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長木匠,短鐵匠】(諺)指木匠下料,總要留長點,長了可以裁短;鐵匠打鐵,總要留短點,短了可以鍛長。比喻做事必須留有余地,以便從容處理。
【第2句】:【蛇逮老鼠,要獨吞】釋義:比喻想一個人占有,不讓別人沾邊。例句:趙聚財酒醉心上明。李鴻云這么一說,他可就著急了。哈哈,你原來是蛇逮老鼠,要獨吞。一直對李鴻云不放心,果然來了。
【第3句】:【萬頃地,獨根苗】(慣)獨根苗:比喻獨生子。指家里財產很多,卻后繼乏人,只有獨子一人,非常嬌貴。
【第4句】:【賊捉賊,鼠捕鼠】(諺)讓賊去捉拿賊,讓鼠去捕捉鼠,這樣更容易見功。比喻只有深入到事物內部,才能研究并掌握其活動規律。
【第5句】:【軸承脖子彈簧腰,頭上插個風向標】釋義:形容人頭腦靈活,善于隨機應變。貶義。“脖子”又作“腦袋”。“風向標”又作“試風標”。例句:希望他今后再不要“軸承脖子彈簧腰,頭上插個風向標”,要“老老實實承認錯誤,用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
【第6句】:【東家種竹,西家治地】(諺)東邊的人家種了竹子,西邊的人家只要整好地,竹子就會長出來。指竹子愛向西南方向滋長,只要東邊種竹,西邊自然長出。
【第7句】:葵花扭頭——向太陽
【第8句】:【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諺)手能抓住,嘴卻無法掩住。偏指人人都有傳播消息的自由,不論采取什么嚴密的措施,也禁不住信息的交流。
【第9句】:【狗肚子盛不了四兩香油】釋義:比喻心里裝不住事。“四兩香油”又作“二兩酥油”。例句:可是,幾天的工夫。你就不知咋著好了,兒子也要送給人家,金牛也要掏給人家!你,還有啥?人家說“狗肚子盛不了四兩香油”。
【第10句】:大炮打群狼——哄(轟)而散
【第11句】:媽媽炒了一盤兔肉,我邊嘗邊問媽媽:“怎么這樣香啊?”媽媽說:“常言說得好,‘天上飛禽——鴿子鵪鶉;地上走獸——兔子狗肉’。”(河南·鄧縣)
【第12句】:姐姐要去音樂班學習電子琴和小提琴。臨走時,媽媽叮囑說:“去了好好學,藝多不壓身。”(江蘇·東海)
【第13句】:天狗咬了呂洞賓——不認真人
【第14句】:【老米飯捏不成團】釋義:借指感情不睦的人聚不到一塊。例句:“我跟他今生不得聯合,我跟他‘老米飯捏不成團’,我看見他就來氣!”
【第15句】:【鐘不扣不嗚,鼓不打不響】釋義:比喻事情做了,總會被人知道。例句:鐘不扣不鳴,鼓不打不響。欲人不知,莫若不為。你做的事,外邊哪一個不說的?
【第16句】:【雞歸雞,鴨歸鴨】釋義:比喻不是同類,不能在一起。例句:打開天窗說亮話,安隆奶奶,庚虎是你的孫子,小金蘭是我女兒,雞歸雞,鴨歸鴨,你安姐姐也應該知道自己的來龍去脈,不要麻雀跟雁飛,矮人空心高!
【第17句】: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整天大魚大肉,還真吃得讓人發膩。這不,奶奶采來榆錢兒,給我們蒸榆錢吃。我說:“奶奶,真好吃。”奶奶說:“二月清明榆不老,到了三月老了榆。想吃,我明天再蒸。”(河南·內鄉)
【第18句】:【不依規矩,不成方圓】釋義: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比喻不按照法則或規矩辦事,事情辦不好。“依”又作“以”。例句:這都是廠里造船造機亂哄哄的形勢造成的,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嘛!你缺少一套必要的管理制度,一些落后的人當然會鉆空子!
