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打哈哈】(慣)1指湊趣,逗笑。 2指對事情敷衍、應付。
【第2句】:電燈泡上蹭癢癢——摩登(磨燈)
【第3句】:這天的飯好香啊!我把碗盛得滿滿的,邊走邊撒,差點燙傷了手。媽媽看見了急忙接過碗,沒好氣地說:“茶七飯八,盛滿肯撒。”(河南·內鄉)
【第4句】:【費唇舌】(慣)指費了許多話去解釋、勸說或表白。 也作費口舌。 費唾沫。
【第5句】:【—百八十度大轉彎】朝相反的方向轉變,謂徹底轉變,根 本性的轉變。臺灣瓊瑤《窗外》:“江太太的態度忽然有一百 八十度的轉變,她用溫柔和母愛包圍住江雁容。”
【第6句】:【現鐘不打打鑄鐘】釋義:比喻現有的不要,卻尋求沒有把握的。例句:眾人道:“說甚么亂話!‘現鐘不打打鑄鐘’?你現揭了榜文,教我們尋誰!”
【第7句】:機關槍打炮彈——不對口徑
【第8句】:【滿飯好吃,滿話難說】(諺)滿話:說話過頭,不留余地。指人說話要謙虛謹慎,留有余地。 也作“滿飯好吃,滿話說不得”。
【第9句】:【劊子手念經假】裝慈悲。姚雪垠《李自成》:“他家傭戶過 著牛馬不如的日子,被他家莊頭豪奴催租逼債,常常賣兒賣 女,可是他佯裝不知,又是放賑救災,又是修蓋書院講學,這 不是劊子手披著袈裟念經?”
【第10句】:【糖塊掉到蜜罐里——甜上加甜】(歇)形容生活非常幸福、美滿。
【第11句】:【 朋友千個好,冤家一個多】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幫助, 得到支持;對頭越少越好,可以減少麻煩,減少阻力。袁靜 《淮上人家》:“朋友一千個不嫌多,仇人一個不嫌少,咱哥們 交往一場,你有困難,我哪能袖手旁觀,不跟你互助呢?”
【第12句】:【紅蓋頭】“紅蓋頭”俗稱“蒙頭紅”。舊時婚禮中的新娘,頭上會蒙著一塊方形大紅綢緞,被稱作“紅蓋頭”,這種婚俗古已有之,那么新娘為什么要蒙紅蓋頭呢?來源有三。一說史載最早的蓋頭大約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齊朝,當時女子用它遮風擋雨,只蓋在頭頂。到了唐朝,這種蓋頭演變成了一種從頭披到肩的帷帽。后來唐明皇李隆基又下令在帷帽上蓋一塊薄紗作為裝飾物,這樣就形成了完整的“蓋頭”。從后晉到元朝,這種蓋頭在民間流行不廢,并成為了新嫁娘的一種頭部裝飾。中國歷來視紅色為喜慶,因此新娘的蓋頭都是紅色的。二說來自一個神話傳說。傳說在宇宙初開的時候,天下只有女媧兄妹二人。為了繁衍人類,兄妹倆商議,要配為夫妻。但他倆又覺得害羞,于是兄妹倆上到山頂,向天禱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就讓空中的幾朵云團聚合起來;若不讓,就叫它們散開吧。”話音一落,那幾個云團冉冉近移,終于會聚為一。于是,女媧就與兄成婚。女媧為了遮蓋羞顏,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扇與苫同音,苫者,蓋也。而以扇遮面,終不如絲織物輕柔、簡便、美觀。因此,執扇遮面就逐漸被蓋頭蒙頭代替了。三說這種習俗來自禮教。古代十二歲以上的姑娘不見任何男性外人,新婚洞房后才可以拋頭露面。紅蓋頭的作用就是為了保證新娘從娘家到婆家的路上不被外人看到。
【第13句】:【好話說上千千萬,不如實事辦一件】(諺)好聽的話說得再多.也不如切切實實地做上一件好事管用。 指光說不起作用,貴在拿出實際行動。 也作“好話千句,不及好事一樁”。
【第14句】:病好郎中到——晚了:遲了
【第15句】:【啃骨頭】(慣)1指打大仗、硬仗或克服大的困難。2譏諷人得不到大的利益,只能得到一點兒好處。 也作“啃硬骨頭”。
【第16句】:【人不宜好,狗不宜飽】(諺)待人不可過好,喂狗不可太飽。指處人處事,貴在適度。
