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驚蟄不凍,寒到芒種】釋義: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3月5日、6日或7日。芒種:二十四節氣之一,在6月5日、6日或7日。驚蟄這一天如果不冷,寒冷的天氣要持續到芒種。例句:驚蟄不凍,寒到芒種。記得驚蟄那天就不冷,天氣反常,以后還有冷的呢。
【第2句】:【雙簧】“雙簧”是一種曲藝形式,兩個人配合演出,一人在前面表演動作,一人藏在后面或說或唱,后邊的人說什么,前邊的人必須做什么動作,配合默契。這種藝術形式的來源,據說與慈禧太后有關。相傳清朝光緒年間,民間藝人黃氏兄弟二人同臺表演笑話,幽默風趣。哥哥叫黃大笑,弟弟叫黃二笑。不久,兩人被召進宮中,常為慈禧太后演出。他倆的精彩演出,竟逗得一向面孔嚴峻的“老佛爺”笑口大開,捧腹不止。一天,慈禧過生日,傳下懿旨,召黃氏兄弟進宮表演。但是偏偏不巧,黃大笑得了感冒,聲音沙啞,幾乎發不出聲來。他們知道,今天不比往常,若是誤了場,就會大禍臨頭。于是他們急中生智,想法應付,黃二笑對哥哥說:“我藏在后面,你在前面做動作表演好了。”他們就按此法表演,想不到演出十分成功,樂得慈禧太后和大臣們前仰后合。不過演到最后,還是被發現了,兄弟倆跪地請罪,西太后不僅沒有懲罰他們,還賞賜了銀子,說:“別看你們演的是雙黃,反而更精彩呢!”后來經過黃氏兄弟和后輩藝人的不斷探索,這種節目逐漸成為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并正式命名為“雙簧”,也叫“雙鱗”。“雙簧”從“雙黃”而來。后來,“雙簧”詞義有所發展,用來比喻一方出面,一方背后操縱的陰謀活動。現常用來揭露或指責二人相互勾結,共達一個隱蔽目的的做法。例如毛澤東就有一篇揭露美、蔣勾結的著名文章——《赫爾利和蔣介石的雙簧已經破產》。
【第3句】:【只重衣衫不重人】(慣)只看重人的穿著打扮,不看重其人品和才學。形容人勢利。
【第4句】:【十年九不遇】(慣)形容非常少見,難得碰到。
【第5句】:葫蘆里賣藥——不知啥名堂
【第6句】:【繞圈子】(慣)1比喻說話不直截了當。2指局限在某一范圍內出不來。 也作繞脖子。 繞彎子。
【第7句】:【猜啞謎】(慣)啞謎:指隱晦的話語。比喻猜測別人話語的真實意思或事實真相。
【第8句】:【吃著碗里,望著鍋里】沒吃完就想盛,謂老不滿足。成語: 得隴望蜀。古華《浮屠嶺》:“男人家心野,總是吃著碗里,還 瞟著鍋里,可是秀秀馬上就發覺自己是錯怪了。”
【第9句】:【破天荒】(慣)相傳唐朝時湖北荊州每年送舉人去考進士,均未考中,時人稱作天荒;后來劉蛻考中了,稱為“破天荒”。比喻第一次發生的事或第一次做某事。
【第10句】:賈寶玉出家——看破紅塵
【第11句】:【狗咬狗,兩嘴毛】釋義:比喻爭斗的雙方都不好,是一路貨色。“兩嘴毛”又作“一嘴毛”。例句:另一個人說:“狗咬狗,兩嘴毛,誰也不用說誰。穿子里邊作滿月,還不都是他媽婊子養哩。”
【第12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釋義:廖化:三國時蜀國將軍,武藝不太出眾。三國后期,蜀國名將相繼死亡,廖化就成了突出的人物。比喻當地沒有出色人物或主事者,個別一般人物就擔當了重任或出了名。例句:“好比何來?”亭面糊學著鄉里說書的人的口氣。“好比無牛捉了馬耕田:好比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第13句】:【 墨是可以磨濃的】指經過磨練,可以成功。《北京日報》 (1982,10,20):“兩位新秀擔任了主力,這再好不過地說明: 墨是可以磨濃的。”
【第14句】:【放冷箭】(慣)冷箭:乘人無防備,暗中射出的箭。比喻暗地里傷人。 也作“射冷箭”。
