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話激話,沒好話】(諺)指對話不應語帶刺激,不然會越說越難聽,越說越惡毒。
【第2句】:【卷鋪蓋】(慣)比喻被開除、辭職不干或收拾行李走人。 也作“卷鋪蓋卷兒”。
【第3句】:【春雷第一聲】一年中最早的雷聲。指初次爆發,創舉。 梁斌《紅旗譜》:“他像埋在土里過日子,今天一提起春蘭的 事,他的心再也在土里埋不住了。像二月里第一聲春雷,轟 隆隆地敲擊著他的胸膛。”
【第4句】:【只點火,別加柴】只是引導或煽動,自己不參與。浩然 《艷陽天》:“馬之悅追著女人,又小聲地囑咐幾句,讓女人只 點火,別加柴,適可而止。”。
【第5句】:【 笑破不笑補,笑過不笑改】破了能補,過而能改,會得到諒 解,不會被嘲笑。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不補還行? 笑臟不笑舊,笑破不笑補!”
【第6句】:【虎狼當道,不治狐貍】見“豺狼當道,安問狐貍”。
【第7句】:表弟做數學作業時“偷工減料”,叔叔嚴肅地批評他:“人常說‘豐收沒有巧,多鋤幾遍草’,學知識更來不得半點虛假。”(廣東·龍門)
【第8句】:【千中不挑一,萬中不挑一】(慣)千萬個人中也挑不出一個來。形容人極其優秀,誰也比不上。
【第9句】:【 打開一個缺口】突破一處。古華《浮屠嶺》:“這一來,浮 屠嶺生產隊就露出了馬腳,就可能被打開一個缺口,一個再 也彌合不了的可怕缺口。”
【第10句】:自來水壞了龍頭——放任自流
【第11句】:媽媽把包忘在了辦公室,讓我去給她拿回來。我說:“媽媽,你長得比我高,腿比我長,邁的步子比我大。還是您自己去拿吧。”媽媽瞅了我一眼說:“真是使喚嘴不如使喚腿。”說罷自己拿包去了。(山西·長治)
【第12句】:【老勿入川,少勿入廣】(諺)川:四川。廣:廣東。舊指老年人不可進四川,四川山多路崎嶇;青年人不可進廣東,廣東有麻風女,青年男子容易被勾引染病。
【第13句】:【是這鳥,叫這聲】(諺)什么樣的鳥會叫什么樣的聲音。指鳥的種類各異,叫出的聲音也各不相同。 多比喻哪個層次上的人,會說哪個層次上的話。
【第14句】:床底下打拳——起手不高
【第15句】:【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正當時】釋義:寒露:二十四節氣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白露種麥子有點早,寒露種麥子有點晚,秋分種麥子正是時候。例句:老人見她走過來,說:“該種小麥了,農諺有云:‘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正當時,’一年二十四節氣,秋分到了。”
【第16句】:賣西瓜的碰到賣王八的——連滾帶爬
【第17句】:牛郎織女哭梁祝——同病相憐
【第18句】:【讀書不離案頭,種地不離田頭】(諺)案:書案。指讀書人要不離他的書案,種地人要不離他的田園。 泛指無論做什么行當,都要專心一意。
【第19句】:【老虎屁股摸不得】指人蠻不講理,惹不起。申躍中《掛紅 燈》:“我就不信高生那老虎屁股摸不得。出了問題我一個 人負責!”