【第17句】:【有勢休使盡,有話休說盡】凡事要留一手,適可而止。相 關的:有風不可駛盡。成語:留有余地。明代《金瓶梅》:“就 是六姐惱了你,還有沒惱你的。有勢休使盡,有話休說盡。 凡事看上順下,留些兒防后才好。”
【第18句】:【兒不嫌母丑】(諺)孩兒不會嫌棄娘的長相丑陋。指孩兒對生身母親的愛是最純真的,任何外力都無法改變這種天賦的感情。 也作兒不嫌母丑,狗不厭家貧。 孩兒不嫌娘丑。
【第19句】:表哥偶爾考出一個好成績,就會得意洋洋地在家人面前炫耀。媽媽說:“你真是關公面前耍大刀,華佗面前論草藥。也不買二兩棉花紡一紡,家里的幾個表兄妹,哪個不比你的成績好?”(湖南·長沙)
【第20句】:墨斗魚下酒——沒刺兒可挑
【第21句】:【人不傷心不落淚】(諺)傷心:內心痛苦。指人痛哭落淚,是感情受到傷害的表現。
【第22句】:無牛狗拉車——將就湊合
【第23句】:【就地起爐灶】(慣)比喻利用現有的條件辦事。
【第24句】:土地廟鉆出閻王爺——蹦出大神仙
【第25句】:【萬夫不當之勇】(慣)萬夫:萬人,泛指眾多的人。當:抵擋,阻擋。形容人武藝高強,極其勇猛。
【第26句】:老肥豬上屠場——挨刀的貨
【第27句】:【無風不起浪】發生事情有原因,多指不好的事情。類似 的:無風難起塵。浩然《艷陽天》:“無風不起浪,要是沒有一 點影子,社員們絕對不會這樣議論你。”
【第28句】:【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懷兩樣心】釋義:比喻敵人或困難再大也不可怕,就怕自己內部不團結,有人三心二意。例句:下午農會分大組召開的雇貧中農團結辟謠會上的熱烈情緒,一直保持著:“嗨,任它狗兒怎樣叫,不誤馬兒走大道!”“真的,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懷兩樣心!”
【第29句】:【鐵刷帚刷銅鍋——家家挺硬】(歇)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指爭斗的雙方都很強硬,互不相讓。
【第30句】:【擠破了腦袋】(慣)形容爭先恐后,非常擁擠。 也作“擠破了頭”。
【第31句】:【說得出,做得到】(慣)指人信守諾言,敢作敢為。 也作說得出來,干得出來。 說得出來就做得出來。
【第32句】:【一頭放水,一頭放火】兩頭使壞。明代《金瓶梅》:“當初只 因潘家那淫婦,一頭放水,一頭放火,架的舌,把一個好媳婦 兒生生逼勒的上吊死了。”
【第33句】:【嬌養不如歷艱】(諺)歷艱:經歷艱難困苦。指對孩子嬌生慣養,比不上讓他們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接受磨煉為好。
【第34句】:擠牙膏——點一點來
【第35句】:老師看了我打的作文草稿,眉頭一皺說:“你這東一镢頭,西一斧頭的,文不對題,頭不對身啊!”(云南·宣威)
【第36句】:一天,我想把一塊面包吃掉,可媽媽卻說是給弟弟留的,不讓我吃。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給媽媽說好話,可媽媽就是不同意。奶奶在一邊插嘴說:“真是一嘴吃了個秤砣——鐵心腸。”(河南·安陽)
【第37句】:【 鋸鍋找茬兒補鍋先尋找縫隙】找茬兒,兼指挑毛病,找 借口,尋把柄。鍋,也說:碗。歇后語形式為:鋸鍋的戴眼 鏡,找茬兒。類似的:彎著腰找茬兒。成語:吹毛求疵。浩 然《山水情》:“大好的日子口,全都高高興興的,你鋸鍋找茬 兒干什么?”
【第38句】:神仙不做做凡人——賤骨頭
【第39句】:眉毛上失火——紅眼
【第40句】:【刀尖上過日子】釋義:比喻在危險境況下生活,日子難熬。例句:杏花!現在咱們是刀尖上過日子啊!你想的多么便宜呀!
