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慣)媒妁:媒人。指婚姻由父母作主、媒人介紹而成。 也作“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第2句】:姑姑來我家做客,媽媽要把前幾天借她的錢還給她。姑姑笑著說:“你們先用吧,我不急用。”媽媽一邊遞錢一邊說:“借錢有頭,還錢有期。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河南·淇縣)
【第3句】:【馬拉松】“馬拉松”一詞現在多用來形容漫長無休止的事情。比如,中國加入WT。問題,一談就是十三年,斷斷續續,可謂馬拉松式談判。那么,馬拉松的起源是怎樣的呢? “馬拉松”是世界公認的一個長跑比賽項目,是個音譯外來詞,同其他長跑、短跑項目不同,是專用名詞,特定比賽項目。那么,它有什么特殊呢?它是奧運會最早規定的項目之一,“馬拉松”長跑比賽的歷史,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馬拉松長跑的距離是【第42句】:194公里,這可說是所有徑賽項目的長度之最。 “馬拉松”源自希臘和波斯帝國在馬拉松的一場戰爭。馬拉松是希臘首都雅典郊外的一平原地名,馬拉松平原距離首都雅典四十多公里。公元前490年,強大的波斯帝國出動十萬軍隊進攻雅典。當時希臘軍隊只有一萬多人,但人民保衛祖國的戰斗意志十分堅強,雙方在馬拉松平原展開激戰。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希臘人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大敗波斯軍隊。一個外號飛毛腿的戰士菲德爾迪斯身受多處戰傷,但激動地要把這振奮人心的特大喜訊立即告訴首都人民。他一口氣跑到雅典中心廣場喊道:“歡慶吧!我們勝利啦!”喊完就死了。為了紀念他,奧運會將他跑步的里程,以起點馬拉松命名,作為競技項目了。
【第4句】:【有的向燈,有的向火】(慣)指有人向著矛盾的這一方,有人向著那一方。
【第5句】:開水泡黃豆——自大
【第6句】:【造弓的造弓,造箭的造箭】該干什么,就干什么。明代《西 游記》:“古人云:造弓的造弓,造箭的造箭。我們如今招的 招,嫁的嫁,取經的還去取經,走路的還去走路,莫只管貪杯 誤事。正是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
【第7句】:【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諺)擔子不放在肩上,就不知它的重量;不走長路,就不知遠行的艱難。指只有經過親身實踐,對事物才會有深切的體會。
【第8句】:【栽跟頭】(慣)走路摔倒。比喻受到挫折或犯了錯誤。 也作跌跟頭。 摔跟頭。
【第9句】:我雖然總愛花零錢。可有時一天只花一角錢。媽媽說:“一角錢?燕子銜泥壘大窩。”(山東·昌樂)
【第10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穴:洞。焉:怎么,哪里。比喻不冒危險親自去干,就不能取得經驗,獲得成功。“焉得”又作“難得”、“怎得”、“捉不住”。例句:紀懷仁道:“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為了打下惡虎莊,為了黃河岸上民眾的自由,為了黨的事業,不說是危險,就是掉頭丟腦袋,我也要親自探一探!”
【第11句】:叫花子撥算盤——窮打算
【第12句】:【 機兒不快梭兒快】傳遞迅速。明代《金瓶梅》:“常言:機 兒不快梭兒快。我聞得人說,他家房族中花大,是個刁徒潑 皮的人,倘或一時有些聲口,倒沒的惹虱子上頭撓。”
【第13句】:【 不是好吃的果子】有硬殼的果子,須敲開,謂不是好欺侮 的人。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老子不是好吃的果子,你 別在老虎嘴上拔胡子來。”
【第14句】:【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慣)五更:從黃昏到拂曉的一夜間共分為五更,這里指第五更,正是拂曉時分。趕集:到集市上買賣東西。 起了個大早,到集市卻很晚。比喻起步很早,卻耽擱了時間,誤了辦事。 也作“起五更,趕晚集”。
【第15句】:【兩姑之間難為婦】(諺)兩姑:婆婆和小姑(丈夫的妹妹)。指媳婦夾在婆婆和小姑之間,左右為難。 比喻夾在兩個地位相當的上司或輩分高的人之間,關系不好處理。
【第16句】:【猴屁股坐不住金鑾殿】釋義:比喻小人物掌不了權,例句:我看他貴發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鑾殿,快沒啥好“戲”唱了!
