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分分秒秒,每個時刻都須保持清醒;即使有病痛疾苦,也不可在昏沉中虛度光陰、在憂郁中浪費生命。
【第2句】:【佛心禪語】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壇經》
【第3句】:人篤信并依行算命之言,惟恐犯忌。師言:“佛教談精神超然,心正則氣盛。在佛門中,日日月月都是吉祥時。”
【第4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正是超越是非、善惡、有無、好壞、枯榮等等相對的世界,不以生命的有限看待世界的無限。
【第5句】:【禪心佛語】若你已將地掃干凈,師長硬說你沒掃干凈,這時你若和他辯,這就是在家性情;若你能接受說:“好。我把它掃干凈。”這就是修行。
【第6句】:功名、利祿、美女,是男人的三道坎,哪一道坎上不是尸橫遍野、血雨腥風?哪一道坎上沒有爾虞我詐、你爭我奪?身體和心靈的戰爭是這三道坎上永恒而唯一的風景。
【第7句】:【禪語人生】無論你多么努力地讓自己做到完美,始終會有一群人在背地里指著你的背影比比劃劃。你不需要跟誰對罵或者抽誰一嘴巴,他們未必是壞人,只是看不懂你的活法。
【第8句】:【大貧與大富】大貧亦是大富,一無所有、了無牽掛,寧靜淡泊、怡然自得。
【第9句】:【禪心佛語】那些人是幫助你修忍辱波羅蜜的大善知識,你能夠念頭這樣一轉,你就沒有一個冤家債主。
【第10句】: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君。——蘇東坡
【第11句】:愛心、慈心、悲心是女性的優點,如何引導先生做好事、走好路,是做太太的責任。
【第12句】:【禪語人生】無論做什么都要有足夠的定力。每一行都有自己的道,和尚想成佛,俗人想成功。但是不管是誰,不管是在哪個行業,都只有定心苦修,克服心魔,才能有所建樹。
【第13句】:一切諸法悉皆寂靜。不識自心現妄想,故妄想生,若識,則滅。《楞伽經》卷四
【第14句】:狒是自心作得,因何離此心外覓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達摩大師血脈論》
【第15句】:【佛心禪語】禪門無住始為禪,但十方國土莊嚴,何處非柢園精舍;渡世有緣皆可渡,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間即慧海慈航。千古奇文醒世歌。
【第16句】:【佛心禪語】昨天與今天,我們該如何把握?佛曰:不要讓太多昨天占據你的今天。
【第17句】:【佛心禪語】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為什么呢?就因為心里存的,都是別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第18句】:多向內看:認識無邊無涯的自己只有從心底認同自己,才不會在與別人的比較中陷入自卑。
【第19句】:慈悲的心就是世界上最寬大的心,它沒有仇恨,沒有暴力,沒有斤斤計較,沒有妒忌和羨慕。它可以讓我們處處受到人們的尊敬,讓我們的人生不再充滿痛苦。
【第20句】:多聞圣弟子離貪伺,斷貪伺。心不懷諍,見他財物諸生活具,不起貪伺,欲令我得,彼于貪伺,凈除其心。《中阿含經》卷三,業相應品
【第21句】:生活不是只有溫暖,人生的路不會永遠平坦,但只要你對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的價值,懂得珍惜自己,世界的一切不完美,你都可以坦然面對。
【第22句】:念佛,應于持念中效法諸佛、菩薩,對迷惑的眾生起憐憫心,行于布施、救度。離此心境,非實念佛。
【第23句】:放下:佛的智慧,人生的智慧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廣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
【第24句】:【佛家禪語】心要清凈,做好內外環保——愛惜地球資源,照顧人生資源。
【第25句】:有苦有難者,當去多關照,人與人之間,相愛互友好。《即興自說·居士經》
【第26句】:【禪心佛語】如果對待好人不贊賞,眾多的好人就會失望。如果對惡人不作出斥責,那些惡人就會認為你在認同他們的所作所為,進而變得更加張狂。
【第27句】:【禪心佛語】佛境甚深難可測,普示眾生令得入。其心樂小著有者,不能通達佛所悟。若有凈信堅固心,常得親近善知識,一切諸佛與其力,此乃能入如來智。
