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生命是一個巨大的和合現象,因此生命是無常的。它是隨時變化、短暫無常經驗的集合。雖然有各式各樣的生命形式存在,但其共通點是沒有任何一個生命希望受苦。我們都想要快樂,無論是總統、億萬富豪,或是辛勤工作的螞蟻、蜜蜂、蝦子和蝴蝶,大家都想要快樂。
【第2句】:【禪心佛語】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人生還是那個人生,擁有心底的坦率,已經擁有了心地的本來風光,人生百年做的是人,活得是一種心態,不是給煩惱做影子,更不是為痛苦做代言,實實在在的活著,豁達些,開朗些,包容些,引導著自己的命運走向光明。
【第3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一念一世界,一夢一輪回。了了忘言處,恰恰心空時。這奔波的腳步,來這人間一回又一回的重復,一生又一生的拼爭,水月鏡花,哪經得起歲月的淘洗,最后留下的只是那空空的眷戀,厚厚的糾纏,南柯一夢,以為就是眼前的山河,現成的自在,卻活成了無處不在的障礙。
【第4句】:【禪心佛語】生活就是一場修行,得到了磨礪,就變得堅強;有了離別,才會感知聚的喜悅;吃到了苦,才知道什么是甜;經歷了失去,就會懂得擁有時的珍惜;經歷了失意,就能學會從容地選擇;經受了缺憾,才能領略完美的涵義。苦樂離合,花開花落,留一份珍重;一路走過,一路安然,一路喜樂一路菩提花香。
【第5句】:【禪心佛語】佛學課堂:交人交心,澆花澆根。真誠的人,走著走著就走進了心里;虛偽的人,走著走著就淡出了視線;虛偽的人,認識了一輩子,卻只若初始,難以交心;而真誠的人,一朝相識,恰似故人歸。如果說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靠的是緣分,那么人和人的相處,靠的則是一份真誠。
【第6句】:一般人遇到病人或死人,都不免產生畏避的心理;若能將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便知道自己該如何對待;若能體會到往生者也是自己“同體大悲”的親人時,難道還會堅持不肯接近死去的人?
【第7句】:【禪心佛語】佛教微博: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謂“心如虛空”,就是放下頑強固執的己見,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讓心柔軟,這樣我們才能包容萬物、洞察世間,達到真正心中萬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隨心通達,運用自如。
【第8句】:【禪心佛語】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于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第9句】:【禪心佛語】美好,是心態的平和;快樂,是心的愉悅,幸福,是心的滿足,不和別人比較,不和自己計較,完美是一種追求,追求完美的同時,要把握做人的尺度;快樂是生活的必需,追求快樂的同時,要守住善良的底線。
【第10句】:【禪心佛語】太陽的高尚,是把光明與月亮;月亮的睿智,是把余暉與星星共享、【第2句】:懂得感情的人,才會找到知己;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找到朋友、【第3句】:真愛不講任何條件,所以難得;大愛不附任何條件,所以不言、【第4句】:真正的耳聰是能聽到心聲,真正的目明是能透視心靈。
【第11句】:當脾氣來的時候,福氣就走了!人的優雅關鍵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嘴傷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一個能控制住不良情緒的人,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強大。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學說話,卻要花數十年的時間學會閉嘴。可見: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智慧。
