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顛末禪師的一番開示,信徒終于會心過來,以后全力地改掉了焦躁的本性,再也不等閑發性情了。
【第2句】: 早安!大干。早安!眾生。請接受我的真誠問候!成功穿越 夜晚的隧道,再次迎來早晨的霞光,我的內心充滿喜悅。沒有理由獨 享這種喜悅,我要將它傳遞給我熱愛的世界。每一聲鳥鳴都是感恩, 每一縷清涼都是想念,每一次呼吸都是美好,每一個念頭都是希望, 我們必須出發,不能等待。
【第3句】:夫從愛潤澤,思、想為滋蔓,愛欲深無底,老死用是增。《法句經》卷下,愛欲品
【第4句】:人心的散亂有兩種:一是昏沉,一是浮動。昏沉是糊里糊涂空過時日,無所事事渙散體力,懈怠、懶惰、昏睡、不肯精進……
【第5句】:錢財,如果妥當使用,能讓我們邁向幸福;如果使用不當,會讓我們趨向痛苦。錢財乃一切善與惡的媒介,具有愛心與智慧之人,能善用錢財;自私與愚昧之人,則會使用不當。
【第6句】:爭吵和爭論與妒忌相連,伴隨爭論產生誹謗。《經集》第四品,第十一章《爭論經》
【第7句】:今天是自閉癥日,透過電視等媒體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神智自閉的小孩,感到他們非常可憐。不過在佛菩薩的眼里我們凡夫都像得了自閉癥的小孩一樣,善惡不明,取舍顛倒。
【第8句】:慮而后言,辭不強梁,法說義說,言而莫違。《法句經》卷上,教學品話到口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拍。當代)圣嚴《108自在語》
【第9句】: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亦猶清珠下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想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唐)飛錫《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
【第10句】:心是禪的關鍵,禪是成佛的階梯,心的悟力是長流不斷,而非停滯一處的。因此,每個時候對事物的領悟都不相同,心境提升到某地就到達某一個禪天,此乃成佛之階梯也。
【第11句】:人類的一舉一動、一思一念,都在創造著地球的歷史,如果人類還是那樣無視地球的存在,無視自然規律不斷做出違逆自然的行動,那時世界末日將不再是空穴來風之談了。
【第12句】: 有個老板告訴行者,他在做任何決定之前,都習慣預設一個 自己能夠承受的最壞結果。理由是:一、決定一旦做出可以放手放膽 去干,絕不會畏首畏尾;二、可以激發創新思維,不拒絕任何新的嘗 試;三、輸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四、即使不成 功,也不會失敗到連一生都賠進去。
【第13句】:你自己就是一顆明珠,自己即是如來,要接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那樣才會有圓滿的人生。——鄭石巖
【第14句】:佛身充滿于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華嚴經》卷六,如來現相品
【第15句】:佛陀就像太陽:太陽遠離烏云密布,佛陀遠離煩惱障礙;太陽的光芒普照大地,去除一切世間的黑暗,佛陀的智慧照遍宇宙,去除一切生命的無明;太陽的溫暖能令一切萬物生長,佛陀的慈悲培植一切眾生的善根。
【第16句】:三心二意無定性,四處徘徊不專精,盡管條條道路通長安,卻永遠無法到達終點!
【第17句】:每個人都可以在最平凡的生活里找到快樂,不論佛學修行還是消除煩惱、找到幸福,最先做的都不應是念“阿彌陀佛”或是空想,而應是完成一個人在世上應該做好的事。只有把該做的事情做圓滿了,才能體悟尋常生活的真諦,才能以一顆平常心安住于世間,尋獲快樂。
【第18句】:【真理無私】真正的美是屬于所有人的,任何人都沒有強據為已有的權利。太陽是照所有人的,空氣是讓所有人呼吸的,大路是給所有人走的。假如因為自己起來得早,第一個看見太陽升起,喊了一嗓子“太陽升起來了”,便認為自己擁有專利,硬要向人收“日照費”,是不是太霸道了呢?
