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玻璃瓶里的蛤蟆——看到光明無出路
【第2句】:【誰的孩子誰抱走】各自負(fù)責(zé)。《北京日報(bào)》( 1987,1,7): “市政府還規(guī)定,征地拆遷本著誰的孩子誰抱走的原則,由 管線沿途各區(qū)、鄉(xiāng)人民政府負(fù)責(zé)。”
【第3句】:【雞子里頭算出四兩骨】(慣)比喻十分吝嗇,極能算計(jì)。
【第4句】:【屙到人頭上拿尿洗】(慣)比喻欺人太甚。
【第5句】:【說的有心,聽的有意】(慣)指說話的人有意要表達(dá)某種意思,而聽的人也明白其含意。 也作“說者有心,聽者有意”。
【第6句】:媽媽總是說我考試得不到第一名。我問她小時(shí)候的成績怎么樣,媽媽說:“我小時(shí)候啊,考試成績總是額頭上挑扁擔(dān)——頭挑(第一)。”(江蘇·常熟)
【第7句】:【挨打不說痛,挨罵不知羞】形容人窩囊,受欺侮而不能反 抗。西戎《兩澗之間》:“他老婆罵他沒出息,說他是挨了打 不說痛,挨了罵不知羞,其實(shí)她對呂煥玉的評判,并沒有抓 住本質(zhì)。”
【第8句】:【入鄉(xiāng)隨俗】(諺)到了什么地方,就要隨從那里的風(fēng)俗民情。指各地風(fēng)俗民情不同,不隨從當(dāng)?shù)氐牧?xí)俗,就不能融入當(dāng)?shù)氐纳睢?也作入境問禁,入國問俗。 入國問禁,入境問俗。 入鄉(xiāng)隨俗,入家問忌。忌:忌諱。
【第9句】:【心病從來無藥醫(yī)】(諺)心病:精神上、心理上的病癥。指心病自古以來就沒有藥物能治療。
【第10句】:【拉不開栓】(慣)指非常緊張、忙碌,難以應(yīng)付。
【第11句】:【 打蛇不死,反被蛇咬】消滅不了對方,遭到反擊。類似的: 打蛇不死終是害。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這是何 等大事,得耐心等待時(shí)機(jī)。不然,打蛇不死死被蛇咬。”
【第12句】:【端鐵飯碗】(慣)比喻從事有固定收入的、非常穩(wěn)定的職業(yè)。 也作“捧鐵飯碗”。
【第13句】:【一回見面二回熟】(諺)頭次見面是陌生人,二次相見就是熟人了。 指人們的社會交往,由生到熟,很容易交上朋友。 也作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
【第14句】:老鼠給貓刮胡子——溜須不顧命
【第15句】:麻雀跟著蝙蝠飛——白熬夜
【第16句】:【掌舵的心不慌,乘船的便穩(wěn)當(dāng)】(諺)掌舵的:船上的舵手。船在波浪中,舵手沉著自信,坐船人心里就踏實(shí)。比喻領(lǐng)導(dǎo)人物在危險(xiǎn)時(shí)刻從容不迫,人們就有了主心骨。
【第17句】:【誰走的路長遠(yuǎn),誰能到西天佛地】(諺)西天:佛教指佛祖所在的地方。誰不怕路途遙遠(yuǎn),誰就能到西天見到佛祖。指誰有毅力有志氣,誰就能達(dá)到目的。
【第18句】:【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要預(yù)防意外事件發(fā)生。諶容《人到 中年》:“可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任何意外的情況都是可 能發(fā)生的。”
【第19句】:【打不掉馬蜂窩反螫了自己的手】釋義:螫:蜇。比喻沒整了別人,自己反而吃了虧。例句:女人坐起來,冷冷地說:“看打不掉馬蜂窩反螫了自己的手!”
【第20句】:【強(qiáng)賓不壓主】(諺)賓:客方。指客方的聲望再大,勢力再強(qiáng),也不得壓倒主方。用在交戰(zhàn)中的同盟者之間的常語。
【第21句】:【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釋義:佐:助。好鳥看好樹木棲身,賢能的臣子選擇明君效勞。例句: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聞?wù)f唐君德勝堯舜,欽文敬武,天下紛紛以有德而伐無德,以有仁而伐無仁。如今望二位大人注意也。
【第22句】:【聾子的耳朵,樣子貨】聽不見。謂徒具形式,不起作用。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我沒個(gè)講的,人家兩口子啥也鬧 好了,才拉了我;咱這是聾子的耳朵,樣子貨。我只管吃油 糕!”
