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無心人說話,只怕有心人來聽】(諺)說話人是無心說的,聽話人卻是有心聽的。指無意中說的話,到有心人的耳里,卻當作了真實。
【第2句】:【貓哭老鼠假慈悲】 降義:偽裝好人,假裝慈悲。 例句:他聲嘶力竭地狂叫一通,稍停,又貓哭老鼠假慈悲地說:“我知道大家日子不好過。親幫親,鄰幫鄰嘛!今天我做件積德事,每人發糧五斤。……”
【第3句】:【慷慨捐生易,從容就死難】(諺)捐生:獻出生命。一時毫不猶豫地選擇為正義獻出生命容易,在長時間考驗下仍從容自若地面對死亡而不改節就比較難。指“從容就死”比“慷慨捐生”需要更大的決心和更堅定的信念。 也作慷慨殺身易,從容就死難。 慷慨成仁易,從容就義難。
【第4句】:【肥豬拱廟門——自來】(歇)指自己送上門來。
【第5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慣)比喻不管環境或處境多么惡劣、危險,都處之泰然。 也作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任他風波險,穩坐釣魚臺。
【第6句】:【滅門刺史,破家縣令】見“破家縣令,滅門刺史”。
【第7句】:【八戒】提到豬八戒,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么,他為什么叫“八戒”?因為豬八戒也是文學作品中描寫的佛教人物,他是唐僧的徒弟,取名自然和佛教有關。其實“八戒”是佛教名詞,全稱“八關齋戒”、“八齋戒”,指佛教為在家的男女信徒制定的八條戒條: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眠坐高廣華麗之床;七不裝扮、打扮及觀聽歌舞;八不食非時食(正午過后不吃飯)。
【第8句】:【從來好事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諺)指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好事不會長久,就像彩云一閃就過,也像琉璃容易破碎一樣。
【第9句】:【耗子倒管起山貓來啦】 釋義:比喻事理顛倒。 例句:他忽然把胳膊一甩:“反正沒有死罪,耗子倒管起山貓來啦。走!”
【第10句】:【酒逢知己干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釋義:跟知心好友一起喝酒。喝一干杯也嫌少;跟見解不同的人說話,半句也嫌多。 例句:想起剛才進門時他們對飲歡杯的景象,看看現在這種令人難堪的冷場,正應上了“酒逢知己干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句老話。
【第11句】:【砍了頭也只有碗口大的疤】(諺)指世上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即使被砍頭,也只不過在頭頸上留塊大傷疤而已。 也作砍了腦袋去,不過碗大個疤。 腦袋砍了碗大個疤。 割頭不過碗大個疤。
【第12句】:【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 釋義:比喻各處的壞人本性都一樣。 例句:爹仰天嘆息道:“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哪!”這辛酸憤懣的聲音至今還留在長嶺的耳邊!
【第13句】:【挖好肉,補爛瘡】(慣)比喻用有害的辦法臨時解救危急。
【第14句】:【在云端里過日子】(慣)形容提心吊膽。
【第15句】:【針無兩頭利】(諺)針不能兩頭都是有鋒芒的。比喻同時把兩件事都做好,是不可能的。 也作“針沒兩頭快”。
【第16句】:【只有包做媒人,沒有包養兒子】(諺)指媒人只管婚前介紹,不管結婚后的事。