【第17句】:白露寒露——兩露(路)子的事
【第18句】:【食人之祿,忠人之事】(諺)祿:祿糧,飯食。指吃了人家的飯,拿了人家的俸祿,就要盡心竭力地報效人家。 也作食人之祿,必當終人之事。 食人之祿,當盡其心。
【第19句】:【貴人多忘事】身份高貴的人記不住小事情。用于恭維或 諷刺,現多用于開玩笑。清代《紅樓夢》:“你老是貴人多忘 事了,哪里還記得我們?”
【第20句】:看對象;不入耳;充耳不聞;一竅不通
【第21句】:【太歲頭上動土】釋義:太歲,指木星。舊時迷信認為太歲某一年在某一地方,這一地方就不能動工搞建筑,否則就會遭受災難。比喻觸犯忌諱或某個有權勢的人物。例句:“看著你不錯,賞你臉,你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聽打聽,滾!”
【第22句】:【打柴的不跟遛馬的走】(諺)遛馬:拉著馬散步,讓馬在緊張的奔馳之后舒緩筋骨。指打柴的和遛馬的根本走不到一起。比喻人窮富不同,不能相隨。
【第23句】:【唱戲的腿,說書的嘴】(諺)指舞臺演員憑的是腿功,說書藝人憑的是嘴功。泛指各個行業的把式,都以本行業的特技見長。
【第24句】:【大鍋飯,小鍋菜】(諺)指做飯要用大鍋,飯不會夾生;炒菜或燜菜要用小鍋,菜出爐快,又能保持鮮嫩不走味。
【第25句】:【人老骨頭硬】(慣)1指人老。 2指人雖然老了,卻精力充沛,勁頭十足。
【第26句】:【亂世出英雄】在混亂的情況下,人的才能容易表現出來。 或說:亂世英雄起四方。李曉明等《平原槍聲》:“我常說,你 是有能耐的人,要好好干他一場!俗話說:亂世出英雄!”
【第27句】:【啞子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歇)指有苦楚,說不出來。 也作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啞巴吃黃連——口里說不出。 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第28句】:【煞上褲腰帶就充貞節女】(慣)比喻剛干了壞事,轉臉就假裝好人。
【第29句】:【貨賣一張皮,馬賣四只蹄】商品需要裝潢。商業圖書:“貨 賣一張皮,馬賣四只蹄。生意人在包裝上所花費的精力,卻 遠遠超過食品本身,簡直是本末顛倒。”
【第30句】:【擒虎易,縱虎難】見“伏虎容易縱虎難”。
【第31句】:【靠著大樹有柴燒】釋義:倚仗某種勢力就能得到某種利益。例句:俗話說:“靠著大樹有柴燒”。韓德勤就是靠著顧祝同這棵大樹,在國民黨內做了個師長。
【第32句】:【蘿卜精——頭上青】(歇)精:精靈。頭:本指蘿卜頂部,轉指人口頭。青:青色,諧“清”。本指蘿卜露出地表的頂部是青色的,轉指人(多指官員)只是口頭上清廉。常含譏諷意味。
【第33句】:【凈水澤必深】釋義:比喻人知識淵博,謙虛謹慎,不顯示自己。例句:凌雪春問:“說我什么?”夏小云道:“凈水澤必深,滿瓶搖不響,精工出細活。”
【第34句】:【忘在腦后】(慣)指把事情忘光了。 也作忘在脖子后頭。 忘到脖子后頭。 忘到脊梁后頭。
【第35句】: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第36句】:天冷了,村里的懶漢王老三穿著破爛的衣服從我家門前走過。爸爸看了說:“勤快勤快,有飯有菜;懶惰懶惰,挨凍受餓。”(安徽·肥西)
【第37句】:【肚里沒病不怕吃冷瓜】沒做虧心事,不怕受牽連。王蒙 《相見時難》:“我不是亂七八糟的入,我一步一個腳印,肚里 沒病不怕吃冷瓜,歡迎你調查。”
【第38句】:【拉不開栓】(慣)指非常緊張、忙碌,難以應付。
【第39句】:【舌頭帶鉤子】(慣)譏諷人說話帶刺或話里帶著不滿、挑拔的意味。 也作舌尖帶刺兒。 舌尖子蜇人。
【第40句】:【貂惜皮毛象惜牙】(諺)貂皮和象牙都很珍貴,貂愛惜它的皮毛,大象愛惜它的牙齒。借指人愛惜的是自身的名利地位。