【第23句】:寫文章怕落筆——肚里沒貨
【第24句】:【 良心長在胳肢窩里】良心不正,行事不端。從維熙《泥 濘》:“當(dāng)然,生活中總是有一些把良心夾在胳肢窩里,在歷 史風(fēng)暴中順風(fēng)揚(yáng)沙的投機(jī)商。”
【第25句】:【—腳踢出去/一腳踢開】斷然拋棄。張潔《無字》:“這種男 人就是跪在腳底下求我,我也會把他一腳踢開。”
【第26句】:【東風(fēng)射馬耳】(慣)東風(fēng)在馬耳邊吹過,馬沒有任何反應(yīng)。比喻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無動于衷。
【第27句】:【家有梧桐招鳳凰】(諺)梧桐:梧桐樹,傳說鳳凰鳥只在梧桐樹上棲息。鳳凰: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指家里有了梧桐樹青樹林文案館網(wǎng),才能招得鳳凰來。比喻具有優(yōu)越的條件青樹林文案館網(wǎng),才能吸引來人才。 也作“家有梧桐樹,不愁鳳凰來”。
【第28句】:【矮子肚里疙瘩多】(諺)指身材短小的人心里的算計(jì)往往比常人多。 也作矮子心內(nèi)三把刀。 矮子多心。
【第29句】:【藥醫(y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諺)藥只能醫(yī)治可挽救的病人,佛只能超度有緣分的人。指起死超生,都是有限度的。
【第30句】:【不倒翁】現(xiàn)有玩具叫“不倒翁”。這一俗語常用來比喻善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含貶義,可引起處世圓滑、官運(yùn)亨通等聯(lián)想。“不倒翁”源自春秋時(shí)期。史載,春秋時(shí),楚國的卞和在荊山中獲得一塊璞玉。此物外表平凡,與一般石頭無異,然而卻是一塊真正的美玉,卞和兩次將此寶獻(xiàn)給楚王,但楚王總把它看成頑石,便以欺君之罪先后砍斷卞和的雙足。卞和見無人識寶,便懷抱璞玉,在荊山腳下號哭三天三夜,眼淚流干了,隨后哭出血來。及至楚文王即位得知此事后,便派人去問他緣由。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yàn)楸豢硵嗔送榷ВУ氖前褜氂癞?dāng)成石頭,把正直的人當(dāng)成欺君的騙子,這是我悲哀的緣故啊!”文王便命玉工將石剖開,果然獲得一塊寶玉,文王樂不自勝,命制成玉璧,名之日“和氏璧”(戰(zhàn)國時(shí)“完璧歸趙”就是此璧,價(jià)值十五城)。卞和這種不惜受刑,堅(jiān)持真理的精神,使楚文王大為感動,于是稱贊卞和說:“和氏真是個(gè)扳不倒之翁也!”后世據(jù)此有“不倒翁”一詞,但由褒義演化為貶義。另有一說,“不倒翁原為玩具名。形狀像老人,上輕下重,扳倒后能自動豎起來,也叫‘扳不倒”’。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三:“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作醉漢狀,虛其中而實(shí)其底,雖按捺旋轉(zhuǎn)不倒也……”
【第31句】:【拳頭大的是哥哥】以力壓人,無理可講,誰力氣大就聽誰 的。《橋隆飆》:“俗語說:拳頭大是哥哥,個(gè)頭壯是強(qiáng)梁。在 大樹底下,哪能有小草的露水?你我兄弟怎么能寄人籬 下?”
