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家禪語悟道人生】友情如果是十分,我愿意這樣珍存:三分是雪中送炭的相助,三分是惺惺相惜的欣賞,三分是淡如清茶的牽念,剩下一分是記得曾經那些純凈的美好。
【第2句】:【禪心佛語】世人都愿享福,為什么享福的人少、受苦的人多呢?因為人一不知足、二不認命。人要明道,有福會享,沒福也會找。
【第3句】: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4句】:凈土莊嚴,彌陀本愿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佛說阿彌陀經》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故名阿彌陀。《佛說阿彌陀經》
【第5句】:【禪語人生】只會夸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明師,能批評我們,啟示我們的,這才是明師,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第6句】:【禪心佛語】今天付出一分的努力,可換取明天十分安樂,今天透支一分安樂,可換取明天十分饑寒。人一生中最可怕是無所事事,最可恨是無所追求,最可悲是無所作為。
【第7句】:【頓悟人生的禪語】不管怎樣,生活還是要繼續向前走去。有的時候傷害和失敗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它會讓你變得更好,孤單和失落亦是如此。每件事到最后一定會變成一件好事,只要你能夠走到最后。
【第8句】:【佛與石對話】臺階上的青石問佛像:同是石頭,為什么你受膜拜,我被踐踏?佛像答:你成為臺階只挨了四刀,我成為佛像受了千百刀。們拜的是我的苦難和修行!經歷與挫折都是對自己的修煉,也是被人尊敬的緣故!
【第9句】:【禪心佛語】合掌,不是并攏雙手,而是恭敬萬有。禪定,不是長坐不起,而是心外無物。歡喜,不是顏面和樂,而是心境舒展。
【第10句】: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口才是銀子,沉默是金子。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第11句】:【禪語人生】一個人想要生意好必須講話要好聽,而且還要做個牌子寫上大大的字,高掛起來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清楚看到,這樣就會有效。
【第12句】:【禪心佛語】拓展自己的心,讓它能夠包容更多的缺點,包容更多的不足,甚至包容更多的傷害和痛苦,當心寬廣時,你的天空才真正的遼闊,你的世界才現出它真正的面貌:無限的風光,無限的美好。
【第13句】:【禪語人生】因為眾生從無始以來,不斷地造業,業力也就沒完沒了地推動著有情去招感生死果報。所以,只要有業力,就有生死。
【第14句】:【人生禪語】仿佛最美好的風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種過渡,因此我們對沿途的風景常常忽視。其實,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風景都是在途中,活著是為了經歷,經歷就是修行,也許它是平凡的、瑣碎的、漫長的,要學會安于途中!
【第15句】:【禪心佛語】更糟的是,如果這時剛好有人愿意為他印證;可能是覺得他的經驗與經典完全符合,也可能是因為曾經有過相同的經驗,所以有這個立場來印證;那么他會感到非常歡喜,并把那個為他印證的人當作真正的善知識。
【第16句】:【禪語心燈】韶華易逝,紅顏易老,真正經得起時間的美,不是容顏,而是優良的品質。無論何時,淵博的知識、良好的修養、文明的舉止、優雅的談吐以及一顆充滿愛心的心,一定可以讓一個女人活得足夠漂亮。
【第17句】:人往往不知道自謙,懂了一點點,就認為自己很了不起,起心動念沒有一刻離開“我”,凡事以“我”為中心,自認“我”說得比你有道理、“我”做得比你好,時時把“我”填滿了自心。
【第18句】:如果燈受到外面的風吹就易搖動,發出的光明就不太清楚,就會影響我們看書做事。同樣,我們內心如果一直在起煩惱,為人處事也會迷惑而不清楚。當我們守護好內在的清凈心,啟發內在的自性光明,這樣才能對治煩惱,明心見性。
【第19句】:【禪心佛語】將純然的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體驗上,就是禪修。即使神經元以“我不知道怎么禪修”的念頭出現,只要你能看著它,那么它也可以成為禪修的助緣。
