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苦行古印度有不少宗教徒風行禁欲苦行。如佛經上提到的“六師外道”中的尼乾子外道亦稱“苦行外道”。當時實施苦行的內容有:裸體、拔發、涂灰、自餓、投淵、赴火、自墜、寂默、雞犬戒、臥冢間等,佛教斥為“無義苦行”。佛教既反對縱欲,也反對無意義的苦行,而提倡不偏不倚的“中道”。釋迦牟尼成道前,曾在著名的苦行林中作了六年苦行,結果形體枯瘦,并未獲得覺悟和解脫,最后毅然放棄了苦行生涯?!夺屖衔饔蛴洝分^:“尼連水南注恒水,水西有佛樹,佛于此苦行,日食糜六年?!奔粗复耸隆.斎?,適當的“苦行”,包括生活儉約、勤于勞作等,可以抑止放逸、貪欲和名利心等,也是值得贊許的。南傳佛教提倡的“頭陀行”,即僧人行腳乞食,便是一例。又如《梁高僧傳·曇無竭》載:“幼為沙彌,便修苦行,持戒誦經?!鼻谡蓟蛏嵘頌槿说纳朔Q為“苦行僧”或“苦行頭陀”。宋代洪邁《夷堅乙志·法慧燃日》記載:“紹興五年大旱……苦行頭陀潘法慧者,默禱于佛,乞焚右目以施。即取鐵彈投諸火,煅令通紅,置眼中,燃香其上。香焰才起,行云滿空,大雨傾注,闔境沾足。”此外,佛寺專事勞作的凈人(未出n家者)也稱“苦行”。如《景德傳燈錄·豐干》:“本寺廚中,有二苦行,日寒山子、拾得。?!苯褚嘁浴翱嘈猩北扔魃顦O其清苦的人。如:他為了事業,四十多歲還不成家,放棄了一切娛樂,足不“j戶,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
【第2句】:【背包袱】 釋義:指在精神上或經濟上有負擔。 例句:李天祥:“二叔,有什么可想的呢?……過去做的錯事,說出來,不省得老背著個包袱嗎?”
【第3句】:【窮家愛雞,富家愛狗】(諺)窮人家愛養雞,因為雞能下蛋,蛋可換來油鹽醬醋等生活必須品;富人家愛養狗,因為狗能看門,起到防偷防盜的功用。指舊時人們養雞養狗,各有所圖。
【第4句】:【家有賢妻,夫不吃淡飯】(諺)家里有了賢惠的妻子,丈夫的日子就會過得有滋有味。指有了賢妻,丈夫就得益無窮。
【第5句】:【造口孽】“口業”是身、口、意三業之一,在“十不善業”中占了四項:妄言、惡口、兩舌和綺語。這表明,舌根難得清凈,嘴巴是最容易造口孽的?!翱跇I”寫作“口孽”,在俗文學中較多見。如《紅樓夢》第一二○回:“崔鶯、蘇小,無非仙子塵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孽。”此處口孽,指風月、男女等事,屬于綺語。再舉兩個現代的例子:沙汀《在其香居茶館里》:“因為他形容得太惡俗了,俞視學插嘴道:‘少造點口孽呵,有道理講得清的?!庇秩鐝執煲怼都贡撑c奶子》:“‘是不是他野老公那里?’‘唔,還生了一個女兒哩,’低聲說。仿佛一說得大點兒就造了口孽似的?!保ɡ蠲鳈啵?/p>
【第6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績簩O的前程由他們自 己決定,長輩不必過分操心。臺灣瓊瑤《彩云飛》:“兒孫自 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一切聽天由命吧!”
