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嘴上有門,肚里有牙】(慣)比喻肚里有坑害人的主意,嘴上一點兒也不露出來。
【第2句】:【敵不可縱,縱敵患生】(諺)縱:放縱,寬容。對于敵人,絕不能寬容,以免留下無窮的后患。指對敵對勢力不能心慈手軟,必須徹底消滅。
【第3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諺)鼾睡:呼呼大睡。在自己的臥床旁邊,哪容得別人呼呼大睡。比喻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不容許有異己的力量存在。 也作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第4句】:【人生七尺軀,畏此三寸舌】(諺)七尺軀:七尺高的身軀。三寸舌:三寸長的舌頭。指人言可畏,讒言可以殺人,惡語能夠傷人。
【第5句】:【不食人間煙火】(慣)煙火:指煙火食,即熟食。道家修煉主張絕粒卻谷,不食人間煙火食。1形容人清高不俗,或逃避現實。2指詩詞或書畫作品意境超凡脫俗。
【第6句】:【長牛短馬一鞍驢】 釋義:這是評論牲畜好壞的經驗。牛身子要長,馬身子要短,驢身子一鞍子正合適。 例句:這馬早上牽來的時候、我看過了。常言道:“長牛短馬一鞍驢。”看這馬身架團團的,倒是個材料。
【第7句】:【一支筆難寫兩件事】 釋義:一支筆不能同時記述兩件事,得分頭寫。 例句:書中交代,一支筆難寫兩件事。怎么柴、杜二位班頭會被人鎖上呢?這其中有一段隱情。
【第8句】:【拿著草帽當鍋蓋——亂扣】(歇)扣:本指朝下覆蓋在鍋上,轉喻給人安上罪名或不好的名聲。 指沒有根據地給人安上某種罪名或不好的名聲。
【第9句】:【至親不過爹娘,至近不過夫妻】見“近不過夫妻,親不過父母”。
【第10句】:【躲在門縫中瞧人——把人都瞧得扁了】見“從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11句】:【只有不快的斧,沒有劈不開的柴】(諺)比喻只有缺少智謀的人. 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第12句】:【眼毛短——分不出高低】(歇)指分辨不出高下、優劣。
【第13句】:【好死不如惡活】(諺)死得再好,也不如痛苦地活著。指湊合活著總比死得痛快要好。 也作“好死不如賴活著”。
【第14句】:【真神面前燒假香】(慣)比喻在正人君子或行家面前說假話。
【第15句】:【狗咬呂洞賓】這句俗語全話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意思明了,不用多加解釋。 傳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有個同鄉好友叫茍杳。荀杳父母雙亡,弧身一人。呂洞賓見他度日艱難,就和他結成兄弟,并請到自己家居住,幫助他讀書應考。有一天,呂洞賓家來了位姓林的客人,他見荀杳一表人才,讀書用功,就對呂洞賓講想把他的妹妹許給茍杳。呂洞賓怕誤了茍杳的前程,婉言推托了。但茍杳知道后卻動了心。呂洞賓知道了茍杳的心思后,怕他留戀嬌妻,不去趕考,便想出了一條“毒計”,讓他棄妻而去。就對他說:“林家小姐才貌雙全,早有所聞,你既然想娶,我也不阻攔,不過成親之后,我要先陪娘子住三天。”三天過后,荀杳踏進新房,見娘子正淚滿香腮,連忙上前賠禮。新娘只管低著頭哭著說:“郎君為何三夜不共床同眠,只是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這一問,問得荀杳目瞪口呆,好半天才醒悟過來,雙腳一跺,仰天大笑道:“原來哥哥怕我貪歡,忘了讀書,就用此法激勵我,可用心也太狠了些!”從此,茍杳奮發攻讀,京城應試,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官。 過了幾年,有一天,呂洞賓家失了火,為生活所迫,他只好沿街乞討,來到茍杳府上請求幫助,一晃過了十來天,只管每日好吃好喝,就是不談幫助之事。呂洞賓疑茍杳忘恩負義,不肯相幫,賭氣不辭而別。在回家乞討的路上,遇見一人同情他的處境,給了他一些銀子,才使他順利返家。