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生命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在人生里,我們只能隨遇而安,來什么品味什么,有時候是沒有能力選擇的。在朋友家喝的茶很好,回味不盡,今天雖不能再喝那么好的茶,但只要有茶喝就很好,如果連茶也沒有,喝開水也是很好,因為,這也是生活的味道。
【第2句】:【禪語人生】欲望是無窮的,別過;人生是平淡的,別倦;身體是自己的,別糟;幸福是有限的,別貪;美色是他人的,別戀;愛人是自己的,別厭;鈔票是消費的,別攢;生活是豐富的,別煩;假期是休閑的,別忙;人格是高貴的,別賤;感情是純潔的,別污;朋友是永遠的,別淡;權力是暫時的,別專。
【第3句】:不要埋怨別人讓你失望了,怪你自己期望太多。人生是一場戲,你來我往皆天意。少氣多閑,身忙心閑。真正做到這八個字不容易,關鍵是個“閑”字。
【第4句】:【禪心佛語】人以待已為是非,我以待人為對錯;人以利已為恩怨,我以利人為取舍;人以得失為得失,我以善惡為善惡;人以地位升浮為親疏,我以感情真假為遠近。
【第5句】:【禪語悟道】成佛之道分為道諦與滅諦。宗教、哲學和科學是屬于道諦。滅諦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成佛之道有兩種,方便道與智慧道。宗教、哲學和科學是屬于方便道。智慧道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成佛之道有兩種,暫時安樂之道與究竟解脫之道。宗教、哲學和科學是屬于前者,后者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
【第6句】:【經典佛語】家人既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的學生,又是我們的同事,還是我們的敵人,更是我們的法務眷屬。如果一個人不愿意,或不能夠處理好家人的關系,肯定也無法做好佛事,家事即佛事.
【第7句】:總想把溫潤的時光涂抹成一幅多彩的畫卷,與你在暖色的光陰里許一場歲月清歡,許一場天荒地老,千山萬水,與你牽手人生,風雨同舟。攬一卷詩文,看風聽雨,煮一壺清茶,細品光陰,邀一縷荷香,靜賞清月,菩提樹下,斟一味禪茶,飲一杯深情,靈魂深處,那份懂得,在流年靜默安暖,那份令人心動的初見,溫柔著記憶。
【第8句】:華智仁波切說:“一切生者皆無常,必定會滅亡,一切儲存皆無常,必定會耗盡;一切集聚皆無常,必定會分散;一切建造皆無常,必定會崩壞;一切升起皆無常,必定會落下。因此,敵與友、幸與不幸、善與惡、心中的念頭,這一切永遠都在變化。”既然輪回的一切都是無常,那么除了解脫外又有什么事情值得追求呢?
【第9句】:【禪語人生】哲學是人生的精華。人生其實就意味著哲學。人生,是一段軌跡,一個過程,既如此,又何必在乎結果呢?而我們所要的其實也就是一個過程。流星劃過天際,或許未到地面就已銷聲匿跡,但那剎那間的美麗就能夠震撼一顆心,就能震撼整個宇宙。
【第10句】:選擇了財富,可能就要放棄健康;選擇了事業,可能就要放棄自由。所以,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支付能力,因為一種選擇就是一種代價,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人生。傷疤之所以會疼,是因為我們熱衷于去撫摸,去回味,去示人。若情動于記憶,必心痛于過往。
【第11句】:【經典古語賢文-萬世精典】既有生來就有死,生生死死不由人。萬事勸君多忍耐,舉頭三尺有神明。凡事都要多思量,想前想后莫欺心。心口如一終久好,只是心非難為人。堪經念佛修行路,持齋戒殺上等人。修橋補路陰功大,善惡報應甚分明。知命君子看得透,方知報應不差分。
【第12句】:【禪語感悟】佛性就在自己的身上,猶似“明珠在掌”,如果自己不去發覺它,明珠也只是一件無用的廢物而已。修行,就是為了有機緣出現,使我們猛然醒悟,而領受到明珠的存在與珍貴。