【第7句】:【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諺)在錦緞上再繡上花容易,往雪地給受凍的人送炭取暖很難。舊指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越是有錢有勢的,奉承的越多;越是貧賤失勢的,越沒人接濟。 也作錦上添花到處有,雪中送炭幾多無。 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第8句】:【只恨爹娘少生兩只腳】(慣)形容倉皇逃命時的急切心情。
【第9句】:天上無云不下雨,世間無理事不成。
【第10句】:【當著矮人,別說短話】(諺)矮:身材短小。指面對著矮人,不要說有關“短”的話。泛指說話要看對象,注意回避別人的忌諱,以免刺痛人。 也作“對矮人莫說矬話”。
【第11句】:【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慣)指重新遭受苦難。
【第12句】:【若要安樂,不脫不著】(諺)如果想要康寧,最好在春夏之際、秋冬之交,不要加減衣服。指乍暖乍寒季節,加減衣服容易生病。
【第13句】:慈心對他人愛護、幫助、惻隱之心,稱為“慈心”。如方志敏《可愛的中國》:“這種哀叫,并不能感動那肥人和幾個打手的慈心,他們反而哈哈的笑起來了?!狈鸾陶f菩薩修習“四無量心”,第一就是“慈心”。如《俱舍論》卷二九說:“無量有四:一慈,二悲,三喜,四舍?!薄按刃摹奔礊楸娚錾剖?,給與歡樂。佛家所說的“慈心”范圍極大、對象極廣、不分怨親,故稱“無量”。《大日經·住心品》說六十種心相,其中有“慈心”者,謂隨順慈法而修行?!对鲆话⒑洝肪硭钠咧^:修習“慈心”者,可得臥覺皆安、天護人愛、橫災不侵、得生梵天等種種善果。
【第14句】:【公雞抱窩,母雞打鳴】(慣)抱窩:孵小雞。比喻男人做女人的事,女人做男人的事,作用顛倒了。
【第15句】:【擔水向河里賣】(慣)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第16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慣)六路:指上、下、左、右、前、后。八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眼界開闊,聽覺靈敏。形容人機警靈敏,信息靈通,遇事能迅速作出反應。
【第17句】:【出洋相】(慣)1指在人前出丑,鬧笑話。2指故意做出丑態,引人發笑。
【第18句】:【人少好過年,人多好種田】(諺)過年,人少了可以多享受;種田,人多了自然收效快。指享受時人宜少,干活時人宜多。 也作人少好吃飯,人多好干活。 人多好做活,人少好吃饃。
【第19句】:【瞎子發眼——豁出去】(歇)發眼:害眼病?;沓鋈ィ翰幌Ц冻鲆磺写鷥r去做。本指眼睛已經瞎了,再害眼病也不在乎;轉指沒有顧忌,舍得付出任何代價。 也作瞎子發眼——豁出來。 瞎子害眼睛——豁出去。
【第20句】:【兜肚斷了帶子——沒得絆】(歇)兜肚:護肚子的內衣,上下都有帶子束在身上。絆:纏束。指人不受約束了。一說“絆”諧“盼”,指沒有盼頭了。
【第21句】:鉆故紙用以諷刺那些一味死讀古書而不知融會貫通的人。原意是諷刺死瀆經典而不能解悟的僧人?!肮始垺保腹艜f籍。如清代黃遵憲《雜感》詩:“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紙研?!贝罅康恼紩f藉,便稱為“故紙堆”。如聞一多《給臧克家先生書》三:“在你所常詛咒的那故紙堆內討生活的人原不止一種?!币恍你@研古書,謂之“鉆故紙”。如宋代黃庭堅《題杜盤澗叟冥鴻亭》詩:“古靈庵下倚寒藤,莫向明窗鉆故紙。”宋代楊萬里《題唐德明建一齋》詩:“平生刺頭鉆故紙,晚知此道無多子”?!般@故紙”出于唐代百丈懷海禪師的弟子神贊。《五燈會元》卷四記載:其師一日在窗下瀆經,蜂子鉆窗紙欲出。神贊見了便嘆道:“世界如許廣闊不肯出,鉆他故紙驢年去!”還做了一首偈子:“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大癡;百年鉆故紙,何日出頭時?”也作“鉆故紙堆”。
【第22句】:【幫人幫到底,救人救個活】(諺)幫人要一幫到底,救人要真正使他平安無事。指幫助人要做到負責到底。 也作“幫人幫到頭,救人救到底”。
【第23句】:【畢竟】表示終歸、到底、究竟等意義,表示追根究底,最終所得的結果或最后所達到的狀態?!爱叀笔墙K止、結束的意思,“竟”是完畢、終于的意思。佛典中常見“畢竟”一詞,如:“畢竟空”,謂諸法究竟不可得,一切有為法、無為法終歸于空。“畢竟依”,謂佛為眾生究竟依處?!爱吘篃o”,謂龜毛兔角之類畢竟是無?!爱吘怪恰?,謂如實證如一切法總相、別相之智。如此等等。后亦常見于詩文。唐代白居易《題王侍御池亭碑詩》:“畢竟林塘誰是主?主人來少客來多?!崩钌屉[《早起詩》:“鶯啼花又笑,畢竟是誰春?”(禹振聲)
【第24句】:【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諺)指不識貨物的優劣真偽,最好的鑒別辦法是進行比較;經過比較,自然優劣分明。也泛指對人、對事、對物,有比較就有鑒別。
【第25句】:【撞到老虎窩里】(慣)比喻闖進極危險的境地。
【第26句】:昨日花開落樹紅,今朝花落一場空
【第27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釋義:比喻大的欺壓小的,強的欺壓弱的?!拔r水”又作“螞蝦”、“蝦”、“蝦子”。 例句:但他就沒有想到還有人比他更沒良心,一個小錢不花,白白拿走他的油。“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難道那樣的世道又回來了么?