【第28句】:【禪語人生】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師三寶、念念不忘父母眾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第29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大煩惱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維摩經》
【第30句】:【禪心佛語】釋恒非:不說人短,不思人過,不念人惡,不揚人錯。希求別人理解自己,那么也要學會擔待別人。給所有的誤解、傷害一些時間,所有的成見都是云煙。
【第31句】:【禪心佛語】對自己要存不滿的要求:眾生之我貪、我執、我嗔、我怨、我妒、我私等等,都是缺陷,都是業障,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要知過能改才會增進道德人格。
【第32句】:【佛家禪語】要自己快樂,先讓別人快樂;要自己成功,先看別人成功。
【第33句】:【圣經文案】133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必親自尋梢我的羊,將它們尋見。(結34:11)
【第34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煩惱的心情,懲罰的是自己,不開心的日子,是把自己打折處理了,上蒼只眷顧那些堅強的人,不放棄信仰的人,快樂只圍繞那些知足的人。
【第35句】:如若你還記得我,可否托清風捎來桃花初開的欣喜,我好用粉紅桃花,鋪十里紅妝,只待與你俯首相依。
【第36句】:【佛心禪語】達摩大師說:“無妄想時,一心即是佛國;有妄想時,一心即是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國。”
【第37句】:【禪心佛語】各位學佛的人,要認真,腳踏實地,念念不空過,念念都向道上走。你能這樣子,才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
【第38句】:善為大鎧,不畏刀兵;善為大船,得渡河淵。有能守信,室內和安。現世有慶,福追自然。行之得報,非神授與。《事佛經》
【第39句】:趨利避害,這也正是放棄的實質。放棄是為了更好地擁有,是一種超脫,一種氣度,更是一種升華,一種境界。
【第40句】:【禪語人生】喜歡喝酒的人,也喜歡女人,更喜歡朋友。因為在喝酒的時候,容易想起女人,談論朋友。
【第41句】:【禪心佛語】仁術并用,以仁愛人;仁禮并施,穩聚人心;誠: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誠所至,始終如一。
【第42句】:物質幸福是低級的、基本的幸福,而精神幸福則是高級的、上乘的幸福。
【第43句】:【佛心禪語】方丈什么話也沒有說,用一只手搬起一塊磚頭,說道:“這樣的事一只手也能做得到,你為何不愿去做呢?”
【第44句】: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什么都沒有,而是指不能永恒,虛幻而難以捉摸,隨時變化,只有空才是不變的真理。理解了無常,才能放下心中的執著。
【第45句】: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于無我,而誨人不倦。觀于遠離,而身心修善。觀于無生,而以生法荷負一切。
【第46句】:【禪語人生】有一年仲秋,景岑禪師與仰山禪師一起賞月,仰山禪師指著天空說道:“這個大家都有,只因無明,不能充分使用。
【第47句】:【禪心佛語】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群,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群脫俗。
【第48句】:【禪心佛語】放下苦痛,才能沐浴陽光。不管昨天有多風光榮耀,亦是苦澀不齒,都過去了,無可更改,不能再來。唯有重拾心情,重新上路,才是我們今天唯一的選擇。
【第49句】:【禪心佛語】人類不去反觀老、病和死,他們只喜歡談不老、不病和不死,因此,他們對佛法的修習不曾增長過正確的感覺。
【第50句】:一切眾生命,如電、旋火輪,如干達婆城,速過不暫停。《正法念處經》卷六十一
【第51句】:【禪心佛語】但有一個雨天,我見到一位氣象學家,他對我只因為雨天給我帶來小小的不便就如此憤懣很不理解。
【第52句】:【佛心禪語】現代人生活的腐敗,尤其是愚劣的情況,大部分是由于他們陷入爛醉狀態,無法自拔而產生,爛醉的人又如何靜下來,做他在世界上該做的事呢?