【第13句】:所有果實,都曾經是鮮花,這世界只要還有心在,就有來尋找它的人。當我們離別時,不牽掛別的,只是牽掛三五顆好的心。當我含著微笑離去,那不是因為我賺取了金銀或什么權柄,而僅僅是,我曾經和那些可愛的人,交換過可愛的心。
【第14句】:生活可以輕松地過,也可以痛苦地過,生命之路,負重也是走,閑庭信步也是走,所以不妨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輕松些。苦苦地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念念不忘那些所謂的陳年舊事,無異于自尋煩惱。
【第15句】:【禪心佛語】第二,佛陀的居家二眾弟子——優婆塞、優婆夷,佛陀也會給他們開演最好的佛法,“彼聞法已,依于我舍、我洲、我覆、我蔭、我趣,常以凈眼,觀察我住”。這樣的居家弟子,佛陀也會傾力而教誡,可稱之為中等之田和中等之水器(“不穿不壞但有津漏”)。
【第16句】:【禪語悟道】【第1句】:善事多做,長存善念,問心無愧,理得心安。心有主見,不聽傳言,莫論人非,笑對人間。胸懷坦蕩,處事坦然,心寬體健,益壽延年。熱鬧中以冷靜的眼光看待一切,就會省去許多煩心事;冷落時存一份向上的心,才能享受到許多真樂趣。
【第17句】:【禪心佛語】坦白講,我根本連明天以后的事情都很少去想。只要把每個當下該講的事講好,該做的事做好,把能做的都做到最好,就可以了。就像我們今天努力工作,如果明天沒死,還可以享用今天掙來的工資,就很好了;如果明天我們死了,就把今天的勞動所得,讓別人去享用,那今天努力工作也一樣很有價值。
【第18句】:【禪心佛語】什么人最富有?①開啟心靈寶藏的人。②生活充滿陽光的人。③身心健康的人。④勤勉自立的人。⑤樂于助人的人。⑥和藹可親的人。⑦知足常樂的人。⑧安寧篤定的人。⑨感恩一切的人。⑩大愛予人的人。?心懷天下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包容一切的人。?返樸歸真的人。符合一條你也是富有的。
【第19句】:【禪心佛語】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大意】一個人的耳朵假若能常聽些不中聽的話,心里經常想些不如意的事,這才是敦品勵德的好教訓。反之,若每句話都好聽,每件事都很稱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劇毒之中了。
【第20句】:大自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她的美與生俱來,已達極致,任何人為的梳妝,都是對美的傷害。造化的高明在于,他在創造大自然的時候預留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只要不格外地貪婪,對人類而言,這些空間已經足夠施展他們的才華,沒有必要去驚擾大自然。
【第21句】:感父母重恩——佛說:“父有慈恩,母有悲恩”,尤其“人身難得”;既得人身又能安然成長、接受教養,皆是父母恩德。為人子女應知恩、感恩,更要力行報恩。
【第22句】:【佛心禪語】內心謙下是功,外行于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唐●六祖慧能大師
【第23句】:【禪心佛語】“我們回不去了”,在小說中最常看到的是這句話。并不只是時間回不去,更重要的是那些發生的往事令人心寒,心里始終被那層關系阻擋著,過去的感情,過去的回憶再也追不回了。人生最悲哀的時刻莫過于夢醒落花時。最遺憾的事情莫過于錯過。許多人,許多事,一旦錯過,就不復存在。
【第24句】:這個世界有多少人正在經歷著痛苦和災難,有多少人流淚失所妻女離散,又有多少人體無全膚面目全非,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吧。當你閱覽了人生的花開花謝潮起潮落和不幸,你才會明白,快樂和健康比財富更重要。
【第25句】:【佛心禪語】慈悲與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猶如鳳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鳳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體一般,慈悲與智慧既是兩面,又是一體。