【第15句】:【賣瓜的誰肯說瓜苦】(諺)賣瓜的沒有說自己的瓜是苦的。指賣東西總要自夸東西好。泛指凡是自家的人或事,總不免要自夸自贊。 也作賣瓜的說瓜甜。 賣瓜的說瓜甜,賣醋的講醋酸。 賣糖的講糖甜,賣鹽的講鹽成。
【第16句】:小明放學回家,爺爺讓他去買包茶葉,他磨磨蹭蹭地不愿去。吃完飯,爺爺又催他去買,小明還是懶得動。奶奶在一旁說:“這真是饑了蹭,飽了愣,不饑不飽不想動。”(河南·三門峽)
【第17句】:【 男兒當自強】男人自己要振作,奮發圖強,不能依靠別 人。明代《二刻拍案驚奇》:“朝為田舍郎,獻燈忠義堂。寨 主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第18句】:頭發捻繩子——不合股;合不了股
【第19句】:【亮一手】見“露一手”。
【第20句】:毛筆吞進肚——胸有成竹
【第21句】:阿明哥大學畢業后堅持要到山區工作,家人都反對,他爸爸更是生氣。我爸爸勸他說:“樹大樹開權,兒大兒說話。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咱們就甭攙和了!”(廣東·化州)
【第22句】:【 終日打雁,叫雁啄了眼睛】謂有經驗的人,做事偶然失利。 或說:天天打雁,倒叫雁啄了眼睛。清代《小五義》:“兩家寨 主一裝醉,再上來的酒就有蒙汗藥了。智爺也是終日打雁, 教雁啄了眼睛。”
【第23句】:一塊石頭落了地——放心了
【第24句】:我做錯了一道數學題,爸爸打了我一巴掌。我不高興地說:“以后,你不要打我好不好?錯了還可以改呀!”爸爸說:“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要變壞。”表姐在一旁打趣說:“打是禍,罵是害,不打不罵才是愛!”(吉林·農安)
【第25句】:大麥芽做飴糖——好料子
【第26句】:【打錯了算盤】(慣)比喻盤算錯了,打錯了主意。
【第27句】:【物極則反,人急計生】緊急之際,人被逼想辦法應付。成 語:急中生智。明代《醒世恒言》:“自古道:物極則反,人急 計生。趙壽忽地轉起一念,便道:爹莫慌,我自有對付他的 計較在此。”
【第28句】:【公主】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女兒稱為“公主”。這個名稱始于戰國時代,在此以前,周朝天子的女兒稱“王姬”。那么,“公主”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原來與天子女兒的主婚人有關。當時,老百姓出嫁女兒,例由父親主持婚禮。天子具有九五之尊,他的女兒出嫁,怎么會出面主持婚禮呢?只好由同姓諸侯做主婚人。據《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子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那時候諸侯都稱之為“公”,“主”是主婚之意,移用于對天子女兒的稱呼,此即“公主”名稱的由來。當時諸侯的女兒也被稱為“公主”。自漢代起,皇家禮儀制度進一步健全,稱謂方面也做了明確規定。皇帝的女兒專稱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稱“大長公主”。其他人的女兒不準用這些名稱。分封各王、侯的女兒則稱為“王主”、“翁主”。這也有記載,顏師古在對《漢書·高帝紀下》“女子公主”條下解釋說:“天子不親主婚,或謂公主;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當父自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為其主婚也。”可見,“王主”、“翁主”比“公主”低了一個級別。其后,“公主”稱謂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滅亡。