【第20句】:【禪心佛語】常常說善心一發,功德成就。這就是告訴我們:學佛法有進步就會表現在自己在說話、辦事、起心動念的當下能往道上來會,能往解脫上面來會,能往成佛上面來會。這樣,一切都可以成為修行的資糧。
【第21句】:由于時間的推移,部分人也不再相信愛情,那樣彼此之間也不再信任,這就造就愛情的誤會,那么,誤會越深,愛情面臨結束地步越近。
【第22句】:【早安禪語】恒秋:相逢人間是一種緣分,彼此多些關懷,多些愛護,多些問候,多些珍惜,相逢一笑該有多好,帶刺的人生是一種彼此的傷害,何苦來哉?俗語說得好,看多世事胸襟闊,閱盡人情眼界寬。
【第23句】:缺少愛就缺少約束,缺少愛就缺少敬畏,缺少愛就缺少責任。掠奪式發展、貪婪自私、愛的枯竭將把人類推向萬劫不復。對真善美的呼喚,就是對公平正義的呼喚,就是一種自我救贖。
【第24句】:人生是一個遺憾的過程,遺憾帶給人的是對生命更多更深刻的感悟,沒有經歷過遺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讀懂了遺憾,才算讀懂了人生,學會從遺憾中領略圓滿,簡單地享受生活,就會快樂許多。
【第25句】:【禪語人生】只要事情還有些許轉機,我們就應該力撐到底。但若人事已盡,而事實已然如此時,就讓我們學會撒手吧。
【第26句】:菩薩精神永遠融入眾生的精神。要讓菩薩精神永遠存在這個世界,不能只有理論,必須有實質的表現;慈悲與愿力是理論,服務眾生的工作是實質的表現。我們要把無形的慈悲化為有形、堅固、永遠的工作。
【第27句】:【禪心佛語】壞,總是比較*心。所以對于罪業愈深重的眾生,我們更應該特別寬恕他憐愍他,而不應該遠離他舍棄他。
【第28句】:【禪語人生】休息并非無所事事,夏日炎炎時躺在樹底下的草地,聽著潺潺的水聲,看著飄過的白云,亦非浪費時間。
【第29句】:佛曰: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正所謂:“生年不過百,常懷千歲憂。百事從心起,一笑解千愁”。
【第30句】:愛情,有的時候,不一定要擁有,因為,人與人的緣分,有的時候只是做她腕上的一顆紅豆。愛情是禪,什么時候擁有了,一定要好好珍惜,千萬別荒廢了那些愛的時光。
【第31句】:參禪以悟為究竟,若要體會開悟之無限風光,須向日常為人處事中久久廝磨,且將習以為常之我執法執轉為陌路,方有新途可涉足,此為覺悟之路嗎?莫管。且于此路上闊步而行,雖塵沙飛揚,看我往來自由。
【第32句】:如眾翳者同于一處,見各差別,互不相礙,皆由眼翳,不見正色。眾生亦爾。色性無礙,心緣異故,蔽于正見,不了真實。《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第33句】:平時,我們談生論死,侃侃而談似乎置生死于度外;平時,我們談名利如浮塵,恨不得視之為糞土。但是當死亡的恐懼、浮名的誘惑擺在眼前時,我們是否還能夠保持一顆平靜淡然的心,從容對待呢?
【第34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呢?其實也就是說覺悟者,不是以你是否做過有違世俗倫理道德的事情為標準的,而是看大智能的獲得與否。
【第35句】:【經典禪語】人生淡然如花,行走一路芬芳。任由世界跌宕起伏,心若不驚,自然從容。靜守一方天空,安度一春歲月。無意于得,自然無所謂失。人生之美,不在爭求,而在靜守。只愿此心:一世清寧,安然盛開。
【第36句】:佛弟子敬仰佛陀,應將佛圣化而非神化。圣人是真實的存在者,是真實出入世間來教育眾生的人。所以說,佛陀不是神,而是超凡入圣的大覺者。
【第37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有他的路,每條路都是正確的。現在有近60億人,就有60億條正確的路。人的不幸在于他們不想走自己的路,而總是想走別人的路。
【第38句】:【禪心佛語】佛經里是這樣詮釋生活的:生活中,快樂甜甜,也不乏痛苦連連。快樂時無需大喜大樂,因為快樂的長度并不長;痛苦時亦無須大悲大痛,因為痛苦的長度也不長。
【第39句】:【禪語人生】我來到曼聽園的時間,正值瑪欣德尊者在此度過雨安居,雖然沒有趕上有完整教程的禪修營,但一樣有機會親聆教誨。
【第40句】:【頓悟人生的禪語】學誠法師: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今生賺多少錢,帶不到來世;今生幫助過多少人,這份善業可以帶到來世。把自己的福報儲存在善業的“銀行”里,是聰明人的做法。
【第41句】:【佛心禪語】不到最后一刻,千萬別放棄。最后得到好東西,不是幸運,有時候,必須有前面的苦心經營,才有后面的偶然相遇。
【第42句】:用一種分別的心態去觀察生活,其實是為生活埋下了更多的傷害,所有的成見和傷痛,都會像往事一樣散在回憶里,煩惱是什么?那是擁有的不多想的太多,或者理解為,忘了和自己說句道歉,不是生活多么刺眼,而是自己忘記了原諒。