【第32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句俗語有混日子、消磨時(shí)光的貶義。生活中,有人遇事敷衍,得過且過,湊合著混日子,于是就會被別人戲稱為撞鐘和尚,甚至說連鐘也撞不響。那么,這一俗語源出何處呢?原來,出家人里確有專司撞鐘之事的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鐘,指的是寺廟里的晨昏鐘。據(jù)佛家講,人生共有一百零八種煩惱,所以,按以前的寺規(guī),就是在早晨和黃昏各敲一百零八下的鐘,以清除人生的煩惱,稱為晨昏鐘。撞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存在一套嚴(yán)格的規(guī)定。撞鐘前,和尚必須默誦佛經(jīng),誦畢方能撞鐘。在撞鐘時(shí)要撞出輕重緩急的節(jié)奏,抑揚(yáng)頓挫的韻律。晨昏兩次鐘,緊七下,緩八下,平平二十下,是為一通。如是者三,名為三通,共擊一百零五下,再撞三下,前后共撞鐘一百零八下。做一個(gè)合格的撞鐘和尚談何容易,故被挑選上的弟子不僅手腳麻利,腦子靈活,責(zé)任心強(qiáng),而且還要精通經(jīng)文,方可稱職。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撞鐘的和尚必須在二十分鐘之內(nèi)敲完一百零八下,而且最后一下必須敲在十二點(diǎn)整(零時(shí)),差一秒不行,過一秒也不行,最后一下“夜半鐘聲到客船”。如此分秒不差的撞鐘功夫,實(shí)在令人嘆服。據(jù)說敲完鐘的和尚每回都有“猶如卸下千斤擔(dān)”的感覺。真是“鐘上一分鐘,鐘下十年功”啊。無奈俗人不解其中味,誤認(rèn)為撞鐘的和尚輕松自如。真要是能像和尚一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工作就是高標(biāo)準(zhǔn)了。
【第33句】:【拒人于千里之外】釋義:形容態(tài)度傲慢,沒有商量的余地。例句:杜秋葵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于是,安天寶只有等下去,等來春到杜秋葵心頭那一天。
【第34句】:【冷鍋里冒熱氣】事情來得突然,出乎預(yù)料。類似的:冷鍋 里爆熱豆/冷灰里爆出熱栗子。王蒙《失態(tài)的季節(jié)》:“但是 最后費(fèi)可犁冷鍋里冒熱氣,或者說又大冒起傻氣來了。”
【第35句】:八十老公公挑擔(dān)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36句】:爸爸整日里都是樂呵呵的,媽媽說:“你這人,一口吞個(gè)砂鍋,光知道脆,不知道磣,天天趣個(gè)啥勁兒?”爸爸回敬道:“你真是一根筷子吃蓮菜——凈挑眼兒哩,關(guān)你啥事?”(河南·新密)
【第37句】:【死水不藏龍】釋義:蛟龍不在死水里藏身。比喻有雄心壯志的人,不愿在安閑舒適中生活。例句:梁山緣觀禪師問:“家賊難防時(shí)如何?”師日:“識得不為冤。”日:“識得后如何?”師日:“貶向無生國里。”日:“莫是他安身立命處也無?”師日:“死水不藏龍。”
【第38句】:失群的大雁——孤孤單單
【第39句】:【哪里黑,哪里宿】黑,天晚了。走到哪兒天黑了,就在哪 兒投宿。借指無目標(biāo),無計(jì)劃,做到哪兒算哪兒。西戎《王 仁厚和他的親家》:“抱了個(gè)主意隨大流,走著看,哪里黑了 哪里宿,要真餓了肚,也不光我一家。”
【第40句】:臘月里遇著狼——冷不防
【第41句】:【桑條從小拗,大來拗不直】(諺)桑樹的枝條要想培直,必須在它嫩小的時(shí)候;長成粗枝便無法拗動。 比喻教育后代必須從幼小時(shí)抓起,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42句】:【家有家法,行有行規(guī)】(諺)行:行業(yè)。指家庭有家法,行業(yè)有行規(guī)。
【第43句】:叫老虎駕車——誰趕(敢)
【第44句】:【人多出韓信】(諺)韓信:古代杰出的軍事家,漢初幫漢高帝劉邦建立帝業(yè)的元?jiǎng)住V溉硕嗑蜁鋈瞬拧?/p>
【第45句】:【又吃紂王水土,又說紂王無道】(慣)紂王:商朝最后一個(gè)君主,荒淫無道,是有名的暴君。比喻既要靠人養(yǎng)活,又說人壞話。
【第46句】:【軍禮】“軍禮”即軍人的禮節(jié)氣,通常包括舉手禮、注目禮、舉槍禮等。軍禮瀟灑英姿,整齊劃一,甚是好看。軍禮最早是從英國開始的。當(dāng)年,英國海軍在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duì)”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為凱旋的將士們舉行隆重的慶祝大會。在大會上,女王親自為有功將士頒發(fā)獎(jiǎng)?wù)隆.?dāng)時(shí),為了維護(hù)女王的尊嚴(yán),特規(guī)定參加授獎(jiǎng)將士不得平視女王,要用手背遮住眼部。這個(gè)動作后來就逐漸演變成了今天各國軍隊(duì)的軍禮。