可到了村里,卻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有個鄰居告訴他:“你家已蓋了新房,搬到村東去了。”呂洞賓來到村東的新房里,見妻子正全身披孝,扶著丈夫的棺材號啕大哭。呂洞賓問明妻子后,氣得把棺材砸了,只見里面全是金銀財寶,上面還放著一封信,取出一看,上面寫道:“荀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 自此“茍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就在民間傳開了,并逐漸訛傳為“狗咬呂洞賓,不識好賴人”。
【第16句】:【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句俗語比喻不知究竟,弄不清底細或緣由而心中納悶。那么,這句俗語是怎么來的呢?有兩種傳說。 一說源自蘇州西園寺,寺里有座羅漢堂建成一個“八卦”形,五百多個羅漢布置得往返循環,上上下下,將房屋的角角落落全部利用了起來,實在高妙。據說,設計這種奇特建筑的人,是本寺一個老和尚,他身高丈二有余,大家不喊他法號,都喊他“丈二和尚”。施工中,他一不畫圖紙,二不將施工計劃告訴大家,只管招呼大家干活。一個“八釙”式的建筑,左拐右拐,東彎西彎,把一般工匠弄得暈頭轉向,都嘆息:“丈二和尚弄得我們摸不著頭腦。”等到竣工那天,大家細細一看,這個八卦形的羅漢堂精美極了,大家稱贊:“難怪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實在是本領太高了。”從此,“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句話就傳開了。 二說來源于山西普救寺。普救寺在今山西省永濟縣城西北,這里曾經發生過著名的《西廂記》故事。元代時,普救寺的香火旺盛,僧人們除了化齋念佛就是吹拉彈唱,很喜歡關漢卿的昆曲戲,一個俗名叫張耳的和尚尤其著迷,演唱起來廢寢忘食,常常忘記到齋堂吃飯。盡管師兄師弟好心提醒,張耳依然如癡如醉。有時想起吃飯了,可到了齋堂以后,別的和尚早已吃過,第一個拿勺盛飯的從來沒有張耳。寺里有個僧人愛開玩笑,說“張耳和尚摸不著頭勺”。這句話傳到普救寺外,日久天長就成了“丈二(張耳)和尚摸不著頭腦(頭勺)”,一直流傳至今。
【第17句】:【巧詐不如拙誠】(諺)無論怎樣的巧妙偽詐,也比不過笨拙的誠實。 指偽裝終會敗露;只有誠實,才能使人立于不敗之地。 也作巧偽不如拙誠。 巧欺騙不如笨誠實。
【第18句】:【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諺)駟馬:四匹馬所拉的車。說出一句話,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上。指話一說出口,就難以收回。 也作一言既出,如白染皂。皂:黑色。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一言駟馬追不到。
【第19句】:【老虎還有個打盹的時候】 釋義:比喻本事再大的人也難免有時疏忽。 例句:兒子又說:“老虎還有個打盹的時候,誰辦事還能不灑湯漏水?人家給算錯賬,你悄悄叫人家重算算也就罷了。”
【第20句】:【米粒是米粒,糠皮是糠皮】(慣)米粒糠皮原本是一體的,經碾壓而分離開來。比喻關系破裂,互不來往。
【第21句】:【親戚有遠近,朋友有薄厚】(諺)親戚中有遠親近親的分別,朋友中有交情淺交情深的分別。指同樣都是親戚朋友,總有遠近厚薄之分,不可一概而論。 也作“親戚有厚薄,朋友有遠近”。
【第22句】:【醉漢嘴里出真言】見“酒后吐真言”。
【第23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釋義: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君子十年以后報仇也不算晚。說明報仇要掌握時機,不能輕舉妄動,魯莽行事。 例句:“盛家有錢有勢,有人有槍,還有兩個武功超群的保鏢武師,你去了也是白送死!喜財,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只要你記住這個仇!”