【第41句】:【好漢做事好漢當】(諺)指好漢敢做敢為,更敢承擔責任。 也作好漢做事,一人承當。 好漢做事,敢做敢當。 漢子做事漢子當。
【第42句】:【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指訴訟言辭既經記錄呈遞,即 無法更改。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我問能不能向審訊員 討回看看。崔老搖搖頭,說有句俗話叫一字入公門十牛拉 不出。”
【第43句】:【一只腳已踏進棺材】(慣)形容人歲數大,來日不多了。
【第44句】:【跳在黃河也洗不清】(慣)比喻受了冤屈,盡了最大努力也無法辯白,洗雪不清。 也作跳到黃河洗不清。 跳進大河也洗不清。 跳到天河里也洗不清。
【第45句】:剝了皮的青蛙,爛了根的蔥——眼不閉心不死
【第46句】:【 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感到重,實際上并不重。謂把 容易的事情看得太難。《燕山夜話》:“俗話說:提起千斤重, 放下二兩輕。有若干問題往往看得太嚴重了反而無法解 決,也許無意中很隨便就解決了問題。”
【第47句】:螻蛄吃莊稼——地下活動
【第48句】:【有志者事竟成】(諺)竟:終究。 有志氣的人,事業終究會獲得成功。指事業的成功,全在于人的立志,和能否始終不渝,堅持到底。
【第49句】:【月到中秋分外明】釋義:中秋的月亮最明亮。例句:今晚的月色多好,真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呵!
【第50句】:【膽是嚇大的,力是壓大的】(諺)膽量是在承受驚嚇的過程中逐步變大的,力量是在承受壓力的環境中不斷增強的。指人的膽量和力量,都不是先天帶來的,而是后天鍛煉出來的。
【第51句】:【水借魚,魚借水】(諺)水靠著魚的活力,才免得成為一潭死水;魚靠著水的浮力,才得以自由活動,得以競爭生存。比喻利害相關的人,誰也離不開誰。
【第52句】:【男子無妻財無主,婦女無夫身落空】(諺)男子不娶妻,財產就無人掌管;婦女不嫁丈夫,自身就沒依靠。指男女婚配,才能建立家庭。 也作男無婦,家無主;婦無夫,身無主。 男無婦,家無主。
【第53句】:老鴰插雉翎——裝鳳凰
【第54句】:【水有源,樹有根】凡事都有起因。成語:事出有因。類似 的:樹從根起,煙從灶起。西戎《行醫事件》:“水有源樹有 根,我家看病是祖傳四輩子了。我祖爺爺、我爺爺、我父親、 我,輩輩都是這個看法,都是要偏方。”
【第55句】:【一不做,二不休】(諺)指要么就不干,要干就干到底。
【第56句】:扁豆繞在竹竿上——有依靠
【第57句】:吃天鵝肉——癡心妄想;妄想
【第58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釋義:“睛”與“情”諧音。比喻彼此終究有情意。這是劉禹錫《竹枝詞》名句。例句:依我分析:你們這段兒難忘的八月十五,難忘的七十二天,可以說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晴”吧?
【第59句】:媽媽叫我去喂豬,可我嫌喂豬太臟,就說讓我去提水吧。媽媽說:“叫你上山你下河,叫你下河你非要上山。”(安徽·樅陽)
【第60句】:疔瘡長在喉頭上——有痛說不出
【第61句】:風吹頭毛——齊發動
【第62句】:【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褶,包子捏合時形成的面紋。謂質 量好,不一定表現在外面。類似的:有肉的饃饃,不用捏褶。 浩然《金光大道》:“你不用裝窮,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外面 棒子面,一咬里面全是油!”