【第53句】:【禪語人生】相續中若無有承許三寶為清凈皈依處的皈依心,所做善法則不屬佛法;若無出離心,所做善法則非解脫輪回之因;若無菩提心,所做善法則非成佛之因。
【第54句】:【禪心佛語】千錯萬錯是自己的錯,自己沒有福,既然沒有福,現在要積福。必須坦然受報,懺悔自己,念佛回向,絕對不起嗔恨辱罵之心。
【第55句】:【禪心佛語】當生活安排某些事件給你,不論好壞,你應該感謝。正是通過這些事件,你成為了你。
【第56句】:【禪心佛語】九九、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第57句】:即心是佛,更無別佛。即佛是心,更無別心。如拳作掌,似水成波。波即是水,掌即是拳。此心不必內外中間,此佛不屬過未現在。——《大慧普覺禪師文案》
【第58句】:【經典佛語】“您該放心就是,您的妻子不是害了什么病,而是在誦讀般若波羅蜜經,她懷的必是佛家弟子。”說得長者心花怒放,急忙告訴全家人,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
【第59句】:【禪心佛語】待人,不管別人好不好,自己要做得好。處事,不管別人對不對,自己要做得對。
【第60句】:【禪語人生】修誦儀軌時應隨文入觀,以思惟文意配合口誦,若僅止念誦未作少分思惟,則意義甚微。
【第61句】:【禪語人生】也許我們做不到如來拈花,迦葉微笑般從容淡定,但至少我們可以試著去嘗試“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祥”。
【第62句】:【禪心佛語】人不能苛求自己,也不要勉強別人,不要對自己的過錯耿耿于懷,更不要把別人的過錯當作小辮子,抓緊不放。
【第63句】:久而久之,你便不愿將心煩的事情告訴他,因為他每次處理的方式都讓你接受不了。
【第64句】:若不見本性,即非禪也。假使說得千經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第65句】:【禪心佛語】常言道“大器晚成”,許多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一棵樹也得經過幾十年的風吹雨打方能長大。
【第66句】:【佛心禪語】平常心并非讓我們對事事漠不關心,對諸事不聞不問,而應該將其化作一種積極向上的助力,猶如撥開云霧看到太陽一般。
【第67句】:人都有慣性思維,愛用常規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和處理事情,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而善于思辨的人則不會拘泥于常規思維的條條框框。
【第68句】:【羅狀元醒世詩其7】有有無無且耐煩,勞勞祿祿幾時閑。人心曲曲灣灣水,世事重重疊疊山。古古今今多變換,貧貧富富有循環。將將就就隨時過,苦苦甜甜命一般。
【第69句】:如飯一粒熟,余粒即可知。諸法亦復然,知一即知彼。《大乘密嚴經》卷下
【第70句】:高調的人生,低調地行事。學會何時高調和低調,就是一個不斷學會超越自己、超越執著的過程,我們愈能把握自己,我們就愈凈化自己,使自己愈趨向光明的升華。
【第71句】:熱無過淫,毒無過怒,苦無過身,樂無過滅。無樂小樂、小辯小慧,觀求大者,乃獲大安。《法句經》卷下,安寧品
【第72句】:【禪心佛語】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即,兩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個性和缺點,然后湊合在一起才完整。
【第73句】:當家、住持地位很高,心要很下,下賤、下作才相配,才穩,才能沉到底。位高心也高,必然不穩,會顛覆——不是別人顛覆,是自己翻倒。
【第74句】:【佛心禪語】我們要尊重眾生的理由有三:-、過去的時候一切眾生曾經是父母;二、現在的時候一切眾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緣;三、將來的時候一切眾生是未來的佛陀。
