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自家掘坑自家埋】(慣)比喻自作自受,自討苦吃。 也作自己掘井自己跳。 自個兒挖坑埋自己。
【第2句】:【不到火候不揭鍋】早揭鍋,飯夾生;晚揭鍋,飯糊了。謂 要抓住適當時機。張長弓等《邊城風雪》:“他還要看一看, 等一等,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3句】:我家的鞋子東一只西一只,橫七豎八放了一地。媽媽看見了說:“咱家的鞋子開會了。”(山東·菏澤)
【第4句】:【土幫土成墻,人幫人成王】人們團結起來就有力量。周立 波《暴風驟雨》:“趙主任告訴我們說:‘土幫土成墻,窮幫窮 成王。’咱們團體抱得緊,啥也不怕呀。”
【第5句】:螞蟻搬泰山——下了狠心;自不量力
【第6句】:企業改組以后,小強成了飼料廠的總經理,可每逢有什么重大舉措時,他仍是親臨車間去傾聽職工的意見,人們對此大為不解。小強卻頗有感觸地說:“這叫聽人勸,得一半。”(河南·輝縣)
【第7句】:鴨子學上樹——力不能及;力不從心
【第8句】:【給別人當槍使】(慣)比喻被人利用,去傷害他人。 也作“給人家當槍使”。
【第9句】:【揭不開鍋】(慣)形容家里非常窮,經常挨餓。
【第10句】:【文臣安社稷,武將定干戈】(諺)社稷:代指國家。干戈:古時兵器,代指戰亂。指文官的責任是治理國家,使天下太平;武官的責任是平定戰亂,使社會穩定。 也作文官把筆安天下,武將持刀定太平。 文官執筆安天下,武將提刀定太平。
【第11句】:抱著書本兒騎驢——走著瞧
【第12句】:【進門欲問榮枯事,觀察容顏便得知】釋義:只要觀察對方的面容,就能知道對方的處境和心情。例句:俗話說:進門欲問榮枯事,觀察容顏便得知。姐姐是個疼兄憐弟的人,平時對待寶三恰似半個母親,衣食冷暖全部操心;若有個天災病痛的,她更是守著弟弟寸步不離。
【第13句】:【二八月,亂穿衣】農歷二、八月氣溫發生變化,正是換衣 季節。也指過渡時期,情況復雜。《中國教育報》( 1993,7, 4):“現在的社會如二八月亂穿衣,可是青少年們沒有那么 高的辨別力呀!”
【第14句】:【賊過后張弓】(慣)張弓:拉弓。 比喻采取措施不及時,放馬后炮。
【第15句】:【斷了線的風箏——下落不明】(歇)比喻人去向不明。 也作“斷了線的風箏——不知去向”。
【第16句】:【狗咬刺猬,無處下口】釋義:比喻事情難辦,無處下手。“無處下口”又作“無從下口”、“沒處下牙”、“下不得口”等。例句:他只笑笑,啥也沒說,這就叫“狗咬刺猬。無處下口了”。
【第17句】:【 一個和尚一份齋.有稀有稠打起來】分配不均,互相爭吵。 金近邁《歐陽海之歌》:“一個和尚一份齋,有稀有稠打起來。 憑什么他吃稠的我喝稀的?”
