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謊言,是用來擊破的,而不是用來粉飾的。信任,是用來沉淀的,而不是用來挑戰的。
【第2句】:【禪心佛語】所謂眾生者,眾因緣和合而生。眾生之間互為存在的前提,真正個體、獨立的生命是不存在的。
【第3句】:【佛心禪語】佛教的真理猶如虛空,比如虛空既遍于一切萬法,又超越一切萬法一般。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世俗諦,是遍于一切而立;勝義諦,是超越一切而言。
【第4句】:【禪語人生】珍惜生命的人,都會感受到生命中每一種情景出現全是唯一的一次,生命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重復出現的。
【第5句】:【佛心禪語】對修行不負責的人分兩種。一種是,到處皈依,從不修行;另一種是,從不皈依,到處學佛。
【第6句】:【禪心佛語】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第7句】:【佛心禪語】不管愛情友情親情,都是易碎品,一旦出現過裂縫,便很難恢復原貌;不論是誰對不起誰,那裂縫都如同兩面刃,一面傷人,一面傷己。
【第8句】:【禪心佛語】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獄?一句善心美言即是天堂的花香,一聲嗔恨惡口即成地獄刀劍。
【第9句】:人生總是在得失中不斷循環,隨遇而安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當下。
【第10句】: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須知國破家無寄,豈有舟沉櫓獨浮。冤仇若不分明報,枉做堂堂大丈夫。萬事勸人休計較,從來好事不如無。
【第11句】:水所流經之地,一切洼坎坑穴先行填滿,然后前行。德人所行,上善若水,一切利益就近所需,先以慈心令得滿足,然后致遠。
【第12句】:世界上最大的不幸是抱怨不抱怨才能發現被“心魔”遮住的風景,不抱怨才能于生活中找到心靈的安然與幸福。
【第13句】:【禪語人生】維那師不聽,有意無意總把人趕走。結果這個走了,又來一個比前面更厲害的人,更難調伏。
【第14句】:【禪語人生】修行要在動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來閉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儀中,以戒定慧三學,除貪嗔癡三毒,收攝六根如牧牛一樣,不許它犯人苗稼。
【第15句】:【禪心佛語】世間上沒有天生的東西,大自然因緣聚合會生森羅萬象,吾人的本性上包含了善惡諸法,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第16句】:【禪心佛語】當心的本性被認出來,這就叫做涅槃;當它被迷惑所遮蔽,這就叫做輪回。
【第17句】:【禪語人生】我們人心里頭,切記千萬不要有鬼,也不要有恨、怨、惱、怒、煩。有這些東西,那就不得了,就五鬼鬧宅了。
【第18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幸福的;并不是終于得到了一束花,而是永遠被花包圍著。
【第19句】:拜佛容易敬心難,意不虔誠總是閑,五體虛懸空費力,骷髏磕破也徒然。(明)憨山《費閑歌》
【第20句】:【佛心禪語】山逞強,水守弱,海底曾淹大西國。位尊財旺休得意,名流倒臺倍落魄。時運無常,高升必墮,傲什么?