【第75句】:【禪心佛語】菩提心分二,一為愿菩提心,指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愿成佛的心愿;一為行菩提心,是指依此愿而決心步入六度四攝的修持。
【第76句】:【禪心佛語】潛能定律:人都有潛能,挖出來,就是能力,埋下去,就是無能。
【第77句】:以諸法性空,故佛說諸法,皆從因緣起。勝義唯如是。(古印度)龍樹《七十空性論》
【第78句】:【禪語人生】治學不厭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訴是能者。
【第79句】:【禪心佛語】生活并沒有給你多余的快樂和痛苦,而你卻在快樂中貪得更多,在痛苦中企盼更小。
【第80句】:【禪心佛語】佛法說,我們又再制造新的不良業習、再造一些不好的因果,將來就要受苦了;而這不良的業習也會再加強。
【第81句】:【禪語人生】因緣果報都不是固定不變的,都不是靜止的,都不是注定的。因緣果報都是隨生命主體的作用而變化。
【第82句】:雖舍小雜樂,當得清凈大樂;舍顛倒虛誑樂,得實樂;舍系縛樂,得解脫樂;舍獨善樂,得共一切眾生善樂。(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八十五
【第83句】:因為慈悲,人生路更寬慈悲是學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為我們修福,對別人慈悲就是對自己慈悲。
【第84句】:【禪心佛語】大林,是一個很樸實的鄉村,生活簡單、環境純樸,人民自然寡欲知足,也令人覺得鄉下人的生命健康多了。
【第85句】:【讓人靜心的禪語】我們的心,是一座小城,沒有雜亂,沒有喧嚷,只有一團薄霧,一陣微風,裝著童年的純真。我們看不懂這個世界,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因為不夠單純。
【第86句】:“戒”,就是道德原則;“定”,就是那些能夠使一個人情緒穩定的修行方法;“慧”,就是用來辨別修行的法門正確與否、是否走錯了路的覺照能力。
【第87句】:【禪心佛語】常吃謙虛恭敬恕忍寬厚的飯,多喝誠實禮讓勤勞節儉之湯。
【第88句】:【禪心佛語】好事從心開始,壞事也是從心開始,轉變我們的心念是轉變外在一切不利因素的關鍵。
【第89句】:【禪心佛語】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第90句】:【禪心佛語】任何事物,只要讓你心情沉重、讓你對自己有不好的感覺、阻礙你前行的、把它丟掉。
【第91句】:佛法不講信者得救,更不是惡勢力。正法是廓然大公的,佛和菩薩絕不是貪官污吏——你供養他,他就保佑你,你不供養他,你就倒霉,正法絕對沒有這樣的事。——耕云先生
【第92句】:生活就是如此,有的時候,痛苦和煩惱不是由于得到的太少,而是因為擁有的太多。擁有太多,就會感到沉重、擁擠、膨脹,就會患得患失。
【第93句】:當以慈心養育幼弱,見禽獸蟲蛾、下賤仰人活者,常當愍念,隨其所食,令得穌息。《佛說阿難四事經》
【第94句】:【禪語人生】喜歡一個人,就是在一起很開心;愛一個人,就是即使不開心,也想在一起。
【第95句】:先當習技藝,然后獲財業。財業既已具,宜當自守護,出財未至奢,當選擇前人,欺誑抵突者,寧乞勿舉與。《長阿含經》卷十一,《善生經》
【第96句】:【禪心佛語】鋤禾日當午,貪官也辛苦;白銀兩萬五,關門把錢數;白天怕督促,晚上怕搜捕;夜半敲門聲,汗流把頭捂;來者是何人,心里沒有譜。
【第97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第98句】:言行相顧,心跡相符,始終不二,幽明無間。易世俗所難,緩時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賢之列,不屑為隨波逐流之人。
【第99句】:【圣經文案】310你若口里認耶穌為主,心里信神叫他從死里復活,就必得救。(羅10:9)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句句入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