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禪悟人生: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產,信賴是最佳的緣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法句經》
【第2句】:【禪語人生】我們人類有責任協助其他生命都能獲得安全,這就是對生命的尊重。
【第3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培養平等心,你也不必拿出任何財物來,只要有這種心態,你就快活得很、自在得很!
【第4句】:“慈心生而嗔火滅”,能化除一分煩惱,多一分修養,自然可成就一分功德。
【第5句】:【禪心佛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再次將你容顏深藏,期許來生,再續那份未盡的繾綣情深。
【第6句】:人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修行人更要時時下功夫,以備四大不調時能安然度過。
【第7句】:【禪心佛語】能容,能忍,能讓,能原諒,平心靜氣。一個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會通達,內心就會通泰,有欲而不執著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活得灑脫,活得自在。
【第8句】:【圣經文案】304況且,我們的軟弱有圣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圣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羅8:26)
【第9句】:【禪心佛語】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圓滿不在于表相的改變,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變。
【第10句】:如何讓別人相信?也是要“縮小自己,放大心胸”,將自己縮到最小,小到放在別人眼底決不會刺眼,還能鉆到他的心中,獲得他人的信任。
【第11句】:你就像煙火的神秘,風隨著你若即若離,留下觸不到的可惜,隕落下了我們的回憶。
【第12句】:慈就是愛,但不是污染的愛,而是清凈的愛。愛得心無掛礙、無煩惱,才是清凈之愛。清凈的愛是“予樂”,與我沒有親友關系、甚至從未見過面的人,我都要讓他快樂。
【第13句】:人應該為了什么而行善,做善事并不是為了引起別人的關注,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富足。
【第14句】:【禪心佛語】孔子曰:“祭神如神在。”神明有沒有來應供,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從有為道無為,從有相到無相,從生滅到無生滅,那是解脫的問題了。
【第15句】:一般人常誤以為“打坐”才是禪,其實禪修打坐,目的是要修得心凈、意誠、氣靜。禪、靜、誠三者不能分離。
【第16句】:急功近利是很多人的特點。生活中,我們常常被眼前利益的絢爛外表蒙住了雙眼,寧愿一直低頭享受那片刻的歡愉,也不肯抬起頭望向遠方,去尋找更廣闊的空間。
【第17句】:若見本性,不用讀經念佛,廣學多知無益。神識轉昏,設教只為標心。一切眾生,但見本性,余習順滅,神識不昧。須是直下便會。——《達摩大師血脈論》
【第18句】:【佛心禪語】才氣是有所作為的依靠力,銳氣是激勵進取的內動力,朝氣是永葆熱情的持久力,靈氣是不斷超越的創新力,好運氣無疑會助你一臂之力。
【第19句】:【禪心佛語】因為沒有,從不擔心失去;因為想要,才會患得患失。其實,世界上沒有什么真正屬于你,我們也不過是個匆匆的過客,赤條條的來,終將一無所有的離開。
【第20句】:如果說,世事紛繁,變幻莫測,事情現前,不知頭緒,那么,只需要記住:萬千選擇,不過一個“寬”字。眉間放一個寬字,心中閑一片田地。
【第21句】:其實,人生本來就沒有煩惱,或者說原本就不是煩惱。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第22句】:【禪心佛語】善心善信,持之以恒,今日事,今日了,你心我心為一心,不負如來不負卿。
【第23句】:【禪心佛語】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第24句】:【禪語人生】有一所尼姑庵遠近馳名,大家都稱之為萬燈庵;因為其中點滿了燈,成千上萬的燈,使人走入其間,仿佛步人一片燈海,燦爛輝煌。
【第25句】:【禪語人生】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看眾生的過錯,永遠污染你自己,根本不可能修行。
【第26句】:【禪語人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薩所行之處,無所不乘,亦無所乘,終日乘未嘗乘,此為佛乘。
【第27句】:【禪語人生】業力現前時,象洪水一樣不可阻擋,到那時,誰也幫不了你,誰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擔。
【第28句】:【(四不可盡)莫忘記】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第29句】:【圣經文案】322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林前1:18)
【第30句】:佛語有云: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是為人生七苦。
【第31句】: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四十二章經》
【第32句】: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當現前時,亦無現前之量,謂之常樂。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六祖壇經·機緣品》