【第19句】:在一段婚姻的磨合中,除了懂得妥協,除了懂得美麗的謊言,除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要懂得分辨什么是真正的關心,應該以何種方式愛對方。
【第20句】:一個人的習氣很難轉變,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也只是難移而不是不能移,只要我們的正念強大,我們就可以更正已經持續了多生多劫的痛苦和混亂的惡性循環。
【第21句】:愛一個人能和他一輩子在一起固然好;如果不能在一起,就心甘情愿地放手,遠遠地看著他幸福也是一種幸福。而婚姻是現實里將兩個相愛的人合法維系在一起的手段。這種關系需靠兩個相愛的人共同維系,一旦兩個人選擇了這種相守的方式,那就得一輩子為對方負責。
【第22句】:佛說:眾生為了不斷地滿足自己的欲望,已經迷失了本性,母親與兒子相爭,兒子與母親相爭,父子、兄弟、姊妹、親族彼此相爭,國王與國王、梵志與梵志、居士與居士、百姓與百姓、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如此,這都是現世的苦難。
【第23句】:一堵墻,就是時空無法跨越的現實。歲月的痕跡蒙住了我們的雙眼,塵緣舊夢、超脫新生,只在一念之間,面對世界縱橫交錯的路,我們又該如何行走呢?
【第24句】:別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學會自己欣賞自己,等于擁有了獲取快樂的金鑰匙。欣賞自己不是孤芳自賞,欣賞自己不是唯我獨尊,欣賞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賞自己更不是故步白封……經常要自己給自己過節,學會尋找愉悅的心情。
【第25句】:人生的苦必須通過自己覺悟才能解決。主體覺醒了、覺悟了,不但能夠解決自身的痛苦,還能幫助他人解除痛苦。那就是發菩薩心,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度度他。
【第26句】: 能力有限不要緊,努力將有限的能力全部發揮出來,利益他 人、利益社會,生命便有意義,人生也不失精彩。
【第27句】:不要害怕去愛:斬斷你的猶豫與怯懦不要讓羞怯或自尊阻止愛的表達,愛不能將就,更經不起蹉跎和等待。
【第28句】: 道德示范缺失,就難免出現極個別的無道之人,或許這個人 的本質極差,魔鬼一牽就走;或許這個人的本質還有藥可治,但看不 見天使,最終還要惡化。多數人或受教于家庭,或自律于自我,再頹 廢,道德的底線也不會破,但是,若社會風氣過于浮躁,你便不能期 望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樣有底線。
【第29句】:佛言,人生有二十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不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瞋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景不動難,善解方便難。《四十二章經》
【第30句】:人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他人提出不切實際的預期,終歸會失望。你可以選擇上乘根器的人并提出較高的要求,可以選擇下乘根器的人并提出適中的要求,但不能為了讓下乘根器的人變成上乘根器的人而提出過分的要求,否則,對方達不到要求,不能怪對方,只能怪自己。
【第31句】: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跟好人交朋友,除非自己是一個好人;假設自己沒那么好,交往范圍就窄了,想跟好人相交,又怎么能夠?所以,從小就要學好,在自己變壞之前便遠離壞人,跟著好人學好樣。