【第21句】:【禪語人生】心之佛非世人眼之佛,禪道玄機非文可立,但悟其心。求禪心非故弄玄虛,其真理莫過于自然歸一。佛本無相,實乃心也;求佛見本心,尋回自我,如此而已。
【第22句】:【圣經文案】275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里,并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5:11)
【第23句】:【禪心佛語】常以為別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別人注意你的人,會生活得比較煩惱。
【第24句】:【禪語人生】真實的人生,要學會沒有回報的喝彩,不會喝彩的生命不是奔放的生命。
【第25句】:【禪心佛語】人世間的許多事,只要想做就能做到,成功并不需要什么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特殊的技巧或謀略。
【第26句】:即使是正確的決定,也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才是正確的,到了下一個階段,要依據形勢作更有利的選擇,否則,死抱著最初的決定不放,就是無謂的固執了。
【第27句】:“虔誠的心”就是敬業精神,對待我們的每一份工作,都應抱以最誠實和敬業的態度。唯有這樣,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就。
【第28句】:【禪語人生】我建議大家經常到養老院去走一走,到墓地去看一看。當人生能夠覺醒時,就不會因為金錢的流失、感情的背叛、事業的失敗而長期困擾。
【第29句】:佛善良且熱心助人,經常幫助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同時也會讓自己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第30句】:智慧大海勝威德,知法自在為法王。世間應供天中天,覺悟自在應歸命。《方廣大莊嚴經》序品
【第31句】:【禪心佛語】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時時處處都是享受,關鍵是你有沒有發現美好事物的心。這顆心就是我們所說的“活在當下”。
【第32句】:真如妙體,不離生死之中;圣道玄微,還在色身之內。色身清凈,寄住煩惱之間;生死性真,權在涅槃之處。——《楞伽師資記》原序
【第33句】:擁有幸福的人通常都懂得在合適的時候犯一下糊涂。婚姻也是如此,偶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反而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幸福。
【第34句】:誰在給我們設置障礙給我們設置障礙的并不是生活中的挫折,而是一顆斤斤計較、不豁達的心。
【第35句】:【禪心佛語】面對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煩惱,這叫看破。你要知道,沒有恒常,沒有長久。順境,要安心,逆境還是要安心。
【第36句】:佛說:“人人應學和敬合群之法,諸賢者亦皆贊嘆和敬之善。若能互相和敬,住于正法,則必得瑜伽之樂,即相應佛法之樂。”
【第37句】: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兩路。一切善惡因果,除此心外,無片事可得。——《憨山老人夢游全集》
【第38句】:柴米油鹽醬醋茶煙,除卻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無須銅錢可做來。
【第39句】:實相必諸法,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唐)湛然《金剛經》
【第40句】:【禪心佛語】出言行事俱從厚:我們生活言行均要厚道、切莫刻薄,以免招致怨尤,自可趨吉避兇。
【第41句】:【禪心佛語】對待因緣方有果法,對待果法方有因緣,它成立的焦點在「對待」。
【第42句】:功名、利祿、美女,是男人的三道坎,哪一道坎上不是尸橫遍野、血雨腥風?哪一道坎上沒有爾虞我詐、你爭我奪?身體和心靈的戰爭是這三道坎上永恒而唯一的風景。
【第43句】:【佛心禪語】禪悟人生:禪詩:林麓結茅屋,澹然稱所居。松風驚破夢,澗水靜涵虛。春老花猶媚,秋殘葉未疏。良宵無限意,東嶺月初生。《山居》
【第44句】:【圣經文案】374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于行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
【第45句】:【禪心佛語】彎腰是對幼輩的關懷,是對弱者的幫助,是仁慈之心的華光,是悲天憫人的情懷。