【第20句】:【 吃過河豚,百樣無味】河豚味美。謂見過大世面,對一般 事就看得淡了。清代《孽海花》:“俗話說得好:吃過河豚,百 樣無味了。若是做了上海道,也是百官無味了。”
【第21句】:毛驢啃石磨——嘴硬
【第22句】:【烏云遮不住太陽】(諺)比喻黑暗勢力只能橫行一時,它終究阻擋不住光明前景。
【第23句】:【以勢交者,勢盡則疏;以利合者,利盡則散】(諺)勢:權勢。以權勢相交的,權勢盡后朋友就散;以財利相交的,無利可圖時交情就斷。 指以權、錢相交的朋友是靠不住的。
【第24句】:野豬走在狗前頭——本末倒置
【第25句】:金剛掃地——勞神
【第26句】:【狼是銅頭鐵腳麻稈腰】釋義:狼頭像銅一樣硬,腳像鐵一樣堅,腰卻像麻稈兒一樣軟,容易斷。例句:俗話說,狼是銅頭鐵腳麻稈腰。白臉狼脊背朝地重重地摔在土坎上,直挺挺躺在地上,死了過去。
【第27句】:【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歇)夜貓子:即貓頭鷹,益鳥,頭部有角狀羽毛,眼睛大而圓,晝伏夜出,常在夜間發出凄厲叫聲,民間以為是一種不吉祥的鳥。指來人準不會有好事,兇多吉少。 也作夜貓子進宅——不會有好事。 夜貓子進門——不是好兆頭。
【第28句】:【哥哥】“哥哥”現指兄長,但在古代,哥開始同歌,后同父,再后才同兄。要論“哥哥”的來歷真是說來話長。“哥”字其實是“歌”的本字,在晉代以前的文獻中常常出現,如晉傅玄《節賦》中就有“黃鐘唱哥,九韶興舞”的文案。清人段玉裁也說:“《漢書》多用哥為歌。”可見,“哥”與兄弟沒有關系,真正表達這種關系的字是“兄”。那么,現在常說的“哥哥”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古代漢語專家王力先生曾經指出:漢語中“哥哥”一詞可能是外來語,據學者研究,哥哥的來歷恐怕與胡語有關:古代鮮卑族把兄長喚作“阿干”,隨著鮮卑族與漢族的融合,鮮卑語中的“阿干”一詞被漢語諧音借用,逐漸演變為“哥哥”,并最終定格為“哥哥”。自唐代開始,哥哥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文獻記載中,這也許和李唐王朝的鮮卑血統有關。但那時的哥哥常常作為父對子的自稱,如《淳化閣帖》中有唐太宗寫給唐高宗手跡,就自稱“哥哥敕”。到元人白樸的《墻頭馬上》中,仍舊將父親稱為“哥哥”。元明以后,哥哥逐漸固定指同父母的兄長或親戚中年長的男性同輩,如《紅樓夢》里的“寶哥哥”。不是探源,誰也想不到“哥哥”的來歷這么復雜。
【第29句】:【 沒三頓飽飯,有三頓飽氣】謂凈生氣,過不了好日子。西 戎《賴大嫂》:“唉,著實年歲大了,要是年輕二十年,我也得 和你離婚。跟上你,整天沒三頓飽飯,有三頓飽氣。”
【第30句】:【拄棍要拄長,結伴要結強】(諺)指拄拐棍要拄長的,長的穩當;結伴當要結強的,強的可靠。
【第31句】:【 沒有空城計,退不了司馬懿】諸葛亮令馬謖鎮守街亭。街 亭失守,司馬懿進兵西城。西城兵力空虛,諸葛亮用空城計 嚇退了司馬懿。事出《三國演義》。指有高明的辦法來對 付。電視劇:“沒有空城計,退不了司馬懿。沒有這一招,也 對付不了馬司令。”
【第32句】:河水不洗船——互不相關
【第33句】:【人也憎,鬼也嫌】(慣)形容誰都憎恨、厭惡。 也作人嫌狗不愛。 人嫌狗不待見。待見:喜歡。
【第34句】:【狗窩里落不下剩饅頭】(諺)比喻好吃懶做、揮霍成性的人,不會有積蓄。
【第35句】:【遠女近地家中寶】(諺)遠女:遠嫁的女兒。近地:離家近的地。家中寶:指丑妻。舊指遠女少生閑氣,丑妻不惹是非,近地種收方便,是農家過平安日子的基本條件。
【第36句】:賈寶玉的通靈玉——命根子
【第37句】:【石臼里的泥鰍——無路鉆】(歇)比喻人陷入困境,逃脫不了。
【第38句】:【嘴上缺個把門的】意為沒有阻攔,有話亂說。把門的,也 說:站崗的。浩然《山水情》:“你如今可不是學生了,還這么 任性,嘴上缺個把門兒的,可沒啥好處。”
【第39句】:【對矮人莫說矬(cu。)話】見“當著矮人,別說短話”。
【第40句】:【文有文才,武有武藝】文武全才。劉紹棠《二度梅》:“你要 是文有文才,武有武藝,花枝兒似的姑娘擠破了門。”
