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有部律》周利盤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誦得,即此伽陀也。)
【第2句】:凡事都要為眾生著想,如果為自己著想,那么不但真正超然的大事業無法成就,即使是本身的修養亦無法完成。
【第3句】:不要害怕去愛:斬斷你的猶豫與怯懦不要讓羞怯或自尊阻止愛的表達,愛不能將就,更經不起蹉跎和等待。
【第4句】:有情輪回生六道,猶如車輪不暫停。《心地觀經》卷三,報恩品循環三界內,猶如汲井輪,亦如蠶作繭,吐筵還自纏。《佛說無常經》
【第5句】:【佛心禪語】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已忘,心滅罪忘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第6句】:【禪心佛語】你所追尋的幸福,其實就是你腳下的路。不要考慮別的,不要猶豫,走好它,總有一天你會追到你的幸福。
【第7句】:【禪心佛語】回向偈:愿消三丈諸煩惱,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第8句】:【禪心佛語】如果不把自己內心的我執三毒倒掉,善知識現前,對你是沒有用的。
【第9句】:【禪語人生】知識不僅提升人生價值,也提升人生的內涵,人生的樂趣,人生的品味,人生的高度,人生的質量,人生的風景。
【第10句】:【宋、蘇軾薄飲食詩】秋來霜露滿東園,蘿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第11句】:逆境在佛教中稱為“逆增上緣”,碰到逆境時,應心生感激——可遇不可求啊!
【第12句】:【圣經文案】321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圣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15:13)
【第13句】:【禪語人生】修行不能遠離社會人群,不能逃避現實生活。我們要的是直面生活,要在生活當中提升自我、凈化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功夫。
【第14句】:【禪心佛語】人生的痛苦,來自‘無明,對‘自我’和‘我所有’的盲目攀緣,因此,只要放下‘自我’和‘我所有’,就可證得涅槃。
【第15句】:人應該從自身出發,找到自己的優勢。我們要時刻堅信一點,即最優秀的人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才能一步步突破自我的界限,進而掌控自己的命運。
【第16句】:佛說:“人往高處走,其實高處不勝寒;水往低處流,其實低處納百川。”
【第17句】:【禪心佛語】世間的事,不是每一件都用道理可以講得通的,有時必須要用忍辱去解決。
【第18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真正地見到無常的現象,我們將會看到,無常是常的。那么,你的心就會感到自在。
【第19句】:【禪心佛語】除非你了悟自心本性,否則無論什么念頭,也只是概念性的想法而已;除非你可以駕馭自心,否則你做的任何事也只會延續迷妄而已。
【第20句】:【禪心佛語】當你閉上嘴巴,蒼蠅就永遠飛不進來;當你不開口的時候,惡業就不能對你造成威脅。
【第21句】:止觀法門除了打坐的訓練外,在日常生活中,應好好省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第22句】:【佛心禪語】不懂時,別亂說。懂得時,別多說。心亂時,慢慢說。沒話時,就別說。
【第23句】:【禪心佛語】請求上師三寶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業障,增加福慧,沒有恭敬心,沒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第24句】:【佛心禪語】不耕種哪有收獲呢?如果不懂得布施,將來就沒希望可言。
【第25句】:【禪心佛語】高尚的人心中都是高尚的愿望,卑劣的人心中盡是骯臟的想法。世界并沒有不同,所不一樣的是人的心。
【第26句】:廓徹十方自性境界,觸事全真。(宋)真凈克文禪師《古尊宿文案》卷四十三
【第27句】:【圣經文案】65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詩68:19)
【第28句】:【禪語人生】尋找自我是一項內省的功夫,必須全面觀照自己的優點,并勇敢接受自己也有缺點的事實。
【第29句】:【禪心佛語】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即使正在受苦,也不會覺得那么痛苦。
【第30句】:一切諸佛剎,莊嚴悉圓滿,業力差別故,眾生剎不同。《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31句】: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人,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第32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從說謊所得到的全部收獲是—當他說真話的時候,別人不相信。
【第33句】:【禪語人生】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欲,就是福、祿、壽三星高照。
【第34句】:【禪心佛語】人們正是由于這四個字而不惜余力的勞碌,也正由于這種不正常的心理原理使人們失去本質上的生存價值觀。
【第35句】:山中住萬疊,千重誰伴侶?縱使知音特地來,云深必定無尋處。——《法演禪師文案》
【第36句】:善念不只是守住清規戒律,更重要的是有一顆善心。再會念經的和尚也只是和尚,唯有放下執著,真正做到修心,悟到佛的真諦,才能真正立地成佛,成全自己。
【第37句】:【禪心佛語】佛教要分析生命的構成,認知生命的真相,研究生命的本質,最終目標是為了解脫生命的諸苦。
【第38句】:命欲日夜盡,及時可勤力,世間諦非常,莫惑墮冥中。當學燃意燈,自煉求智慧,離垢勿染污,執燭觀道地。《法句經》卷上,老耆品
【第39句】:【禪心佛語】土地是人耕出來的;有第一年的播種,才有第二年的收成。
【第40句】:【禪語人生】我們為了成就人天果報,就要持五戒,修十善。只有這樣,來生才能繼續做人,或者升天。
【第41句】:【禪心佛語】懂得自尊體現自我涵養,尊重別人體現寬容大度,保持尊嚴體現高尚人格。尊重自己、尊重別人、保持尊嚴是人生天平上的三個重要支點。
【第42句】:【古風基地】玲瓏心,花事染,一點相思一縷怨;誦詩卷,云水禪、臨窗聽雨念君安。
【第43句】:【禪心佛語】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每天只是期盼一個窩頭,你也就那樣了。
【第44句】:【禪心佛語】攀緣就是違背因果,因為違背因果生出種種煩惱,大乘經典處處寫著隨緣自在、恒順眾生,恒順眾生就是恒順因果,不恒順因果,跟因果搞對立是自討苦吃。
【第45句】:【佛心禪語】如果你是一只老鼠,你突然發覺你已被關進捕鼠籠而你前面有一塊香噴噴的蛋糕,這時,你究竟是吃還是不吃呢?