【第41句】:打針吃黃連——痛苦
【第42句】:【貨賣識家】(諺)識家:識貨的人。 指真正的好貨,要賣給有眼力能識貨的買主。也借指真正的人才,只有慧眼人才能賞識。
【第43句】:爺爺退休了。一天,我看見爺爺戴著眼鏡在看書,我就問爺爺怎么還看書,爺爺說:“我是九月的冬瓜,皮老心不老。”(河南·許昌)
【第44句】:【 吃一行,怨一行】吃,指以之為生。對于從事的職業,總 覺得不好,老是埋怨。臺灣梁實秋《雅舍散文二集》:“造出 ‘吃一行,恨一行’這句話的人,其用心可能是勸勉大家安分 守己,但是這句話也道出了無數人的無可奈何的心情。”
【第45句】:干壩里的河沙——捏不到一塊
【第46句】:【 雪里埋不住死人】真相遲早會暴露。類似的:雪里埋小 豬,總會露出蹄爪來。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康有富受 了這么大害,就是今天不說,以后也會說的。雪里埋不住死 人呀!”
【第47句】:【一言不實,百事皆虛】(諺)指說一句假話,其他事都會讓人懷疑是不真實的。
【第48句】:【有愁皆苦海,無病即神仙】(諺)人只要愁煩不斷,那就是陷入了苦海;只要健康無病,那就是過上了神仙生活。指人生最苦的是憂愁,最樂的是健康。
【第49句】:樹倒猢猻散——跑的跑,溜的溜,徹底垮臺
【第50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這一俗語在百姓當中的使用率很高。意思是處于中間狀態,或用作自我安慰之詞;也指滿足現狀,不求進取的中游思想。此語源自《后漢書·趙岐傳》注引《三輔決錄》,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西漢時,杜伯直和崔子玉的楷書法度嚴謹,儀態端莊,為人推崇。另外兩位書法家趙襲和羅惲草書成就很高,然而卻狂妄自負,遭到眾人的鄙視。書法家張伯英在給朋友朱賜的信中稱自己“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余。”此后,由專指書法推及生活諸事。
【第51句】:【雨不大,淋濕衣裳;事兒不大,惱斷心腸】(諺)指某些小事處理不妥,同樣讓人倍感煩惱。
【第52句】:【玉波去四點,依舊是王皮】(諺)玉字去一點,還是王字;波字去三點,還是皮字。指表面上略有變化,但本質上還是不變。
【第53句】:【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見“佛在心頭坐,酒肉穿腸過”。
【第54句】:【 放之四海而皆準】指普遍如此,實用于一切情況。海外 劉宜良《江南小語》:“競爭是現代企業最大的特色,達爾文 的理論,放之四海而皆準。”
【第55句】:【閻王也怕拼命鬼】(諺)比喻世間的強人惡人,也都害怕不要命的人。
【第56句】:【自己塞了自己的嘴】(慣)指說話前后矛盾,不能自圓其說。
【第57句】:【船爛還有三千釘】釋義:比喻有錢人家即使敗落了,也還有些家底。有時也比喻有威信的領導人即使離開了崗位,也還受到人們的敬重。例句:“‘船爛還有三干釘’,畢竟是尚書府里闊哥兒。逃難下業,仍捧得出三百兩銀子。”
【第58句】:【五更】中國有個習俗,每年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要起五更,吃餃子拜年。那么,“五更”是怎么來的呢?我國古代把夜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或梆子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相當于一個時辰,也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在秋分時分,“初更”正是月牙正偏西,“五更”也就是拂曉時分,正所謂“雞鳴五更”。
【第59句】:賣雞蛋的摔跟斗——沒有一個好的
【第60句】:【販古董的——識貨】(歇)指有識別真假好壞的眼力。
【第61句】:【一日三,三日九】九、久諧音,謂經過較長時間。明代《古 今小說》:“一日三,三日九,捱到十月滿足,生下一個小孩兒 出來,舉家大驚。”
【第62句】:【名、字、號】現在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個名字,可在古代,人們不僅有“名”,而且還有“字”,有的人還有“別號”。如關公,姓關,名羽,字云長;如蘇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居士。 “名”的起源當在上古時期,與姓、氏起源相當。這是社會發展和生存的需要,“姓、氏”區分集體,“名”區分個體。“名”是社會上個人的特稱。古代貴族取名,都有一定的禮儀,要符合規矩。而底層的百姓起名一般都很隨意,如阿狗、阿貓等。據說這樣孩子好長大。后來隨著語言文字和文化觀念的發展,人名也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被重視。