【第18句】:冰凍三尺——不是一天的工夫
【第19句】:新郎官戴孝——悲喜交集
【第20句】:【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有能耐的人不表現自己。真 人,道家所說的得道之人,借指有能耐的人。清代《紅樓 夢》:“自古說,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也不可當面錯過。”
【第21句】:【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無處可去,絕望。成語:走投無路。 明代《西游記》:“不須羅噪,但依我分擺:孫大圣和太子同領 著兵將下去,我們三人在口上把守,做個里應外合,叫他上 天無路,入地無門,才顯些手段。”
【第22句】:我小聲對奶奶說:“前天我把咱家的大花碗打碎了,一直沒敢對媽媽說。”不巧,這話被媽媽聽見了,她笑著說:“我說碗咋會不見了,真是‘賊不打,三年自招’啊!”(河南·新野)
【第23句】:歪墻開旁門——斜(邪)門
【第24句】:【葫蘆牽到扁豆藤】釋義:比喻東拉西扯。例句:“我非但算不得清,而且也呼不清,真是葫蘆牽到扁豆藤。”
【第25句】:【兵驕者敗,欺敵者亡】(諺)欺敵:輕敵。打了勝仗就驕傲的軍隊,不把敵方放在眼里的軍隊,必定要敗亡。指驕兵和輕敵是兵家大忌。
【第26句】:【嚴霜偏打洼處草】釋義:本來已經處在困境當中,卻偏偏又遇上了不幸。例句:俗話說,“嚴霜偏打洼處草。”這一年春天,大榆樹上已經長滿了黃綠色的樹葉子了。劉春田的老娘得了重病,兩口子又急又疼,取借無門。
【第27句】:【惟大英雄能本色】修養極高的人,能夠保持人性的本色。 清代《紅樓夢》:“因他姓韋,便叫他作韋大英,方合自己的意 思,暗用‘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語,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 子。”
【第28句】:【只認銀錢不認人】(慣)指人過于看重錢財,根本不講人情。
【第29句】:【人老惜子,貓老吃子】見“貓老吃子,人老惜子”。
【第30句】:【書讀千遍,其意自見】強調熟讀背誦的重要。書讀,也說: 讀書。清代《鏡花緣》:“古人云:書讀千遍,其意自見。我們 既不懂得,何不將這十一字讀的爛熟?”
【第31句】:【馬上】“馬上”一詞是形容時間很短的意思。“馬上”最初的含義就是在馬背上,多指征戰武功,古代有馬上得天下一說,并說開國皇帝是馬上皇帝。 “馬上”指時間短,源自元朝。元朝由蒙古族建立,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以狩獵為生,蒙古騎兵素以作戰征討勇猛、行動迅速著稱,可能由于這個原因,“馬上”就有了表示速度快、時間短的含義。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折:“爺,有的馬上就說了罷!”明唐順之《請游兵疏》:“命下之后,即便馬上差人赍文星馳付山西保定二巡撫處。”用的都是這個意思。后來,“馬上”一詞就被大家所接受,并轉化為表示時間極短的含義了。
【第32句】:【打保票】(慣)保票:舊時為他人的行為或財力作保證而寫的字據,也叫保單、包票。指對事情的成功有絕對把握。 也作打包票。 打保單。
【第33句】:【本錢易尋,伙計難討】(諺)伙計:商鋪里的店員。指開店做生意,本錢容易籌措,但要找合適可靠的伙計卻很難。
【第34句】:【萬事留人情,后來好相見】見“凡事留人情,日后好相見”。
【第35句】:【用哈哈鏡照人】歪曲別人的形象,錯看了人。《北京日 報》(1984,11,25):“但是有少數同志用哈哈鏡照人,把萬元 戶看歪了。”
【第36句】:蔥花拌豆腐——青(清)二白
【第37句】:【吹牛皮】(慣)指說大話,夸海口。
【第38句】:【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釋義:比喻故意說某些話給別人聽。例句:二嬸心里說:“老東西,你這是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
