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謂造福于后代。類似的:前人挖井, 后人吃水。楊朔《三千里江山》:“古語說:前人種樹,后人歇 涼,咱們是專管開荒下種的?!?/p>
【第2句】:【一鋤頭是動土,兩鋤頭也是動土】不論做多少次,反正事情 性質都是一樣。清代《十二樓》:“那也顧他不得,一鋤頭也 是動土,兩鋤頭也是動土,有心行一番霸道,不怕他不依?!?/p>
【第3句】:【海軍帽飄帶】海軍戰士帽子后面都綴著兩根黑色的飄帶,看起來很瀟灑英武。它是怎么來的呢?據說在1805年,稱霸歐洲的拿破侖艦隊被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率領的艦隊擊敗,徹底粉碎了拿破侖進攻英國的念頭。然而,在這次海戰中,納爾遜受重傷死去。英國皇家海軍為了悼念這位偉大的統帥,在發喪時全體水兵都在帽后綴上兩條黑紗,表示哀悼和敬意。由于納爾遜將軍深得水兵的敬重,治喪之后,水兵們都不愿意摘去帽子上的黑紗。為了尊重水兵的意愿,英國海軍正式規定海軍士兵帽后加綴兩條黑色飄帶,并從此形成傳統。后來,許多國家模仿英國,照貓畫虎地搬了過來,帽上的飄帶成了海軍的顯著標志。
【第4句】:【把煮熟的鴨子鬧飛了】釋義:比喻把到手或即將到手的好處丟掉了。“鬧”又作“弄”。例句:這一來倒不好了!別的都是小事,老爺那個天性,倘然這一翻臉,要眼睜睜兒地把只煮熟了的鴨子給鬧飛了,那么怎么好?
【第5句】:【廟里撞鐘——驚神】(歇)驚:諧”精”。形容人有生氣,有活力。
【第6句】:【賭近盜,奸近殺】賭錢輸了,容易淪為盜賊;男女通奸,遭 到報復,容易出人命。或說:奸出人命賭出賊。明代《醒世 恒言》:“賭近盜兮奸近殺,古人說話不曾差。奸賭兩般都不 染,太平無事做人家?!?/p>
【第7句】:我看書時,一會兒去拿餅干吃,一會兒又去吃蘋果。爸爸說:“你尖尖壇子站不穩,屁股尖尖坐不住。”我聽了趕緊認真看書,不再跑東跑西了。(江蘇·如東)
【第8句】:【懷著鬼胎】(慣)比喻心里有不能告人的想法和隱情。 也作“懷著一肚子鬼胎”。
【第9句】:【孫猴子鉆到鐵扇公主肚皮里——來個里頭踢蹬】(歇)鐵扇公主:《西游記》人物,又名羅剎女,牛魔王之妻,因兒子紅孩兒曾被孫悟空降伏,懷恨在心。
【第10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子】(諺)比喻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下,或惡劣的國際環境中,總是強凌弱,大欺小。 也作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青泥。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小蝦吃稀泥。
【第11句】:【賠了夫人又折兵】(慣)《三國演義》描寫,東吳為了要回荊州,設下一計,假借提親,把劉備騙到東吳逼他歸還荊州;劉備按諸葛亮計謀,成婚后帶著孫夫人逃走,周瑜帶兵追趕又遭埋伏,結果大敗而歸。比喻本想暗算別人,結果自己反受打擊,損失慘重。
【第12句】:【雞蛋里尋骨頭】(慣)比喻故意挑刺、找毛病。 也作雞蛋里挑骨頭。 雞蛋里找骨頭。
【第13句】:駿馬是英雄的翅膀,群眾是領袖的眼睛。
【第14句】:我出出進進總不愛關門。媽媽數落我:“你啊,真是屬耗子的——拖著尾巴走路!”(黑龍江·寶清)
【第15句】:【臨死還要拉個墊背的】(慣)指馬上就要死了也不放過別人。也指自己倒霉了,也不讓別人好過。 也作臨死還要拉人墊背。 死也要拉個墊背的。
【第16句】:【一雞死后一雞鳴】(諺)一只聲音洪亮的公雞死后,另一只公雞才能接替鳴啼。比喻占著崗位的人離開了,其他人才能補上來。
【第17句】:【新官上任三把火】此語比喻新上任的官員總是要先做幾件有影響的事,以顯示自己的才能和膽識,與“下馬威”異曲同工。這個俗語源于三國時期的火戰。據《三國演義》所描述,諸葛亮27歲出山當了劉備的軍師,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續三次用火攻戰勝曹兵。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十萬曹兵所剩無幾;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第三次諸葛亮借來東風火燒赤壁,號稱83萬的曹兵慘敗,華容道隨曹操逃出去的僅剩十八騎。這“三把火”使諸葛亮名聲大震。當時,人們把這三把戰火稱為“諸葛亮上任三把火”。后引申為“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18句】:【 山好能容四面看】謂禁得起挑剔。記錄:“這樣的產品沒 得說,山好能容四面看,怎么著你也挑不出毛病?!?/p>
【第19句】:【放屁砸了腳后跟】倒霉透頂。類似的:放屁扭了腰。賈 平凹《廢都》:“但出門時,頭卻在門框上碰了,打一個趔趄, 又撞翻了墻角痰盂,臟水流了一地。他罵道:人晦氣了,放 屁都砸腳后跟!”