【第63句】:【拉硬套】(慣)指干重活或承擔重要的工作。
【第64句】:國泰民可安,國強民也富。
【第65句】:【灑熱血,拋頭顱】見“拋頭顱,灑熱血”。
【第66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在民間,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是人們十分熟悉并崇拜的一對至高無上的天神,主宰世界上的一切。其實,這兩位神仙根本不是一家人。這是怎么一回事呢?是誰亂點鴛鴦譜,把他們二人撮合在一起的?王母的概念在遠古就有了,在《山海經》中就記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是狀如人還不屬于人類。在《竹書紀年》和《穆天子傳》中,西王母是人間的國王,不是神仙。東漢后期,道教產生后,天帝和西王母都成了道教所崇拜的神仙。但直到現在,在所有的道教典籍中,都沒有兩位天神是夫妻關系的記載。天帝是被道士正式奉為玉皇大帝的,道教認為玉皇大帝是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最高,神權最大。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成為夫妻,源自南宋以后的小說家們。在宋代的《太平廣記》中,還看不到西王母同玉皇大帝有關系,所以把西王母強行嫁給玉皇大帝的應該是南宋以后的劇作家和小說家。宋、元、明時期,許多文學家皆以王母蟠桃會為題材,寫入小說、戲曲中,如《蟠桃會》、《瑤池會》、《王母祝壽》等,都是那時期的作品。特別是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所描寫孫悟空大鬧蟠桃會的故事,就是對上述劇本的進一步演繹,而且把西王母的戶口從西方昆侖山遷到了天上,并給玉皇大帝作了皇后。從此,兩位本互不相干的神成了夫妻,并千百年來被百姓所認同。
【第67句】:【話要說到心上,肥要追到根上】(諺)指說話要說到人心上,施肥要施到植物的根部,這樣才能起作用。
【第68句】:【茅石板上打滾——尋的往屎坑里跳】(歇)茅石板:搭在茅坑上的供腳踏的石板。屎:諧“死”。指自己往死路上走。
【第69句】:大戲小戲一個唱法。
【第70句】:【死無葬身之地】(慣)死了連埋葬的地方都沒有。形容下場很悲慘。 常用作賭咒發誓語。 也作死無藏身之地。 死無葬身之所。
【第71句】:【 打響第一槍/第一炮打響】事情得手,順利開始。成語:旗 開得勝。《香港內外》:“他覺得,觀眾要看的是自己的身手, 只要打響第一炮,就可以向世界宣布,自己具有真材實料, 而不是靠嚴長河的名氣走紅。”
【第72句】:【從狼嘴里掏出來喂狗】釋義:比喻未能徹底挽救出來。例句:馮登龍氣昂昂地說:“我說的是真正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并不是把國家的權柄從狼嘴里掏出來喂狗。”
【第73句】:刑法條文糊衣裳——滿身罪名
【第74句】:【一手遮天,一手蓋地】比喻掩蓋實情,蒙蔽眾人。
【第75句】:飛機上放炮仗——天花亂墜
【第76句】:【買香囊吊淚——睹物傷情】(歇)香囊:盛香料的小囊,舊時常掛在腰間,可作贈品或傳情的信物。指看到與已有關的物品,引起傷感之情。
【第77句】:【身在曹營心在漢】“身在曹營心在漢”比喻人在一方,心卻在對立的另一方。這一俗語源自《三國演義》。有兩處描寫。一處是關羽與劉備失散后,身保二位皇嫂(準皇嫂),不得已與曹操約三事(其中一事是得知大哥劉備下落后允其團聚),暫棲曹營。曹操對關羽禮遇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祿企圖感化關羽。但關羽不為所動,日夜思念劉備,當得知劉備下落后,掛印封金,不辭而別(因曹操故意回避不見),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重新相聚。因而后人稱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第二處是徐庶進曹營一計不獻。徐庶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為劉備服務。曹操慕其才,屢招不致,遂用其母為質。徐庶是孝子,為保其母性命,無奈,只得投奔曹操。與劉備分別時,徐庶對劉備說:“請主公放心,庶不為曹獻一計。”果然,到曹營后終不獻一計。倒也有破例,那就是趙云為救皇嫂(準皇嫂)與后主劉禪,孤身一人,七進七出曹營,身陷險境。徐庶怕趙云有失,遂終向曹操“獻一計”,對曹日:“丞相愛將,何不保住趙云性命,為閣下用。”曹遂下令:“只要活趙云,不要死子龍”。保全了趙云的性命,才上{了一出“長坂坡”的好戲。
