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拆爛污】(慣)拆:排泄(大小便)。 爛污:稀屎。比喻把事情弄得無法收拾。
【第2句】:【少怕傷妻,老怕克子】 釋義:年輕人怕死去妻子,老年人怕死掉兒子。 列句:馬老爹聽說祥子的妻子病死了,心里也很難過。他安慰祥子說:“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少怕傷妻,老怕克子啊!可你也得往遠處想,自個兒多保重??!”
【第3句】:【懺悔】對自己的過錯或罪惡進行反省并決心改正,謂之懺悔,這是一個梵漢并舉的詞。懺,是梵語Ksama?(懺摩)的省音,意為悔過。懺悔原為僧團每半個月舉行一次的誦戒儀式。在儀式上,讓犯戒者披露自己的過失。南朝梁·蕭子良《凈住子·滌除三業門》說:“懺悔之法,當先潔其心、靜其慮、端其形、整其貌、恭其身、肅其容,內懷慚愧,鄙恥外發?!敝赋鰬曰跁r必須至誠懇切。懺悔有一定的程式,往往都要念長短不等的“懺悔文”。中國的懺法始于梁武帝的“慈悲道場懺法”,后又有“觀音懺”、“法華懺”、“金光明懺”等。有注重程式的“事件懺”,也有注重諦觀的“理懺”。懺悔可以拔除罪苦。如《心地觀經》卷一謂經:“發露懺悔,罪即消除?!保ɡ蠲鳈啵?/p>
【第4句】:【慈心】對他人愛護、幫助、惻隱之心,稱為“慈心”。如方志敏《可愛的中國》:“這種哀叫,并不能感動那肥人和幾個打手的慈心,他們反而哈哈的笑起來了。”佛教說菩薩修習“四無量心”,第一就是“慈心”。如《俱舍論》卷二九說:“無量有四:一慈,二悲,三喜,四舍?!薄按刃摹奔礊楸娚錾剖?,給予歡樂。佛家所說的“慈心”范圍極大、對象極廣。不分怨親,故稱“無量”?!洞笕战洝ぷ⌒钠贰氛f六十種心相,其中有“慈心”者,謂隨順慈法而修行?!对鲆话⒑洝肪硭钠咧^:修習“慈心”者,可得臥覺皆安、天護人愛、橫災不侵、得生梵天等種種善果。(李明權)
【第5句】:知足得安寧,貪心易招禍.
【第6句】:【禍不單行,福無雙至】見“福無雙至日,禍有并來時”。
【第7句】:【不做網的蜘蛛捉不到蟲】(諺)比喻人付出辛勤的勞動自然就有收獲。也比喻要想逮住對手,必須做好周密的安排。
【第8句】:【娶媳婦兒打幡兒——熱鬧出了尖兒】(歇)幡兒:一種窄長的旗子,垂直懸掛,多用白紙剪成,舊俗出殯時用。指喧鬧得有些過分或出格。
【第9句】:【人要實心,火要空心】見“火心要虛,人心要實”。
【第10句】: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
【第11句】:【指望公雞下蛋】(慣)寄希望于不可能實現的事。比喻希望必定落空。
【第12句】:白的易黑,黑的難白
【第13句】:【能人背后有能人】(諺)能人:才能出眾、技藝超群的人。指能人之上,還有更了不起的能人。誡人不可自滿。 也作能人之上有能人。 能人之外有能人。 能人背后有能人,好漢背后有好漢。
【第14句】:【砍了頭也只有碗口大的疤】(諺)指世上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即使被砍頭,也只不過在頭頸上留塊大傷疤而已。 也作砍了腦袋去,不過碗大個疤。 腦袋砍了碗大個疤。 割頭不過碗大個疤。
【第15句】:【賢臣擇主而佐,良禽相木而棲】見“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
【第16句】:【錢過北斗,米爛陳倉】(慣)金錢堆得高過了天上的北斗星,米多得吃不完,爛在以前堆放的糧倉里。 形容極其富有。 也作“錢過北斗,米爛成倉”。
