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耕地摔鞭子——催(吹)牛
【第2句】:【苦瓜雖苦其一藤,兄弟雖呆只一心】釋義:比喻兄弟之間關(guān)系親密,一條心。例句:十絕哥見硬的已不行,聲音放溫和說:“苦瓜雖苦其一藤,兄弟雖呆只一心。手指總是往里屈的。我認了這賬,就要負責,幾天內(nèi)一定付清。你就說過幾天來借。”
【第3句】:弟弟因為淘氣,常挨爸爸的打。奶奶指著爸爸說:“你呀,倒像鐵匠的兒子,就知道打。”又指著弟弟說:“你也真是鐵匠鋪里的料,挨敲打的貨。”(江蘇·鹽城)
【第4句】:【家常便飯吃得長,粗布衣裳穿得久】(諺)家常便飯:普通人家平常的粗茶淡飯。吃飯最好是家常便飯,穿衣最好是粗布衣裳。指過普通人的生活,最能長久。
【第5句】:【家中無鬼萬年安】(諺)家里要是沒有鬼怪作祟,就會長久地平安無事。指家庭出了邪佞,就會衰敗。
【第6句】:【牛耕田,馬吃谷】釋義: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例句:“你將來打算歸田,還是出洋?”腳一跺:“哼!‘牛耕田,馬吃谷’,這就是革命成功的下場!”
【第7句】:【揀高枝兒飛】(慣)比喻巴結(jié)攀附有權(quán)勢、有地位的人。
【第8句】:一日,得了滿分的紅紅滿面春風地走到媽媽跟前說:“媽媽,語文卷子發(fā)下來了,我考得不好。”說完,還故意撅起小嘴。媽媽看了說:“真是豬鼻子插蔥——裝象,十七還想哄十八?況且你還沒十六呢!考得不錯,對不?”母女倆一陣哈哈大笑。(河南·焦作)
【第9句】:【唱高調(diào)】(慣)比喻說不切實際、實現(xiàn)不了或根本不打箅去實踐的漂亮話。
【第10句】:驗血的扎耳朵——針見血
【第11句】:【 來回踢皮球】指互相推委。《北京晚報》(1984,6,14):“幾 個管理單位來回踢皮球,熏肉大餅店臭水橫流已半年之 久。”
【第12句】:【酒頭茶腳】(諺)喝酒要從酒壇上部舀,喝茶要喝二遍沏出的。指酒性輕,故酒壇上部的為佳;茶性重,故沏二遍的茶濃。
【第13句】:【蛇咬一口,見了黃鱔都怕】(諺)黃鱔(shan):魚類,形狀像蛇。被蛇咬過的人,見到和蛇相像的黃鱔也會害怕。指人受過大的傷害,常不免心有余悸。
【第14句】:奶奶說:“六月的韭菜沒有九月的韭菜好吃,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九朵菊花下燒酒。”(云南·祥云)
【第15句】:【家常飯,粗布衣,知寒知暖自己的妻】(諺)家常飯吃得飽,粗布衣穿著暖;自己的妻子最能知熱知冷,體貼入微。指不要羨慕山珍海味,不要貪圖綾羅綢緞,更不要眼熱那些妖艷的女色。 也作“家常飯,粗布衣,知熱知冷結(jié)發(fā)妻”。結(jié)發(fā)妻:原配妻。I
【第16句】:我每晚做完作業(yè),總想看電視不想睡覺,可是到早上卻起不來。媽媽說:“你呀,晚上像豺狼,早上像綿羊。”(安徽·黃山)
【第17句】:【水大好行船】(諺)指水勢越大,船行起來越方便。比喻事態(tài)越擴大,周轉(zhuǎn)的空間越寬,就越能從中得到好處。
【第18句】:鄉(xiāng)下的姨婆,孤單一人,村里老少常去看望她,幫助她。老人對我們說:“雖然你們不常回來,呵只要人間真情在,天里天外都有愛!”(貴州·遵義)
【第19句】:舅舅全家來我家做客。媽媽問舅舅:“你的兩個寶貝兒子誰的成績好些?”舅舅笑著說:“他們是老鼠騎水牛——大的沒有小的能。”(湖南·沅江)