【第43句】:【禪語人生】一切幸福都絕非沒有憂慮和煩惱,而一切逆境也都絕非沒有慰藉與希望。逆境能催人猛醒,正是因為有無數道坎兒才透出了生命的滄桑。
【第44句】:【禪語】人生,原本就是風塵中的滄海桑田,只是,回眸處,世態炎涼演繹成了苦辣酸甜。人生要用簡單的心境,對待復雜的人生,心累的時候,換個角度看世界;快樂有人分享,就會加倍;痛苦有人分擔,就會減半。
【第45句】:人生難免會遇到風雨和坎坷,對于生活中的諸多不順,不要心懷不滿、怨氣沖天,也不必耿耿于懷、一蹶不振。是福是禍,都得面對;是好是壞,都會過去。
【第46句】:創業百年難,敗家一天易。春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從儉入奢易,從奢返儉難。村村皆畫本,處處有詩材。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打人休打臉,罵人休揭短。大渴不大飲,大饑不大食。
【第47句】:【禪心佛語】大多數時候,我們太熱中于別人身上發生的事,也就是熱中從別人而來的支持、名聲,它意味了熱中世俗法,不是真實法——不是真理。
【第48句】:【經典佛語】有的人修了佛后,一遇到問題,立即給佛上昂貴的供品,上昂貴的香,以為越貴,佛祖就越會保佑他。這分明是在賄賂佛,把佛當成了小人,以為佛拿人東西,手就短了。(平時不注重積功累德,臨時抱佛腳的作用很小哦)
【第49句】:【元、白云望江南歌】沙婆苦,光影急如流,寵辱悲歡何日了?是非人我幾時休?生死路悠悠。三界里,水面一浮漚,縱使英雄功蓋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頭。
【第50句】:品一盞茶茗,聽一曲琴音,就是一段光陰;吟一首小詩,念一段過往,就是一抹情懷。天空未留痕跡,鳥兒已經飛過,人生經歷過便無悔,生活依然在繼續,無所謂開端,無所謂終結,時光深處,惟愿歲月靜好。
【第51句】:給別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下了生機與希望。自然界里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給予,是一種快樂。因為給予并不是完全失去,而是一種高尚的收獲。給予,是一種幸福,因為給予能使你的心靈美好。
【第52句】:【心靈禪語】夢里不知身是客,醒來大地又新秋。探尋生命的意義,揭示生命的真諦,投入生活,去尋覓,去爭取。管他是酸還是苦,自己淡定一些,回頭回憶回味才是幸福。人生路上,誰還不碰上幾回連陰天呢,心晴,便是晴天。
【第53句】: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所以,每一天都應該輕裝上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和愜意。
【第54句】:眼里的世界從來只是表象;人生每一步行來,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每個人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也會失去一些自己不想失去的。可這世上的蕓蕓眾生,誰又不是這樣呢?事無所祈,心有堅毅,盡量的快樂,才是人生的真義。
【第55句】:做好人,身正心安魂夢穩;行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你若不疑,人間不寒;你若不離,世界不遠;你若不恨,蒼天有暖;你若不語,四海升平。
【第56句】:從社會看,家庭親情、天倫之樂的享受是愈來愈淡薄了。老年人既得不到子孫的照顧,而年輕人也忘失了孝道的義務,彼此之間感情愈見淡薄。
【第57句】:【禪語人生】雪竇見是曾會學士,也感到十分驚喜,他與珊禪師各自作禮。珊禪師一見雪竇禪師,就看出他將來一定會有不一般的造化。
【第58句】:【禪心佛語】若是自己真有修行,輪回并不可怕,世間也并不復雜,因為原本都是很簡單的,這些“復雜”都是自己的煩惱。你的心復雜,一切都變復雜了。其實一切都是很簡單的。緣來緣去,緣聚緣散,緣生緣滅,都那么自然。
【第59句】:【佛家經典禪語靜心】別為小小的委屈難過,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許多委屈。而一個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極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緊你的心靈、擾亂你的生活。
【第60句】:時光可貴:望向前面的天空,太陽慢慢升出云端,注目凝視,而毫厘分寸、秒秒不停地向上升浮。其實,它同時也在瞬間不停地往下沉。到底是浮?是沉?