【第33句】: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凈,不變不動,無減無增,各各當人日用應緣處。頭頭上明,物物上顯,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蕩蕩無礙,了了空虛。
【第34句】:【禪語人生】學佛落實在哪里?就落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通過我們的身、通過我們的口、通過我們的心來改變自我。
【第35句】:【經典佛語】“禪”可以開拓吾人的心靈,開發人們的智慧,引導人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
【第36句】:【佛心禪語】抱有被害意識的人總是有權力欲的人,生活在這種人周圍實在讓人覺得辛苦。
【第37句】:【禪心佛語】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時候,卻被這種隨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虛擲時光而毫無覺知。
【第38句】:人有居家得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者,亦有得阿惟越致菩薩者。《惟日雜難經》
【第39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心能知足,不會彼此懷疑;心存感恩,則能以愛相待。
【第40句】:【佛心禪語】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么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第41句】:【禪心佛語】佛說:汝以色空相傾相奪于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第42句】:譬如熱鐵息,譬如眼翳除,心智息亦爾,不說有無體。《大乘莊嚴經論》卷三
【第43句】:佛家禪語:蓮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飄四海,性命若能服務于大眾,那這性命定是愉悅的。把自我的安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種罪過。
【第44句】:【佛語摘抄精選】如伎兒,王前作樂,王許千錢。后從王索,王不與之。王語之言:“汝向作樂,空樂我耳;我與汝錢,亦樂汝耳。”(《百喻經·伎兒作樂喻》)
【第45句】: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標最大的障礙,一個人的心志才是成敗的關鍵。
【第46句】:【禪語人生】逸情興趣而盎然,心態寧靜而寬暢,視野高曠而悅志,豁達樂觀而安康。
【第47句】:【佛心禪語】※放不下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害怕——害怕離開,害怕失去,害怕得不到。真正弄明白了什么是放下,那個時候才不會害怕,才能放下。
【第48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想翱翔藍天,那你就要和雄鷹一起飛翔;如果你想馳騁大地,那你就要和駿馬一起奔跑。
【第49句】:【禪心佛語】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于一念,困于一念;一念放下,自在心間。
【第50句】:【佛心禪語】佛陀說:“如果能夠時時禮讓、將心念守好,堅定地走完自己所選擇的道路,終有一天會走到目的地的。”
【第51句】:有情在所難免,有情,世間才有愛,才有博大的慈悲,可是情過重就會令人喪失冷靜和理智,從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果。
【第52句】:【佛家禪語】善用世間財利益人群,獲得輕安自在,才是真正屬于自己。
【第53句】:【經典佛語】所有的輸和贏都是人生經歷的偶然和必然,只要勇敢的選遠方,你也就注定選擇了勝利和失敗的可能。人生的關鍵在于:只要你做了,輸和贏都很精彩.
【第54句】:【禪語人生】擁有財富,不是想買高官厚祿,而是能廣結善緣;擁有財富,不只用來滋養色身,還要長養善緣慧命。
【第55句】:【禪心佛語】功德是做不盡的,各行各業都能做,只要有真心,悲心,菩提心,心系眾生,心系法界。
【第56句】:【禪語人生】學會拿得起來放得下,因為只有這樣才會重新開始新的起點。
【第57句】:【禪心佛語】天上掉餡餅的事也許只有童話小說里才有,所以優秀的人不會等待機會的到來,而是尋找并抓住機會,把握機會,征服機會,讓機會成為服務于他的奴仆。
【第58句】:【禪語人生】信仰,是一個人精神支柱,是他的當下,是她的未來,是她的靈魂。根據自己的因緣選擇合理的信仰是一生中重要的事,善知識們如是說。
【第59句】:【圣經文案】199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太16:16)
【第60句】:【禪語人生】先向別人伸出友善的手。讓對方做那個對的人。這并不表示你就錯了。
【第61句】:禪是一種精神上的修行方式。印度的禪宗希望修行者能夠通過集中精神進入入定的狀態,從而拋卻煩惱與妄念,獲得解脫。
【第62句】:【禪心佛語】任何人起任何煩惱都不是別人給的,是他自己有那種業習,由外人或外境的助緣而引發出來。
【第63句】:【禪心佛語】賞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該放就放,當止則止,才能在輕松快樂的節奏中,收獲真正應該屬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第64句】:【經典佛語】愛心是肥沃的土地,培育了參天的大樹;愛心是大樹,撐起了涼爽的綠蔭;愛心是綠蔭,擋住了肆虐的風沙;愛心是風沙,埋葬掉世間一切的污穢......
