鎮(zhèn)平)
【第60句】:【商人】現(xiàn)在的商人、巨賈,多為有錢人,社會地位顯赫。而它的起源也是這樣嗎,既富且貴?說起商人,還有一段悲慘的歷史。原來,“商人”這個詞,是從“商國之人”演變來的。商朝滅亡后,其遺民地位十分低下,他們既沒有政治權(quán)力,又沒有可耕種的土地,生活非常艱難。他們不得不東奔西跑地去做買賣,但做買賣在當時是很低賤的事情。時間久了以后,做買賣便成了商朝遺民的固定職業(yè)。因此,周人便稱做買賣的人為“商人”。到了后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從事買賣的人越來越多,盡管并非都是商朝遺民,但人們還是稱他們?yōu)椤吧倘恕保疫@個詞一直被沿用至今,而且徹底改變了“商人”的命運。
【第61句】:濕柴壓火——悶啦
【第62句】:【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指職業(yè)收入倒掛的現(xiàn)象,高科技 職業(yè)收入低于簡單勞動。《中國青年報》( 1999,7,7):“舊的 平衡打破了,新的平衡尚未形成。在分配上,出現(xiàn)了‘制導(dǎo) 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畸形格局。”
【第63句】:【燈草拐杖——扶不起人】(歇)指自身力量有限,扶助不了別人。
【第64句】:【水米不沾牙】釋義:不吃不喝。“不沾牙”又作“不打牙”。例句:受刑以后,我半死地躺在監(jiān)牢里水汪汪的地上,一連兩天水米不沾牙!
【第65句】:春天剛到,我就急著脫棉衣,奶奶在一旁說:“春寒四十五,三月還下桃花雪。春捂秋凍。你別這么急著換衣服。”(河南·焦作)
【第66句】:樹葉遮屁股——不頂用;不頂事
【第67句】:雞蛋掉在油鍋里——滑透了
【第68句】:【樹不成林怕大風(fēng)】(諺)樹木如果不能形成森林,孤孤單單,就最怕狂風(fēng)襲擊。比喻人如果不團結(jié)成堅強的群體,就無力抗擊天災(zāi)人禍。
【第69句】:老母雞為了保護小雞,和貓斗得死去活來。奶奶嘆口氣說:“唉,真是萬物一理,為兒為女呀!”(吉林·農(nóng)安)
【第70句】:夜飯?zhí)砹耍〖t有點不高興。媽媽說:“夜飯夜飯,吃到鴨子下蛋。”(注:鴨子是黎明前下蛋。)(江蘇·南通)
【第71句】:【 好肉上生蛆】清白受辱。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我郭振山?jīng)]對 她改霞說過一句生寶本人的壞話。她改霞不能在我的好肉 上生蛆!”
【第72句】:理發(fā)的帶補鞋——從頭管到腳
【第73句】:【財神爺甩袖子——镚子兒皆無】(歇)镚(beng)子兒:銅子兒,清末流通的圓形無孔的銅幣,大子兒相當于二十文,小子兒相當于十文。 指一個錢也沒有。
【第74句】:【舍命陪君子】下決心成全對方。老舍《正紅旗下》:“是 呀,辦婚喪大事的人往往傾家蕩產(chǎn),難道親友不應(yīng)當舍命陪 君子么?”
【第75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第76句】:【打牙祭】(慣)原指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菜的飯,現(xiàn)指偶爾吃一頓豐盛的飯菜,改善生活。
【第77句】:一天傍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校園里散步。我抬頭看見月亮周圍有一道淺淺的光圈。爸爸說:“可能要刮風(fēng)了。”我問爸爸為什么,爸爸說:“月亮戴風(fēng)圈,一下刮三天。”(山東·臨沂)
【第78句】:【受夾板氣】(慣)指夾在中間,受兩面的氣。 也作“受夾墻氣”。
【第79句】:老叔辦事想得多做得少,干起來常常是有頭無尾,奶奶數(shù)叨他做事是“有心下蛋,無心抱窩”。(河北·承德)
【第80句】:【屬黃花魚的——溜邊】(歇)黃花魚:學(xué)名黃魚,分大黃魚和小黃魚,在深海過冬,春天向沿岸洄游,產(chǎn)卵后在近海覓食。本指黃花魚喜歡在海邊游動,轉(zhuǎn)指人靠著邊兒行走,或遇事回避矛盾,躲在一旁。 也作“黃花魚——溜邊兒”。
【第81句】:姐姐要代表水利局參加縣工會舉辦的“國慶五十周年演講會”。爸爸對姐姐說:“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練不好一張嘴,得下工夫啊!”(山西·平陸)
【第82句】:白蟻鉆過的料——壞透了
【第83句】:兩個瞎子擠眼——誰也不知道什么事
【第84句】:玻璃缸里的金魚——掀不起大浪
【第85句】:每個星期天,不管爺爺有多忙,妹妹都要纏著去公園,去時自然要帶上我了。爺爺說:“真是貓打翻,狗造化啊!”(浙江·蘭溪)
【第86句】:【省錢易飽,吃了還饑】(諺)易:換來。圖省錢吃不耐饑餓的飯食,一會兒就餓了,還得吃。比喻做事只在表面上應(yīng)付,最終解決不了問題。
【第87句】:【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諺)是是非非的閑言碎語天天都有,只要不去聽它,自然就沒有了。指不聞不問,是對付是非的最好方法。 也作“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
【第88句】:【不會做飯的看鍋,會做飯的看火】(諺)火:火候。指生手做飯,只看鍋里;行家做飯,只看火候。 比喻會辦事的人,總是掌握時機,不讓時機錯過。
【第89句】:【大樹底下無豐草】草長趕不上樹長。謂環(huán)境不利,無法 競爭。類似的:茂林之下無豐草。政論圖書:“不是不進則 退,而是慢進則退。人家長得比你快得多,大樹底下無豐 草,大塊之間無美苗。”
【第90句】:【千粒米,不成滴;千粒麥,不成白】(諺)釀酒是用米做原料的,一千粒米也難釀出一滴酒;磨面是用麥做原料的,一千粒麥也磨不出一撮面。指釀酒、磨面要用很多糧食。
【第91句】:【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非常清楚,清白無暇。袁靜孔厥 《新兒女英雄傳》:“我兩個一塊兒工作這么些年真是小蔥拌 豆腐,一清二白;別說親嘴,就連個手也沒有拉過呀!”