【第17句】:【連理枝】“連理枝”比喻恩愛夫妻。白居易曾在《長恨歌》中寫道:“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睘槭裁从写苏f法呢? 相傳古代一君王荒淫殘暴,他看上了隨從韓憑的妻子,硬將其霸占囚禁在宮中。韓憑不堪受辱,自殺身亡。韓憑妻子得知后悲痛不已,決心隨夫君而去。她借同君王登臺游玩之機,從高臺上跳了下去,以身殉夫。韓憑的妻子死前曾留下遺書,要求將自己與韓憑合葬。但君王心有不甘,故意將二人分開葬兩處,隔路相埋,讓他們“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可是,過了不久,埋葬韓憑夫婦的兩座墳竟然各長出了棵梓樹,并且兩樹的枝干交錯在一起,一對鴛鴦還在樹枝上交頸悲鳴,聲音感人。于是,人們將這兩棵根枝交錯相生的樹,稱為“連理枝”,并以此歌頌韓憑夫婦生死不渝的愛情。 “連理枝”體現了人們對美好愿望的寄托,又稱之為“相思樹”,用它來比喻恩愛夫妻再恰當不過了。
【第18句】: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鯉魚走長江.
【第19句】:【俏眉眼做給瞎子看】(慣)比喻說話做事不選擇合適的對象,再好也不會受賞識。
【第20句】:【得理讓三分】(諺)和人相處,即使自己占著理,也應該讓人幾分。 指處世待人務必寬厚,要有容人的度量,不可把事做絕。 也作“有理也要讓三分”。
【第21句】:【大象口里拔生牙】 釋義:比喻做事冒險,或觸犯強者。 例句:那官員每(們)手里東西,有進無出。“老虎喉中討脆骨”,“大象口里拔生牙”,都不是好惹的,不要思想到手了。
【第22句】:車無輪子路難行,依賴他人事難成
【第23句】:【叫化子比神仙】(慣)指二者相差太大。
【第24句】:【處處留心皆學問】 釋義:只要留心,生活中到處都有學問。 例句:這個史文遠,竟然會注意到別人在什么地方皺了下眉頭,并且找上門來追根尋底,這需要具備怎樣的一種心思啊!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
【第25句】:開葷中國佛教徒尤其是出家僧眾,自梁武帝之后普遍實行素食,不食葷辛,也有在規定的齋日、齋月茹素的。而茹素者改食葷辛之始,民俗謂之開葷,亦名開齋、開素。宋代王橋《野客叢書》:“今人久茹素,而其親若鄰,設酒肴之具,以相暖熱,名日‘開葷’,于理合日‘開素’。此風已見六朝?!比绨拙右子小霸陆K齋滿誰開素”詩句。清代翟灝《通俗編·飲食·開葷》:“東昏侯(蕭寶卷)喪潘妃之女,閹豎共營肴羞日:為天子解菜。解猶今云開葷也?!逼鋵崳鹇呻m禁食酒肉葷辛,但若有病患等原因需要飲食者,也可開許?!妒b律》卷二六、《僧祗律》卷三二等則許食所謂不見、不信、不之三種“凈肉”。今民間稱初次嘗試新鮮事物或初次打破禁忌日“開葷”。也有長期過艱苦生活,一朝改善伙食,增加葷菜,戲稱“開葷”的。
【第26句】:【太上皇】“太上皇”是皇帝父親的尊稱。后借用為對有權有勢、凌駕于別人之上者的一種蔑稱。 “太上皇”源自秦漢。據說,漢高祖劉邦當了皇帝后,萬事如意,卻有一事使他犯了愁,即以何種禮節對待自己的父親劉太公。一天,劉邦去看望老父親,老父畢恭畢敬地迎接他。劉邦惶惑不解。其父說:“您貴為天子,誰敢不敬?我雖然是你父,也不過是個平民百姓,區區庶民不敬皇帝,可是要殺頭的啊!”劉邦聽出話中有話,就仿照秦始皇曾尊死去的父親為太上皇的例子,馬上舉行大典,將父親扶上了太上皇高位。
【第27句】:【咽下口水吞了自己的話】(慣)比喻話說出去了又反悔。
【第28句】:【敗家容易興家難】(諺)敗壞家業是很容易的,創建與振興家業卻是艱難的事。
【第29句】:一個聰明人的思考,不如三個平常人的商討。
【第30句】:【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釋義:不孝順父母的事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子孫后代為最大。 例句:弟弟呀,你是一個孝子,聽老輩人講過么?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你結不結婚不光是自己的事,爹抱不到孫子,心里成了一塊病??!