【第78句】:每個星期天,不管爺爺有多忙,妹妹都要纏著去公園,去時自然要帶上我了。爺爺說:“真是貓打翻,狗造化啊!”(浙江·蘭溪)
【第79句】:【不怕不賣錢,就怕貨不全】(諺:指生意場中不愁賣不了錢,只愁貨物不齊全,滿足不了顧主的需求。 也借指手藝行業要想使事業興盛,就必須盡力滿足人們的需求。
【第80句】:【見錢眼就鉆】(慣)比喻利用各科機會撈取錢財。
【第81句】:【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慣)三界:佛教用語,指眾生輪回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稱構成各種物質的五種元素。原指超然于塵世之外,得道成仙;后指出家修行的人不問世俗之事,脫離世俗羈絆;現在多指人超脫于社會生活之外。 也作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82句】:【造弓的造弓,造箭的造箭】(慣)比喻原來是干什么的還干什么去,各人做自己該做的事。
【第83句】:【久病成醫】(諺)指患病時間長了,對病因、病情以及用藥治療等都有切實的了解,幾乎算得個醫生了。
【第84句】:【老婆當軍——充數兒】(歇)當軍:當兵。指用不符合要求的人或物勉強湊數。 也作“老婆當軍——沒的充數”。
【第85句】:【一手托百家】(慣)一手:指一人。比喻一個人所做的事關系到眾多人家的利益。
【第86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諺)你能敬我一尺,我就會還你一丈。 指你對我好,我定會對你更好。舊時江湖藝人表示講義氣的常語。 也作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 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
【第87句】:二叔叔抱怨家窮,天天供佛燒香。爸爸見了,很是生氣,說:“不信神,不信鬼,要靠人的胳膊腿。你天天懶洋洋的,田也不種,活也不干,能不窮嗎?雙手是個寶,一世用不了。勤勞才會有好日子過啊!”(安徽·壽縣)
【第88句】:【處暑一聲雷,依舊倒黃梅】釋義:黃梅:指黃梅雨,即江南四、五月間,黃梅成熟時的降雨,亦稱黃梅天。處暑時節雷聲響,依舊返回黃梅天,多雨。例句:按長元吳志皆載“處暑一聲雷,依舊倒黃梅”之諺。但考芒種距離處暑凡七十五日。
【第89句】:【小罵大幫忙】(慣)指批評、反對不過是作姿態,實際上是支持、擁護、幫大忙。
【第90句】:頭痛抓腳跟——弄錯了地方
【第91句】:【哪處田園不歇馬】(諺)歇馬:下馬休歇。沒有哪一處田園不可下馬休歇的。指天下到處都可容人落腳安身,不必發愁無處去。
【第92句】:電梯失靈——上下兩難;上下為難
【第93句】:【 壞的有人抓,好的有人夸】批評壞的,表揚好的。成語:賞 罰分明。電視節目:“開展這項活動,目的在于造成一種壞 的有人抓,好的有人夸的氣氛。”
【第94句】:【見水就渴,見飯就餓】想占便宜,什么都想要。韓志君等 《籬笆·女人和狗》:“那兩口子,見水渴,見飯餓!看我三嫂 回去幫家里干點活兒,他們也眼紅。”
【第95句】:【趁臺階下驢】釋義:比喻趁機會擺脫。例句:“干脆,趁臺階下驢,不干這個炊事員算了,也省得得罪人生閑氣。”
【第96句】:【未歸三尺土,難保百年身】(諺)三尺土:三尺高的土丘,指墳。百年:一輩子。指人只要還沒有死,就不敢擔保有生之年能不能平安無事。
【第97句】:【解鈴還得系鈴人】據《指月錄》記載,法眼和尚提出一個 問題:虎頸上的金鈴誰能解下來?有個泰欽和尚說,掛鈴的 人能解下來。借指出了事情,應由當事人自己去解決。成 語:解鈴系鈴。錢鐘書《圍城》:“這都是汪太太生出來的事, 解鈴還須系鈴人,我明天去找他。”
【第98句】:【人靠運氣馬靠膘】(諺)運氣:好的機遇。膘:肥肉。指人靠的是機遇,沒有好的機遇就難以成事;馬靠的是膘實,沒膘的馬就沒實力。 也作“人走時,馬走膘”。
【第99句】:吃過晚飯,奶奶坐在客廳里補襪子。媽媽看見了,就勸奶奶:“媽,別補了,我不是給您買了新襪子嗎?您還要放到啥時候才穿啊!”奶奶卻說:“閨女啊,光勤不儉等于買個沒底兒的碗。等你到了我這把年紀時,就知道啥事都得省著點了。”(河南·滎陽)
上一篇:民間俗語有哪些-民間諺語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