【第17句】:【人上有人,天上有天】(諺)強人之上還有更強者,藍天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告誡人不可自滿自足,須知高手之上還有高手。 也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第18句】:【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兒】(歇)影戲人子:皮影戲中用皮或紙剪成的人物,也叫影戲人兒。指明擺著的這么回事兒,就是不去說破它罷了。
【第19句】:【馬不知臉長,牛不知角彎】(諺)比喻人總是缺乏自知之明,或總是為自己護短。 也作馬不嫌臉長,羊不嫌角彎。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
【第20句】:【路是人走的,錢是人掙的】 釋義:只要努力干,就可以辦到。 例句:“路是人走的,錢是人掙的;我不信我小子就沒有能耐蓋上三間房,買上二畝地。”
【第21句】:【地靠糞養,人靠飯長】(諺)土地經常施肥,才能肥沃,長好莊稼;人每天吃飯食,才能維持生命,使身體健壯。指人要有健康的體魄,必須注意飲食。
【第22句】:【私憑文書官憑印】(諺)民間的房產地產發生糾紛,是以文契字據為根據的;官場中的公事交往,是以官印為根據的。指公事私事全靠實據,不憑口說。 也作“私憑文契官憑印”。
【第23句】:【太平不用舊將軍】(諺)舊指當天下安定的局面形成后,皇帝就會采取各種手段,疏遠、排斥以致迫害開創大業的武將。
【第24句】:【歪嘴和尚念不出正經】(諺)比喻人由于心術不正或水平太低,會把正確的原意宣講成歪劣的。 也作歪嘴和尚念不出好經。 歪嘴和尚念歪經。
【第25句】:【青眼】“青眼”是對人喜愛或重視的一種表情,跟“白眼”相對。此典源于《晉書·阮籍傳》。 阮籍是魏晉時期的大才子,他博覽群書,尤愛《老》、《莊》,是魏晉文人的典型代表。他放蕩不羈,不遵守禮法,與人相處,情投意合的,青眼相迎;對講究禮法的,就投以白眼(斜視以白眼珠相待)。他母親去世時,嵇喜按照虛偽的禮俗前來吊喪,阮籍討厭,于是白眼相視,弄得嵇喜悻悻而歸。 嵇喜的弟弟嵇康(與阮籍知名度同樣的大才子)聞聽此事后,便抱著琴去拜見阮籍,阮籍非常高興,以青眼正視。一來文人喜歡琴棋書畫,二來阮籍不拘禮法,白事喜辦,悲中找樂,嵇康投其所好,阮籍自然高興。自此,人們用“青眼”(也有用青睞、垂青)表示對人的喜愛或器重。
【第26句】:【鐵杓子碰鍋沿】見“馬勺碰鍋沿”。
【第27句】:【豬朝前用嘴拱食,雞往后用腳扒食——各有各的路】(歇)本指豬和雞覓食的方法不同,轉指人各有各的主意、方法或門路。 也作豬往前拱,雞往后扒——各有各的路。 豬往前拱,雞往后刨——各有各的高招。
【第28句】:【綠帽子】稱人妻子有外遇,人們給他一個不雅的稱號,叫做“戴綠帽子”。“綠帽子”一詞源自古代服飾制度。 漢武帝之后,隨著儒家禮樂制度的健全,服飾的尚色制度也逐漸建立起來。服飾的顏色成為區別貴賤、尊卑的一種標識。漢代就以綠色巾為賤服。 后漢李封為延陵令時,對犯法的下屬官吏不加體罰,而罰戴綠頭巾。元明兩代,樂人、妓女必須著綠服、青服、綠頭巾以標志所從事的賤業。《元典章》規定:娼家男子戴綠頭巾,以表示他們低下的社會地位。后因稱妻有外遇為戴綠頭巾。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八載:“吳人稱妻有淫行者為綠頭巾。”“綠頭巾”為什么又演變成“綠帽子”,原來,“綠帽子”就是“綠頭巾”(見現代漢語詞典)。
【第29句】:【糖塊掉到蜜罐里——甜上加甜】(歇)形容生活非常幸福、美滿。
【第30句】:【拿豆包不當干糧】(慣)豆包:包有豆餡兒的包子。比喻小看了有本事的人。
【第31句】:【喝西北風】(慣)指沒有飯吃,餓肚子。也指受冷風侵襲。 也作“吸西北風”。
【第32句】:【飽病難醫】(諺)指飽食積成的病最難治療。也指人在富貴中養成的嬌惰習性最難改變。
【第33句】:【士為知己者死】 釋義:愿為知心的人做任何事情。 例句:去年我們給他辦好了去港的手續。這次是他不愿去了。他說:“士為知己者死,生為藥廠人,死為藥廠鬼!