【第26句】:【佛禪文案】恒誨法師:有時候幸福就像花間的蝴蝶,你追著不放,她會害怕地躲閃。你追得累,她也逃得累。把心放平,放寬,靜靜地流連于花間,陶醉在花的海洋,她也情不自禁悄悄向你靠近,停在你的指尖,停在你溫馨的笑容里。世間事,過猶不及。心寬了,想開了,看淡了,也就釋然了。
【第27句】:閻羅注定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太平原是將軍定,不許將軍享太平。燕子不進愁眉屋,雀鳥只朝旺處飛。假若染就真紅色,也被旁人說是非。燕子銜泥空費力,長得毛干各自飛。桃花千朵原同數,他是何人我是誰?養男養女行孝順,女拜血河謝母恩。男性養大敬父母,女性養大敬別人。
【第28句】:放棄實權虛名,放棄人事紛爭,放棄變了味的友誼,放棄失敗的愛情,放棄破裂的婚姻,放棄不適合自己的職業,放棄沒有意義的交際應酬,放棄壞的情緒,放棄偏見、惡習,放棄不必要的忙碌、壓力。生命之舟需要輕載,生活需要回歸簡單。
【第29句】:【心靈禪語】【真的是路過】許多人在追問,人生到底是什么?歲月到底是什么?人生只是一種走過,歲月匆匆,不管是一段恩怨情仇還是痛心徹骨,面臨最多的就是“得”與“失”。真正得到的,握在手心里不珍惜;真正失去的,一場妄想,一場癡迷,人生百年總在患得患失,到頭來還是一場空,所以說人生,真的是路過。
【第30句】:清靜不在熱鬧繁雜中,更不在一顆所求太多的心中,放下掛礙,開闊心胸,心里自然清靜無憂。喜悅能讓心靈保持明亮,并且擁有一種永恒的寧靜。心念意境如能清明開朗,則展現于周遭的環境,都是美好而善良的。
【第31句】:要懂得忘卻。人生最大的痛苦緣自追求完美,要知道,真正的光明并非沒有黑暗的時刻,只是永遠不為黑暗淹沒罷了。我們的生活也是一樣,忍著疼痛奔跑,帶著淚光微笑,這才是真正的生命。
【第32句】:【禪語人生】我們做事要隨緣,不要勉強。暫時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做,得不到的東西一定想得到,就會有很多痛苦。緣就是條件,條件成熟了,該得到的就會得到,該避免的就會避免。條件要靠自己積極去創造,緣要靠自己努力去結,人生就會少一些障礙,多一些成就。
【第33句】:【禪心佛語】每天早晨醒來,在床上就想:今天,讓所有見我面的,聽我聲的,聞我名的所有眾生,都種下一顆菩提種子,心得清凈,減少欲念煩惱,因果成熟,成就佛道。然后起身進行一天的工作,做這一天的功德。
【第34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所謂成長,說白了就是一場殘酷的自我對抗,盡己所能,試著在每個挑戰和困難面前站穩、挺住,從中獲得經驗和智慧,你也就能獲得更多的成長。無論外部世界是繁榮還是蕭條,自身際遇是高潮還是低谷,懷有自信的同時留一份謙遜,寵辱不驚,寧靜致遠,接受所有傷害,然后無所畏懼的長大。
【第35句】:【禪心佛語】世上唯一永恒不變的,就是無常。多少人事,傾盡心血之后卻只換來一聲“對不起”。你不知道他何時會來,何時會走,來時靜悄悄,走時空留回憶。仿佛他來,只為竊走你一顆真誠的心,然后亡命天涯。無常的世界,只能隨緣,隨性,隨心,隨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守住得來不易的幸福。
【第36句】:人生于天地間當行得正,走得直。壞事不能做,做了會后悔;好事要趕快做,不做也會后悔。每個人都要憑良心做事,要將善行、清白留給世人,千萬不要把遺憾、懊悔留在人間。
【第37句】:我這一生好像都在等待,兒時等待少年,少年等待青春,青春等待不惑,不惑等待夕照。就這樣一路等待,時光被我虛度,歲月被我蹉跎。直到看見知天命的身影,我才恍然醒悟:自己等待的一切實際上都不需等待,該來的一定會來。人家或許幾天就能明白的道理,我卻用了幾十年。