【第12句】:念佛法門,以信愿行三法為宗,以菩提心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為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之實義,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下手最切要之功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宏誓愿常不離心,則心與佛合,心與道合,現生即人圣流,臨終直登上品,庶不負此生矣。《印光法師文鈔·寄康繼堯書》
【第13句】:【禪心佛語】成功是我們一生追求的目標,可是在人生的路上,衡量成功還是失敗絕非只有結果這個唯一的標準,而且我們還應該考慮一下,我們盯著這個“成功”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是得大于失,還是失大于得。
【第14句】:為什么有的人運氣很好,而自己凡事總是不順利?佛日:云何小因而生大果?從小種子而生大果,是故從于小因而生大果。——《佛說大乘稻稈經》
【第15句】:人們大多數只對有安全度的人發脾氣。因為在那個安全度之內,你潛意識知道對方不會離開你。所以,胡鬧也是一種依賴。當你總在某一個人面前隨意發脾氣時,你不妨考慮他或她可能是你一生要托付的人!當然,這個決定會長久些,最初你都不會去留意,他或她是在你閱人無數、身心俱疲之后你才會去想結婚的人。
【第16句】:生命,是一次無悔的穿越。它時而沉默,如一盞燈默默恪守著自己的法則;它時而平靜,如止水靜靜聆聽著歲月的流逝;它時而澎湃,如海浪一次次在縱情歌唱。生命,無憂只因經歷,無悔只因深刻,無念只因有心。它并不卑微,如一朵美麗的花,總在脆弱中堅強,在平淡中精彩,在有限中永恒。它,是一首無言的歌。
【第17句】:一調皮學生常偷母親腌制的咸鴨蛋賄賂先生。天長日久,先生饞上了咸鴨蛋。一日,先生問學生:你家鴨蛋怎么會是咸的呢?學生靈機一頓,乘機戲弄先生:我家鴨子是吃食鹽長大的,下的蛋當然就是咸的啦。先生當真買回一只母鴨喂養,數月后不僅沒吃到咸鴨蛋,反而將鴨子喂成了咸鴨子。
【第18句】:【禪語人生】我們應該發展任何方面的才能,應該將事業照顧好,同時內邊具有智慧和圣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完成人生的目的——了悟自我并且美化世界,不管此生有多短暫。啟迪人生,傳播智慧。
【第19句】:你行走在路上,處處都是江湖。你只管找適合你的渡口,跟適合的人一起上船。你既然已經出發,就不要害怕風浪。有江湖就有風浪,有風浪就有興風作浪者。你是個旅人,有你的彼岸需要到達。
【第20句】:【心靈禪語】人生要不卑不亢。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和評價,只能讓自己做事放不開手腳,猶豫不決,失去自我,失去個性,丟失自我的價值。堅持自己所堅持的,相信自己所相信的,才是屬于你自己的正確選擇。別人怎么看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做你自己,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第21句】:【心釋懷】如果生活是一杯水,那么痛苦就是落入水中的泥沙。沒有誰的生活始終充滿了幸福快樂,總有一些痛苦會折磨我們的心靈。我們可以選擇讓心靜下來,慢慢沉淀那些痛苦。如果總是不斷地去攪和那些痛苦,痛苦就會充滿我們的生活。所以,即使生活的水杯中落入了泥沙,我們也要努力讓每一天都過得清澈。
【第22句】:【禪語人生】諸惡消滅,名為斷。以能持三聚凈戒,則諸善具足,名之為修。以能斷惡修善,則萬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濟群生,故名解脫。則知所修戒行不離于心,若自心清凈,則一切佛土皆悉清凈。
【第23句】:【佛禪文案】恒秋:心懷慈悲,做人處事就能廣施愛心,站在別人的角度替別人著想,對別人來說是小方便,對自己來說是大解脫。慈悲做事,意味著寬容。寬容別人的過錯,寬容別人的無禮,寬容別人的冒失。然而,寬容不是縱容,佛家講因果報應,毫厘不爽。所以說,隨心所欲而不應逾矩。