【第47句】:【富家一席酒,貧漢一年糧】(諺)富家豪華奢侈,一席酒筵的費(fèi)用,就是夠買貧窮人家一年的口糧。 指富人生活極其鋪張浪費(fèi)。也指貧富之間的差距驚人。
【第48句】:【屬鴨子的——肉煮爛,嘴也是硬的】(歇)嘴:本指鴨子的嘴,轉(zhuǎn)指說話。硬:本指堅(jiān)硬,轉(zhuǎn)指強(qiáng)硬。 指人心里已經(jīng)認(rèn)輸,嘴上還很強(qiáng)硬。常含譏諷或責(zé)罵意。
【第49句】:【餓咽糟糠甜似蜜,飽飫烹宰也無香】(諺)飫(yu):飽時(shí)進(jìn)食。烹宰:經(jīng)過烹調(diào)的肉食佳肴。人在饑餓時(shí),吃糠咽菜也香甜;在肚飽時(shí),美食佳肴也不香。指飯菜香不香,關(guān)鍵在于人是饑是飽。 也作餓了糠如蜜,不餓蜜不甜。 饑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也不甜。
【第50句】:半道上撿個(gè)喇叭——有吹的了
【第51句】:大年初一翻日歷——頭一回
【第52句】:【舉手不打無娘子,開口不罵賠禮人】釋義:不打沒母親的孩子,不罵賠禮道歉的人。例句:舉手不打無娘子,開口不罵賠禮人。賠禮人偷眼看她說話的效果,發(fā)現(xiàn)家喜嫂雖然沒有用言語回答她,但喬蘭弟從她烈性的面孔上看到圓滿的答案。
【第53句】:【趕著羊群攻猛虎】釋義:比喻讓大家白白去送死。例句:你們幾個(gè)先引大伙走吧,別無頭蒼蠅似地亂飛。弄不好,那成了趕著羊群攻猛虎了!
【第54句】:【喝了蜜糖水,忘了黃連苦】釋義:比喻人忘本。例句:我王哈哈在舊社會是個(gè)流浪江湖的窮藝人,要沒有共產(chǎn)黨,我哪有今天?可我……喝了蜜糖水,忘了黃連苦。
【第55句】:鞋上繡鳳凰——能走不能飛
【第56句】:大吊車吊螞蟻——輕而易舉
【第57句】:【目的】“目的”一詞的含義指想要達(dá)到的地點(diǎn)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jié)果。在“目的”一詞中,“目”是眼睛,“的”是箭靶子,兩者是怎么聯(lián)系起來的呢?這源于一個(gè)故事。公元581年,隋高祖楊堅(jiān)篡奪了北周的政權(quán),北周高官竇毅也結(jié)束了官宦生涯。竇毅有一女兒不僅姿色出眾,而且是女中豪杰,敢于仗義執(zhí)言,有大丈夫氣概。她無限悲憤,罵道:“可恨我不是男子漢,不然,我必挺身解救國難!”竇毅十分贊賞女兒的膽識,決意為她找一個(gè)好丈夫,好讓她輔佐夫君謀大事。于是,竇毅出榜招婿,條件是不僅要有才學(xué),而且要有武功。竇毅在屏風(fēng)上畫了一只孔雀,宣稱誰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兒嫁給他。一時(shí),滿城嘩然,貴胄王孫,爭相角逐。不過,這幫紈绔子弟沒有一人中的。這時(shí),有位名叫李淵的青年聞訊趕來,他拉弓如滿月,箭出如流星,連發(fā)兩箭,先后射中孔雀的左右兩眼。竇毅高興極了,立即將女兒嫁給了李淵。竇女不僅輔佐夫君成就了帝業(yè),而且生下了明君唐太宗。竇毅和唐高祖李淵都達(dá)到了“目的”。“目的”一詞即源于此,意思是把孔雀的眼睛當(dāng)做箭靶子。其含義后來才引申為想要達(dá)到的地點(diǎn)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jié)果。
【第58句】:【佛口說善言,毒蛇在心田】(慣)心田:人的內(nèi)心世界。比喻口頭上慈悲,心里卻很歹毒。
【第59句】:小明放學(xué)回家,爺爺讓他去買包茶葉,他磨磨蹭蹭地不愿去。吃完飯,爺爺又催他去買,小明還是懶得動。奶奶在一旁說:“這真是饑了蹭,飽了愣,不饑不飽不想動。”(河南·三門峽)
【第60句】:【軟不吃,硬不吃】(慣)指不管態(tài)度好壞,都不怕。也指人特別難纏。 也作軟的不吃,硬的不怕。 軟硬不吃,橫豎不咽。
【第61句】:【一語道破天機(jī)】(慣)天機(jī):迷信指神秘的天意,比喻重要的秘密。 指一句話揭穿了秘密。
【第62句】:天上裂縫——日月難過
【第63句】:【吃奶的勁都拿出來了】指使出了全部力氣。柳青《創(chuàng)業(yè) 史》:“莊稼人啊!當(dāng)他們專心發(fā)家創(chuàng)業(yè)的時(shí)候,說增產(chǎn),吃 奶的勁都可以使出來;說節(jié)約,肚里可以不覺得饑餓啊!”