【第20句】:【七十不保年,八十不保月】(諺)人上了七十歲,就難保一年能活到頭;上了八十歲,就難保一月能活到頭。指人老到七十八十,就要有生命隨時可能結束的準備。
【第21句】:大船漏水——有進無出;有去無回
【第22句】:【各人腳下都有一條路】(諺)每個人的腳下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借指人的生命歷程,要靠自我選擇,自我奮進。
【第23句】:【魚離水,草離根】(慣)比喻失去了根本,離開了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
【第24句】:緊著褲帶數日月——難過
【第25句】:【烏之將死,其嗚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釋義:鳥快死了,嗚聲是悲哀的;人快死了,說出來的話是善良而有價值的。例句: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日:“鳥之將死,其嗚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第26句】:牛頭不對馬嘴——胡拉亂扯
【第27句】:布袋里裝牛角——內中有彎
【第28句】:【三教九流】“三教九流”一般認為對社會上三百六十行職業人物所做出的基本區分評價。最初,“三教”與“九流”并未聯袂,而是各自流行。所謂“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指向比較明確,只是排序有爭執。儒教排第一,都能認可。道與佛的爭執延續了很長時間。大約在南北朝時期,佛道之爭日趨激烈,甚至連帶了儒家學說。為此各代帝王傷透腦筋,不得不費神安排三教的位次。佛道爭執不下,各代帝王喜好也有不同,因而三教排序屢有變動。南北朝時期周武就滅佛,明文規定了儒、道、佛三教等級。但之后又經過了長期的激烈斗爭,直到晚唐才基本以儒、佛、道的順序確定三教地位。查閱資料,可知“九流”在早期并沒有明確的內容。不過,后來衍生出的上、中、下“九流”卻很明確。一般認為“上九流”是佛祖、天、皇帝、官、閣老、宰相、進士、舉人、解元等,基本上為神為官,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也有人將九流分為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等,也是在當時被認為地位優越或正當職業的群體;“中九流”是舉子、醫生、相士、畫家、書生、琴棋手、和尚、道人、尼姑等。有的順口溜排序為:一流秀才二流醫,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琴棋。除了上九流已列舉的舉人外,這部分都是技巧藝人和僧道寄食者,主要靠手藝掙錢或靠神靈吃飯;“下九流”是:一流高臺(唱戲)二流吹,三流馬戲四流推(剃頭),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給家畜配種)九娼妓。這些基本上是職業低賤、頗受歧視的群體,在舊社會屬于最下層的百姓。后來“三教”、“九流”聯袂,詞義發生了變化.泛稱江湖上各種各樣的人。
【第29句】:【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諺)擔子不放在肩上,就不知它的重量;不走長路,就不知遠行的艱難。指只有經過親身實踐,對事物才會有深切的體會。
【第30句】:【千金難買一句話】(慣)形容人沉默寡言,不輕易說話。
【第31句】:【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謂幫兇者仗勢欺人,胡作非為,更難 對付。陳登科《淮河邊上的兒女》:“怪不得人說,閻王好見, 小鬼難纏。這都是大寶子攪的!”
