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路是人踩出來的】(諺)指路是要人開創的。比喻人的前途,全靠自己奮力去創造。 也作路是人闖出來的。 路是人走出來的。
【第2句】:姐姐嫌自己工資低,想辭掉工作去做生意。爸爸說她:“錢難掙,屎難吃;吹手好當,氣難出。做生意可不是容易的。”(河南·輝縣)
【第3句】:【屙到人頭上拿尿洗】(慣)比喻欺人太甚。
【第4句】:【臉皮薄】(慣)指人容易害羞,不好意思。 也作“臉皮嫩”。
【第5句】:鱉笑龜兒——看不見自己的丑
【第6句】:【過了秤又過戥子】(慣)戥(deng)子:測量貴重物.品或某些藥品重量的小秤。比喻再三權衡、比較。 也作“過了秤又過尺”。
【第7句】:【胳膊兒往外撇】(慣)比喻說話、做事向著外人。 也作胳膊肘往外拐。 胳膊肘朝外扭。 胳膊肘往外彎。
【第8句】:【定心丸】“定心丸”比喻能使思想、情緒安定下來的言論或行動。定心丸不僅治“心病”,還確有其藥,它源自明代軍中。古代戰爭是很殘酷的,刀光劍影,人嘶馬鳴,一場激戰下來,死傷很多。受了戰傷,痛苦自不必言,那生死搏斗的場景,足以使人心有余悸。所以要治好戰傷,有個起碼的條件,首先要恢復心神,于是人們就專門配制了用于安心定神的藥丸,取名“定心丸”。 “定心丸”為明代軍中必備之藥。明朝茅元儀《武備志》中記載的“定心丸”配方為“木香、硼砂、焰硝、甘草、沉香、雄黃、辰砂各等分,母丁洋減半”,把這幾味藥合煉為丸。其功效可抗菌防腐,安心定神,故起名“定心丸”。凡戰爭結束后,傷員們都知道要吃“定心丸”。后來,有些傷員轉回老家養傷,也把軍中這種吃定心丸的口語帶回了家鄉。凡遇到心中有底數的事情,就借用“吃了定心丸”一語來比喻。
【第9句】:【桌子底下放風箏——出手就不高】(歇)比喻起點低,條件差,事情不會做好。
【第10句】:五歲的小峰,穿了一雙新棉鞋,沒幾天,鞋子邊兒就毛了。他媽媽說:“你的鞋是雞啼做,狗叫破。”(注:雞叫在天亮,狗叫在晚上。)(江蘇·南通)
【第11句】:黃瓜熬白菜——色貨
【第12句】:【瓜兒只揀軟處捏】(慣)比喻專門挑軟弱者欺負。
【第13句】:花生還沒收完,豆子又炸了一地,奶奶邊拾邊數落:“能舍千谷,不舍一豆啊!”(河南·寧陵)
【第14句】:牛犢子撒嬌——頂頂撞撞
【第15句】:【船頭上相罵,船艄上搭話】(諺)船艄:船尾。剛剛在船頭上吵了嘴,轉眼就到船尾上搭腔說話了。 指關系最密切的人,特別是夫妻之間發生爭吵,會很快和好。 也作“船頭打架,船尾說話”。
【第16句】:貓被老虎攆上樹——多虧留了一手
【第17句】:【債臺】人們形容借錢多數額大且無力償還為“債臺高筑”。借債為什么用臺來形容呢?這源自一段中國歷史史實。戰國時候,周王室日益衰微,名存實亡。末代天子周赧王軟弱無能。雖然貴為天下之主,卻不能左右各國諸侯,毫無實權。秦國卻日益強盛,有覬覦天下之野心。周赧王十分恐慌,欲抗秦卻力不從心。恰在這時,接到楚孝烈王聯合各國一同出兵抗秦的倡議,便同意楚王的倡議,出兵抗秦。但是,國庫早已空虛,軍費一時難以籌措,周赧王只好硬著頭皮向豪門富戶商借,并且立下借據,寫明戰后加利償還。然而,天子令下,響應起兵的只有楚國和燕國。拖了三個月,仍然不見別的諸侯派兵,只得偃旗息鼓,不了了之。這時候,借款給周王室的豪門富戶紛紛要赧王還債。赧王拿不出錢來,不敢見他們,于是躲在一座僻靜的高臺上。這座臺,后來就被稱為“債臺”。
【第18句】:【是粥是水,揭開鍋蓋】(諺)比喻人或事物的真相,揭開表層,自然就一清二楚。