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所以古人的字多與名含意相近或相輔。如諸葛亮,字孔明,“亮”與“孔明”的義相近;岳飛,字鵬舉,鵬舉就是起飛。一般說來,“字”是男女成年后才加取的,表示他們已經開始受到人們的尊重。不過這是指上層階級,下層人往往沒有這么多的講究。 “號”,是指稱號,即人的別稱。別號則是使用者本人起的,并不受家族、行輩的制約,可以自由地寄托或標榜自己的某種情操,一般文人往往有自己的別號,如李白號青蓮居士,陸游號放翁,王安石號半山等。號有自號,也有為他人所取。他人所取的號往往表示對此人的評價,如宋江號及時雨,吳用號智多星等都屬此類。現實生活中有起外號的陋習,往往抓住某人的缺陷冠以外號,有辱人格之嫌。名、字、號其實都是人的名稱,但在用法上很有講究。在人際交往中,上對下、長對少一般直呼其名。下對上稱呼時則稱字、號。上流社會在交際應酬中愛以別號相稱以表示尊重,直呼其名,是很不禮貌的。
【第63句】:【憑三寸不爛之舌】具有游說的口才。明代《水滸》:“小生 必須親自去那里,憑三寸不爛之舌,說他們入伙。”
【第64句】:爸爸領了稿費,買了一口新樣式的飯鍋。媽媽看了看很高興,笑容滿面地說:“當家人置當家貨,浪蕩人講的是吃喝。”(河南·新蔡)
【第65句】:小姨是個列車員,每天五點鐘上班。可這天上班前她突然病倒了,姨父要去給她請假。姥姥說:“一個捻兒一個燈,一個蘿卜一個坑。現在去請假,領導找誰替班?”(河北·石家莊)
【第66句】:吃完晚飯,我想出去玩,媽媽不讓。她說:“天黑了,媽媽找不到你,心里會像著火一樣。”(山東·魯南)
【第67句】:【逢人減壽,見衣加錢】(諺)見了人,要把人家的歲數說得小點;見了人家穿的衣服,要把衣價抬得高點。舊指與人交往要善于取悅對方。 也作“逢人減歲,遇貨加錢”。
【第68句】:【肚饑吃好飯】(諺)指人在饑餓時食欲最盛,吃什么飯都香。
【第69句】:【泰山壓頂不彎腰】釋義:比喻在極大困難面前頂得住。例句: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嚴峻地考驗了泰山壓頂不彎腰的人民公社社員!
【第70句】:駱駝死了變毛驢——沒馱夠
【第71句】:沙土崗子發洪水——泥沙俱下
【第72句】:【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歇)曹操:東漢末期魏王,善于權謀。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足智多謀。指曹操和諸葛亮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聰慧人物。 泛指人的性格、志趣等各不相同。
【第73句】:【鑼鼓長了無好戲】(諺)鑼鼓:鑼和鼓,兩種打擊樂器,常在正戲開演之前敲打一陣。指鑼鼓敲打的時間長了,是為正戲的演出拖延時間,正戲準定不會好。比喻時間拖得長了,事情就辦不好。
【第74句】:半空云里伸出個巴掌——高手
【第75句】:【破家縣令,滅門刺史】(諺)縣令:一縣之長。刺史:一州之長。 一縣之長濫使權力能使人家破人亡,一州之長濫使權力能使人家族毀滅。指舊時地方官的權力是極大的,百姓惹不起。 也作“滅門刺史,破家縣令”。
【第76句】:背媳婦走獨木橋——又喜又憂
【第77句】:床頭雞叫——啼(提)醒
【第78句】:【百貨店】現在的百貨公司、百貨商場貨架上擺的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品種之多,數以萬計。那么,為什么非叫“百貨店”呢?相傳,清朝年間南方有一家雜貨鋪,生意興隆,鋪里的貨物樣樣都有,掌柜的便為自家的店鋪起了個“萬貨全”的字號。一日乾隆帝南下私訪,一見“萬貨全”的牌子,就想,這口氣也太大了。當下,乾隆把伙計叫來,開口說道:“我買把糞釵子。”小伙計趕緊遞過來幾把。乾隆一看說:“我不要鐵的,要金的。”小伙計一看來頭不對,急忙把掌柜找過來。掌柜說:“小店確實沒有金糞釵子。”乾隆說:“你這里不是萬貨全嗎?”掌柜為了求得太平,忍住氣,叫伙計把招牌摘下來,然后說:“小店備貨有限,今后不敢吹‘萬貨全’了,客官如看得起小店,就請給起個字號吧。”乾隆隨口說道:“就叫‘百貨全’吧。”后來,店主聽說此人是乾隆皇帝,喜不自勝,趕緊把“萬貨全”改成“百貨店”了。自此生意做得更興隆了,發了大財。這事傳開后,其他店鋪紛紛效仿。從那時起,“百貨店”的名稱被正式固定下來了。可嘆,當下這“百貨店”老字號牌子被“購物中心”、“超市”所取代,很少能見到“百貨店”、“百貨公司”的牌匾了。
【第79句】:【指桑樹罵槐樹】(慣)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第80句】:【一個碗不響,兩個碗叮當】吵架雙方都有責任。韓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網》:“一個碗不響,兩個碗叮當。這種事,你 能賴人家一個人嗎?”