【第41句】:一次吃午飯,五歲的小妹妹不肯吃青菜,奶奶說:“吃菜長頭發,能戴大紅花。”妹妹聽了,高興地吃了起來。(河南·內鄉)
【第42句】:弟弟放學回家,高興地對媽媽說他當上班長了。媽媽笑著說:“就你頭上長牛角——比別人出格。”姥姥聽見了說:“不能這么說孩子,你沒聽見人家說過刀削鉛筆——要的就是尖?”(河南·武陟)
【第43句】:【滿招損,謙受益】此俗語淺顯易懂,自滿會招來損害,謙遜會有諸多益處。此俗語源自《尚書·大禹謨》。相傳遠古時代,“苗”這一偏遠部族不服中原統治,舜帝命禹率軍征戰。禹雖然極力鼓舞士氣,但三旬之后,苗部族仍然未被征服。一個名叫益的人提建議說:“只有德行才能感動上天,天運是不可違逆的。滿招損,謙受益,這是天道。至誠可以感神,更何況一個苗部族!”禹表示贊同,接著就班師回朝了。正是由于堅持“滿招損,謙受益”的信條,堯舜禹三代成為中國社會形態的典范。毛澤東的“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化用了“滿招損、謙受益”,并賦予它全新的內涵,也成了至理BBB。
【第44句】:【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良心】天地作證,憑良心做事。袁 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良心;我 要是三心兩意,叫我挨槍子兒。”
【第45句】:【歪歪木頭端匠人】(諺)端:正。 木材盡管不端正,可一經木匠的手,就會變成合格的材料。指名匠的難能可貴處,在于能因材致用。
【第46句】:【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諺)閉住嘴巴,管住舌頭,不隨便講話,自然就保得安全,不會惹是生非。 指慎言可以免禍。
【第47句】:法場上的麻雀——膽子早嚇大了
【第48句】:【八月初一下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釋義:如果八月初一下場雨,就要旱到來年五月底。例句:雨:夏忌甲子雨。“五月連陰雨陰月旱,七月八月口乞飽反。” “八月初一下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占驗也。
【第49句】:提著醋瓶要飯——窮酸
【第50句】:【 扶不起的阿斗】阿斗為三國時期蜀主劉備的兒子劉禪, 懦弱無能,雖有諸葛亮輔佐,也未能守住劉備開創的基業。 謂人無能,幫助他也成不了大事。海外張愛玲《金鎖記》: “怎奈這丫頭天生是扶不起的阿斗,恨得我只嚷嚷。”
【第51句】:小剛的腦袋瓜很好用,但太貪玩了。老師批評他說:“你呀,就算長著個金腦瓜、銀腦瓜,不認真學習也白搭。”(山東·冠縣)
【第52句】:李大嫂罵婆婆能罵出百樣聲來,鄰居王奶奶愛搗著拐杖嘮叨:“前有車,后有轍,房檐滴水照舊窩。十年后,再瞅瞅自己,也好不到哪兒去!”(河南·洛寧)
【第53句】:太陽落山后的夜貓子一開了眼
【第54句】:【 機兒不快梭兒快】傳遞迅速。明代《金瓶梅》:“常言:機 兒不快梭兒快。我聞得人說,他家房族中花大,是個刁徒潑 皮的人,倘或一時有些聲口,倒沒的惹虱子上頭撓。”
【第55句】:【沒有金剛鉆,不敢攬瓷器】(諺)金剛鉆:用金剛石做鉆頭的鉆子。 手里沒有金剛鉆,就不敢包攬修補瓷器的活。比喻人沒有某項特長,就不敢貿然承擔某項任務。 也作懷里沒揣金剛鉆,不敢攬那破瓷碗。 手里沒有金剛鉆,不敢攬這瓷器活。
【第56句】:刮風不下雨——空響(想)一場:鬧個好聽的;虛張聲勢
【第57句】:【話是開心的鑰匙】勸說能啟發人的思想。類似的:話是 心斧/話是開心藥。柳青《創業史》:“但是,話是開心的鑰 匙,當他被什么通俗易懂的道理感動的時候,他的心思會開 朗起來。”
【第58句】:屬王八的——縮頭縮腦
【第59句】:扁擔做槳用——劃不來
【第60句】:槐樹上要棗吃——強人所難
【第61句】:【過了芒種,不能強種】釋義:芒種:二十四節氣之一,在6月6日前后。大田作物要在芒種以前播種完,芒種以后不宜再播種。例句:俗話說:過了芒種,不能強種。谷雨思尋了一下,才說:“離芒種只有五、六天了……可我尋思,強種也得種呀!決不能坐等國家支援!”