【第46句】:問:“般若波羅蜜是什么意思?”答:“‘般若波羅蜜’是智慧,對于內在、外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絲一毫不迷惑。”——凈空法師
【第47句】:【佛心禪語】俗話說:“虛心的人十有九成.自滿的人十有九空。”我們在取得好成績時,還能保持謙虛的心態,才會更上一層樓。
【第48句】:【禪語人生】壓力,使我們的人生變得痛苦;欲望,演化出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幻覺,導致了時空中的各種欲望;而證悟的智慧,卻能消滅一切幻覺。
【第49句】:【談荷】莫道污濁只生泥,紅樓一曲早心寒。花生平雖低賤,卻是觀音來坐禪。物欣欣各有道,幽蘭香味勝牡丹。門未必出尊貴,茅舍常聞圣賢談。
【第50句】:心似蓮花,當一個人的心向往清凈,就會漸漸地止住妄想與追求,不被欲望所支配。一直說過,世間萬物皆有佛性,只是隱藏得很深,倘若不去發覺,甚至會封存一生。
【第51句】:天堂和地獄,都是由心和行為所造作。我們不要怕地獄,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第52句】: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詳,而懷著挫折、無奈、懷疑、恐懼、憂慮的心態去過活人生,那生活對生命來說,毫無疑問就是一種懲罰了。——耕云先生
【第53句】:【禪心佛語】常交友,廣結緣。遇分歧,莫爭辯。和為貴,忍為先。時觀己,少多言。窗外事,淡如煙。做好人,常布施。行好事,不展現。說好話,不妄言。存好心,斷惡念。
【第54句】:除了信心、毅力之外,還需要把內心的毅力化為勇氣。虔誠信佛、拜佛者,盡管對佛法了解得很透徹,也很恭敬拜佛,若不能身體力行,仍然非真正學佛者。
【第55句】:【禪心佛語】殿后,大眾同赴齋堂,法師又于班首位置一一為諸堂主師父安坐具,問訊坐定。齋堂、禪房,送位規矩一如佛殿。
【第56句】:凡經律論,宜互學習。(唐)百丈懷海禪師《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卷八眾生根機不同,大圣設教亦復非一,不可偏執一法,互相是非。(唐)善無畏《無畏三藏禪要》
【第57句】:在這人世的旅程,有聚首,有別離,相見時難別亦難,原來聚散兩艱難,心地不在困惑中迷失,那么就能活出對幸福最客觀的感知。
【第58句】:有了“我”的執著,就忽視了他人的存在,忽視了他人利益的存在、忽視了他人意見的存在。
【第59句】:習慣有時會成為阻礙你成功的障礙,因此,你要及早認識和克服生活中的不良習慣。
【第60句】:【禪心佛語】時間定律:活得越久,攢的得越多;但未必生得越晚,就剩得越多。
【第61句】:【佛心禪語】※想得開一點,好也不可能永遠地好,壞也不能永遠地壞,都會變。主要是自己的心,想明白了想開了,這就是聰明,這就是智慧,這就是解脫。
【第62句】:【禪心佛語】假若我們有圣眼與圣耳,能看到和聽到那個盜賊要我們去看、去聽、去抽的魔音,那么就能不受欲望的魔力驅使而消滅他,并且還不用花冤枉錢。
【第63句】:【禪心佛語】任何事物,要丟還是要留,你得花很長的時間權衡利弊,或是煩惱不知所措的,那把它丟掉。
【第64句】:【禪語人生】有兩種人永遠無法超越別人:一種是只做別人交代的工作,另一種是從不做好別人交代的事。
【第65句】: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永嘉證道歌》
【第66句】:【禪心佛語】地以靈為貴,站以高為貴,坐以平為貴,恩以報為貴,工以巧為貴。
【第67句】:涅槃不異世間,世間不異涅槃。涅槃際世間際,一際無有異故。菩薩摩訶薩得是實相故,不厭世間,不樂涅槃。(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十九
【第68句】:【禪語人生】在現實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輝煌。思想的廣度與學識的深度決定事業的寬度。
【第69句】:佛家禪語:修行不僅僅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好講那么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小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第70句】:【佛心禪語】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而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中搖擺。幸福不過是欲望的暫時停止。——叔本華《悲觀論集卷》
【第71句】:山川草木,大地山河無不蘊藏著無限的禪機;煦日照耀,微風吹拂莫不透露著諸佛的法音,一切都是自然的流露,一切都充滿真的純凈、美的純德、美的純情。