【第34句】:【蜻蜓撼石柱——越撼越堅牢】(歇)形容對方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根本無法動搖。 也作蜻蜒撼石柱——動也不動。 蜻蜒搖石柱——休想動得分毫。 蜻蜒撼石柱——不動分毫。
【第35句】:【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諺)富貴之后如果不回家鄉顯示一番,就像穿著錦繡衣裳在黑夜里行走,誰也看不見的。舊指發達之后理應回故鄉顯耀榮華。 也作富貴若不歸田畝,如著錦衣黑夜游。 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
【第36句】:看病方知健康是仙。
【第37句】:【見人下菜碟兒】見“看人下萊碟兒”。
【第38句】:【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慣)比喻含糊了事。
【第39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諺)履:鞋。冠:帽。到瓜田里,不要彎下腰去提鞋,免得人說你偷瓜;到李樹下,不要伸手去整帽,免得人說你摘李。指處在容易引起懷疑的環境,要盡可能避開嫌疑。
【第40句】:【泥鰍掀不起大浪,跳蚤頂不起被窩】 釋義:力量弱小,成不了大事。 例句:“現在谷存夫還剩了二三十個人,泥鰍掀不起大浪,跳蚤頂不起被窩,我們可以高枕而睡了。”
【第41句】:【爬高梯摘月亮——空想】(歇)空:本指在空中,轉指不切實際、沒有結果。指脫離實際的想象。
【第42句】:【到老方知妒婦賢】(諺)妒婦:嫉妒丈夫有外遇的婦女。指男子到年老時,沒有因貪色而傷身,這才體會到有個妒忌心強的妻子是有益的。
【第43句】:【郵票齒】孔現在寄信時,將買來的連在一起的幾張郵票用手一撕,所需的郵票就會順著齒孔掉下來,且郵票不僅不受影響,反而因齒孔部位的半邊齒印排列整齊而更加美觀,使用起來很方便。那么,它是誰發明的呢? 1848年,倫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來了一個記者,他一面飲酒,一邊撰寫當天的通訊稿件。當他把寫好的稿件塞人信封,準備貼上郵票時,卻找不到裁郵票的剪刀。迫于無奈,他從衣襟里取下一枚小別針,在兩枚郵票的空隙處用別針尖刺了一連串均勻的小孔,然后輕輕撕開,竟然十分整齊美觀。做者無意,觀者有心。坐在記者對面的亞瑟·亨利,心中暗想,假如能發明一種打孔機,在每枚郵票的四邊都打上小孔,那么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結果他真的發明了打孔機,自此,齒孔郵票問世。
【第44句】:【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婚】 釋義:沒有媒人說合成不了婚事。 例句:“小姐,俗話說,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婚嘛”
【第45句】:【有大量者,必有大福】見“量大福大”。
【第46句】:【藥不投方,哪怕用船裝;藥投了方,只要一碗湯】(諺)方:藥方。 下藥要是不對癥,服上一船藥也沒用;下藥要是能對癥,只一碗湯藥就可把病治好。指藥貴對癥,不在量多。
【第47句】:【只愁不養,不愁不長】(諺)只怕生不下孩子,不怕孩子長不大。指孩子生下后,自然會長大。
【第48句】:【無功不受祿】(諺)祿:俸祿。指沒有建立功勞,就不可無故接受俸祿。也泛指對人家沒有好處,就不可接受人家的饋贈或優待。 也作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無功受祿,反受其殃。
【第49句】:【打著燈籠也難找】 釋義:形容極好或少有,難找到。“難找”又作“難尋”、“碰不著”、“尋不到”、“沒地方找”、“沒處找去”、“找不著”等。 例句:我就會對她說:“丫頭!這樣好心腸的小伙子,打著燈籠也難找,他越是冷淡你,你越該熱他。丫頭!你就跟定了這個小伙子吧!沒錯!”
【第50句】:【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慣)著:挨上,接觸。前面不挨著村莊,后面不靠著客店。指走到了荒無人煙的野外,無處投宿。也比喻無依無靠。 也作前不巴村,后不著店。巴:挨著。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前不著村,后不挨店。
【第51句】:【人不識禮,多走百里】(諺)指人出門上路,不懂得禮貌地向人問路,就得多走許多冤枉路。也泛指待人粗野沒禮貌,必定自己吃虧。
【第52句】: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
【第53句】:【背了石臼做戲——吃力不討好】(歇)指花了很大力氣,卻沒有得到好的回報。 也作“頂著石臼做戲——費力沒討好”。
【第54句】:【上山八條路,下山路八條】(諺)指有多少去的路,也就有多少回來的路。常比喻有多少問題,就會有多少解決問題的辦法,用不著發愁。