【第24句】:【周身是刀沒一把利】(慣)比喻滿腦子的主意、點子,卻沒有一個能頂用。也比喻所學的知識多而雜,沒有一門是精通的。
【第25句】:【寧可貧后富,不可富后貧】(諺)過日子,寧可先受貧困,后來富裕;不可先前富裕,后來貧困。指先貧后富可以激勵進取,先富后貧難以委屈安生。
【第26句】:【家有三件事,先從緊處來】(諺)家里同時有幾件事,要先揀緊要的做起。指處事要盡先處理緊要、急迫的。 也作家有三件事,先揀緊的干。 家有三件事,先打急處來。
【第27句】:【飽食傷心,忠言逆耳】(諺)過度貪食會損傷身體,忠言勸告往往令人難以接受。
【第28句】:【拼得自己,贏得他人】(諺)原指在賭博場上,只有不怕輸了自己的,才能贏得別人的。泛指凡事總得自己舍得下本錢,才有希望取得預期的收獲。
【第29句】:【燈消火滅,水盡鵝飛】(慣)比喻財勢消盡,依附者散去。
【第30句】:【打醮水】(慣)醮(jia。)水:做道場的布施。指強迫人出錢。
【第31句】:【色膽大如天】(諺)指迷戀女色的人,膽子就像天那么大,什么也不怕,什么也不顧。 也作“色膽天來大”。
【第32句】:【一個時節一個令】(諺)指一年四季隨著氣候的變化,節令也各自不同。也比喻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政治氣候,必須分別看待。
【第33句】:【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歇)司馬昭:三國時魏國大將軍,司馬懿的兒子,魏帝曹髦在位時專國政,企圖謀取帝位。路人:行路的人。指野心勃勃,世人共知。 也作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34句】:【做夢娶媳婦兒——光想好事】(歇)指人一心想著實現不了的美事。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做夢娶媳婦兒——凈想好事兒。 做夢娶媳婦——盡想好事。
【第35句】:【好漢就怕病來磨】(諺)即便是身強體壯的英雄好漢,也抵抗不過疾病的折磨。指疾病對人的生命極具殺傷力。 也作英雄只怕病來磨。 硬漢子怕病磨。
【第36句】:【開口告人難上難】(諺)告人:求人。指張嘴求人是非常為難的事。 也作“開口求人難”。
【第37句】:【羹里來的飯里去】(慣)比喻哪里來的還回到哪里去。
【第38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第39句】:【老母豬吃碗碴——肚里有瓷】(歇)瓷:諧“詞”。指說話振振有詞,頭頭是道。有時含譏諷意味。 也作“老母豬吃碗碴子——肚里挺有瓷兒”。
【第40句】:【強扭的瓜不甜】(諺)比喻用高壓手段強迫人去做事情,不會有美滿的效果。多用在男女婚姻上。 也作強扭的瓜兒不香甜,強迫的婚事不和美。 強擰的瓜不甜,強拔的苗不長。
【第41句】:【聽見風,就是雨】 釋義:比喻做事輕率,盲目。也指輕信。 例句:“這號人哪,都是氣象大學畢業的,聽見風,就是雨,看見閃,就是雷,……”
【第42句】:【牽著鼻子走】(慣)比喻控制別人,強迫其按著自己的意思去做。
【第43句】:【外頭趕兔,屋里失獐】(慣)獐:獐子,哺乳動物,像鹿而比鹿小,頭小而尖,毛較粗,沒有角,皮可制革。外頭趕著捉兔子,家里卻丟了獐子。比喻貪小而失大。
【第44句】:【捉住和尚要辮子】(慣)比喻強人所難,無理取鬧。
