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做派】某個領域的處世之道。如果對此覺得不適應或者有怨言的話,就說明你并不適合這個領域,還是離開比較好。
【第2句】:這樣一來,我們的人生之路,或許將會變得出奇地好。也許一點點快樂的感覺,就能帶我們走出憂傷,走出困惑。
【第3句】:宋國有個人販了帽子到越國做買賣,而越國人剪掉頭發身刺花紋,根本用不著帽子。
【第4句】:人無完人,正確對待別人的缺點,包容別人的缺點,才能做一個有雅量的人。盡量包容別人的缺點,才能發現別人身上熠熠發光的優點,不被狹隘擋住視線。
【第5句】:不要相信任何評論家:如果他是敵人,他會把你的成就說成失誤;如果他是朋友,他會把你的失誤說成成就;如果他既不是敵人又不是朋友,則會對你不予理睬。
【第6句】:修禪:教人做明白人,做覺悟人;教人做最尊貴,最有智慧的人;教人做最快樂的人,最幸福的人!一切隨緣心方安,處處是禪體安然;明心之時即順達,安心之時即幸福。
【第7句】:【喜愛眾生】愛不分民族,也不分國家,只要是生命,都應該尊重,應該關懷。
【第8句】:默默來又默默去,把一片真心理在心底,不為悲傷也不為名利,只想讓身后留下兩行堅實的足跡。
【第9句】:【消業與成佛】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方能消業除魔,方可獲得幸福,方可修身成佛。
【第10句】:因為慈悲,人生路更寬慈悲是學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為我們修福,對別人慈悲就是對自己慈悲。
【第11句】:很多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就沒有必要去糾結它為什么會發生,也沒有必要去抱怨為什么偏偏發生在我的身上,怎么樣去解決好這件事才是你最先要想的。
【第12句】:天生我才被人用,借人平臺,發揮才干,被人認可,被人用了是人才。需具有知識、技能。有技能能成事,能自主發揮也是順利人生。
【第13句】:人際溝通和為貴,千萬別陷入無聊的爭論中怎樣避免生活中的矛盾和爭吵?佛日:若以諍止諍,至竟不見止;唯忍能止諍,是法可尊貴。——《中阿含經》
【第14句】:問:“久久尋源,為什么不見?”師日:“為步數太多。”日:“恁么則不覓去也。”師日:“還同避溺而投火。”——《五燈會元》
【第15句】:縱使超佛越祖,猶落階梯;直饒說妙談玄,終掛唇齒。須是功勛不犯,影亦不留。枯木寒巖,更無津潤;幻人木馬,情識皆空,方能垂手入廛,轉身異類。——《光孝思徹禪師》
【第16句】:而這一切,經過歲月釀造的生活,任憑當初伴著的是什么滋味,而今也會變得綿長醇厚,呷一口便會沁透心脾。
【第17句】:女人欣賞男人的瀟灑,甚至狂野,所以奶油小生往往不吃香:男人欣賞女人的溫柔,甚至纖弱,所以假小子很少被青睞。
【第18句】:永不失望,更不絕望在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么真正的絕境。無論黑夜多么漫長,朝陽總會冉冉升起;無論風雪怎樣肆虐,春風終會緩緩吹拂。
【第19句】:回憶往事,融融母愛填滿我的胸壑:思念親人,絲絲清泉流進我的心田。我多么盼望現在就飛到你的胸懷。
【第20句】:【要遠離一切不良的欲望】人有欲望是正常的,沒有欲望是不正常的,但是不良的欲望卻是身亡的禍根。貪圖物質和金錢,就會讓自己失去人生的一切。
【第21句】:在夜深入靜的時候,那些噴涌而來的情緒是如此輕松地將我吞噬。我知道,我們之間沒有以后。可心里還是受著疼痛的唆使,生硬地造出了期待。
【第22句】:【佛心禪語】佛家勸誡世人要有一顆平常心,世人卻往往為虛榮心、自大心、卑賤心等諸多心魔所網。世人若能將一顆塵心從中解脫,可修圓滿之功德。
【第23句】:真誠是人內心所具有的一種特殊的品質,說話誠實、守信用.行為誠實、篤敬,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相反,不真誠的人,只能得到一時的利益,卻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第24句】:純真與虛偽盡管住在對門,并在一條路上并駕齊驅,但一旦抵達目的地便會顯露出真偽。