【第39句】:【大水未到,先筑高堤】(諺)堤:堤岸,防水的建筑物。指在洪水到來之前,先把堤岸筑好。泛指做事必須提早作好準備。
【第40句】:王嬸的女兒前年出嫁,她退地時,地邊不讓半分;今年她添了小孫子,補地時,卻想叫隊長多讓出一米。隊長批評她說:“你呀,真是一個蘿卜兩頭切,中間還想吃一截,什么好事都要占!”(山西·臨猗)
【第41句】:【事到做時方知難】見“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第42句】:我不愛鍛煉身體,可我的理想卻是將來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媽媽說我是“雞娃吃黃豆,想吃咽不下;九十歲的老翁學打拳,心有余而力不足”。(河南·浙川)
【第43句】:半空云里伸出個巴掌——高手
【第44句】:【沒出嫁的閨女做鞋子——不管女婿腳大小】(歇)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婚前男女雙方不能見面。 指做事盲目,不知實際需要。
【第45句】:【腳底板抹香油——溜了】(歇)本指腳底擦了油很滑溜,轉指人悄悄地溜走了。 也作腳底擦油——溜了。 腳底下擦油——滑溜。 腳底抹油——開溜。
【第46句】:【水甕里捉鱉,手到擒來】釋義:比喻捕捉的對象絕對跑不了,輕易就能捉到。“擒“又作“拿”。例句:觀音保說:“到那時,不管他是金銀財寶,還是人命血案,我們就會是水甕里捉鱉,手到擒來。”
【第47句】:老子納妾兒宿娼——上行下效
【第48句】:我們家干的是白鐵活,一個集就能賣一百多元。一位朋友見了爸爸說:“你早就發了吧?”爸爸說:“你是光看見了這會兒,沒看見買鐵皮那會兒。我們這是老鼠給貓攢著呢!”(山東·無棣)
【第49句】:【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釋義:比喻對手再強也會有辦法制伏。例句: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豈可坐視其猖獗,就沒有個贏手。
【第50句】:【 挑水的回頭,過了井走過了井臺,再回頭】井、景同音, 借指過了景,謂美好的時光已過去了。浩然《山水情》:“唉, 他豈不知,挑水的回頭,過了井(景),早已經不是四十年前 那個年歲嘍!”
【第51句】:【背靠大樹好乘涼】釋義:比喻借別人的勢力做靠山,有庇護,有依靠。例句:自然,背靠大樹好乘涼。可是自己沒有一點實力,這個涼是乘不好的。
【第52句】:【裝龍似龍,裝虎似虎】(慣)指善于模仿或表演,裝扮什么像什么。
【第53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釋義:不比較不知道差別大。例句:“俗話說,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都是過來人,吃過苦,嘗過甜,有了比較呀!”
【第54句】:【驢唇不對馬嘴】這個俗語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它最早的出處是宋《五燈會元》卷十五:“驢唇馬嘴夸我解問,十轉五轉話繞你從朝問到夜。”這里的“驢唇馬嘴”本意是指眾人紛紛詢問,形容人多嘴雜的意思。后來演化出“驢唇不對馬嘴”,用來表示兩不相干的事物。其實,從生物學的角度講,驢唇是可以對馬嘴的.因為它們是同科動物,猶如獅虎和狼犬一樣,獅虎配生下獅虎獸,狼犬配生下狼狗,驢和馬配生下騾子。所以,“驢唇”對“馬嘴”沒有什么稀奇,倒是驢唇對上其他動物的嘴,那就稀奇了。不過,這也證明了中國的詞匯是豐富多彩的。
【第55句】:一天晚上我正想脫衣服睡覺,媽媽朝著我的小屁股打了幾下,我急了:“媽媽你干啥?”媽媽笑著說:“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會學壞。”(遼寧·朝陽)