【第31句】:【揭債還債,窟窿常在】(諺)揭:借債??吡涸付?,借指經濟上的虧空。借來新債,歸還舊債,這債務是永遠歸還不清的。指“揭債還債”的辦法不可取。
【第32句】:【勞燕分飛】“勞燕分飛”用以比喻夫妻或情侶分手。 “勞燕分飛”出自《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勞燕”指的是伯勞和燕子兩種鳥類。曾有人誤將“勞燕”當成辛勞的燕子,太望文生義了。燕子大家都很熟悉,而伯勞是什么樣的鳥呢? 伯勞俗稱“胡不拉”,是一種食蟲性的鳥。伯勞大多棲息在丘陵或開闊林地,在我國較為常見。傳說伯勞和燕子這兩種同屬雀科的候鳥,在春意盎然的時節會相戀,經過炎炎夏日的激情,至秋天冷卻,各奔東西,遷徙異地。這便是“勞燕分飛”典故的由來。 正因為此,伯勞與飛燕也經常被古人寫進詩中。例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這樣的文案:“他典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勞飛燕各西東?!辈畡趶膹臇|去,燕子急急西飛,相遇總是太晚,離別總是太疾。東飛的伯勞與西飛的燕子共同構筑了傷感離別的凄涼景象,成為不再聚首的象征。所以,用“勞燕分飛”來喻指曾經相愛的戀人或夫妻分離,再合適不過了,只是有些傷感。
【第33句】:【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諺)指老年人的話,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后輩不聽取,必然會落得個悔恨無及。 也作不聽老人言,禍事在眼前。 不聽老人言,必定打破船。
【第34句】:懦夫把困難看作沉重的包袱,勇士把困難化為前進的階梯
【第35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諺)匹夫:普通公民。懷璧:身藏璧玉寶物。普通百姓本來是無罪的,只因為他身藏寶物,遭到權勢者的艷羨,容易被無端加上罪名。指金銀珠寶會招來災禍。 也作匹夫無辜,懷璧其罪。 小人無罪,懷璧其罪。
【第36句】:只有千里的名聲,沒有千里的威風。
【第37句】:【老鼠鉆到風箱里——兩頭受氣】(歇)受氣:本指受氣流的擠壓,轉指遭受指責、欺壓。指兩方面都受到指責或遭到欺壓。 也作老鼠落在風箱里——兩頭受氣。 老鼠入風箱——兩頭受氣。 耗子鉆風箱——兩頭受氣。
【第38句】:【打了一輩子雁,被雁啄瞎了眼】(慣)指內行老手因一時的疏忽而招來失敗或災殃。 也作打了一輩雁,反叫雁鹐了眼。鹐(qian):啄。 打雁的讓雁鹐了。
【第39句】:釣魚有三得:跑得、等得、餓得。
【第40句】:忍辱梵語Ksanti,音譯“羼提”,意即“忍辱”。是大乘菩薩所修“六度”之一。所謂“六度”(又名六波羅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
【第41句】:淡茶一杯,無是無非
【第42句】:【一輩冤家十輩仇】(諺)一輩人結的冤仇,十輩子都難以開解。指冤仇宜解不宜結,解開了就一了百了,要記仇就沒完沒了。
【第43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諺)指水土不同,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也有所不同。也指一處地方的自然資源就養活著這一地域的人們。 也作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處水土一處人。
【第44句】:一回經蛇咬,三年怕草繩.