【第29句】:【給臉上貼金】見“往臉上貼金”。
【第30句】:【同病相憐,同憂相救】(諺)患同樣疾病的,互相之間最能體貼;有同樣愁煩的,互相之間自會救助。 指有同一不幸命運的人之間,最容易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也作“同疾相憐,同憂相救”。
【第31句】:【家貧不是貧,路貧貧煞人】(諺)在家過的貧困日子還容易對付,出門在外的貧困,才真正叫人為難。 也作家貧猶自可,路貧愁煞人。 家貧不是貧,路貧愁煞人。
【第32句】:【人強命不強】(慣)指人很要強,命運卻不好。
【第33句】:長尾巴的蝎子——滿肚子毒水
【第34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諺)比喻舊時讀書人,未走上仕途還一身正氣;一步入宦海,就隨波逐流了。
【第35句】:堂前中央掛燈籠——正大光明
【第36句】:表姐好吃懶做,找到工作后卻不認真去做。媽媽勸她說:“若要富,雞叫頭遍離床鋪;若要窮,天天睡到日頭紅。光聽見你怨天尤人,你也要好好找自己身上的原因啊!”(廣東·龍門)
【第37句】:【戳壁腳】(慣)指在背后說壞話挑唆。
【第38句】:【梅花優于香,桃花優于色】釋義:梅花香氣濃烈,桃花顏色艷麗。比喻事物的優點只是表現在某一方面,難以十全十美。例句:(梅)花在果子花中尤香。俗云:“梅花優于香,桃花優于色。”故天下之美,有不得而兼者多矣。
【第39句】:香,要親還是閨女娘,一點兒也不假呀!”(山西·太原)
【第40句】:【 橋是橋,路是路】謂區別明顯,分清楚,不混淆。是,也 說:歸。葉辛《蹉跎歲月》:“我們橋歸橋,路歸路,不許你拿 我的東西!”
【第41句】:【賣關子】“賣關子”比喻說話做事在緊要的時候故弄玄虛,使對方著急,引而不發。說書藝人最講究“賣關子”,每次總在說到重要關節的地方停下來,來個“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給聽眾制造懸念,吊足聽眾胃口,借以吸引聽眾接著下次再聽。那么,“關子”是什么呢?它來自哪里?宋代時,關子通常指會計、貿易、稅收、開墾土地的憑證,或者空白執照。如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載:“宣和間,親王公主及他近屬戚里入宮,輒得金帶關子。得者旋填名賣之,價五百千。雖卒伍屠酤,自一命以上皆可得。”據此可知,還種關子作為提取金帶的憑證,到北宋末年已成為可以買賣轉讓的票據了。到了南宋,政府印制的一種紙幣就叫“關子”。根據《宋史》記載: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婺州出于籌措軍費的目的而印造了一種“關子”。商人用現錢在婺州換取關子,然后到設在臨安的榷貨務兌換銅錢或者鹽引(取鹽憑證)、茶引(取茶憑證)等,可見這種關子有交易憑證的職能。今天我們所說的關子,已經離它的本義相去甚遠了,但仍然保留了“有賣點”這個相似之處。
【第42句】:【強盜遇著賊偷——大來小往】(歇)指昧良心得來的大宗錢財又被壞人一點一點地暗算走。
【第43句】:【戴綠頭巾】(慣)綠頭巾:元明兩代,娼家、樂人家男子用綠頭巾裹頭。指妻子有外遇。 也作“戴綠帽子”。
【第44句】:【怕鬼有鬼】(諺)指人越是怕見鬼怪,鬼怪就越會出現。比喻若是擔心出問題,偏偏就會出問題。 也作怕鬼處偏有鬼。 怕處有鬼,癢處有虱。
【第45句】:米倉里的老鼠——盡你享受
【第46句】:【 死水怕勺舀】沒有來源,花費不起。清代《醒世姻緣傳》: “其一切打銀帶,做衣服,買禮物,做盤纏,都是丁利國這碗 死水里舀,卻也當真舀得干上來了。”
【第47句】:【偷雞貓兒性不改】(諺)比喻品質惡劣的人,走到哪里都會顯露出惡劣的本性來。 也作偷食貓兒性不改。 偷嘴貓兒打不改。
【第48句】:【心不負人,面無慚色】(諺)指做事不虧負別人,就心安理得,不會有愧對別人的表情。