【第61句】:心跳、噩夢,乃宿世惡業所現之兆。然現境雖有善惡,轉變在乎自己。惡業現而專心念佛,則惡因緣為善因緣。(印光法師)
【第62句】:【禪心佛語】美滿的生活人人向往,卻是羨慕不來的,于是決定,羨人不如慕己。自己的心靈豐盈而透徹,也就明白了必要的放棄和必要的追求。我始終相信,一個羨慕自己的人,生活中一定會有著許多自得其樂的驚喜與美麗。
【第63句】:生活是公平的,人心有桿秤,只要真心向善、持之以恒地行善,必能贏得大家的尊敬,即使有過不光彩的經歷,也會淡化在善行中,就像一小粒鹽溶化在一大鍋水中一樣,被飲者完全忽略。
【第64句】:【禪語人生】在涅槃的境界上,是一法不立究竟圓滿的,沒有任何對立面。有對立面,就沒有自在可言;有對立面,就在生死中。
【第65句】:【佛家禪語】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穿衣自己暖,自己喝藥自己好。樣的,自己的因果要自己了,才能出離輪回;自己的罪業要自己消,才能超越三界;自己的煩惱要自己斷,才能獲得解脫;自己的佛性要自己悟,才能成就佛果。
【第66句】:【禪心佛語】成功是我們一生追求的目標,可是在人生的路上,衡量成功還是失敗絕非只有結果這個唯一的標準,而且我們還應該考慮一下,我們盯著這個“成功”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是得大于失,還是失大于得。
【第67句】:一個人的言談,是人格的表現,關系人一生的信譽。要立足社會,首先要能取信于人;若能篤信、誠實、慎守口業,則能樹立自己的品格。
【第68句】:【禪心佛語】何時紛爭一角墻,讓他幾尺也無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愚癡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邊風。長短家家有,炎涼處處同。是非無實相,轉眼完成空。
【第69句】:【晚安禪語】人生,哭泣就沒有微笑,微笑就沒有眼淚。要有平常心,得到的要知足,世間有許多美好的東西,但真正屬于自己的卻并不多。看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無意。
【第70句】:【佛心禪語】菜根譚:身心清明,做得了自己的主人;身心污濁,只能當別人的奴隸。人出巧詞,以誠相接;人出厲詞,以婉相答;人出謔詞,以默相待;人出廢詞,以簡相告。
【第71句】:【禪心佛語】人生的無奈和無奈的人生也許誰也不能逃脫和躲避,即使是帝王將相,即使億萬富翁,總有自己的說不清的無奈。既然人生總有許多的無奈要面對,既然人生的無奈無法逃避,那就勇敢的面對無奈。
【第72句】:一個人如果從年輕時就有信仰,老來自己可以看經、念佛、禪坐,養成在生活中以佛為伴,以法為用,以僧為友,則老來不但不會孤單寂寞,甚至可以活得怡然自得、豐富多采。
【第73句】:【禪心佛語】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標最大的障礙,一個人的心志才是成敗的關鍵。只要心中的燈火不曾熄滅,即使道路再崎嶇難行,那片光明也會孜孜引路,如愿而歸。如果找到了心靈的方向,你可要牢牢守住,怎樣都不要放棄。
【第74句】:【佛語悟道】圣人通過陳述幸福來說服人們做好事,通過指出禍患防止人們做壞事。卑鄙的人卻告訴人們做好事沒有什么好處所以不要做,做壞事沒有傷害所以就不要改邪歸正。
【第75句】:心一片禪臺去,唯留,空心寂寞清秋。今生我只做你心中清澈的女人,眉間盈滿潺潺的清音,還有你溫潤的笑容。
【第76句】:緣起緣滅,得到或失去,好或不好,都是生命的常態,然而這一切終將過去。所以,在順境中,不可得意忘形;在逆境中,不要自暴自棄,以心靈的常態對待人生就可以了。
【第77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能夠很好地生活,那他就會給他的心境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他就會活在一個很平靜的心態中。
【第78句】:佛法功夫,全要自參自悟。即至親厚之父子、師友,俱替代不得,亦非世法之技藝可以傳授得的。譬如他人吃飯,只是他人腹飽,己腹仍是饑餓。——《禪宗直指》
【第79句】:【禪心佛語】人生若能積極前進,固然很好,因為前面有無限寛廣的世界;如果不能前進時,懂得回頭更重要,因為回頭的世界,跟前面的世界一樣寛廣。
【第80句】:【禪心佛語】婚姻:已婚者比未婚者更幸福,這是全世界科學家都同意的結論,超級幸福感至少能在婚后持續一整年。
【第81句】:【禪心佛語】沒有智慧的人貪心和欲望比較多,所以沒有快樂。你貪求和執取的事越來越多,由此帶來的苦惱也越來越多。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無欲無求,無貪心,所以輕松快樂。