【第19句】:兩個鼻子眼出氣——息息相關
【第20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慣)指人名氣大或事情不尋常,盡人皆知。
【第21句】:【棉桃里面找胡桃——專揀硬的敲】(歇)棉桃:棉花的果實,形似桃。胡桃:核桃,這里指核桃樹的果實。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 比喻專打擊態度強硬或本領過硬的。
【第22句】:【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劉備,三國時期蜀主。趙云在長 坂坡救了劉備的兒子阿斗,來見他時,他故意將阿斗摔在地 上,說,為了救你,差點喪了我一員大將。事出《三國演義》。 借指那些虛假的籠絡人心的行為。申躍中《掛紅燈》:“再 說,朱家歷來是見財眼開,他弄出來的化肥平價賣給你,為 什么?這是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哪!”
【第23句】:口吃黃連——苦在心
【第24句】:【凡事只因忙里錯】(諺)凡事出差錯,總是由于忙亂造成的。指做事務必從容持重,越忙越要謹慎細心。
【第25句】:【砸鍋】“砸鍋”這一俗語常用來比喻把事辦壞了。如“把事辦砸了”。 “砸鍋”源自戲劇不同劇種的聯合演出。清末民國初年,我國北方的京劇曾同直隸梆子(今河北梆子)同臺演出,而劇目、表演等又仍舊各自保持原狀不相混同。人們就將這種班社俗稱“兩下鍋”或“雙下鍋”班社。后來,唐山地方戲評劇后來居上,登上京津舞臺,成為北方影響力較大的劇種之一。有時出現了京、評、梆同臺演出的場景,人們稱之為“三下鍋”。另外,京劇演員為了扮演自己所不會的角色而臨時去鉆研、排練,拓寬戲路,本行也俗稱為“鉆鍋”。在這里,“鍋”已經成了“戲”的代名詞。舊時,人們常用“砸鍋飯”來喻失業,而戲要是唱得不好演不下去,自然也就“砸鍋”了。如果演砸了,兩下鍋也好,三下鍋也好,自然又得另起鍋灶。
【第26句】:【 方的不來來圓的】變換手法。菡子《糾紛》:“你別看樓志 清就這么‘熊’掉了,他的鬼點子可多呢!方的不來來圓的, 硬的不來來軟的。”
【第27句】:從江里跳到海里——越陷越深
【第28句】:【拳頭大的是哥哥】以力壓人,無理可講,誰力氣大就聽誰 的。《橋隆飆》:“俗語說:拳頭大是哥哥,個頭壯是強梁。在 大樹底下,哪能有小草的露水?你我兄弟怎么能寄人籬 下?”
【第29句】:【空著肚子打飽嗝——硬裝門面】(歇)指內里不行,表面上還硬要裝得好看。
【第30句】:狗逮老鼠貓看家——就生避熟
【第31句】:【凡事留人情,日后好相見】(諺)凡做事要給人多留情面,以便日后再見面時好相處。指待人處事要寬厚,為日后留有余地。 也作凡事留人情,后來好相會。 萬事留人情,后來好相見。
【第32句】:【說大話不怕風煽舌頭】說空話說大話沒有用。類似的:說 話不怕牙疼/說大話不怕噎嗓子/站著說話不怕腰疼。浩然 《艷陽天》:“說話不怕風煽舌頭。我要像她們那樣,無牽無 掛,我也當積極分子,整天跟你一塊開會、辦公!”