【第45句】:【乘龍快婿】“乘龍快婿”是對稱心如意女婿的美稱,它是一個組合詞,源自兩處,兩源合一而成。 單說“乘龍”,也是對女婿的美稱。典出《太平廣記·四·蕭史》引《神仙傳拾遺》。據說,秦穆公有個女兒名叫弄玉,善吹簫。秦穆公把弄玉嫁給蕭史。蕭史也善吹簫,并作風鳴。過了十多年,一天晚上,他們吹簫似鳳聲,引得鳳凰飛來到其房子上。于是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升天而去。后因稱佳婿為“乘龍”或“蕭史”。如杜甫《李監宅》詩:“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 再說“快婿”,同樣是指稱心如意的女婿。典出《魏書·劉曬傳》,據載:郭瑀有女方二八.郭看中了劉曬,有心擇曬為女兒良偶。于是,在自己的座位前另設一席子,對著弟子說:“我有一女兒,年方長成,欲覓一快婿,誰坐下這席子,我就把女兒許給誰。”話音剛落,劉昞就起身坐到席子上,神態莊重地說:“剛才聽老師說想找快婿,我劉昞就是這個人。”郭璃遂將女兒嫁給他。后來,人們便叫稱心的女婿為“快婿”。 后世人們又把“乘龍”和“快婿”合起來用,稱稱心如意的女婿為“乘龍快婿”。
【第46句】:【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慣)洞庭山:在太湖中,屬吳江縣,有洞庭東山和洞庭西山,盛產橘子。比喻人忘本,得到了好處卻忘了這好處的來源。
【第47句】:【遠來的和尚好看經】(諺)人們總認為,遠方來的和尚比本地和尚經念得好。比喻外來人比當地人更易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
【第48句】:【碗里不見青,腸胃倒鉤心】(諺)青:青菜。飯碗里如果不見青菜,腸胃就會鬧病,牽動得心神不寧。 指常吃青菜,有益于身體健康。
【第49句】:【六耳不通謀】(諺)六耳:三個人六只耳。指商量機密要事,不容有第三者參加,以免泄密。 也作六耳不通謀,三人口一尺。 三人誤大事,六耳不通謀。
【第50句】:【三年早知道】(慣)指什么事情都比別人知道得早。含諷刺義。
【第51句】:【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諺)有的人有錢卻不會合理消費;有的人會享受會消費,但卻手里無錢。指人在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與不如意。
【第52句】:【人多一技有益,物裕一備有用】(諺)人多掌握一種技能,總是有好處的;器物能多準備一件,總有用得著的。指人的本事不嫌多,物的備件不可少。
【第53句】:下棋不語,落子不悔。
【第54句】:【容得虎擋道,不是好獵手】(諺)比喻容許惡人橫行霸道,為非作歹而不聞不問,絕不是熱血男兒應有的風格。
【第55句】:【瞎子點燈——白費蠟】(歇)瞎子點上燈也還是看不見,白白浪費了蠟燭。比喻白費心機或白費力氣。一說,“蠟”諧“啦”。 也作瞎子點燈——白費。 瞎子打燈籠——枉費一枝蠟。
【第56句】:【買不來有錢在,賣不了有貨在】(諺)買不來東西,錢還在;賣不出東西,貨還在。指買賣成交與否,全無所謂。泛指事情的成功不成功全沒關系,不必憂心。
【第57句】:【七分人事,三分天資】(諺)人事:指人主觀上努力與否。天資:天賦。指人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天資聰敏不是主要因素,主要是靠勤奮刻苦。
【第58句】:【廳上一呼,階下百諾】見“堂上一呼,階下百諾”。
【第59句】:【斧頭再鋒利,剖不開頭發絲】 釋義:比喻本事再大,也有對付不了的難題。 例句:真是斧頭再鋒利,剖不開頭發絲;共產黨再厲害,也改變不了千年萬代的老規矩!