【第92句】:【子虛烏有】現(xiàn)在我們常用“子虛烏有”來形容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那么,它來自何處呢?漢武帝時,有一位大才子叫司馬相如,蜀郡成都人。他的名字本來叫“犬子”,十分不雅,后來有了學(xué)問,因為佩服戰(zhàn)國時名臣藺相如而改名相如。有一天,武帝讀到一篇《子虛賦》,非常欣賞,但又覺得很遺憾,因為他以為這是古代人所作,所以嘆道:“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武帝手下有一位養(yǎng)狗的楊得意,也是蜀人,稟告武帝說:“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 武帝大驚,將司馬相如召來一問,相如說:“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請為天子游獵之賦。”于是接著《子虛賦》的意思又作了《上林賦》,兩篇大賦形成了一個渾然的整體,既有文采,又含勸諫,“奏之天子,天子大悅”。《子虛賦》的內(nèi)容是假托兩人的問答,這兩個人一個是楚國派往齊國的使臣子虛,另一個是齊國人烏有先生。子虛來到齊國,齊王與他田獵,子虛趁機向齊王吹噓了一番楚國的園林如何如何廣大、繁茂,楚王田獵又如何如何威風(fēng)。烏有先生對他的這番渲染很不以為然,批評子虛言過其實。在接下來的《上林賦》中,司馬相如借同時在座的亡是公之口,指出“楚則失矣,而齊亦未得也”,說他們只不過是諸侯園囿,而與天子的上林相差甚遠。作者極力描寫了上林苑的巨麗之美,極盡鋪張渲染之能事,寫出了大一統(tǒng)帝國的氣勢與富足。但筆鋒一轉(zhuǎn),把重點移到天子身上。說天子極樂之時,茫然若失,嘆道:“嗟呼,此太奢侈!”于是“解酒罷獵”,命將上林辟為農(nóng)田,解除山澤之禁,然后“出德號,省刑罰,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與天下為始”。正如班固所言:“相如雖多虛辭濫說,然要其歸引之于節(jié)儉。”這篇賦的前面是鄭、衛(wèi)之音,但是“曲終而奏雅”,其目的還是為了勸諫。子,是古人對男子的尊稱,“子虛”也就是“虛先生”的意思;烏有先生,也就是“沒有先生”;亡是公,也就是“沒有這位先生。”三個人的名字雖然不同,意思都是一樣的。所以,后來也就專用“子虛烏有”來指代根本就不存在的事物了。
【第93句】:【無禁無忌,黃金鋪地】(諺)禁、忌:封建迷信認為犯忌諱的行為或話語。黃金鋪地:發(fā)大財。指對那些迷信禁忌的一套撇開不管,放開手腳,就能發(fā)財致富。
【第94句】:【車載不動,船裝不完】形容多、重。成語:車載斗量。祁淑 英《廢墟》:“鄉(xiāng)親說她是個故事簍子,說她肚里的故事車裝 不下,船載不完。”
【第95句】:殺雞取蛋,干塘打魚——只圖一回
【第96句】:堵住籠子抓雞——穩(wěn)拿
【第97句】:【君子之交淡如水】釋義:形容君子之間的友誼高雅純潔。例句:石祥捂著酒杯說:“這是我近幾年新立的規(guī)矩,什么高貴賓客,我都是用水陪酒。”魏華抬眼瞅瞅石祥:“你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98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釋義:白天勞動,夜晚休息。例句:這里家家互通有無,不分彼此,休戚相關(guān),情同骨肉;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織,人人勤儉。
【第99句】:【磕閑牙】(慣)指說沒用的閑話。 也作“拉閑篇兒”。
上一篇:UC頭條文章最火的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