【第49句】:【佛爭一爐香.人爭一口氣】見“人受一口氣,佛受一爐香”。
【第50句】:【能把木頭人說活,能把晴天說下雨來】(慣)形容人特別能說會道。
【第51句】:【老勿入川,少勿入廣】(諺)川:四川。廣:廣東。舊指老年人不可進四川,四川山多路崎嶇;青年人不可進廣東,廣東有麻風女,青年男子容易被勾引染病。
【第52句】:【人有薄技不受欺】(諺)薄技:功力不厚的技藝,此處指武術。人只要有點技藝,生活中就不怕被人欺侮。指人即使不專業習武,也應學點護身自衛的武功。
【第53句】:媽媽叫我去買饃,我不去,后來挨了罵才去的。媽媽見我把饃買了回來,樂呵呵地說:“你這是‘鞭子也打了,磨子也曳了’。”(陜西·耀縣)
【第54句】:【拳來拳打,刀來刀當】(慣)當:抵擋,阻擋。比喻以對方的手段來對付對方。
【第55句】:紅眼老鼠出油盆——吃里爬外
【第56句】:【陳谷子,爛芝麻】(慣)比喻年長日久、無關緊要的話語或事情。 也作陳芝麻,爛谷子。 陳年爛芝麻。
【第57句】:千斤擔子眾人挑。
【第58句】:【千人千面,百人百性】(諺)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不同的面孔,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不同的性格。指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就和人人都有和別人不同的相貌一樣。 也作“干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
【第59句】:【燒香引鬼來】(慣)1比喻好心幫人卻惹出麻煩來。2比喻做某件事引起其他人的懷疑。 也作燒紙引了鬼來。燒紙:舊時燒紙錢送鬼。 燒香招來了鬼。 燒香逗得鬼上門。
【第60句】:【三人同行小的苦】(諺)幾個人同行上路,年輕輩分小的,理應多承擔些服務性勞動。指在群體活動中,年輕人要有吃苦多勞的自覺性。 也作“三人出外小的苦”。
【第61句】:頭發冒煙——葉惱(腦)火
【第62句】:【一柞不如四指近】(諺)柞(zha):手掌張開,大拇指和中指兩端間的距離。四指:大拇指之外的其他四個手指并排的寬度。一柞的距離,不如四指的近。比喻人際關系,遠親不如近親,近親又比不上親骨肉。
【第63句】:弟弟因為淘氣,常挨爸爸的打。奶奶指著爸爸說:“你呀,倒像鐵匠的兒子,就知道打。”又指著弟弟說:“你也真是鐵匠鋪里的料,挨敲打的貨。”(江蘇·鹽城)
【第64句】:放學回到家,我把書包朝桌子上一放,就向外跑。媽媽連忙叫住我說:“你不要朝門外躥了,快去擔兩擔水,水缸里快旱死蛤蟆了。”(河南·林州)
【第65句】:【釣魚憑竿,捉雀憑篩】(諺)離了釣竿,釣不上魚來;離了竹篩,捅不住雀鳥。泛指人不論做什么事,總離不開相應的得力工具。
【第66句】:看對象;不入耳;充耳不聞;一竅不通
【第67句】:【盼星星,盼月亮】(慣)形容盼望的心情非常急切。
【第68句】:對著鏡子扮鬼臉——丑化自己
【第69句】:【_一家人說兩家話】(慣)指對自家人太客氣,說見外的話。
【第70句】:【拿著金碗要飯吃】有條件不加利用,而去求人。拿,也 說:捧、端。李準《老兵新傳》:“我們不能拿著金碗要飯吃, 守著這么肥的土地,還得向國家要糧食。”
【第71句】:【在山靠山,在水靠水】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第72句】:【守著井喝不到水】(慣)比喻有現成的東西卻沒有辦法享用。
【第73句】:玻璃缸里的標本——缺乏生氣
【第74句】:【亂點鴛鴦譜】故事出自《醒世恒言》第八卷“喬太守亂點 鴛鴦譜”。喬太守自作主張,強使青年們婚配。借指胡亂安 排。劉紹棠《鷓鴣天》:“你真是亂點鴛鴦譜!你資格老,威 信高,領導工作經驗豐富,好端端的為什么想打退堂鼓?”