【第55句】:【牙疼不是病,疼殺無人問】(諺)指牙痛不算什么大病,犯上了卻揪心般疼痛,別人無法體會。 也作牙痛不是病,疼開真要命。 牙痛不算病,痛起來真要命。
【第56句】:【人要金試,金要火試】(諺)金子是真是假,放在烈火中一試便知。 人是貪是廉,在金錢面前也一試便知。指認清一個人的品格,最有效的辦法是用金錢去檢驗。
【第57句】:【燈草拐杖——扶不起人】(歇)指自身力量有限,扶助不了別人。
【第58句】:【小大姐兒裁稿子——閑時置下忙時用】(歇)小大姐兒:舊時稱大姑娘。褯(jie)子:方言,尿布。指事先做好準備,以應以后急需。
【第59句】:【撒野火兒】(慣)指故意鬧事。
【第60句】:【水火無情】(諺)水火是不講情面的。指水災、火災的破壞力極大,災禍一旦發生,很難抵御控制。 也作“水火不留情”。
【第61句】:【各師傅各傳授,各把戲各變手】(諺)把戲:雜技。一個師傅自有一套傳授技能的方式,一種把戲自有一套表演變幻的手法。指在技藝的傳授與表演上,各有各的路數。
【第62句】:【小時偷針,大時偷金】(諺)小時敢偷人家一根針,長大就敢偷黃金。指對孩子要從小抓緊管教,小時沾染上小毛病,長大就會發展成觸犯刑律的罪犯。
【第63句】:【林沖打洪教頭——后發制人】(歇)林沖:《水滸傳》中人物,綽號豹子頭,武藝高強,他在柴進莊上作客時,因洪教頭再三挑戰,被迫與之比武,他讓洪教頭先動手,然后利用對方破綻將其打倒在地。 指讓對方先動手,然后加以反擊,制服對方。
【第64句】:【定乾坤】(慣)乾坤:乾,八卦之一,代表天;坤,八卦之一,代表地。 比喻決定大局。
【第65句】:【風后暖,雪后寒】(諺)指大風過后,氣溫回升,人會有暖和的感覺;雪融化時,需吸收熱量,因此天氣會更加寒冷。
【第66句】:【先喝為敬】“先喝為敬”是中國人請人吃酒的禮儀和規矩。它源于古人喝酒時的“應酬”。 古人喝酒時,主人必須先于客人飲酒,是為“獻”。主人先飲,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無毒”,可以放心飲用之意。主人飲過之后,客人亦須飲酒以回敬主人,是為“酢”,亦稱“報”。之后,主人為勸客人多飲,自己必先飲以倡之,是為“酬”。客人在主人飲過之后也舉杯暢飲,是為“應酬”,以此回應主人的厚意。這樣的禮俗慢慢延伸下來,就是今天的“先喝為敬”。
【第67句】:【_一家人說兩家話】(慣)指對自家人太客氣,說見外的話。
【第68句】:【發面饅頭——擱不住一咬】(歇)本指發面饅頭松軟,經不住咬,轉喻人或某種勢力軟弱,經受不住一次打擊。
【第69句】:【一家不知一家事】(諺)各人家里的事,別家不知道。指各家、各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別人往往不理解。
【第70句】:【自屋里做大】(慣)比喻在家里稱王稱霸。
【第71句】:【錐子剃頭——一個師傅一個做法】(歇)剃頭不能用錐子。指各人有各人的不同做法。
【第72句】:【菩薩心腸豪豬嘴——心軟嘴巴硬】(歇)豪豬:哺乳動物,全身黑色或褐色,肩部至尾密布長刺,也叫箭豬、刺豬。嘴巴:本指嘴,轉指說話。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 指人心地慈善,說話卻強硬、嚴厲。
【第73句】:【陰曹地府】“陰曹地府”是古代封建社會里講迷信的人認為是死人的去處,鬼魂的世界。它源自道教。 按照道教的說法,陰曹地府共有兩處:一處叫“酆都城”,亦叫“平都山”。晉葛洪《神仙傳》載:東漢時代的陰長生,三國時代的王方平先后在平都山修煉成仙,后人把陰、王讀為陰王,以訛傳訛變成了“陰間之王”或“幽冥之王”。后來逐漸演變,遂以酆都為“陰曹地府”。 另一處叫“羅酆山”,據說在北方癸地,山高2600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宮室。 道教稱“酆都大帝”是主宰幽冥地府之神。陶弘景《真靈位業圖》稱“酆都北陰大帝”居神次之第七位,并說其為炎帝大庭氏,諱慶申,為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
【第74句】:【牽瘸驢上窟窿橋】(慣)驢本來就瘸,走上有許多窟窿的橋,越發害怕不敢走。形容做事戰戰就就。
【第75句】:【房檐上的冰凌柱——根子在上邊】(歇)冰凌柱:雪化后房檐滴水遇冷凝成的柱形的冰。比喻事情的根源在上層領導。 也作“房檐上的冰槌——根子在上面”。
【第76句】:【狼吃幞頭——心兒里自忍】(歇)幞頭:古代男子戴的旁有兩翅的一種巾冠。狼吃了幞頭,咽不下吐不出,難受也只好在心里忍著。 指有苦說不出,只能暗忍。
【第77句】:【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見“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第78句】:【睜眼一抹黑】見“兩眼一抹黑”。 玩笑。
【第79句】:【螞蟻戴籠頭】(慣)籠頭:套在騾馬等大牲畜頭上系韁繩的用具。 比喻擔不起來,頂不了事。