【第64句】:【 越熱越出汗,越冷越打顫】謂情況向兩極分化,走向極端。 劉江《太行風(fēng)云》:“世道就是這么個(gè)世道,發(fā)財(cái)?shù)模鲎夥刨~ 越發(fā)財(cái),倒運(yùn)的,吃了上頓沒下頓越倒運(yùn)。真是越熱越出 汗,越冷越打顫。”
【第65句】:【包腳布當(dāng)孝帽——一步登天】(歇)包腳布:也叫裹腳布,舊時(shí)婦女裹小腳用的白色長布條。孝帽:守孝時(shí)戴的用白布做成的帽。本指位置一下子升高了許多,轉(zhuǎn)喻人驟然得志或發(fā)跡,一下子爬上了高位。
【第66句】:喜鵲老鴰同枝叫——悲喜交加;連喜帶憂
【第67句】:【舌頭底下壓殺人】(諺)舌頭能把人壓死。指舌頭能搬弄是非,無中生有,制造事端,挑撥離間,陷人于死地。 也作舌頭片子壓死人。 舌頭根子下能壓死人。
【第68句】:鍋底笑話缸底黑——光看別人黑,不見自己黑
【第69句】:【容易得來容易舍】(諺)容易得到的,舍棄也就不心疼。指艱難獲得的,舍棄也艱難;容易到手的,舍棄也容易。
【第70句】:【墻上畫烙餅——能看不能吃】(歇)比喻心愛的東西,能看見或想得到卻到不了手。
【第71句】:【未看老婆,先看阿舅】(諺)老婆:妻的俗稱。阿舅:妻的兄或弟。指要想知道未婚妻的人品相貌如何,先看看阿舅就叮以推知。
【第72句】:【重孫有理告太公】(諺)重孫:孫子的兒子。太公:曾祖父。只要占著理,重孫也可狀告太公。指理是判斷是非的標(biāo)準(zhǔn),有理不在輩分大小。
【第73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形容好打抱不平。成語:見義勇為。 老舍《不成問題的問題》:“人家秦先生,根本與農(nóng)場無關(guān),純 粹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第74句】:【尥蹶子】(慣)原指騾馬跳起來用后腿向后踢,比喻人不服管教,調(diào)皮、搗亂。
【第75句】:【唱雙簧】(慣)雙簧:曲藝的一種,一人在前表演動作,另一人躲在他后面說唱。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一人公開出面,一人幕后指揮。
【第76句】:石獅子灌米湯——滴水不進(jìn)
【第77句】:【能叫掙死牛,不叫打住車】(諺)在坎坷的坡路上,寧可把牛累死,也不能讓車打住不前進(jìn)。比喻人寧可心力交瘁,付出生命,也不能使事業(yè)中途而廢。
【第78句】:保持一生壯健的真正方法是延長青春的心。一個(gè)丑角進(jìn)城,勝過一打醫(yī)生。
【第79句】:二牛打架——角頂角
【第80句】:我家煮了紅薯,我吃著可香了。爸爸說:“餅二十,饃十八,三里紅薯二里瓜。”(注:指香味飄散得遠(yuǎn)。)(河南·滑縣)
【第81句】:【鍋里煮娃娃——熟人熟食】(歇)本指被煮熟的食品,轉(zhuǎn)指熟識的人。