【第19句】:【年關】過年是中國民間最為喜慶濃重的傳統節日,可古人為什么把年說成“年關”呢?它源自于對“年”的一個傳說。其實,最早過年是為了防備一個叫“年”的怪獸的攻擊。當時的人們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把這可怕的一夜當做關口來熬,所以稱為“年關”。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提前備好晚飯(提前到黃昏時分吃飯,所以有“黃昏餃子”之說),熄火凈灶,把雞圈牛欄拴牢,前后封鎖后,全家人聚在一起,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吉兇未卜,隨時都有可能遭遇到“年”的襲擊,所以置辦得十分豐盛,全家老小不僅要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而且在吃飯前還要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吃過晚飯后,大家都不敢睡覺,便擠在一起閑聊壯膽,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過年關的習慣。之所以稱新年前后為“年關”,更實際的原因恐怕是一個“錢”字。舊時講究不論是借錢還是借東西,一般年前都要歸還,這是一種民俗。所以,債務人年前要忙著籌錢還賬,債權人(債主)年前要討債。還不起債的窮苦百姓,只好出去躲過年再回來。往哪里躲,按年俗親戚家不能去,只好到破廟寒穿去躲著。所以視年根兒為關口,過年像過關一樣難熬。經典歌劇《白毛女》楊白勞被逼喝鹵一場便是對“年關”一詞的最好的注釋。因此,過年對窮人來講,無異于過關。
【第20句】:后山石頭——死不開竅
【第21句】:【觸霉頭】(慣)指倒霉,遇上令人不快的事。
【第22句】:五月的麥子——黃了
【第23句】:【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指人浮于事,或工作拖 拉,作風閑散。成語:無所事事。《北京日報》( 1982,10, 31):“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現象,已經沒有 了。”
【第24句】:包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塊兒
【第25句】:我們班有些同學常常是玩夠了再寫作業,總要忙到半夜三更。老師半是生氣半是心疼地說:“你們啊,早不忙,夜心慌,半夜還要爬起來補褲襠。日子長了,學習搞不好,身體也要垮呀!”(四川·德陽)
【第26句】:爺爺提醒將要做生意的爸爸:“話是風,筆是蹤,做什么事都要記下來,防止說不清。”(江蘇·丹陽)
【第27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諺)山羊性愛吃柳樹枝葉。比喻行為不檢點的男子,總愛和女人在一起廝混。
【第28句】:奶奶聽我說明年再努力學習,就說:“今年盼著明年好,用件袍子改件襖。”(河南·永城)
【第29句】:百年松樹,五月芭蕉——粗枝大葉
【第30句】:開了發票沒蓋章——不足為憑
【第31句】:【救人須救徹】(諺)救助人,必須做到完全徹底地使之渡過難關。 指救助人要負責到底,不能單憑一時的激情。 也作“救人救到底”。
【第32句】:姐姐忌妒她的班長,常在家里說人家的不是。爸爸批評她說:“人無十全,瓜無滾圓,不要吹灰塵找芝麻縫,要多看看人家的長處。”(江蘇·海安)
【第33句】:【驚開六葉連肝肺,唬壞三魂七魄心】(慣)形容極其害怕、震驚。
【第34句】:【瓜無個個圓,人無樣樣全】釋義:比喻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例句:只是,正像人們常言說的那樣:瓜無個個圓,人無樣樣全。老成厚道的農村實干家羅祖華,對于為人處世方面的學問簡直少得可憐。
【第35句】:【交人交心,澆樹澆根】(諺)指和人交往,貴在交心,這道理就像澆樹要把水澆到根上才能枝繁葉茂一樣。
【第36句】:【腦袋里少根筋】思想簡單,缺少心眼,或在某一方面不善 于思考,意識不到。或說:腦筋里缺根弦。王安憶《文革軼 事》:“她們這些張家后代,由于養尊處優缺少世事的鍛煉, 個個腦筋里都像缺根弦似的。”