【第46句】:【佛心禪語】不洗澡的人,擦香水是也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第47句】:在凡夫稱為“人心”,在佛家稱為“佛性”,二者名異質同,差別只在于人們常忘了發揮清凈的智慧,讓欲念蒙蔽、污染了清凈本性。
【第48句】:如法布施有五種施,名為大施,何者為五?一者時施;二者道行之者;三者病人及看病人;四者說正法人;五者詣他國者。《大寶積經》卷-=。,廣博仙人會
【第49句】:【禪心佛語】對于成功者來說,逆境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順境是乘勢而上的平臺。
【第50句】:【禪心佛語】慈悲不是宗教,而是人生的哲理﹔它并非奢侈品而是和平與人心安定的必需品。也是人類共存必備的條件。
【第51句】:【禪心佛語】佛法認為: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在因果支配下而發生、存在或消失的。
【第52句】:【禪心佛語】生命不過是一口氣,寄托在一個多災多難的軀殼里,受著一切天時變化的支配。
【第53句】:【禪心佛語】她微微一笑說:“我嫁給你,你也是總統。”這是怎樣的一種自信。不是我嫁給誰我就幸福,而是我是誰,嫁給誰我都幸福。
【第54句】:眾生雖迷,其業力不思議處,正是心力不思議處,亦是諸佛神通道力不思議處。《印光法師文鈔·復范古農書》
【第55句】:【靜心的禪語】生活可以很復雜,也可以很簡單,過什么樣的生活,關鍵還是取決于自己用什么樣的心態去對待。人的一生如此短暫,我們何不拋開煩惱,瀟灑過一生呢?
【第56句】:【禪心佛語】何人憶念佛,及佛諸功德,此人定遠離,惡趣痛苦怖。如虛空遍布,如水中影像,為利益眾生,諸佛時現身。
【第57句】:【禪心佛語】第六,你再考問一下自己,真的是美色現前,是不是流連忘返,盼望自己跟她親熱一下。
【第58句】:【禪語人生】修行的最高目標就是轉化自己的態度,讓自己走向和平、慈悲、平靜的專注,以及智慧。
【第59句】:不要把憂愁傳染給別人,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60句】:【禪語人生】在競爭的生活中,放下得失。好壞成敗終將過去,以平淡之心來生活。
【第61句】:【禪語人生】一曰天倫樂夫妻互敬互愛,兄弟親熱相好,妯娌和睦相處,兒女孝順父母,長輩關心晚輩,經常讓屬于自己的小天地充滿溫馨。
【第62句】:【禪語人生】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云覆,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
【第63句】:【禪心佛語】歲月送走了我們擁有過的一切,也會送走此刻所擁有的一切,而我們卻在為注定失去的一切期望一切都不會失去,如果這不是愚昧,那還有什么理由會如此思維。
【第64句】:【禪心佛語】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那都是一種旅行。
【第65句】:王之養民,當如赤子,推干去濕,不待其言。。王者得立,以民為國,民心不安,國將危矣。《大薩遮尼干子所說經》
【第66句】:【禪心佛語】夫妻倆過日子要像一雙筷子:一是誰也離不開誰;二是什么酸甜苦辣都能一起嘗。
【第67句】:一路行走一路歌是一種人人向往的境界,一路行走一路愁卻是大多數現代人的常態。
【第68句】:【佛心禪語】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筑師,都需要做自己的主人,我們唯一能靠的只有自己,自己才是命運的主人,當你認識到這一點的那一天,就是你成功的時候。
【第69句】:【禪心佛語】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這一切。
【第70句】:【禪心佛語】面上無嗔是供養,口里無嗔出妙香。心中無嗔無價寶,不斷不滅是真常。
【第71句】:【禪語人生】幸福應該是生活的一種責任,他是生活當中一種信念的力量,煩惱從客觀上說影響不了命運,影響命運方向的是自我的固執和偏激,抬頭望明月,方信不染心。
【第72句】:【禪心佛語】可怕的念頭,就像一陣驟雨,把向上的山路蒙住,看不見山徑了。
【第73句】:【佛心禪語】“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凈土。念佛貴于心口不異,念念不間,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極樂。”