【第38句】:【禪語人生】學會寬容別人的過錯,就是學會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遠讓你的心靈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寬容卻能讓你的心靈獲得自由,獲得解放。寬容別人的過錯,可以讓你的生活更輕松愉快。
【第39句】:因貪犯者,為過微細,難可舍離;因瞋犯者,為過粗重,易可舍離。因癡犯者,為過深重,復難舍離。….若一瞋心而犯于戒,其罪甚重,何以故?因貪犯戒攝受眾生,因瞋犯戒棄舍眾生。…因瞋犯戒,為大犯戒,名大過患,名大墮落。《大寶積經》卷九十,優波離會
【第40句】:【心靈禪語】只看物缺,物皆廢物;只看人缺,人皆廢人。只看人孬,人皆蠢才;只看人優,人皆天才。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其優點,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所以說,少看他人的缺點,多看別人的優點,則人人都是我們的老師。
【第41句】:人存于世,不要用貪婪、嗔怒、愚癡的眼睛看這個世界,別忘了你還有美麗、智慧、悲憫、寬恕的另一只眼。不肯寬恕別人的人是最可悲的,因為他早已暴露出自己狹小的心靈空間。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和寬容,人生就會更快樂,更有意義。
【第42句】:有時候,你選擇與某人保持距離,不是因為不在乎,而是因為你清楚的知道:別幻想了,ta不屬于你。人世間不過是一場單薄的相逢,那個人已不是戀人,也成不了朋友,時間過去,無關喜歡,只是會很習慣的想起。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住著一個不可能的人,那個人路過了青春一陣子,卻會在記憶里擱淺一輩子。
【第43句】:情緒管理,先要知道苦樂憂愁都是由心生起,心不起自然不受種種情緒干擾,若要再生出一顆心來管理這顆心,會成為祖師所說的以泥洗泥。放松、放空自己,當心念的習氣不由自主生起時,就在此刻提起一句話頭,將生起妄念的一念心,移到話頭上來,什么是無?直待話頭參破,方知有心與無心、勞心與閑心,全無干擾。
【第44句】:【禪心佛語】過去,有的人在路上點一盞路燈跟行人結緣,有人做個茶亭施茶與人結緣,有人造一座橋梁銜接兩岸與人結緣,有人挖一口水井供養大眾結緣,有人送一個時鐘跟你結時間緣,這些都是很可貴的善緣。只要人有善心,自然善緣處處在,善門處處開。
【第45句】:【禪心佛語】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可俗話又說:近水樓臺先得月。【第2句】: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可俗話又說:有仇不報非君子。【第3句】:俗話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話又說: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第4句】: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第46句】:【禪心佛語】傅大士曰:“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此物即諸法實相,一切含生所同具,在凡不滅,在圣不增,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若能放下識情,顯了真性,即是見性成佛。上根利器之人,一聞即悟,即悟即證,不假修為,說修行都是不得已也。
【第47句】:出生規定起點,選擇決定方向,心態左右生活。不怕起點低,就怕沒追求;不怕走得慢,就怕走錯路;不怕不如意,就怕想不通。與其羨慕別人,不如做好自己。膚淺的羨慕,無聊的攀比,笨拙的效仿,只會讓自己整天活在他人的影子里面。盲目的攀比,不會帶來快樂,只會帶來煩惱。
【第48句】:【禪語人生】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人心是相互的,你讓別人一步,別人才會敬你一丈。人心如路,越計較,越狹窄;越寬容,越寬闊。不與君子計較,他會加倍奉還;不與小人計較,他會拿你無招。寬容,貌似是讓別人,實際是給自己的心世界開拓了一片更加廣闊的天空。