【第37句】:【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逃不出手掌如來佛】即釋迦牟 尼。孫悟空一個跟頭能翻十萬八千里,但總是翻不出如來 佛的手掌。事出《西游記》。借指:不是對手,擺脫不了控 制。老舍《駱駝祥子》:“她得松一把,緊一把,教他逃不出她 的手心兒去。”
【第38句】:【往腦袋上扣屎盆子】(慣)比喻栽贓、陷害。
【第39句】:【跌倒油瓶不扶】連不費力的小事都不愿意做,謂什么都 不管。劉紹棠《蒲柳人家》:“她本來長著一雙巧手,卻吃饞 了,呆懶了;平日橫草不動,豎柴不拿,油瓶子倒了也不扶。”
【第40句】:【嘴上缺個把門的】意為沒有阻攔,有話亂說。把門的,也 說:站崗的。浩然《山水情》:“你如今可不是學生了,還這么 任性,嘴上缺個把門兒的,可沒啥好處。”
【第41句】:最近幾天,有人議論小王偷了人家的煤。小王說:“身正不怕影子斜,不管別人怎樣說,我連個寒戰都不打!”(河南·郟縣)
【第42句】:【頭頂高梁花,腳踩漿泥瓣】(慣)比喻身為農民,生活在農村。
【第43句】:【受夾板氣】(慣)指夾在中間,受兩面的氣。 也作“受夾墻氣”。
【第44句】:新郎官戴孝——悲喜交集
【第45句】:【二虎相爭,必有一傷】見“兩虎相斗,必有一傷”。
【第46句】:【 兩頭不到岸】目的沒達到,原有的也失去了,沒有著落。 香港電視劇:“一心不能二用,不要顧此失彼,兩頭不到岸。” 馬死黃金盡沒有坐騎,也沒有錢財,謂走投無路。明代 《初刻拍案驚奇》:“卻不知樂極悲生,也有馬死黃金盡的時 節。”
【第47句】:【搖錢樹,人人有,就是自己兩只手】(諺)搖錢樹:傳說中的寶樹,用手一搖,就會落下錢來。指人的兩手就和搖錢樹一樣,只要肯出力氣,就不會缺少錢財。
【第48句】:【日思夜夢】(諺)白天想的什么,夜間就容易夢到什么。指入睡覺做夢,往往是醒時心里想的事情,睡著后反映到夢境里。 也作日之所思,夜之所夢。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第49句】:大江大海都闖過來——小河溝還翻得了船
【第50句】:玻璃瓶里的蛤蟆——看到光明無出路
【第51句】:兩個縣長摔跤——官倒
【第52句】:【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見“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
【第53句】:我把做好的家庭作業拿給爸爸看,爸爸看了夸獎說:“豇豆莢子下面條——清清爽爽的,做得真好!”(江蘇·泰興)
【第54句】:我幫媽媽往家里抬肥料,不一會兒,就累得我直喘。媽媽說:“歇一會兒再抬吧,力氣是奴才,去了還會再回來。”(湖北·丹江口)
【第55句】:【大丈夫】“大丈夫”指有志氣或有作為的男子。但是在古代真正能稱為“大丈夫”的不多,因為它的標準實在太高。“大丈夫”一詞源出戰國時期的“亞圣”孟子,能被孟子看上眼的才有資格稱得上“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記載了孟子與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景春討論大丈夫的對話。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景春認為,說到大丈夫,只有張儀、公孫衍這樣的人才可當之無愧。張儀和公孫衍兩人,一連橫,一合縱,相當程度上左右著戰國時期的天下大勢。由于以上二人“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有一言九鼎的作用,因此景春由衷地佩服這兩個人,稱之為大丈夫。