【第33句】:荊軻獻地圖——暗藏殺機
【第34句】:晚上停電了,媽媽就著手電筒的光切菜。這時,張叔叔來借手電筒,媽媽笑著說:“這個時候,手電筒就像是年三十晚上的案板,難借到啊!你還是去買支蠟燭吧!”(廣西·興安)
【第35句】:【 三日不彈,手生荊棘】技藝要經常練習。不堅持練習,感 到手生,容易荒廢。類似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清代《紅樓夢》:“我在揚州,也聽得講究過,也曾學過,只是 不弄了,就沒有了,這果真是三日不彈,手生荊棘。”
【第36句】:【不怕官,只怕管】(諺)指直接管自己的頂頭上司,要比級別大的官更能壓制自己。 也作“不怕縣官,就怕現管”。
【第37句】:【三教不束管】(慣)三教:佛教、儒教、道教。束管:管束。三教都不管。指誰都不愿搭理。
【第38句】:【放野馬】(慣)比喻不受管束,自由行動。
【第39句】:寶石在石堆里,智慧在群眾中。
【第40句】:【掌舵的心不慌,乘船的便穩當】(諺)掌舵的:船上的舵手。船在波浪中,舵手沉著自信,坐船人心里就踏實。比喻領導人物在危險時刻從容不迫,人們就有了主心骨。
【第41句】:【 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說話動聽,內心毒辣。類似的: 口如蜜罐,心如辣蒜。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二嫂那 人,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你來,跟她不好處。”
【第42句】:【饞貓沒有不偷嘴的】釋義:比喻人沒有不貪便宜的。多指男女偷情。例句:俗話說,饞貓沒有不偷嘴的。她黃花魚宮月寶在幼小年輕的時候,就是個爹娘不管也管不住的嬌小姐,也是時代的風氣吹到了她的頭上,在娘家,她就跟一些公子少爺“自由”過。
【第43句】:【若要俏,帶三分孝】(諺)俏:俊俏。孝:孝服為白色,故代指白色。 若要衣著打扮俏美,最好是在艷色服裝上配三分白色。指女性著白,能增添幾分姿色。 也作若要俏,添重孝。 若要俏,須戴三分風流孝。 若要俏,三分孝。
【第44句】:【下臺階】(慣)比喻擺脫困窘的處境。
【第45句】:【不可同日而語】(慣)不能放在同一時間來談論。指差距太大,無法相提并論。
【第46句】:象的牙,駱駝的峰——生成的骨頭長成的肉
【第47句】:山溝里的田雞——目光淺短
【第48句】:【蹺蹺腳,比你的頭還高】(慣)指對方不夠資格,根本不配與自己相比。
【第49句】:星期天,爸爸教我做飯。切菜時,我怕被菜刀切了手,不敢動手切。一旁的奶奶說:“常摸刀,不能不割手;常在河邊走,不能不濕鞋。”(山東·萊陽)
【第50句】:爸爸叫我掃地,我光掃中間,掃了半天也沒掃干凈。爸爸看見了笑著對我說:“掃地不掃邊,哪怕掃一天!”(重慶·巫山)
【第51句】:【光打雷,不下雨】釋義:只有聲勢,沒有實際行動。例句:天天開會,說要減輕農民的負擔,可是,光打雷,不下雨,我們這個村里呀,去年、前年的賣糧錢還沒給全呢!
【第52句】:嗑瓜子嗑出蝦米來——碰到好仁(人)
【第53句】:【大路朝天,各走半邊】釋義:比喻各走各的路,互不相干。例句:從今以后,咱就互不干擾,大路朝天,各走半邊,等著瞧吧!
【第54句】:刀刃上踩高蹺一玩懸(玄)的
【第55句】:【士為知己者死】釋義:愿為知心的人做任何事情。例句:去年我們給他辦好了去港的手續。這次是他不愿去了。他說:“士為知己者死,生為藥廠人,死為藥廠鬼!
【第56句】:【瞎子吃蟹——只只好的】(歇)本指每只螃蟹都說好,轉指見了東西不分好壞,都說是好的。
【第57句】:【隨大流】(慣)指隨著大多數人的意愿說話、辦事。 也作隨大溜。 隨大勢。
【第58句】:媽媽讓我干活,我沒干,弟弟忙去告我的狀。媽媽聽后說:“你不要講他了,你們都是一個師傅的徒弟。”(安徽·金寨)
【第59句】:【小品】在報紙雜志上經常可以看到“知識小品”、“科技小品”等欄目,打開電視可以看到相聲、小品等曲藝類節目。小品并不是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在我國古代就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等,它們很早就成為文學家族的一員。因為小品有雋永而精辟的特點,文章短小,寫來容易,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并有所發展。魯迅先生的小品文達到了高峰。 “小品”源自古老的佛教經典。因為在佛經中,有全本和節本之分,全本稱為“大品”,節本稱之為“小品”。如后秦高僧鳩摩羅什翻譯的《摩呵般若波羅蜜經》,就有二十七卷本和十卷本兩種。二十七卷本稱為《大品般若經》,十卷本稱為《小品般若經》。文學中的“小品”便由此而來。小品又向文藝領域發展,并且異軍突起,一枝獨秀,是當前民眾離不開的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特別是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上的小品節目,更是受到億萬觀眾的青睞。