【第32句】:長江里的浪頭——后浪推前浪
【第33句】:【 門神里卷灶王爺,畫里有畫】舊時過春節要貼門神等畫 像。畫、話同音,借指話里有話,話里有未明說的含義?!稊?后武工隊》:“當時我捉摸,武工隊什么時候都是先遣部隊, 隊長不說,誰心里也像個明鏡,哪知,這是四扇屏里卷灶王, 畫里有畫(話)?!?/p>
【第34句】:【蟈蟈兒多了顯不出你叫,八哥兒多了顯不出你俏】(諺)蟈蟈兒:昆蟲,雄的前翅有發音器,叫聲清脆。八哥兒:鳥名,能模仿人說話的某些聲音。比喻人才多了,便顯不出某一個人的出眾才華。
【第35句】:【平地一聲雷】(慣)比喻突然發生一件震動人心的大事。 也作平地一聲驚雷。 平地起雷。
【第36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眼光要遠大,做事要踏實。《北京日 報》(1981,10,12):“文章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這就是把 理想和實干精神結合起來?!?/p>
【第37句】:【茅廁越掏越臭】見“毛坑越掏越臭”。
【第38句】:【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嘴里倒不出來】釋義:茶壺肚大嘴小,餃子在里面倒不出來。比喻人嘴笨不善表達;或有難言苦衷,不好開口。例句:周丑孩給眾人講,兩手比畫著,脖子都急紅了,嘴里卻結結巴巴地說不出來。張有義笑著說:“哎呀周教官,你可是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嘴里倒不出來。還是叫馬教官吧!”
【第39句】:活人拜泥胎——不傻也不呆
【第40句】:毒蛇牙齒馬蜂汁——全是毒
【第41句】:【沒有彎彎肚子,不敢吃鐮刀頭】(諺)指有彎彎的肚子,才敢吞吃彎彎的鐮刀。比喻人在某方面沒有特別的本領,就不敢去冒某方面的風險。 也作沒有彎彎腸子,別吞鐮鉤刀子。 沒那彎彎肚子,也吞不下這鐮刀頭。
【第42句】:【拼死吃河豚】河豚味美,但有毒,必須烹調得法。此句比 喻冒險。成語:飲鴆止渴。香港唐人《金陵春夢》:“明知俯 仰由人,但也只好捏著鼻子拼死吃河豚。”
【第43句】:高梁撒在麥子地——雜種
【第44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第45句】:春苗得雨——正逢時
【第46句】:【能當天上一只鳥,不做官家一房小】(諺)?。盒℃±掀拧幵缸鲋恍▲B,在天空自由飛翔,也不愿做官宦人家的小妾。指舊時官宦人家的小妾地位低下,往往備受凌辱。
【第47句】:扁擔兩頭掛籮筐——成雙成對
【第48句】:【賠本賺吆喝】(慣)吆喝:叫賣。 做生意折了本,只賺得幾聲吆喝,白忙碌一場。比喻吃了虧又受了累,什么也沒得到。
【第49句】:【此可忍,孰不可忍】釋義:此:這,這個。“此可忍”又作“是可忍”。孰:什么,哪個。這如果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指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例句:到現在,竟自屈膝自卑,叫外來的居上,此可忍,孰不可忍!
【第50句】:【大漢不癡,就是活寶】(諺)大漢:彪實的漢子。指彪實的男子漢只要不癡不呆,就是可貴的人才。 也作“大漢不呆便是寶”。
【第51句】:忘記祖國的人,好比離開森林的鳥。
【第52句】:【豆腐里挑出骨頭來】(慣)形容檢查得十分仔細、嚴格。也比喻過分挑剔。 也作“豆腐里尋骨頭”。
【第53句】:【 雞腳高,鴨腳低】雞鴨腿腳長短不一,借指不一致,不整 齊,不齊心。王杏元《綠竹村風云》:“綠竹村這一陣風搭起 來的互助組,合上沒多久,雞腳高來鴨腳低,組里就發生矛 盾了。”
【第54句】:出門戴口罩——嘴上一套
【第55句】:穿皮襖喝燒酒——里外發燒;里外熱乎
【第56句】:【千死萬死,不過一死】(諺)千種死法,萬種死法,無非就是要了這條命。指人到走投無路、萬般無奈時,只有一死了之。 也作干死萬死,終須一死。 干死萬死,左右一死。 千死萬死,總是一死。
【第57句】:【喝酒喝厚了,耍錢耍薄了】(諺)耍錢:賭博。彼此在一起喝酒,越喝友情越厚;要是在一起賭博,不免爭贏論輸,越賭友情越薄。常指賭博對人有百害而無一益。
【第58句】:【炒熟的蝦仁兒從嘴里蹦了】(慣)比喻本來已經到手的利益又意外失去了。
【第59句】:三色圓珠筆——多芯(心)
【第60句】:【 今兒脫了鞋,不知明兒穿不穿】上床睡覺,也許就起不來 了。指難保不發生意外。明代《金瓶梅》:“天有不測風云, 人有旦夕禍福。今早脫下鞋和襪,未審明朝穿不穿。誰人 保得常無事?”