對景春的說法,孟子立場鮮明地堅決予以駁斥:“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孟子的思想體系中,張儀、公孫衍這樣的人不配稱為大丈夫,他們展現最多的是小人得志,涂炭生靈,他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忘記了做人的根本,忘記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數典忘祖的勢利小人。孟子認為只有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正能屈”的人才能稱為大丈夫。孟子雖然鄙視張儀、公孫衍,但孟子的主張在當時卻到處碰壁,不被諸侯采納,不被看重,而張儀、蘇秦等縱橫家,卻能左右諸侯,發揮著決定天下安危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大丈夫”一詞已由高不可及向有志者都能成為大丈夫演化。
【第56句】:【人怕敬,鬼怕送】(諺)人怕敬:你敬他,他也會敬重你。鬼怕送:你燒錢化紙送走它,它也就不好意思再纏你。指對人對鬼,都以善意相待為是。
【第57句】:我養你牙大.你養我牙落。
【第58句】:【 官鹽不當私鹽賣】我國的鹽產一向采取官賣或收稅的制 度,不經官府監督發售或沒交稅的鹽,便是私鹽,算違法。 謂光明正大的事情,無須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小說月報》 (1980,9):“老話說了,官鹽不當私鹽賣,這茶館可是官家的 買賣,由不得咱們呀。”
【第59句】:【 上刀山,下火海】指進入危險的境地。類似的:上刀山, 下油鍋。成語:赴湯蹈火。臺灣白先勇《孽子》:“那怕上刀 山下油鍋,也嚇不住我王小玉。”
【第60句】:【他弓莫挽,他馬莫騎】(諺)挽:拉動。別人的弓不要拉,別人的馬不要騎。指為人要守本分,不屬于自己所有,不可貪愛貪占。
【第61句】:【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諺)指早餐要講究營養、注重質量,午飯要吃飽一些,晚飯少吃為好。
【第62句】:爸爸買了一條活魚回來,十分高興地對媽媽說:“趕快做做吧!豬要吃叫的,魚要吃跳的!”(湖南·醴陵)
【第63句】:【豬八戒摔耙子,不侍候】候、猴諧音。豬八戒不滿意孫悟 空(孫猴子),摔耙子以示不干。現多用來表示惱火,不愿交 往。馬加《北國風云錄》:“本來想說此處不留爺,還有留爺 處,卻順嘴溜說:到時候豬八戒摔耙子,不侍候這個猴。”
【第64句】:【 放.長線,釣大魚】從長計議,不要急于求成。李曉明等 《平原槍聲》:“何必打草驚蛇呢,不如放長線,釣大魚。”
【第65句】:【治一經損一經】(慣)經:中醫指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治好一條經絡,損傷了另一條經絡。比喻安撫了一方,得罪了另一方。
【第66句】:吃河水長大的——管得寬
【第67句】:【山高有個頂,海深有個底】釋義:事情總有個邊兒,有個限度,可以弄清楚。例句:山高有個頂,海深有個底,世事沒有絕對秘密,何況沙木龍兄弟還提示過我。現在看來,茶三錢再狡猾,只怕今朝跑不脫了。
【第68句】:興時的貍貓歡似虎,落架的鳳凰不如雞。(新疆·巴里坤)
【第69句】:【面和心不和】(慣)指表面和善,內心卻并不和善。也指表面上彼此和睦相處,內心卻不滿對方。
【第70句】:【按定坐盤星】(慣)坐盤星:秤桿上的第一顆星,是秤砣和秤盤呈平衡狀態時秤砣的懸點。比喻拿定主意。
【第71句】:互相信任才算好伙伴,互相關心才算幸福的家庭。
【第72句】:【跌跟頭】見“栽跟頭”。
【第73句】:【只有千日做賊,那有千日防賊】(諺)指人的防患意識往往難以長久。
【第74句】:吃罷黃連勸兒媳——苦口婆心
【第75句】:【谷地里點玉茭——高出一截子】(歇)點:點種。玉茭:玉米。指比一般程度高出很多。
【第76句】:我和媽媽一起吃芥末調的粉皮兒,辣得我直叫。媽媽笑著說:“蔥辣眼睛蒜辣心,芥末就辣鼻子上的筋。夠味兒吧?”(河南·安陽)