【第24句】:【經典禪語】修行是完善自己,寬容別人。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憾,一部分在于看不慣別人。修行,就是借完善自己增加幸福;借寬容別人淡化痛苦。
【第25句】:【禪心佛語】常聽聞這樣的例子——小朋友不小心跌倒,坐在地上哭鬧不休,媽媽趕緊拉起他安撫,他還是哭個不停,怎么哄也沒用,一面哭,一面指著地上的一顆石頭,原來是那顆石頭將他絆倒;爸爸就把這顆石頭丟得遠遠的,小朋友才停止哭泣、露出歡顏。
【第26句】:怨起于心,結于心,所以當了于心。以一顆淡定的心去面對一切惹人煩惱的事,以一種低姿態與那些惹你煩惱的人擦身而過,抬手相讓只為求一份簡單,不要沉迷于那些繁雜的小事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要迷失了一路走來的方向。
【第27句】:【禪心佛語】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內在的苦難種子可能有很大的力量,但別等到沒有痛苦時才允許自己快樂。庭院中有棵樹生病了,你必須照顧它,但也別忽略整片生機盎然的樹林,即使你心中有苦,還是能享受生命中許多令人驚嘆的事——美好的夕陽、兒童的微笑與繁花綠樹。光是承受苦還不夠,請別自囚于苦之中。
【第28句】:【禪語人生】以宇宙之道,宇宙之法則為標準,而不是以滑下來的當世的行為、道德觀念為準。按道之標準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并在其中修煉自己的心性,別人說我好,我心不起歡喜;別人說我不好,我心不起漣漪;別人說我怎么好怎么壞,我都只是用道的標準來自檢,不隨世下流,不墮紅塵緣,時時刻刻自省自律。
【第29句】:【禪語人生】遇到任何傷害和不公平,都不要讓自己的內心陷入嗔恨中,因為那樣只是產生對立,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嗔恨心只會加強對立沖突,嗔心是不能止息嗔心的,唯有慈悲接納,才能化解嗔心。
【第30句】:評判一個人的修養,單從他對待自己的方面看,有失全面;若從他對別人的行為中看,會更真實。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利益面前,還能顧及別人,那是修養中折射出的淡泊;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相處中,總能讓別人感到舒服,那是修養中沉淀出的內涵。
【第31句】:生活即修禪。定力不堅,心隨神移的人,被花紅柳綠、光怪陸離的塵世迷了眼,分了心,因此,只能成為米飯,甚至是半生不熟的夾生飯。而只有那些超凡之人,立定心意,心無旁騖,物我兩忘,才能將自己釀成一瓶芳香的美酒。禪,定也。靜心修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從容淡定才是生活的本真。
【第32句】:【心靈禪語】這里說的是“物我兩忘”的境界,是一種開闊、恬靜的精神境界。人的意識能夠達到這種境界,這表明意識所具有的能動作用。
【第33句】:生活的禪法在于對苦的認識與消除,去面對,去改變,生活里不必要偏執的去否定生活的苦,或者是痛而不覺。生活的禪法并不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而是能從各方面去了解它的客觀,踐行它的改變,用一種生命的活潑智慧,達到超越煩惱,對生命的一種希望與光明的認識,從而把握生活。
【第34句】:【佛禪文案】【放低自己的心】佛菩薩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把自己放在最低位,承載著一切眾生的苦樂。所以,無論你外在的地位是高是低,若想與佛菩薩相應,內心就也要放低自己。放得越低,佛菩薩越容易住進你的心里。
【第35句】:一個人問神仙:人們為什么總是忽視我的存在?神仙反問:你有錢嗎?你的臉皮夠厚嗎?你的心腸夠黑嗎?人們指著遠處的那個人說:他就是個瘋子。當我走到那個人面前的時候,競發現他是年輕時的我。回過頭,我不服氣地朝人群大喊:我是詩人,不是瘋子!結果是他們的回聲:這年頭,瘋子都不會寫詩了。
【第36句】:【道家禪語】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人心是相互的,你讓別人一步,別人才會敬你一尺。人心如路,越計較,越窄;越寬容,越寬。不與君子計較,他會加倍奉還;不與小人計較,他會拿你無招。寬容,貌似是讓別人,實際是給自己的心開拓道路。不計較了,想通了,心里就敞亮了。寬容,給心多一些氧氣,生活才鮮得起來。