【第61句】:【燒香望和尚——一事兩勾當】(歇)舊時作風不好的女子去寺廟,既燒了香又看望了相好的和尚。 轉指一舉兩得。
【第62句】:【揣著元寶跳并——舍命不舍財】見“抱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
【第63句】:小雞斗鷂鷹——自不量力
【第64句】:白露寒露——兩露(路)子的事
【第65句】:【騎著馬找馬】(慣)比喻一邊干,一邊尋找新的出路。也比喻占有舊的,同時物色新的。
【第66句】:【起腳餃子落腳面】(諺)起腳:人出遠門,離家時稱“起腳”。落腳:從遠方歸來,腳進家門稱“落腳”。 指民俗講究遠出離家前吃餃子,歸來時吃面條。
【第67句】:【打蛇不死反為仇】釋義:比喻制伏不了對方,反而成了仇敵。例句:何朗沉吟著說:“打蛇不死反為仇!”石亮問:“你是怕不成功么?”
【第68句】:【馬大哈】“馬大哈”常用來指馬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辦事草率、丟三落四、經常出錯之人。它源自20世紀50年代,由天津市相聲界藝人創造的趣語。相聲段子《買猴》50年代的時候曾風靡全國。故事說一位干部以不負責任馬虎草率出名,他的大名就叫“馬大哈”。他寫了一個報告,本來要通知“到(天津市)東北角買猴牌肥皂五十箱”,可是飛筆疾書,競寫成“到東北買猴兒五十只”了。而馬大啥的領導們也是同樣馬虎草率的官僚主義,內容看也不看便揮筆批準。馬大哈的同事和下屬又習慣于盲從,問也不問紛紛出差執行任務,結果鬧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笑話。比如:他們為了去采購猴子,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各地接洽者雖然驚奇于天津采購員的離奇“購貨單”,卻仍然到處幫助他們捉拿猴子交貨;猴子從四面八方運回后,群猴出籠,又大鬧了百貨公司,趣聞笑話接連不斷。這段相聲的作者是何遲,表演者是相聲大師馬三立。一經演出,“馬大哈”一詞迅速傳遍全國??梢?,相聲的藝術魅力不亞于戲曲。《西廂記》中的“紅娘”成了媒人的代稱,而《買猴》中的“馬大哈”則成了馬馬虎虎的同義詞。
【第69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原指商業上的現錢交易,借指當面 直接交換,以免抵賴。或說:左手交錢,右手交貨。明代《水 滸》;“我這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你快把來兩相交割!” 一只羊也是放,十只羊也是放放一只羊與放十只羊,所花 費的人力相等。相對的集中,可以節省人力,提高效率。指 多一個兩個無所謂。浩然《山水情》:“多一只羊也是放,少 一只羊也是放,摻他進去,也不會顯鼻子顯眼的?!?/p>
【第70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百足之蟲,指蜈蚣。蟲身截為幾段, 爪子仍能活動。指富貴者衰敗后仍有余力,不會完全垮臺。 清代《紅樓夢》:“古人有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雖說 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氣象不同?!?/p>
【第71句】:【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釋義:比喻女子出嫁后,不論丈夫好壞,都要順從地跟他生活下去。這是封建建禮教對婦女的束縛。例句:你我是有情有義,可我們是階級兄妹,咱們決不搞舊社會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一套。
【第72句】:【看到繩子都是蛇】(慣)形容過分膽小謹慎。
【第73句】:猴兒照鏡子一里外不是人
【第74句】:【日飼貓,夜飼狗】(諺)飼:喂。 貓要白天喂,夜里不喂,貓會捕食老鼠;狗要晚上喂,喂飽了,才能巡夜防守。指喂貓喂狗,要在時間上注重功效。 也作“朝喂貓,夜喂狗”。
【第75句】:【當著和尚罵禿子】(慣)比喻表面上罵那個人,實際上是罵眼前這個人。 也作“當著和尚罵賊禿”。
【第76句】:【老牛拉破車】(慣)比喻做事磨蹭,節奏慢、效率低。 也作老牛拖破車。 老牛破車。
【第77句】:【拿雞蛋往鵝卵石上碰】(慣)比喻以弱犯強,不自量力,自取滅亡。 也作拿著雞蛋打石頭。 拿雞蛋往墻壁上碰。
【第78句】:【水過千網魚不盡,鐵經百煉必成鋼】釋義:比喻經過艱苦斗爭磨煉會變得非常堅強。例句:水過千網魚不盡,鐵經百煉必成鋼。像梁永生這個從財主、官府、日本鬼子結成的羅網中間過來的人,一旦投入革命的大熔爐里,經過戰斗實踐的千錘百煉,必將成為一塊響當當的好鋼!