【第49句】:【禪語人生】一朵花兒,影印著整個世界。有人看到的是美麗;有人看到的是凋零;有人看到的是欺騙;有人看到的是真情。陽光時,花兒燦爛;陰雨時,花兒心痛。美麗的花朵,尚且千人千評,有雨有晴。人生怎能企求總是贊譽,總是晴空。一花一世界。
【第50句】:人生之尺,無處不在,長短不一,因人而異。人生有尺,社會有度,心靜則尺平,心明則尺準。當尺、度完美結合時,人生就有了方向,社會就有了規則,世界也會因此而美麗。心若寬,路就寬,把握人生的寬度,放寬心中的尺度,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第51句】: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觀點,我也可以不同意你的,但你我沒有必要因此面紅耳赤、劍拔弩張。有人可能藉此認為行者中庸,我不否認。既是觀點碰撞,說明相互之間還有對話的空間,這個空間或許就是中庸,亦可稱之中和。這世上不一定非黑即白,還有灰色地帶,極陰極陽,則偏之又偏,不如陰陽調和、務求其正。
【第52句】:【佛心禪語】不為逆境起恨心,也不為順境起貪愛心,修行就有點功夫了。參禪要參到確實體驗到確實知道自己不知道,確實明白自己不明白,確實清楚自己不清楚,才能產生往內心緊迫覷追的力量,甚至進入不覷自覷,不追自追,此時的疑情才能越滾越強大而成疑團。
【第53句】:生于此世界,我們融入它,但保持清醒;我們熱愛它,但不抱幻想;我們為它奉獻,但不懷期望;我們欣賞它,但不沉溺;我們感恩它,但不纏綿。
【第54句】:佛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渡脫眾生為懷,了無人我彼此之心,縱度盡一切眾生,亦不見能度所度之相,故得福慧具足,為世間尊。眾生唯以自私自利為事,雖父母兄弟之親,尚不能無彼此之相,況旁人世人乎哉?故其所感業報,或貧窮下賤或三途惡道,即令得生人天樂處,但以無大悲心,不能直契菩提,福報一盡,仍復墮落。
【第55句】:【禪語佛心】人海茫茫,誰也不曾孤獨,心地的寬厚,承接著人生所有的高低起伏,人生不是用那些自我的狹隘,挖掘生命重復的痛苦,而在于一次又一次地刷新自己的人生觀,包容那些人生得失,活出人生那份難能可貴的理性,面對所有煩惱的凌厲,更應該學會坦然處之,化解消極。
【第56句】:【禪心佛語】索達吉堪布今日上師教言:我們今后應當學會贊嘆別人。不過一般來講,要贊嘆別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嫉妒心或者嗔恨心強的人往往不愿意贊嘆別人,尤其心胸狹隘的人更不愿意贊嘆別人。所以,要想贊嘆別人,自己首先要有開闊的胸懷。
【第57句】:【禪心佛語】佛不在拜,經不在念;佛即本性,經即智慧。聽經看經,貴在自悟;悟后行動,全在生活。不逐萬緣,勘破自我;寂靜身心,放下妄著。慈愛眾生,一絲勿著;無念無相,自在灑脫。清凈之道,佛陀真說;真誠行者,可得解脫。
【第58句】:【禪心佛語】人,最好的感覺是自由,只要給心自由了就是最好的解脫。最好的狀態是簡單,只要給心簡單了就是最好的幸福。最好的心態是知足,只要給心知足了就是最好的快樂。
【第59句】:【禪語人生】與其說人生是挑戰困難,不如說是挑戰自我的心情,能保持每天甚至每時都快樂,是人生最大的挑戰。學會用智慧來指導生活,學會用智慧來化解煩惱,當然更應該用智慧來認清自我,不管生活多少變故,不過就是魔術師手中的一場幻化,可以迷眼,但不能迷心。信取虛空無一物,自家腸肚自端詳。
【第60句】:【心靈禪語】用單純的眼光看待人生,你將少許多煩惱憂傷;用幸福的腳步去丈量生活,你的步履會輕盈灑脫;用感恩的心去面對幫你的人,你會發現人間真的有許多無私與美好;用寬容的心去面對傷你的人,你會覺得他們其實也都不容易。人生,總有許多溝坎要跨越,歲月,總有許多遺憾要彌補,那就是心地的清凈與灑脫。