【第75句】:偷嘴貓兒——性難改
【第76句】:四十四,眼生刺。
【第77句】:秋播時,爸爸主張留點地來年種經濟作物,媽媽主張多種糧食作物。奶奶偏向媽媽,對爸爸說:“寧穿十天爛,不挨一頓餓;還是多種糧食好。”(河南·鄢陵)
【第78句】:【一醉能消萬古愁】(諺)只要喝醉了酒,就能把心頭所有的愁煩事都消解掉。指酒有暫時排憂解愁的功能。 也作一盞能消萬種愁。 一醉解干愁。 一杯熱酒解干愁。
【第79句】:小車不拉——推(忒)好;推行
【第80句】:【日親日近,日遠日疏】(諺)親友之間,經常接觸往來,關系自然親近;如果不經常接觸往來,那就自然疏遠了。指親友之間要經常聯系,以加深情誼。 也作“日遠日疏,日親日近”。
【第81句】:【藝高人膽大】(諺)藝:武藝。指武藝高強的人往往膽量就大。 也作藝高膽大,氣壯心明。 藝高人膽大,英雄出少年。
【第82句】:村里修公路,需要拆民房,村民們對此眾說不一。爺爺捋了一把胡子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干部都拆了房,咱還有啥說的?”(河南·林州)
【第83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獨一無二
【第84句】:【一人飛升,仙及雞犬】(諺)一個人成仙飛到天上去,家里的雞狗也都跟著成了仙。本指一人成仙,全家都隨著上了天;后借指一人當官得勢,沾親帶故的人都借勢發了跡。 也作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一人成佛,雞犬升天。
【第85句】:【刀子尖上賭氣】(慣)賭氣:因不滿或受指責不服而任性行事。指拿生命賭氣。
【第86句】:【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諺)人怕虎只有三分,虎怕人卻有七分。指人怕老虎,其實老虎更怕人。也比喻善良的人害怕惡人,惡人更怕善良的人。
【第87句】:【摸到韭菜就當蔥】(慣)比喻由于簡單草率而錯把不同的事物當成一回事。
【第88句】:【毛褳口袋倒西瓜——一會兒就倒完】(歇)毛褳口袋:用毛藍色厚布或麻布制成的口袋,長方形,農家常用來裝麥子等糧食。倒:本指傾倒,轉指傾訴。形容人說話痛快,一口氣全說出來。 也作“毛藍口袋倒西瓜——一口氣倒個干凈”。毛藍:比藍色略淺的顏色。
【第89句】:【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爵祿,何處買青春】(諺)駿馬、美人、爵祿,都可用金錢買到,惟獨人的青春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 指青春是人生最可寶貴的。
【第90句】:我家煮了紅薯,我吃著可香了。爸爸說:“餅二十,饃十八,三里紅薯二里瓜。”(注:指香味飄散得遠。)(河南·滑縣)
【第91句】:【_E軌道】(慣)比喻生活或工作開始正常有序地進行。
【第92句】:老鼠投的胎——尖嘴巴
【第93句】:【 死馬當成活馬醫】明知道無效,也盡力挽救。曹禺《北京 人》:“也好吧,死馬當做活馬醫,就照他的意思辦吧。”
【第94句】:【先吃肉后啃骨頭】先處理容易的,再處理麻煩的。張濤 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從天津的地形出發,攻擊天津 的戰役部署應該是東西并進,攔腰切斷,再分割圍殲,先吃 肉后啃骨頭。”
【第95句】:【武大郎開店】武大郎是《水滸》中的人物,他個子矮。借 指高個子進不了店。意為不準別人超過自己,或不用比自 己強的人。《短暫的春秋》:“有人不歡迎我重新站出來呀, 他們很有點武大郎開店的味道,直怕別人沖擊了他們。”
【第96句】:秫秸稈兒當大梁——頂不住
【第97句】:【好鞋不踏臭糞】(諺)比喻善良的人要遠離邪惡小人,以免招惹是非,玷污了自己清白的名聲。 也作好鞋不踩臭狗屎。 新鞋不踩臭狗屎。
【第98句】:一次吃午飯,媽媽讓我多吃豆腐,我不想吃。媽媽說:“魚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多吃豆腐好處多著呢!”(河南·許昌)
【第99句】:【山惡人善】(諺)山勢是險惡的,但居住在山里的人是善良的。比喻人的相貌雖然丑陋,心地卻很和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