【第28句】:【裝香】燃香供佛,表示皈信虔誠;(參見“香花供養”條)。寺院中有僧人專司此事,稱為“香燈師”。如《景德傳燈錄·地藏和尚》:“打開殿門,裝香換水。”燃香并安插在香爐上,俗謂之“裝香”。如元·張國賓《薛仁貴》第四折:“快裝香來,待我親自接待去?!庇秩纭逗虾股馈返谒恼郏骸皬埩x,裝香來!”(李明權)
【第29句】:轉變轉是生起、產牛的意思。唐代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卷一說:“轉是起義。”變是改變,變化的意思。轉變就是產生變化,今指由—種情況變化為另一種情況。如:他經過努力,轉變為一名三好學生?!稗D變”一詞源于佛教。
【第30句】:【嗩吶里吹出笛子調——響的不一樣】(歇)嗩吶、笛子:都是管樂器,嗩吶管身正面七個孔,背面一個孔,豎著吹;笛子有一排供吹氣、蒙笛膜和調節發音的孔,橫著吹。 響:諧“想”。指實際情況跟原來的設想不一樣。
【第31句】:森羅殿指主管地獄的閻羅王所處的寶殿,又名森羅寶殿?!稓v代神仙通鑒》卷十五稱十殿閻王為“十殿森羅慈王”。如《古今小說·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玉帝準奏,即差金星奉旨,到陰司森羅殿,命閻君即勾司馬貌到來,權借王位與坐?!庇秩纭度辶滞馐贰返诙送骸伴愅跻w‘森羅寶殿’,這四個字的匾,少不的是請我寫,至少也得送我一萬兩銀子?!?/p>
【第32句】:【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懷兩樣心】 釋義:比喻敵人或困難再大也不可怕,就怕自己內部不團結,有人三心二意。 例句:下午農會分大組召開的雇貧中農團結辟謠會上的熱烈情緒,一直保持著:“嗨,任它狗兒怎樣叫,不誤馬兒走大道!”“真的,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懷兩樣心!”
【第33句】:【容易得來容易舍】(諺)容易得到的,舍棄也就不心疼。指艱難獲得的,舍棄也艱難;容易到手的,舍棄也容易。
【第34句】:【西紅柿】“西紅柿”是人們非常喜歡吃的一種外來蔬菜。那么,外來蔬菜多了,為何單探西紅柿之源呢?因為西紅柿有個典故。 國外傳人的東西,一般用“胡、番、西、洋”來表述,并與國產相區別。 “西紅柿”最初叫“番茄”,現在還有“番茄醬”美食。顧名思義,它來自番邦,大約在明代時傳人中國。最初稱為“番柿”,后來又叫“西紅柿”,因為它的形狀酷似柿子,顏色是紅的,來自西洋的緣故。 據記載,它的老家在南美洲秘魯的叢林幽谷之中,它的枝葉上有一股難聞的氣味,所以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誤認為是有毒植物,艷麗的果實競無人敢吃。當地印第安人認為只有狼才敢吃它,于是給它取名為“狼桃”,警示人們不要誤食。直到十七世紀有個法國畫家先寫下了遺囑,然后冒死吃了一只“狼桃”。他雖然嘗到了酸甜可口的美味,但想到種種可怕的傳說,仍躺在床上心驚肉跳,等候死神的降臨。過了大半天,他仍舊活著,便立即爬起來把遺囑燒掉,興沖沖地出門告訴親友們,“狼桃”無毒可以吃,且味道美極了。這一舉動不亞于魯迅筆下的第一個吃螃蟹者。這件事廣泛傳開,許多科學家對番茄進行研究,證明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果實。從此,番茄風行全球。
【第35句】:水滴積多成大海,經歷積多成學問
【第36句】:【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諺)門道:事物內部的規律與訣竅。指會看的,著眼于事物的內在聯系;不會看的,只滿足于表面的熱熱鬧鬧。 也作會聽的聽門道,不會聽的湊熱鬧。 不會看的看熱鬧,會看的看門道。
【第37句】:【有恩不報非君子】 釋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意謂得到了別人的好處,一定要報答。 例句:“有恩不報非君子,我‘雷神爺’走遍天涯海角,他忘不了你這個女中豪杰!”