【第61句】:【佛心禪語】劉念臺云:“學者遇事不能應,終是此心受病處,只煉心法更無煉事法。煉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無一事而已。無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靜工夫得力處。”
【第62句】:一切法從心想生,當我們修正“心想”,心懷正念,積德行善時,將會事業成功,社會安定,宇宙和諧,天下太平。如果我們不把自己的身修好,不把自己的心修正,天災人禍是絕對不能避免的。同時,我們還在消耗我們身上的福報,身上的場態長期處于負能量,我們便會招惹是非與小人,事業也很難成功。
【第63句】:【經典禪語】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日日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矣;日日行惡,禍雖未至,福已遠矣。為善如春天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缺,日有所損。
【第64句】:【禪心佛語】行走于世間,接納或拒絕,愛或不愛,放棄或執著。每個人都應有接納與寬容之心,但也要學會拒絕。我拒絕永遠明媚的日子。因為那是虛幻的夢境,痛苦可以讓我成長,讓我堅強。生活中的陰雨和風雪使我能清醒地在春夢中看清腳下的路。我拒絕折下那朵盛開的小花,那是在毀滅美的生命。
【第65句】:【禪語人生】在人生的旅途中,要時刻地告誡自己,即便是再苦再累,也要勇敢地往前走,人生美妙風景就在自己腳下路途的前方。只要是自己選擇的,就要有一股無怨無悔勁頭,切不要讓自己沉淪在過去晦澀的陰影中,不要期望別人讀懂你。因為你是屬于你自己的,別人是沒義務讀懂你的,你也沒必要去讀懂別人。
【第66句】:【佛心禪語】佛法是人生的活法,佛法也是心地的狀態,寬闊的人生道路,需要一個寬闊的見識,歡歡喜喜好開場,糾結里須看淡,是非里看涵養,那些大脾氣小脾氣的負面能量,自己記得叮囑一句,大脾氣大陷阱,小脾氣小難堪。#延參禪話#
【第67句】:【心靈禪語】人生的路,煩惱和平靜總是互相融合。誰都會遇到煩惱,這是命運的冷幽默,是對一個人胸懷的成全。在煩惱中認識自己、突破自己,找到恰當的狀態,而不是在煩惱中受傷,更不是被固執所障礙。心無所求,便無所失。心無所住,便無所憂。感恩生活,享受生活。
【第68句】:【禪心佛語】既然我們不想留在娑婆世界,為何現在還不勇猛精進修學佛法呢?在死亡還沒來臨之前你已有了足夠的資本_______證悟空性、安住在靈明覺知的法界空性之中。
【第69句】:【禪語文案】一念心清凈,蓮花處處開。一花一凈土,一土一如來。短瞬的人生旅途上,讓自己在心開一片凈土,讓心若蓮花般開,綻放自己生命的姿彩。蓮自心中生,心是蓮花開。自當常澆灌,馨香滿歸途。
【第70句】:懂得放下的人是智慧的,理智的“放”、瀟灑的“放”、超脫的“放”、幸福的“放”,無論哪一種,都會讓人獲得自在。很多人總是抱怨自己很累,身體累,心也累,那是因為他們執著和癡迷的東西太多,放下哪個都舍不得,而背負得多,自然就會身心疲累。
【第71句】:【佛心禪語】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識佛,曉了識心。離心非佛,離佛非心。非佛莫測,無所堪任。執空滯寂,于此漂沉。諸佛菩薩,了此安心。明心大士,悟此玄音。身心性妙,用無更改。是故智者,放心自在。莫言心王,空無體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傅大士《心王銘》
【第72句】:【禪語人生】我們是浩渺蒼穹中一滴水、一粒埃,寵辱不惹紅塵,去留難覓蹤影。很多時候,我們有著勃勃野心,有著無窮欲壑,總想著身前擁有的多一些,身后留下的多一些。天空再美,鳥兒再癡情,等你飛過了,依舊長空無痕。我們實在不必苛求太多,心簡單了,人就快樂了;人簡單了,這個世界也就透明了。
【第73句】:【每日一禪語】窮人:有錢就是幸福。富人:有閑就是幸福。農民:豐收就是幸福。殘者:能走路就是幸福。盲人:能看見就是幸福。工人:不下崗就是幸福。醫生:治好病就是幸福。乞丐:有飯吃就幸福。學生:考上大學就是幸福。母親:找到孩子就是幸福。病人:能夠活著就是幸福。每個人幸福定義不一樣,珍惜眼前吧!