【第80句】:【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堅】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第81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釋義:至察:過于苛察瑣細。徒:同類,同伙。水過于清了,水中不會有魚;人太苛察了,就沒有人與他交往。 例句:我這個人就很嚴肅,毛主席批評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第82句】:【蘆席夾囤——隨方就圓】(歇)蘆席:用蘆篾編成的席子,一般為方形。囤:用席子等圍成的盛糧用具,圓形。本指用方形的東西去遷就圓的,轉喻順應當時的情勢或按照別人的意志說話、做事。
【第83句】:【買關節】見“打關節”。
【第84句】:【勝者王侯敗者賊】見“成則為王,敗則為虜”。
【第85句】:【拿著皮肉往外人身上貼】(慣)比喻把好處白白送給外人。
【第86句】:【摔碟子摔碗】(慣)形容摔摔打打,亂發脾氣。 也作摔盆子砸碗。 摔桌子砸板凳。 摔盆子摜碗。
【第87句】:【一字入公門,千牛不能拔】(諺)公門:衙門。指訴訟狀一經遞入衙門,一字也不能更改。告誡人們寫訴訟狀應特別謹慎。
【第88句】: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第89句】:【貴易交,富易妻】(諺)易:更換。 舊指人有權有勢了,就會拋棄患難時的朋友,另交新貴;有錢有業了,就會拋棄窮困時的妻子,另娶新人。 也作“富易交,貴易妻”。
【第90句】:【一個蘿卜頂一個坑】 釋義:比喻一個人有一份工作,各有專職。也比喻錢物每人一份,不多不少。 還比喻工作踏實,一步一個腳窩。“坑”又作“窩”。 例句:留下的都一個蘿卜頂一個坑,兵是精的,將是強的。
【第91句】:【站在河邊上,要防水濕鞋】(諺)比喻經常和壞人打交道,要時時提防被腐蝕或被暗害。
【第92句】:【不愿金玉富,但愿子孫賢】(諺)不希望擁有金玉成堆的財富,只希望子孫后代有品德有才學。指子孫后代成材,比家產富裕重要得多。
【第93句】:【捧著金飯碗討飯吃】見“拿著銀碗討飯吃”。
【第94句】:【不打不相識】這個俗語的意思是雙方不打一場不會相識,轉而發展成不僅相識,而且相好,“打”倒成了相識的機遇,壞事變好事。 它源自明代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八回》。宋江因犯案發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結識他的戴宗。于是兩人一起進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又遇到李逵。吃喝間,宋江嫌魚湯不新鮮,叫酒保做幾碗新鮮的魚湯。正好酒館里沒有了新鮮魚,李逵便去江邊的漁船上討魚。打漁的伙計不想給,李逵大怒,與幾個漁人打了起來。 正在這時,綽號“浪里白條”的漁主人張順來了,張順水性極好,將李逵按在水里,嗆得他暈頭轉向,不是對手。這時戴宗跑來,對張順喊道:“足下先救了我這位兄弟,快上來見見宋江!”張順急忙將李逵托上水面,游到江邊,向宋江施禮。 戴宗向張順介紹}兌:“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張順道:“啊!原來是李大哥,只是小曾相識!”李逵生氣地說:“你嗆得我好苦呀!”張順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說完,兩人哈哈大笑。戴宗說:“你們兩個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說:不打不成相識。”
【第95句】:【怕狼怕虎別在山上住】 釋義:比喻既然怕這怕那就不要硬充好漢。 例句:怕狼怕虎別在山上住,怕死別活著。
【第96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歇)枷:舊時套在犯人脖子上的一種刑具,用木料制成。木匠做了枷,又戴在自己脖子上。指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受后果。 也作“木匠戴大枷——自作自受”。
【第97句】:【上什么山,打什么柴;進什么廟,念什么經】(諺)到了哪座山,就砍哪座山上的柴;進了哪座廟,就念哪座廟里的經。指人遇到什么情況就作什么打算,不可死守成規。
【第98句】:【占著茅坑不拉屎】(慣)指占著職位而不辦實事。
【第99句】:【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 釋義:說明要動腦筋,想辦法。“東西”也可以換成“事”或具體的物。 例句:“……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不能看著你急死!”
上一篇:網上最近最火的說到心坎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