【第82句】:【九重天】古人常說九重天,來代表天之高遠(yuǎn),不可莫測。天到底有多遠(yuǎn)呢?《淮南子·天文訓(xùn)》中說天“去地五億萬里”。古代人說的九重天,雖然含有玄遠(yuǎn)之意,可這并不是指天有九層,而是依據(jù)方位將天劃分為九個(gè)部分。秦《呂氏春秋》中記載:“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澤有九藪,風(fēng)有八等,水有六川。”將天分成九部分,這九部分最中央是鈞天,東方是蒼天,東北是變天,北方是玄天,西北是幽天,西方日顥天,西南日朱天,南方日炎天,東南日陽天,每一層天,都有其代表的星象。古人認(rèn)為皇帝是天帝之子,秉承上天旨意來治理天下,所以,常把皇帝稱為天子。皇帝本人也被稱為“九重天”或“九重天子”。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的名詩《左遷到藍(lán)關(guān)示侄孫湘》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當(dāng)時(shí)皇帝派遣使者迎佛骨入京,韓愈反對此舉,故而向皇帝上《諫佛骨表》一篇,可是卻被貶到八千里之遙的潮州,這里的九重天即指皇帝。
【第83句】:【閻王不嫌鬼瘦】(諺)鬼再瘦,閻王也不會可憐,不會放過。比喻壓迫者與剝削者,對勞苦大眾的壓迫與剝削,從來都是殘酷無情的。 也作閻王不嫌小鬼瘦。 閻王顧不得鬼瘦。
【第84句】:【癩蛤蟆碰見屎殼螂,誰也別說誰臟】釋義:屎殼螂:屎殼郎,蜣螂,一種昆蟲,吃動物的尸體和糞尿等。比喻都一樣不好,不要挑剔或嫌棄別人。例句:聽他們越說越不像話,便也插了一嘴:“你們是癩蛤蟆碰見屎殼螂,誰也別說誰臟!”
【第85句】:刀切大蔥——兩頭空
【第86句】:【順著蔓摸瓜】釋義:比喻沿著發(fā)現(xiàn)的線索追究下去。例句:二愣說:“咱順著蔓摸瓜唄。”
【第87句】:【 指桑樹罵槐樹/指冬瓜罵葫蘆】借別的事情影射或攻擊他 人。成語:指桑罵槐。西戎《賴大嫂》:“立柱媽,你說話說清 楚,不要指冬瓜罵葫蘆,你看見我的豬吃了哪里的莊稼?你 們抓住了?是我的不是?”
【第88句】:【睜著眼做,合著眼受】(慣)指自作自受,不怕受罰。 也作“開著眼做,合著眼受”。
【第89句】:【大不欺小,壯不欺老】(諺)欺:欺侮。指人們應(yīng)該敬老愛幼,不能以強(qiáng)凌弱。
【第90句】:【呱呱叫】(慣)形容極好或極其優(yōu)秀。
【第91句】:【哪個(gè)女子不懷春,哪個(gè)男子不鐘情】(諺)懷春:心懷著對異性的愛戀。鐘情:愛戀情感專注。指青年男女人人都有愛情上的追求。
【第92句】:【百口傳說一句話,芝麻粒兒磨盤大】(諺)一句話經(jīng)由眾口傳說,就會把原本是芝麻般的小事,說成磨盤一樣大。指話越傳越走樣,以至于完全失實(shí)。
【第93句】:【狗咬骨頭——干咽唾】(歇)原指想吃卻吃不上,轉(zhuǎn)指心里很想要,卻到不了手。 也作“狗咬骨頭——空咽涎唾”。
【第94句】:【寡婦回娘家——苦衷難吐】(歇)指有苦說不出。
【第95句】:缺嘴少耳朵——又聾又啞
【第96句】:【拿魚先拿頭,刨樹要刨根】(諺)捉魚要抓緊魚頭,魚就無法溜走;刨樹要從根刨起,樹才能徹底挖掉。比喻做事必須抓住要害,解決問題必須抓住根本。
【第97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見“火車不是人推的,牛皮不是人吹的”。
【第98句】:【打了一輩子雁,被雁啄瞎了眼】(慣)指內(nèi)行老手因一時(shí)的疏忽而招來失敗或?yàn)?zāi)殃。 也作打了一輩雁,反叫雁鹐了眼。鹐(qian):啄。 打雁的讓雁鹐了。
【第99句】:喜鵲落滿樹,烏鴉漫山飛——吉兇未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