【第60句】:【少不舍力,老不舍心】見“老不舍心,少不舍力”。
【第61句】:【拿八人轎也抬不出去】(慣)八人轎:八個轎夫抬的大轎子。比喻打定主意,堅決不走。
【第62句】:【同甘苦,共患難】(慣)指共同分享幸福,共同承受困苦與災難。
【第63句】:【有勤無儉,好比有針無線】(諺)有勤無儉,就不會有積蓄,就像有針無線,白扎針費工夫一樣。指勤與儉必須并重。
【第64句】:一塊石頭落了地——放心了
【第65句】:【茶壺不強好嘴子】(慣)比喻雖然沒有本事,卻特別能說會道。
【第66句】:【訂婚戒指】世界上第一個把戒指用作訂婚信物的人是奧地利王麥士米尼。 1477年,麥士米尼在一次公開場合認識了一位叫做瑪麗的公主。她的美麗容貌和優雅的舉止使麥士米尼為之傾倒。麥士米尼雖然知道瑪麗早已許婚當時的法國王儲,但是為了贏得她的愛情,他命人專門打造了一枚珍貴的鉆石戒指,送給瑪麗。面對這只精雕細刻、閃閃發光的鉆戒和麥士米尼的熱烈追求,瑪麗終于改變了初衷,與麥士米尼幸福地結合了。從此,以鉆石戒指作為訂婚信物,便成了西方人士的一種傳統。西風東漸,我國小青年訂婚也是必送戒指。
【第67句】:【老醫少卜】(諺)卜:占卜,用占卦的手段預測福禍吉兇。舊指醫生以年老經驗多為貴,卜者以年輕敢決斷為貴。 也作老醫少先生。先生:指算命先生。 老醫生,少巫婆。巫婆:女·巫,舊時以跳神的方式為人祈禱的女人。
【第68句】:【人不住手,馬不停蹄】一刻不停,繼續前進。又指忙碌。 住手,也說:歇腳。明代《西游記》:“師徒們人不住手,馬不 停蹄,又行了一日一夜,卻又天色晚矣。”
【第69句】:【鬼也怕惡人】(諺)惡人:兇狠惡毒、天不怕地不怕的愣漢。指惡人誰也招惹不起。
【第70句】:鴨上架——全靠逼
【第71句】:【煽陰風,點鬼火】(慣)比喻暗中挑動,散布謠言。
【第72句】:刁鷹飛入雞兒場——沒安好心
【第73句】:【先道斷,后不亂】(諺)道:說。 指凡事先把條件講清楚,事后就不會發生麻煩,糾纏不清。
【第74句】:【金女銀男,不如生鐵老伴】(諺)值金值銀的兒女,也比不上生鐵般的老伴。指人到老年,貴在有老伴彼此體貼照料。
【第75句】:【鷺鷥不吃鷺鷥肉】釋義:同類不相傷。例句:“悟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來就出去,顯得沒有方情。常言道:‘鷺鷥不吃鷺鷥肉’。他師既不在,攪亂他做什?”
【第76句】:背地里罵知縣——沒用處;無用;沒得用
【第77句】:【東風射馬耳】(慣)東風在馬耳邊吹過,馬沒有任何反應。比喻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無動于衷。
【第78句】:【水深見長人】(諺)長(chang)人:身材高大的人。比喻在關鍵時刻才能顯現出英雄本色。
【第79句】:老太太吃冰糖——閉了口
【第80句】:四川馬——小秧兒(身軀不大)
【第81句】:【種地在人,長苗在地,收成在天】釋義:指種莊稼離不開入力,苗長得壯不壯,收成好不好,決定于地利和天時。例句:種地在人,長苗在地,收成在天,這地不給長,老天爺不給收成,光人折騰,也難說呀!
【第82句】:【吃力不討好】花了很大力氣,別人還有意見,得不到好 評。吃,也說:費。歇后語形式為:老公公背兒媳婦過河,吃 力不討好/頂著石臼唱戲,吃力不討好。香港唐人《金陵春 夢》:“我的處境好有一比,頂著石臼唱戲,吃力不討好。”
【第83句】:【驕傲來自淺薄,狂妄來自無知】(諺)淺薄:缺乏學識或修養。驕傲自滿是由淺薄造成的,狂妄自大是由無知造成的。指要想克服驕傲、狂妄的習性,必須不斷地增長見識,加強修養。
【第84句】:【地肥禾似樹,土薄草如毛】(諺)指土地肥沃,田禾會長得像樹一樣高大;土地瘠薄,野草會長得像毫毛一樣細小。也比喻有基礎的政權最容易發展鞏固。
【第85句】:明亮的爸爸摘了幾筐青椒要到集上去賣。晚上,他拿起針頭逐個朝里注水。明亮疑惑不解,問他爸這是干嗎?他爸說是注射“保鮮藥水”,可明亮媽卻說:“你爸爸啊,雁過也要拔幾根翎!”(河北·邢臺)
【第86句】:【碗里拿帶靶兒的蒸餅】(慣)靶兒:同“把兒”,器具上便于用手握的部分。蒸餅:一種用發面加油蒸熟的餅,餅內分層。比喻事情做起來毫不費力。
【第87句】:【 小戲當大戲唱】小事當大事做,小事也認真做,不馬虎。 類似的:小戲法,大排場。柳青《創業史》:“說他們小戲當大 戲唱,不叫農業社,也要和燈塔社比賽!”
