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一個不欣賞自己的人,是難以快樂和成功的。找到自己生活的使命所在,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發揮自己的潛能,遠遠勝過他人的目光和評價,永遠不要讓別人偷走自己的夢想,回歸到自己的心靈,了解自己,傾聽內心的需求,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做自己希望成為的人。加油,相信自己。
【第2句】:【禪語人生】于是,對于佛陀這樣平實而又高貴的智慧品格,身為佛陀的弟子,我們要進行了解、考察,并希望在自己信仰的同時給大眾帶來智慧的福音。
【第3句】:【禪語人生】無學僧:亦名真實僧,或稱第一義諦僧,無為僧。因為是煩惱已盡,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后有的圣位阿羅漢,所以名為無學僧。《皈依七十頌》云:“盡無余過故,第八說無學。”無學僧只限于小乘的阿羅漢果。
【第4句】:清正公慎勤為官,溫良恭儉讓處世。秋至滿山多秀色,春來無處不花香。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財。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第5句】:有一句話說得好:凡事決定去做,就值得你做好。對工作有虔敬心還不夠,對任何事只要你去做了,就要有認真的態度。因為你做事的態度,反映了你做人的風貌,無論如何,都值得把人做好。
【第6句】:【經典佛語】布施,不是說誰布施的錢愈多,他將來得到的愈多,不是這樣的。布施是看他的心跟力,誰的心真誠,誰的心恭敬,布施錢財雖然很少,得的福報很大,不可思議。如果誰布施的錢財很多,然而心并不恭敬,并不真誠,得的福報反而很小.
【第7句】:若人決定心,獨受諸勤苦,所獲安樂果,而與一切共。諸佛所稱嘆,第一最上人,亦是希有者,功德之大藏。(古印度)龍樹《十住毗婆沙論》卷一
【第8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往往有力不從心的時候,有脆弱無助的時刻,有沮喪、懊惱,有失望、痛苦。這時候你必須對自己說,你不必這樣,你要開心啊。
【第9句】:總有這樣的時候,似乎在等待什么,又不知究竟為什么而等待;內心有隱隱的期望,期望什么自己并不知道;生一種淡淡的憂傷,卻找不到憂傷的源頭;彌漫難以抑制的情愫,又不知情愫為誰升騰。因為生命的未知,人生的殘缺,我們總是難免欲望和迷茫的無端襲擾。
【第10句】:【禪語人生】曾經問我我是誰,煩惱重重又是誰,過去未來不是我,當下無言又是誰。生命中最難確定的就是自己,善惡難分,對錯不辨,把握好生命的坐標:清凈、善良、無爭、本分。
【第11句】:【禪心佛語】春有百華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大千種種夢事,皆是假名安立。法尚不可得,何況非法。
【第12句】:釋迦牟尼佛說:“不要忽視小惡。火花盡管再小,卻會燒掉像山那么高的干草堆。”一個人犯錯誤,也往往是從并不起眼的小事開始的。俗話說“小時偷針,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13句】:【心靈禪語】別把無聊當孤獨,別把矯情當文藝,別把倔犟當堅強。人生多一些豁達,就多一些幸福,多一些包容,就多一些快樂。生活中多一些幽默,多一些看開看淡,適時的糊涂一些,幸福和快樂將無處不在。
【第14句】: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飯不說話,酒醉不騎馬。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出門不帶錢,到處惹人嫌。處世言行正,為人品德高。觸來莫與說,事過心清涼。
【第15句】:【禪心佛語】人生苦短,也許我們總是為了生活違背自己的心,也許我們總是在不同的面具里上躥下跳,然而我們必須堅守最真實的自己,不為誘惑,方不枉此生。有一句話說的好:你的生命就像你的家,因為你的不堅持,卻讓別人進來布置。但是不要忘了在里面住一輩子的人是誰——是你自己。
【第16句】:男女戀愛結婚,生兒育女,相互扶持,共同創造家庭的幸福。當生活的重擔落下來時,也許當初的激情會慢慢減退,然而作為夫妻,應知緣隨分,彼此珍惜這千年修來的緣分,然后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妻子體貼丈夫,丈夫顧家愛妻。那么,和和美美、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就在你眼前。
【第17句】:【頓悟人生的禪語】恒唯法師:人生聚散,原本平常,不管誰和誰擦肩而過,緣來由他緣去,不傷感,不擔憂,就讓心頭留幾分溫暖,為了下一次能夠更好的重逢,生活的煩惱有著不同的模樣,固守心底那份淡然,淡淡的存在。
【第18句】: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心柔順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凈了,處境就美好了;心快樂了,人生就幸福了。不管活成什么樣子,都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一切喜怒哀樂都是自己造成。心寬了,煩惱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順了,人生也就圓融自在了。在意多了,樂趣就少了;看得淡了,一切皆釋然。
【第19句】:【禪心佛語】人,都想隨心所欲地過日子。像文中這個女人,隨心所欲的生活不僅不快樂,反而還害了自己。讓自己可能這一生或來生來世,永遠會遭受痛苦和折磨。所以,我們要防止心念被“欲”污染了。