【第82句】:【禪語人生】要精進,就要先自覺,自覺以前的點點滴滴有何不對,任何偏差都要以決斷的真心,確實改進、改變,進而提升自我。
【第83句】:【禪心佛語】當一個人無欲無求時,在付出時不去想著要取回報時,那么就沒有所謂的得與失了,沒有了所謂的輝煌與破敗了。這是一種最高尚的心德,在這種心德的面前,這個塵世間被人們趨之若鶩的爭名奪利也就不值一提了。
【第84句】:【佛心禪語悟人生】人的一生是漫長的,我們總在不停遇見與離別之間徘徊、反復。隨著時光的推移,有一些人來了,又去了;有一些人留下,又走了;然而,我們都是要懂得珍惜每一次的遇見,珍惜所有踏過生命里的足跡。
【第85句】:【禪心佛語】人生應擁有的七情:蓬勃的激情,雄壯的豪情,執著的熱情,甜美的愛情,灑脫的表情,爽朗的神情,愉快的心情。
【第86句】:【佛心禪語】很多人行善為了得福報,行善是因,得福是果。先要修清凈心,心地清凈是第一善。功德福報都在清凈心上,不修清凈心、不能在生活中得清凈心,就沒辦法離苦得樂。
【第87句】:【禪心佛語】人在迷茫時,有時會不知所措,內心會產生一種恐懼,一種彷徨,常常會去尋求宗教來解決心中的困惑。佛教是一種理智的信仰,教義主要說明諸法緣起的因果律。明此理,生信解,智慧顯,了生死。
【第88句】:【禪心佛語】刻苦勤學的人,他最初不一定能顯出有多么高深的素養、多么卓越的智慧,但隨著日轉星移,天天勤學、日日積累,最終他就能從一個平凡人而成為高素質、有智慧的人。
【第89句】:做了錯事,走了彎路之后,會后悔是人之常情,這是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的前奏曲,正因為有了這種“積極的后悔”,我們才會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穩。但若一味地埋頭后悔,無異于自尋煩惱,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90句】:【佛心禪語】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讓該來的來,讓該去的去,不欣羨別人,不哀憐自己;不留戀過去,不幻想未來,把握現在,播散良種,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不強求,不妄取,貴在隨緣。
【第91句】:驕傲的活這一天,瀟灑的走這一輩子,沒有人看不起你自己,只有你自己看不起你自己,過去的每一天都將是一個殘影,不要去懷念以前,只要現在能過的好就行。
【第92句】:【必須要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愈淳樸、愈善良,品德越高,他看到別人身上的美德就會越多;而人愈奸猾、愈惡毒,素質越低下,他看到別人身上的缺點也就越多。—佛看世人都是佛,世人看佛都是人,就是這個道理。
【第93句】:【佛心禪語】精進是以強烈的歡喜心希求不雜過咎的一切善法,沒有自性的過失(性罪),也沒有佛禁止的過失(遮罪)。《慈恩彌勒上生經》云:“精為純精,無惡雜故;進為精進,不懈怠故。”
【第94句】:【禪語人生】我們每天都要檢查自己,要牢記《溈山警策文》中的諄諄教導,“舉措看他上流,切莫隨于庸鄙”。
【第95句】:【禪心佛語】當佛陀在祇園精舍講經時,有一位很年輕的長者子一心向道,常常去聽經,但家里的老母親卻不高興,由于她非常疼愛兒子,所以雖不高興,也不忍心禁止兒子去聞法。
【第96句】:禪是無處不在的,到處都有禪機,到處都有禪意。生活在迷失中的人不能領會禪機,感悟禪意,活在禪中而不知禪。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品味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充滿著禪,充滿著行云流水般的自在與快樂。
【第97句】:第一,須盡職業以報他人——父母、師友以及社會——資吾生命之恩。世間資生事業,皆與佛法不違背故,學佛應自利利他故,累人負己,是無業流氓;寄生偷活,是邪命故.取巧坐收,是盜行故。(民國)太虛《學佛者應知行之要事》
【第98句】:【禪語人生】我們最大的財富,就是另心空蕩蕩,無一塵可染;這是我們世間最大的財富,念佛的人若不能見到這樣,也是悲哀。
【第99句】:【佛心禪語】自己豐富才能感知世界的豐富;自己好學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把別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不會遇到魔鬼;我們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你怎樣看待別人,別人就會怎么看待你。
上一篇:《經典勸世文》-心靈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