【第56句】:【打攛鼓兒】(慣)指在一旁攛掇、慫恿、幫腔。
【第57句】:小巫見大巫——相形見絀
【第58句】:夾在磨扇里——上下受壓
【第59句】:【指冬瓜說葫蘆】(慣)比喻表面上說這個人,實際上說的是那個人。
【第60句】:【冤仇宜解不宜結】結仇沒有好處。魯迅《仿徨》:“我想, 你們也鬧得夠了。不是已經有兩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 宜解不宜結的。”
【第61句】:二月的韭菜——頭一茬
【第62句】:鄰居劉嬸的兒子小強,一玩起來就是一身泥一身土的。你聽,劉嬸又在說他了:“瞧你這孩子,都快玩成土地爺了。”(河北·邯鄲)
【第63句】:【扯順風旗】(慣)順風旗:指船帆。 順著風向揚起船帆。1比喻占有好條件,有某種優勢,能占上風。2比喻順著權勢者的心意說話辦事。 也作“打順風旗”。
【第64句】:【銀子不打眼,又會說話又會喊】(諺)不打眼:不起眼。指銀錢雖然是個死東西,但用它托人情辦事,比人說話靈驗得多。
【第65句】:屬刺猬的——誰碰扎誰手
【第66句】:吃油條蘸大油——膩透了
【第67句】:【兵不厭詐】(諺)厭:滿足。詐:欺詐。用兵打仗,使用假象蒙蔽敵方,作為一種手段,是不厭其多的。 指在對敵時使用欺騙策略,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越妙越好,越多越好。
【第68句】:【呼之則來,揮之則散】(慣)一呼叫就來,一揮手就離開。形容隨意指使、差遣。 也作呼之即至,揮之即去。 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第69句】:【初生牛犢不怕虎】這一俗語比喻年輕人大膽勇敢,有創新精神。此典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原句是“初生之犢不懼虎。” 東漢末年,劉備的大將關羽率軍襲擊曹操的襄陽和樊城,打得曹軍退守樊城。曹操便派于禁和龐德前去增援。龐德領兵來到樊城腳下,與名將關羽展開了激烈的戰斗。龐德是員勇將,且年輕氣盛,和關羽大戰一百多回合,分不出勝負,雙方各自鳴金收兵。關羽退回營寨后,對關平說:“龐德刀法很厲害,是個對手。”關羽還說:“俗話說,初生之犢不懼虎。”龐德雖然勇猛,但缺乏經驗。當時正是秋季,陰雨連綿,河水猛漲,于是關羽采用水攻戰術消滅了曹操派來的七路援軍,擊殺龐德。龐德是第一個不怕虎的牛犢。
【第70句】:【福】春節,家家戶戶貼“福”字,源自何處。一為“福”字的含義好,二是源自一個傳說。先看“福”字的含義。福,是形聲字,偏旁示,乃祭祀祈禱的意思。向神明祈求什么呢?內容在右半邊:上邊是人的頭面,下方是肚腹,肚里的“十”字,乃食物充滿,既要有五谷雜糧,也需要鮮蔬葷腥,一句話,吃飽就是福。至如今,人們恭維一個人既胖又健康,總是說:“哎喲,您發福了!” 這不經意間的“發福”,最是祖先創造“福”字的本義。然而,福的內容不斷擴展,吃飽之后,自然有新的追求,后被解釋為:富、貴、壽、考,齊備為福。富貴自不必說,壽考是平安健康,活到天年。如此一個“福”字,誰不想把其請到家。再看那個傳說。相傳,姜太公之妻是個敗家種,不管到哪里都敗。在姜太公封神之時,其妻說:“別人都封了神,為啥不封我?”姜太公答:“你到哪家哪家敗,封你干啥!也罷,要封就封你為窮神吧。”其妻很不滿意:“封我為窮神,叫我蹲在哪個地方?”姜太公說:“有福的地方不能去。”此事被傳開后,驚動了老百姓,于是老百姓把自家大門、小門貼上“福”字,以對窮神的拒絕。從此便成了傳統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第71句】:過了春的白菜——不吃香
【第72句】:【水漂的瓜菜,風落的梨子】釋義:比喻失勢,振作不起來。例句:素寒這才說:“他們既編造小集團,你我自然是主要成員,可我不是為自己難過。我是水漂的瓜菜,風落的梨子,算個什么呢!可嘆你南征北戰多年,負傷回來,靠自己勞動生活,不要公家補助,一心為集體,一心斗地主,還落這種下場。”
【第73句】:【銅錢攥出綠水】(慣)綠:指銅綠。形容人過于吝嗇。