【第79句】:【老鼠鉆書箱——咬文嚼字】(歇)指過分斟酌字句,死摳字眼。 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耗子栽進書簍里——咬文嚼字”。
【第80句】:毛驢碰門——來的不是人
【第81句】:【 水高漫不過船去】指無法超越。劉紹棠《蒲柳人家》:“蓮 姑娘還是我跟你大嫂的干閨女,我們也是她的一層父母;水 高漫不過船去,我們兩口子不樂意,你也白搭?!?/p>
【第82句】:【肉爛在湯鍋里】(慣)比喻沒有受到損失,或好處還在自己人手里。 也比喻利益、損失都混在一起,分不出來了。 也作肉爛在湯里。 肉爛在鍋里。
【第83句】:【只看見活人受罪,沒看見死人扛枷】(諺)活人受罪是常事,死人扛枷從來無。指受罪的當然都是活著的人,人們的一切努力,應該是只為了活人少受罪。
【第84句】:【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歇)張飛穿起針線來,睜大眼睛瞪著針頭的小孔。形容驚訝、驚奇或發呆、發愣。也形容驚恐、害怕。
【第85句】:爛了腳丫子一該歇了
【第86句】:驢子拉磨——跑不出這個圈;走的老道兒;兜圈子
【第87句】:穿著拖鞋走路——邁不開步
【第88句】:【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諺)緣:緣分。舊指人與人能否相遇、相識,主要靠緣分。 也作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卻成仇。 有緣千里巧相投,無緣對面不能留。
【第89句】:姐姐鼓勵正學裝潢設計的弟弟說:“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只要腳踏實地地干,就會越來越有出息?!保ê薄ょ娤椋?/p>
【第90句】:鳥籠里的小鳥總是上下躥來躥去地跳著不吃食。原來,奶奶喂了它一些陳谷子。我要給它換些新的,奶奶卻說:“不用管它,槽里有草餓不死驢!”(山東·萊陽)
【第91句】:【雞兒不吃無工之食】(諺)雞不白吃食。公雞吃食會報曉,母雞吃食會下蛋。借指人不應白得人家的好處,要注意回報人家。
【第92句】:李青和張玲是同桌,關系很好,這兩家的父母也特別合得來,常走動。奶奶說:“真是一輩同學三輩親哪!”(河南·太康)
【第93句】:【七十三,八十四】(慣)形容說話東拉西扯,嘮嘮叨叨。
【第94句】:六月的云——捉摸不定
【第95句】:【事看誰辦的,法看誰犯的】(諺)事情要看是誰辦的,國法要看是誰犯的。指舊時認錢不認理,認權不認法。
【第96句】:灶王爺上天——句句實情
【第97句】:燈草撐屋梁——做不了主(柱)
【第98句】:【好馬不吃回頭草】釋義:比喻有志氣的人不走回頭路。例句:常言:好馬不吃回頭草,料想延壽寺自然不肯相留,決無再入之理,卻到何處去好?
【第99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慣)形容花費了極大的力氣。
上一篇:梨渦2024經典的佛語禪心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