【第62句】:【六六大順】“六”字,在當今社會大時興,結婚選擇帶六的日子,買高層住宅要選十六層,電話號碼要選帶六的號,汽車牌照帶六的拍賣時身價倍增,就連喝酒時的酒令也有“哥倆好,六六六”。為什么人們鐘情于六呢?為什么是“六六大順”而不是“七七大順”、“八八大順”呢?這里有四種說法。 1.在中國北方一些地區,對“六”有如此一些說法,因為六月六日前后農忙結束,正處于農閑階段,是探親的最佳時段。這一天,女兒要回娘家,也被稱為“回娘家節”。如果晴天,在這一天很多人家都會把大紅大綠的衣服被褥拿出來洗曬,到處呈現一派祥和之氣。因為再過幾天就要進入伏天,洗了衣服被褥就不容易曬干,容易發霉,這天洗曬衣服被褥能去除霉(晦)氣,人們圖個吉利,所以選擇六月六日去做這些事情,當然六六心情大順。 2.“六六大順”來自《易經》,《易經》中“六”代表陰爻(“九”代表陽爻),六六即六條陰爻,是為坤卦,效法大地,厚德載物,功德圓滿,自然大順。因此有了“六六大順”的說法。 3.春秋戰國時期《左傳》云: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稱為“六順”,這使六成為吉祥和順的代名詞。 4.“六”與“溜”、“順溜”諧音,兩個六就是特別溜。如最近上演的一部影視劇——《我的名字叫順溜》,可見“順溜”深人人心。
【第63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穩】釋義:領導者遇事沉著,群眾才臺自安心。例句:“以后有事兒要沉著。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臺能穩當。”
【第64句】:【老母豬擠在墻角上,還哼哼三哼哼】釋義:比喻不能任人欺負,要做出反應。例句:百人百性嘛!老母豬擠在墻角上,還哼哼三哼哼哩!干別的我舍不得,一說和馮老蘭打官司,我鬻兒賣女也得干!
【第65句】:【褒彈是買主,喝彩是閑人】(諺)褒:稱贊。彈:彈嫌。指品評貨物好壞的才是真買主,喝彩叫好的往往是幫閑的人。也常借指既肯定優點也指出缺點才是對人真正的關愛。 也作“褒貶是買主,叫好是閑人”。
【第66句】:奶奶帶我和堂兄妹們去地里干活,爺爺見了風趣地說:“今天干活帶的兵不少啊!”奶奶說:“多有什么用?三個茄子頂不了一個老北瓜。”(河北·元氏)
【第67句】:樹上的爛杏——數它壞
【第68句】:穿衣鏡照人——原原本本
【第69句】:【百聞不如一見】“百聞不如一見”意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一俗語出自漢朝。漢武帝時,居住在甘肅西部、四川北部、青海東部的羌族各部落,歸順漢朝。到漢宣帝時,西羌各部族開始秘密和匈奴聯絡,甚至準備向匈奴借兵,“擊鄯善、敦煌以絕漢道”,準備徹底推翻漢朝在西域的統治,建立統一的羌族政權。自此,漢朝對于羌族的控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面對困難的局勢,宣帝派人向曾參加過武帝時北征匈奴的老將軍趙充國請教,派誰去才能解決問題。趙充國說:“沒有誰比我更合適了。”宣帝不太放心,又派人問趙充國:“請將軍估計一下西羌的情況如何,需要多少人馬?” 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軍事安排,不能離開現場具體情況,紙上談兵。我愿意先盡快趕到金城,從當地了解情況,制定好應對的計劃,再向陛下回復,請陛下相信老臣。”到達金城之后,趙充國充分了解情況,準備充足,率兵前往羌地,又穩守不出戰,利用自己在西羌各部族中崇高的威望,使西羌聯軍中并不堅定的部分首領,對和漢朝作戰產生了懷疑,引起了羌族內部矛盾。穩扎穩打,一戰擊敗羌軍主力,其他羌軍紛紛倒戈,投降漢朝,西羌局勢終于安定下來。自此,“百聞不如一見”便流傳后世。
【第70句】:【百拙無一能】(慣)拙:笨。指一點本領、能耐都沒有。
【第71句】:【堂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諺)瑞草:吉祥的芳草。即使是芳草,要是長在堂前,也會因為妨礙人行而惹人討厭。比喻好事做不到點子上,還不如不做的好。
【第72句】:【干金難買回頭看】釋義:做事時回頭看看或回顧一下自己的經歷會大有好處。例句:“你們看,我這秧行不齊,秧根插得深淺不勻。……”“干金難買回頭看,你這一看看得好!”