【第60句】:【馬上吃豬蹄——不知骨頭落哪里】(歇)骨頭:本指豬蹄里的骨頭,轉指人的骨頭。指某人下落不明.不知死在哪兒。
【第61句】:【自己不喝酒,嫉妒人臉紅】(慣)比喻自己得不到而嫉妒別人。
【第62句】:【老虎屁股摸不得】 釋義:比喻不可觸犯。 例句:張作霖十分緊張。他想派人到日本領事館去搜,又覺得老虎屁股摸不得。
【第63句】:【海外赤子】“海外赤子”即我們海外華人,僑胞,他們都是炎黃子孫,他們的根都在華夏。把他們稱為“赤子”,正是對祖國母親而言。 “赤子”一詞本指嬰兒,源自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后來將赤子一詞引申為子民百姓。最早見于《漢書·龔遂傳》:“故使陛下赤子,簽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直到唐朝才有了“海外赤子”的雛形。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殿試射箭比賽,太宗對大臣說:“王者視四海為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后來便從中引出“海內赤子”一語。而“海外赤子”則是從“海內赤子”轉換而來的。后來“海外赤子”被海外僑胞用以表達他們熱愛祖國、向往祖國的赤誠之心。
【第64句】:【驢不跑怨鞍不好】(慣)比喻主觀上不努力卻埋怨客觀條件差。
【第65句】:【風不搖,樹不動】(諺)風如果不刮動,樹枝就不會搖擺。借指凡事總有個起因,絕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 也作“風不吹不響,樹不搖不動”。
【第66句】:【亂彈琴】(慣)比喻不按規矩或安排做事。
【第67句】:【跌跟頭】見“栽跟頭”。
【第68句】:【打狗看主面】(諺)指要打狗,還得顧及主人的臉面。比喻懲處下人,必須看在主子的面上,手下留情。
【第69句】:【白晝老鼠,不敢見人】 釋義:比喻膽小怕人。 例句:金枝嘲弄地說:“當鄉長那陣子倒頂威風,膽子也大,如今卻成了白晝老鼠,不敢見人,連徐文盛都比不上。”
【第70句】:【死馬當活馬醫】“死馬當活馬醫”,其含義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做出的拯救舉動。典出宋·朱翌《猗覺寮雜記》。 在古時候,有一個人的良馬死了,傷心地閉門謝客。郭璞找上門來,說可以將馬救活,那人先是不信,后來一想,反正馬已死了,姑且聽聽他怎么說吧。郭璞何許人也,晉書有《郭璞傳》,郭璞不僅是一位文學家、訓古學家,還是一位高明的獸醫。 郭璞指點:“派一個健壯勞力,拿一根長竹竿,往東行走二三十里,遇到一片樹林,就用竹竿猛打,會得到一個小動物,把它拿回來,馬就能活過來。” 那人按照他的吩咐去做,果然得到一只像小猴子的小動物,這個小動物一見死馬,立即湊過去,與馬接吻,猛吸馬的鼻子,不一會,這馬就站起來,又跳又叫,與平常無不異。 這就是“死馬當活馬醫”的出處。
【第71句】:【中吃不中看】(慣)中:適于。好吃不好看。比喻人有本事,但長相不濟。
【第72句】:【此地無銀三百兩】 釋義:古代民間故事:有人把三百兩銀子埋在地里,怕人知道,就在地上插一木板,上寫:“此地無銀三百兩。”比喻想隱瞞、掩蓋,結果更加暴露。 例句:劉稻村最后冷笑了笑說:“哼!此地無銀三百兩!請回去吧。”
【第73句】:【大漢不癡,就是活寶】(諺)大漢:彪實的漢子。指彪實的男子漢只要不癡不呆,就是可貴的人才。 也作“大漢不呆便是寶”。
【第74句】:【攢錢好比針挑土,花錢好比浪淘沙】(諺)攢錢:積蓄錢財。浪淘沙:大浪沖擊沙岸。指積攢錢財像用針挑土一樣艱難緩慢,花費錢財像大浪沖沙一樣容易快速。
【第75句】:【君子成人之美】(諺)指品德高尚的人能成全別人的好事。
【第76句】:【心在嘴上長著】(慣)指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說,毫不隱瞞。
【第77句】:【樹不砍不成材】 釋義:借指子女需要教育,才能成為人才。 例句:“古人說:‘樹不砍不成材,逆子不教難成器。’讓政府的王法好好教育他們才對!”