【第32句】:說話帶口頭禪,會擾亂節奏,顯得雜亂無章。平時說話聲音不能太響,在公共場合特別要注意文明,大聲喧嘩,只能使別人捂住耳朵。
【第33句】:愛情最初產生時,也許是出自相互的吸引,然而最終總會回歸到日常生活中。佛祖教導世人:“愛由心生。”真正的愛必須是由人的內心產生的。由心而生的愛才能對抗歲月的波折,才能讓彼此在平淡的流年里相知相守,不離不棄。
【第34句】:要打開心門!如果心門大開,任何人出出入入,都能暢行無礙;反之,心門若窄,任何人出入都會彼此碰撞。
【第35句】:如果一個人鼠目寸光,其成就將是有限的。只有高瞻遠矚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千秋的事業。
【第36句】:任何人念佛,阿彌陀佛都在他的心中蓋上“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印章,以示“驗收合格,準予往生”,永不褪色,永遠有效。
【第37句】: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要么從此遠離河邊,要么等鞋干 了再去。為了河邊的風景濕鞋,寧可濕鞋也要河邊的風景,哪個劃 算?全憑自己掂量。
【第38句】:佛家禪語:生活在山坡上的石頭,羨慕山下繁華大道,便自己滾下去,結果受盡蹂躪與玷污。禪師:知足常樂,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第39句】:牛與僧在禪者的眼中是一樣的,沒有什么不同。禪師是在告誠學僧,參禪學道不要受外物世相的牽絆,更不要執著于是非觀念,這就是禪者所應達到的境界。
【第40句】:有時,生活就是一種妥協,一種忍讓,一種遷就。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適宜針鋒相對,鏗鏘有力,多彩的生活,既有陽光明媚,也有傾盆大雨。
【第41句】:【最有禪意的文案】要看清人生的道理——以布施心轉慳貪,以慈悲心轉嗔恚,以智慧心轉愚癡。
【第42句】:如有大經卷,量等三千界,在于一塵內,一切塵亦然。有一聰慧人,凈眼悉明見,破塵出經卷,普饒益眾生。佛智亦如是,遍在眾生心,妄想之所纏,不覺亦不知。《華嚴經》卷五十一,如來出現品
【第43句】:學佛,不一定要住寺廟、做和尚、敲木魚,果能在社會中時時以佛法為軌范,日進于道德化的生活,便是學佛。(民國)太虛《人生佛教之目的》
【第44句】: 每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 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想 方設法地延長生命,但卻沒有意識到要好好地利用已有的生命,就像一個 饑餓的人一直在憧憬明年的豐收,卻不管理好倉庫里已有的糧食,任由它 們發霉腐爛。
【第45句】: 一位女作家,失戀后的怨恨和報復心使她的面孔變得僵硬而多皺。她 去找一位著名的化妝師為她美容,這位化妝師深知她的心理狀態,中肯地 告訴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說全世界任何美容師也無法 美化你的容貌。”這句話值得我們沉思。滿腹的仇恨對自己又何嘗不是大 大的傷害和折磨呢?
【第46句】:寧以熱鐵挑其兩目,不以染心視他好色。寧以利斧斬斫其身,不以染心貪著諸觸。《大般涅槃經》卷十一,圣行品
【第47句】: 總低著頭,你就看不見山的高聳;總昂著頭,你就看不見水 的深邃。人生要豐富,思想不偏頗,你就要學會平視。
【第48句】:我們是需要彌陀救度的人。一個需要彌陀救度的人,不能反過來教彌陀如何來救自己。
【第49句】:【多情總被無情惱,不如憐惜眼前人】1.緣分可遇不可求。2.惜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3.天長地久的愛情需要彼此的包容,世界沒有天生完美的愛情。
【第50句】:佛在心中,而不在臉上。佛是有生命有人性的,既然連鳥兒部有佛性,那人與人之間為什么不可以多一些寬容和博愛呢?