【第25句】: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不同的煩惱。不要企圖規避,裝嫩或者裝老,這些煩惱是人生給你的禮物,只有經歷過,面對過,才能留下回味,擁有積淀。
【第26句】:懂得了懷疑自己,便是走向成熟的開始;學會了否定自己,便是走向成功的開始。
【第27句】:【接受已經發生的現實】如果你失戀了,也要正確面對。不要自己折磨自己,善于從惡劣的心情中解脫出來。
【第28句】:透過每縷禪語都能見到太陽,通過每段祥事都能抵達心靈;禪是面鏡子可以照亮人的心境,禪是盞明燈可以指引人的心路。
【第29句】:人生應是一次與艱難困苦作斗爭的旅程,而知識則是你取得成功的捷徑和好友。
【第30句】:人生的無奈,一是皺紋越來越多的同時頭發越來越少,二是年齡越來越大的同時膽量越來越小。
【第31句】:春天來了,給我一樹碧綠的柳哨,歲月的協奏曲中,我吹著它,把一串古老的音符,送給遠方諦聽的你。
【第32句】:我曾經受過生活的創傷,但我還是不愿改變自己的追求。對美好事物的渴盼使我感到生活的可愛,即使我知道自己的單純與幼稚,我依然不會改變。我希望生活充滿愛。
【第33句】:我看到一個新的機會來開啟自己的未來。即使出現問題,明天又會帶來另一個新的機會。生活是美好的。
【第34句】:是先有了一個強烈的愿望,還是先有那些關于這個愿望的行動?因為心中多了一個秘密:世界,在那雙探尋的眼中,更多彩,更迷人!
【第35句】:【學會欣賞】欣賞是一種感應,欣賞讓生命有致遠的風景。欣賞是一種氣質,欣賞讓你的人生充滿美好和光明。
【第36句】:成績、榮譽應該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里程碑,而不能讓它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絆腳石。如果成績、榮譽不跟著謙虛一同走,那么它是走不遠的。
【第37句】:人往往有一種逆反心理,越是強硬的命令口氣,越是不愿意服從。所以說,口柔是旺家做事之寶。
【第38句】:許多世界億萬富豪認為:“人生最大的意義,一是能夠賺錢,二是能夠在賺錢中獲得快樂。”
【第39句】:一個總是同情自己的人,是一個沉溺于自傷自憐的悲觀情緒中的人,像一個主動放了氣的氣球,不可能有機會飛上天空。氣球要上天必須充足氣,我們要成功也需要付出足夠的努力。
【第40句】:該來的一定會來,該去的遲早要去,來來去去不是我的事。我能做而且該做的就是:來了珍惜,去了不追。
【第41句】:【要去適應而不是去排斥】夫妻雙方的脾氣、習慣都不一樣,既然結合在一起,就要努力去適應。習慣了對方的性格,雙方就“融化”在一起,最后是誰都離不開誰,都是依靠對象。
【第42句】:【孿生】人腹之內,一對晶瑩卵子等待成熟。混沌初開,人間赤子安靜地蜷藏子母親的宮殿,諦聽山巒之雄壯,川脈之活潑。嬰,是蒼天最厚重的一份饋贈。若不是因為愛,何以一胞雙胎?
【第43句】:戀愛是燈,友誼是影子。燈滅時,你會發現四周都是影子。冤家,是在最初可以給你力氣的人。
【第44句】:有真道德,必生真膽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愧,必是品行不端。
【第45句】:或許,境界不同各有各的自在,但我們的生活需由自己譜寫,他人不能替代,而我們也無法代替他人生活。
【第46句】:日:“如何是體明無盡句?”師日:“手指空時天地轉,回途石馬出紗籠。”——《大陽警玄禪師》
【第47句】:這世上并沒有一個人是屬于另一個人的,所以,并不存在失去。所以,不要難過,不要哭。
【第48句】:大海有博大的胸懷,故能積涓涓細流而形成浩瀚之勢。你虛懷若谷,又博采眾長,定能擁有無窮的智慧。
【第49句】:在我們的一生中,才智、財富、名利、地位等,這些窮其我們一生所追求的東西,當我們最終離開這個世界時,你會發現什么都帶不走,什么也留不下。
【第50句】:【福由心生,禍由己招】信佛應避貪、嗔、癡,目的就是不要被欲望和塵世中的事情迷失自己。心凈而目清,目清而事明。欲從心生,禍從欲起。
【第51句】:寬容是一種處世哲學,寬容也是人的一種較高的思想境界。學會寬容別人,也就懂得了寬容自己。
【第52句】:【學習】這既是一個人的職責,又是一個人進步的源泉。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不能因為各種借口而不去學習,否則就是人生的災難。
【第53句】:佳節氛圍里總蘊藉著繽紛的期許、祝愿與默禱。自心中響起一首悠遠的歌,祈愿你年年、月月、日日平安和快樂!