【第77句】:我拿起一捆菜,嫌上邊的水太多,小商販說:“你小孩子家懂個啥?賣菜的不灑水,買菜的噘著嘴。”(河北·冀州)
【第78句】:我一起床就追著媽媽,為一些小事嘴里一直說個不停。媽媽生氣地說:“好了好了,話多不值錢,湯多不入鹽。少說兩句吧!”(河南·許昌)
【第79句】:【好客主人多】(諺)好客:有錢人。指對有錢的客人,愿以主人身份接待的就多。
【第80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釋義:比喻青春一去不復返。例句:咱島里部知道,你是個英雄有為的少年,古人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這少年時代真是黃金難買哪。
【第81句】:【洞房內三天不分大小】釋義:新婚三天之內,無論大小長幼,都可以跟新娘子開玩笑。例句:洞房內三天不分大小,兩家親朋不分長幼,全來鬧洞房。于是這個過來叫聲嫂子,那個過來搶走手帕。
【第82句】:【咬苦瓜尾巴】(慣)苦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頭尖,表面有許多瘤狀突起,味苦,可作蔬菜。形容痛苦難受。也比喻吃苦,過苦日子。
【第83句】:【愛吃棗兒湯】(慣)舊指婦女貪愛風月。
【第84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慣)盲人騎著瞎馬,半夜走到深水池邊。比喻盲目行動,亂闖亂撞,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
【第85句】:【春耕宜遲,秋耕宜早】釋義:春耕應該晚些,等土地徹底解凍;秋耕應早,爭取在封凍前耕完。例句:語云:“春耕宜遲,秋耕宜早。”宜遲者,凍漸解,地氣始通,雖堅硬土亦可耕;宜早者,乘天地未寒,將陽和之氣掩在地中,來春宜苗也。
【第86句】:【背后捅刀子】(慣)指暗地里害人。
【第87句】:【 兵在精而不在多】原指軍隊的訓練,泛指要重視質量。 姚雪垠《李自成》:“自古常言:兵在精而不在多。兵不精,多 有什么用?”
【第88句】:【冰炭不同爐】釋義:兩者不能共處。例句:她自從和武大郎配為夫妻,當然是冰炭不同爐:一個是絕色的美人,一個是滿臉的麻子,而年齡又不相當,心里怨恨極了。
【第89句】:鬼曬太陽——無影無蹤
【第90句】:【云里的日頭最毒,晚娘的拳頭最狠】見“晚娘的拳頭,云里的日頭”。
【第91句】:八仙吹喇叭——神氣十足
【第92句】:【龍生龍子,鳳生鳳兒】(諺)龍生下的是龍,鳳生下的是鳳。比喻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會有什么樣的兒女,家庭傳統會通過血緣關系得到繼承。 也作龍生龍,鳳生鳳,賊養兒子掘壁洞。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第93句】:【白天游街走四方,夜晚熬油補褲襠】不抓緊時間,不務正 業。或說:白天逍遙走四方,夜里熬油補衣裳。類似的:白 天滿街打話,下晚點燈剝麻。成語:游手好閑。劉江《太行 風云》:“呀,白天游門走四方,黑夜點燈補褲襠,也不知道你 活計是多是少。”
【第94句】:四兩棉條子——紡一紡(訪一訪)
【第95句】:茶館里開除的伙計——哪壺不開提哪壺
【第96句】:大姐姐抱著個小孩兒,一位阿姨見了說:“啊,這是誰家的孩子啊,長得多粉!”(河南·鄭州)
【第97句】:【橫挑鼻子豎挑眼】(慣)形容很不滿意,百般挑剔。 也作“橫挑眼,直挑眼”。
【第98句】:鴨子的屁股——愛翹:圓滑;又圓又滑
【第99句】:【一把年紀活到狗身上】年紀大沒有長進,做事不像人樣。 成語:馬齒徒增。茅盾《秋收》:“他覺得鎮上的老爺們也不 像‘老爺’了……而且因為他們‘老爺’太乏,竟連他老通寶 的一把年紀也活到狗身上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