【第51句】:年輕時有的是力氣,拿得起,就是舍不得放下。年紀大了,什么東西都能放下了,又有好多東西拿不起來。能拿得起來又能放得下去的東西也就只有筷子了。如果等到有一天,我們連筷子都拿不起來時,我們的生命也就差不多到了盡頭,筷子諧音就是快了,到了。飯吃到數了,圓滿了,人就該回家了。
【第52句】: 不要高估自己的力量,和世界的強大相比,單個的力量再大 也微不足道;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假如匯人群體的力量之中,單個 的力量再小都足以改變整個世界。要讓自己的力量成為真正有用的正 能量,就必須讓它加入正義的群體力量之中,成為滾滾洪流中的涓涓 水滴,再小的水滴也能反射太陽的光輝。
【第53句】:【不可執迷】 佛法說萬法皆空,萬事萬物本無永恒,一切終將消散,教人們不要執 迷于萬事萬物之中,使身心不得自在。
【第54句】:真正的禪,是純陽性的,絕不透過想陰的意識思維,比如敲鐘,敲了就響,并非是敲后,想一想才響。——耕云先生
【第55句】: 自信但不可自以為是。有些人看起來很自信,實際上很自 卑,因此常常會做一些自以為是的事情。他們熱衷享受事情成功的炫 耀,卻沒有勇氣承擔事情失敗的后果。
【第56句】:成就菩薩道,必須經得起磨練。做慈濟、學習做人間菩薩,必須認真做本分事,遭遇困難時,必須再接再厲去克服。
【第57句】: 在人生的長河中,有時會突然遭遇不幸,諸如親人死亡、家庭破裂、 傷病纏身、事業受挫等,命運之神在賜予你掌聲和鮮花的同時,也會夾雜 些凄風和苦雨,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生活原本就是這樣!
【第58句】:謙遜:水雖然是生命之根,諸寶之源,但經常往低處流,在最低處匯集。同樣的道理,具有修證道德的人也常常會低調和謙遜。越有修養之人,越會低調;越有內涵之人,越會謙虛。因謙虛好學而成為有內涵的人,就像成熟的麥穗低著頭,而空麥穗卻昂著首。
【第59句】: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佛遺教經》
【第60句】:所有的夢想都不是在床上完成的,并且沒有一個成功者是習慣晚起的。比如李嘉誠,無論他頭天忙到幾點睡覺,次日總是清晨5:59起床;還有無數的禪修大師,一生都堅持凌晨四點前起床誦經;就連一只小小的生物體鳥兒,也知道早起才有蟲子吃。
【第61句】:【消費與創造】 每天無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費者,積極精進才是人生的創造者。
【第62句】: 上帝將編好的劇本交給欲望這個全能的導演,然后舞臺的大 幕緩緩拉開,一場注定沒有觀眾的大戲開始在人類上演。
【第63句】:【天天禪語】勇氣:無論前方是懸崖還是坎坷,水都毫無猶疑地勇往向前,形成瀑布、江河與大海。人也應該具備勇氣,在人生的路途上無論遇到挫折還是逆緣,都應該毅然決然地面對、挑戰、接受以及轉化,最終就像流水融人大海一般,一切的逆緣與障礙轉化為順緣,并戰勝一切。
【第64句】:人活著,不應活得那么苦悶,人死了,不應死得那么傷感,哪怕生命只一朵花開的時間,也要像花一樣燦爛地綻放。
【第65句】: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66句】: 根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文化的瓊漿 玉液,仿佛一壺陳年的老酒,歷久彌香。
【第67句】:菩薩利智慧故,一心中一時能具足六波羅蜜。(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八十一
【第68句】:【禪悟人生】【第1句】:贊嘆別人,要在大庭廣眾;【第2句】:責備人,必須在私下。【第3句】: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第4句】:作事不怕不成,只怕無恒。【第5句】:再大的功德,抵不過一念驕心;再大的罪過,抵不過一個悔字。【第6句】:山不轉路轉,境不轉心轉。【第7句】:世間一切,為我所用,非我所有。