【第38句】:【拉硬弓】(慣)l比喻態度強硬,不肯服軟、認輸。2比喻能擔當重任。
【第39句】:學戲先學聲,打鐵先打釘。
【第40句】:【破天荒】(慣)相傳唐朝時湖北荊州每年送舉人去考進士,均未考中,時人稱作天荒;后來劉蛻考中了,稱為“破天荒”。比喻第一次發生的事或第一次做某事。
【第41句】:一廂情愿一廂情愿,亦作“一相情愿”,源自佛教《百喻經》。說的是一個愚人愛上了公主,不顧公主根本不認識他的事實,只想和公主結婚,害了單相思的故事。后被廣泛運用,多泛指單方面的愿望和計劃。如《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莫若此時趁事在成敗未定之天,自己先留個地步……全了這一相情愿媒人的臉面。”又如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聲聲口口說聯合任何派別的作家,而仍自己一相情愿的制定了加入的限制與條件,這是作者忘記了時代?!?/p>
【第42句】:【擠訛頭】(慣)比喻敲詐勒索。
【第43句】:【不即不離】《徐霞客游記》卷三:“急賈余勇穿其中,則其隙不即不離,僅容側身而進?!敝肝矬w若分若合?!秲号⑿蹅鳌返诙呕兀骸胺蚱拗g……處得來天然合拍,不即不離?!敝傅氖侨穗H關系既不親熱也不疏遠。按“不即不離”出于《圓覺經》卷上:“圓覺普照,寂滅無二……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薄安患床浑x”猶言不一不異,“即”謂融合,“離”謂分別。“圓覺”是真性,“眾生”是妄相,當然是有分別的,所謂“不即”;然而歸根結蒂,妄相亦是真性的顯現,二者是融合的,所謂“不離”。猶如波不就是水,但也離不了水。佛家好用否定式的表達方式,除此之外,還可舉出“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去不來”等。(李明權)
【第44句】:士氣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第45句】:【來者不懼,懼者不來】(諺)敢于前來的,就無所畏懼;膽怯害怕的,自然就不敢來。指凡是敢于前來應戰或挑起事端的,就沒有膽小怕事的。 也作“來者不怕,怕者不來?!?/p>
【第46句】:千金難買心,萬金不賣道.
【第47句】:【抬轎子】(慣)比喻為有權有勢者吹噓捧場。
【第48句】:【人在人情在】(諺)人在的時候,你來我往,有情有義;人一死,便情義兩斷。常指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令人慨嘆。 也作人在人情在,人死情丟開。 人在人情在,人死兩丟開。
【第49句】:【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歇)周瑜:東漢末孫權手下主將,任前部大都督,曾率孫權軍大破曹操軍于赤壁。黃蓋:孫權手下老將。《三國演義》中描寫,黃蓋獻苦肉計,讓周瑜痛打他一頓,然后詐降曹操,取得曹操信任,配合火燒赤壁,大敗曹兵。指打人和挨打都是自愿的。也泛指所做的事情是雙方情愿的。 也作周瑜打黃蓋——一家愿打,一家愿挨。 周瑜打黃蓋——愿打愿挨。 周瑜打黃蓋——打的愿打,挨的愿挨。
【第50句】:【無始】沒有開始。佛教認為一切事物,如眾生、生死、時間等都是沒有開始的。因果關系即建立在“無始”的理論基礎上?!稊z大乘論》解釋說:“若有始則無因,以有始則有初,初則無因;以其無始則是有因,所以明有因者,顯佛法是因緣義?!北娚捎诿曰蠖鞓I,輪回生死,也是“無始”的,稱為“無始無明”(無明即愚昧)。如《起信論》說:“一切眾生不名為覺,以從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故,說無始無明?!睙o明無始,故生死無始、眾生無始、世間無始。后道、儒諸家亦用其語。如《洞玄本行經》:“南極尊祖化形骸于無始之胞,一劫而生,得為男。”宋·朱熹詩云:“高人山水心,結習自無始?!保ɡ蠲鳈啵?/p>