【第20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人生的美好不在于處處春風秋雨,而是我們曾經觸摸過的每一個細節。披荊斬棘才能路路通順,能在挫折中站起才是真正的成功。不斷地從失敗中獲取成功的經驗,堅強的韌性和智慧才是邁向幸福人生的關鍵。
【第21句】:【禪心佛語】佛陀教導我們要了解財產、地位、贊美與快樂的本質,當他們出現時,接受它們,但要順其自然,別被它們沖昏頭。若你無法真正了解這些事,就會受到權力、子女與親屬等的愚弄。若你清楚了解這些事,就會知道它們都是無常的「行」。若執著它們,它們就會變成煩惱。
【第22句】:【道家禪語】心靈越平靜、胸襟越開闊,越能夠感受人生的幸福與美好。人心貴在容納,貴在知足,貴在平和。不氣不急,才夠大方;不悲不憂,才夠堅強;不攀不比,才夠幸福;不惆不悵,才夠陽光。
【第23句】:哲學是問題,宗教是答案。越高深的東西越淺顯,越神秘的東西越明了。因為許多人或不懂哲學,或不了解宗教,或既不懂哲學也不了解宗教,人世間才會如此紛爭不斷。有人會說,行者,你能說具體點嗎?我說,不能,這需要每個人自己去理解,別人無法取代,花錢聽講座也聽不來。
【第24句】:【佛語借鑒】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不外歡喜,故用歡喜心來做事,無不成就。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不外結緣,故用結緣觀來待人,無不成全。界上最持久的東西不外忍耐,故用忍耐力來處眾,無不成效。界上最堅固的行為不外愿力,故用愿力行來工作,無不成事。
【第25句】:【禪語智慧】一個人除了工作之外,還應有:【第1句】:功德、做多少善事,講多少好話,解決多少困難。天下人盡管都不知道。【第2句】:慈悲,在工作中除依法依理外,還肯予人體諒、關懷、鼓勵等。【第3句】:修身,每個人心要有所洗滌,從行為、風度、儀表、溫暖、親切、禮貌、莊嚴中來冶煉自我的行為。
【第26句】:恒誨法師: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也似這生命一般寧靜,活自己的平靜,不被外界所干擾。承攬幾分自己的過失,多說幾句對不起,一念悔過,還世界一片安寧。
【第27句】:【禪語靜心】佛教微博經典:無論遇到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界,不起煩惱念,不增執著心,就是看破。人無恒常,事無恒久,順境時處之安然,逆境時處之泰然。
【第28句】:【禪言禪語】那些風吹花落的瞬間,總讓我們不經意的感慨,流年,原來就真的流走了,而宿命卻鋪天蓋地而來。原來,那些關于青春的記憶已經淡的如一片粉紅色花瓣。我們終究淹沒于宿命中,流離失所,或者轟轟烈烈。有那樣一個背影,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美好只是美好,眷戀,只是眷戀!
【第29句】:再大的傷痛,睡一覺就把它忘了。背著昨天追趕明天,會累壞了每一個當下。邊走邊忘,才能感受到每一個迎面而來的幸福。煩惱不過夜,健忘才幸福。
【第30句】:問曰:“如何能靜?如何能常?”佛曰:“尋找自我。”問曰:“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問曰:“為何人有善惡之分?”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問曰:“人為何而活?”佛曰:“尋根。”問曰:“何謂之根?”佛曰:“不可說。”---悟禪無語,禪悟無語。
【第31句】:心靈禪語:生活的所有提醒,不是把人生活成陌生,用一種心地的寬厚和溫和,去面對這世間的變幻莫測,去突破那些自以為是,或者說自己總以為。用一種平和,活出人生的冷靜和思考,能送遠的送遠,能看淡的看淡。
【第32句】:【十大黃金定律:擺脫你的“窮忙”人生】【第1句】:思考你想要的生活;【第2句】:明白你為誰工作;【第3句】:找到“窮”與“富”,“忙”與“閑”的平衡;【第4句】:你必須積累財富;【第5句】:適時地控制欲望;【第6句】:清晰的人生規劃;【第7句】:持久的耐力;【第8句】: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第9句】:培養自己的業余愛好;【第10句】:不斷挑戰自己。
【第33句】:【禪心佛語】人生學做“十種人”: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爭;豁達的人想得開,故不斗;得道的人曉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謙和,故不噪;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癡;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誤;重義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濃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獨;寧靜的人行深遠,故不折;知足的人常快樂,故不老。
【第34句】:【禪語人生】我今天跟各位講的,看起來是簡簡單單的兩件事,但是非常重要。它是保證僧團能不能繼續清凈發展的一個關鍵。所以希望各位能夠諒解,能夠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大家不僅要護持柏林寺的清規戒律,到任何一個寺院,你都要護持那里的清規戒律。這就是護持整個佛教。