【第20句】:【六六大順】“六”字,在當今社會大時興,結(jié)婚選擇帶六的日子,買高層住宅要選十六層,電話號碼要選帶六的號,汽車牌照帶六的拍賣時身價倍增,就連喝酒時的酒令也有“哥倆好,六六六”。為什么人們鐘情于六呢?為什么是“六六大順”而不是“七七大順”、“八八大順”呢?這里有四種說法。 1.在中國北方一些地區(qū),對“六”有如此一些說法,因為六月六日前后農(nóng)忙結(jié)束,正處于農(nóng)閑階段,是探親的最佳時段。這一天,女兒要回娘家,也被稱為“回娘家節(jié)”。如果晴天,在這一天很多人家都會把大紅大綠的衣服被褥拿出來洗曬,到處呈現(xiàn)一派祥和之氣。因為再過幾天就要進入伏天,洗了衣服被褥就不容易曬干,容易發(fā)霉,這天洗曬衣服被褥能去除霉(晦)氣,人們圖個吉利,所以選擇六月六日去做這些事情,當然六六心情大順。 2.“六六大順”來自《易經(jīng)》,《易經(jīng)》中“六”代表陰爻(“九”代表陽爻),六六即六條陰爻,是為坤卦,效法大地,厚德載物,功德圓滿,自然大順。因此有了“六六大順”的說法。 3.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左傳》云: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稱為“六順”,這使六成為吉祥和順的代名詞。 4.“六”與“溜”、“順溜”諧音,兩個六就是特別溜。如最近上演的一部影視劇——《我的名字叫順溜》,可見“順溜”深人人心。
【第21句】:媽媽掀開籠蓋,我看到白生生暄騰騰的熱饅頭,伸手就拿,誰知還沒拿起就燙得縮回了手。媽媽笑著說:“你真是燒蝦等不到紅啊!”(江蘇·泰興)
【第22句】:【吃后悔藥】(慣)指事后懊悔。
【第23句】:【 吃飽了混天黑】胸無大志,一天到晚,無所事事。類似 的: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蘇叔陽《家庭大事》:“一個個老眉 卡嚓眼的,吃飽了混天黑,可誰也不打算讓位。”
【第24句】:【打開話匣子】(慣)話匣子:指收音機或留聲機。比喻人開始嘮叨或說起話來沒完沒了。 也作拉開話匣子。 開了話匣子。
【第25句】:【身在曹營心在漢】釋義:蜀將關(guān)羽被曹操拘禁,曹操為使關(guān)羽投降,給了關(guān)羽優(yōu)厚的待遇,但是關(guān)羽照樣想念劉備。比喻人在這一方,心卻想念另一方。例句:有人在一個單位玩不轉(zhuǎn)了,就托人找關(guān)系,一走了之。這就助長干部身在曹營心在漢,騎著馬找馬的壞風氣。
【第26句】:家里丟了磨——沒推的了
【第27句】:【兩手拍屁股——光打光】(歇)形容一無所有,一點兒也不剩。
【第28句】:【林大哥——木木的】(歇)“林”字由兩個“木”組成。形容人遲鈍、死板。
【第29句】:【沒有好果子吃】(慣)比喻沒有好的結(jié)果。
【第30句】:【交易不成仁義在】(諺)指縱然生意沒有成交,但彼此一定保持良好的關(guān)系,不要傷害感情。商場中買賣雙方常用的交際語。 也作“買賣不成仁義在”。
【第31句】:【扛起竹竿進城——不曉得轉(zhuǎn)彎】(歇)比喻人不知道變通。
【第32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原指作戰(zhàn)的后勤工作,也指做事要 有充分準備。兵馬,也說:軍馬。余杰《火與冰》:“看來,他 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早把小舟準備好了。”
【第33句】:【種地在人,長苗在地,收成在天】釋義:指種莊稼離不開入力,苗長得壯不壯,收成好不好,決定于地利和天時。例句:種地在人,長苗在地,收成在天,這地不給長,老天爺不給收成,光人折騰,也難說呀!