【第81句】:【輸錢只為贏錢起】(諺)指在賭博場上輸了錢的,往往都是開頭贏了錢被誘惑的。也借指遭人算計的,往往都是由自己算計別人引發的。
【第82句】:【曉行夜住,饑餐渴飲】見“饑餐渴飲,夜住曉行”。
【第83句】:【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出現罕見的事情。蔣子龍《赤橙黃 綠青藍紫》:“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沒有各式各樣的新奇事, 還算是一個紛紜復雜的世界嗎?”
【第84句】:【會家不忙,忙家不會】(諺)會家:會做的人,懂行的人。指從容應對的必是行家,慌手慌腳的必是外行。 也作會者不忙,忙者不會。 忙者不會,會者不忙。
【第85句】:【地在人種,戲在人唱】釋義:說明做事要靠主觀努力。例句:“收罷麥你先上這一茬糞,秋天收罷秋你再狠狠上它一茬,要不了三年,就喂過來了。常言說:‘地沒壞地,戲沒壞戲,地在人種,戲在人唱’。”
【第86句】:我拿著單元測驗的成績單,請爸爸簽字。爸爸看了看我的成績,第一單元100分,第二單元94分,第三單元89分……他不由得皺起眉頭,不滿意地說:“你這成績,就好像股市行情一樣,高開低走。”(四川·自貢)
【第87句】:草鞋里面長青草——慌(荒)了手腳
【第88句】:【男人要俏一錠墨,女人要俏三分白】(諺)一錠墨:像墨錠一樣通身黑衣。三分白:艷色裝束夾帶幾分白色。指在服裝上,男子要想俏美,就穿一身黑色;女子要想俏美,就帶幾分白色。
【第89句】:海豹的眼睛——又明又亮
【第90句】:【肥豬拱廟門送來的好事】意外的收獲。張恨水《八十一 夢》:“許多人想走賴夫人這條路子,花錢受氣,總走不通,你 瞧,我這里可是肥豬拱廟門,她自來。”
【第91句】:【天子不差餓兵】見“朝廷不差餓兵”。
【第92句】:【一槌敲響了悶鼓】(慣)比喻一句話使人頓時明白。
【第93句】:媽媽對她們單位那個好逢迎領導、溜須拍馬的人非常討厭,說:“這個人,領導說砂鍋能搗蒜,他說搗不爛;領導說公雞能下蛋,他說親眼見。”(甘肅·張掖)
【第94句】:【只掃自己門前雪,莫管別人屋瓦霜】見“各人自掃門前雪”。
【第95句】:【前車有轍,后車有道】(諺)指車前行要遵循轍道,不可亂行。比喻做事要遵從以前的規程,不得隨意。
【第96句】:獨木蓋不成房屋,一個人成不了社會。
【第97句】:【一失足成千古恨】釋義:犯了嚴重錯誤,終身悔恨。例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年輕時候的一次并不十分看重的失誤,卻沒想到竟會改變自己一輩子的感情生活,乃至一生的命運……
【第98句】:吃飯舔碗邊——窮相畢露;吝嗇鬼
【第99句】:【 賣花人說花香,賣菜人說菜芳】為了推銷、推薦,宣傳自己 的優點。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賣瓜的,誰不說瓜 甜?賣魚的誰不說魚鮮?賣花兒的,誰不說花香?賣菜的, 誰不說菜嫩?吹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