【第35句】:【禪心佛語】人的欲望是個奇怪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渴望得到一些東西,得到后卻又很快失去興致;我們手中明明握著別人羨慕的東西,卻又總在羨慕別人的手里。我們向往遠方,但遠方又是另一些人厭倦的地方。或許,只有歷盡世事,才會明白,我們眼前擁有的,才是真正應該珍惜的。因為:遠處是風景,近處的才是人生。
【第36句】:【人生的12種財富】【第1句】:積極的生活態度。【第2句】:健康的體魄。【第3句】:和諧的人際關系。【第4句】:遠離恐懼。【第5句】:對未來充滿希望。【第6句】:堅定的信念。【第7句】:與人分享的能力。【第8句】:熱愛自己的工作。【第9句】:對所有的事物抱有開放了解的心態。【第10句】:嚴于自律。【第11句】:理解人的能力。【第12句】:經濟有保障。
【第37句】:學習佛法最可貴之處,并非從此就能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而是在于面對順、逆境界時,能以智慧心了達因果及無常之理,并且積極地從因上努力。所以順境時,須知是眾緣和合成就,不驕矜自滿;逆境時,亦知是過去惡因今日果熟,須慚愧懺悔。所以,只要我們學會以佛法轉念,生活中處處皆是光明。
【第38句】:佛說:一切聞聽過佛法的人,一切眾生,有適宜制定戒律的也有不適宜的。我知道一切眾生的心理活動及相關行為,對沒有作下罪業的心行,我就不制定戒律;對已經作下罪業的心行,我就制定戒律,我如果按這樣的標準去做,世人就不會非議我的做法。
【第39句】:生活中,輕易得到的不會長久,長久的不會來得那么容易。人生短暫,活得粗糙一些吧,如果看開,多半快樂;如果計較,多半煩惱;如果在意,多半心累;如果放下,多半輕松;如果懂得,多半理解;如果努力,多半獲得;如果知足,多半幸福。
【第40句】:很多時候,跟自己過不去的,是我們自己。旅途中,背著一個沉重的包袱的人很難有心情觀看沿途的風景,更會落后于別人的步伐。包袱沉重必將心情沉重,雙重重壓下怎能去感受到一路上的鳥語花香?又怎能讓自己自由自在,盡情揮灑?何不主動放下,拋棄你心中的一切沉重,讓自己輕裝上陣。
【第41句】:善良,是開在心上柔媚的花朵。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善良是靈魂的微笑,是對生命的感恩,以一顆善良的心看世界,就不會有傷害和薄涼。
【第42句】:人生就像一面鏡子,給欲望之心投影于黑暗,給清寧之心照徹于光明。世間的因緣際遇深不可測,我們不知從前生哪個喧鬧的城,遷徙到今世這個陌生之都。向佛之路是平坦寬闊的,不是趕赴紅塵,洪水里來,烈火中去,非要將你傷得血肉模糊,才算是走過劫數。
【第43句】:曾看過一句話:“別人對我的看法取決于我自身的實力”,但我理解的真正實力是指:低調謙遜、平和務實、真誠友善,對于別人的嘲諷和歧視能泰然處之,并且靠著自己的能力成就一翻事業且不張揚的一種卓越的品德。因為,你的努力終究不是為了別人,別人的評價也未必是你真實的自己。
【第44句】:快樂與幸福來自真理。真理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內心。然而,內在的真理,并非人人都能靠自己得到體認,而是要依止有緣的善知識,才能體認到內在心的本來面目。我們具備追求真理的條件,若不追求真理的話,失去了生為人類的高級思維的價值,豈不是非常可惜的事?這跟其他的動物有什么兩樣呢?
【第45句】:【禪心佛語】人,無論是誰,都會有私心,這是人性中的缺陷,但這種缺陷,并不是無藥可救的。我們應該懂得,仁愛應摒棄私心,自己對別人的態度,就是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如果每個人都因自私而不對他人行善,那么世間必然是一片黑暗。所以,臨事須替他人想,論人先行自揣度。少一些自私,多一些愛人。
【第46句】:【心靈禪語】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我們欲望過多;人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不斷減少的過程,所以要學會放棄與回歸,放棄一切浮躁和喧囂,回歸內心的安寧。
【第47句】:【佛家看透生死的禪語】生命,淡然如花就是幸福。別和他人爭吵,別和命運爭吵,在生命的征途中,要想實現人生理想,我們既要學會直行,瞄準目標一往無前,又要學會拐彎,審時度勢調整路線。尤其是在山窮水盡之時,要告訴自己,不是路走到了盡頭,而是我們該轉彎了。
【第48句】:【松下幸之助說】員工1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發號施令;當員工增至10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中間,懇求員工鼎力相助;當員工達到10000人時,我只有站在員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員工增加到5萬至10萬人時,僅是心存感激還不夠,必須雙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誠之心來帶領他們。
【第49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的經典文案】心若安,可步步生蓮。心清一切明,心濁一切暗;心癡一切迷,心悟一切禪。心是人生戲的導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內心,癡與執、怨與恨,只會讓心翻滾、讓人不安。只有放下它們,才能輕松自然。智慧愚癡心之隔,天堂地獄一念間。煩惱放下成菩提,心情轉念即晴天。
上一篇:好看視頻上比較火的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