【第69句】:一者蘊善巧,二者界善巧,三者處善巧,四者緣起善巧.五者諦善巧,六者三世善巧,七者一切乘善巧,八者一切佛法善巧。是名八法入于智慧。《大寶積經》卷-。-,善德天子會
【第70句】:識見本性絕不是靠人的肉眼,而是悟者的法眼,即內在智慧之眼。人如果能用智慧之眼看世間,即使身處不平之時也能心平氣和處之;即使身處困境,也不會惶恐不安,而能泰然處之。相反,如果肉眼雖好,智慧之眼不明,那么即使在平地上,也可能自己被自己絆倒。
【第71句】:雖然沒有人知道遠方究竟有多遠,但是打開心靈之窗,讓快樂的陽光和月光涌進來,寧靜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滅的快樂之歌。
【第72句】:【好種子與好收成】 人的心地是一畦田,沒有播種下好種子,就沒有好的收成。
【第73句】:若有智慧人,一念發道心,必成無上尊,慎莫生疑惑。《華嚴經》卷二十三,兜率宮中偈贊品
【第74句】:人一旦失去了安詳,同時便會褪失了生命的華彩。是女孩子,不會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曾。用通俗的話說:這個人就現出衰相,就顯得倒霉。一一耕云先生
【第75句】: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四緣生諸法,更無第五緣。(古印度)龍樹《中論·破因緣品》
【第76句】:中國佛學能在新世界中成為世界性的佛學,非但要主持教理的人能夠闡明佛教發達人生之真理,依之以趣大乘行果;并須在人間實行六度四攝菩薩道,以盡力推行佛教利益人生的事業。如果不能這樣,世人必仍目為空談而不能見之于事實者,便足為佛教衰落之因素。(民國)太虛《中國佛學的重建》
【第77句】:男人喜歡扮演保護人的角色,這是他的陽性屬性決定的;女人喜歡扮演被保護者的角色,這也是她的陰性屬性決定的。一個聰明到無須男人照顧,有時還要處處照顧男人的女人,注定無法得到真正圓滿的幸福。
【第78句】: 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情緒,就像變幻的天氣。當你覺得悲觀失望的 時候,你所看到的事物都是處在一片陰霾之中;但如果你選擇一種樂觀的 生活態度,你的生命中就會一直充滿陽光。
【第79句】:云何菩薩不戀財利?菩薩摩訶薩若得財物,不作我所,不謂是財,不作積聚,于時節中回施之者,供養父母及諸識親、諸眷屬等,于時節中復須自用。得此財時不生染著,不得財時亦不周悼,亦不渴仰。于施主邊不起惡心,不取過失。于如法財,與眾共得。《大乘寶云經》卷六
【第80句】:生活就是如此,有的時候,痛苦和煩惱不是由于得到的太少,而是因為擁有的太多。擁有太多,就會感到沉重、擁擠、膨脹,就會患得患失。
【第81句】:如芽,非是種子中有,非地非水非火非風非虛空等因緣中有,非是一一因緣中有,非諸因緣和合中有,非離因緣和合余處別有。若此等中一切皆無,如是得言芽無自體;若如是無一切自體,彼得言空。(古印度)龍樹《回諍論》
【第82句】: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和用心去敲鐘,盡管都是在敲鐘,但敲出的 效果卻截然不同。既然都要做,為什么不做好呢?凡事怕用心,只要全身 心地投入其中,那么所做的事就會烙下生命的印跡,即使是毫無生氣的事 情做起來也會很精彩。
【第83句】:人篤信并依行算命之言,惟恐犯忌。師言:“佛教談精神超然,心正則氣盛。在佛門中,日日月月都是吉祥時。”
【第84句】:鳥必學飛也,而后毛羽成;舟必學操也,而后江河濟;松柏必歷歲寒也,而后貞干堅。行人必以佛祖自期也,而后成佛祖。(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一
【第85句】: 常有人這樣問自己愛的人:我死了你會不會哭?實際上這個 問題讓你愛的人很難回答。如果你愛的人同樣愛你,這個問題就問得 多余;如果你是一相情愿,這個問題也不必問。之所以問,是出于自 己的猶疑,是一種對等的索取。