【第37句】:【禪心佛語】當行腳的時候行腳,當隱藏的時候隱藏。心如明鏡,物來則映,物去不留。如鳥過白云,魚躍水面,空中無跡,水面無痕,不為消逝的事物所煩惱,才能持得安然自在。
【第38句】:時光越老,人心越淡。曾經說好了生死與共的人,到最后老死不相往來。歲月是賊,總是不經意地偷去許多,美好的容顏,真實的情感,幸福的生活。也許我們無法做到視若無睹,但也不必干戈相向。畢竟誰都擁有過花好月圓的時光,那時候,就要做好有一天被洗劫一空的準備。
【第39句】:【佛心禪語】眼睛向外觀看時,見到一切形形色色,感到世界如此的真實;用心往內觀照時,覺得內心空無一物,感到世界如此的虛幻。世界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幻?對于初學者而言,理論上世界是虛幻的,現實上世界是真實的。事實上,世界既不是真實,又不是虛幻,而是顯空雙運、明空雙運、樂空雙運與智悲雙運的大法界境界。
【第40句】:【禪心佛語】傳喜法師:精進之前需要什么呢?是需要善知識點化的,沒有善知識點化你,修什么呢?悟道方修道。不悟云何修?如果盲修瞎煉,把沙子當成是米飯煮,縱經千百劫只名熱沙,不成其飯,就是這個道理。
【第41句】:目標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但塑造自我卻不僅限于規劃目標。要真正塑造自我和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必須奮起行動。莎士比亞說得好:“行動勝過雄辯。”
【第42句】:人類是有情愛才生到人間,父母如果不相愛,就不可能結為夫婦,子女又怎么生到人間來呢?可是,人活在世上為了情愛,常常苦樂參半,為情所苦,為情煩惱,所以處理情愛一定要有方法。用慈悲來升華感情。世俗的情愛是自私的,如果能夠升華為對眾生的慈悲,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一切就更完美了。
【第43句】:【禪心佛語】人生要懂得感恩,感恩不一定是感謝大恩大德,而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良的人性美。感恩一切好的給我們帶來了幸福;感恩一切不好的,增強了我們追求幸福的能力。心存感恩心靈才會獲得寧靜和安詳;心存感恩生活中才會少了許多怨氣和煩惱。有感恩的心,才會有好的心態,才能發現更多的美好。
【第44句】:【禪語人生】一朵花凋謝時,你不會太難過,因為花開易謝。但你卻不能接受愛的人去世,你錯以為事物有恒,所以痛苦。無常是好事,每一扇門都為變化敞開,我們不抱怨,努力、面對,你會變得積極、慈悲和富有智慧。
【第45句】:【每日一禪語凈美心靈】人活一世,其實吃苦沒什么不好的,其成長的過程是復雜又充滿樂趣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不盡人意,更無法維護一個盡善盡美,也無法給緣起緣滅一個合理的解釋,既然都做不到,那就要給生命一個淺釋,還心靈一份淡泊。
【第46句】:別人的幸福總是容易看到,痛苦卻是少有人知道。藏在心里的苦楚更是無人知曉了。世上沒缺憾的婚姻少之又少,只是程度不同罷了。多數人是婚前睜著大大的眼睛找對象,婚后則半睜半閉過日子。
【第47句】:修行,修一顆寬容、寧靜的心。世界是一面鏡子,里面活動著你。每天為自己,也為別人綻放一點笑容,在歡樂中,痛苦里潛心修行。在修行的路上,學會寬容,寬容自己的不完美,對錯得失都開心地渡過。寬容這個世界的不完美,無論苦樂都優雅地生活。寬容,讓心寧靜;寧靜,讓越來越多的美麗走進你的心底。
【第48句】:佛學里把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翻譯過來便是能容納許多缺陷的世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有缺憾的,沒有缺憾就不會被稱為“人世間”。
【第49句】:【禪心佛語】待人要厚道,讓善念、寬懷相伴左右。行路窄處,留一步與他人,方便他人,就是成全自己。你在觀望風景時,亦會成為別人眼中美麗的風景,不妨自信些,簡單些,灑脫些。
上一篇:四字靜心禪語-佛家經典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