【第54句】: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讓自己的心先過去。畢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要讓你的心先過去。
【第55句】:牽掛是苦,思念是苦,失望和傷心是苦,得不到是苦,無法相守是苦,生離死別也是苦。
【第56句】:電視教學片中的女教員不宜長得太丑,以免影。向視覺效果;但也不宜長得太美,以免影響教學效果。
【第57句】:生命實實在在能夠把握和感受的只有當下這一念,錯過了這一瞬間,那就叫做“時不再來”。
【第58句】:年輕時,別因為失去而流淚,因為只有失去才意味著獲取:年輕時,別因為一無所有而傷悲,因為年輕,本就是一件無價之寶。
【第59句】:【智言慧語】真有治事之才的人,遇著難決的事,如同不名的數學家遇見難解的算題。非但不生畏縮之念,反要因而發生興趣。
【第60句】:悅納生命的不圓滿,對生活中的一切感恩知足,就是幸福。把生活中的每個消息都當成好消息,把每一次得到都當成財富,就能把每個日子當成好日子過。
【第61句】:一位會員,一坐定即說:“請師父看因果。”師言:“我不會看因果,但我們要注意因果。”
【第62句】:人生在世,首先應當追求的是優秀,而非成功。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在此前提下,不妨把成功當作副產品來爭取。
【第63句】:想要得到上等風水,就要家庭和睦。家庭和睦,即使遇到惡的風水格局也可以化解。所以說,家和萬事興。
【第64句】:“暫時擁有”的金錢觀,我們獲取財富首先須認清財富的本質,金錢只是我們獲得福報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65句】:老話講:“打死不離親兄弟。”兄弟骨肉之間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難免會產生嫌隙,然而真正有難時,兄弟情誼終歸還是能起到作用的。
【第66句】:【幸福在哪里】幸福是勝利的彼岸。當你繞過千山萬水,走過萬叢荊棘,到達岸邊,回頭一看,不免發出感慨:哦,幸福是心中的歡唱。
【第67句】:【佛心禪語】人人都會犯錯誤,“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寬恕別人的錯誤,給別人一次機會,有時能免得事態惡性發展,甚至可以挽救一個人的靈魂。
【第68句】:“南無阿彌陀佛”佛旗在我心中高高飄揚,阿彌陀佛以此宣示他的主權存在,閻羅、魔軍不敢進犯一步,何其安樂自在。
【第69句】:如果你覺得難過、郁悶,如果覺得挫折不斷、孤獨難受,那么對自己說:什么都沒有的時候,還有未來在。
【第70句】:以工作為樂,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去跳舞、去唱歌,生活便是天堂。這樣,你就會感到你是幸福的人!
【第71句】:多做好事,可在行動中糾正過去不正常的心態,從他人的贊許中得到利他的樂趣,使自己的靈魂得到凈化,從而與人結下更多緣分。
【第72句】:茫茫人海,浩渺虛空。我們行走在這個繁雜的人世間,世界這么大,我們該怎么走?去向何方?
【第73句】:從失去中清醒過來,便是一種價值。得而不失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這叫欲得反失,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下場也不怎么樣!