【第78句】:【爭一日之短長】(慣)短長:指勝敗、對錯、高低等。比喻決出一時的勝敗、對錯。
【第79句】:【一個毛廁里的蛆——沒有兩樣貨】(歇)比喻同是壞人,不會有兩樣。
【第80句】:【奴要白飯,馬要青芻】(諺)白飯:白米飯。青芻:青草。奴仆要吃飯,馬匹要吃草料。指使用人和牲口要付出代價,不是白使喚的。
【第81句】:【麻雀站牌坊——好大的架子】(歇)牌坊:舊時為褒揚忠孝節義等封建禮教的人樹立的高大建筑,狀似牌樓。架子:本指牌坊的構架,轉喻人的架勢、氣派。指擺出一副傲慢的、盛氣凌人的架勢。
【第82句】:【一只羊也是趕,兩只羊也是放】(諺)比喻事情既然做了,做多做少無甚區別。也指反正費一番事,不如該做的放在一起做。
【第83句】:【豬來窮家,狗來富家,貓來孝家】(諺)舊指豬來使家窮,狗來使家富,貓來使家死人辦喪事。一說豬常到窮人家,狗常到富人家,貓常到耗子多的人家。
【第84句】:【披麻救火——惹焰燒身】(歇)比喻自找禍害。
【第85句】:【現官不如現管】(諺)現官:現任的官員。現管:直接管轄自己的頂頭上司。指不怕現任官員職位多高,就怕直接管轄自己的頂頭上司。
【第86句】:【吃豆腐】“豆腐”人人愛吃,可這里所說的“吃豆腐”,你可不要沾邊,繞開它,躲著走。 這里所說的“吃豆腐”,與吃不沾邊,是占女人便宜的意思,有時候甚至可以視為“性騷擾”的含蓄說法。雖說不是真吃,但跟食用豆腐暗有關聯。 有人認為“吃豆腐”的說法與民間常有“豆腐西施”的戲稱有關:豆腐店老板娘因常食豆腐而細皮嫩肉,為招徠顧客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便引得周圍男人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板娘調情,且動手動腳。于是,“吃豆腐”就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第87句】:【生在福中不知福】見“人在福中不知福”。
【第88句】:【一個朋友一條路,一個冤家一堵山】(諺)多交一個朋友,就等于給自己多修了一條方便的路;多結一個仇人,就等于給自己多設了一重阻礙前行的山。指朋友要多交,怨仇要少結。
【第89句】:【酒逢知己干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釋義:跟知心好友一起喝酒。喝一干杯也嫌少;跟見解不同的人說話,半句也嫌多。 例句:想起剛才進門時他們對飲歡杯的景象,看看現在這種令人難堪的冷場,正應上了“酒逢知己干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句老話。
【第90句】:【盆朝天,碗朝地】(慣)形容東西放置無序,亂七八糟。
【第91句】:【纏麻頭,續麻尾】(慣)麻:這里指麻類植物的纖維,是紡織麻類織物的原料。比喻說話東拉西扯繞彎子,不直截了當。
【第92句】:【一步三回頭】 釋義:形容十分留戀,不愿離去。 例句:“狗子”一步三回頭,目不轉睛地盯著眼前飄曳而過的孫崔藍衣裙。
【第93句】:【燒香的趕起和尚來了】(慣)來廟里敬佛的香客,反倒要把和尚趕走。比喻做事違背情理。
【第94句】:【吃哪行飯,說哪行話】(諺)行(hang):行業。在哪個行業中營生的人,說起話來總離不開那個行業的話題。指人的言談舉止總帶著自身行業的烙印。
【第95句】:【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釋義:能否相識(也指結婚),不在距離遠近,而在有無機緣。 例句:宋江聽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
【第96句】:【葫蘆牽到扁豆藤】 釋義:比喻東拉西扯。 例句:“我非但算不得清,而且也呼不清,真是葫蘆牽到扁豆藤。”
【第97句】:【老牛力盡刀尖死】 釋義:比喻辛辛苦苦為人出完了力,卻被人害了,落個悲慘結局。 例句:白占魁為了自己沒有能當上社干部,竟能唱出“老牛力盡刀尖死,忠心為國不出頭”的秦腔發牢騷,高增福聽了簡直發嘔,唾了幾口酸水。
【第98句】:【人心似鐵,官法如爐】(諺)人心即使堅硬如鐵,也經不住官法像熔爐一樣,使你無法抗過。舊指再強硬的人,在官法的強制下也會認服。 也作人心堅似鐵,官法熾如爐。 人情似鐵非是鐵,官法如爐即是爐。
【第99句】:【拿著黃金當生銅,拿著珍珠當綠豆】(慣)形容人眼力差,不認識好東西。
上一篇:佛說人生的智慧-佛語禪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