【第45句】:【端公家飯碗子】見“吃皇糧”。
【第46句】:【草莽出英雄】(諺)草莽:草叢,指民間。指英才往往產生于民眾。
【第47句】:【結習】積久而難改的習慣,稱為“積習”,多含貶義。例如:他抽煙幾十年,真是積習難改了?!敖Y習”源于佛經,意為煩惱和習氣。“結”有系縛的意思,謂眾生被煩惱所系縛,不能離開生死的“苦?!薄!傲暋保噶暁?,也就是煩惱(結)的余習。一般地說,“結”的程度較重,“習”的程度較輕。然而,“習”比“結”更難以清除。比如說,馬桶中的糞便較易清除,而桶中的臭氣卻難以除去?!毒S摩詰經·觀眾生品》載:維摩詰丈室中有天女散花。天花飛到菩薩們的身上,紛紛墜地;然而碰到大弟子們的身上,卻粘附不去。天女指出,“結習未盡,華(花)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逼兴_們沒有“結習”,故沒有“執著”,因此“華不著也”。又如南朝梁·沈約《內典序》:“結習紛論,一隨理悟”。(李明權)
【第48句】:【凈財】
【第49句】:沒土打不成墻,沒苗不能打糧
【第50句】:【閏】過幾年農歷就要多出一個月,多出的一個月就叫“閏月”。那么,閏月是怎么來的呢? 置閏是為了解決陰陽歷的矛盾。陽歷一年3【第65句】:25日,而陰歷一年只有354日,積19年,兩者的差數就達7個月。因此,19年就有7年每年要多置一個月,這個月放在某月后,并同某月同名,后邊同名的月就叫閏某月。閏月一般是29天。那么,為何稱為閏呢?“閏”本義是余數,引申為歷法中的余日、余月。
【第51句】:腳正不怕鞋歪,心正不怕雷打。
【第52句】:【觀人必于其微】(諺)指看人好壞或水準高低等要著眼于小處。
【第53句】:【長不過五月,短不過十月】(諺)長:此處指白晝天長。指農歷的五月,白晝天最長;農歷的十月,白晝天最短。 也作“長五月,短十月”。
【第54句】:自知之明量自己,實事求是對別人
【第55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諺)山上長著各式各樣的花草,人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個性。指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志趣與個性,不可強求一致。
【第56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據說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叛國駕機出逃的消息報告毛澤東后,毛澤東沉思片刻,隨口說了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這是從何說起呢? 傳說古代有個名叫朱耀宗的讀書人,此人天生聰慧,滿腹經綸,進京趕考高中狀元。皇上殿試見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長得儀表堂堂,便將他招為駙馬。按古代的慣例,朱耀宗一身錦繡,是新貴還鄉光宗耀祖的時候了。臨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親養大自己不容易,請求皇上為守寡多年的母親樹立一座貞節牌坊?;噬下犃酥蠓浅8吲d,準奏。 當朱耀宗把樹立貞節牌坊一事向母親述說之后,原本歡天喜地的母親露出了不安的神色,于是說出了想要嫁給朱耀宗的恩師張文舉的想法。毫無思想準備的朱耀宗頓時被擊倒了,“撲通”一下跪在娘的面前:“娘!這千萬使不得,你改嫁叫兒的臉往哪兒擱?