【第74句】:▼生命如同搭乘電梯一般。許多人上上下下,而有些人保持平穩。有時,你找到了電梯通道,但令你心煩的是,電梯停停開開。
【第75句】:老話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一個聰明的人應該懂得謹言慎行,因為一言說對,未必會帶來什么實惠,但一言說錯,招致的很可能就是塌天的禍端了。
【第76句】:擁有幸福的人通常都懂得在合適的時候犯一下糊涂。婚姻也是如此,偶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反而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幸福。
【第77句】:有些人總在你需要的時候有空,有些人總在你需要的時候很忙。前者總是跟著你對點,后者總是讓你跟著對點。
【第78句】:對物質的過度貪求和不合,常常成為束縛自己的枷鎖,守財人的眼中除了財,便再也看不到其他東西,因而失去了生命中其他的樂趣,甚至生生世世都為財所困。
【第79句】:生活,原本是沒有顏色的,只因為那些所見、所感、所悟,才使百無聊賴的日子變得活色生香。
【第80句】:父母固然是孩子的老師,但也應該是孩子的學生。父母和孩子的教育是雙向互動的,父母也可以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的東西。好的家庭,總是父母與孩子相互學習,一起成長。
【第81句】:受到挫折時要學會沉默,在沉默中反省,在沉默中撞擊新的火花。獲得成功時更需要沉默,在沉默中冷卻,在沉默中尋找新的起點,確立新的目標。
【第82句】:值得驕傲的只是年齡?值得炫耀的僅僅是無憂的心情?青春是一部激進的樂章,有其低沉,更有其高亢,有其徘徊,更有其飛躍!
【第83句】:古圣先賢從來都不自夸,現在人做點好事就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愛被夸的人叫吃大虧,“夸”字就是“大”與“虧”的組合。
【第84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否能未雨綢繆也是衡量智慧和愚昧的標桿。預測到風險提前規避就不會有風險,這樣比化險為夷更聰明省事。
【第85句】:保守主義者是一群道德高尚的人:他們把嘗試新事物的樂趣讓給別人,把評判這一嘗試的苦差事留給自己。
【第86句】:【取悅他人】僅有內在的美德還不夠,它只能讓人對你心生敬意,卻無法讓他們對你懷有特殊的愛意,也就是所謂的“贏得人心”。
【第87句】:【忘記】1.自我反省后,就把令人不快的事忘個干凈吧。如果能讓人心情變好,忘記又何妨?2.無論時間如何流逝,那些撼動靈魂的的美好事情,是絕對不會忘記的。
【第88句】:法諺說:“是肉就被人吃,是女就被人娶。”與我國所說“有剩男,無剩女”是一樣的。
【第89句】:沒有挫折的人生,就像沒有綠葉映襯的花朵一樣黯淡無色!只有不被挫折擊倒的人才是強者。
【第90句】:我們可以自信,但不可以自傲,不要總是炫耀自己,更不要拿著別人的東西炫耀自己!
【第91句】:若要常常保持心的快樂,就不要把人事當是非,應把是非當教育,以增進待人處世常識。如果把人事當是非,心將永遠很痛苦。
【第92句】:【沒有信任的愛情,注定婚姻的痛苦】幸福甜美的婚姻需要信任,無端的猜疑只會把婚姻無情地葬送。
【第93句】:勞動是每個人具有的本能之一,一旦喪失或者放棄它,別說想要成佛,就是作為人,也是不稱職的。把勞動當成修行的必需,在平凡中踐行偉大的智慧,正是佛教宗旨之所在。
【第94句】:女子應付男子,有三要素:或有貌,或有錢,或有手段,最不可少的是手段。貌有衰老,錢有盡時,唯手段,則愈用愈精。
【第95句】:愛情里的過鍇,總是雙方各執一詞。愛情不像一場辯論,會有一方是勝出者。在愛情里執著于辯個對錯,就已經錯了;在愛情里要爭個輸贏,就已經輸了。
【第96句】:當暗殺者的子彈射來時,保鏢的職業操守是挺身上前;總統的職業操守是趴下保命。
【第97句】:志同相攜、聲同相應、氣同相求……能如此的,一定是朋友;情與情相契、心與心相融、魂與魂相牽……能如此的,至少是知己。
【第98句】:朋友,記住:我就是我,不要掩藏自己的真心。要讓全部的情感象奔流的飛瀑一樣傾瀉。要讓委屈的淚水如雨滂沱。這便更富有詩意和哲理。
【第99句】:沒有耐心、沒有信心的人最終用常識驗證了失敗的邏輯,而成功往往就是一次意外,但它屬于永不絕望的人。
上一篇:生活佛語經典文案【503】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