【第51句】:【民無糧要反,兵無糧要散】(諺)老百姓沒糧吃就會起來造反,軍隊中沒糧吃就會各自走散。指糧食是安定與治軍的首要問題。
【第52句】:愛情的天平加上金錢的砝碼,就會失去幸福的平衡
【第53句】:【南風腰里壯,北風兩頭尖】(諺)原指南風刮來,兩頭勢弱,中間勢猛;北風刮來,兩頭勢猛,中間勢弱。借指任何事物總是有起有落,有強弱變化,不會一成不變。
【第54句】:種谷得谷,種麻得麻
【第55句】:【一人不敵二人智】(諺)兩個人的智謀,總比一個人的智謀高。指一個人的智謀總是有限的,群體的智謀才能全面一些。
【第56句】:【江河日下,日薄西山】 釋義:薄:迫近。比喻事物一天天衰敗下去。 例句:他向對面坐的那位身穿褐袍的老者,感嘆地說:“唉,如今的日子可真難過啊!就像古人所說的‘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那樣,越來越差勁了!”
【第57句】:【往日無冤,近日無仇】(慣)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沒有結下冤仇。 指互不相干,沒有利害沖突。 也作往日無冤,昔日無仇。 往日無仇,近日無冤。
【第58句】:【一廂情愿】一廂情愿亦作一相情愿,源自佛教《百喻經》。說的是一個愚人愛上了公主,不顧公主根本不認識他的事實,只顧自己愿意和公主結婚,害了單相思的故事。后被廣泛運用,多泛指單方面的愿望和計劃。如《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莫若此時趁事在成敗未定之天,自己先留個地步……全了這一相情愿媒人的臉面。”又如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聲聲口口說聯合任何派別的作家,而仍自己一相情愿的制定了加入的限制與條件,這是作家忘記了時代。” (李君岡)
【第59句】:還俗在家謂之“俗”,出家修行謂之“僧尼”。佛制:聽任僧尼自愿舍去大戒。又僧尼犯重戒,依律逐出僧團。以上兩種情況,均稱為“還俗”。另有一說,“還俗”僅指僧尼犯戒還家。自愿離開僧團,謂之“歸俗”。《法苑珠林》卷九二載:“五百比丘日:‘我等不能精進,恐不能消信施供養,請乞還俗。’文殊師利菩薩贊言:‘若不能消信施之食,寧可一日數百歸俗,不應一日破戒,受人信施。”’按經義,出家人不能守戒、精進,寧可還俗。南朝梁慧皎《高僧傳》卷i載:廚賓國(在今克什米爾地方)王子求那跋摩二十歲時出家,精通藏經。后來國王駕崩,無人繼位。眾人議請跋摩“還俗,以紹國位”。跋摩不從,隱居山林,又到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弘法。宋文帝元嘉八年,跋摩來到中國的建業(今南京),譯經數十部。又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七記載:“(杭僧思聰)挾琴游梁,日登中貴人之門,久之,遂還俗,為御前使臣?!笨梢娝悸斒莻€心未出家、熱衷名利的人。
【第60句】:【伶俐人當媒人,糊涂人當保人】(諺)媒人:婚姻介紹人。保人:債務擔保人。指聰明人易促成男女雙方好事,適合做媒人;糊涂人易答應承擔錢財風險,找不到保人可向其求助。
【第61句】:【洗臉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淺】(歇)扎猛子:游泳時頭朝下扎到水里。譏諷人缺乏自知之明,不曉得風險有多大。
【第62句】:【雞兒不吃無工之食】(諺)雞不白吃食。公雞吃食會報曉,母雞吃食會下蛋。借指人不應白得人家的好處,要注意回報人家。
【第63句】:【毒蛇口中吐蓮花】 釋義:比喻陰險毒辣的壞人,偽裝善良。 例句:大家別看陳尚仁平日裝笑臉,做善事,正如俗話說的:“咬人狗,不露齒”,“毒蛇口中吐蓮花”。大家要擦亮擦亮眼睛??!