再說,欺君之罪難免殺身之禍啊!”其母聽后不由長嘆一聲:“這件事就聽天由命吧?!彼S手脫下一件羅裙,告訴朱耀宗說:“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凈,一天一夜曬干,如果裙曬干,我答應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不用再阻攔了?!边@一天,天空晴朗萬里無云,誰料當夜陰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終干不起來。朱耀宗心中叫苦連連,知是天意。朱母則嚴肅地對兒子說:“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違!”事已至此多談無益,朱耀宗只得將母親和恩師的婚事報告皇上,請皇上降旨治罪?;噬线B連稱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他去吧。” 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我們要遵循一些事物和自然的發展規律,強扭的瓜不甜,有時候順其自然反而能得到很好的結果。林彪則不然,天意難違,折戟(機)沉沙,死無葬身之地。
【第57句】:一顆明星亮不了天,一顆樹成不了林
【第58句】:【錢有磨盤大,膽比綠豆小】(慣)形容人既貪財又膽小怕事。
【第59句】:【寧輸一子,不失一先】(諺)指下棋時,寧可輸掉一個棋子,也不可失去一著主動進攻的機會。也借指做事貴在爭取主動,而不在一時的利害得失。 也作“寧失數子,不丟一先”。
【第60句】:【大人不記小人過】 釋義:地位高或年長者不跟地位低或年幼者計較。 例句:“郭司令,大人不記小人過,我當時,也不曉得,怎么會把那只青銅雙耳壺,朝依擲過去。”
【第61句】:【兵貴神速】(諺)神速:人們料想不到的快速。指行軍用兵,貴在行動極其迅速。
【第62句】:【抓頭不是尾】(慣)形容人急得手忙腳亂,不知怎么做才好。
【第63句】:【穿鞋的不知光腳的苦】(諺)指富人體會不到窮苦人的艱難處境。
【第64句】:【炒下豆子眾人吃,打爛炒鍋一人賠】(慣)比喻好事人人有份,禍事一人承擔。 也作炒豆大伙吃,炸鍋一人擔。 炒豆大伙吃,炸鍋一個人的事。
【第65句】:【沙文主義】“沙文主義”又稱“大國沙文主義”,泛指一切極端民族主義,是資產階級侵略性的民族主義。它從資產階級反動的民族主義立場出發,極力宣揚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拼命煽動民族仇恨,毫不掩飾地主張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 在思想領域,能夠稱為“主義”的思想體系,其創始人一定是個大人物。 如馬列主義,如托洛茨基主義。但,沙文主義例外,他只是個小人物?!吧澄闹髁x”產生于18世紀初的法國。沙文是拿破侖手下的士兵,由于獲得軍功章和一小筆津貼,便對拿破侖感恩不盡,狂熱地擁護拿破侖的征服計劃,鼓吹法蘭西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極力主張法國用暴力向外擴張,建立大法蘭西帝國。由此,他成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兩個話劇中的反面角色。自1831年斯克里的劇本《農民士兵》上演后,沙文主義就在法語詞匯中扎根了。