【第74句】:【佛前三柱香的意義】在佛前上三柱香、是一種對覺悟者的恭敬行為,發愿行為,也代表著一種因果邏輯。三柱香,分別叫戒香、定香、慧香。一柱香,在佛的面前表決心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第二柱香,希望自己能夠入定;第三柱香,祈求自己能夠得到智慧。
【第75句】:【佛語摘抄精選】一念之惡能開五不善門:一、惡能燒人善根。二、從惡更、生惡。三、為圣人所訶(讀“喝”音)。四、退失道果。五、死人。(《佛本行經》)
【第76句】:看盡繁華,才懂淡然;經歷磨礪,才得從容;讀懂人心,才知隨緣;讓生命安恬如花開,各自芬芳,守心自暖;讓年華走過素色流年,安暖陪伴,歲月靜好。
【第77句】:我們做人,何妨像一朵花,多給人一些欣賞、一些芬芳、一些氣質、一些美感。怕的是做人像一根刺,逢人傷人,遇事害事。修道者要做靈山會上的那一朵花,給人喜悅。禪,就是一朵花,喜悅芬芳。
【第78句】:【道家關于生死的禪語】只追求成長,不追求成功,讓成功成為成長的必然結果——這就是通往成功的最正確的道路。我們都見過飛舞的蝴蝶,在展翅飛翔的一刻,它是如此美麗,但請別忘了,在美麗的背后,它曾經有過毛毛蟲笨拙的爬行、織絲成繭的辛勞、黑暗之中的等待,以及破繭化蝶的痛苦。
【第79句】:涅槃不異世間,世間不異涅槃。涅槃際世間際,一際無有異故。菩薩摩訶薩得是實相故,不厭世間,不樂涅槃。(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十九
【第80句】:【禪心佛語】時間是世上最無情的東西,再深的感情,恩義,情愫,都會因天涯遠隔歲月流失而漸漸淡去。這不是世事炎涼,也不是人情淡薄,而是因彼此的喜怒哀樂不能共享,歲月之風和時光之手淡化了心中的你我。所以請記住,再熟的路若不行走也會陌生,再深的情如不呵護也會如煙而逝。緣起緣滅,世事皆無常。
【第81句】:【佛心禪語】生活的路上注定和煩惱相遇,但不是苦苦糾纏,而是能夠尋找那些積極光明的人生力量,讓人生更陽光,而不是更暗淡,走過的每一次生命困惑,恰恰是給人生帶來的思考,如何能夠開拓新的格局、新的概念,或者說是一種重新開啟人生的又一次脫胎換骨。#延參法師西安講座#
【第82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下無情手,難解眼前危。不像不是戲,真像不是藝。不以權謀私,不損公肥己。不以我為德,反以我為仇。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不爭閑是非,免勞傷和氣。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第83句】:【道家經典禪語】佛說,你生氣,是因為自己不夠大度;你郁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你焦慮,是因為自己不夠從容;你悲傷,是因為自己不夠堅強;你惆悵,是因為自己不夠陽光;你嫉妒,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每一次煩惱的出現,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自在不在心外,解脫不是他人帶來,只在于修好你的心。
【第84句】:【佛心禪語】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刀槍等武器,而是慈悲。因為,武器只能制伏人的行為,無法改變人內心的邪惡;而慈悲卻能震撼人的心靈,凈化人的身心。
【第85句】:【靜心禪語】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處逆境,亦能幫助你揚起前進的風帆;信念的偉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召喚你鼓起生活的勇氣。信念,是蘊藏在心中的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信念,是保證一生追求目標成功的內在驅動力。信念的最大價值是支撐人對美好事物孜孜以求。堅定的信念是永不凋謝的玫瑰。
【第86句】:【禪心佛語】為人處事,以三寶為見證,以因果為標準,不看別人的臉色,聽別人說是非。因為這都不可靠。他人高興了會夸張地贊嘆你,他人不高興了會夸張地誹謗你。你再有功德也一樣,都是隨著他的感覺或心情而定的。三寶是最好的見證者,因果是最好的衡量標準。在三寶面前能問心無愧,在因果面前能清白就好。
【第87句】:【佛家禪語情】生命就是一場為了終極目標而不斷前行的船只,遠方的島嶼、半途的渡口、理想的彼岸,蘊藏著許多誘惑。人就像一只船,只不過我們中間,大多數人是一只被自己的欲望劫持的船。我們眼里只有目標,只有彼岸,只顧及實現目標的可能性,而全然忽略了岸邊綠柳扶風的雅致,飛鳥云朵的曼妙,遠山疊嶂的磅礴。
【第88句】:若無其事對待煩惱的態度,就是最恰當的生活方式,歲月對誰都不會太慷慨,所以人生至關重要的是,當有世間的時候,把生活過得更好,活得更有意義,不要在迷茫中迷失,那些沒有價值的呲牙咧嘴,都會讓生活變得更悲催。