【第64句】:【下鍬撅】(慣)比喻使心機害人。
【第65句】:【白吃蘿卜還嫌辣】(慣)比喻白白地得了好處還挑剔。
【第66句】:【求爺爺告奶奶】(慣)形容到處低三下四地向人求助。 也作求爹爹告奶奶。 求爹爹拜奶奶。
【第67句】:短不可護,護短終短;長不可矜,矜則不長
【第68句】:根深不怕風動搖,樹正何愁月影斜
【第69句】:寧救百只羊,不救一條狼。
【第70句】:【不知哪頭炕熱】(慣)指不知做什么事情得利大。
【第71句】:【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諺)指關鍵時刻落后了一步,就會步步落后,陷入困境。
【第72句】:【不怕兇,只怕窮】(諺)兇:蠻橫。 指不怕欠債人不講理,就怕他窮得一無所有,債主也就毫無辦法。
【第73句】:大海不嫌水多,大山不嫌樹多
【第74句】:【好老子不管三十歲兒】(諺)老子:父親的俗稱。三十歲的兒子,已到而立之年,老子再嚴也管不著了。指兒子到了完全自立的年歲,不會再接受父親的管教。
【第75句】:【撞倒南墻不回頭】(慣)形容人固執,不知變通或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也作撞到南墻不回頭。 碰到南墻不回頭。
【第76句】:【刀切豆腐兩面光】 釋義:比喻人兩面討好。 例句:如今過日子不能刀切豆腐兩面光,在誰面前都想賺好人。腳踩兩只船略有點風浪就會閃到海里去,輕了嗆幾口水,重了會淹死。
【第77句】:【男兒當自強】(諺)指好男兒應努力奮進,自強不息。
【第78句】:【南無】凈土宗提倡持名念佛,作為六字洪名的“南無阿彌陀佛”,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的。我們有時會看到,常人在表示感激或脫離險境等場合,往往會脫口念道:“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巴利文作namo,梵文作namas,漢語應讀作namo,意為歸命、歸敬。按印度禮儀,低頭合掌,口稱“南無”,即表示致敬。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載,菩提達摩來到洛陽,自云已一百五十歲,稱譽永寧寺精麗無比,在寺中“口唱南無,合掌連日”。“南無”亦作“南膜”、“曩膜”等。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六謂:“南無,亦作南膜,或言那模,皆為歸禮譯之?!保ɡ蠲鳈啵?/p>
【第79句】:早睡早起,賽過人參補身體。
【第80句】:【內行看功夫,外行看熱鬧】見“行家看門道,力把看熱鬧”。
【第81句】:【羊羔掉進虎口里】(慣)比喻弱者陷入危險境地或落入強者手中。
【第82句】:據此清新絕妙,堪為家寶,可上金石?!敝芏鴱汀渡虾5脑绯俊返谒牟慷骸埣伲悴缓靡馑颊埣?,我給你請假?!烊鸱颊f得斬釘截鐵。”
【第83句】:畫花多一筆,繡花多一日
【第84句】:【樹高招風】 釋義:比喻目標大了易招致別人的嫉妒反對。 例句:問日:“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日:“潭深魚聚?!蔽蛉眨骸耙姾笕绾??”師日:“樹高招風?!?/p>
【第85句】:念念指極短的時間,起滅連續不斷。在佛教中,“念”是梵語“剎那”的意譯,指一動心念的短暫時間,念念,猶言剎那、剎那(參見“一剎那”條)。佛典中有“念念不住”、“念念生滅”、“念念相續”、“念念無常”等說法?!毒S摩詰經·方便品》:“是身如電,念念不住。”《無量義經》:“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北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若有天眼,鑒其念念隨滅,生生不斷,豈可不怖畏耶?”俗語中則有“念念不忘”等。謂時時刻刻念想著。
【第86句】:見鞍思駿馬,淌淚思親人
【第87句】:【東明西暗,等不到撐傘】(諺)天空東方發亮,西方陰暗,這時候,來不及撐開傘,大雨就到了。指東明西暗是暴雨即將到來的征兆。
【第88句】:“境界”相當于人們所說的客觀世界,然而,佛教認為“境界”乃是意識所現出來的“相分”?!洞蟪似鹦耪摗分^:“以能見故,境界妄現。”又指學佛修行所達到的境地。如《無量壽經》渭:“斯義弘深,非我境界?!焙髞?,或以“境界”泛指景象。如元代耶律楚材《再和呈景賢》詩:“我愛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被蛞苑褐杆枷搿⑺囆g所達到的境地,意境。如云:思想境界很高。又如:詩中的境界很美。