【第88句】:仙女的裙子——拖拖拉拉
【第89句】:昨天是我的生日,晚上,爸爸做了一桌子豐盛的飯菜,我盡情地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的肚皮撐得像皮球似的。第二天早上只喝了一杯水就上學去了。中午,又是一桌豐盛的飯菜,我還是不想吃。爸爸說:“這真是一頓吃傷,十頓喝湯啊!”(河南·許昌)
【第90句】:【龍居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釋義:龍一到淺水中,蝦也會戲弄它;虎離開森林落到平川,狗也會欺侮它。比喻英雄在失勢時,會受小人的氣。例句:蜀人杜滑江令麻城,居官執法,不敢干以私。一日宴鄉紳,梅西野倡令,要拆字入俗語二句……杜又云:“單其也是其,加點也是淇,除卻淇邊點,加欠便為欺。俗語云:龍居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第91句】:【無中生有】“無中生有”指把沒有的說成有的,憑空捏造,栽贓陷害他人。這個詞源自道家學說,原是一種哲學思想,并無貶義。道家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從“無”開始的。從“無”生出“有”,又從“有”發展成萬物。《莊子·齊物論》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個開始,在開始之前有一個未曾開始的開始。宇宙之初的形態是“有”,在“有”之前是“無”,還有連“有”和“無”都沒有的“無”。莊子這話聽起來有點玄。不過老子早就說過:“玄而又玄,眾妙之門。” 道家認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經》也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無窮。但是事物一開始,首先是“無中生有”。后來“無中生有”雖是貶義,但用到兵法當中卻是克敵制勝的法寶,“無中生有”是三十六計當中的重要一計,常能收到出人意料之戰績。《三國演義》中“蔣干中計”就是運用的“反間計”,也是“無中生有”之計。“增灶計”、“減灶計”都是“無中生有”之計。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無中生有”編造事實,中傷朋友或同志。
【第92句】:【靠邊站】(慣)1比喻失去職務或權力。2比喻受冷落。3比喻沒有機會參與。 也作“靠邊風涼”。
【第93句】:【亂離的人,不如太平的狗】見“寧作治世犬,莫作亂離人”。
【第94句】:【不廢江河萬古流】釋義:這是杜甫《戲為六絕句》詩句。原意是借長江大河奔流不息的形勢,說明唐朝初年四位杰出作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能抹殺的。現用來比喻革命洪流滾滾向前。例句:韋克老師在分手的時候,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就是:“不廢江河萬古流!革命就像黃河的水永遠滾滾向前,一定會得到最后勝利!”
【第95句】:大伯看到別人下海掙了大錢,說:“我也要辭掉工作去打工,掙不來錢就不回來。”奶奶說:“做事都要留條后路,能吃過頭飯,不能說過頭話。”(河南·內鄉)
【第96句】:【神怕敬,鬼怕送】(諺)舊指神怕對它敬奉,受到敬奉便不好降災;鬼怕對它祝送,得到祝送便不能作祟。比喻對邪惡的人,消極的態度便是敬而遠之。
【第97句】:【豬爪煮了一千滾——總是朝里彎】(歇)比喻人總會袒護與自己有親友關系的人。
【第98句】:演員卸裝一真相大白
【第99句】:【條條大路通北京】謂達到目的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更 早的說法是:條條大路通長安。西方諺語有:條條道路通羅 馬。《北京日報》(1984,11,14):“與其如此,何不向‘勁松’ 學習,條條大道通北京,只要為四化培養了有用之才,不就 完成了教育者的使命嗎!”
上一篇:讓人醒悟的哲理文案,簡短而精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