【第65句】:【悟性悟性是靈感、是智慧、是能量、是道德,悟性越高的人,事業的成功率就越大。
【第66句】:【佛心禪語】保持擁有一顆平凡知足的心靈,就會減少有痛苦和傷心的增多,與其逃避不如面對自然,就像面朝藍天白云和陽光,雖然有些刺眼,但卻是你要的釋然和方向。
【第67句】:缺失的部分也有精彩正是那個缺失的部分在起作用,使我們保持著生命的彈性。
【第68句】:【佛心禪語】有時候,寬容一個人的錯誤,更能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于這個人來說也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
【第69句】:【禪心佛語】佛法認為,心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妄心,一是真心。所謂妄心,即充滿顛倒妄想的心,是迷失本心后由無明演變的種種妄識。所謂真心,即心的真相,心的本質。
【第70句】:【禪心佛語】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第71句】:【禪語人生】因果在什么地方修?就在舉心動念之間來修。起一念善心,就是種善因,就會有善的果報;起一念惡心,就是種惡因,就會有惡的果報。
【第72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不想生活得更好一點?但人生旅途上畢竟有太多坎坷,豈能事事順心如愿?淡泊名利,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安安的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諦。
【第73句】:【禪語感悟】我們平時還是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去修得一把傘用以自度,因為沒有人會給你送傘。自傘自度,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
【第74句】:【禪語人生】也許愛情是一部憂傷的童話,惟其遙遠與真實。放棄一個愛你的人并不痛苦,放棄一個你愛的人那才痛苦。不要因為寂寞而錯愛,不要因為錯愛而寂寞一生。
【第75句】:【佛心禪語】不順就是沒有那么大的福報,把這個不順鎮得住,壓得下去,有福壓眾惡。
【第76句】:【禪心佛語】狼王是狼群的領袖,更是群體交流的紐帶,一個和群體之間沒有任何隔閡的狼王是永遠不會失敗的。
【第77句】:對于十方三寶所,及以六道眾生前,至誠發露無始來,所有惱亂諸眾生,起于無礙大悲心,不惜身命悔三業。《心地觀經》卷三,報恩品下
【第78句】:【禪心佛語】人以孝為根,人以德為本。離開了孝和德,人即遠離人性。離開了人性的人因為是人而煩惱不斷困惑重重。是人,且離不開人性,這才是身心和諧的人生。
【第79句】:【禪語人生】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師友,感恩社會,我們因他們的付出得以生存和發展。
【第80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生活在山坡上的石頭,羨慕山下繁華大道,便自己滾下去,結果受盡踐踏與玷污。禪師:知足常樂,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第81句】:【禪心佛語】人生的道路是明是暗、取決于我們的選擇;社會的明暗、取決于我們的所作所為;宇宙的明暗、取決于我們的起心動念。
【第82句】:僧云:“正當與幺時,如何?”師云:“夜禪孤月冷,晨朝片云高。”——《舒州法華山舉和尚語要》
【第83句】:以無護為方便圓滿戒度,犯、無犯相不可得故。《大般若經》卷三,學觀品
【第84句】:【禪心佛語】行善不分事大事小,只要有這份心意,都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第85句】:無為法中,戒無持犯,亦無大小,無有心王及心所法,無苦無樂。如是法界,自性無垢,無上中下差別之相。《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八,觀心品
【第86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都要追求幸福和快樂,但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而不愿自己努力,所以總不能稱心如意。
【第87句】:【佛心禪語】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為什么呢?就因為心里存的,都是別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第88句】:【佛家禪語】要周“修”,不要周“休”;要福慧雙“修”,不要福慧雙“休”。
【第89句】:【禪心佛語】同樣,如果你侮辱了一個人,就等于侮辱了一切人,也侮辱了你自己。高貴者的特點是極其尊重他人,正是在對他人的尊重中,他的自尊也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第90句】:人生的苦樂,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裝著多少事情。簡單一些,豁達一點,積極一點,心凈才能無染,無染才能舒心。似水流年,靜守安然。迎風沐雨,微笑向暖。
【第91句】:【禪心佛語】人,應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才能將強烈的情感導向正軌,發揮有效的力量。就好比蒸汽機的氣體,奔騰澎湃,一定要給予適當的調節與引導,才能合于正用。
【第92句】:久廢不可速成,積弊不可頓除,優游不可久戀,人情不能恰好,禍患不可茍免。(宋)晦堂禪師(《禪林寶訓》)
【第93句】:恒莊法師:千棵古樹,萬畝梯田,無論是漫步在青青石板小路,還是登上滴翠的山坡,這一片山水與人文相映成輝的風景,樸實而寧靜,優雅而安然。
【第94句】:【禪心佛語】但于一切事上覺了,無心即是修行,更不別有修行。故知無心即一切,寂滅即無心也。
【第95句】:【禪心佛語】事隔一年后,這位沒有結婚的媽媽,終于不忍心再欺瞞下去了。她老老實實地向夫婦倆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住在附近的一位青年。
【第96句】:【禪語人生】學著看淡一些事情,看開一些事情,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所有的糾結和煩惱都是一種自虐。
【第97句】:【禪心佛語】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智慧心,就能夠在順境及逆境中游刃有余,自由自在地向前看、向前行了。
【第98句】:【禪語人生】擇善言而聽,明心亮眼;擇善行而從,積德修身;擇善事而為,福緣深厚:擇善信而收,享樂養性。
【第99句】:若不為心使,而能使于心,則能除煩惱,如日出無暗。《正法念處經》卷五
上一篇:具有哲理的文案大全簡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