【第72句】:【禪語人生】有四種圣諦:一、苦圣諦,二、集圣諦,三、滅圣諦,四、道圣諦。簡稱苦集滅道。
【第73句】:【禪心佛語】大家是有福之人,看樣子佛法注定要帶領大家突破困境、解決問題。
【第74句】: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容一番橫逆,增一番氣度;省一分經營,多一分道義;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加一分體貼,知一分物情。
【第75句】:【禪心佛語】精進,看起來是辛苦,實際是安樂。禪定,看起來是刻板,實際是活潑。智慧,看起來是放下,實際是擁有全世界。
【第76句】:【禪心佛語】當我們能夠發出對眾生慈悲的心,當下一念就不會感覺自己有痛苦,就等于由我們的“身見”執著中走出來,得到自在解脫。
【第77句】:【圣經文案】496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里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3:20)
【第78句】:【佛家禪語】世界上存在著眾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與空性雙運的見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脫大道。
【第79句】:人不分老幼或男女,皆有豐富的愛心;因“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本具善心愛念——良知。佛以真理引導我們發揮善念,所以說“佛口所生子”,即是清凈法性身。
【第80句】:【禪語人生】我們都有足夠的力量來忍受逆境的不幸。逆境只是穿上工作服的機遇。只要一息尚存,就不怕逆境,要為保衛自己而戰。
【第81句】:常規思維是人人都有的思維狀態。當周圍的一切不曾產生變化時有它的便利性。但面對新事物時,如仍受其約束,就會適得其反。打破心理枷鎖才能適應新環境。
【第82句】:【禪心佛語】時間不能減輕我們所受的傷害,但卻能讓我們變得不那么害怕傷害。時間也不會幫我們解決問題,只會把原來怎么也想不通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
【第83句】:【禪語人生】要想擺脫人生的痛苦,首先對世界要正確地透視,樹立人生的正見。
【第84句】:【修煉】金不經火煉不純,人不經修煉不成;沒有經過挫折的人都很難成功。
【第85句】:【最有禪意的文案】與人結好緣,句句話都是法;與人結惡緣,句句話成是非。
【第86句】:聰明的人是善于取舍的,是適時取舍的,他們清楚幸福需要有辨別的眼光,更需要勇氣去放棄,心靈背負太重負擔的人是沒有辦法走得太快的。
【第87句】:【佛心禪語】不要抱怨別人,傾聽別人的抱怨,接受別人的抱怨。有一顆不抱怨的心,美麗便會盡收眼底。
【第88句】:【禪心佛語】進入一不同的新行業,必須對自己充滿信心,在面對無情的打擊和不公的命運時,你必須要能自持。
【第89句】:【禪心佛語】寂靜處不在山上,也不在廟里,只要有一顆清靜的心,到處都有寂靜處,到處都是凈土。
【第90句】:人命危脆,朝夕有變,無常宿對,卒至無期。《法句譬喻經》卷一日夜常遷流,壽亦隨損減,人命漸消亡,猶如小河水。《雜阿含經》卷三十九,第1084經
【第91句】:【禪語人生】只要是好藥,可以治病,用不著知道藥方是誰配的,藥是哪里來的。
【第92句】:【禪語人生】我們應和聰明人交朋友,不要和狡猾人交朋友;應和老實人交朋友,不要和愚笨人交朋友;。
【第93句】:【經典佛語】創業這么多年,我遇到了太多的倒霉事,但只要有一點好事,我就會讓自己非常開心,左手溫暖右手.
【第94句】: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大寶積經》卷五十七,入胎藏會
【第95句】:【禪心佛語】鄰里團結,家庭美滿,職業安定,環境優美,這是眾生應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誠心地服務,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幸福。
【第96句】:【佛語悟道】用外在的體力攻進去的力量是弱小的,用內在的心力打出來的力量是強大的。
【第97句】:【禪心佛語】四無量心并非生起菩提心之法,而是增上菩提心之法。無量是指由所緣無量能得無量果。
【第98句】:【禪語人生】無心之心如恒河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尿臭穢,沙亦不惡。
【第99句】:【禪心佛語】世間的一切功名富貴,是人之所欲,擁有是一種“福報”。而放下,卻是智慧與心境的升華。
上一篇:說到心坎的文案大全簡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