【第34句】:【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諺)腋(ye):狐腋下的一小片細絨毛。 一千張羊皮,也抵不上一狐腋下的絨毛有價值。比喻庸人再多,也抵不上一個識見高遠的人才。
【第35句】:【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釋義:空話說的次數(shù)多了沒人相信。例句:“諺語有云: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嘴筒子過分圓滑通達,反倒要暴露出說話人的本相。”
【第36句】:只差幾天就要升級考試了,我這才慌了手腳,早晨學,中午學,晚上很晚了還在學。奶奶說:“孩子,一鍬挖不出一眼井,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干什么事都要一步一個腳印,把工夫下在平常才行。”(河北·鹿泉)
【第37句】:扁擔墊坐——不是久留之客
【第38句】:生吞蜈蚣——撓心
【第39句】:鐵匠夸徒弟——打得好
【第40句】:【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表面上親熱,暗地里陷害。清 代《紅樓夢》:“一輩子不見他才好呢!嘴甜心苦,兩面三刀, 上頭笑著,腳底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 全了。”
【第41句】:媽媽見大家都吃完了飯,可我還端著個碗在吃,就說:“真是船小難足載啊!”(江蘇·射陽)
【第42句】:【千日錛子百日斧】(諺)錛(ben)子:木匠斫削木料的工具。指木匠使用工具,三年才能練好錛子,一百天才能練好斧子。泛指各行業(yè)要練好基本功并非易事。
【第43句】:吃罷晚飯,我坐在屋里做作業(yè),不知怎么,一連寫錯了好幾個字。我說筆不中,紙不行,一氣之下,不寫了。奶奶說:“襖袖長,怨他娘,他娘怨剪子,剪子怨鐵匠。”(河南·登封)
【第44句】:【灶老爺上西天——有一句講一句】(歇)灶老爺: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爺。舊俗每年臘月廿三祭灶神,認為灶王爺此時會上天報告所掌管的人家的情況。指實話實說,毫無保留或隱瞞。 也作灶王爺上西天——有啥說啥。 灶王爺升天——實話實說。
【第45句】:套馬桿子戴禮帽——充大個
【第46句】:半空蕩秋千——不落實
【第47句】:別看表妹干活不咋樣,吃東西可不含糊。她媽媽說她:“你干啥不像啥,吃啥不剩啥,難道不能改改?”(河北·盧龍)
【第48句】:奶奶叫叔叔起床買菜,叫了好幾遍,只聽叔叔答應,卻不見叔叔出來。奶奶急了,進屋一看,見叔叔還在床上躺著,便生氣地說:“你真是嘴行千里,腚不挪窩!”(山東·臨沂)
【第49句】:【喝慣了的水,說慣了的嘴】(慣)比喻人太愛說話,管不住自己的嘴。
【第50句】:【是藥能治病,當今無死人】(諺)如果說,只要是藥就能把病治好,世上就沒有死人了。指服藥不能包治百病。
【第51句】:奶奶聽說慣偷王五的兒子在學校偷人家的鋼筆,就說:“唉!根不正,秧不正,結(jié)個葫蘆扭著腚啊!”(河南·南召)
【第52句】:【露口風】(慣)指從言談話語中透露出某種不為人知的信息。 也作漏口風。 透口風。
【第53句】:【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丈二,身高,摸不著頭腦。借指 弄不明白。和尚,也說:金剛。成語:莫名其妙。王朔《私人 律師》:“林崖驚異地望著這對表情奇特的男女,有點丈二和 尚——摸不著頭腦。”
【第54句】:【豇豆一行,綠豆一行】(慣)比喻說話、辦事清楚,有條理。
【第55句】:【 吃過河豚,百樣無味】河豚味美。謂見過大世面,對一般 事就看得淡了。清代《孽海花》:“俗話說得好:吃過河豚,百 樣無味了。若是做了上海道,也是百官無味了。”
【第56句】:【暗中使絆子】表面客氣,暗地里刁難。《人民日報》 (1981,10,13):“這種暗中使絆子的作法,特別使人惱火。 因為他刁難你,卡你的脖子,是打著公事公辦的招牌,講著 堂堂皇皇的理由下手的。”
【第57句】:五一節(jié)放假,我們一家人出去郊游。本來準備早點動身,可是我忙著帶這樣那樣,磨蹭到八點多鐘才上路。媽媽說:“你呀,半夜起來下?lián)P州,天亮還在屋后頭。”(安徽·舒城)
【第58句】:【既然當泥鰍,就不能怕泥糊眼睛】釋義:既然干了某事就要干到底,不要有什么顧忌。例句:咱們現(xiàn)在就正走在滑路上,慢了要摔跤,要快跟快跑。既然當了泥鰍,就不能怕泥糊眼睛。
【第59句】:狗尿苔打鹵——天生不是個好蘑菇
【第60句】:缸里點燈——照里不照外
【第61句】:【老牛拉破車,慢慢來】釋義:比喻不慌不忙,慢慢干。例句:又說:“就靠我們這幾個人,老牛拉破車,慢慢來吧。到時候看錢萬利怎么向上級交待。”