【第66句】:【文不文,武不武】(慣)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形容人沒有一點兒本事。 也作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 文不能提筆,武不能捉刀。
【第67句】:橫吹笛子豎吹簫。
【第68句】:【沒縫也要下蛆】(慣)蛆:蒼蠅的幼蟲。比喻無中生有,造謠生事或尋釁鬧事。
【第69句】:【趙老送燈臺——一去更不來】(歇)趙老:也說趙巧、趙果,傳說是魯班的徒弟;魯班計劃在大河上修橋,為防龍王干擾,制作兩座燈臺讓趙呆送給龍王,趙呆把其中一座內藏夜明珠、外觀漂亮的燈臺藏在懷里,想私自帶回家,沒想到剮出龍宮,就葬身海濤之中。指人或物有去無回。
【第70句】:【雞急上房,狗急跳墻】(諺)雞逼得急了,會飛上屋頂;狗逼得急了,會跳躍過墻。比喻人被逼到走投無路時,會做出意想不到的冒險事。 也作“雞慌了上房,狗急了跳墻”。
【第71句】: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第72句】:在家不是貧,路貧愁殺人
【第73句】:【嘴是蜜缽子,心是辣椒子】(慣)形容人嘴上說得好聽,內心卻非常毒辣。
【第74句】:【老虎掉進山澗里——傷人過重】(歇)山澗:山間的水溝。重:諧“眾”。指傷害的人太多。 也作“老虎掉在山澗里——傷人太重”。
【第75句】:【墳墓】“墳墓”是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封土堆。墳墓源自戰國以后,中國最大的墳墓當屬秦始皇陵。為什么墳墓源自戰國以后?原來,“不封不樹”是春秋時期的墓葬制度,也就是說當時喪葬只有埋在地下的墓,而沒有出現高出地面的墳,也不在墓前種樹。這是為什么呢? 這種制度和當時的靈魂信仰有直接的關系。春秋時期,當時的中原人認為人死后其靈魂不是在墓中,而是附在尸上。這個尸不是尸體的意思,其本意是指死去的祖先或者神靈。人死后,靈魂直奔祖先。人們祭拜“尸”,就相當于祭拜祖先。唐代杜佑《通典》卷四十八《禮八·沿革八·吉禮七》記載:“尸,神像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釋“尸”為“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陳之,而祭者因主之?!奔从靡粔K木牌即神主牌來象征靈位,象征死去的祖先。正因為有尸祭民俗的存在,所以,不封不樹就成了當時墓葬的主流,即有墓無墳頭。因為祖先的靈魂不在墓中,就沒有必要再封土為墳,并種樹以示標志了。戰國以后,逐漸興起了封樹之風,而且越封越大,到秦始皇陵墓達到了頂峰。而后,封土植樹成為喪葬的風俗,延續至今。
【第76句】:【吃菜要吃心,聽話要聽音】(諺)吃菜要吃菜的鮮嫩內瓤;聽人說話要聆聽話外之音,以便知道對方的真實意圖。 也作吃蔥吃芯兒,聽話聽音兒。 吃飯品滋味,聽話聽下音。
【第77句】:【四面光八面圓】(慣)比喻處世圓滑,哪一面都不得罪。
【第78句】: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
【第79句】:【英雄不夸當年勇】見“好漢不提當年勇”。
【第80句】:【老實的終須在】(諺)為人老實厚道,最終會有個好結局。指人要老實,才能長久。 也作“老實常常在,奸狡是禍害”。 奸狡:為人奸詐狡猾。
【第81句】:【豆芽子長一房高,也是嫩菜】 釋義:譏諷人的話,表示對人輕蔑,看不起。“嫩菜”又作“菜貨”。 例句:你這個人雖高,豆芽子長一房高。也是嫩菜;這個人雖小,她去站崗放哨也起點作用。
【第82句】:客無親疏,來者當敬
【第83句】:樹老根子深,人老骨頭硬.