【第74句】:【高山頭上點燈——來明的】(歇)明:本指明亮,轉指公開、不隱蔽。指采取公開、透明的方式。
【第75句】:一天小全睡了懶覺,怕上學遲到,早飯沒吃就走了。他媽媽說:“真是早起逸當,遲起急慌啊!”(江蘇·興化)
【第76句】:媽媽讓我把掉在地上的衣服拾起來,我卻沒有去;每逢吃飯的時候,如果沒有好吃的,我就不吃了。兩件事連在一起,媽媽就說:“真是吃饞了,坐懶了,紡線車子扔散了。”(河北·故城)
【第77句】:【一語道破天機】(慣)天機:迷信指神秘的天意,比喻重要的秘密。 指一句話揭穿了秘密。
【第78句】:電信局的話務員——耳聽八方
【第79句】:耗子見了貓——魂飛魄散;難逃;怕得要命
【第80句】:【鼻子里插大蔥——裝象】(歇)象:諧“相”。指裝模作樣,欺騙人。 也作“鼻子插蔥——充象”。
【第81句】:【 恨鐵不成鋼】怨其不成材,目的是希望他成材。池莉《來 來往往》:“這就是段莉娜身上具備的高瞻遠矚的政治敏感 性,以及對康偉業恨鐵不成鋼的埋怨和鄙視。”
【第82句】:【滿園葡萄一根藤】借指同根,同一系統。類似的:千朵桃 花一樹生/千枝萬葉一條根。語文圖書:“滿園葡萄一根藤, 一根藤就是主線。主次分清,多而不亂。”
【第83句】:【一個吹笛,一個捏眼】(慣)比喻相互配合。
【第84句】:【不圖打魚,只圖混水】制造聲勢,制造輿論。浩然《艷陽 天》:“我就嚷嚷,看你怕不怕,我不圖打魚,還圖混水哪!” 惟恐天下不亂做事引起混亂,添亂,或希望有變亂。海 外於梨華《又見棕櫚又見棕櫚》:“以前的我,是惹事,惹人, 惟恐天下不亂,現在我既怕人,又怕事。”
【第85句】:【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偶然的疏忽是難免的。古華《相思 樹女子客家》:“可是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她為了跟一個卡 車司機談戀愛,在公社單身宿舍里,被喬三臘手下的人‘拿’ 了‘雙’。”
【第86句】:【公人見錢,蒼蠅見血】(諺)指公人貪財如命,見到錢財,就如同蒼蠅見到血一樣。
【第87句】:【走路怕踩死螞蟻】(慣)形容人膽小怕事。 也作“走路怕踏死螞蟻”。
【第88句】:【冷水要人挑,熱水要人燒】凡事要人去做。類似的:茶要 人燒,水要人挑。陳登科《赤龍與丹鳳》:“冷水要人挑,熱水 要人燒。你幫我洗碗,我咋能不謝呢?”
【第89句】:【窮家難舍】(諺)指家雖貧窮,但曾長居久住,總舍不得離開。也指故鄉即使是窮山僻壤,但因土生土長在那里,也會與那里難分難舍。 也作窮家難舍,熱土難離。熱土:住久了的鄉土。 窮家難舍,故土難離。故土:故鄉。 窮家難離,熟土難舍。
【第90句】:【話是開心的鑰匙】釋義:說話能打開人的心扉。例句:“人常說:話是開心的鑰匙,只要打通大家的思想,事情就會好辦得多。”
【第91句】:【見閻王】(慣)閻王:迷信指管地獄的神。指死亡。 也作見閻羅王。 見閻王爺。
【第92句】:【人家偷牛,他拔樁】牛被別人偷走,他拔樁被捉,作了替罪 羊。類似的:沒抓住偷牛的,抓住了拔橛的/偷牛的抓不住, 抓住拔樁的/偷菜的捉不住,拔籬笆樁的捉住了/走了牽牛 的,捉住拔樁的。清代《三俠五義》:“銀兩業已到手,我還在 此作什么?難道人家偷驢,我還等著拔橛兒不成!”
【第93句】:孫猴子過火焰山——顯真本領的時候了
【第94句】:【杏核子——仁兒苦】見“山杏核——苦仁兒”。
【第95句】:臘月三十貼對聯——年一回
【第96句】:媽媽給我一塊錢買火柴,回家后,媽媽問剩下的錢呢?我說:“買糖了。”媽媽說:“真是猴子嘴里倒不出棗。”(山東·昌樂)
【第97句】:打拳容易走步難。
【第98句】:【釣魚憑竿,捉雀憑篩】(諺)離了釣竿,釣不上魚來;離了竹篩,捅不住雀鳥。泛指人不論做什么事,總離不開相應的得力工具。
【第99句】:我們班上有的同學,遇到稍難一點的題就望而生畏。班主任張老師耐心地說:“身怕不動,腦怕不用;刀子越用越鋒利,腦子越用越靈活。”(河南·長葛)
上一篇:描寫有哲理的好句說透人生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