【第86句】:佛教為什么既是宗教、哲學與科學?為什么又是超越宗教、哲學與科學?佛教的真理分為兩種,相對真理與絕對真理。宗教、哲學與科學是屬于相對真理。絕對真理是超越宗教、哲學與科學。諸法分為二諦,世俗諦與勝義諦。宗教、哲學與科學是屬于世俗諦。勝義諦是超越宗教、哲學與科學。
【第87句】:如果一個人能夠放棄“我執”,那么他的心境就會柔和清凈,萬事萬物在他的眼里也會是美好的、令人愉悅的,這樣的人才能懷抱幸福,笑對人生。
【第88句】:【天天禪語】很多人都想成就,卻往往不能如愿以償。至今仍然沒有獲得成就,并不是意味著我們缺乏成就的能力,而是自大與私心阻礙了內在潛能的展現。自大會阻礙獲得解脫,私心會阻礙證得佛果.。
【第89句】:諸佛如來大悲常轉。何以故?諸佛如來不舍一切眾生故,于一切時,為成熟一切眾生故,當知大悲常起不息。《大寶積經》卷三十九,菩薩藏會
【第90句】:【幸福小語】煩惱,注定是幸福生活的攔路虎。只是,倘若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那些已經流逝的日子,你就會發現,很多時候煩惱都是自找的。只要放下一切,欣賞四季獨具的情趣與韻味,用敏銳的心去感悟體會,不讓煩惱與成見梗住心頭,便隨時隨地可以體悟到“人間好時節”的佳境禪趣。
【第91句】: 閃電、雷鳴、暴雨,這個早晨騷動、喧囂、熱烈,仿佛好戲 開場前黑壓壓的觀眾席。盡管如此,你依舊會開心出發,因為你知 道,穿過雷電風雨,就是朗朗晴空。你不會抱怨鳥鳴在這個早晨缺 席,你知道鳥兒與朝陽同在。朋友,這是另一種生命際遇,這樣的早 晨同樣全新而生動,并值得你去擁抱。
【第92句】:以即無我名為有我。即無我者,無彼外道虛妄神我;名有我者,如來有彼得自在我。《究竟一乘寶性論》卷三
【第93句】:禪就存在于紅塵中,所謂最深的紅塵,不過是提供了一個清靜的修禪道場。紅塵中,懂得放下,懂得慈悲,覺悟。做到明心見性,不貪念,不執拗,是為參禪。
【第94句】: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心存善良,就會以他人之樂為樂,扶貧幫困;心存善良,就會與人為善,樂于友好相處,心中就常有愉悅之感;心存善良,就會光明磊落,樂于對人敞開心扉,心中輕松。心存善良的人,就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狀態。
【第95句】: 戀愛時沒話找話,一句分成三句講,結婚后懶得說話,三句 并作一句講。戀愛時話再多都嫌少,結婚后話再少也嫌多。戀愛培養 散文家,婚姻造就詩人,詩歌比散文精練,散文比詩歌輕松。時下, 喜歡散文的人比喜歡詩歌的人多,喜歡輕松,懶得精練,或正是私奔 大行其道,婚姻出現危機的關鍵因素所在。
【第96句】:【什么是智慧九】 “心中裝滿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心總是滿著,這不是宇宙之道。宇宙是空,有空才有包容,所以空是非空,無中生有的道理就在這里。
【第97句】:過度的欲望會導向貪婪——一種極度擴張的欲望,根植于不切實際的期盼。想要矯正貪婪,只能從內在的滿足開始。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沒有痛苦、無有疲勞,還會獲得身心自在。056
【第98句】:在生活中保持一分警醒,隨時觀察,隨時覺知,看見好的事物好的現象,學會隨喜,給他人一分鼓勵,給自己一分認定;看見不好的場景和人事,馬上要覺知那是自我內心的投射,要生慚愧心,福人眼里看不到不好的東西,一旦看見就要懺悔反省,為明天后天要看到好的東西做準備。
【第99句】: 持之以恒,登峰造極 不放棄,就會有希望;不放棄,就能面對追求過程中更多的磨難;不 放棄,就能看見在風中游舞的春光;不放棄,人生就能知足常樂;不放 棄,就能更好地把握住每一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