【第84句】:如清代俞樾《茶香室叢鈔·武侯祠前大柏至宋猶存》:“枯柯再生,時人異焉?!备兄x別人救助,使自己絕處逢生,謂之“再生之德”。如清代和邦額《夜譚隨錄·碧碧》:“再生之德,未易倉卒圖報?!睂ψ约河写蠖鞔蟮碌娜耍^之“再生父母”。如宋代曾唏顏《賀新郎·賀耐軒周府尹》詞:“夾路香花迎拜了,見說家家舉酒,道公是再生父母。”
【第85句】:【法場上的麻雀——膽子早嚇大了】(歇)法場:刑場。指經歷險境多,膽子早變大了。
【第86句】:【山高皇帝遠】(諺)指在遠隔千山萬水的偏遠地方,中央的權力難以達到,任憑地方勢力各自為政,難以制約。也指邪惡橫行,百姓無處鳴冤。 也作“天高皇帝遠”。
【第87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釋義:不如意的事很多,可跟人說的很少。 例句:女亦微啟窗欞,停眸相送。俄頃之間,揚帆而去,迅速如飛。黃生盼望良久,不見了船,不覺墜淚。傍人問其緣故,黃生哽咽不能答一語。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第88句】:【跌進悶葫蘆里】(慣)比喻納悶、迷惑不解。 也作“掉進悶葫蘆里”。
【第89句】:“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故事,就是由他的闡提也有佛性的主張引起的。后來大本《涅檗經》流傳到南方,證明道生的見解不誤。一場爭論才平息下來,從而道生的聲望也就更高了。佛性一詞在小說中也有引用,如《水滸傳》第四五回:“那眾僧都在法壇上看見了這婦人.自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時間愚迷了佛性禪心,拴不定心猿意馬。”
【第90句】:【滿壺全不響,半壺晌叮當】(諺)水裝滿一壺,搖著不響;只裝半壺水,一搖就響。比喻品格高、學識深的人深藏不露,才疏學淺、為人輕浮的人總愛張揚。 也作滿瓶不動半瓶搖。 整瓶不搖半瓶搖。 一瓶子不足半瓶子晃。
【第91句】:花的盛開在夏天,人的健壯在青年。
【第92句】:【燒香望和尚——一事兩勾當】(歇)舊時作風不好的女子去寺廟,既燒了香又看望了相好的和尚。 轉指一舉兩得。
【第93句】:【牛口里的草——扯不出來】(歇)比喻東西再也拿不出來。 也作“牛口里的草——不容易扯出來”。
【第94句】:【好鷹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獸】 釋義:比喻行為要光明磊落,昧良心的事不做。 例句:巴滿貢追上幾步,又氣又笑地攔住她:“你把話說明白呀!好鷹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獸,赫哲人辦事都在明處?!?/p>
【第95句】:【珍饈百昧,一飽便休】(諺)珍饈(xiu):珍美的食物。指再好的美食,也不過是吃飽肚子就算了。勸人不必貪求美食的常語。
【第96句】:【雞腳高來鴨腳低】 釋義:比喻人心下齊,步調不一致。 例句:俗話說:“猛火烤不出好燒餅?!本G竹村這一陣風搭起來的互助組,合作沒多久,雞腳高來鴨腳低,組里就發生矛盾了。
【第97句】:【銀樣镴槍頭】“銀樣镴槍頭”這個俗語是形容人或者工具徒有其表,內里空虛,沒有內在的實際本領或用途,中看不中用。 這個俗語出自《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紅娘罵張生的一段話:“你原來是個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镴槍頭?!边@是紅娘對張生懦弱的不滿,因此說他外表看起來像個男子漢,追求鶯鶯小姐時比較大膽,其實內里很軟弱,遇到挫折就退縮,不敢和老夫人去正面抗爭。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黛玉罵寶玉的話:“呸!你原來是個苗而不秀,是一個銀樣镴槍頭?!痹獠粍右昧恕段鲙洝返倪@段原文。中國文化具有傳承性,知名度頂尖的曹雪芹發現好文案,照樣拿來為己所用。 “銀樣镴槍頭”本指看似銀光閃閃的槍實際上是焊錫做的槍頭,雖然很光亮,但亮而不實,一扎出去就軟了,所以只是樣子好看而已,也是個花架子。 后來人們習慣把中看不中用的東西稱作“銀樣镴槍頭”。
【第98句】:【山高高不過太陽】 釋義:比喻壓不過長輩或強者。 例句:原來這賈蕓最伶俐乖巧,聽寶玉這樣說,便笑道:“俗語說的,‘搖車里的爺爺,拄拐的孫孫’。雖然歲數大,山高高不過太陽。自從我父親沒了,這幾年也無人照管教導。如若寶叔不嫌侄兒蠢笨,認作兒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第99句】:【羊群里跑出駱駝來了——就只你大】(歇)駱駝在羊群里,只有它大。指對方的本事比其他人都大。 常含譏諷或詼諧意。
上一篇:適合發文案的智慧文案歇后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