【第62句】:【苗怕蟲咬,兒怕娘嬌】(諺)指禾苗怕的是害蟲咬,咬過的禾苗不能正常生長;孩子怕的是娘親溺愛嬌慣,嬌寵的孩子沒出息,成不得人。
【第63句】:妹妹放學回家,對媽媽說:“李紅的爸爸今天給她買了一只會叫會跑的玩具小狗熊,有趣極了。我也要!”媽媽說:“我不是給你買了一只小狗熊了嗎?你真是人心不滿百,做了皇帝想外國!”(注:此地方言讀“國”為guai。)(湖北·京山)
【第64句】:【 你待我一尺,我報你一丈】講義氣,有禮貌,加倍報答。或 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姚雪垠《李自成》:“我郝?lián)u旗 雖是粗人,還知道什么是朋友義氣。你待我一尺,我報你一 丈。”
【第65句】:【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能夠解決問題,有效果,才算好。 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小梅想了半天,皺著眉頭說: ‘唉,這個人,真拿他沒辦法!’雙喜給她鼓勁兒,笑著說:‘能 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呢。”’
【第66句】:神婆子念咒——瞎說;瞎叨叨;胡叨叨
【第67句】:【她】“她”既是一個字,也是一個單音節(jié)的詞。“她”是女性第三人稱代詞。但《紅樓夢》是寫女性人物最多的一部書,卻找不到一個“她”字(現(xiàn)代版《紅樓夢》除外),原來,“她”字還是一個現(xiàn)代人創(chuàng)造的結(jié)果。 1918年,五四斗士之一的劉半農(nóng)在《新青年》首先發(fā)表《她字的研究》,第一個把“她”字專作女性第三人稱代詞。從前,文章里的第三人稱代詞男女不分,都稱為“他”。“五四運動”以后,有人用“伊”字代替女性的“他”,如魯迅的文學作品,但沒有成功。“伊”與“他”并用不但常常造成混亂,而且“伊”有它義,不能作為女性第三人稱的專屬字,似有缺憾。于是劉半農(nóng)專門創(chuàng)造了一個“她”。“她”與“他”讀音相同,而且符合口語習慣,是再合適不過的創(chuàng)意了。“她”字一出現(xiàn),很快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稱贊和公認,各種字典也都收錄了這個字。魯迅高度評價劉半農(nóng)的創(chuàng)造精神,說“她”字的創(chuàng)造是打了一次“大仗”。 “她”字的出現(xiàn),結(jié)束了幾千年男女合用一個他字容易造成的混亂局面,可謂一字千金,具有歷史意義。
【第68句】:【軟繩可以捆硬柴】(諺)柴是硬的,繩是軟的,軟的繩能捆住硬的柴。比喻人使用柔軟的手段,往往能制服強硬的敵手,或性情溫和的人往往能迫使性情剛烈的人就范。
【第69句】:愛賭貪花捻酒盅——自弄窮
【第70句】:【啃骨頭】(慣)1指打大仗、硬仗或克服大的困難。2譏諷人得不到大的利益,只能得到一點兒好處。 也作“啃硬骨頭”。
【第71句】:床底下練武——施展不開
【第72句】:媽媽在看見哥哥吃了飯就躺床上睡覺后說:“飯后百步走,壽過九十九;睡覺不蒙首,健康又長壽。”(河南·偃師)
【第73句】:【關(guān)公老子——滿面紅】(歇)關(guān)公老子:關(guān)羽的俗稱。本指整個兒臉面都發(fā)紅,轉(zhuǎn)以形容很難為情。
【第74句】:玻璃上放花盆——明擺著
【第75句】:【卻之不恭,受之有愧】釋義:指接受禮物,深感過意不去。例句:“既然這樣,只好全部收下。這實在是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第76句】:【睜著眼睛說瞎話】公然撒謊。睜,也說:瞪、閉。類似的: 睜眼說瞎話,張口說空話。成語:胡言亂語。臺灣瓊瑤《人 在天涯》:“誰說你是魔鬼是撒旦了?又睜著眼睛說瞎話! 還不快罰酒!”
【第77句】:【黑吃黑】(慣)指壞人之間互相爭斗、勒索。
【第78句】:【 龍頭往哪兒擺,龍尾往哪兒甩】龍尾跟著龍頭,比喻起帶頭 作用。電視劇:“他們說咱家龍頭往哪兒擺.龍尾往哪兒甩, 上梁不正下梁歪。”
【第79句】:父母一年的辛勤耕作,換來家中幸福的生活。父親高興地說:“錢沒有枉花哩,工夫沒有枉搭哩,有耕耘,就會有收獲。”(河南·南陽)
【第80句】:【神龍見首不見尾】(慣)形容行動巧妙迅速,或行動詭秘,不見蹤影。
【第81句】:【吃涼不管酸】(慣)比喻對事情不操心。也比喻不管閑事。
【第82句】:我們錯了一道應用題,李老師為我們又出了一道類似的題,結(jié)果,我們第二天交上去后又錯了。老師說:“你們啊,只知道從家到學校的路,卻不認識從學校到家的路啊!”(江西·上饒)
【第83句】:勞勞碌碌的蜜蜂——甜頭給了別人
【第84句】:觀世音下凡——有救
【第85句】:【 賊咬一口,入骨三分】被壞人誣告,難以洗清。賊,也說: 蛇。老舍《柳家大院》:“張三嫂可抓了瞎,任憑怎么能說會 道,也禁不止賊咬一口,入骨三分!”