【第89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人生不能靠心情活著,而要靠心態去生活。心情像六月的天氣,陰晴不定。一個人的生活如果要依賴于心情,他一定也是善變的,他的人生會像斷了線的風箏,隨風搖擺,無法自拔。生活的強者,會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讓心情時常保持積極向上,充滿陽光。被心情左右的人常迷茫,左右心態的人常快樂。
【第90句】:【禪心佛語】看破,放下,自在。既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境界。再如宋代歐陽修曾數次被貶,先后兩妻亡故,但他仍以“風節自持”,寵辱不驚,物我皆忘。正如《醉翁亭記》所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于心,寓之于酒也。
【第91句】:【禪心佛語】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喚醒,是種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師不要總是叮嚀、檢查、監督、審查他們。孩子們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內在動力就會被激發,會更聰明、能干、有悟性。——斯普朗格(德國教育學家)。
【第92句】:【禪心佛語】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抱怨帶來記恨,寬容乃是智慧。少說諷刺的話,多說尊重的話,諷刺顯得輕視,尊重增加了解。少說傷害的話,多說關懷的話,傷害形成對立,關懷獲得友誼。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商量的話,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領導。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批評造成隔閡,鼓勵激發潛能。
【第93句】:【佛心禪語】佛教的真理猶如明燈,將遣除一切眾生的無明,并啟迪心靈的智慧。跟著真理的腳步,讓我們來一趟菩提之旅吧。這一定是一個寂靜與安詳的旅程。
【第94句】:禪是禪非佛言慧語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心小了,小事就會變大;心大了,大事就會變小;看淡世事滄桑,內心自在安詳。大事難事敢擔當,逆境順境都樂受,舍名舍利舍虛妄,人生到老皆坦蕩。
【第95句】:【禪心佛語】活著,就是一種心態,你若覺得快樂,幸福無處不在;你為自己悲鳴,世界必將灰暗。禍福相依,順其自然。多行善,福必近;多為惡,禍難遠。不奢求,心易安;不冒進,則身全。心小不容螻蟻,胸闊能納百川。順境淡然,逆境泰然。不自重者取辱,不自足者博學,不自滿者受益。
【第96句】:人生禍福相依,笑淚交織,得到不必太喜,你擁有一些,必然會放棄另一些;失去的無須過悲,沒有什么可以永久地停留。不要以事業的成敗、收入的多寡來定義人生的幸福,它們只是一種附庸,與幸福的內涵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凡事抱以平常心,不抱怨,不嫉恨,不懈怠,不冷漠,幸福才有所依附。
【第97句】:【禪心佛語】以出世的心態做人,以入世的心態做事。“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若如此,人生哪里還會有什么煩惱可言?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入世”的態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獲,這就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98句】:黑夜的轉彎是白天,憤怒的轉彎是快樂。走在人生的路上,沒有必要去羨慕那些走在高處的人,也沒有必要輕視那些走在后面的人。因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而是生命的速度,它就在我們此刻的腳下,越走越近。
【第99句】:【佛禪文案】每個人走自己的路,吃自己的苦,別人幫不上忙。學校沒有心靈課,然而人人都有心靈。兒童原本有最美的心靈,長大卻被“心眼”遮蔽。人的心靈澄澈、久遠,寄寓著最美的追求。心靈之路自童貞始,到白首終,走一輩子。這條路沒有門檻,人人都能走。走心靈之路,只有不想走的,沒有不會走的。
上一篇:人生感悟禪學-經典佛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