【第74句】:【禪語人生】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秘訣。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
【第75句】:【佛心禪語】修行人如果有看不慣的、看不起的、看不上的、看不順眼的,說明修行還沒有修好。學佛沒有什么,就是單刀直入,改毛病、改習氣。——賢書法師
【第76句】:若能觀心真實性,一切法中亦不見,若能無心遠離心,即是真禪波羅蜜。《大集經》卷十
【第77句】:【禪心佛語】知我所短,用我所長。矯正自己比矯正別人更有效果。不想改變自己的人,是沒有前途的。偉人在出爐一個方案之前,先否定了自己的九十九個方案。
【第78句】:【禪心佛語】佛說因緣生法是空是無,乃對根利的眾生說,是鼓勵他們撤除功利觀念的「我」執,而進入解脫之門。
【第79句】:人性本善,找回一顆向善的心劉善人說:人一生的壽命是有數的,福分也是有數的。吃的、喝的、都有一定數量。我們不能被這個數拘住,我們得奪數、挪數。怎么挪?
【第80句】:所以我們應謹守本分,若有人稱贊你“功德無量”時,即應出自內心來回答:“這是本分事,是我應盡的本分。”
【第81句】:【禪心佛語】人一生會做很多事情,這所有的事情中,沒有一件是自己一個人完成的,一定會有助緣。因此,當我們在實現自己夢想時不要忘了,還有他人。
【第82句】:社會形態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個人的修養。若能先培養好個人修養,進而料理好家庭,社會秩序自然能漸上軌道。
【第83句】:愛不是自私,而是奉獻;愛不是染污,而是清凈;愛不是狹隘,而是包容;愛不是冷漠,而是溫暖;愛不是愚昧,而是智慧。
【第84句】:【禪語人生】相識容易相守難,不論在戀愛中,還是在婚姻中,相處時都要懂得理解和包容,更要懂得感恩。
【第85句】:佛陀說:“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我們的心志若能守持于道,必能精深博大;否則,即使透徹千經萬論,仍像空花水月,一事無成。
【第86句】:【禪心佛語】處世之道:棄官僚之風,盡為民之責;交有德之友,絕無義之朋;取本份之財,戒無名之酒;懷克己之心,閉是非之口。
【第87句】:【禪語人生】小惡不斷—殊不知,這種一時能騙他人耳目的犯行,養成習慣后,總會在意想的時候浮出表面,而在無意識中,鑄成恐怖的惡行。
【第88句】:人在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時產生的壓力會激發出巨大的潛能。那些主動迎接挑戰,經常接受磨煉的人,才能頂住困難,并激發出自身的潛能,從而走出逆境,創造出嶄新的天地。
【第89句】:【禪心佛語】你應該停止那些陳舊、僵化、固執而歪曲的思想。那些錯誤的思想形態,每天旋繞著你,使你無法突破困難的境地。
【第90句】:有些人最初修學時,非常熱衷也很認真,但時日稍久就逐漸松懈了。所謂:第一年學佛,佛在眼前;第二年學佛,佛在半天;第三年學佛,佛已不見。實應深自警惕。
【第91句】:【禪心佛語】惚兮恍兮悟兮”歷時有久;漸行漸明,終化解沉疴。化解沉疴。脫胎換骨于全新的我,全新的我。
【第92句】:【禪心佛語】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你怎樣對人,并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第93句】:【禪心佛語】是亦眾生,與我體同;應起悲心,憐彼昏蒙。善勸世人,放生戒殺;不食其肉,乃謂愛物。
【第94句】:【禪心佛語】觀是修、照是果。觀的極至,成果就是照;照是超越能所,無分別、一切平等。如虛空接受一切、包融一切、不起任何遣別。
【第95句】:【禪心佛語】沒有犧牲的信仰能夠使道德修養觀念徹底臣服于個人的欲望。
【第96句】: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印光法師)
【第97句】:【禪語人生】一個有愛心的人,必生和氣,有和氣的人,必生余色,有余色的人,必生婉容。
【第98句】:【禪心佛語】對于穩步向前的人,道路并不漫長;對于堅忍不拔的人,榮譽并不遙遠。與其讓生命生銹,不如讓生命發光。
【第99句】:【禪語人生】原來我只不過是只華麗的木偶,演盡了世間所有的繁華,才發現身后無數的金絲銀線,牽動我的...哪怕,一舉手,一投足。
上一篇:佛語的文案,女生一看便傾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