【第86句】:幾天前,一場大火把我家燒個精光,鄉(xiāng)親們對我們一家不僅噓寒問暖,還送錢贈物。年邁的奶奶滿含淚水感激地說:“真是大火無情人有情,人間處處有溫暖啊!”(浙江·紹興)
【第87句】:【不倒翁】現(xiàn)有玩具叫“不倒翁”。這一俗語常用來比喻善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含貶義,可引起處世圓滑、官運亨通等聯(lián)想。“不倒翁”源自春秋時期。史載,春秋時,楚國的卞和在荊山中獲得一塊璞玉。此物外表平凡,與一般石頭無異,然而卻是一塊真正的美玉,卞和兩次將此寶獻給楚王,但楚王總把它看成頑石,便以欺君之罪先后砍斷卞和的雙足。卞和見無人識寶,便懷抱璞玉,在荊山腳下號哭三天三夜,眼淚流干了,隨后哭出血來。及至楚文王即位得知此事后,便派人去問他緣由。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為被砍斷了腿而悲哀,悲哀的是把寶玉當成石頭,把正直的人當成欺君的騙子,這是我悲哀的緣故啊!”文王便命玉工將石剖開,果然獲得一塊寶玉,文王樂不自勝,命制成玉璧,名之日“和氏璧”(戰(zhàn)國時“完璧歸趙”就是此璧,價值十五城)。卞和這種不惜受刑,堅持真理的精神,使楚文王大為感動,于是稱贊卞和說:“和氏真是個扳不倒之翁也!”后世據(jù)此有“不倒翁”一詞,但由褒義演化為貶義。另有一說,“不倒翁原為玩具名。形狀像老人,上輕下重,扳倒后能自動豎起來,也叫‘扳不倒”’。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三:“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作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zhuǎn)不倒也……”
【第88句】:小剛一邊擰玉米棒,一邊講故事,講到有趣時,不知不覺停下了手中的活兒。媽媽說:“怎么不擰了?口中講古,手里搖櫓嘛!”(重慶·巫山)
【第89句】:【拉下臉來】(慣)指很生氣或不顧及情面。 也作“拉下臉皮”。
【第90句】:【春天不忙,秋后無糧】(諺)指在春季不耕種,到秋天就不會有任何收獲。也泛指不辛苦于前,就難有成果于后。
【第91句】:【家和萬事興】釋義:家庭和睦就能興旺。例句:六叔兩邊勸解地說:“好了,好了,家和萬事興。睡覺去吧,有話明天再說!”
【第92句】:【走煞金剛坐煞佛】金剛為佛的衛(wèi)士,佛像永遠坐著,金剛 永遠站著。相關(guān)的:站著的菩薩站一世,坐著的菩薩坐一 世。借指勞逸不均,苦樂不勻。明代《金瓶梅》:“不然,頭里 就賴他那兩個,正是走殺金剛坐殺佛。”
【第93句】:高梁地里種玉米——秋后見高低
【第94句】:【 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須作筆記,以加強記憶和理解。 語文圖書:“在積累知識過程中要勤于手抄筆錄,要手腦結(jié) 合,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很有道理的。”
【第95句】:【 偷來的鑼鼓打不得】敲起來就被發(fā)現(xiàn)。借指不合法,見不 得人。清代《紅樓夢》:“如今把我姐姐拐了來做二房,偷來 的鑼鼓兒打不得。”
【第96句】:蝸牛背“房子”——只顧自己
【第97句】:【打免的不嫌兔多,吃魚的不怕魚腥】釋義:比喻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會嫌多、嫌不好。例句:以前,咱是避著他們走;往后,就得迎著他們走,不然,到哪搭去弄槍?打兔的不嫌兔多,吃魚的不怕魚腥,瞅準了,得下手時就下手,槍不就到了咱的手里么?
【第98句】:蕭何月下追韓信——愛才
【第99句】:【一場官司一場火,任你好漢沒處躲】(諺)舊指打官司如同遭火災一般,使人傾家蕩產(chǎn)。也指火災和打官司一樣損失慘重,令人無法承受。
上一篇:字字珠璣,精辟人生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