【第73句】:【君是君,臣是臣】(慣)比喻關系清楚,界限分明。
【第74句】:【摸到韭菜就當蔥】(慣)比喻由于簡單草率而錯把不同的事物當成一回事。
【第75句】:林黛玉看《西廂》——入神
【第76句】:【管天管地,管不著拉屎放屁】(諺)指不論權力多大,職位多高,也管不得人們的生活細事。
【第77句】:【好處安身,苦處用錢】(諺)在稱心如意的地方就安身受用,在遇到困厄的時候就使錢溝通。指到什么境況,就作什么打算。
【第78句】:【拿香供敬神,也該認準廟門】釋義:比喻要認準對象,不要找錯了人。例句:你太會投機了!你當了一輩子狗頭軍師!你拿香供敬神,也該認準廟門啊!
【第79句】:【軍中無戲言】軍隊中商談事情是嚴肅的,也泛指認真, 不得開玩笑。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第二次戰 役就要開始了,我給大家打個招呼,軍中無戲言,違令者 斬”
【第80句】:活動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第81句】:【皇上家的工,慢慢兒的蹭】(諺)蹭:磨蹭。朝廷派下的活兒,可以慢慢騰騰地做,不必著急。舊指公家的派差,只消極應付就是了。
【第82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慣)送殯的:送葬時陪送靈柩到墳地的人。 比喻傷害了好心幫忙的人。
【第83句】:【肉爛嘴不爛】(慣)形容人嘴硬,不服輸。
【第84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在險惡的形勢下,鎮靜自若。 成語:處之泰然、安如泰山。張賢亮《習慣死亡》:“她說一有 新的情況,她就會掛電話。你應該以不變應萬變,任憑風浪 起,穩坐釣魚臺。”
【第85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慣)指被敵軍圍困,孤立無援,陷處絕境。 也作內無糧草,外無援軍。 內無糧彈,外無援兵。 外無救援,內絕糧食。
【第86句】:【雨過地皮濕】見“水過地皮濕”。
【第87句】:【梅花優于香,桃花優于色】釋義:梅花香氣濃烈,桃花顏色艷麗。比喻事物的優點只是表現在某一方面,難以十全十美。例句:(梅)花在果子花中尤香。俗云:“梅花優于香,桃花優于色。”故天下之美,有不得而兼者多矣。
【第88句】:彭祖遇壽星——各有千秋
【第89句】:螞蚱扯了一條腿——照樣蹦
【第90句】:【白吃果子不嫌酸】沒有付出代價,不應該挑剔。反義說: 白吃包子嫌面黑。電視劇:“這是工廠送來的,送啥吃啥,白 吃果子不嫌酸。”
【第91句】:鄰居于大叔今年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一次他買了二十元的有獎儲蓄券,中獎得了一臺電視機。村里都說:“咳,這真是餑餑偏往肉湯里滾哪!”(山東·棲霞)
【第92句】:【閻王催命不催食】(諺)即使是閻王來討命,也得讓人把飯吃飽。指吃飯是人生的頭號大事,任何事都不能阻止人吃飯。 也作“閻王催命不催糧”。
【第93句】:【當地螻蛄當地拱】(諺)螻蛄:昆蟲,善拱土,吃農作物嫩莖。指螻蛄只在它生長的地面上拱土。比喻作案的壞人總離不開本鄉本土。
【第94句】:姐妹倆回娘家——殊途同歸
【第95句】:【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謂容易獲得,便不被重視。清 代《十二樓》:“世上反目的夫妻,大半都是早婚易娶,內中沒 有幾個是艱難遲鈍的。古語云:‘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 看。”’
【第96句】:【光聽轆轤把響,不見井在何處】(慣)轆轤:安在井上汲水用的工具。 比喻只聽到些風言風語,未見事實。
【第97句】:【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諺)舊時封建禮教認為臣對君、子對父必須絕對服從,乃至死而無怨。
【第98句】:【肥豬拱廟門——十分好的運氣】(歇)肥豬拱廟門:肥豬自己送上門來當供品。指運氣好,不費事地得到送上門來的好處。
【第99句】:【 贏得貓兒丟了牛】所得不足所失。贏,也說:爭。成語: 因小失大、得不償失。明代《二刻拍案驚奇》:“些小言詞莫 若休,不須經縣與經州;衙頭府底賠杯酒,贏得貓兒賣了 牛。”
下一篇:返回列表