【第89句】:【燈草拐杖——扶不起人】(歇)指自身力量有限,扶助不了別人。
【第90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語,謂停止作惡,立成正果。后成為一句勸人改惡從善的俗諺。如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夫佛法廣大,容人懺悔,一切惡業,應念皆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汝不聞之乎?”原來,在宋代的禪宗“燈錄”中,已經廣泛引用這句俗諺了。最初,《景德傳燈錄》卷二五謂“拋下操刀,便證阿羅漢果”,到了《續傳燈錄》和《五燈會元》中,改成了“飚下屠刀,立地成佛”,意義升格了。其實,“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北涼譯出的《涅檗經·梵行品》:“波羅傺國有屠兒名日廣額,于日日中殺無量羊。
【第91句】:這些寺院中的樂曲,后來演變為講唱文學。唐以后盛行一時的變文,也被稱為佛曲?,F在寺院中,僧人仍吟唱佛fH1。如他們每天早晚功課(上殿),除念誦經、咒外,就是吟唱贊、偈。不過現在不配備管、笙吹奏了,而是配以鐘鼓魚磬,聽起來清凈優雅,別有一番趣味。
【第92句】:【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慣)著:挨上,接觸。前面不挨著村莊,后面不靠著客店。指走到了荒無人煙的野外,無處投宿。也比喻無依無靠。 也作前不巴村,后不著店。巴:挨著。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前不著村,后不挨店。
【第93句】:【吃秤砣,鐵了心】 釋義:比喻下了決心,毫不動搖。 例句:二朵大嬸將杜秋葵喊價一半,只跟安天寶要五百塊的孝心錢,但是杜秋葵吃下秤砣鐵了心,死活也不肯再嫁人……
【第94句】:【鵲橋】人們常用“鵲橋”來比喻夫妻相會。那么,“鵲橋”是個什么樣子的橋呢? 民間傳說玉帝之七女思凡下界,與耕種為生的牛郎相遇,遂結為夫妻,男耕女織,過著平靜恩愛的生活,人們以“牛郎”、“織女”稱呼他們,牛郎織女生育一男一女。這種平靜的生活突遇變故,天庭派神兵把織女抓到上界,牛郎見狀,用扁擔挑起一雙兒女,飛上天界,眼看就要追七織女,玉帝下令在他們二人之間劃出一道天河(即銀河),使他們只能隔河相望。他們的恩愛感天動地,地上的喜鵲于每年七月初七為他們在天河上搭成鵲橋,他們才得相會。直到現在,人們還流傳著七月初七見不到喜鵲的傳說。故“鵲橋”喻指男女結合、夫妻相聚的紐帶或橋梁。故又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第95句】:【馬上】“馬上”一詞是形容時間很短的意思?!榜R上”最初的含義就是在馬背上,多指征戰武功,古代有馬上得天下一說,并說開國皇帝是馬上皇帝。 “馬上”指時間短,源自元朝。元朝由蒙古族建立,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以狩獵為生,蒙古騎兵素以作戰征討勇猛、行動迅速著稱,可能由于這個原因,“馬上”就有了表示速度快、時間短的含義。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折:“爺,有的馬上就說了罷!”明唐順之《請游兵疏》:“命下之后,即便馬上差人赍文星馳付山西保定二巡撫處?!庇玫亩际沁@個意思。后來,“馬上”一詞就被大家所接受,并轉化為表示時間極短的含義了。
【第96句】:【砸飯碗】(慣)比喻失業,沒有了經濟來源。
【第97句】:好問近乎智,知恥近乎勇
【第98句】:【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諺)壯士:行俠仗義的豪杰。當床頭金錢罄盡時,任你是怎樣了不起的英雄豪杰,也只落得低頭喪氣,臉面無光。指錢財耗盡,連壯士都無可奈何。
【第99句】:【不怕官,只怕管】(諺)指直接管自己的頂頭上司,要比級別大的官更能壓制自己。 也作“不怕縣官,就怕現管”。
上一篇:簡書最新的佛心禪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